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我国森林城市群建设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3
1
作者 周岩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2-87,共6页
森林城市群是在市域尺度开展森林城市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适应我国城市群发展的新趋势和新需求,在区域尺度上开展森林、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建设的创新实践。文中通过回顾我国森林城市群的发展历程,明确了我国森林城市群的发展阶段,从空... 森林城市群是在市域尺度开展森林城市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适应我国城市群发展的新趋势和新需求,在区域尺度上开展森林、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建设的创新实践。文中通过回顾我国森林城市群的发展历程,明确了我国森林城市群的发展阶段,从空间尺度、生态系统和建设模式3个方面总结了我国森林城市群的现状特点,为森林城市群总体规划的精准设计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归纳梳理了国际上较为成熟的典型城市群在跨区域的生态建设中的规划经验,并提炼出了值得我国森林城市群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借鉴之处;从全方位构建规划理念、建立系统完善和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自然条件和发展需求的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等3个方面,对森林城市群建设提出了具体对策建议。森林城市群建设总体规划是针对城市群发展对林业生态、产业、文化等多种服务功能需求,以及有效应对区域性生态环境问题社会期待的顶层设计,是落实森林城市群建设具体实践工作的重要依据。该文旨在引起学术研究同仁和实践领域工作者对不同森林城市群建设在自然、人文和社会等方面复杂性的高度重视,强调森林城市群建设的总体规划应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唯有充分注重区域特点,方能做到科学规划和有效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城市群 发展历程 现状特点 国际经验 对策建议 中国
原文传递
金融要素集聚的绿色创新效应:空间关联特征与城市群异质性 被引量:3
2
作者 王韧 段义诚 刘柳巧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73,共16页
区域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基础,而金融要素空间集聚则充当着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加速器。现有文献围绕着金融要素集聚和绿色技术创新两条主线展开广泛讨论,也关注到金融要素集聚所内生的绿色创新效应,但较少基于城... 区域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基础,而金融要素空间集聚则充当着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加速器。现有文献围绕着金融要素集聚和绿色技术创新两条主线展开广泛讨论,也关注到金融要素集聚所内生的绿色创新效应,但较少基于城市群这一新时期区域协同发展的新型空间载体,系统考察两者的空间关联效应及其区域异质性特征。因此,选取国内十大代表性城市群,对其内部金融要素集聚和绿色技术创新的时空演变轨迹和空间关联异质性进行多维度诊断。研究发现:第一,金融要素集聚有助于通过各种空间效应加速城市群内部的绿色金融发展,进而正向驱动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第二,城市群范围内的金融要素集聚不仅会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产生明显的本地促进效应,也会同时形成显著的空间溢出效果;第三,金融要素集聚对于绿色技术创新的空间效应还会受到城市群金融集聚模式、行政层级特征、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制约。有鉴于此,区域协同发展过程中,应围绕城市群发展定位构建差异化的金融要素集聚模式,因之打造契合于不同城市群现实约束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和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同时深度挖掘金融要素集聚对于绿色金融发展和绿色技术创新的空间传导效应及其异质性特征,推动金融改革和绿色发展的有效空间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要素集聚 绿色技术创新 城市群 异质性 空间关联特征
下载PDF
基于城市网络分析的智慧城市群特征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杨励宁 沈丽珍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4-111,共8页
通过将城市群与城市网络的相关研究方法应用于智慧城市群,结合实例对其特征展开研究。应用核心-边缘结构分析确定智慧城市群核心城市,综合考虑时间距离划定智慧城市群的空间范围。从5个量化维度对我国8个智慧城市群的发育程度进行评估,... 通过将城市群与城市网络的相关研究方法应用于智慧城市群,结合实例对其特征展开研究。应用核心-边缘结构分析确定智慧城市群核心城市,综合考虑时间距离划定智慧城市群的空间范围。从5个量化维度对我国8个智慧城市群的发育程度进行评估,研究发现我国智慧城市群总体呈现为起步类、发展类及成熟类的分组特征;通过比较发育成熟度最高的长三角和珠三角智慧城市群,发现智慧城市群是在传统城市群结构基础上进行优化,强化核心顶端城市的区域协调作用,同时,信息化与智慧化建设将推动智慧城市群内的中级城市突破原有的传统位序形成跨越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市群 城市网络 发育程度 结构特征
下载PDF
论我国城市群的聚集方式和特色 被引量:4
4
作者 马志强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06年第4期47-50,共4页
如果对我国这些初露端倪的城市群进行比较就会发现,我国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虽然借用了国外城市群的理论和概念,但自一开始就表现出了自己的特色,它们既有和国外城市群发展相似之处,也表现出自己鲜明的特点。
关键词 城市群 城市群特色 城市群理论 城市聚集
下载PDF
基于组团特征的郴州城市色彩规划
5
作者 周超 王丽梅 《山西建筑》 2015年第30期10-11,共2页
