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83篇文章
< 1 2 1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特色海绵城市的新兴趋势与实践研究 被引量:428
1
作者 吴丹洁 詹圣泽 +4 位作者 李友华 涂满章 郑建阳 郭英远 彭海阳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9-97,共19页
通过梳理海绵城市(LID)的源起和我国提出的时代背景,探析雨洪治理、弹性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低影响开发模式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海绵城市的核心理念与科学内涵,认为海绵城市建设与雨洪治理息息相关,海绵城市与生态城市、低碳城市... 通过梳理海绵城市(LID)的源起和我国提出的时代背景,探析雨洪治理、弹性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低影响开发模式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海绵城市的核心理念与科学内涵,认为海绵城市建设与雨洪治理息息相关,海绵城市与生态城市、低碳城市、智慧城市存在理论递进的相辅相成紧密联系。海绵城市的理念与思想具有先进性、持续性和有效性,有利于在保障城市水生态安全基础上,推动我国城镇化建设传统观念的转变和城市群现代化开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在分析借鉴我国古代和国内外LID建设经典成就上,研究海绵城市理念的内容目标、技术方法、构建途径及实施策略,探索中国特色的LID试点经验模式与案例归集成效,指出LID建设中存在的误区以及应注意规避的问题,并展望其新兴发展趋势,为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不断积累经验,对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引导我国海绵城市的构建都极具积极而重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区域经济 资源环境 城乡建设 雨洪治理 低影响模式 中央城市会议 城镇化
下载PDF
城市内部居住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 被引量:164
2
作者 张文忠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23,共7页
“宜居城市”已经引起了政府、媒体和学者极大的关注,但主要集中在概念层面上,关于“宜居城市”的倡导或研究不应停留概念的炒作上,应该明确其内涵、量化其评价指标、确定其建设的方向和步骤等。立足于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凸现“以人为... “宜居城市”已经引起了政府、媒体和学者极大的关注,但主要集中在概念层面上,关于“宜居城市”的倡导或研究不应停留概念的炒作上,应该明确其内涵、量化其评价指标、确定其建设的方向和步骤等。立足于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凸现“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理念,就城市内部居住环境的评价内容、指标体系设计和评价方法等进行探讨。重点对构成居住环境评价的5大指标体系,安全性、环境的健康性、生活的便利性、出行的便捷度、居住的舒适度等具体评价内容、数据获取和方法选择等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内部 宜居城市 居住环境 人居环境 评价体系
下载PDF
智慧城市、智慧图书馆与智慧图书馆员 被引量:180
3
作者 伊安·约翰逊 陈旭炎(译)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7,共4页
指出城市对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讨论"智慧城市"的特征以及图书馆和信息服务可为智慧城市发展做出的贡献。文章指出,所有图书馆都需要"智慧图书馆员"的存在,并强调图书馆员不但应具备高水平的技能和职业信念... 指出城市对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讨论"智慧城市"的特征以及图书馆和信息服务可为智慧城市发展做出的贡献。文章指出,所有图书馆都需要"智慧图书馆员"的存在,并强调图书馆员不但应具备高水平的技能和职业信念,还需要证明、并促使企业和政府决策者们能充分认识和理解到图书馆确实发挥出了与众不同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市 智慧图书馆 智慧图书馆员 智慧人群 智慧经济 智慧管理 智慧流动 智慧环境 智慧生活
下载PDF
“公园城市”的理念内涵和实践路径研究 被引量:163
4
作者 吴岩 王忠杰 +2 位作者 束晨阳 刘冬梅 郝钰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0-33,共4页
"公园城市"理念体现了"生态文明"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反映了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和路径亟待转变。通过梳理"公园-城市"关系的发展演变,提出"公园城市"是当前新时代"公... "公园城市"理念体现了"生态文明"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反映了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和路径亟待转变。通过梳理"公园-城市"关系的发展演变,提出"公园城市"是当前新时代"公园-城市"关系发展演变的必然阶段,是一种新的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理念和理想城市建构模式;并与相关概念进行辨析,提出"公园城市"理念"以人为本、生态筑基、城乡并举、美丽引领、多元共生"五方面典型特征和与之对应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公园城市 人居环境 城市生态文明 实践路径
下载PDF
