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矿区生态补偿资金来源机制和对策探讨 被引量:24
1
作者 王干 白明旭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5-82,共8页
矿区生态补偿机制是解决矿山生态环境问题、实现矿产资源有效利用的重要政策工具,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矿区生态补偿模式对于在全国范围切实开展矿区生态补偿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我国矿产资源生态补偿资金来源重要... 矿区生态补偿机制是解决矿山生态环境问题、实现矿产资源有效利用的重要政策工具,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矿区生态补偿模式对于在全国范围切实开展矿区生态补偿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我国矿产资源生态补偿资金来源重要性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在此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补偿资金匮乏、资金来源结构不合理、资金往来主体不明确、资金收取标准不统一等,建议应明确界定生态补偿的主体、建立科学的补偿标准、采取政府补偿与市场补偿相结合的补偿方式,通过形式多样的不同方法广泛筹集资金,完善立法,为加强矿区生态补偿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是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大工程,为了做好这件工作,必须正视矿产资源生态补偿资金不足的现实困境。为改变这一局面,必须想方设法、多方筹集补偿资金,以将矿产资源生态补偿顺利开展下去,取得理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矿区生态补偿 补偿主体 补偿标准 资金来源
下载PDF
“文明起源”史观之意味:“中西马”视角的考察 被引量:1
2
作者 陈立柱 陈希红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6-28,共13页
“文明起源”作为国内学界使用频率极高的舶来语,主要用以说明距今五千多年至“三代”时期历史文化的发展。但是否合适的问题很少有人认真考虑过,似乎马克思、恩格斯使用了就没有问题。其实马恩晚年虽借用了“文明”等术语,但对其核心... “文明起源”作为国内学界使用频率极高的舶来语,主要用以说明距今五千多年至“三代”时期历史文化的发展。但是否合适的问题很少有人认真考虑过,似乎马克思、恩格斯使用了就没有问题。其实马恩晚年虽借用了“文明”等术语,但对其核心内容如剥削、阶级性、虚伪、贪欲、国家镇压机器等都是持具体批判与整体否认态度的,尽管认为如此发展有其必然性,与其他学人用“文明”“野蛮”区分历史进步、停滞与落后,即无意中把知性专断与西方普遍性的观念传播开去明显不同,因为马克思是从人的全面发展和多数人得到解放出发看问题的。从历史研究追求平实公正应该使用更中性一些术语看,用褒义明显的“文明”来说某一时段历史的特质也是不合适的,因为说甲文明意味着乙不文明或野蛮,必然分出等级差别。回到传统中国,被视为“文明起源”这一段历史,中国古人认为是“大同”向“小康”、“公天下”向“私天下”之过渡,是以物役使人性的开始,是战争杀伐愈益激烈和彼此互助走向你争我夺、淳朴自然走向尔虞我诈的时期,此与马恩的认知明显具有相通之处。古史研究使用“文明起源”作为关键词展现的是西方资产阶级重物质、轻人道的历史观,体现的是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不仅与马克思主义、中国文化精神相背离,也与史学自身追求相矛盾,说明目前的古史考量还深陷于西方中心观念之中,反省不够。在此认知基础上文章提出用相对平实的“文化源”代替不甚中性的“文明起源”,以作为中国文化精神开启之初一段历史的研究之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起源 大同思想 马克思主义 西方中心论 文化源
下载PDF
文明史视阈下成都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再认识 被引量:1
3
作者 何一民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5-115,共11页
作为历史悠久且持续发展的城市之一,成都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长期以来没有被充分的认识。随着近些年考古发掘的进展和相关研究的深入,成都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从文明史视阈考察成都的形成、发展与变迁,可以看到... 作为历史悠久且持续发展的城市之一,成都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长期以来没有被充分的认识。随着近些年考古发掘的进展和相关研究的深入,成都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从文明史视阈考察成都的形成、发展与变迁,可以看到:成都不仅是巴蜀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秦统一巴蜀后,成都以其特殊的地理区位成为中国三大经济带的交汇点,中国内陆对内对外开放的交通枢纽、经济枢纽和文化枢纽,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增长极和动力源。随着21世纪陆海经济时代的来临,成都的战略地位再次得到提升,未来将在中华文明复兴的进程中发挥新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起源 双源性 一中心 三枢纽 支撑点 三大经济带
原文传递
河洛地区与河洛文化 被引量:6
4
作者 徐金星 《洛阳大学学报》 2003年第3期11-13,共3页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最早进入文明时代,在中国数千年历史中,长期处于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地位。河洛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源头和核心,是东方古代文明的中心和发祥地。
关键词 河洛地区 河洛文化 中国古代文化 黄河 洛水 洛阳 古代文明 发祥地
下载PDF
洛阳学与地方学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陈建魁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3-137,共5页
洛阳是中国建都最早、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的城市,文物遗存十分丰富,是全国著名的四大文化片区之一。以洛阳为中心的地域文化是中国文明的重要源头和中华文化的重要根脉。开展洛阳学研究,既是弘扬和发展河洛文化的重要举措,也是... 洛阳是中国建都最早、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的城市,文物遗存十分丰富,是全国著名的四大文化片区之一。以洛阳为中心的地域文化是中国文明的重要源头和中华文化的重要根脉。开展洛阳学研究,既是弘扬和发展河洛文化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重要举措。在洛阳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建立并叫响洛阳学正当其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学 地方学 河洛文化 文明源头 包容文化
下载PDF
高句丽乐舞与吴越文化的渊源窥探 被引量:3
6
作者 赵霞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31-35,共5页
