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1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中国文明化历程研究看国家起源的若干理论问题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伯谦 《中原文化研究》 2016年第1期5-9,共5页
"古史辨"运动兴起后,为找到自己真正的古史,学界开启了从考古学上探索中国文明化的历程。由酋邦,到王国,再到帝国,构成了古代中国从文明、国家的起源、形成、发展到衰亡的全过程。回顾这一过程,可以清楚地看到,国家是阶级斗... "古史辨"运动兴起后,为找到自己真正的古史,学界开启了从考古学上探索中国文明化的历程。由酋邦,到王国,再到帝国,构成了古代中国从文明、国家的起源、形成、发展到衰亡的全过程。回顾这一过程,可以清楚地看到,国家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不可调和时才出现的强制性机构,但它也具有随着社会复杂化而提出的社会管理和保持社会运转的职能。地区不同,环境不同,文化传统也不一样,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出现的国家也必然会有一些不同的特点,甚至遵循不同的发展模式。研究中国国家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应该将之放在中国所处的特定地理自然环境中,放在中国社会所处的特定文化格局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酋邦 王国 帝国 文明化 国家起源
下载PDF
“市民社会”理论的历史流变及其现代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张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66-70,共5页
“市民社会”理论是近代西方政治哲学中的重要理论。这一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历史的流变过程。市民社会理论尤其是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 ,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市民社会的建立 ,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 “市民社会”理论是近代西方政治哲学中的重要理论。这一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历史的流变过程。市民社会理论尤其是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 ,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市民社会的建立 ,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 政治国家 唯物史观 自然法 黑格尔 马克思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下载PDF
试论中国早期国家形成的模式与动力 被引量:11
3
作者 高江涛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1-33,共13页
中国早期国家形成问题是新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与考古学界最热门的课题之一。丰富的考古资料,尤其是近年的新发现与研究表明,中国各区域国家形成过程中社会形态表现出不同的特质,进而呈现出不同的"模式",目前至少有"陶寺模... 中国早期国家形成问题是新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与考古学界最热门的课题之一。丰富的考古资料,尤其是近年的新发现与研究表明,中国各区域国家形成过程中社会形态表现出不同的特质,进而呈现出不同的"模式",目前至少有"陶寺模式""红山模式"和"良渚模式"等。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是从无中心的多元到有中心的多元一体,这或许正是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发展演进的最大特色。早期国家形成的动力是指推动国家起源、形成及发展这一演进过程的根本原因,即文明化的动因。对中国早期而言,也是探索其文明延绵不断的深层原因或者动力机制。文化间的互动交流与碰撞(战争)是中国文明演进的外动力;而务实与创新则是中国文明演进的原动力,是文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国家 古代文明 文明起源 国家起源
原文传递
“发现”中华民族:从文明帝国到主权国家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永刚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8-27,共10页
有着深厚中华文明根基的中华民族,超越了西欧式的"建构论"抑或"原生论"。"民族"(nation)概念传入中国,国人以"民族"认识并改造国家的过程,实则是一个"发现"中华民族的过程,而这个在... 有着深厚中华文明根基的中华民族,超越了西欧式的"建构论"抑或"原生论"。"民族"(nation)概念传入中国,国人以"民族"认识并改造国家的过程,实则是一个"发现"中华民族的过程,而这个在特定时代背景下被"发现"的中华民族体现着鲜明的本土主义基因与世界主义特征。历史上长期处于自在状态的中华民族以中华文明为基础聚合为一个文明帝制国家,在近代以来经"发现"并自觉凝聚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立了主权共和国家。这个中华民族被"发现"的过程,是与"中国"范围的拓展与稳定、中华民族概念的创制与意涵演进、爱国主义与主权原则结合而成的中华民族主义以及中华民族解放运动实现的中国从传统的文明帝国到现代的主权国家的转型历程相伴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国家形态转型 中华文明 爱国主义 民族国家
下载PDF
生态文明理念下自然资源国家所有的物权法表达 被引量:9
5
作者 徐以祥 杨昌彪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6期28-43,共16页
资本逻辑主导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在物权法的制度设计中,我国需要遵循对资本逻辑进行生态限制这一重要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念,将《民法总则》中规定的绿色原则在具体的物权法规范中表达出来。重点之一是在自... 资本逻辑主导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在物权法的制度设计中,我国需要遵循对资本逻辑进行生态限制这一重要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念,将《民法总则》中规定的绿色原则在具体的物权法规范中表达出来。重点之一是在自然资源国家所有的物权法律表达中对其所承担的生态环保等社会功能进行考量,一方面,我国物权法应对自然资源的国家所有权的权能进行限制和重新解释,另一方面,用益物权和准用益物权应当进行细致的类型化区分并建立有差异的权利规则。在物权法的具体规范设计中,一方面应当设计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特殊规则,另一方面应当建立起物权法规范和公法规范的链接关系。通过公私法的合作来避免自然资源国家所有的过度资本化,实现其生态环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物权法 自然资源 国家所有权
