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是“误译”、“误读”,还是主动选择——近代科学文化的传播与近代中国社会思潮的变迁 被引量:8
1
作者 邢兆良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4期39-44,共6页
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的过程是和近代科学文化输入中国的过程相一致的。近代中国社会思潮从“中体西用”、“进化论”到“阶级斗争论”,这是中国社会对近代科学文化的一种理解、一种选择,不是“误译”、“误读”。同时,在这选择过程中丢掉... 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的过程是和近代科学文化输入中国的过程相一致的。近代中国社会思潮从“中体西用”、“进化论”到“阶级斗争论”,这是中国社会对近代科学文化的一种理解、一种选择,不是“误译”、“误读”。同时,在这选择过程中丢掉的不是伦理学,而是近代科学所确立的科学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体西用 进化论 阶级斗争论 科学理性
下载PDF
恩格斯论宗教与阶级斗争 被引量:2
2
作者 迈克尔.勒威 张双利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 2001年第1期339-349,395-396,共13页
本文集中阐述了恩格斯的宗教思想,特别强调了恩格斯从阶级斗争与宗教现象的相互关系的角度考察宗教问题的重要意义。文章指出,恩格斯由于引入了阶级斗争的观点,避免了对宗教现象的片面认识,把握住了宗教的辩证性质。在对历史上大量宗教... 本文集中阐述了恩格斯的宗教思想,特别强调了恩格斯从阶级斗争与宗教现象的相互关系的角度考察宗教问题的重要意义。文章指出,恩格斯由于引入了阶级斗争的观点,避免了对宗教现象的片面认识,把握住了宗教的辩证性质。在对历史上大量宗教现象的具体研究中,恩格斯明确指出了宗教既可以是反动的保守的力量,也可以是革命的进步的力量;既可以在历史上发挥进步作用,也可以在将来继续产生革命性的影响。正因如此,恩格斯真正超越了启蒙主义的宗教观和青年黑格尔主义的宗教思想,展开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丰富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宗教 阶级斗争 辩证性质 意识形态
下载PDF
五四运动对《共产党宣言》基本内容的实践——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国瑞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59-65,共7页
在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领导下,五四运动实践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内容。五四运动昭示了《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的基本思想;五四运动体现了《共产党宣言》所表明的一切真正意义上的革命都是意识形态革命的基本认识;五四运动彰显了... 在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领导下,五四运动实践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内容。五四运动昭示了《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的基本思想;五四运动体现了《共产党宣言》所表明的一切真正意义上的革命都是意识形态革命的基本认识;五四运动彰显了《共产党宣言》所阐明的无产阶级革命具有世界性的基本特征。五四运动与《共产党宣言》基本内容的高度契合,推动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表明五四运动是一场深刻的革命而非一般意义上的启蒙运动。从此,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了新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运动 《共产党宣言》 阶级斗争 意识形态革命 世界性
下载PDF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辩证法的贡献
4
作者 刘莉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8-9,12,共3页
毛泽东在开创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中,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方法,提出社会主义矛盾学说体系,为社会主义辩证法理论及其丰富性作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社会主义辩证法理论阐述了社会基本矛盾学说、主要矛盾学说、两类不同性质矛盾学... 毛泽东在开创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中,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方法,提出社会主义矛盾学说体系,为社会主义辩证法理论及其丰富性作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社会主义辩证法理论阐述了社会基本矛盾学说、主要矛盾学说、两类不同性质矛盾学说的性质特点、解决的方法及三个层次矛盾的相互关系。毛泽东抓住了社会主义辩证法的逻辑起点———社会基本矛盾,围绕这一核心矛盾学说,层层揭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理 社会主义辩证法 毛泽东 矛盾学说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社会基本矛盾 开创 探索 三个层次 体系
