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环境侵权之公共赔偿救济制度的构建 被引量:24
1
作者 肖海军 《法学论坛》 2004年第3期90-96,共7页
环境侵权本身的特殊性 ,决定了适用传统普通民事救济制度和国家赔偿救济制度的局限性 ,在普通民事救济乏力和国家赔偿请求无据的情形下 ,启动具有填补功能的公共赔偿救济制度 ,对于完善现有环境侵权救济制度 ,切实保障环境人权 ,无疑具... 环境侵权本身的特殊性 ,决定了适用传统普通民事救济制度和国家赔偿救济制度的局限性 ,在普通民事救济乏力和国家赔偿请求无据的情形下 ,启动具有填补功能的公共赔偿救济制度 ,对于完善现有环境侵权救济制度 ,切实保障环境人权 ,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法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侵权 民事救济 公共赔偿
下载PDF
证券欺诈民事救济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14
2
作者 岳冰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6年第1期102-111,共10页
在我国证券法上,证券欺诈民事救济相对缓滞,即使是法律规定较为全面的虚假陈述案件,在实践中也存在起诉率低、起诉的投资者偏少的困境,造成上述困境的原因既有制度的缺陷,如立法缺失、前置程序、管辖制度、诉讼模式等的限制,也有法院、... 在我国证券法上,证券欺诈民事救济相对缓滞,即使是法律规定较为全面的虚假陈述案件,在实践中也存在起诉率低、起诉的投资者偏少的困境,造成上述困境的原因既有制度的缺陷,如立法缺失、前置程序、管辖制度、诉讼模式等的限制,也有法院、法官和投资者的因素。应当从以下方面予以完善:第一,从立法层面继续完善证券民事责任制度;第二,改革现有的证券案件管辖制度,设立专业化和职业化的证券法庭;第三,进一步改革和扩展前置程序;第四,改革现有的诉讼模式;第五,建立投资者先行赔付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券欺诈 民事救济 前置程序 诉讼形式
下载PDF
网络暴力侵权民事救济:困境与路径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嘉庚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13,共7页
网络暴力一直以来都是热点研究问题,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更是为网络暴力提供了一个“发挥”的平台,近几年网络暴力的发生率居高不下,造成严重后果也不胜枚举。本文对网络暴力产生的现实原因及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发现互联网隐秘性、虚拟化等... 网络暴力一直以来都是热点研究问题,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更是为网络暴力提供了一个“发挥”的平台,近几年网络暴力的发生率居高不下,造成严重后果也不胜枚举。本文对网络暴力产生的现实原因及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发现互联网隐秘性、虚拟化等特征是催生网络暴力的一大根源,随着网络使用率的不断提高,公民将积压的不良情绪发泄在网络空间,非理性行为增加,导致公民很容易遭受网络暴力。而在目前的法律制度下,当公民权利遭到侵害时,现有的救济路径存在举证难、立案难、责任主体确定难等困境,无法完全保障公民的救济权。为有效打破这一困境,应当采取以法律控制为主的多元规制措施,简化诉讼程序、增设专门法庭、减轻证明义务等,进而构建完善有效的权利救济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暴力 人格权 侵权行为 民事救济
下载PDF
侵权抑或不当得利:个人信息泄露的民事救济路径之辨
4
作者 谢迪扬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6-149,共14页
在个人信息泄露愈演愈烈的背景下,美国已开始运用不当得利规则救济受害人。传统侵权救济路径下,由于损害认定的争议,受害人往往难获救济;即便引入“风险性损害”,其理论缺陷也会阻碍实践应用,包括压抑个人行为自由、混淆损害发生风险与... 在个人信息泄露愈演愈烈的背景下,美国已开始运用不当得利规则救济受害人。传统侵权救济路径下,由于损害认定的争议,受害人往往难获救济;即便引入“风险性损害”,其理论缺陷也会阻碍实践应用,包括压抑个人行为自由、混淆损害发生风险与损害扩大风险、混淆风险预防与风险损害赔偿、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等。美国判例表明,个人信息处理者不当利用个人信息获取的收益构成“积极”不当得利;还可运用超额给付和商业机会理论,将个人信息处理者不当克扣的安保费用认定为“消极”不当得利;其说理路径在中国具有可适用性。相比于侵权救济,不当得利救济路径具有优势:不当得利之损失的认定难度小于侵权之损害;不当得利返还数额不受填平原则和禁止得利原则的限制;发生下游显著损害时,受害人可同时请求侵权赔偿。司法实践中,可根据不同情形灵活认定不当得利,并借鉴消费类民事公益诉讼,在不特定受害人群体中妥善分配返还的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 泄露 侵权 不当得利 民事救济
