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88篇文章
< 1 2 1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黄山市“仿真人”雕塑艺术的研发路径
1
作者 张晓利 《黄山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37-140,共4页
"仿真人"雕塑是艺术界对于近年流行于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街头的一种雕塑艺术的暂时称谓。它以现实生活中各历史阶段各社会阶层的"人"为创作主体,具有平民化、地域化的显著特征。"什么人在做什么事"的... "仿真人"雕塑是艺术界对于近年流行于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街头的一种雕塑艺术的暂时称谓。它以现实生活中各历史阶段各社会阶层的"人"为创作主体,具有平民化、地域化的显著特征。"什么人在做什么事"的叙述方法不仅客观地再现了真实事物的原貌,而且使雕塑艺术摒弃了矫揉造作的形式。这种创作方式对于黄山市这座既古老又年轻的旅游城市来说,不失为对外宣传徽州地域文化的有效手段之一。结合黄山市独特的徽文化底蕴尝试分析"仿真人"雕塑艺术的存在价值及研发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真人”雕塑 平民化 地缘 徽文化
下载PDF
冯契“平民化自由人格”理论的现实意义、困境及局限
2
作者 张明峰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2期207-208,共2页
冯契“平民化自由人格”理论是对中国传统哲学人格理念及近代培育新人理念的继承与超越。在其“平民化自由人格”理念中,“平民化”与“自由”的概念是极富时代意义而又内涵丰富的。强调在理想人格的塑造中把自由个性与历史必然性、社... 冯契“平民化自由人格”理论是对中国传统哲学人格理念及近代培育新人理念的继承与超越。在其“平民化自由人格”理念中,“平民化”与“自由”的概念是极富时代意义而又内涵丰富的。强调在理想人格的塑造中把自由个性与历史必然性、社会责任和谐统一起来,这构成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在人格塑造方面的一个重要的主体性条件。其理论要想实现还是面临着一系列困境的。其人格理论在它体现出积极意义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局限。我们今天要想培育自由人格、建构和谐社会,必须对其人格理念重新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民化自由人格 现实意义 困境 局限
下载PDF
乡村振兴进程中新乡贤的类型界定、功能实践与阻力机制 被引量:47
3
作者 高万芹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7-95,共9页
研究新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具有较强的时代意义和应用价值。新乡贤可按其是否在场和是否精英被划分为四类:在场精英乡贤、不在场精英乡贤、在场平民乡贤和不在场平民乡贤。各类型新乡贤具有不同的特质,在乡村振兴中的功能实践及问题... 研究新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具有较强的时代意义和应用价值。新乡贤可按其是否在场和是否精英被划分为四类:在场精英乡贤、不在场精英乡贤、在场平民乡贤和不在场平民乡贤。各类型新乡贤具有不同的特质,在乡村振兴中的功能实践及问题阻力也不同。在场和不在场的精英乡贤可在实现产业兴旺和带动农民致富方面发挥作用,但在社会性激励机制式微的情况下,在场精英乡贤可能因权力和行为难以受到约束而私人赢利诉求突显,不在场精英乡贤可能因生活面向朝外而服务家乡的意愿淡漠。在场和不在场的平民乡贤可在实现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序方面发挥作用,但他们自我组织能力不足,各类资源相对匮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乡贤 在场 不在场 精英 平民
下载PDF
从民到人的历史切换——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新视角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奎良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1-25,共5页
在近代西方,人是一个类概念,从中发展出自由、平等等抽象价值。中国自古以来没有与之相应的人的概念,而只有民的概念,民与官处于对立之中。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人与民两个概念结合起来,并提出以人为本的宗旨,从而实现了对人的理解的历... 在近代西方,人是一个类概念,从中发展出自由、平等等抽象价值。中国自古以来没有与之相应的人的概念,而只有民的概念,民与官处于对立之中。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人与民两个概念结合起来,并提出以人为本的宗旨,从而实现了对人的理解的历史性转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 以人为本
下载PDF
社群主义与集体主义之比较 被引量:14
5
作者 程立涛 曾繁敏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6-20,共5页
