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妊娠早期自然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5
1
作者 沈鉴东 孙方西 +9 位作者 瞿殿云 谢佳孜 高莉 仇茜 高超 吴畏 吴春香 汪道武 刁飞杨 刘嘉茵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97-802,共6页
目的分析早孕期自然流产组织的染色体异常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8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早孕期自然流产患者的流产绒毛或胎儿组织831例,通过二代测序技术(NGS)行染色体拷贝数分析,通过... 目的分析早孕期自然流产组织的染色体异常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8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早孕期自然流产患者的流产绒毛或胎儿组织831例,通过二代测序技术(NGS)行染色体拷贝数分析,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染色体异常与女方年龄、是否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既往自然流产次数、既往有无活产分娩史之间的关系。结果在831例早孕期自然流产组织样本中,发现染色体异常461例(55.5%,461/831)。其中女方年龄(OR=1.107,95%CI为1.070~1.145)和活产分娩史(OR=1.909,95%CI为1.182~3.083)是早孕期自然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的正相关因素,既往自然流产次数(OR=0.807,95%CI为0.702~0.928)和IVF-ET妊娠(OR=0.554,95%CI为0.404~0.760)是早孕期自然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的负相关因素。结论胚胎染色体异常是早孕期自然流产的重要病因。女方年龄增加、有活产分娩史者染色体异常率增加,而既往自然流产次数增加、IVF-ET妊娠者染色体异常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异常 早孕期 生殖医学中心 活产 早期自然流产 分娩史 胎儿组织 流产次数
原文传递
染色体多态性不影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的生殖结局 被引量:12
2
作者 松迪 印惠荣 +6 位作者 张慧琴 孙燕华 沈晨晨 杜惠 施敏凤 孙兆贵 孙方臻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36-841,共6页
目的探讨染色体多态性对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患者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6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首次进行IVF/ICSI-ET周期不孕不育夫妻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染色体多态性对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患者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6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首次进行IVF/ICSI-ET周期不孕不育夫妻的临床资料。根据夫妻一方或双方染色体是否存在多态性分为2组:染色体多态性组(夫妻一方或双方存在染色体多态性)和染色体正常组(夫妻双方染色体均正常)。比较分析两组夫妻在IVF/ICSI-ET治疗后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和每移植周期活产率。结果共纳入1 108对行IVF/ICSI-ET助孕的不孕不育夫妻,其中染色体多态性组69对,染色体正常组1 039对。染色体正常组和染色体多态性组的胚胎种植率(34.91%vs 34.62%,P>0.05)、临床妊娠率(49.09%vs 50.72%,P>0.05)、早期流产率(11.37%vs 8.57%,P>0.05)、每移植周期活产率(41.67%vs 43.47%,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染色体多态性不影响IVF/ICSI-ET助孕患者的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多态性 体外受精 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 胚胎移植 妊娠结局
下载PDF
小麦和彭梯卡偃麦草杂种及其衍生后代的细胞遗传学研究——Ⅰ.彭梯卡偃麦草及其与普通小麦和硬粒小麦杂种F_1的染色体配对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学勇 董玉琛 栗站稳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3年第5期439-447,共9页
