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文化典籍翻译——概念、理论与技巧 被引量:28
1
作者 王宏印 《大连大学学报》 2010年第1期127-133,共7页
中国文化典籍翻译所涉及的问题方方面面,如英译的基本概念、翻译理论和翻译技能,国学及文化典籍的界定与分类,版本的选择与注释疏解,以及今译和英译的诸多方面,从其具体所涉及的词语、句子、篇章层面的转换与安排以及文化差异等方面来... 中国文化典籍翻译所涉及的问题方方面面,如英译的基本概念、翻译理论和翻译技能,国学及文化典籍的界定与分类,版本的选择与注释疏解,以及今译和英译的诸多方面,从其具体所涉及的词语、句子、篇章层面的转换与安排以及文化差异等方面来探讨中国文化典籍翻译,有助于这一领域工作的开展和研究的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学术 文化典籍 典籍整理 翻译理论 翻译技巧
下载PDF
从经学到经学史——儒家经典诠释展开的一个视角 被引量:6
2
作者 景海峰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14,共10页
经学是儒学的主体,谈儒学离不开经学,但儒学与经学的关系颇为复杂,大致可分为"前经学时代""经学时代"和"后经学时代",而每一时段的情况又很不一样。在经学解体之后,现代学术中的儒学话语基本上与经学剥... 经学是儒学的主体,谈儒学离不开经学,但儒学与经学的关系颇为复杂,大致可分为"前经学时代""经学时代"和"后经学时代",而每一时段的情况又很不一样。在经学解体之后,现代学术中的儒学话语基本上与经学剥离开来,变成哲学思想等形式;而经学的历史资料则流布于史学、文献学等领域,或收缩为狭小的经学史研究。这种状况已持续了百年,所形成的"经学"观念也渐成定势,使其疆域狭窄,形象枯寂,成一死学问。实际上,广义的经学既包括了围绕经典所展开的各种整理和训释工作,也涉及对这些文本所蕴含的思想义理的诠解与发挥;既有以文字、音韵、训诂等小学功夫为中坚的学问形式,也有问道求理的形而上致思趋向。作为训诂与义理并存的大系统,新的经学建构首先要冲破"以小学为经学"的狭窄观念和"即经学史以为经学"的无奈之举,将经学放到中国文化历史的宏阔视野中来理解,由经典诠释入手阐明其意义,使之从纯粹材料化的身份中解放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经学 “汉学”与“宋学” 中国经学史 经典诠释
原文传递
精义为本 默识心通——论程颐《论语解》的理学特色 被引量:5
3
作者 蒋鸿青 田汉云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4-131,共8页
程颐确认《论语》是儒家载道的要籍,其理学思想的建构也以《论语》作为基本资源。他的《论语解》采用涵畜经文、直寻义理的解经方式,是对传统传注之学的改造和超越。其以"理"解"仁"的德性之学,以"序"求&q... 程颐确认《论语》是儒家载道的要籍,其理学思想的建构也以《论语》作为基本资源。他的《论语解》采用涵畜经文、直寻义理的解经方式,是对传统传注之学的改造和超越。其以"理"解"仁"的德性之学,以"序"求"和"的礼学思想,以及由治心而治世的学术思路,构成北宋理学的基本框架。《论语解》虽然不是完整的《论语》注本,却以其独特的治学方法和深刻的义理阐发开创了北宋《论语》学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颐 《论语解》 经学
下载PDF
国学视阈中的“现代经学”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庆中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8,159,共4页
在"现代经学"研究中,传统经学的知识系统和价值体系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前者被割裂,变成了纯粹的知识;后者被打破,成为了"封建落后"的代名词。但立足于发展的眼光,割裂与打破也可以看作是超越与发展。目前的关键在... 在"现代经学"研究中,传统经学的知识系统和价值体系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前者被割裂,变成了纯粹的知识;后者被打破,成为了"封建落后"的代名词。但立足于发展的眼光,割裂与打破也可以看作是超越与发展。目前的关键在于:割裂之后如何整合?超越之后如何回归?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学 经学 现代经学
下载PDF
北宋贡举改革与经学变古 被引量:2
5
作者 杨世文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6-122,共7页