高句丽民族是擅歌善舞的民族.其乐舞形式与艺术造型,在春秋战国时期便流行各国,尤其在吴越国境内.两汉-南北朝时期盛行于东南沿海地区的白鹤舞、白紵舞、拂舞等艺术形式,对高句丽乐舞有着深刻的影响.高句丽的乐舞中头戴鸟羽之俗与吴越... 高句丽民族是擅歌善舞的民族.其乐舞形式与艺术造型,在春秋战国时期便流行各国,尤其在吴越国境内.两汉-南北朝时期盛行于东南沿海地区的白鹤舞、白紵舞、拂舞等艺术形式,对高句丽乐舞有着深刻的影响.高句丽的乐舞中头戴鸟羽之俗与吴越文化的关系更是千丝万缕.中国东南沿海的吴越文化与高句丽民族文化关系源远流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句丽的乐舞 吴越文化 渊源
下载PDF
江河源头县域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研究——以福建省光泽县为例
7
作者 李宝银 《武夷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1-5,共5页
生态文明是人类反思生态危机、克服传统发展弊端而进行的理性选择,是尊重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而取得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产物。以闽江源头之一的福建省光泽县为例,探索研究江河源头县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路径和生态产业、生态城市... 生态文明是人类反思生态危机、克服传统发展弊端而进行的理性选择,是尊重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而取得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产物。以闽江源头之一的福建省光泽县为例,探索研究江河源头县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路径和生态产业、生态城市、生态园区、生态乡村、生态长廊、生态源头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发展 江河源头 路径 光泽县
下载PDF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人民性价值追求的来源探析
8
作者 张晓宇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1-5,共5页
生态文明建设的人民性价值追求是在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引领下,构建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新模式。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是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人民性价值追求的理论渊源,传统中华文化生态智慧为... 生态文明建设的人民性价值追求是在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引领下,构建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新模式。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是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人民性价值追求的理论渊源,传统中华文化生态智慧为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实现人民性价值追求提供了文化底蕴。历届党的领导集体生态文明思想为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实现人民性价值追求提供理论先导,习近平总书记早期扎根基层围绕生态建设的实践和思想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实现人民性价值追求的理论升华。深入探究生态文明建设的人民性价值追求来源,对于坚定生态文明建设道路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人民性 价值追求 来源
下载PDF
论河洛文化与华夏文明的关系
9
作者 赵壮道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60-63,共4页
华夏文明是河洛大地上生长出来的一朵文明之花,河洛文化是其萌芽。因此,河洛文化是华夏文明的源头和内核,华夏文明是河洛文化的发展与优化。伟大的中国梦唤醒了古老的华夏文明,华夏文明的传承再次激活了古老的河洛文化,于是河洛文化与... 华夏文明是河洛大地上生长出来的一朵文明之花,河洛文化是其萌芽。因此,河洛文化是华夏文明的源头和内核,华夏文明是河洛文化的发展与优化。伟大的中国梦唤醒了古老的华夏文明,华夏文明的传承再次激活了古老的河洛文化,于是河洛文化与华夏文明为托起中国梦再度一起放射出文明的光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洛文化 华夏文明 渊源 作用
下载PDF
基于环境学原理解析生态文明相斥行为
10
作者 洪和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5期268-270,272,共4页
针对严峻的生态环境危机,选取环境学原理作为理论依据,对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相斥行为进行解析,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过于依赖化石能源、排斥或很少利用新型能源、向大气中排放过多的污染性颗粒物、把大量温室气体排入大气... 针对严峻的生态环境危机,选取环境学原理作为理论依据,对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相斥行为进行解析,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过于依赖化石能源、排斥或很少利用新型能源、向大气中排放过多的污染性颗粒物、把大量温室气体排入大气中、生产技术和废水处理技术发展缓慢、人类对自然环境采取的过度活动、乱采滥挖等与生态文明相斥的人类行为,以指导人们更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促使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环境学 环境规律 生态行为 源解析
下载PDF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渊源考
11
作者 孙新彭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10-12,共3页
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政治问题。当斯大林在列宁已有认识的基础上 ,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作了变通 ,建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社会之后 ,现实中的社会主义社会才有了政治问题。
关键词 社会主义 政治文明 历史渊源
下载PDF
农业面源污染的趋势研判、政策评述和对策建议 被引量:77
12
作者 金书秦 邢晓旭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93-600,共8页