下载PDF
论反就业歧视的民事救济权利 被引量:6
5
作者 谢根成 周颖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7-100,共4页
民事救济是反就业歧视法律救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权利则无救济,反就业歧视的民事救济根本在于其权利。就业平等权是平等权在劳动领域的具体适用,但是它依然具有概括性和抽象性,未能成为民事救济的直接权利。反就业歧视民事救济权利... 民事救济是反就业歧视法律救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权利则无救济,反就业歧视的民事救济根本在于其权利。就业平等权是平等权在劳动领域的具体适用,但是它依然具有概括性和抽象性,未能成为民事救济的直接权利。反就业歧视民事救济权利,是就业平等权在私法领域中具体化了的民事权利。只有具体的、可量化的民事救济权利才能作为劳动者获得民事救济的直接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歧视 民事救济权利 直接依据
下载PDF
建筑物抛掷物责任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炳军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85-88,共4页
以重庆“烟灰缸”案为代表的一系列建筑物抛掷物致人损害案件具有侵权人不明确的特征,无法适用共同危险行为理论、建筑物责任和公平责任原则,在我国现行法律中难以得到合法合理的解决。全国人大法工委起草的《民法典草案·侵权行为... 以重庆“烟灰缸”案为代表的一系列建筑物抛掷物致人损害案件具有侵权人不明确的特征,无法适用共同危险行为理论、建筑物责任和公平责任原则,在我国现行法律中难以得到合法合理的解决。全国人大法工委起草的《民法典草案·侵权行为法草案》第56条的规定不尽合理,而依据公平原则确定相关人的民事补偿责任更有利于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抛掷物 责任 共同危险行为 公平责任 民事补偿
下载PDF
完善虚假广告侵权民事救济的法律思考——基于社会化责任视角 被引量:2
7
作者 于林洋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7年第4期74-78,共5页
目前,虚假广告已经变成社会的一大公害,现实生活中虚假广告的泛滥也在某种程度上检讨着我国当前规制虚假广告侵权的民事救济体制。基于社会化责任视角,完善虚假广告侵权的民事救济,要完善虚假广告侵权的归责原则和损害赔偿原则,完善虚... 目前,虚假广告已经变成社会的一大公害,现实生活中虚假广告的泛滥也在某种程度上检讨着我国当前规制虚假广告侵权的民事救济体制。基于社会化责任视角,完善虚假广告侵权的民事救济,要完善虚假广告侵权的归责原则和损害赔偿原则,完善虚假广告侵权民事诉讼主体制度,完善虚假广告侵权集团诉讼与公益诉讼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假广告侵权 民事救济 社会化责任
下载PDF
构建我国环境侵权民事救济制度的几点思考——以典型案例为切入点 被引量:2
8
作者 戚道孟 刘秋妹 《天津商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39-43,共5页
以环境侵权的典型案例为切入点,探讨有关环境侵权民事救济中出现的法律问题,包括举证责任倒置、环境权的实体法支撑、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归责原则、环境侵权民事救济制度的完善等问题。最后,结合我国环境侵权民事救济的实践,提出建立我国... 以环境侵权的典型案例为切入点,探讨有关环境侵权民事救济中出现的法律问题,包括举证责任倒置、环境权的实体法支撑、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归责原则、环境侵权民事救济制度的完善等问题。最后,结合我国环境侵权民事救济的实践,提出建立我国环境侵权民事救济制度的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侵权 民事救济 环境权 归责原则
下载PDF
深度伪造侵犯自然人肖像权的民事救济
9
作者 马文 杨静怡 《河南工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70-75,共6页