上海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研究 被引量:152
5
作者 崔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8年第5期64-69,共6页
生态环境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已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广泛关注。随着近年来上海都市化跨入新的转型阶段,都市旅游成为上海服务型经济快速成长的新增长点。如何在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做到与城市... 生态环境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已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广泛关注。随着近年来上海都市化跨入新的转型阶段,都市旅游成为上海服务型经济快速成长的新增长点。如何在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做到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是上海市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期内需要着力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基于此,在阐述协调发展度概念的基础上,引入了协调发展度数学模型及计算方法,对上海市2000-2006年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仍属中度到良好的协调发展类,这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地位还不相称;从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综合效益函数的比较来看,上海市生态环境的建设适度超前于旅游经济的发展,说明上海市近年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相对于生态环境而言,其旅游经济的发展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市 旅游经济 生态环境 协调发展度
下载PDF
城市绿色空间生态服务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14
6
作者 李锋 王如松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527-531,共5页
阐述了城市绿色空间和生态服务功能的概念和内涵 ,对国内外城市绿色空间生态服务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绿色空间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维持生物多样性、提供休闲娱乐和生态系统管理等方面 ;国内主要集中在绿色空间... 阐述了城市绿色空间和生态服务功能的概念和内涵 ,对国内外城市绿色空间生态服务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绿色空间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维持生物多样性、提供休闲娱乐和生态系统管理等方面 ;国内主要集中在绿色空间结构与功能、城市绿量与绿当量、评价指标体系、服务价值评估及CITYgreen模型应用等方面 .城市绿色空间也有负面效应 ,如释放有害物质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系统 绿色空间 生态服务功能 绿当量 环境质量 生物多样性 服务价值
下载PDF
“省直管县”改革会损害地级市的利益吗? 被引量:136
7
作者 才国伟 张学志 邓卫广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5-77,共13页
我国多个地区正在探索"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目前的最大顾虑是改革是否会损害地级市的利益?本文利用1999—2008年我国地级市数据,通过系统GMM估计对此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强县扩权"提高了城市财政收入,抑制了... 我国多个地区正在探索"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目前的最大顾虑是改革是否会损害地级市的利益?本文利用1999—2008年我国地级市数据,通过系统GMM估计对此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强县扩权"提高了城市财政收入,抑制了城市财政支出增长;财政"省直管县"的作用则恰好相反。"强县扩权"促进了城市经济增长,但不利于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财政"省直管县"虽然降低了城市经济增长速度,却提高了第三产业比重。两项改革措施都抑制了城市规模的扩大,但有利于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因此,我们不能笼统地断定"省直管县"改革一定会有损地级市的利益、阻碍城市化的进程,应深入地研究各项改革措施的利弊得失,做到综合运用、扬长避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直管县 财政支出 经济增长 城市规模 环境质量
原文传递
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128
8
作者 刘晓丽 方创琳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5-42,共8页