下载PDF
邓子恢与中国革命中的农村阶级问题
5
作者 高原 《中国乡村研究》 CSSCI 2015年第1期44-60,共17页
本文研究的是在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中共革命时期,邓子恢对待不同农村阶级的态度以及他对于农村阶级政治的认识的演变。邓子恢农村阶级政治实践的核心是一个他本人形成的观察:贫雇农是革命最坚定的支持者,尤其是在危机时刻,他们比富农... 本文研究的是在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中共革命时期,邓子恢对待不同农村阶级的态度以及他对于农村阶级政治的认识的演变。邓子恢农村阶级政治实践的核心是一个他本人形成的观察:贫雇农是革命最坚定的支持者,尤其是在危机时刻,他们比富农和中农要可资依靠得多。邓子恢围绕这样一个观察所形成的阶级政治,特别强调贫雇农的主体性,强调要在农村确立贫雇农的政治优势,强调要满足贫雇农的经济利益,即使是以牺牲富农和地主为代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子恢 农村阶级政治 农村阶级斗争 土地改革 中国革命 中共的决策形成 主体与结构
下载PDF
马克思的历史叙事与历史观念——基于《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文本的分析
6
作者 刘诗苑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1-6,22,共7页
《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是马克思研究法国近代史的开篇之作,其运用了不同于传统史家的历史叙事方法,即在历史事件的描写上不拘泥于繁杂枯燥的实证叙述;其次,马克思将法国社会各阶层抽象化、阶级化来作为历史叙事对象,丰富... 《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是马克思研究法国近代史的开篇之作,其运用了不同于传统史家的历史叙事方法,即在历史事件的描写上不拘泥于繁杂枯燥的实证叙述;其次,马克思将法国社会各阶层抽象化、阶级化来作为历史叙事对象,丰富了历史学科尤其是法国史的研究方法。同时,马克思还将经济史、社会史的分析方法糅入对法国社会阶层尤其是农民阶级的分析,更新了自己的历史观念。通过《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中非传统的历史叙事与历史研究方法,马克思在总结法国1848年革命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进一步推进,也创造性地完成了对自己历史观的跨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兰西阶级斗争》 历史叙事 历史观念 科学社会主义
下载PDF
从"泛阶级化"到"去阶级化":阶级话语在中国的兴衰 被引量:22
7
作者 王奇生 《苏区研究》 2017年第4期31-40,共10页
五卅之后,各派政治势力与知识界对阶级概念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性有过不同的看法和争论。在此过程中,中共的阶级话语宣传渐居强势。中共在将马克思主义原理本土化、具体化、实用化的同时,也存在阶级概念被极度泛化的问题。文革结束后,学术... 五卅之后,各派政治势力与知识界对阶级概念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性有过不同的看法和争论。在此过程中,中共的阶级话语宣传渐居强势。中共在将马克思主义原理本土化、具体化、实用化的同时,也存在阶级概念被极度泛化的问题。文革结束后,学术界对阶级概念重新反思和检讨。近20年来,"阶级"与"阶级斗争"话语逐渐淡出中国政学两界的视野,呈现出"去阶级化"的趋势。如何从中国的阶级实情出发,对近现代乃至当代的阶级进行深入的实证的学理探讨,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学术问题。如相对非阶级的社会分化(如职业、种族、民族等),阶级分化的程度如何;相对非阶级的不平等,阶级导致的不平等有多显著;相对非阶级认同(如性别、地域、宗教等),阶级认同有多强烈;只有恰如其分地把握历史与现实中的阶级实态,才不至于过分夸大或无视社会阶级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级 阶级斗争 资产阶级 瞿秋白 毛泽东
下载PDF
从阶级斗争到人民共和——我国政治学研究的逻辑转换析论 被引量:20
8
作者 王浦劬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1-99,共9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政治学科得以恢复重建。近三十年来,我国政治学的学术研究沿着从阶级斗争到人民共和的主轴,实现了内在逻辑的转换发展,其体现为:重心论域的转移发展;思想方法的调整转换;研究视角的切换转变;分析范式的嬗变更设...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政治学科得以恢复重建。近三十年来,我国政治学的学术研究沿着从阶级斗争到人民共和的主轴,实现了内在逻辑的转换发展,其体现为:重心论域的转移发展;思想方法的调整转换;研究视角的切换转变;分析范式的嬗变更设;主导思维的归位置换;主题内容的演进变迁;研究视野的开拓扩展;研究方法的丰富发展;科学程度的增强提升;任务功能的变更发展。这一转换发展不仅显示着我国政治学学术发展的基本特点和未来趋势,而且映现着我国社会政治的历史转折,彰显着共和国政治的本质精神和内在精髓,提示着人民政治发展的实然战略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学 学术发展 阶级斗争 人民共和 学术逻辑转换
