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城市化道路研究述评
1
作者 冯睿 张沫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41-44,共4页
改革开放以后的30年来,城市化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城市化道路选择问题也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焦点。围绕城市化道路选择问题的激烈争论迄今没有停止,并演化出几种主流的观点。在分别对这几种主要观点进行简要述评的基础上,指出中... 改革开放以后的30年来,城市化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城市化道路选择问题也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焦点。围绕城市化道路选择问题的激烈争论迄今没有停止,并演化出几种主流的观点。在分别对这几种主要观点进行简要述评的基础上,指出中等城市在城市化中的战略地位,积极合理地发展中等城市和城市带,将会迅速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城市化 道路选择 中等城市 城市带
下载PDF
皖江城市带文化创意产业空间集聚推进模式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张亨明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9-114,共6页
皖江城市带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拓展大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的互补空间,对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壮大和提升区域竞争力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在分析皖江城市带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皖江城市带文化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的障碍因素基础上,比较... 皖江城市带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拓展大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的互补空间,对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壮大和提升区域竞争力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在分析皖江城市带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皖江城市带文化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的障碍因素基础上,比较皖江城市带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先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差距,提出皖江城市带文化创意产业空间集聚推进模式和对策,对提升安徽经济在全国的影响力具有战略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江城市带 文化创意产业 空间集聚 推进模式
下载PDF
城市群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被引量:55
3
作者 戴宾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1-103,共3页
本文在分析城市群内涵及基本特征的基础上 ,提出了城市群分类的标准 ,认为城市群是一个具有顶层属性、涵盖范围较广的概念 ,包括若干典型或非典型的城市群类型。都市圈、城市带、都市连绵区是城市群的一种特殊类型。多个典型或非典型形... 本文在分析城市群内涵及基本特征的基础上 ,提出了城市群分类的标准 ,认为城市群是一个具有顶层属性、涵盖范围较广的概念 ,包括若干典型或非典型的城市群类型。都市圈、城市带、都市连绵区是城市群的一种特殊类型。多个典型或非典型形态的城市群构成城市集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城市集群 都市圈 城市带
原文传递
宁夏沿黄城市带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及驱动力 被引量:24
4
作者 高祖桥 白永平 +3 位作者 周亮 乔富伟 宋龙军 陈小宁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499-3508,共10页
湿地作为全球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水净化、气候调节、碳汇等多种功能,但由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胁迫和自然条件的改变,湿地流失尤为严重。为探究沿黄湿地景观格局演变规律,了解湿地资源的现状和动态变化,本研究以2000、2009、2018... 湿地作为全球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水净化、气候调节、碳汇等多种功能,但由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胁迫和自然条件的改变,湿地流失尤为严重。为探究沿黄湿地景观格局演变规律,了解湿地资源的现状和动态变化,本研究以2000、2009、2018年3个时期Landsat卫星影像为数据源,选用景观指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定量分析2000—2018年间宁夏沿黄城市带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及驱动力。结果表明:2000—2018年,宁夏沿黄城市带湿地面积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湿地面积在研究前期增加了52.2 km^2,增长率为8.2%,后期减少了26.8 km^2,减少率为3.9%。湿地主要转出为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转出面积分别为166.7、158.4 km^2;新增湿地主要由未利用地和林草地转入,转入面积为543.1 km^2。城市带湿地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呈上升趋势,但各类湿地均衡分布的态势逐渐增强,景观多样性也不断增加,景观优势种类逐渐弱化。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共同影响城市带湿地景观格局演变,其中,社会经济要素中的人口因素影响最显著,自然要素中的降水量、气温驱动作用明显,其他驱动力因子相对较弱但也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景观格局 流域高质量发展 干旱区 城市带
原文传递
长江三角洲城市带降水特征的卫星资料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赵文静 张宁 汤剑平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68-674,共7页