北宋贡举改革完成于北宋中晚期,主要涉及考试内容和人才培养方式两个方面。改革不仅有助于全面提高科举入仕官僚的素养,而且确立了儒学对科举的全面统治,推动了儒学的复兴。通过对科举考试内容和取士科目的改革,不仅重新确立了儒家经典... 北宋贡举改革完成于北宋中晚期,主要涉及考试内容和人才培养方式两个方面。改革不仅有助于全面提高科举入仕官僚的素养,而且确立了儒学对科举的全面统治,推动了儒学的复兴。通过对科举考试内容和取士科目的改革,不仅重新确立了儒家经典在科举考试中的核心地位,而且促进了经学变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科举改革 经学
下载PDF
中医经典文本的价值生成探析 被引量:3
6
作者 许盈 谢雪姣 +1 位作者 申捷 黄政德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研究《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中医经典文本形成确立、传播流布的历史过程,探析传统文化中的经学观念对医学经典价值生成的影响。[方法]系统梳理古代医史文献资料中有关医学经典的论述,结合传统文化思想史的观点分析经学对古代... [目的]研究《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中医经典文本形成确立、传播流布的历史过程,探析传统文化中的经学观念对医学经典价值生成的影响。[方法]系统梳理古代医史文献资料中有关医学经典的论述,结合传统文化思想史的观点分析经学对古代医学经典价值生成的强大支持。[结果]经学占据中国古代学术的中心,古代医学文本比附经学的文本序列,突出了少量权威文本,提升了医籍的学术价值。同时,医学经典通过历代官方、民间医家的不断编注、诠释,并藉由师者向学医者横向、纵向的传递,强化了医学经典的核心地位。[结论]医学经典的价值生成探析,不仅有助于发现医学知识进展过程中的某些规律,而且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医学文本经典化的价值生成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经典 价值生成 古代医学 经学 黄帝内经 伤寒论
下载PDF
论李鼎祚《周易集解》的流传 被引量:2
7
作者 谷继明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50,共10页
《周易集解》从成书到流行,是有一个过程的,其版本的流变正好反映了这个过程。目前讨论《周易集解》版本传承的文章,或侧重于早期,或仅仅据清代以来目录学的著作抄撮一番。然而许多公私目录的记载都是有问题的;而仅仅通过书的封面题记... 《周易集解》从成书到流行,是有一个过程的,其版本的流变正好反映了这个过程。目前讨论《周易集解》版本传承的文章,或侧重于早期,或仅仅据清代以来目录学的著作抄撮一番。然而许多公私目录的记载都是有问题的;而仅仅通过书的封面题记来说明历史上《周易集解》都有哪些刻本,不免过于简单。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对每种版本的目见和校勘,发现各版本的异同,进一步揭示版本之间的传承影响,并对版本状况作出判断,以为进一步的经典内容和思想的研究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集解》 版本学 目录学 经学
下载PDF
论汉字美学的历史积淀和文献基础 被引量:1
8
作者 骆冬青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8-34,共7页
汉字美学是从美学角度来研究汉字,同时也是从汉字学角度来研究美学。从哲学尤其是大文化的眼光看,汉字学文献是一个被既往美学研究者所忽略的富矿。汉字美学的研究,要求对汉字学的基本文献进行重新理解和整理。与"经学"的血... 汉字美学是从美学角度来研究汉字,同时也是从汉字学角度来研究美学。从哲学尤其是大文化的眼光看,汉字学文献是一个被既往美学研究者所忽略的富矿。汉字美学的研究,要求对汉字学的基本文献进行重新理解和整理。与"经学"的血缘关系,是传统"小学"容纳"文史哲"乃至广大"世界"的根基,更是由感性事物飞升到超感性精神的根源。汉字美学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其文献根源存在于浩瀚无际的经史子集中,尤其是传统文字学成果中,需要编集"中国古代汉字美学资料",为架设"文字学"与"文艺学"的互通桥梁提供资料基础,以开辟研究境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美学 经学 小学 文献
原文传递
季刚先生黄侃《易》学钩沉发微
9
作者 赖贵三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8年第1期53-74,共22页