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关于区域资源和环境单要素的承载力研究,国内学者进行了较多的评述,本文主要对国内外区域资源环境综合要素... 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关于区域资源和环境单要素的承载力研究,国内学者进行了较多的评述,本文主要对国内外区域资源环境综合要素承载力及城市群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进行综述。研究认为,目前国内外对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系统分析的研究成果十分有限,相关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表现在:①承载力研究不够深入,尚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②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集中于单要素研究,综合要素承载力研究欠缺;③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及量化方法有待深入探讨;④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没有充分考虑区域系统的开放性特征。针对这些不足,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主要趋势和方向为:①从综合多要素角度加强城市群开放系统承载力研究;②充分重视城市群区域空间结构的整体性特征;③注重科技进步、制度管理等人类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④加强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测度与定量测算方法研究;⑤充分发挥复杂系统方法、GIS、RS等先进技术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承载力 资源与环境 资源环境承载力
下载PDF
滨海城市大气环境中发现多种微塑料及其沉降通量差异 被引量:94
9
作者 周倩 田崇国 骆永明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3期3902-3909,共8页
微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高度关注的海陆环境问题.微塑料的大气污染研究在国际上鲜见报道,在中国尚属空白.本文基于大气沉降样品的收集和分析,报道了中国滨海城市大气环境中微塑料的类型、沉降通量及季节性变化的研究成果.分离和鉴定结果表... 微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高度关注的海陆环境问题.微塑料的大气污染研究在国际上鲜见报道,在中国尚属空白.本文基于大气沉降样品的收集和分析,报道了中国滨海城市大气环境中微塑料的类型、沉降通量及季节性变化的研究成果.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采样点大气环境中微塑料有4种形貌类型,即纤维类、碎片类、薄膜类和发泡类,绝大部分为纤维类,占95%;这些微塑料的主要成分为聚酯(纤维类)、聚氯乙烯(纤维类和薄膜类)、聚乙烯(碎片类)和聚苯乙烯(发泡类).在粒径上,春、夏、秋、冬四季均以小于0.5 mm的颗粒为主,占50%以上.大气微塑料沉降通量可达1.46×10~5个/(m^2 a),其中纤维类达1.38×10~5个/(m^2 a);不同类型微塑料的沉降通量变幅在0~6.02×10~2个/(m^2 d),以纤维类的最高.微塑料沉降通量存在季节性差异,春、夏、冬季较高,秋季最低.本研究认为滨海城市大气环境中微塑料可能会通过沉降进入陆海环境,成为海洋和海岸环境中微塑料的重要来源,未来需要加强大气环境微塑料污染特征、沉降规律及生态效应的系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滨海城市 大气环境 形貌类型 沉降通量 季节性变化
原文传递
紧凑还是分散?——对中国城市在加速城市化进程中发展方向的思考 被引量:71
10
作者 陈海燕 贾倍思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1-69,共9页
通过对中国45个特大城市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城市密度与城市环境,包括公共设施的可达性,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城市公交系统的发展,资源能源的人均消耗,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之间的关系,目的是研究城市环境对于人口密度的承载能力,为中... 通过对中国45个特大城市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城市密度与城市环境,包括公共设施的可达性,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城市公交系统的发展,资源能源的人均消耗,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之间的关系,目的是研究城市环境对于人口密度的承载能力,为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出可供选择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紧凑城市” 环境 城市密度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深圳城市化过程与水环境质量变化研究 被引量:56
11
作者 周海丽 史培军 徐小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73-279,共7页
选择深圳这个人类活动强度极大的城市作为案例地区 ,基于深圳多年的统计数据、环境数据以及影像的解译数据 ,进行回归和主成分分析 ,建立了城市化水平与城市水环境质量变化之间的回归模型 .结果表明 ,城市用地比例是深圳河流综合污染指... 选择深圳这个人类活动强度极大的城市作为案例地区 ,基于深圳多年的统计数据、环境数据以及影像的解译数据 ,进行回归和主成分分析 ,建立了城市化水平与城市水环境质量变化之间的回归模型 .结果表明 ,城市用地比例是深圳河流综合污染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 ,这从另一方面表明 ,区域环境容量是评价区域环境质量的重要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市 城市化 水环境质量 区域环境质量 水质评价 水质污染指数 城市发展
下载PDF
空气负离子与城市环境 被引量:58
