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erything Is a Circle: A New Universal Orbital Model
1
作者 Asli Pinar Tan 《Advances in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4年第3期94-116,共23页
Based on measured astronomical position data of heavenly objects in the Solar System and other planetary systems, all bodies in space seem to move in some kind of elliptical motion with respect to each other. Accordin... Based on measured astronomical position data of heavenly objects in the Solar System and other planetary systems, all bodies in space seem to move in some kind of elliptical motion with respect to each other. According to Kepler’s 1st Law, “orbit of a planet with respect to the Sun is an ellipse, with the Sun at one of the two foci.” Orbit of the Moon with respect to Earth is also distinctly elliptical, but this ellipse has a varying eccentricity as the Moon comes closer to and goes farther away from the Earth in a harmonic style along a full cycle of this ellipse. In this paper, our research results are summarized, where it is first mathematically shown that the “distance between points around any two different circles in three-dimensional space” is equivalent to the “distance of points around a vector ellipse to another fixed or moving point, as in two-dimensional space”. What is done is equivalent to showing that bodies moving on two different circular orbits in space vector-wise behave as if moving on an elliptical path with respect to each other, and virtually seeing each other as positioned at an instantaneously stationary point in space on their relative ecliptic plane, whether they are moving with the same angular velocity, or different but fixed angular velocities, or even with different and changing angular velocities with respect to their own centers of revolution. This mathematical revelation has the potential to lead to far reaching discoveries in physics, enabling more insight into forces of nature, with a formulation of a new fundamental model regarding the motions of bodies in the Universe, including the Sun, Planets, and Satellites in the Solar System and elsewhere, as well as at particle and subatomic level. Based on the demonstrated mathematical analysis, as they exhibit almost fixed elliptic orbits relative to one another over time, the assertion is made that the Sun, the Earth, and the Moon must each be revolving in their individual circular orbits of revolution in space. With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ar System Planetary System PLANET Satellite Earth MOON Topology circle Sun ELLIPSE ORBIT trajectory Orbital Mechanics
下载PDF
基于转角增量关系的FDK锥束重建改进算法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瑜 欧宗瑛 +2 位作者 王峰 郭明恩 宋卫卫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0-56,共7页