本文以季刚先生黄侃(1886—1935)《黄侃论学杂著》、《黄侃手批白文十三经》;季刚先生口述,其侄黄焯(耀先,1902—1984)笔记编辑《文字声韵训诂笔记》;1913—1935《黄侃日记》(上中下全三册);季刚先生撰,周勋初(1929-)导读《文心雕龙札记... 本文以季刚先生黄侃(1886—1935)《黄侃论学杂著》、《黄侃手批白文十三经》;季刚先生口述,其侄黄焯(耀先,1902—1984)笔记编辑《文字声韵训诂笔记》;1913—1935《黄侃日记》(上中下全三册);季刚先生撰,周勋初(1929-)导读《文心雕龙札记》;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李婧博士学位论文《黄侃文学研究》;以及数篇有关季刚先生学术的学报期刊论文,作为主要征引参考、爬梳考察与钩沉发微的文献依据,分别从文字、声韵、训诂小学入手,更进一步辑论其治经研《易》的历程与《周易》注疏义理的考求,季刚先生刻苦读经,发明经义,以章句为始基;复尊信故训,不轻改经文,其“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探赜索隐,钩深致远”的经学特识足为模范。本文戋戋自得,管窥微见,期能抛砖引玉,藉以开张、表彰季刚先生《易》学的潜德幽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侃 季刚先生 章黄学派 小学 经学 《易》学
下载PDF
论汉代古文经学与文学创作之关系
10
作者 吴从祥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5-28,共4页
汉代古文经学者多有文章之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古文经学者广博的知识为其文学创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次,古文经学不拘一格的治学方式造就了他们自由开放的思维;再次,对经术通脱的态度使得他们的思想和个性没有被泯灭,从而能够集... 汉代古文经学者多有文章之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古文经学者广博的知识为其文学创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次,古文经学不拘一格的治学方式造就了他们自由开放的思维;再次,对经术通脱的态度使得他们的思想和个性没有被泯灭,从而能够集经生和文人于一体;最后,因爱好而研习富有文学色彩的古文经无形地陶冶了他们的文学情趣。这些内外因素导致了古文经学学者多有文章之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经学 古文经学 今文经学 文学创作
下载PDF
宋代经学变古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世文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9-105,共7页
所谓宋代“经学变古”,即宋学变汉学之“古”。经学变古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经学观念的转变、经学解释方法的革命、经学怀疑思潮的兴起。通过经学变古,宋儒建立起一套与汉唐传注之学不同的新的经学范式———宋学。
关键词 宋学 经学变古 疑古
下载PDF
从《刘向歆父子年谱》看钱穆的史学理念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帆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6-54,共9页
《刘向歆父子年谱》是钱穆先生的成名作,它以坚实的证据解决了经学史上的一个大问题——康有为所力主的刘歆伪造诸经之说不成立。这一学术成就的取得,不是在一般意义上超越了今古文窠臼,而是一本“经学上之问题,同时即为史学上之问题”... 《刘向歆父子年谱》是钱穆先生的成名作,它以坚实的证据解决了经学史上的一个大问题——康有为所力主的刘歆伪造诸经之说不成立。这一学术成就的取得,不是在一般意义上超越了今古文窠臼,而是一本“经学上之问题,同时即为史学上之问题”的原则,彻底破除了经学上的门户之见,并冲破了“六经皆史”说之樊篱,达到了将经学问题转化为史学问题的目的。围绕《刘向歆父子年谱》及其相关问题,钱穆与顾颉刚展开了有意义的讨论,这一讨论虽仍牵涉到今古文经学的一些老问题,但与清末康有为、章太炎之争已大为不同,非为带有浓厚政治意味的经学争论,而是史学层面上的正常学术讨论,“于史学立场,而为经学显真是”。对于中国历史学而言,无论是钱穆的信而有疑,还是顾颉刚的疑而有信,最终可以说是殊途同归,皆有益于近代新史学的成长壮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向歆父子年谱》 钱穆 顾颉刚 经学 史学
下载PDF
儒家经典诠释史建构的路径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慧茹 傅永军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9-177,共9页