12
作者 黄彦柳 陈东辉 +1 位作者 陆丹 陆书玉 《干旱环境监测》 2004年第4期208-211,共4页
综述了空气负离子的研究历史、产生过程以及增加空气负离子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由室内、室外二方面进一步探讨了空气负离子与城市环境的关系。
关键词 空气负离子 城市环境 室内环境
下载PDF
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刍议 被引量:51
13
作者 叶依广 周耀平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39-42,共4页
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城市最佳人居环境的构成和内涵 ,并指出了 2 1世纪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发展趋势和目标。同时 ,根据信息金字塔原理和统计学原理设计了一个由五组指标构成的能反映各项环境要素的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 城市 人居环境 评价指标体系 统计学原理 生态环境
下载PDF
基于城市环境的人才集聚研究 被引量:64
14
作者 徐茜 张体勤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71-174,共4页
城市要想提高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人才,需要增强城市人才吸引力,营造一个有利于人才集聚的环境。将影响人才集聚的城市环境因素划分为人口环境、经济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生活环境和制度环境等五个方面。根据勒温的动力场理... 城市要想提高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人才,需要增强城市人才吸引力,营造一个有利于人才集聚的环境。将影响人才集聚的城市环境因素划分为人口环境、经济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生活环境和制度环境等五个方面。根据勒温的动力场理论分析了人才集聚的环境动力,探讨了城市环境与人才集聚的互动关系,表明城市环境通过城市人口环境、经济环境、生活环境、自然环境和制度环境成为人才聚集形成的基础,同时产生"人才集聚效应",体现为"放大效应"、"羊群行为"、"马太效应"和"辐射效应"。城市环境与人才集聚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形成具有巨大吸引力的城市人才环境磁场,形成一个循环,成为城市发展中一对不可分割的复合体。最后从城市经济结构调整、自然和社会生活环境改善、政府制度环境优化和对人才集聚效应的把握等方面提出促进人才集聚的城市环境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环境 人才集聚 互动关系 优化策略
下载PDF
旧城改造中城市设计的四个原则 被引量:36
15
作者 刘宛 《世界建筑》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0-33,共4页
在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旧城改造既是城市建设中最为迫切的问题之一,也是城市设计最为重要的研究和实践领域。已有的城市设计实践从不同的角度和方位为我们的旧城改造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本文从这个意义出发,研究旧城改造中城... 在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旧城改造既是城市建设中最为迫切的问题之一,也是城市设计最为重要的研究和实践领域。已有的城市设计实践从不同的角度和方位为我们的旧城改造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本文从这个意义出发,研究旧城改造中城市设计的方法,总结旧城改造中的城市设计实践原则,希望能给我国的旧城改造工作一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城改造 城市设计 城市建设
下载PDF
中国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54
16
作者 李秉成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共6页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城市建设及其规划中的一大课题。可持续发展战略已被纳入我国2010年的中长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其城市生态环境、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战略最主要的前提和保障。本文从全球观点出发,概述了城市生态环境及可...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城市建设及其规划中的一大课题。可持续发展战略已被纳入我国2010年的中长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其城市生态环境、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战略最主要的前提和保障。本文从全球观点出发,概述了城市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自然生态和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通过具体实例的调查和分析,详细地论述了中国城市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严峻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城市 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上海市引清调水改善水环境探讨 被引量:47
17
作者 徐贵泉 褚君达 《水资源保护》 CAS 2001年第3期26-30,共5页