单圆形轨迹不能满足锥束投影精确重建的充要条件是经典FDK算法出现锥向衰减伪像的根本原因.通过斜平面转角增量关系的分析,推导出同锥角斜平面间转角及其增量的计算关系,进而得出FDK算法是对同锥角斜平面族上有限视角的投影数据进行重建... 单圆形轨迹不能满足锥束投影精确重建的充要条件是经典FDK算法出现锥向衰减伪像的根本原因.通过斜平面转角增量关系的分析,推导出同锥角斜平面间转角及其增量的计算关系,进而得出FDK算法是对同锥角斜平面族上有限视角的投影数据进行重建,并且在滤波反投影重建过程中存在转角关系不匹配问题.针对上述两个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转角及其增量关系对FDK算法进行改进的新方法,改进思路也进一步推广到T-FDK算法中.Shepp-Logan模型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适中或较大锥角情况下,改进算法显著改善了FDK算法所存在的锥向衰减伪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束重建 圆形轨迹 短扫描重建 FDK算法 滤波反投影
下载PDF
Comparison between direct and indirect approach to solar sail circle-to-circle orbit raising optimization 被引量:1
3
作者 Andrea Caruso Alessandro A.Quarta Giovanni Mengali 《Astrodynamics》 CSCD 2019年第3期273-284,共12页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transfer trajectory of a solar sail-based spacecraft between circular and coplanar heliocentric orbits.The problem is addressed using both a direct and an indirect approac...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transfer trajectory of a solar sail-based spacecraft between circular and coplanar heliocentric orbits.The problem is addressed using both a direct and an indirect approach,while an ideal and an optical force model are used to describe the propulsive acceleration of a flat solar sail.In the direct approach,the total flight time is partitioned into arcs of equal duration,within which the sail attitude is assumed to be constant with respect to an orbital reference frame,and a nonlinear programming solver is used to optimize the transfer trajectory.The aim of the paper is to compar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wo(direct and indirect)approaches in term of optimal(minimum)flight time.In this context,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a direct transcription method using a small number of arcs is sufficient to obtain a good estimate of the global minimum flight time obtained through the classical calculus of var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at solar sail circle-to-circle transfer heliocentric mission analysis trajectory optimization
原文传递
基于改进蜣螂优化算法的机械臂轨迹规划方法研究
4
作者 陈磊 杨泮 +2 位作者 徐维 傅媛 王德娇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第18期214-217,共4页
本文以ABB-IRB 120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机械臂连杆坐标系以及DH参数表,并在给定运动学基础上,将改进蜣螂优化算法应用于4-3-4分段多项式轨迹优化中;最后将改进蜣螂优化算法和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对比,得到了机械臂关节适应度变化曲线。仿... 本文以ABB-IRB 120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机械臂连杆坐标系以及DH参数表,并在给定运动学基础上,将改进蜣螂优化算法应用于4-3-4分段多项式轨迹优化中;最后将改进蜣螂优化算法和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对比,得到了机械臂关节适应度变化曲线。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相较粒子群算法,改进蜣螂算法能有效提高解的寻优精度和收敛速度,大幅度缩短机械臂运行时间,降低了机械臂在运行过程中的冲击与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蜣螂优化算法 DH参数 运动学 circle混沌映射 分段多项式 轨迹优化 运行时间
下载PDF
基于VERICUT的指形铣刀数控加工等基圆锥齿轮仿真 被引量:7