原文传递
解读马克思的工资理论 被引量:21
9
作者 方敏 赵奎 《政治经济学评论》 CSSCI 2012年第3期58-70,共13页
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工资的时候,为我们提供了三种不同的理论视角,即劳动力价值理论、资本积累理论和阶级斗争理论。本文通过分析这三种理论的内涵,并与其他学说进行比较,认为它们并非互相独立或不相干的。劳动力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工资... 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工资的时候,为我们提供了三种不同的理论视角,即劳动力价值理论、资本积累理论和阶级斗争理论。本文通过分析这三种理论的内涵,并与其他学说进行比较,认为它们并非互相独立或不相干的。劳动力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工资理论的起点。资本积累理论是理解资本主义工资运动规律的枢纽。资本的运动决定了工资的运动,从而构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的两极。由此,马克思提出了一个与劳动价值论逻辑一致并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生地决定的工资理论。它向我们揭示了隐藏在具有表面的平等假象的劳动力市场背后的、起支配作用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工资 劳动力价值 资本积累 阶级斗争
原文传递
超越“机器论片断”:《资本论》哲学意义的再审视 被引量:19
10
作者 孙乐强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18,共14页
"机器论片断"只是马克思思想发展中的一个过渡环节,其中还存在明显的历史局限性:此时他还没有建立科学的劳动二重性理论和相对剩余价值学说,也没有准确揭示一般智力与剩余价值生产之间的内在关系,致使他把"魁奈之谜"... "机器论片断"只是马克思思想发展中的一个过渡环节,其中还存在明显的历史局限性:此时他还没有建立科学的劳动二重性理论和相对剩余价值学说,也没有准确揭示一般智力与剩余价值生产之间的内在关系,致使他把"魁奈之谜"当作资本主义崩溃的根本依据,未能实现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科学解剖。而《资本论》则全面克服了这些局限性,实现了对这一片断的内在超越和发展。当意大利自治主义者从纯粹主体逻辑出发,将这一片断视为马克思思想发展的顶峰,进而将《资本论》视为它的历史倒退时,不仅夸大了这一片断的历史地位,抹杀了《资本论》的哲学意义和政治意蕴,而且也从根本上曲解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和历史辩证法的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论片断 《资本论》 意大利 自治主义 历史辩证法 阶级斗争
原文传递
四清运动动员模式的政治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玉强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6-52,共7页
在四清运动中,随着阶级斗争意识形态的迅猛拓展,工作队—贫协从社会动员主体迅即转变为基层社会的非常规权力组织。工作队—贫协的成长过程、内部结构、运作程序和行为内容,显示了它在运动中的意义:彰显中央政权与基层政权之间的信任危... 在四清运动中,随着阶级斗争意识形态的迅猛拓展,工作队—贫协从社会动员主体迅即转变为基层社会的非常规权力组织。工作队—贫协的成长过程、内部结构、运作程序和行为内容,显示了它在运动中的意义:彰显中央政权与基层政权之间的信任危机,填补权力真空并成为权力更替的让渡载体,使重建后的基层政权在社会治理中更加依附于中央政权,从而强化了中央政权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因此,与其说这是新一轮的自觉“革命”,不如说是中央政权重构并巩固其权威基础的社会治理行为,而阶级斗争意识形态不过是一层包裹罢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清运动 阶级斗争 权力 工作队 贫下中农协会
下载PDF
为了一切人的自由发展:《共产党宣言》基本精神的深层解读 被引量:10
12
作者 史家亮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1-44,共4页
从创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实践需要出发,《共产党宣言》在行文上,对阶级斗争作了突出与强调,再由于它所蕴涵的阶级斗争理论适应了革命时期阶级斗争形势的需要,我们曾长期从阶级斗争视角来解读这一重要文献。实际上,《共产党宣言》的深... 从创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实践需要出发,《共产党宣言》在行文上,对阶级斗争作了突出与强调,再由于它所蕴涵的阶级斗争理论适应了革命时期阶级斗争形势的需要,我们曾长期从阶级斗争视角来解读这一重要文献。实际上,《共产党宣言》的深层思想是对每一个人自由发展的关注,它运用辩证唯物史观分析了资产阶级活动的为人性质和非人性质,从无产阶级的现实运动和价值追求相结合的角度探讨了人的自由发展问题,蕴涵丰富的人学内涵,这是从人的发展的视角解读它的根本原因。此外,时代特征的新变化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要求对它作出新的解读。这一解读有助于恢复对马克思主义人的终极关怀理念的认识,也有利于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 阶级斗争 人的自由发展 解读