【目的】论文对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的形势和影响进行科学判断,有助于下一步政策方向和策略的选择,对现行主要政策进行评估,则有利于更高效地解决当前问题,及时纠正政策可能出现的偏差。【方法】全面回顾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在农业面源... 【目的】论文对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的形势和影响进行科学判断,有助于下一步政策方向和策略的选择,对现行主要政策进行评估,则有利于更高效地解决当前问题,及时纠正政策可能出现的偏差。【方法】全面回顾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领域的有关政策,综合运用政策文本分析、实地调研、文献归纳等方法,对当前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政策逐一进行评估。【结果】随着监测和统计口径的不断完善,未来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的绝对数和占比均可能上升,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将更加明显。当前农业面源污染受到社会关注、政府重视,同时农业转型需求迫切,具备打好攻坚战的各项条件。政策的顶层设计基本形成,但是要谨防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形式主义。化肥零增长行动目标的实现具有较大确定性,而农药零增长目标则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均需要警惕落入"数字游戏"陷阱。畜禽污染防治约束有余而激励不足,严重阻碍了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秸秆禁烧政策不计代价,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却屡禁不止。【结论】从长期看,防治农业面源污染要做好打持久战的预期和行动准备,完善监测体系,摸清家底,避免急于求成导致数字浮夸。强化已有政策的落实,避免重形式、轻内容,重出台、轻落实。投入端主要是源头减量,要加强投入品的供给侧管理,产后端主要是资源化利用,提供更加适合当地的技术手段,政策手段则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加大针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财政投入,应与其排放占比相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农业面源污染 趋势 政策评估
下载PDF
中国海绵城市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45
13
作者 袁再健 梁晨 李定强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96-901,共6页
建设海绵城市是中国落实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它强调"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理念,目前已上升到中国国家战略层面,已有30个城市(如济南、武汉、厦门、北京、天津、上海等)开展了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但中国海绵城... 建设海绵城市是中国落实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它强调"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理念,目前已上升到中国国家战略层面,已有30个城市(如济南、武汉、厦门、北京、天津、上海等)开展了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但中国海绵城市的研究和实践尚处在初级阶段,注重工程性措施而忽视了配套的非工程性措施,尚存在诸多亟需解决的难点问题。文章从海绵城市的提出背景入手,首先介绍了海绵城市的概念和理论内涵,包括建设海绵城市的基本原则、规划核心、预期目标以及理论本质等方面,然后从理论、技术和实践3个层面总结了中国海绵城市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这3个层面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最后从基础理论体系建设、城市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现有建成区的改造、建造和运行中的商业模式、非工程性设施建设等5个方面,指出了当前中国建设海绵城市有待深入解决的问题,为今后海绵城市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生态文明 国家战略 城市面源污染 雨洪管理
下载PDF
论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 被引量:22
14
作者 钱春萍 代山庆 《学术探索》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19,共6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在领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这些思想包括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想和目标设计,揭示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属性,确立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取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在领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这些思想包括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想和目标设计,揭示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属性,确立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取向,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法论要求,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治本之策是靠实施最严格的制度等。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指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梦的战略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生态文明建设思想 理论来源 内容 实现路径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背景的水源地生态补偿机会成本核算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彩红 葛颜祥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6-112,共7页
生态补偿标准的量化问题是当前生态补偿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其中对水资源保护过程中因限制产业发展给水源地带来的机会损失的核算是确定水源地生态补偿标准的关键。以居民、企业、政府为受损主体对水源地机会成本的核算范围进行了界定,建... 生态补偿标准的量化问题是当前生态补偿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其中对水资源保护过程中因限制产业发展给水源地带来的机会损失的核算是确定水源地生态补偿标准的关键。以居民、企业、政府为受损主体对水源地机会成本的核算范围进行了界定,建立水源地机会成本的核算方法,并以此理论对大汶河流域水源地的机会成本进行了测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补偿成本 黄河中下游水源地
下载PDF
依法保障生态文明建设 被引量:9
16
作者 孙佑海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9,共9页