利用TRMM卫星降水资料,结合MODIS卫星反演下垫面类型资料、USGS地形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降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所在区域与邻近平原地区相比有明显的降水增幅,表明城市化很可能是该... 利用TRMM卫星降水资料,结合MODIS卫星反演下垫面类型资料、USGS地形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降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所在区域与邻近平原地区相比有明显的降水增幅,表明城市化很可能是该区域降水增加的一个重要因子;(2)太湖地区存在着明显的降水低值中心,表明大型水体下垫面对其上空降水的减弱作用较显著;(3)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所处区域的降水增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夏季降水增幅明显高于其他季节;(4)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对降水的影响与背景风场特征密切相关,夏季降水高值中心在城市群下风方向,上海市表现最为突出,降水高值中心距上海市中心下风方向约60~70km;(5)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所在区域与邻近周边区域相比,降水的时次无明显变化,其强度有明显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城市带 降水 TRMM卫星资料
下载PDF
关于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新思考 被引量:4
6
作者 张贡生 《广东商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21-25,共5页
越来越多的事实已经并且仍将证明,无论是从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的角度讲,还是从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角度讲,未来20年,中国都必须加速城镇化的进程。加快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既要追求城镇数量的增加、已有城镇规模的扩大,同时更... 越来越多的事实已经并且仍将证明,无论是从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的角度讲,还是从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角度讲,未来20年,中国都必须加速城镇化的进程。加快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既要追求城镇数量的增加、已有城镇规模的扩大,同时更要追求城镇质量的提高;既要强化经营城市的理念,更要打好生态城市这张牌;并以统筹城乡规划为切入点,有计划分步骤地加快"丰"字型的城市经济带的建设;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城镇体系 城市圈 城市带 卫星城镇
下载PDF
论长江三角洲82个工业区的空间分布模式 被引量:2
7
作者 殷醒民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26,共15页
长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有三大新特点:一是工业部门创造了1680万个就业岗位,快速的工业化成为城市化的推进力量;二是目前形成的82个工业区所具有的制造业集聚能力仍然处在扩展和提升过程中,使区域的城市群范围呈现扩大趋势;三... 长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有三大新特点:一是工业部门创造了1680万个就业岗位,快速的工业化成为城市化的推进力量;二是目前形成的82个工业区所具有的制造业集聚能力仍然处在扩展和提升过程中,使区域的城市群范围呈现扩大趋势;三是县级区域工业生产集聚性的日趋增强和转变为工业城市使区域生产力空间布局处于动态调整状态,而城市化的扩展使长江三角洲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城市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工业区 产业集聚 城市群
下载PDF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2014国内文献综述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双悦 邬晓霞 《兰州商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16-23,共8页
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此后,"丝绸之路经济带"成为国内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内涵及特征、战略意义、功能定位、面临的挑战以及建设路径... 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此后,"丝绸之路经济带"成为国内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内涵及特征、战略意义、功能定位、面临的挑战以及建设路径等五个问题回顾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研究发现,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存在空间范围不明确、缺乏历史背景分析、过多关注传统能源合作等问题,进而从"丝绸之路经济带"定义、战略定位及未来建设等方面展望了未来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欧亚大陆桥 能源合作 城市带 战略意义
下载PDF
对新疆构建天山北坡城市带的设想 被引量:2
9
作者 白燕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97-100,共4页
新世纪,新疆为推动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大力发展天山北坡经济带的战略。而经济带的发展必须以城市带为载体,二者是相辅相成关系。文章从构建城市带的意义入手,对城市带建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思路做了阐述。
关键词 城市带 构建 天山北坡
下载PDF
皖江城市带区域旅游合作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伟峰 刘菊 赵佳佳 《新余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28-30,共3页
在对当前国内区域合作模式的四种类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皖江城市带在区域旅游多方面的现实状况和条件,为皖江城市带寻求区域旅游发展过程中适合自身条件和未来发展道路的选择。通过合作模式,可以提高皖江城市带区域旅游的整体竞争... 在对当前国内区域合作模式的四种类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皖江城市带在区域旅游多方面的现实状况和条件,为皖江城市带寻求区域旅游发展过程中适合自身条件和未来发展道路的选择。通过合作模式,可以提高皖江城市带区域旅游的整体竞争和稳定持续有效的发展,促进该地区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江城市带 区域旅游 合作模式
下载PDF