花粉母细胞中期Ⅰ染色体配对观察发现,长穗偃麦草平均染色体配对构型为:27.65Ⅱ(20—35)+1.15Ⅲ(0—4)+1.22IⅤ(0—4)+0.42Ⅴ(0—2)+0.43Ⅵ(0—2)+0.20Ⅶ(0—1)+0.06Ⅷ(0—1)+0.021Ⅹ(0—1)+0.75Ⅰ(0—5)。大量多价体的出现说明在Th.pon... 花粉母细胞中期Ⅰ染色体配对观察发现,长穗偃麦草平均染色体配对构型为:27.65Ⅱ(20—35)+1.15Ⅲ(0—4)+1.22IⅤ(0—4)+0.42Ⅴ(0—2)+0.43Ⅵ(0—2)+0.20Ⅶ(0—1)+0.06Ⅷ(0—1)+0.021Ⅹ(0—1)+0.75Ⅰ(0—5)。大量多价体的出现说明在Th.ponticum中必然存在着染色体组重复。小麦和长穗偃麦草杂种F_1根尖细胞及花粉母细胞染色体醋酸洋红N-带分析发现在Th.ponticum中并无B染色体组存在,并且在杂种F_1花粉母细胞中显带的B组染色体很少参与配对。普通小麦品种Fukuho和“中国春”与Th.ponticum杂种F_1的染色体配对构型分别为:16.40Ⅱ(6—12)+2.78Ⅲ(0—6)+0.55Ⅳ(0—3)+0.25Ⅴ(O—3)+10.87Ⅰ(5—19)和14.73Ⅱ(7—20)+3.12Ⅲ(0—6)+0.67Ⅳ(0—2)+0.63Ⅴ(0—5)+11.19Ⅰ(4—17)。综合两个小麦品种与Th.ponticum杂种染色体配对资料发现20.5%的花粉母细胞中单价体数小于7,表明在Th.ponticum中有与小麦极为相近的染色体组。硬粒小麦品系DR147和该偃麦草杂种F_1花粉母细胞染色体配对构型为:11.92Ⅱ(5—18)+2.14Ⅲ(0—5)+0.54Ⅳ(0—3)+0.41Ⅴ(0—2)+14.93Ⅰ(9—25)。T.aestivum×Th.ponticum F_1由于比T.durum×Th.ponticum F_1多了一个D染色体组,使前者配对染色体数比后者增加了约11条,表明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梯卡偃麦草 小麦 细胞遗传学
下载PDF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的功能定位克隆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虎 叶胜龙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237-1240,共4页
转移是肿瘤的主要恶性表型,严重影响肿瘤患者治疗的疗效和预后。肿瘤转移抑制基因的发现将为肿瘤转移的诊断和干预治疗提供重要的线索。然而,迄今发现的转移抑制基因还不多,国内尚无相关报道。为了促进转移抑制基因的研究与发现,本文对... 转移是肿瘤的主要恶性表型,严重影响肿瘤患者治疗的疗效和预后。肿瘤转移抑制基因的发现将为肿瘤转移的诊断和干预治疗提供重要的线索。然而,迄今发现的转移抑制基因还不多,国内尚无相关报道。为了促进转移抑制基因的研究与发现,本文对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功能定位克隆的基本原理与技术路线(主要包括微细胞介导的染色体转移,序列标签位点的PCR定位,和自发转移动物实验模型)作一综述,并叙述了通过此技术路线发现转移抑制基因(KAI-1,KiSS-1,MKK4,BRMS1)的经过,以及此技术在前列腺癌、黑素瘤和肝癌转移抑制基因的功能定位克隆中的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抑制基因 功能定位 克隆 预后 肿瘤转移
下载PDF
哺乳动物染色体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朱骊宇 赵玉龙 +1 位作者 李伟 王立宾 《合成生物学》 CSCD 2023年第2期394-406,共13页
哺乳动物染色体工程是指通过多种实验手段对哺乳动物的染色体进行编辑,从而可以构建疾病动物模型、制备人源化药物工厂、解析物种进化机制甚至于合成全新生命。近些年,天然染色体改造技术、染色体设计与合成技术及染色体大片段转移技术... 哺乳动物染色体工程是指通过多种实验手段对哺乳动物的染色体进行编辑,从而可以构建疾病动物模型、制备人源化药物工厂、解析物种进化机制甚至于合成全新生命。近些年,天然染色体改造技术、染色体设计与合成技术及染色体大片段转移技术等哺乳动物染色体工程的核心技术迅速发展,并相互交叉融合。同时,胚胎干细胞被发展为一种新型的哺乳动物合成生物学的底盘细胞,极大地推动了哺乳动物染色体工程的发展,催生了一大批用于医药和进化研究的动物模型,包括模拟唐氏综合征的小鼠模型、产生人类单克隆抗体的工具小鼠以及用于研究染色体重组生物学效应的染色体连接小鼠等,也极大推动了基础研究和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但是,因为缺乏对哺乳动物染色体和发育的全面认知,所以对哺乳动物染色体的操纵仍面临诸多挑战,不仅包括技术手段,也包括生物伦理及安全性等。本文将对以上三种哺乳动物染色体工程主要的技术方法及其在多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简要综述,同时对哺乳动物染色体工程的进一步应用与挑战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工程 染色体改造 染色体合成 染色体转移 合成生物学 染色体疾病 胚胎干细胞
下载PDF
植物微核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车建美 赖钟雄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3-75,共3页
植物微核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有性杂交不亲和植物间部分基因组转移的新途径 .通过微核技术可在不同属植物间转移单条或多条染色体 ,且所得再生植株性状稳定 ,在植物育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微核技术还可用于定位基因、建立特异染... 植物微核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有性杂交不亲和植物间部分基因组转移的新途径 .通过微核技术可在不同属植物间转移单条或多条染色体 ,且所得再生植株性状稳定 ,在植物育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微核技术还可用于定位基因、建立特异染色体 DNA文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核技术 染色体转移 微原生质体融合 植物
下载PDF
产前经腹胎儿超声诊断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胎儿鼻骨发育异常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7
作者 秦朗 赵福敏 +8 位作者 陈娇 罗红 杨帆 田雨 庞厚清 何敏 徐红 唐英 叶璐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9年第4期389-395,共7页