经学的发展和儒家“经说”息息相关。在现代学术视域中,一部经学史就是儒家经典的诠释学史。儒家经典诠释史的建构必须以经学史为基础,用现代诠释学叙事方式取代流行的哲学史叙事方式加以转换重构。是故,以时间脉络为轴线,儒家经典诠释... 经学的发展和儒家“经说”息息相关。在现代学术视域中,一部经学史就是儒家经典的诠释学史。儒家经典诠释史的建构必须以经学史为基础,用现代诠释学叙事方式取代流行的哲学史叙事方式加以转换重构。是故,以时间脉络为轴线,儒家经典诠释典范的历时性转移可以概分为五期:先秦经典诠释启蒙期、两汉经典诠释昌明兴盛期、隋唐经典诠释延续继承期、宋明经典诠释变古改经期、清代经典诠释集成期。对儒家经典诠释史的重构表明,儒家经典诠释依从“宗经”立场,以“通经明理”“体用一如”为普遍性追求,体现为语言考据及义理阐发两种形态,大体对应于现代诠释学中的技艺诠释学和诠释哲学。历史地看,儒家经典诠释以经典注疏和思想创造为义旨,对经典诠释的“元”追问(理解的条件)则甚少关注。当下对儒家经典诠释的研究,实应通过现代性的转换,转型为追问“理解如何可能”的儒家经典诠释学,返本以开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学史 儒家 经典诠释 诠释学史 经典诠释学
下载PDF
政治与学术之间的汉代章句学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荣明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3-49,共7页
在汉代,章句学兼具政治和学术双重属性。作为政治活动,章句学的出现与儒术的兴起相伴,并得到了汉朝政府的大力支持,章句学的主体内容是儒家经典,主要作者是经师和博士;作为学术活动,章句学既包含文字训诂,也包括义理阐释,并由义理阐释... 在汉代,章句学兼具政治和学术双重属性。作为政治活动,章句学的出现与儒术的兴起相伴,并得到了汉朝政府的大力支持,章句学的主体内容是儒家经典,主要作者是经师和博士;作为学术活动,章句学既包含文字训诂,也包括义理阐释,并由义理阐释而滋生出强烈的学术派性。汉代章句在风格上也几经变迁。在繁盛期,章句的义理诠释部分十分臃肿;到了后期,章句逐渐复归于简约的风格。章句风格的转变与今文经学向古文经学的转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章句学 中国学术史 汉代经学 解释学
下载PDF
论庄存与的《公羊》学 被引量:3
15
作者 郜积意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4-64,共11页
庄存与的《公羊》学虽然受到赵《春秋属辞》的影响 ,但主要限于治学体例 ,而在治学立场上 ,二者其实有根本的歧异。庄存与克服了赵以策书之体说《春秋》的倾向 ,并注重《春秋》例辞背后的立场。这点直接上承汉代《公羊》学。不过 ,... 庄存与的《公羊》学虽然受到赵《春秋属辞》的影响 ,但主要限于治学体例 ,而在治学立场上 ,二者其实有根本的歧异。庄存与克服了赵以策书之体说《春秋》的倾向 ,并注重《春秋》例辞背后的立场。这点直接上承汉代《公羊》学。不过 ,庄氏《春秋》学在某些具体的事例解释上与汉代《公羊》学也有差异。庄氏的特点在于对《春秋》变辞的引申与发挥 ,并补充了汉代《公羊》学未曾论述的诸多方面 ,为后人理解《公羊》大义提供了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存与 《公羊》学 经学史
原文传递
理学与经学相交融:晚明思想的新动向——以黄道周为中心的考察
16
作者 蔡杰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9-48,共10页
晚明时期的思想家,普遍对阳明后学展开批判与反思,由此出现了理学与经学相交融的思想新动向。黄道周即是这一学术转型过程中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治学特点就是理学与经学思想相交融,主张以六经治世的同时,又不舍弃以理学治心的传统。从黄... 晚明时期的思想家,普遍对阳明后学展开批判与反思,由此出现了理学与经学相交融的思想新动向。黄道周即是这一学术转型过程中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治学特点就是理学与经学思想相交融,主张以六经治世的同时,又不舍弃以理学治心的传统。从黄道周的学术生平来看,理学类的问业著述与经学类的著述是交迭出现的,说明在其一生治学中,对理学与经学始终是兼顾的。即便是在《榕坛问业》这样一部以理学为主的问答录中,也常常涉及经学内容。从工夫论角度看,黄道周理学与经学思想的交融体现为一种回环互补与融合统一的模式,他认为工夫不是节节往上、一劳永逸的,而是前后兼顾、回环往复的整体形态,换言之,治世与治心是并举的,都是本体上的工夫事业,并由“敬”贯穿始终,使治世与治心融为一体、相互成就,由此保证至善的状态长久维持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道周 理学 经学 治世 治心 交融
下载PDF
经学·红学·学术范式:百年红学的经学化倾向及其学术史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昊苏 《文学与文化》 2018年第2期39-51,共13页