下载PDF
评建国到“文革”前的“文化革命” 被引量:7
13
作者 杨凤城 张永英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2000年第3期28-37,共10页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 1 958年以后 ,曾有过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化革命”运动 ,而且这一运动最终与“文化大革命”联系在一起 ,并成为后者发动的重要突破口。本文力图对“文化革命”的源起、嬗变、内容、形成及最终结果作一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关键词 “文化革命” 意识形态 阶级斗争
原文传递
目的与结果两歧:从劳资合作到阶级斗争(1927—1937) 被引量:10
14
作者 田彤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44-154,共11页
国民政府以劳资调停人自居,倡行劳资合作,却自毁其主旨,无视劳资之间的阶级差别,并将劳资矛盾全部转化为中外矛盾,因此未能理顺政府、劳、资三方在"合作"框架中的权、责关系,在客观效果上主动离弃劳资双方。此时,国民党的体... 国民政府以劳资调停人自居,倡行劳资合作,却自毁其主旨,无视劳资之间的阶级差别,并将劳资矛盾全部转化为中外矛盾,因此未能理顺政府、劳、资三方在"合作"框架中的权、责关系,在客观效果上主动离弃劳资双方。此时,国民党的体制改革落后于国家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其职能还未能由在野党向执政党转化,无力操控工人群体,更不可能成为维系政府与工人的纽带。工人群体有生产、生活需求,同样有政治相属的需求。工人群体与意识形态并非天生浑然一体。被政府与国民党抛弃的工人群体,在国民党、政府、学者、资方对合作与阶级斗争非此即彼的"异质化"宣传下,固化着阶级斗争的观念;在共产党、基督教团体等外界势力的引导下,工人很快形成有别于其他群体的自主意识,逐渐强化对自身社会地位与生存状态的认同,并将公开宣称代表工人利益的共产党视为自己的政治代表,将共产党号召的阶级斗争当作自己的政治信仰及与资方、政府抗争的工具。停留在口号上的"劳资合作",由此变成为实实在在的"阶级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资合作 阶级斗争 国民党 南京国民政府 共产党
原文传递
“大跃进”运动悲剧命运探源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付安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8-53,共6页
“大跃进”运动因其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的巨大反差而成为一场深刻的历史悲剧。工作着重点的转移受到了“政治统帅经济”的干扰,“以苏为鉴”误入回归革命经验的歧途,解放思想、破除迷信为唯意志论所扭曲,赶超战略在积极平衡论的支配下... “大跃进”运动因其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的巨大反差而成为一场深刻的历史悲剧。工作着重点的转移受到了“政治统帅经济”的干扰,“以苏为鉴”误入回归革命经验的歧途,解放思想、破除迷信为唯意志论所扭曲,赶超战略在积极平衡论的支配下走向极端,这些因素便是造成这场悲剧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跃进”运动 悲剧命运 历史研究 政治 经济 解放思想 破除迷信 唯意志论
原文传递
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评所谓“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的由来 被引量:8
16
作者 黄铸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8-31,共4页
文章回顾了20世纪50年代前、中期我国民族政策的正确性及其实施效果,阐述了50年代后期民族问题方面的"左"倾错误,尤其是"民族问题实质是阶级问题"的提法出台的背景及其危害,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纠正这一错误提法... 文章回顾了20世纪50年代前、中期我国民族政策的正确性及其实施效果,阐述了50年代后期民族问题方面的"左"倾错误,尤其是"民族问题实质是阶级问题"的提法出台的背景及其危害,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纠正这一错误提法的经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理论 民族问题 阶级斗争 民族政策 《评所谓“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 人民日报
下载PDF
论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与阶级斗争理论的内在关系 被引量:8
17
作者 亓光 许佳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1期3-14,共12页