下载PDF
文化·人物·考古--贺宿白先生九十华诞 被引量:8
6
作者 张忠培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13,共8页
考古学文化的文化是文化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文化与文明、文化的品性、历史悠久与连绵不断、文化多元与文化中心、传统文化与文化走向等均属文化探讨之列。长江下游流域居中国东南广大地区,考古学家要梳理考古学文化谱系,揭示该区域... 考古学文化的文化是文化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文化与文明、文化的品性、历史悠久与连绵不断、文化多元与文化中心、传统文化与文化走向等均属文化探讨之列。长江下游流域居中国东南广大地区,考古学家要梳理考古学文化谱系,揭示该区域文明起源与文明形成的标志,探索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区分国家的类别与实质,加强吴越文化研究;而探讨百越对华夏认同和对秦汉帝国形成起过什么作用,仍然是这一区域考古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值著名考古学家宿白先生90华诞之际,中国考古学界应当学习他治学与做人的精神,为推进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文明 国家 考古学 宿白
原文传递
从陶寺城址的考古新发现看我国古代文明的形成 被引量:6
7
作者 侯毅 《中原文物》 2004年第5期13-19,共7页
陶寺的墓地、城垣和宫殿、大型观象祭祀基址表明其已经具备王都的规模和规格,比夏朝提前了300年-400年。我国文明形成的要素有城市和宫殿、严格的等级和礼制、祭祀权力的垄断等。其中祭祀权力的作用最重要。
关键词 陶寺城址 祭祀基址 祭祀权力 氏族部落 古代文明
原文传递
中国文明起源和早期国家形态研讨会发言摘要 被引量:6
8
作者 Secretariat of the Symposium on the Origins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the Form of Early States,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6-95,共10页
On 22-23 July, 2000, the Museum of Chinese History,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Kaogu (Archaeology) and that of Lishi Yanjiu (Historical Studies) held jointly in Beijing the Symposium on the Origins of Chinese Civilizatio... On 22-23 July, 2000, the Museum of Chinese History,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Kaogu (Archaeology) and that of Lishi Yanjiu (Historical Studies) held jointly in Beijing the Symposium on the Origins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the Form of Early States. Nearly 30 scholars warmly discussed related problems, including the basic elements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at the formative stage, the course of origination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formation of early Chinese state, the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early Chinese state, and the suitable form showing the stage of civilization origination and state formation at the future "Exhibition of Chinese History" . The published here are the main points of the speeches delivered by the scholars who attended the symposi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起源 中国 墓葬 考古工作 宗教信仰 社会形态 国家形态
原文传递
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几个核心问题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蒋洪强 程曦 《中国环境管理》 CSSCI 2020年第5期36-41,共6页
生态文明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国家治理现代化出发,分析了我国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概念与内涵,针对当前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存在的五个方面问题,提出了生态文明治理体系现代化需要坚... 生态文明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国家治理现代化出发,分析了我国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概念与内涵,针对当前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存在的五个方面问题,提出了生态文明治理体系现代化需要坚持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资源高效利用、生态保护修复、生态环保责任等四个重点方向,提出了生态文明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改革创新的领导能力、决策能力、法治能力、科学精准治理能力、基础保障能力、市场化治理能力、公众参与能力等七大关键领域,这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治理体系 治理能力 现代化 国家治理
下载PDF
生态文明的理论之维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东海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8-42,共5页