基于遥感和GIS的哈大齐城市带建成区扩展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德一 张树文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35-37,共3页
选取1979、1989、1999和2006年四期MSS/TM/ETM+遥感影像对哈大齐城市建成区进行了扩展监测,并借助年均扩展指数、紧凑度、分维数和空间自相关指数Moran’I对扩展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哈大齐城市带建成区面积从1979年的290.29km2扩... 选取1979、1989、1999和2006年四期MSS/TM/ETM+遥感影像对哈大齐城市建成区进行了扩展监测,并借助年均扩展指数、紧凑度、分维数和空间自相关指数Moran’I对扩展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哈大齐城市带建成区面积从1979年的290.29km2扩展到2006年的553.98km2,整体扩展速度逐年加快,但大庆组团扩展速度逐年降低;受20世纪90年代东北老工业基地衰退和2003年后东北振兴政策的影响,紧凑度和分维数存在一定波动;除大庆组团呈现离散结构外,哈尔滨组团和齐齐哈尔组团空间结构均未呈现集聚或离散特征,城市带发育仍处于低级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大齐 城市带 建成区扩展 空间自相关
原文传递
基于断裂点理论的皖江城市吸引范围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崔琚琰 《铜陵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60-63,共4页
掌握城市带之间的吸引范围,有利于空间经济相互地合理组织与城市的空间发展。应用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城市规模分布等方法,可以分析皖江城市带各城市的综合实力,确定各自的吸引范围,讨论对南京对皖江城市带吸引范围的影响,阐述吸引范围同... 掌握城市带之间的吸引范围,有利于空间经济相互地合理组织与城市的空间发展。应用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城市规模分布等方法,可以分析皖江城市带各城市的综合实力,确定各自的吸引范围,讨论对南京对皖江城市带吸引范围的影响,阐述吸引范围同行政区域的关联性和差异,并对不同区域下的城市发展策略选择提供相关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江城市带 断裂点 吸引范围
下载PDF
皖江航运与皖江城市带雏形的构建(1877—1937)
13
作者 董首玉 朱春龙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97-102,116,共7页
城市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就是其中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近代芜湖开埠后,皖江航运开始走向近代化。皖江航运的发展改变了传统沿江城市的落后水平和分散状态,推动了皖江城市带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 皖江 航运 城市 城市带
下载PDF
皖江城市带保险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14
作者 刘琼 瞿娟娟 《嘉兴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71-77,共7页
通过引入保费收入、保险密度、保险深度和保险业绩指数四个指标,对皖江城市带各市保险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其结果是该城市带保险业发展速度较快但发展水平低,保险有效需求不足,保险地位与其经济地位不协调。虽然皖江城市带各市保险... 通过引入保费收入、保险密度、保险深度和保险业绩指数四个指标,对皖江城市带各市保险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其结果是该城市带保险业发展速度较快但发展水平低,保险有效需求不足,保险地位与其经济地位不协调。虽然皖江城市带各市保险业发展水平不平衡是由多种原因形成的,但主要可以从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性和区域保险市场供给的主导性方面进行深层次分析,并实施差异化的保险策略,合理配置保险资源,应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保险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江 城市带 保费收入 保险密度 保险深度 保险业绩指数
下载PDF
皖江城市带空间经济联系变化特征的网络分析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76
15
作者 韩会然 焦华富 +1 位作者 李俊峰 王荣荣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84-389,共6页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以皖江城市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皖江城市带空间经济联系变化的网络特征,并以核心—边缘结构模型进行验证,得出该方法应用到城市空间经济联系中的有效性。结果显示:皖江城市带空间经济联系的网络结构渐趋于复杂,...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以皖江城市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皖江城市带空间经济联系变化的网络特征,并以核心—边缘结构模型进行验证,得出该方法应用到城市空间经济联系中的有效性。结果显示:皖江城市带空间经济联系的网络结构渐趋于复杂,但经济联系还处于弱联结状态;从点度中心度的变化趋势看,芜湖的点出度增幅最大,合肥的点入度增幅最大;由中间中心度比较可知,皖江城市带空间经济联系正逐步趋于均衡,但网络中存在明显的结构分层并从侧面进行了验证。最后提出要素的集聚与扩散、产业分工体系的形成、交通方式的创新及开发区建设等共同形成了驱动皖江城市带空间经济联系不断变化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经济联系 社会网络分析 变化特征 机理 皖江城市带
原文传递
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空间差异分析 被引量:59
16
作者 沈惊宏 孟德友 陆玉麒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3-49,共7页
产业转移是建立在经济联系的基础上,区域经济联系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影响产业转移规模的大小。从皖江各城市本身的经济实力和规模、各城市与长三角地区的可达性和经济联系总量、泛长三角地区城市流强度等多个角度,带内与带外层面相结合测... 产业转移是建立在经济联系的基础上,区域经济联系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影响产业转移规模的大小。从皖江各城市本身的经济实力和规模、各城市与长三角地区的可达性和经济联系总量、泛长三角地区城市流强度等多个角度,带内与带外层面相结合测算了皖江城市带各城市与长三角城市的区域联系大小。为求得区域联系综合值,作者构建了综合测算模型,利用各类区域联系数据测算出皖江各城市与长三角城市综合联系值,从区域联系角度评估皖江城市带各城市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可能规模梯次。评估得出承接产业转移规模梯次从大到小依次是:合肥、芜湖、马鞍山、安庆、宣城、滁州、巢湖、铜陵、池州。最后提出了一些为承接好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办法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联系 产业转移 皖江城市带 长三角