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作为马克思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诸多经典著作中皆可觅得踪迹。《共产党宣言》作为国际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献,蕴含着丰富的理论成果,也体现了其深刻的共同体思想。多年来,学界对于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主要扎根于哲... 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作为马克思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诸多经典著作中皆可觅得踪迹。《共产党宣言》作为国际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献,蕴含着丰富的理论成果,也体现了其深刻的共同体思想。多年来,学界对于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主要扎根于哲学基础的系统考察,集中于人类历史意义上的自由人联合体的系统阐释中。然而,在审省哲学基础的同时,我们对共同体的政治判断、科学定位、价值确认及其时代任务尚有匮乏。事实上,《共产党宣言》中的共同体思想具有清晰的政治实践意蕴,即它将共同体和阶级斗争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同构化。为此,应当总体性地探求阶级斗争语境中的共同体意识,共时性地探究无产阶级共同体建构中的阶级斗争理路。站在历史的高度,可以发现,唯物史观的基本逻辑旨归正是在于追求"真正的共同体",而无产阶级共同体的实现路径和实践旨趣则是阶级斗争。借助总体性的思维模式,通过考察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与"阶级斗争"理论的内在关联性,可以发现马克思的"共同体-阶级斗争"观是辩证统一的整体,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这一框架的必然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 共同体 阶级斗争 内在关联性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1958—1978年间中国政治整合研究:背景、过程与教训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晓林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91-95,108,共6页
1958年后的20年间,在国内外双重压力的协奏下,我国开始了群众运动和阶级斗争为统领的政治整合过程。它通过"一大二公"的生产方式强化了政治对社会的全面控制,形成了政治与社会高度重合的结构;通过社会流动的"内部化"... 1958年后的20年间,在国内外双重压力的协奏下,我国开始了群众运动和阶级斗争为统领的政治整合过程。它通过"一大二公"的生产方式强化了政治对社会的全面控制,形成了政治与社会高度重合的结构;通过社会流动的"内部化"和"反向化"控制固化了社会阶层结构;教条化了的意识形态与群众运动相结合不但内耗了社会力量,也退化了其整合能力。这种高强度的政治整合,大大超越了生产结构和政治体制所能承受的限度,最终局限了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整合 阶级斗争 群众运动 社会流动
下载PDF
“四清”运动的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海红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39-142,共4页
 从1963到1966上半年的"四清"运动,是中共为了防止出现修正主义和"和平演变"而发动的。由于党对当时的形势估计失误,造成在运动中打击面扩大,为"文革"的发生做好了铺垫。
关键词 “四清”运动 修正主义 阶级斗争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与当代现实——西方国家阶级关系的演变趋势 被引量:1
20
作者 池元吉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36-149,共14页
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灵魂。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阐述的关于阶级斗争理论观点仍具现实指导意义,但由于时代的发展和西方发达国家社会经济生活的重大变化,需要加以发展和与时俱进。信息社会的来临,金融经济的增强,... 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灵魂。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阐述的关于阶级斗争理论观点仍具现实指导意义,但由于时代的发展和西方发达国家社会经济生活的重大变化,需要加以发展和与时俱进。信息社会的来临,金融经济的增强,国家调节资本主义的形成,使西方国家各阶级状况、结构和相互关系出现了与马克思时代不同的特点,雇佣劳动者生活水平和技术文化水平有所提升,新兴中产阶级不断壮大,劳动人民政治地位和社会作用日益增强,无产阶级已经不是任人宰割的孤立无援的力量。作为剥削阶级和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为了维护既得利益,在社会经济矛盾和劳动人民斗争的压力下,不得不进行多方面的适应生产社会化和分配公平化的改革和制度创新,在客观上为社会主义因素的生成和成长提供了土壤,也使阶级结构的变化和阶级斗争的形势日益向着有利于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方向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级 阶级斗争 阶级结构 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 新兴中产阶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