目的探讨产前经腹胎儿超声诊断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胎儿的鼻骨发育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进行产前经腹胎儿超声检查的4360例IVF-ET胎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产... 目的探讨产前经腹胎儿超声诊断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胎儿的鼻骨发育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进行产前经腹胎儿超声检查的4360例IVF-ET胎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产前经腹胎儿超声诊断鼻骨发育异常胎儿的经腹胎儿超声图像、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及其出生后6个月随访情况。双侧与单侧鼻骨发育异常胎儿,孤立性与非孤立性鼻骨发育异常胎儿的染色体异常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本研究遵循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①本组4360例IVF-ET胎儿中,染色体异常者为104例(2.4%,104/4360);鼻骨发育异常者为168例(3.9%,168/4360)。鼻骨发育异常胎儿中,单胎为102例,双胎为66例(33对);伴染色体异常者为67例(1.5%,67/4360),其中21-三体综合征为62例,18-三体综合征为5例。②本组IVF-ET胎儿中,采用鼻骨发育异常预测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敏感度为64.4%,特异度为97.6%,粗符合率为96.8%。③非孤立性鼻骨发育异常的61例胎儿中,合并胎儿颈项透明层(NT)增厚者为22例(36.1%),合并其他结构畸形者为39例(63.9%)。本研究中,双侧、单侧鼻骨发育异常IVF-ET胎儿的染色体异常发生率分别为41.5%(44/106)与38.7%(24/62),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7,P=0.722);孤立性、非孤立性鼻骨发育异常IVF-ET胎儿的染色体异常发生率分别为38.3%(41/107)与44.3%(27/61),二者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0.570,P=0.450)。结论产前经腹胎儿超声诊断IVF-ET胎儿鼻骨发育异常,具有良好的特异度和粗符合率。IVF-ET胎儿鼻骨发育异常的产前经腹胎儿超声诊断,有助于提示胎儿染色体异常,临床应予以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骨 骨发育不全 染色体畸变 超声检查 产前 受精 体外 胚胎移植 胎儿
原文传递
大赖草第2,7,14条染色体在小麦背景中的传递行为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发棣 陈佩度 刘文轩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8,共4页
配制普通小麦-大赖草Lr2、Lr7、Lr14 染色体二体异附加系(92G169、93G52-8、94G15) 与普通小麦-簇毛麦6VS/6AL易位系 (92R149) 3 个杂交组合, F1 分别与扬麦5 号正反杂交和自交。对正反杂交后代和F2 代个体进行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C-分... 配制普通小麦-大赖草Lr2、Lr7、Lr14 染色体二体异附加系(92G169、93G52-8、94G15) 与普通小麦-簇毛麦6VS/6AL易位系 (92R149) 3 个杂交组合, F1 分别与扬麦5 号正反杂交和自交。对正反杂交后代和F2 代个体进行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C-分带, 分析大赖草Lr2、Lr7和Lr14 染色体在F1 代的传递行为。结果为: Lr2随雄配子和雌配子的传递频率分别为27.3% 和17.9% , 在92G169×92R149F2 群体中,Lr2 染色体单体添加个体占29.9% ,二体添加个体占4.3% ; Lr7随雄配子和雌配子的传递频率分别为28.6% 和15.6% , 在 93G52-8×92R149F2 群体中, Lr7 染色体单体添加个体占30.1% , 二体添加个体占4.3% ; Lr14 随雄配子和雌配子的传递频率分别为71.4% 和29.5% , 在94G15×92R149F2 群体中, Lr14 染色体单体添加个体占59.8% , 二体添加个体占20.5% 。表明大赖草Lr2、Lr7、Lr14染色体在小麦背景中的传递行为存在较大差异, 三条染色体随雄配子的传递频率均高于随雌配子的传递频率, 其中Lr14 染色体随雄配子有优先传递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赖草 染色体 传递行为 C-分带 小麦
下载PDF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染色体多态性及年龄对妊娠、胚胎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利 苏亮 +1 位作者 朱鹏云 周艳朵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2期151-153,共3页
目的探讨染色体多态性及年龄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妊娠与胚胎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317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夫妻的临床及染色体多态性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胚胎、妊娠结局的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1qh+... 目的探讨染色体多态性及年龄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妊娠与胚胎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317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夫妻的临床及染色体多态性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胚胎、妊娠结局的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1qh+、9qh-、21pstk+、Inv(9)、22ps+对妊娠结局有显著影响(P<0.01或0.05),而年龄、1qh+、21pstk+、Inv(9)、22ps+对胚胎结局有显著影响(P<0.01或0.05)。结论在IVF-ET中成功妊娠及分娩活胎与染色体多态性1qh+、9qh-、21pstk+、Inv(9)、22ps+呈正相关,但与年龄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多态性 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下载PDF