5
作者 王斌 邓效忠 +1 位作者 陈均 李更更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4-128,共5页
为了使指形铣刀加工等基圆锥齿轮的方法能够应用于实际,以等基圆曲线齿锥齿轮理论为基础,通过刀具加工路线的规划,完成了齿面及齿槽加工轨迹的求解。通过分析指形铣刀加工凸、凹面过程中的运动特点,求解了加工凸凹面转换过程中的轮坯分... 为了使指形铣刀加工等基圆锥齿轮的方法能够应用于实际,以等基圆曲线齿锥齿轮理论为基础,通过刀具加工路线的规划,完成了齿面及齿槽加工轨迹的求解。通过分析指形铣刀加工凸、凹面过程中的运动特点,求解了加工凸凹面转换过程中的轮坯分度角。通过指形铣刀截形坐标的求解,在VERICUT环境下生成了刀具模型。编写了数控加工程序,进行了仿真加工。结果表明,加工路线的规划、运动轨迹的求解、刀具模型的建立及分度角度的计算等均正确,为该齿轮的实际加工提供了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基圆锥齿轮 指形铣刀 刀具轨迹 数控加工
下载PDF
轴承内圆轴向超声高速磨削理论建模与试验研究
6
作者 吴金津 王旭 +3 位作者 袁巨龙 苑泽伟 王安静 陈聪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9-132,共14页
目的以GCr15材料的6309型轴承内圆为研究对象,探究高转速超声磨削过程中超声辅助振动对磨粒运动轨迹、磨削后表面粗糙度、圆度以及微观形貌的影响规律。方法基于超声内圆磨削磨粒切削轨迹及超声振幅与砂轮转速对轨迹影响的理论仿真,构... 目的以GCr15材料的6309型轴承内圆为研究对象,探究高转速超声磨削过程中超声辅助振动对磨粒运动轨迹、磨削后表面粗糙度、圆度以及微观形貌的影响规律。方法基于超声内圆磨削磨粒切削轨迹及超声振幅与砂轮转速对轨迹影响的理论仿真,构建磨削去除量与磨削表面粗糙度的理论模型,通过对轴承内圆进行超声磨削试验,研究高转速(16000~22000 r/min)下各工艺参数对内圆表面质量的影响并验证理论粗糙度评价模型。结果超声振幅的增大使磨粒与内圆接触轨迹变长,但随砂轮转速的提高,磨粒切削轨迹的密集程度也有所下降。振幅和砂轮转速的增大可使切削去除量增大、粗糙度降低,铬刚玉粒度100#陶瓷结合剂砂轮磨削GCr15轴承内圆后,其表面质量更有优势,单因素下表面质量变化趋势与理论分析结果相一致。结论在相同磨削参数下,1.5μm振幅超声磨削可使内圆圆度降至0.92μm,粗糙度降至130.5 nm,与传统磨削相比,粗糙度最高减小了41.5%,圆度最高减小了52.6%。在高转速下,各因素按砂轮对磨削后表面质量的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砂轮转速、超声振幅、进给速度,当磨粒线速度超过41.8 m/s、进给速度超过600 mm/min、振幅超过1.5μm时,表面质量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向超声内圆磨削 高速 去除量 磨粒轨迹 表面质量
下载PDF
遗传算法优化打孔机器人轨迹规划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君 曾顺麒 +1 位作者 汪泉 姜荣俊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14-219,共6页
目的是为了研究打孔机器人加工时的轨迹规划,打孔过程中有两段轨迹需要进行轨迹规划,分别是打孔阶段和进给阶段,两个阶段中主要研究的是进给阶段的轨迹规划,方法上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轨迹规划,将进给阶段轨迹模型转化为TSP模型,... 目的是为了研究打孔机器人加工时的轨迹规划,打孔过程中有两段轨迹需要进行轨迹规划,分别是打孔阶段和进给阶段,两个阶段中主要研究的是进给阶段的轨迹规划,方法上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轨迹规划,将进给阶段轨迹模型转化为TSP模型,采用最小圆算法区分大小区域TSP模型。大区域的TSP模型可以分解为多个小区域的TSP模型,则首先采用遗传算法进行小区域TSP轨迹规划,第一步进行编码初始化种群样本,第二步求出每个个体适应度,第三步进行选择操作,交叉操作,变异操作,如果达到最大迭代次数则输出最优个体,否则返回第三步进行循环。利用暴力穷举法优化小区域模型。大区域TSP模型轨迹规划可以分解为多个小区域模型轨迹规划的累加。通过仿真实现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利用遗传算法下轨迹规划完成度较好。结论是利用遗传算法优化后的轨迹规划对比传统轨迹规划效果好,适用范围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圆算法 暴力穷举法 遗传算法 小区域TSP模型 大区域TSP模型 轨迹规划
下载PDF
基于振荡边界圆的失磁保护新判据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鹿伟 王增平 +1 位作者 郑涛 俞隽亚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13,共7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失磁保护判据——振荡边界圆判据,来解决传统的失磁保护阻抗元件无法区分失磁与振荡这一问题。推导了发生振荡时机端阻抗轨迹的方程,经过分析得到系统发生低励磁振荡时,低励程度越深,机端阻抗轨迹圆越小,并且形成包含关... 提出了一种新的失磁保护判据——振荡边界圆判据,来解决传统的失磁保护阻抗元件无法区分失磁与振荡这一问题。推导了发生振荡时机端阻抗轨迹的方程,经过分析得到系统发生低励磁振荡时,低励程度越深,机端阻抗轨迹圆越小,并且形成包含关系。根据这一结论,提出振荡边界圆判据,当机端测量阻抗轨迹进入振荡边界圆内,认为发生了失磁故障,保护直接动作,通过仿真验证了该判据的正确性。针对振荡边界圆判据,提出了一套新的失磁保护方案,并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新失磁保护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荡边界圆 阻抗轨迹 发电机失磁 系统振荡 保护方案 仿真
