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微波灭菌对浓缩六味地黄丸丹皮酚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9
- 1
-
-
作者
朱新科
郭辉
宋丽丽
张启明
杨晨华
-
机构
开封市河大制药厂
-
出处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2年第1期15-16,共2页
-
文摘
目的 :探讨微波灭菌对浓缩六味地黄丸丹皮酚含量的影响。方法 :以流通蒸汽灭菌工艺作为对比 ,分别测定微波灭菌和流通蒸汽灭菌前后水分和丹皮酚含量 ,计算不同工艺灭菌前后丹皮酚损耗率。结果 :与灭菌前比较 ,微波灭菌丹皮酚平均损耗率为 2 2 .76 % ,流通蒸汽灭菌丹皮酚平均损耗率为 38.0 4 %。结论 :在对浓缩六味地黄丸丹皮酚含量的影响方面 。
-
关键词
微波灭菌
六味地黄丸
丹皮酚
含量测定
-
Keywords
microwave
circulating vapor
sterilization
paeonal
-
分类号
R286.0
[医药卫生—中药学]
TQ461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基于空气冷却工质的化工厂循环冷却塔水汽回收技术
- 2
-
-
作者
孙泽宇
-
机构
广发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
出处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5期158-159,164,共3页
-
文摘
为进一步探究化工厂循环冷却塔水汽回收效果的提升路径,本文结合循环冷却塔的实际运行工艺流程,通过调节空气冷却工质的温度和湿度指标,对水汽回收效果进行测试,并初步总结出较为合理的空气冷却工质参数,以期为后续的循环冷却塔水汽回收技术优化工作提供参考。
-
关键词
空气冷却
循环冷却塔
水汽回收技术
-
Keywords
air cooling
circulating cooling tower
water vapor recovery technology
-
分类号
TQ051.5
[化学工程]
-
-
题名煤焦油高效破乳剂在焦化厂循环氨水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 3
-
-
作者
马博文
闻晓今
吴艳
李伟林
-
机构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煤化工分院
煤炭资源开采与洁净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能源煤炭高效利用与节能减排技术装备重点实验室
唐山中润煤化工有限公司
-
出处
《煤质技术》
2019年第5期34-37,46,共5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7YFB0602803)
-
文摘
通过向焦化厂化产车间的循环氨水工段中添加煤焦油高效破乳剂,对破乳剂在煤焦油与循环氨水分离中的应用进行研究,采用循环氨水除油评价、煤焦油脱水评价对破乳剂进行实验室评价,并系统地分析了焦化厂循环氨水系统在添加破乳剂前后发生的变化。由研究表明,煤焦油高效破乳剂可有效作用于循环氨水中的油水界面,实现乳液破乳及促进煤焦油与循环氨水的分离,从而使得循环氨水中含油量由>400mg/L降至均值222.7mg/L,中间槽煤焦油水分由6%~9%降至3%以下,蒸氨废水COD由(7000~8000)mg/L降至均值5271.24mg/L,且减少了焦炉循环氨水喷头堵塞情况的发生,降低了废水生化处理的压力。
-
关键词
煤焦油
破乳剂
循环氨水系统
油水分离
循环氨水除油评价
煤焦油脱水评价
含油量
蒸氨废水
-
Keywords
coal tar
demulsifier
circulating ammonia water system
oil-water separation
coal tar removal in circulating ammonia water evaluation
evaluation of coal tar dehydration
oil content
ammonia-vapor waste water
-
分类号
TQ520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
-
题名浅议拜耳法溶出工艺条件的优化
- 4
-
-
作者
王剑
李来时
-
机构
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出处
《轻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17,21,共4页
-
文摘
通过对拜耳法溶出工艺条件中溶出液分子比、溶出温度、循环碱浓度和稀释矿浆浓度选择的分析,论述溶出工艺条件对碱循环效率、溶出、蒸发综合汽耗、生产成本的影响。总结出溶出工艺条件优化应从拜耳法全局出发,综合考虑氧化铝的回收率、种分产品方案、赤泥洗涤方案来确定一个最佳的溶出工艺条件组合。
-
关键词
拜耳法溶出
碱循环效率
溶出温度
优化
综合汽耗
-
Keywords
digesting in Bayer process
liquor alkali circulating efficiency
digesting temperature
optimization
integrated vapor consumption
-
分类号
TF821
[冶金工程—有色金属冶金]
-
-
题名2010年以来华西秋季降水年代际增多原因初探
被引量:9
- 5
-
-
作者
徐曼琳
周波涛
程志刚
-
机构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
出处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68-576,共9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675069)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8YFA0606301
+1 种基金
2016YFA060070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才启动经费(2018r060)。
-
文摘
基于1961—2016年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数据,分析了华西秋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华西秋季降水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偏多,之后减少,21世纪10年代又开始增多,而且该时段的降水量多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进一步从大气环流角度,初步探讨了这种年代际变化的成因。研究发现,与华西降水偏少阶段相比,在两个降水偏多期,巴尔喀什湖低压槽加深、亚洲区域海平面气压(Sea Level Pressure,SLP)负异常,利于高纬冷空气南下入侵华西区域;东亚低空盛行异常偏南风,利于低纬水汽向华西区域输送;东亚西风急流位置偏北,提供华西降水发生的动力抬升条件,共同造成华西秋季降水增加。相比于20世纪80年代前,21世纪10年代后欧洲高压脊和巴尔喀什湖槽更强,更利于高纬冷空气进入华西区域。同时,有来自南半球印度洋的水汽向华西区域输送。更强的冷空气活动和更多的水汽输送导致后一阶段降水更多。
-
关键词
华西秋季降水
年代际变化
大气环流
水汽输送
-
Keywords
autumn rainfall in western China
interdecadal chang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s
water vapor transport
-
分类号
P426.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2009年春季长江中下游地区连阴雨过程分析
被引量:2
- 6
-
-
作者
孙明明
-
机构
浙江省嵊州市气象局
-
出处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77-82,共6页
-
文摘
2009年2月14日至3月8日,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低温连阴雨天气,对该地区的工农业生产、经济发展、人民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利用合成平均方法对2009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的低温连阴雨天气进行客观分析,并与2008年同期的连晴少雨过程进行对比,发现持续低温连阴雨过程除须有深厚、大尺度的环流背景支持外,还需干冷空气与暖湿气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交汇,促成大气的不稳定;对比连阴雨过程中的西风指数和降水强度,发现两者的对应关系非常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尺度环流的强弱对天气过程强度的直接影响,涡度、散度的垂直分布使较强的上升气流发生在中低层,使水汽与动力抬升条件达到最佳配置,非常有利于降水的产生;通过观察这次典型的春季低温连阴雨过程开始前5天的形势场,发现在对流层中下部,被青藏高原分成的南北两支气流的分布对此类连阴雨过程的提早预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关键词
连阴雨
环流形势
水汽
位温
涡度
散度
-
Keywords
persistent rainy days
atmospheric general circulations
water vapor
potential temperature adjustment
vorticity
divergence
-
分类号
P426.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