司法实践中,深度伪造技术给肖像权保护带来挑战,如认定侵权责任困难、被侵权人举证困难、我国现有的侵权赔偿制度不明确、对个人信息保护存在威胁等。结合我国现有立法关于深度伪造侵犯肖像权的规定,借鉴美国的《深度伪造责任法案》与... 司法实践中,深度伪造技术给肖像权保护带来挑战,如认定侵权责任困难、被侵权人举证困难、我国现有的侵权赔偿制度不明确、对个人信息保护存在威胁等。结合我国现有立法关于深度伪造侵犯肖像权的规定,借鉴美国的《深度伪造责任法案》与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中的相关规定,提出保护自然人肖像权的民事救济途径,即完善侵权责任认定机制、增强被侵权人举证可操作性、健全侵权赔偿责任制度、加强网络平台的监管责任,以达到充分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伪造 肖像权 侵权责任 民事救济
下载PDF
我国信用证欺诈的民事救济制度评析——简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信用证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被引量:2
10
作者 向雅萍 《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7年第11期73-76,共4页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5年10月24日公布了《关于审理信用证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该规定在防范信用证欺诈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它明确了信用证欺诈的认定标准,确立了信用证欺诈的豁免制度,完善了信用证欺诈的民事救济方法,设置了完整...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5年10月24日公布了《关于审理信用证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该规定在防范信用证欺诈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它明确了信用证欺诈的认定标准,确立了信用证欺诈的豁免制度,完善了信用证欺诈的民事救济方法,设置了完整的、可操作的诉讼程序。但该规定也存在一些缺陷,应提高立法层次,明确规定第三人欺诈的问题,提高信用证欺诈的证明标准,明确救济程序中银行的诉讼地位,补充开证行不予兑付的救济方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证 信用证欺诈 民事救济 成功 缺陷
下载PDF
论商业秘密民事救济与行政救济的定位与衔接 被引量:2
11
作者 沈强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31-37,64,共8页
在商业秘密侵权救济中,商业秘密权利人可以要求民事救济、行政救济和刑事救济,TRIPS协议和国外立法中对商业秘密侵权救济模式也有相应的立法例,笔者试图从这些侵权救济模式出发,分析商业秘密民事救济和行政救济中的法律问题,包括国外行... 在商业秘密侵权救济中,商业秘密权利人可以要求民事救济、行政救济和刑事救济,TRIPS协议和国外立法中对商业秘密侵权救济模式也有相应的立法例,笔者试图从这些侵权救济模式出发,分析商业秘密民事救济和行政救济中的法律问题,包括国外行政救济的有限性和我国的主要实践、行政救济的主体和管辖、不足与完善,商业秘密民事诉讼主体的确定和管辖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商业秘密侵权责任模式的界限,需要注意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的竞合以及行政、民事案件审理的交叉和协调,确立以民事救济为主导的救济模式,发挥行政救济的补充作用,完善民事救济和行政救济的定位和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秘密 民事救济 行政救济 定位与衔接
下载PDF
网络首发著作权的民法救济和行政法救济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普定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43-47,共5页
网络首发适应互联网的特点,促进了知识的迅速转化。网络首发著作权主要是作者的著作权,也包括期刊出版者和网络出版者著作权的邻接权。网络首发著作权是一种特殊的著作权,有一定的范围和内容,其民法救济和行政法救济成为网络首发著作权... 网络首发适应互联网的特点,促进了知识的迅速转化。网络首发著作权主要是作者的著作权,也包括期刊出版者和网络出版者著作权的邻接权。网络首发著作权是一种特殊的著作权,有一定的范围和内容,其民法救济和行政法救济成为网络首发著作权法律保护的起点,法律责任形式灵活多样。侵害网络首发著作权的法律救济主要是民事救济,行政救济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首发 著作权 民事救济 行政救济
下载PDF
