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鸟鸣》的空间叙事与伦理选择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娟娟 刘国清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82-90,共9页
小说《鸟鸣》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历史背景,跨越60多年的时间维度,以其独特的文本空间设置重构了一战战时历史,再现了一战战场的残酷和战时人们艰难的生存状态,主人公伊丽莎白对自己伦理身份的探寻也映射出战争的记忆在军人后代中的代际... 小说《鸟鸣》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历史背景,跨越60多年的时间维度,以其独特的文本空间设置重构了一战战时历史,再现了一战战场的残酷和战时人们艰难的生存状态,主人公伊丽莎白对自己伦理身份的探寻也映射出战争的记忆在军人后代中的代际传递。在左伦的空间叙事理论和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视域下,小说呈现的空间模式与人物的伦理选择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地形空间”以隐喻形式呈现了主要人物对自身伦理身份的困惑与矛盾;“时空体空间”通过主要人物对伦理身份的探寻,剖析了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下战争和历史对人物命运的影响;“文本空间”则探讨了不同的空间叙事策略对人物伦理身份构建起到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鸣》 地形空间 时空体空间 文本空间 伦理选择
下载PDF
空间视域下帕特·巴克《重生》中的战争创伤言说机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桃花 林武凯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22年第2期94-100,共7页
帕特·巴克小说《重生》聚焦一战时期英国军人的心理创伤问题,但病人的声音却被统摄于医生主导的理性叙事下。现有研究亦往往将医生置于核心地位,将病人的创伤表征与治疗呈现于单一的医生视角。然而以佐伦空间叙事理论观照《重生》... 帕特·巴克小说《重生》聚焦一战时期英国军人的心理创伤问题,但病人的声音却被统摄于医生主导的理性叙事下。现有研究亦往往将医生置于核心地位,将病人的创伤表征与治疗呈现于单一的医生视角。然而以佐伦空间叙事理论观照《重生》可以发现,尽管病人的声音表面上被弱化,但巴克藉由一系列抽象空间形式令病人的声音以无声的方式得以传达与强化:“地形空间”以隐喻形式直观呈现军人的创伤体验;“时空体空间”通过军人的创伤治疗历程,展现动荡时代下小人物对个体命运的思考与挣扎;“文本空间”则将视野从显见的军人创伤,延展至战时社会中其他群体的潜在创伤,揭示一个作为创伤共同体的战时英国。这一空间叙事策略一方面凸显医生主导的理性叙事下病人的失语困境,另一方面则以多维而立体的空间形式呈现创伤患者的群像与创伤话语的复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特·巴克 《重生》 地形空间 时空体空间 文本空间
原文传递
《拯救溺水鱼》的空间重构 被引量:1
3
作者 任伟利 董艳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83-86,共4页
谭恩美的小说《拯救溺水鱼》是一部另类作品,将作品纳入到布里尔·佐伦的空间叙事框架的考量中,是一种新的探索与尝试。谭恩美以独到的笔法建构出作品的地志空间、时空体空间、文本空间:空间旅行的表层环形结构与内嵌的标志性"... 谭恩美的小说《拯救溺水鱼》是一部另类作品,将作品纳入到布里尔·佐伦的空间叙事框架的考量中,是一种新的探索与尝试。谭恩美以独到的笔法建构出作品的地志空间、时空体空间、文本空间:空间旅行的表层环形结构与内嵌的标志性"亚空间"单位构建多层次空间图像,实现主题观照;"幽灵"叙事,虚实辗转,营构时空体;文本设置中的情节并置、闪回、碎片独白打破时序园囿,突破读者感知限制,创设文本重构空间。这些特点充分展示了作者的空间书写策略,体现了谭恩美对传统写作的超越与独特的文学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拯救溺水鱼》 空间叙事 地志空间 时空体空间 文本空间
下载PDF
论《鸽灾》中埃维莉娜的生存空间追寻
4
作者 苏凌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87-90,共4页
从加布里尔·佐伦的空间叙事理论探寻女孩埃维莉娜所处的空间结构,在地质空间上,厄德里克对普鲁托小镇和北达科他州大学进行了正面和侧面的描绘,揭示了埃维莉娜对生存空间的探寻。在时空空间中,作者讲述了埃维莉娜在不同的时间和地... 从加布里尔·佐伦的空间叙事理论探寻女孩埃维莉娜所处的空间结构,在地质空间上,厄德里克对普鲁托小镇和北达科他州大学进行了正面和侧面的描绘,揭示了埃维莉娜对生存空间的探寻。在时空空间中,作者讲述了埃维莉娜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经历了不同的事件,反映了埃维莉娜从懵懂无知到成熟稳重的成长过程。在文本空间层面,厄德里克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富有诗意的语言使得埃维莉娜的生存空间更加立体。这三个层面环环相扣,成功塑造了一个被边缘化的努力探寻生存空间的印第安混血女孩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鸽灾》 路易丝·厄德里克 地质空间 时空空间 文本空间