下载PDF
锥束CT圆加直线轨迹反投影滤波重建算法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增光 李磊 +3 位作者 韩玉 席晓琦 闫镔 李建新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9-156,共8页
针对圆加直线轨迹重建,提出了一种基于M-line的反投影滤波重建算法。结合圆加直线轨迹几何特点,给出简洁合适的M-lines选取方法;通过求解穿过M-line上重建点的R-line的端点坐标,确定反投影积分区间,从而推导得到算法的具体重建公式。证... 针对圆加直线轨迹重建,提出了一种基于M-line的反投影滤波重建算法。结合圆加直线轨迹几何特点,给出简洁合适的M-lines选取方法;通过求解穿过M-line上重建点的R-line的端点坐标,确定反投影积分区间,从而推导得到算法的具体重建公式。证明圆加直线轨迹重建区域(圆轨迹平面区域除外)R-line的唯一性,并求解扫描所需最短的直线轨迹长度。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在大锥角扫描时获得较好的重建结果,明显提高了重建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系统 M-line重建 差分反投影 圆加直线轨迹 锥束CT
原文传递
全球不同纬度的太阳周日视运动规律解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晏路明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7-124,共8页
为系统地探寻全球不同纬度的太阳周日视运动规律,首先从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北屋夏季能否晒进太阳光这一困惑入手,基于北半球从地球晨昏圈和天球这两个视角来考察太阳在一年中的周日运动;进而引入球面三角基础知识对不同纬度的日出... 为系统地探寻全球不同纬度的太阳周日视运动规律,首先从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北屋夏季能否晒进太阳光这一困惑入手,基于北半球从地球晨昏圈和天球这两个视角来考察太阳在一年中的周日运动;进而引入球面三角基础知识对不同纬度的日出方位偏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进行量化,由此解析太阳在全球各地全年的周日视运动,获得有关太阳周日视运动规律的3个方面的9点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晨昏圈 天球 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 日出方位偏角 正午太阳高度
原文传递
耦合圆环的滚动模式 被引量:1
11
作者 陶涛 邱为钢 《大学物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47-49,共3页
将耦合圆环在地面上的纯滚动分解为质心平动和绕质心的转动,给出了滚动的几何表示和体系的运动方程,数值求解运动方程,画出了圆环与地面接触点轨迹.
关键词 耦合圆环 滚动 轨迹
下载PDF
一般直线-圆弧扫描轨迹CT的三维精确重建 被引量:1
12
作者 左年明 夏丹 +2 位作者 蒋田仔 邹宇 潘晓川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382-1386,共5页
近年,C-arm CT扫描系统的推出,给实际的扫描轨迹提供了很大的灵活性,比如圆弧-圆弧及直线-圆弧等扫描轨迹,针对于不同的成像及放疗部位,它们将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最近提出的BPF算法不但可以处理投影数据的纵向截断问题,而且也可以处理... 近年,C-arm CT扫描系统的推出,给实际的扫描轨迹提供了很大的灵活性,比如圆弧-圆弧及直线-圆弧等扫描轨迹,针对于不同的成像及放疗部位,它们将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最近提出的BPF算法不但可以处理投影数据的纵向截断问题,而且也可以处理投影数据的横向截断问题,这使得精确的局部重建成为可能.为了更好的进行局部重建,本文提出了一种一般形式的直线-圆弧扫描轨迹,并且针对这种扫描轨迹,基于上述的BPF算法,提出了一个通用的三维精确重建算法,它可以适用于直线和圆弧所在平面成任意角度的成像系统.这将更进一步的接近真正意义上的局部重建.文章最后的实验结果也证明了我们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束CT(Computed Tomography) 三维精确重建 C-ARM 直线-圆弧轨迹
下载PDF
近拱点映射在平动点轨道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13
作者 殷毅 袁建平 方群 《电子设计工程》 2014年第9期5-10,共6页
基于在限制性三体问题轨道初步设计中能够提供潜在有效可行的低能轨道,针对平面圆型限制性三体问题,通过采用近拱点庞加莱映射,研究较小主天体P2附近的平动点轨道特性;利用近拱点演化结构对轨道类型进行了区分,获得具有特定设计特征的... 基于在限制性三体问题轨道初步设计中能够提供潜在有效可行的低能轨道,针对平面圆型限制性三体问题,通过采用近拱点庞加莱映射,研究较小主天体P2附近的平动点轨道特性;利用近拱点演化结构对轨道类型进行了区分,获得具有特定设计特征的轨道。结合自由时间的多点打靶微分修正法进行了近似零消耗的同宿和异宿轨道连接;首次对顺行条件和逆行条件下的初始转移状态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转移轨道和准周期轨道形成的理论机理。本文为特定任务轨道设计提供一种高效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型限制性三体问题 轨道设计 近拱点庞加莱映射 同宿连接 异宿连接 转移轨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