我国商业贿赂民事救济之不足及完善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胜伟 徐丽媛 《政法学刊》 2013年第1期42-46,共5页
商业贿赂破坏了我国公平的市场经济秩序,治理商业贿赂一直是我国市场建设的一部分,但是由于我国法律对于商业贿赂的治理,偏重于行政制裁与刑事制裁,缺乏有效的民事救济措施,民事责任的规定极少,而且缺乏操作性,这不仅使商业贿赂的受害... 商业贿赂破坏了我国公平的市场经济秩序,治理商业贿赂一直是我国市场建设的一部分,但是由于我国法律对于商业贿赂的治理,偏重于行政制裁与刑事制裁,缺乏有效的民事救济措施,民事责任的规定极少,而且缺乏操作性,这不仅使商业贿赂的受害者难以得到有效的赔偿,也让商业贿赂这种经济违法行为没有得到应有的经济制裁,所以我国应当完善我国现有法律对商业贿赂民事救济的规定,达到最为有效的治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贿赂 民事救济 惩罚性赔偿 民事责任
原文传递
论配偶权侵权民事救济
14
作者 黄劲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1期8-11,共4页
配偶权是基于合法婚姻关系而在夫妻双方之间发生的、由夫妻双方平等专属享有的要求对方陪伴、生活、钟爱、帮助的基本人身权。配偶权的具体内容包括同居权利义务、贞操忠实义务、夫妻姓名权、住所决定权、日常事务代理权等。我国民法对... 配偶权是基于合法婚姻关系而在夫妻双方之间发生的、由夫妻双方平等专属享有的要求对方陪伴、生活、钟爱、帮助的基本人身权。配偶权的具体内容包括同居权利义务、贞操忠实义务、夫妻姓名权、住所决定权、日常事务代理权等。我国民法对侵害配偶权的行为应当予以救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偶权 人身权 侵权要件 民事救济
下载PDF
对“老鼠仓”问题的几点浅思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季 《企业技术开发》 2011年第5期127-128,共2页
近年来,由于基金黑幕、"硕鼠"落网等事件,众人将眼光重新聚焦于基金"老鼠仓"问题。事实上,"老鼠仓"现象并非基金所特有,而是证券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老鼠仓"的实质就是内幕交易,... 近年来,由于基金黑幕、"硕鼠"落网等事件,众人将眼光重新聚焦于基金"老鼠仓"问题。事实上,"老鼠仓"现象并非基金所特有,而是证券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老鼠仓"的实质就是内幕交易,从目前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老鼠仓"顽症从未根治过。在证券市场,监管是永恒的主题。对于"老鼠仓"问题,不妨取消证券从业人员禁入令,变追堵为疏导,提高违法犯罪成本,启动民事究责机制,或许能取得不错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金“老鼠仓” 民事救济 法律规制
下载PDF
论我国环境侵权民事救济制度的完善——以保障农民环境权为视角
16
作者 周帮扬 梅章慧 程琦早成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77-180,共4页
农村工业污染问题目益突出,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农业的发展,农民环境权直接受到侵害。由于农民长期处于弱势地位,衣民的环境权利一直得不到社会各界的足够重视,从而使农村和农业发展及农民环境权的保护处于极为不利的境地。文章拟从... 农村工业污染问题目益突出,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农业的发展,农民环境权直接受到侵害。由于农民长期处于弱势地位,衣民的环境权利一直得不到社会各界的足够重视,从而使农村和农业发展及农民环境权的保护处于极为不利的境地。文章拟从完善环境侵权民事救济制度的角度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农民环境权得以有效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侵权 民事救济 农民环境权
下载PDF
论侵害他人商标权的不当得利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琛 汪泽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0-63,131,共5页
