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产大片”的叙事与意识形态 被引量:8
1
作者 陈晓云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0-87,共8页
电影作为特殊的文化艺术产品,其意识形态特性是无法规避的,问题只在于如何传达意识形态。当"国产大片"试图以炫目的视觉奇观、超强的明星阵容来刺激观众的视听感官并进而达成意识形态企图的时候,我们可能恰恰忽略了一个问题:... 电影作为特殊的文化艺术产品,其意识形态特性是无法规避的,问题只在于如何传达意识形态。当"国产大片"试图以炫目的视觉奇观、超强的明星阵容来刺激观众的视听感官并进而达成意识形态企图的时候,我们可能恰恰忽略了一个问题:影像叙事是传达意识形态最为有效的手段。意识形态的有效传达,更多是借助有效的叙事来完成的。从创作层面来说,忽略对于影片叙事表达的重视,则有可能使电影直接成为意识形态的传声筒,而沦为抽象乏力的说教。从《英雄》到《无极》,再到《满城尽带黄金甲》和《夜宴》,"国产大片"在全知叙事/权威叙事的叙事形式背后,其文化内涵即文本意义上则呈现为"帝王"叙事或者"神性"叙事。《集结号》不但意味着"国产大片"的题材/类型转型,即由古装武侠向现代战争的转型,在叙事的意义上,也体现了导演打破权威叙事的尝试,而代之以平民视角来关注与表达战争中人物个体的命运,并由此拓展了为常规话语所界定的中国战争片模式。在中国电影中,电影叙事常常不是单纯的与影片文本有关的叙事,而是社会文化泛文本在影片文本中的一种投射。以《集结号》为标志的"国产大片"在电影叙事方面的努力,在改变票房与口碑、商业与品质之间的悖谬关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何在主流意识形态诉求、大众文化心理需求和创作者的影像/叙事表达之间建构起良性的互动关系,已经成为"国产大片"真正走出票房与口碑、商业与品质之间悖谬关系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大片 权威叙事 平民叙事 意识形态
下载PDF
论贾平凹1990年代长篇小说的平民叙事姿态
2
作者 李俊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75-77,147,共4页
相对于其1990年代前叙事的启蒙与寻根姿态,贾平凹1990年代长篇小说更多地表现出平民叙事的特点:这种叙事一方面尽量悬置外在意识形态制约,贴近生活本身,以平等的方式展示置于生老病死流变中的个体生活情貌;另一方面,在讲述中进行价值建... 相对于其1990年代前叙事的启蒙与寻根姿态,贾平凹1990年代长篇小说更多地表现出平民叙事的特点:这种叙事一方面尽量悬置外在意识形态制约,贴近生活本身,以平等的方式展示置于生老病死流变中的个体生活情貌;另一方面,在讲述中进行价值建构,将形而下的生存状态导向一种形而上的超越;平民叙事姿态的采用也意味着作家对主体意识的坚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 寻根 平民叙事 主体意识
下载PDF
从尘埃里开出花来——张爱玲“市民叙事”的文学正义阐释
3
作者 刘锋杰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1-12,共12页
张爱玲成功地塑造了市民形象,纠正了"五四"以来启蒙话语与革命话语对于市民阶层的压抑与遮蔽。这缘自她形成了"哀矜而勿喜"的创作观,以爱人的态度去观察人生与世界,从而将市民笼罩在爱的光辉之下,予以人性的证明与... 张爱玲成功地塑造了市民形象,纠正了"五四"以来启蒙话语与革命话语对于市民阶层的压抑与遮蔽。这缘自她形成了"哀矜而勿喜"的创作观,以爱人的态度去观察人生与世界,从而将市民笼罩在爱的光辉之下,予以人性的证明与表现。由于张爱玲的创作执行了弱者优先原则,获得了充分的正义性,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与西方的基督教思想则是支撑张爱玲的两大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市民叙事 文学正义 儒家 基督教
下载PDF
存量型城市设计路径探索:宏大场景VS平民叙事——以南京市鼓楼区河西片区城市设计为例 被引量:34
4
作者 陈沧杰 王承华 宋金萍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9-35,共7页
受土地资源短缺的影响,我国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向"存量挖潜"转型已势在必行,基于空间扩张的增量型城市设计向立足于品质升级的存量型城市设计转型也将成为重要趋势。结合南京市鼓楼区河西片区城市设计,研究从品... 受土地资源短缺的影响,我国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向"存量挖潜"转型已势在必行,基于空间扩张的增量型城市设计向立足于品质升级的存量型城市设计转型也将成为重要趋势。结合南京市鼓楼区河西片区城市设计,研究从品质、活力、民生三个方面探索基于建成环境的存量型城市设计的理念与路径,通过对现存城市空间结构的补救性干预,纠正规划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结构性缺陷,从偏好"宏大场景"的展现转向关注"平民叙事",从而实现城市环境和日常生活空间品质的不断提升,推进城市更新与转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量型城市设计 平民叙事 品质 活力 民生