社群主义以批判新自由主义的面目出现,二者理论观点对峙。但这并不意味着社群主义可以归结为集体主义。在社群和集体概念、个人美德的形成以及公民与国家的关系等问题上,集体主义与社群主义有本质区别。集体主义无论科学性、生命力还是... 社群主义以批判新自由主义的面目出现,二者理论观点对峙。但这并不意味着社群主义可以归结为集体主义。在社群和集体概念、个人美德的形成以及公民与国家的关系等问题上,集体主义与社群主义有本质区别。集体主义无论科学性、生命力还是战斗力均优于社群主义。站在集体主义高度审视和批判社群主义,取其精华、剔其糟粕,而不是以社群主义代替或补充集体主义,这是我们对待社群主义的唯一正确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群主义 集体主义 个人美德 公民 国家
下载PDF
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效度的研究报告 被引量:9
6
作者 陈社育 余嘉元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25-327,共3页
为了对目前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中的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有效性有一个全面准确的了解 ,本研究依据现代心理测量理论 ,采用科学规范的实证研究方法 ,对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的效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得到了一些有用的结论 ,为国家公... 为了对目前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中的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有效性有一个全面准确的了解 ,本研究依据现代心理测量理论 ,采用科学规范的实证研究方法 ,对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的效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得到了一些有用的结论 ,为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深化改革提供了较为全面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职业能力 心理测试 测验效度 构想效度分析
下载PDF
司法职业性与平民性的双重标准——兼论司法改革与司法评估的逻辑起点 被引量:12
7
作者 孙笑侠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3-49,156,157,共9页
近20年来司法改革思路的根本性分歧在于司法的职业性和平民性之间固有矛盾的冲突。从新中国成立后的多次司法改革来看,大致都是在司法职业性和司法平民性之间的选择。司法公信力作为司法改革的一个目标,同样包含着这对固有的矛盾关系。... 近20年来司法改革思路的根本性分歧在于司法的职业性和平民性之间固有矛盾的冲突。从新中国成立后的多次司法改革来看,大致都是在司法职业性和司法平民性之间的选择。司法公信力作为司法改革的一个目标,同样包含着这对固有的矛盾关系。如何处理好这对矛盾?既关系到改革的顶层设计与举措的合理配置,同时也关系到司法评估中如何兼顾职业性和平民性的双重标准。本文旨在揭示司法改革和司法评估的逻辑起点——职业性和平民性的均衡兼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改革 司法评估 职业性 平民性 逻辑起点
下载PDF
环境设施设计中的公众观念 被引量:7
8
作者 曹瑞忻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5-77,共3页
论述了城市化进程中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 ,强调设计中公众观念的思考 。
关键词 公众观念 环境设施 设计 自然生态环境 地球文化
下载PDF
网络文学:民间话语权的回归 被引量:10
9
作者 欧阳友权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335-340,共6页
网络的平等性、兼容性、自由性和虚拟性使它以平民姿态向社会公众开启民间话语权 ,打破了权力话语对媒体的垄断 ,为文学回归民间提供了技术保障 ,也创造了数字化时代全新的文学社会学。它通过对话平台、全民参与、宣泄逻辑和在场诗学模... 网络的平等性、兼容性、自由性和虚拟性使它以平民姿态向社会公众开启民间话语权 ,打破了权力话语对媒体的垄断 ,为文学回归民间提供了技术保障 ,也创造了数字化时代全新的文学社会学。它通过对话平台、全民参与、宣泄逻辑和在场诗学模式 ,实现了文学的广场狂欢和心灵对话 ,从本体上置换了文学的生存形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文学 话语权 民间 媒体
下载PDF
家礼与国礼之间:《朱子家礼》的时代意义探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美华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26,共8页
作为宋代家礼发展的标志性成果,《朱子家礼》不仅与宋代官僚士大夫积极推动的礼仪教化实践、北宋时期家礼的发展趋势紧密关联,更与宋代国家礼制教化的推进直接联系在一起。北宋时期官僚士大夫群体对推行礼仪教化民俗逐渐形成了清晰认知... 作为宋代家礼发展的标志性成果,《朱子家礼》不仅与宋代官僚士大夫积极推动的礼仪教化实践、北宋时期家礼的发展趋势紧密关联,更与宋代国家礼制教化的推进直接联系在一起。北宋时期官僚士大夫群体对推行礼仪教化民俗逐渐形成了清晰认知,家礼修撰日趋接近庶民层面,并由此促成国家层面的礼制下移意识的明确及官方礼制的庶民化。北宋家礼与国礼的交接极大推进了南宋时期官僚士大夫的家礼修撰意识。《朱子家礼》直接简化、删改古礼之框架体系,旗帜鲜明地宣示为广大士庶民众修礼的意图和有助于国家推行礼教崇化导民的主张,成为充分考量普通庶民生活实际、规范冠婚丧祭诸事和日常居家生活的士庶通礼。《朱子家礼》的仪制规范走出了"行于自家"的范畴,广泛扩展于士庶社会层面,家礼由此上升到了国礼,官僚士大夫群体的礼教意图、官方礼制的下移趋势由此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和演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家礼 庶民化 教民化俗 《朱子家礼》