生态问题本质而言不是环境问题,而是科学问题、哲学问题、价值问题和伦理问题。我们必须重审人类文化,思考人类文化如何影响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探寻造成环境恶化与生态危机的文化根源,反思生态文明的理论之基。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科学基础 哲学底蕴 价值向度 道德境界
原文传递
中国文明与国家起源研究中的理论探索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震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0-128,共9页
文明和国家起源的问题既是考古学的实践问题,也是理论问题。因而理论上的推进和创新是至关重要的。笔者对于文明与国家的概念、标志,中国早期文明与国家形成的时间与空间,中国文明起源的过程与路径,中国文明与国家起源的机制等问题,梳... 文明和国家起源的问题既是考古学的实践问题,也是理论问题。因而理论上的推进和创新是至关重要的。笔者对于文明与国家的概念、标志,中国早期文明与国家形成的时间与空间,中国文明起源的过程与路径,中国文明与国家起源的机制等问题,梳理了学术界已有理论观点中的贡献与局限,也阐述了笔者自己近20年来所进行的有关的理论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与国家 首邦 聚落形态 邦国 王国
原文传递
古代中国“天下秩序”理念的传承与变革 被引量:2
12
作者 安北江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3-134,共12页
古代中国的“天下秩序”与“国家秩序”建构理论,有着自身的特殊性与传承性,且贯穿于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宗法式与地缘式的“天下秩序”理念,是古人诠释世界和维系国家政治安稳的核心思想。二者相结合,进一步完善了王朝国家政治... 古代中国的“天下秩序”与“国家秩序”建构理论,有着自身的特殊性与传承性,且贯穿于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宗法式与地缘式的“天下秩序”理念,是古人诠释世界和维系国家政治安稳的核心思想。二者相结合,进一步完善了王朝国家政治制度体系。中华文明核心体的形成和族群意识的凸显,是“天下秩序”得以传承与变革的基础。“国家秩序”和“国家政治体系”的建立,是古人想象“天下秩序”崩塌与重构的结果。在“国家秩序”建构中,“一统观”与“正统观”成为主体民族政权角逐天下后的政治意识。中华文明的主体性与“天下秩序”理念,形成历史上的“中国精神世界”,最终成为多民族国家统一的向心力。为此,历史上的主体民族政权,以“中国”为核心的天下一统理想才得以实现。阐释古代中国“天下秩序”理念的传承与变革,对进一步理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间接回应了用西方民族国家理论来倒叙解构历史中国的舛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秩序 国家秩序 中华文明体 民族国家
下载PDF
市民社会:现代政治文明发展的动力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自斌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5-30,36,共7页
市民社会既是政治文明进步的成果和标志,也是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它在现代政治文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市民社会孕育了资本主义政治文明,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离推进了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建构中... 市民社会既是政治文明进步的成果和标志,也是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它在现代政治文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市民社会孕育了资本主义政治文明,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离推进了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建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民社会,实现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良性互动,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强大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明 市民社会 政治国家
下载PDF
中国的国际观变迁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被引量:5
14
作者 汪卫华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3,I0001,I0002,共25页
中国的国际观是对于"中国如何在世界自处"的系统认知,既包括对国际秩序的理解与愿景,也包括对自身定位与追求的明确主张。在对比传统中国"家国同构、天下无外"的国际观与西方文明塑造的现代国际秩序基本特征的基础... 中国的国际观是对于"中国如何在世界自处"的系统认知,既包括对国际秩序的理解与愿景,也包括对自身定位与追求的明确主张。在对比传统中国"家国同构、天下无外"的国际观与西方文明塑造的现代国际秩序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本文梳理了中国国际观变迁的历史轨迹与基本经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新中国的国际观既体现出独立自主、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连贯性,又在改革开放之前与之后呈现出有所区别的国家自我定位以及对国际秩序的不同理解和愿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中国国际观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旗帜,既是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核心价值的继承发展,也是对传统中国"天下一家"美好愿景的传扬开新,体现了对冷战后世界主要矛盾的深刻把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内外联动,是新时代中国对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之间如何相处作出的明确回答,是返本开新、别开生面的新型国际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观 国际秩序 文明—国家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外交