基于对郴州景观、历史、人工环境的调查与分析,得出了郴州城市色彩规划主题、定位,并依据郴州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一城两区五组团"空间结构确立了组团色彩基调,控制和引导城市色彩实施,以此专项规划研究过程,探讨了一种基于... 基于对郴州景观、历史、人工环境的调查与分析,得出了郴州城市色彩规划主题、定位,并依据郴州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一城两区五组团"空间结构确立了组团色彩基调,控制和引导城市色彩实施,以此专项规划研究过程,探讨了一种基于组团特征的城市色彩规划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色彩 组团特征 规划 环境
下载PDF
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宜居宜业水平的时空差异与分布特征 被引量:17
6
作者 张欢 江芬 +2 位作者 王永卿 成金华 钱程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3-82,共10页
如何在城市群构建生态宜居宜业的城市体系,需要厘清城市群生态宜居宜业建设的现状及其水平的时空差异与分布特征,并据此有针对性和差异性地推进城市群生态宜居宜业建设。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从宜业和生态宜居两个方面构建了生态宜居宜... 如何在城市群构建生态宜居宜业的城市体系,需要厘清城市群生态宜居宜业建设的现状及其水平的时空差异与分布特征,并据此有针对性和差异性地推进城市群生态宜居宜业建设。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从宜业和生态宜居两个方面构建了生态宜居宜业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运用多层次评价和熵权法测度了4省域26市2005—2015年生态宜居宜业水平,运用Moran’s I指数及G指数分析了生态宜居宜业水平的时空差异与分布特征。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如下:(1)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宜居宜业水平不断提高,呈现"东高西低"分布特征,城市间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各城市宜业水平逐渐改善,但生态宜居水平有所波动,部分城市生态宜居水平下降明显。(2)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宜居宜业水平空间关联性呈现增强趋势,2011年后存在显著空间集聚特征,呈现明显的东部、北部"高高集聚"与西部、南部"低低集聚"现象,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宜居宜业发展存在空间溢出效应。(3)G指数分布由零星"点状"分布逐渐集聚呈"块状"分布,说明生态宜居宜业水平冷点区和热点区都具有极强的扩散作用,有持续扩散的趋势。(4)建议长三角城市群在促进宜业的同时要补齐生态宜居建设短板,发挥好南京、杭州、合肥、苏州、宁波等中心城市在生态宜居宜业发展过程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利用好舟山、宣城、池州、湖州、台州等城市生态资源,通过构建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的共生城市体系,实现宜业与生态宜居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生态宜居宜业 指标体系 时空差异 分布特征
下载PDF
基于游客感知的凤凰古城文旅融合特征
7
作者 陈刚强 王晓霞 +1 位作者 申秀英 刘沛林 《长沙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37-45,共9页
文旅深度融合是古村镇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文章基于马蜂窝等9个主要旅游网站的2892篇游记,运用语义网络聚类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构建游客感知下的旅游要素网络结构,探究凤凰古城的文旅融合特征。基于感知形象的分析表明... 文旅深度融合是古村镇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文章基于马蜂窝等9个主要旅游网站的2892篇游记,运用语义网络聚类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构建游客感知下的旅游要素网络结构,探究凤凰古城的文旅融合特征。基于感知形象的分析表明,凤凰古城文旅融合的总体特征体现出以苗族文化为核心,以“食住行游购娱”为主体构成的高质量发展趋势。通过语义网络聚类分析对凤凰古城文旅融合特征的类型进行划分,共包括3个一级子群,8个二级子群。其中,文化景观类要素位于网络核心位置,其后依次为旅游消费类和旅游交通类要素,体现了凤凰古城独特悠久的历史文化,以产品承载文化内涵和景观群化的文旅融合特色。从感知形象的情感要素网络结构来看,游客对凤凰古城的景观要素感知整体上是积极的,表明了游客对凤凰古城文旅融合发展特色的高度认可,负面评价集中于食住购娱方面,反映出部分景观存在文旅融合层次不高、过度商业化等问题。文章结论可为我国古村镇文旅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结构分析 凤凰古城 聚类分析 文旅融合特征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哈长城市群综合承载力评价及时空演变特征
8
作者 刘国斌 丁宇迪 《税务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2-80,共9页
通过构建“双碳”目标下哈长城市群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值法对2011~2020年哈长城市群综合承载力进行测度评价,进而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其综合承载力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具体分析。研究表明:2011~2020年,哈长城市群综合... 通过构建“双碳”目标下哈长城市群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值法对2011~2020年哈长城市群综合承载力进行测度评价,进而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其综合承载力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具体分析。研究表明:2011~2020年,哈长城市群综合承载力水平呈上升趋势,城市空间差异明显,综合承载力水平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H-H和L-L集聚特征,西南弱周边强的特征也较为明显。因此,提升哈长城市群综合承载力必须强化顶层设计,提升城市协同发展能力;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并重;加大中心城市建设,提高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构建哈长城市群统一大市场,打破市场分割,进而为“双碳”目标的实现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哈长城市群 综合承载力 时空演变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