下载PDF
论《赎罪》的空间叙事
5
作者 郭龙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135-139,共5页
伊恩·麦克尤恩的《赎罪》表现出典型的空间叙事特征。小说中选取的三个关键的地质空间对烘托氛围、塑造人物和表现作品主题起到了重要作用;时空体空间共时层面布里奥妮和罗比处于运动趋势,而塞西莉亚处于静止趋势,这不仅与人物各... 伊恩·麦克尤恩的《赎罪》表现出典型的空间叙事特征。小说中选取的三个关键的地质空间对烘托氛围、塑造人物和表现作品主题起到了重要作用;时空体空间共时层面布里奥妮和罗比处于运动趋势,而塞西莉亚处于静止趋势,这不仅与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相吻合,而且反映了历史事件对个人命运的影响;历时层面布里奥妮的运动呈现环形运动的特征,这种环形运动的轨迹反映了布里奥妮从懵懂无知到自我悔过的成长过程。"多重视角转换""并置""闪回""重复"等手法使该小说取得了叙事的文本空间,从而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赎罪》 空间叙事 地质空间 时空体空间 文本空间
下载PDF
《黛西·米勒》中的纪事结构空间和意义模式隐喻空间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跃洪 黄美娜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0-58,共9页
本文根据亨利·詹姆斯"小说与绘画同道"的观点,运用空间叙事理论,对其国际主题小说《黛西·米勒》的空间叙事形式进行探讨。研究发现詹姆斯在小说创作中借鉴了绘画艺术中的空间概念,他以地志空间画意书写为媒介建构... 本文根据亨利·詹姆斯"小说与绘画同道"的观点,运用空间叙事理论,对其国际主题小说《黛西·米勒》的空间叙事形式进行探讨。研究发现詹姆斯在小说创作中借鉴了绘画艺术中的空间概念,他以地志空间画意书写为媒介建构文本描绘空间、以地志空间文化因子驱动的情节设计建构文本纪事结构空间、以路径意象为认知媒介建构文本意义模式隐喻空间。詹姆斯让被视为时间艺术、以文字为媒介的小说体现出与绘画类似的空间视觉效果,他的这一创新性尝试为现代小说创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利·詹姆斯 《黛西·米勒》 画意书写 纪事结构空间 意义模式隐喻空间
下载PDF
时空体 被引量:17
7
作者 章小凤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7-96,共10页
时空体理论堪称20世纪以来文艺学领域的一个巨大成就,这一术语源自自然科学对时间和空间的激烈探讨,后被成功引入到文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时空体是大多数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领域的本体论研究对象,且研究程度愈来愈深,范围愈来愈... 时空体理论堪称20世纪以来文艺学领域的一个巨大成就,这一术语源自自然科学对时间和空间的激烈探讨,后被成功引入到文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时空体是大多数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领域的本体论研究对象,且研究程度愈来愈深,范围愈来愈广。在文学领域,学界突破了"文学是时间艺术"的传统观念,力图在时间的价值观照中把握空间的意义,尝试用一种新的理论范式克服传统理论的危机。目前,文艺学领域有关时空体的研究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时空体概念内涵和外延界定标准不一;关于时空体的具体研究中不乏唯时间论或唯空间论现象;时空体具体类型的划分标准尚未形成定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体 理论渊源 空间 时间
原文传递
《儒林外史》的时空体叙事阐释
8
作者 李芊雨 《运城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71-76,共6页
《儒林外史》中的时空体叙事,包括“永动的时间”和“时间化的空间”两个方面。“永动的时间”指的是在《儒林外史》中永不停歇的叙事时间,所有的人物、情节的展开,都处在一种不可抗拒的时间流逝中,变换的只有叙述者的视角。在“永动的... 《儒林外史》中的时空体叙事,包括“永动的时间”和“时间化的空间”两个方面。“永动的时间”指的是在《儒林外史》中永不停歇的叙事时间,所有的人物、情节的展开,都处在一种不可抗拒的时间流逝中,变换的只有叙述者的视角。在“永动的时间”下,情节事件的因果关系被模糊淡化,人物形象也更富于变化。而“空间”分为“地理空间”和“场景空间”两类,其界定具有相对性,区别之一在于是否具有时间的性质,“地理空间”具有背景功能,“场景空间”则因为具有空间转换功能而具备了时间性,成为“时间化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林外史》 时空体 永动的时间 地理空间 场景空间
下载PDF
论戏剧艺术“时空体”的美学特质
9