下载PDF
特大城市农民工市民化成本测算与政策建议 被引量:10
11
作者 葛乃旭 符宁 陈静 《经济纵横》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5-68,共4页
农民工市民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基于对上海市农民工市民化成本的测算结果和调研的反馈信息,以维护农民工权益、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特大城市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制定应将农民工有序纳入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加大... 农民工市民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基于对上海市农民工市民化成本的测算结果和调研的反馈信息,以维护农民工权益、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特大城市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制定应将农民工有序纳入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民工子女教育投入,提供均等化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市民化 均等化 社会保障
原文传递
论武装冲突法中的区分原则 被引量:10
12
作者 周江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3-153,共11页
区分原则是武装冲突法的一项重要原则,其核心是保护平民。在现代战争中,两用目标的模糊性、适用范围的局限性、战斗员的制服问题、非对称战争的冲击等致使区分原则面临困境,并使其有被修正的必要。修正的区分原则要求冲突各方必须考虑... 区分原则是武装冲突法的一项重要原则,其核心是保护平民。在现代战争中,两用目标的模糊性、适用范围的局限性、战斗员的制服问题、非对称战争的冲击等致使区分原则面临困境,并使其有被修正的必要。修正的区分原则要求冲突各方必须考虑攻击目标与武装冲突的潜在联系,并将这种个体考量与"自愿"这个因素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装冲突法 区分原则 平民 修正
下载PDF
论中国公务员的职业化发展方向 被引量:7
13
作者 景亭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17,共6页
在新公共管理思潮推动下,在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促动下,中国公务员改革已经成为政府行政改革的重要方面。发达国家的公务员制度基本上形成了既有各自特色又有共性的职业化体系,这为中国公务员职业化之路提供了借鉴。公务... 在新公共管理思潮推动下,在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促动下,中国公务员改革已经成为政府行政改革的重要方面。发达国家的公务员制度基本上形成了既有各自特色又有共性的职业化体系,这为中国公务员职业化之路提供了借鉴。公务员职业化是国家实施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是防止腐败的有效举措,是政府提高效率的主要途径,也是响应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必然要求,所以中国公务员必须向职业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务员 职业化 西方文官制度 官僚制
下载PDF
清代前期文官选任制度之演变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振国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5-101,共7页
关于清代文官选任制度,目前学界大都根据光绪朝《大清会典》所载清后期的情况作静态的概述,鲜有对制度在前期的演变过程作动态的考察。按照选任方式的不同,清代文官可分为两大群体:中央京堂以上、地方布按以上高级官员和京官司员以下、... 关于清代文官选任制度,目前学界大都根据光绪朝《大清会典》所载清后期的情况作静态的概述,鲜有对制度在前期的演变过程作动态的考察。按照选任方式的不同,清代文官可分为两大群体:中央京堂以上、地方布按以上高级官员和京官司员以下、外官道府以下中下级官员,二者在选任制度上的变化明显不同。高级官员选任制度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由会推和论俸推升制度改为开列具题,结合特简授官,皇帝牢牢控制这部分官员的选任。中下级官员选任制度的演变,集中体现在从月选中分出以题缺为主要内容的留选制度,使中下级官员中的要缺,转由各部院长官和地方督抚于属员中拣选有才能者就近补授,具有一定的行政合理性。这两方面的改变都分割了吏部的选官权力,并对清代政治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文官 任官制度 开列 留选
下载PDF
宋代江南地区慈善事业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庄华峰 谭书龙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1-47,共7页