红学既系现代显学,亦折射出古典学术现代化的进程。然"新红学"范式尽管旨在建制现代学术,但因未能很好清理与传统经学方法的关系,从而表现出若干经学化的倾向,其影响贯穿于近百年之红学史。在红学史的观照之外加入经学视野,... 红学既系现代显学,亦折射出古典学术现代化的进程。然"新红学"范式尽管旨在建制现代学术,但因未能很好清理与传统经学方法的关系,从而表现出若干经学化的倾向,其影响贯穿于近百年之红学史。在红学史的观照之外加入经学视野,可以更好地理解红学范式、方法的诸多内在局限,并可在此基础上反思其本质困境,探讨当代红学范式转换的可能途径。而且,由于经学化倾向这一问题并不仅见于百年红学,因此其学术史意义或具有更强的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学 红学 学术范式 学术史
下载PDF
“北京古学院”与民国老辈的国学研究
18
作者 马运娟 张凯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3-84,共12页
既有近代学术史叙述以新文化派与整理国故运动为主流,然而新文化派在近代国学研究群体中并非一枝独秀,老辈学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在民国学界占据重要甚至主导地位。学界普遍认为20世纪30年代分科之学成为主流后,国学问题已经不再重要。... 既有近代学术史叙述以新文化派与整理国故运动为主流,然而新文化派在近代国学研究群体中并非一枝独秀,老辈学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在民国学界占据重要甚至主导地位。学界普遍认为20世纪30年代分科之学成为主流后,国学问题已经不再重要。北平沦陷后,遗老宿儒组建“北京古学院”,阐扬国学。古学院以“救济贫儒”和“提倡旧学”为宗旨,经历了有关分科分组研究、编修《清代资治通鉴》与否的纷争,后改组为国学书院。由于古学院内部老辈学人政治身份的尴尬和各自学术立场的分歧,该群体在国学研究的实践中注定处于两难境地。系统考察古学院的运作和学术旨趣,既能探究古学院老辈学人的学术实践与生存困境,更有助于展现20世纪30—40年代国学研究的复杂面向,揭示近代学术流变的多元路径,为思考传统学术转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古学院 老辈 国学研究 李景铭
原文传递
唐代经学阐释学与两种文学观念的悖立——兼论《五经正义》的阐释学方法与原则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乃乔 李丽琴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6-95,共10页
唐代《五经正义》的颁定使儒家思想再度作为主流意识形态进入这个时代,成为李唐王朝官方的正统学术思想。这一行为一方面重新肯定了儒学的价值系统,使唐代的经学阐释学方法与原则复归两汉经学阐释学的传统,实现了儒学在表面上的繁荣;另... 唐代《五经正义》的颁定使儒家思想再度作为主流意识形态进入这个时代,成为李唐王朝官方的正统学术思想。这一行为一方面重新肯定了儒学的价值系统,使唐代的经学阐释学方法与原则复归两汉经学阐释学的传统,实现了儒学在表面上的繁荣;另一方面,唐代经学阐释学"疏不驳注"的阐释学方法与原则也使经学思想在两汉魏晋以后重新定于一统,形成那个时段的"学术专制"。并且由于《五经正义》成为官方教科书,成为唐儒科举入仕的路径,使儒学失却了其作为知识分子在信仰上安身立命的终极依据,由信仰沦为教条。在此经学背景下,一方面是先秦两汉元文学观念在唐代的复归;另一方面是世俗唯美主义文学观念完全悖立于《五经正义》的阐释学方法与原则之外而存有。唐代经学阐释学及两种文学观念之间的学理元素在中西阐释学思想的互视中得以澄明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经正义》 经学阐释学 元文学观念
原文传递
苏轼与程颐易学思想之比较 被引量:3
20
作者 姜海军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1-68,共8页
苏轼和程颐在北宋中期影响非常大,他们分别是蜀学和洛学的创始人。苏轼和程颐在中国古代易学史上也非常有影响,由于二人学术思想体系不同,他们在易学解释原则与方法、思想与运用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通过对苏轼和程颐易学思想的比较,由... 苏轼和程颐在北宋中期影响非常大,他们分别是蜀学和洛学的创始人。苏轼和程颐在中国古代易学史上也非常有影响,由于二人学术思想体系不同,他们在易学解释原则与方法、思想与运用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通过对苏轼和程颐易学思想的比较,由此也可以反映二人在学说体系方面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程颐 易学 经学 理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