作者 施旭升 孟晶 《戏剧与影视评论》 2023年第5期20-30,共11页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时空艺术,动作、冲突、情境、意象与场面无不是在具体的戏剧艺术时空中体现出来的。或者说,戏剧作为一种“时空体”,就是通过创造独特的艺术时空来表现“有意味的形式”。有关戏剧艺术的时空品格和特性的讨论也就成...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时空艺术,动作、冲突、情境、意象与场面无不是在具体的戏剧艺术时空中体现出来的。或者说,戏剧作为一种“时空体”,就是通过创造独特的艺术时空来表现“有意味的形式”。有关戏剧艺术的时空品格和特性的讨论也就成为理解戏剧艺术原理的重点,并由此构建起一种独特的戏剧“时空体”的空间美学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艺术 “时空体” 空间美学
原文传递
景观的“时空体”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魏方 《住区》 2017年第3期127-131,共5页
时间以一维的线性过程引起三维的空间变化,本文提出在景观实体与空间的变化、风化,乃至破败的发生、废墟的出现状态中,应基于空间状态不确定的认识基础上以变化的视角与思维方式来进行物质空间建构,以传递变化中不变的价值存在。通过研... 时间以一维的线性过程引起三维的空间变化,本文提出在景观实体与空间的变化、风化,乃至破败的发生、废墟的出现状态中,应基于空间状态不确定的认识基础上以变化的视角与思维方式来进行物质空间建构,以传递变化中不变的价值存在。通过研究来源于文学家巴赫金(M·M·Bakhtin)与建筑师海杜克(John Hejduk)的时空体理论(Chronnotope)以及希格弗莱德·吉迪恩(Sigfried·Giedion)的四维空间理论(Space—Time),本文以存在于景观中两种时间层次:即人在空间运动中感官与感知的时间性叙事体验,以及基于场地历史信息与新置信息并存状态的整体感知为主题,通过案例解读的方式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寻找全新的设计视角进行设计表达,以连接起传统和当代、物质与感知、现实与预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 变化 时空体 行为逻辑
下载PDF
“此岸”“彼岸”与情感表达——哈代《爱玛组诗》中的空间诗学
11
作者 徐勤良 《武夷学院学报》 2019年第11期73-77,共5页
空间概念在托马斯·哈代的叙事性悼亡诗《爱玛组诗》中频现,成为贯穿组诗的核心线索和人类情感的隐喻,以往研究却甚少关注。把这组诗歌放在空间诗学语境中进行文本细读和历史考据,发现,空间不再是单一时间轴控制下死寂的静态物理概... 空间概念在托马斯·哈代的叙事性悼亡诗《爱玛组诗》中频现,成为贯穿组诗的核心线索和人类情感的隐喻,以往研究却甚少关注。把这组诗歌放在空间诗学语境中进行文本细读和历史考据,发现,空间不再是单一时间轴控制下死寂的静态物理概念,而成为赋予时间立体化意义的动态建构因子:一是,哈代与爱玛生活的本质是空间的推移和建构,爱玛的一生更是一系列空间转移的有序整合;二是,作为时间标志物的物理空间展示了作为"此岸"的哈代与爱玛共渡的真实世界;三是,哈代悼念爱妻的抽象性心理空间塑造了作为"彼岸"的想象世界。物理与心理空间及二者之间的游弋都是哈代表达对亡妻爱玛无限哀悼的场域,又普遍存在于人类日常生活,对建构起人类的情感空间起到了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玛组诗 时空体 物理空间 心理空间 鬼魂
下载PDF
论余华《兄弟》中的空间维度
12
作者 韩旭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86-91,共6页
结合巴赫金的“时空体”理论,对余华小说《兄弟》中的空间表现方式做了研究,指出作品通过公众空间和私人空间的重合,揭示了“两个天壤之别的时代”下的国家与城镇喧嚣纵欲的狂欢画面、群众与个人迷失孤寂的生存图景,发现了“人”在... 结合巴赫金的“时空体”理论,对余华小说《兄弟》中的空间表现方式做了研究,指出作品通过公众空间和私人空间的重合,揭示了“两个天壤之别的时代”下的国家与城镇喧嚣纵欲的狂欢画面、群众与个人迷失孤寂的生存图景,发现了“人”在这种特殊时空下的无奈,并在小说中利用颠覆主流、呼应传统的方式表现了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 《兄弟》 时空体 时间与空间
下载PDF
巴赫金时空体诗学对康德时空观的辩证吸收
13
作者 龚举善 魏雨洁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4-164,187,188,共13页
巴赫金的时空观受到诸如牛顿万有引力理论、闵可夫斯基和爱因斯坦的四维时空论等多种时空思维的滋养和影响。以康德主体性哲学为主干的时空观不失为最为基础自然也是至为重要的思想资源和理论参照,客观上构成巴赫金时空体诗学建构中的... 巴赫金的时空观受到诸如牛顿万有引力理论、闵可夫斯基和爱因斯坦的四维时空论等多种时空思维的滋养和影响。以康德主体性哲学为主干的时空观不失为最为基础自然也是至为重要的思想资源和理论参照,客观上构成巴赫金时空体诗学建构中的“康德因子”。尽管如此,巴赫金在认真思考、辩证领悟康德主体性时空直觉观的同时,有效达成了三重转换:一是从纯粹“人的立场”到审美移情;二是由感性直观到“具体的整体”;三是由时空直觉走向客观整体性。据此,巴赫金创造性地建构起具有经典品质的时空体诗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赫金 时空体 诗学 康德 主体性 时空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