宋代江南地区社会慈善事业的发达,集中体现在官方慈善事业的繁荣和民间慈善事业的勃兴两个方面。官方通过兴建慈善机构、设置慈善粮仓、实施应急救济等手段来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民间则通过成立慈善组织、实施族内济助、自发捐资行善... 宋代江南地区社会慈善事业的发达,集中体现在官方慈善事业的繁荣和民间慈善事业的勃兴两个方面。官方通过兴建慈善机构、设置慈善粮仓、实施应急救济等手段来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民间则通过成立慈善组织、实施族内济助、自发捐资行善等方式来促进慈善事业的进步。宋代江南地区的慈善事业具有机构设置早、规模大、设施全、济助对象多、慈善活动制度化等特点。政府高度重视、经济高度发达、古代慈善思想的影响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等,是宋代江南地区社会慈善事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江南 官方 民间 慈善事业
下载PDF
中国古代诽谤罪兴废时间考辨 被引量:6
16
作者 潘良炽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6期32-35,共4页
根据有关资料对中国古代诽谤罪的兴废时间进行了考辨,认为诽谤罪始兴时间当在西周末年周厉王时期。此罪一经确立,便一直沿用到封建社会末期。其间虽有个别统治者发布过废除诽谤罪的敕令,但该罪始终存而未废。古代诽谤罪所指的对象始终... 根据有关资料对中国古代诽谤罪的兴废时间进行了考辨,认为诽谤罪始兴时间当在西周末年周厉王时期。此罪一经确立,便一直沿用到封建社会末期。其间虽有个别统治者发布过废除诽谤罪的敕令,但该罪始终存而未废。古代诽谤罪所指的对象始终是帝王官吏,其含义逐渐扩大到适用于平民百姓的变化,不是在隋唐以后,而是在中国进入近代社会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诽谤罪 统治者 当政者 封建法典 平民百姓
下载PDF
元代学官选注巡检考 被引量:9
17
作者 申万里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3-79,共7页
元朝至治元年(1321)以后,为了缓解学官升转的困难,元政府将儒士出身的学官选注为以捕盗为主要职责的巡检官,这一政策的实施在当时引起激烈的争论。多数学官为了摆脱升迁的泥潭,自愿弃文从武,一些人还在巡检任上取得了明显的政绩。学官... 元朝至治元年(1321)以后,为了缓解学官升转的困难,元政府将儒士出身的学官选注为以捕盗为主要职责的巡检官,这一政策的实施在当时引起激烈的争论。多数学官为了摆脱升迁的泥潭,自愿弃文从武,一些人还在巡检任上取得了明显的政绩。学官做巡检的现象是元朝特殊的社会环境决定的,反映了士人群体在处境不利的情况下改善自己生存环境的努力,是中国职官史上一段颇有意思的插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学官 巡检 职官制
下载PDF
解读电视节目的平民化趋势 被引量:7
18
作者 郭碧青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10期54-56,共3页
中国的电视节目近两年来呈现出一种平民化的发展趋势,在新闻和综艺节目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解读当今电视节目平民化趋势的背景、成因和特点,有助于电视工作者把握电视节目的发展方向,制作出更多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作品。
关键词 民生新闻 综艺节目 平民化
下载PDF
论国际人道法中的平民概念——兼评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解释性指南》 被引量:8
19
作者 朱路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3-112,163,共10页
平民是国际人道法的基础概念,国际人道法没有直接而是通过排除战斗员间接定义平民。由于战斗员概念本身比较模糊,形式要件要求超过实质要件要求,因此平民概念具有不确定性,而两分法和旋转门又加剧了平民概念的困境。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在... 平民是国际人道法的基础概念,国际人道法没有直接而是通过排除战斗员间接定义平民。由于战斗员概念本身比较模糊,形式要件要求超过实质要件要求,因此平民概念具有不确定性,而两分法和旋转门又加剧了平民概念的困境。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在《解释性指南》中试图通过完善战斗员的实质要件以更好地界定平民,但其提出并依赖的两个关键标准,即持续作战职责和直接参加敌对行动,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存在一定瑕疵。虽不具法律效力,但《解释性指南》代表了国际人道法在平民问题上的最新努力和进展,其所提供的逻辑框架和分析工具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继续深入讨论平民问题并形成有关国际习惯法或国际条约,是妥善解决平民概念不确定性较为现实和可行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人道法 平民 战斗员 持续作战职责 直接参加敌对行动
下载PDF
完善公民隐私权立法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5
20
作者 门献敏 《中州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19-20,共2页
隐私权作为一项具体人格权,在西方许多国家都有专门立法,我国隐私权立法起步较晚,存在着许多缺漏与不足,完善我国公民隐私权立法,要借鉴外国立法经验,完善现有《宪法》、《民法通则》等内容,制订单行法规,健全配套法规。
关键词 公民 隐私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