原文传递
文明与文明观刍议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共乐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23,共7页
文明与文明观是国际学术界高度关注的重大学术问题。文明从文化发展而来,但又与文化有明显的不同。国家是文明的成果,它随着文明时代的到来而到来,但又在内涵、外延上与文明有别。正像世界的文明是多样的一样,世界的文明观也各不相同。... 文明与文明观是国际学术界高度关注的重大学术问题。文明从文化发展而来,但又与文化有明显的不同。国家是文明的成果,它随着文明时代的到来而到来,但又在内涵、外延上与文明有别。正像世界的文明是多样的一样,世界的文明观也各不相同。文明没有优劣、高低之分,但文明观却有立场之导向,有是非、有曲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 国家 文明观
原文传递
唐虞古国与运城盐池
16
作者 吉成名 《盐业史研究》 2023年第1期52-61,共10页
运城盐池与中国文明起源的关系非常密切。运城池盐行销区域是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最密集的地区,陶唐古国的兴起和唐虞古国的盛衰与运城盐池密切相关。运城盐池的池盐生产和销售是唐虞古国的经济命脉,唐尧和虞舜对运城盐池非常重视,他们... 运城盐池与中国文明起源的关系非常密切。运城池盐行销区域是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最密集的地区,陶唐古国的兴起和唐虞古国的盛衰与运城盐池密切相关。运城盐池的池盐生产和销售是唐虞古国的经济命脉,唐尧和虞舜对运城盐池非常重视,他们采取了有效措施,牢牢地控制运城盐池,充分发挥运城盐池的社会作用,唐虞古国出现了繁荣局面。夏朝控制运城盐池以后,唐虞古国都城逐渐衰落。夏朝是在唐虞古国的基础之上建立的,运城盐池的池盐生产和销售促进了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在中国文明起源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唐古国 唐虞古国 运城盐池 文明起源 王朝国家
下载PDF
浅论生态文明视域下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曲星 陆娟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6-88,共3页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总体布局。在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林业经济的发展将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文章从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意义出发,简要概括了我国目前林业经济发展的现状,指出了林...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总体布局。在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林业经济的发展将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文章从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意义出发,简要概括了我国目前林业经济发展的现状,指出了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林业经济发展 意义 现状 策略
下载PDF
文明“早熟”与中国古代亲属称谓的泛化 被引量:4
18
作者 晁天义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3-105,共13页
中国古代的亲属称谓不仅标识特定的血缘与姻亲关系,同时以多种途径泛化并用于政治及社会领域。泛化的亲属称谓加强了非亲属成员或组织之间的联系,同时在非亲属成员或组织之间构建了等差有序的责权规范和行为准则。泛化的亲属称谓,旨在... 中国古代的亲属称谓不仅标识特定的血缘与姻亲关系,同时以多种途径泛化并用于政治及社会领域。泛化的亲属称谓加强了非亲属成员或组织之间的联系,同时在非亲属成员或组织之间构建了等差有序的责权规范和行为准则。泛化的亲属称谓,旨在凭借血缘组织的力量强化政治控制和社会交往,体现了古人以“循名责实”的方式推进政治、社会关系“血缘化”的尝试和结果。在不同文明或民族中,亲属称谓泛化现象的程度和面貌不尽相同,这与血缘组织在该文明或民族在国家产生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尤其是与血缘组织在国家时代政治生活中的地位高低相关。中国古代国家产生的独特方式所导致的文明“早熟”,决定了亲属称谓泛化现象在国家时代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 血缘组织 国家起源 类分制亲属称谓 叙述制亲属称谓
下载PDF
非遗展陈:江西农业文明的当代叙事研究——以江西省非遗展厅为中心
19
作者 王子文 熊荣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10-116,共7页
江西农业文明较为发达,非遗作为农业文明时代的文化表征,在当代有着特殊的衍生力和文化力。针对江西农业文明富有特色的工艺、演艺、饮食、节庆等非遗资源的活态展陈,秉持非遗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核心理念,立足于“活态展示”“荟... 江西农业文明较为发达,非遗作为农业文明时代的文化表征,在当代有着特殊的衍生力和文化力。针对江西农业文明富有特色的工艺、演艺、饮食、节庆等非遗资源的活态展陈,秉持非遗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核心理念,立足于“活态展示”“荟萃典型”“互动传播”和“文化消费”的总体架构,凸显了当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明 非遗馆 活态 展陈
下载PDF
苏秉琦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中国文明起源研究——苏秉琦与中国文明起源研究之三 被引量:3
20
作者 朱乃诚 《中原文物》 2004年第3期4-11,70,共9页
《中华文明的新曙光》、《文化与文明》和《华人·龙的传人·中国人———考古寻根记》等3篇论文 ,分别代表苏秉琦在 2 0世纪 80年代后期研究中国文明起源的三个过程。其目的是通过探索文明的起源来研究文献以前的历史。取得的... 《中华文明的新曙光》、《文化与文明》和《华人·龙的传人·中国人———考古寻根记》等3篇论文 ,分别代表苏秉琦在 2 0世纪 80年代后期研究中国文明起源的三个过程。其目的是通过探索文明的起源来研究文献以前的历史。取得的主要成就是宏观上描述了中原地区原始文化与辽西地区原始文化的发展交往 ,迸发文明“火花” ;并围绕陶寺文化的形成及对后来的影响 ,首次提出了关于中国国家形成过程三阶段的思想 ,为创建他的学说体系 ,即中国国家起源与发展阶段的三部曲和发展模式的三类型思想 ,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秉琦 中华文明 陶寺文化 红山文化 文明起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