不当得利分为基于给付的不当得利与基于给付以外的不当得利。侵害他人权益为非给付不当得利的典型形态,而侵害他人权益中的权益应包括商标权。不当得利的基本原理可用于商标权的民事救济,认为侵害他人商标权的不当得利的成立要件包括(1... 不当得利分为基于给付的不当得利与基于给付以外的不当得利。侵害他人权益为非给付不当得利的典型形态,而侵害他人权益中的权益应包括商标权。不当得利的基本原理可用于商标权的民事救济,认为侵害他人商标权的不当得利的成立要件包括(1)因侵害他人商标权而获得利益;(2)商标权人受到损失;(3)获得利益与受到损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4)没有合法根据。其中,商标权由使用权和禁用权组成,侵害使用权所得利益包括合理的许可费和其他所得利益,侵害禁用权所得利益不应包括合理的许可使用费。商标权分为实体意义上的商标权和形式意义上的商标权,侵害前者造成的损失包括积极损失(如商标权人商品销售量下降)和消极损失(如合理的商标许可使用费),侵害后者造成的损失只有消极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害商标权 不当得利 民事救济
下载PDF
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的界分——以《刑事审判参考》第1372号指导案例为中心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少青 《法学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6-196,共11页
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的界分主要存在两种路径:其一,以非法占有目的为核心,实质限定诈骗罪的成立范围;其二,以民事救济可能性为标准,确定民事调整的有效范围。两种路径之间具有共通性,现有规定列举的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情形均指向被害人... 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的界分主要存在两种路径:其一,以非法占有目的为核心,实质限定诈骗罪的成立范围;其二,以民事救济可能性为标准,确定民事调整的有效范围。两种路径之间具有共通性,现有规定列举的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情形均指向被害人因受骗而失去民事救济可能性,民事救济可能性是串联与非法占有目的相关的各项要素的逻辑主线。对于非法占有目的应采取“阶层式”判断:首先,当行为人欠缺履行能力时,直接认定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构成刑事诈骗;其次,当行为人具有履行能力时,需要进一步判断履行意愿,若欠缺履行意愿,则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构成刑事诈骗,若具有履行意愿,即便因意志以外的原因造成财产损失,也仅构成民事欺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欺诈 刑事诈骗 非法占有目的 民事救济可能性
原文传递
论侵犯地理标志权的法律救济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成立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28-30,共3页
地理标志权是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确认的一种新型知识产权,具有集合性、法定性、永久性、不可转让性等特点。侵犯地理标志权的行为可以分为假冒、仿冒、套用地理标志、将他人地理标志用做商标、企业名称等... 地理标志权是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确认的一种新型知识产权,具有集合性、法定性、永久性、不可转让性等特点。侵犯地理标志权的行为可以分为假冒、仿冒、套用地理标志、将他人地理标志用做商标、企业名称等形式。我国应完善立法,对地理标志侵权行为予以行政救济、民事救济和刑事救济,切实维护地理标志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标志权 侵权行为 行政救济 民事救济 刑事救济
下载PDF
环境侵权与民事救济——兼论环境立法中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62
20
作者 金瑞林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93-198,共6页
随着中国环境污染与破坏的加剧,因公害而产生的环境侵权与民事救济将成为中国的一大社会问题。本文分析了传统民事侵权的区别,讨论了环境侵权的归责原则、因果关系推定与举证责任等问题,并提出环境侵权的民事救济应实行预防性的排除... 随着中国环境污染与破坏的加剧,因公害而产生的环境侵权与民事救济将成为中国的一大社会问题。本文分析了传统民事侵权的区别,讨论了环境侵权的归责原则、因果关系推定与举证责任等问题,并提出环境侵权的民事救济应实行预防性的排除侵害与损害、赔偿并重的救济制度,实行利益衡量原则与公害赔偿社会化。最后,作者就如何完善中国环境侵权与民事救济立法提出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侵权 民事救济 环境法律 环境立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