原文传递
皖江城市带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耦合协调度研究 被引量:50
17
作者 梁雯 陈广强 +1 位作者 柴亚丽 孙红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8-86,共9页
文章在理论分析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基于系统演化的思想,建立皖江城市带区域物流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二者的动态耦合模型,用以分析皖江城市带2000-2015年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的耦合协调状态及其发... 文章在理论分析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基于系统演化的思想,建立皖江城市带区域物流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二者的动态耦合模型,用以分析皖江城市带2000-2015年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的耦合协调状态及其发展趋势,研究表明:皖江城市带经济与区域物流耦合协调状态可以分为低度协调(2000-2007年)、中度协调(2008-2014年)和高度协调(2015年至今)三个发展阶段。此外,2015年皖江城市带经济与区域物流的耦合协调度首次达到高度协调状态,随着经济发展"新常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区域物流发展急需降本增效,以促进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持续、高度、稳定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江城市带 区域经济 区域物流 耦合协调
下载PDF
皖江城市带农作物碳储量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35
18
作者 谷家川 查良松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507-1513,共7页
根据近20a(1991~2010)主要农作物产量与耕地面积的相关数据,结合主要农作物的含碳率、经济系数、根冠比、果实水分系数,利用农作物产量与碳储量转换模型计算法对皖江城市带主要农作物碳储量、碳密度进行了估算,分析该区农田生态系统植... 根据近20a(1991~2010)主要农作物产量与耕地面积的相关数据,结合主要农作物的含碳率、经济系数、根冠比、果实水分系数,利用农作物产量与碳储量转换模型计算法对皖江城市带主要农作物碳储量、碳密度进行了估算,分析该区农田生态系统植被碳库的总量和构成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近20a来该区农田植被碳储量和植被碳密度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且2010年研究区农田植被碳储量占当年安徽省能源消耗总排碳量的23.06%,具有十分明显的碳汇效应,但农作物碳储量和碳密度呈现一定的波动性。研究区中农作物碳储量以水稻作物为主(占总碳储量的66.59%),各市农作物碳储量、碳密度表现为:六安、滁州农作物碳储量最大,铜陵最小;滁州、马鞍山农作物碳密度最大,铜陵最小。最后根据该区农作物碳库的构成特点和动态特征,为其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碳库的碳储量和碳密度提出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碳储量 动态变化 皖江城市带
原文传递
皖江城市带近20 a生态环境变化遥感指数分析 被引量:24
19
作者 张立伟 张运 黄晨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61-1070,共10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突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也越来越成为城市发展的重心之一,因此快速监测城市生态环境变化显得尤为重要。选取1995年、2005年、2015年Landsat TM/OLI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分别提取绿度、湿度、干...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突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也越来越成为城市发展的重心之一,因此快速监测城市生态环境变化显得尤为重要。选取1995年、2005年、2015年Landsat TM/OLI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分别提取绿度、湿度、干度、热度4个生态因子作为评估指标,结合主成分分析,生成遥感生态指数(RSEI),客观、迅速、定量地对皖江城市带近20 a生态环境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5~2015年皖江城市带生态环境质量先降后升,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RSEI从1995年的0.710下降至2005年的0.683再升至2015年的0.728,总共上升了2.54%;1995~2015年生态环境恶化区域面积比例由20.03%到14.56%,减少了26.86%;生态环境改善区域面积比例由21.87%到29.39%,增加了34.39%。生态环境恶化区域主要集中在长江沿岸经济发达的扩张型城市和地区;生态环境改善区域主要集中在植被覆盖、注重环境整治、绿化效果显著地区。总的来说,城市生态质量与植被覆盖情况(NDVI)和不透水建筑面积(NDBSI)关系最为密切,城市扩张发展的同时,应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注重环境保护,增加绿化面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江城市带 RSEI指数 城市生态 变化检测 主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景观节点主导下的城市带状公园设计 被引量:21
20
作者 王婧 徐峰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7-80,共4页
城市带状公园是城市重要绿地形式,景观节点成为其设计关键。以北京市8个带状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总结了城市带状公园的3个重要景观特征:独特的线形空间、简洁的景观节点结构和结合紧密的内外空间。并对此类公园的... 城市带状公园是城市重要绿地形式,景观节点成为其设计关键。以北京市8个带状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总结了城市带状公园的3个重要景观特征:独特的线形空间、简洁的景观节点结构和结合紧密的内外空间。并对此类公园的规划和设计进行思考,进一步从4个方面探讨了景观节点主导下的城市带状公园景观设计方法——园林文化的景观化设计、园路的线形空间组织、景观节点设计和植物景观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带状公园 景观节点 景观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