分析了引起上海市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大量污水排入河道 ,引入河道的清水量少以及没有合理调活水体等。阐明上海市引清调水的有利条件和必要条件为河网的潮汐特性、水利分片综合治理格局已基本形成、水源地水质较好以及调水试验的实践和... 分析了引起上海市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大量污水排入河道 ,引入河道的清水量少以及没有合理调活水体等。阐明上海市引清调水的有利条件和必要条件为河网的潮汐特性、水利分片综合治理格局已基本形成、水源地水质较好以及调水试验的实践和研究。根据上海市的水利和水环境特点 ,在加强污染源综合整治的同时 ,以改善苏州河水质为重点 ,对上海市浦西地区 ,浦东新区及崇明、长兴、横沙岛提出了引清调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引清调水 综合整治 水环境 水污染
下载PDF
社会地理学社会—文化转型的内涵与研究前沿方向 被引量:44
18
作者 王兴中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8,共7页
根据国外著名学者的观点与权威文献 ,论述社会地理学社会—文化转型的学科内涵 ,重点探讨了“新”社会地理学的理念、研究的主体内容与前沿方向。全文从社会—文化转型的角度认定“新”人文地理学是一门探索性的社会科学 ,它的社会—文... 根据国外著名学者的观点与权威文献 ,论述社会地理学社会—文化转型的学科内涵 ,重点探讨了“新”社会地理学的理念、研究的主体内容与前沿方向。全文从社会—文化转型的角度认定“新”人文地理学是一门探索性的社会科学 ,它的社会—文化空间性为其他社会科学挖掘其学科内涵拓展了思路 ,并为它们指引空间延伸的方向与内容。第二 ,探索性地总结了“新”社会地理学主体研究内容、结构及其目标。即“社会空间结构”的综合理念及其进展。第三 ,探讨了新社会地理学与其他“新”人文地理学分支学科交叉研究的前沿方向 ,及其相关的较为成熟的学科内容及其研究框架。全文揭示学科边沿性越来越模糊的新社会地理学的基础原理是人文地理学其它分支学科分析与探讨问题的理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地理学 社会学 城市 城市地理学 人居环境 社区规划
下载PDF
中国数字技术城市网络的空间结构研究——兼论网络型城市群建设 被引量:46
19
作者 邓慧慧 刘宇佳 王强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1-139,共19页
数字经济时代,流动空间成为配置资源的底层逻辑,各种功能要素的空间流动不断冲击与重塑城市间联系,成为一体化空间网络的新机制和新动力。本文基于企业数字技术合作专利大数据刻画中国数字技术城市网络,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索... 数字经济时代,流动空间成为配置资源的底层逻辑,各种功能要素的空间流动不断冲击与重塑城市间联系,成为一体化空间网络的新机制和新动力。本文基于企业数字技术合作专利大数据刻画中国数字技术城市网络,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索网络地位提升的组态路径,以此响应网络型城市群建设的空间实践。研究发现:①数字技术城市网络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结构流动性,空间连接的“流动”与“黏性”并存。表现在核心节点强而不多,并与其他核心节点产生“强强联合”的高密度连接;边缘节点多而不强,呈现“择优”依附于核心节点的弱连接。②数字技术城市网络总体受到“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高校”分布格局的驱动呈现多重异质性,需要因地施策培育多样化的网络系统。南方依托民营企业形成了多层级多中心紧密度高但覆盖范围小的网络结构,要激励核心节点做强以提升辐射带动能力;北方依托国有企业形成紧密度低但覆盖范围广的、以北京为单中心的结构,要鼓励去中心化合作并推动形成新的稳定节点。③城市的网络地位受到行政级别、经济规模与营商环境生态共同影响且营商环境的重要性在上升。其中,“技术-组织-环境”条件的完善是提高城市网络地位的主要方式,而“组织主导型”发展路径是数字经济发展低水平城市嵌入网络的可行选择。本文为新发展格局下建设网络型城市群,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拓展要素流动空间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城市网络 营商环境 组态分析
原文传递
资源型城市生态功能区划研究——以焦作市为例 被引量:32
20
作者 王炜 步伟娜 纪江海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8-84,共7页
资源型城市的资源型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生态环境问题比其他城市更加严峻,为了整合资源型城市发展与环境的关系,需要进行生态功能区划研究。在焦作市生态环境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其生态环境特征及存在问题,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综合专家... 资源型城市的资源型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生态环境问题比其他城市更加严峻,为了整合资源型城市发展与环境的关系,需要进行生态功能区划研究。在焦作市生态环境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其生态环境特征及存在问题,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综合专家意见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植被与森林资源、土壤与水土流失、水资源和水环境、生物多样性、矿产资源开发等主要因素进行数据叠加与分析,将焦作市分为3个生态功能区、10个生态功能亚区,并对不同的生态功能区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为改善焦作市生态环境质量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生态环境 生态功能区划 生态功能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