下载PDF
冯小刚的平民叙事和家国神话——从《我不是潘金莲》说起 被引量:2
5
作者 陈犀禾 翟莉滢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7-71,75,共6页
对平民生活和命运的关怀是冯小刚电影的一贯特色,2016年的影片《我不是潘金莲》把对平民情怀的思考更推进了一步。《我不是潘金莲》就其对平民问题思考的广度,更为宽阔;就其对当代中国问题的把握,更为深刻;就其对当代中国平民问题和社... 对平民生活和命运的关怀是冯小刚电影的一贯特色,2016年的影片《我不是潘金莲》把对平民情怀的思考更推进了一步。《我不是潘金莲》就其对平民问题思考的广度,更为宽阔;就其对当代中国问题的把握,更为深刻;就其对当代中国平民问题和社会问题的追究,更为一针见血。在近年市场化拜金大潮下,《我不是潘金莲》是难得一见的独特的、富有责任感的优秀之作,显示了冯小刚在艺术家的良心和市场化趣味中保持了一种难得的平衡。相比冯氏早期的平民叙事,冯氏近年的平民叙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那就是从纯粹的平民叙事向平民和国家社会叙事相融合的转变,在描绘平民生活和命运的故事中包涵了某种国家和社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 国产电影 冯小刚电影作品 平民叙事 《我不是潘金莲》 国家社会叙事
下载PDF
试论老舍小说的平民叙事风格
6
作者 戴永课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55-57,共3页
老舍小说呈现着浓郁的平民叙事风格。民间叙事、打造“京味”艺术品格,追求亲切幽默的艺术格调和浅白平易的语言风格是其典型表征。
关键词 老舍 小说 平民叙事
下载PDF
市民叙事向文人叙事的回归——《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与《众名妓春风吊柳七》比较探析
7
作者 梁建蕊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1期14-16,共3页
《古今小说》中的《众名妓春风吊柳七》改编自《清平山堂话本》中的《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改编后的文本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话语属性以及主题倾向上与原作都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些改动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市民叙事向文人叙事的回归,... 《古今小说》中的《众名妓春风吊柳七》改编自《清平山堂话本》中的《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改编后的文本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话语属性以及主题倾向上与原作都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些改动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市民叙事向文人叙事的回归,并且这种回归对文学创作具有双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众名妓春风吊柳七》 《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 市民叙事 文人叙事
下载PDF
死亡意识的另番叙述——鬼子小说论
8
作者 包偎丽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43-45,共3页
鬼子的中短篇小说绝大多数很难逃逸出死亡的魔窟,作家鬼子以平民式的叙事态度对死亡进行淋漓尽致的叙述。这类死亡现象都是非常态的意外的死亡事件,然看似偶然的因素背后又清晰地显现着必然的脉络。鬼子小说中对死亡意识的叙述既是对传... 鬼子的中短篇小说绝大多数很难逃逸出死亡的魔窟,作家鬼子以平民式的叙事态度对死亡进行淋漓尽致的叙述。这类死亡现象都是非常态的意外的死亡事件,然看似偶然的因素背后又清晰地显现着必然的脉络。鬼子小说中对死亡意识的叙述既是对传统死亡感阙如的补偿,又是作家个体生命主体意识觉醒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子小说 死亡意识 平民式叙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