在党和国家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态势下,必须高度重视运用法治的力量对其予以保障。依法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是解决我国自然资源管理失当的治本之策;而健全完善对生态系统进行一体... 在党和国家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态势下,必须高度重视运用法治的力量对其予以保障。依法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是解决我国自然资源管理失当的治本之策;而健全完善对生态系统进行一体化保护的环境法律制度则是推动建立陆海统筹的生态系统保护机制、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保障 生态文明建设 资源 环境
原文传递
地方环境治理创新如何进入国家政策议程——“二阶耦合”框架下对河长制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毓康 栗伊萱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4-146,共13页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理解中国环境政策议程是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议题。基于修正多源流理论后所构建的“二阶耦合”分析框架,梳理河长制这一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环境政策从地方探索上升为国家行动的过程,有助于揭示中...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理解中国环境政策议程是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议题。基于修正多源流理论后所构建的“二阶耦合”分析框架,梳理河长制这一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环境政策从地方探索上升为国家行动的过程,有助于揭示中国环境政策议程设置的运行逻辑。研究发现:第一阶段,以无锡河长制为代表的政策创新暂时缓解了地方层面的水环境治理难题,但就全国而言,河长制所涉及的问题流、政策流、政治流只是达成了多元的局部耦合,因此其依旧停留在地方扩散和探索阶段。虽然如此,河长制的一阶局部耦合也赢得了中央政府部门的注意,驱动了国家议程设置。第二阶段,全国不同情境下的水治理问题依然突出,居于主导地位的政治流则发生了明显变化,持续的地方探索和央地互动促使政策流实现根本性重构,加之中央政策倡导者的积极行动,从而促使三流完全耦合,河长制上升为国家政策,并开始面向全国推广。由于中国国家治理具有高度复杂性和多元情境性的特征,河长制案例所示的“二阶耦合”体现了“松散耦合”的理论价值,为理解中国政策过程中的弹性和适应性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也为完善我国环境治理体系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环境治理 政策 政策议程 河长制 多源流理论
下载PDF
生态文明背景下“能量美学”的概念提出与设计探索
18
作者 千茜 袁俊峰 +1 位作者 何春燕 丁蓓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83,共7页
提出“能量美学”这一全新的理念,该理念的核心在于通过能量和资源的高效利用创造美好空间,同时促进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从背景与缘起、概念与解析、价值与意义、路径与实践、趋势与影响、结论与展望6个... 提出“能量美学”这一全新的理念,该理念的核心在于通过能量和资源的高效利用创造美好空间,同时促进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从背景与缘起、概念与解析、价值与意义、路径与实践、趋势与影响、结论与展望6个方面,阐释“能量美学”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在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方面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并通过应用实例,得出“能量美学”不仅在理论上具有创新性,而且在实际操作中也展现出极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通过提升能量使用的效率和审美价值,创造更加绿色和谐的生活环境,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为构建更加和谐、绿色的未来提供新路径和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能量美学 生态文明 高品质设计 开源理念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人民法庭参与诉源治理的进路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素敏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315-320,共6页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发挥先进法律文化的示范引领作用,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背景,以乡村人民法庭参与诉源治理的角色定位为视角展开研究。分析105个乡村人民法庭参与诉源治理的实践困境,结合“枫桥经验”中“党委政府重视,职...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发挥先进法律文化的示范引领作用,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背景,以乡村人民法庭参与诉源治理的角色定位为视角展开研究。分析105个乡村人民法庭参与诉源治理的实践困境,结合“枫桥经验”中“党委政府重视,职责分工明确,信息资源共享,纠纷共同化解”的价值导向进行阐释,提出美丽乡村建设中人民法庭参与诉源治理的三种进路选择:嵌入、分流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美丽乡村 人民法庭 诉源治理 枫桥经验
下载PDF
岷江文化的基本特征简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一民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8,共8页
岷江文化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地发展演变,并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特征:一是岷江文化具有双源性,并以岷山为核心,以岷江为中轴,缔造了中华早期文明之一的古蜀文明;二是以水为轴心,书写了中国农业文明早期的辉煌;三是开放包容,多... 岷江文化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地发展演变,并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特征:一是岷江文化具有双源性,并以岷山为核心,以岷江为中轴,缔造了中华早期文明之一的古蜀文明;二是以水为轴心,书写了中国农业文明早期的辉煌;三是开放包容,多元融合,不断与时俱进,形塑了新的文化样态;四是以创新创造为旨归,创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天府盛景;五是以道仙文化与文宗文化为引领,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灵异俊美。岷江文化除了以上所列举的特征,还具有原生性、多元性、统一性、可持续性、开放性、区域性、独一性等特质,并在水利文化、生态城镇文化、民族文化等方面具有丰富的价值意蕴和现实启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文化 古蜀文明 双源多元 开放包容 创新创造 道仙文化 文宗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