染色体多态性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助孕结局的影响
10
作者 詹绪新 朱红丽 +1 位作者 张祥 谢锦霞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16-921,共6页
目的:探讨染色体多态性对IVF/ICSI-ET助孕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首次进行IVF/ICSI-ET周期不孕不育夫妻的临床资料。根据夫妻双方是否存在染色体多态性... 目的:探讨染色体多态性对IVF/ICSI-ET助孕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首次进行IVF/ICSI-ET周期不孕不育夫妻的临床资料。根据夫妻双方是否存在染色体多态性分为染色体正常组(A组:夫妻双方染色体均正常)和染色体多态性组(B组:夫妻一方存在染色体多态性变异);将染色体多态性组进一步分为男性染色体多态女性正常组(C组)及女性染色体多态男性正常组(D组)。比较分析A组与B组及A组与C、D组患者的获卵数、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正常卵裂率、多PN率、优胚率、囊胚形成率及临床妊娠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染色体多态性与临床妊娠率的关系。结果:共纳入418对不孕不育夫妇,其中A组337对,B组81对。A组和B组优胚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9.21%vs 52.42%,P<0.05),其余结局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44对,D组37对,比较A、C、D 3组获卵数、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正常卵裂率、多PN率、优胚率、囊胚形成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妊娠率A组高于C组和D组(56.7%vs 52.3%vs 4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染色体多态性与临床妊娠率无相关性(P>0.05)。结论:染色体多态性人群的IVF/ICSI-ET妊娠结局与正常人群相比没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多态性 体外受精 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 胚胎移植 妊娠结局
下载PDF
Nannochloropsis artificial chromosomes(Nanno ACs)loom on the horizon
11
作者 Li GUO Guanpin YANG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6期2336-2347,共12页
Species in genus Nannochloropsis,especially N.oceanica and N.gaditana,have been evolving as the model microalgae for both application and theory studies.The position effect of genome integration,the carrying capabilit... Species in genus Nannochloropsis,especially N.oceanica and N.gaditana,have been evolving as the model microalgae for both application and theory studies.The position effect of genome integration,the carrying capability limitation of integrative vectors and the instability of non-integrative vectors have hindered Nannochloropsis genetic modification with concatenate genes and extremely long DNA fragments.The molecular tools including genetic transformation,homologous recombination,gene edition,gene stacking and episome vectors for transient gene expression and diverse reporters and selection markers have been rapidly developing in Nannochloropsis species.The construction of animal and plant artificial chromosomes with“top down”strategy has set fine exampl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annochloropsis artificial chromosomes(NannoACs).It seems that the methods and materials to set the foundation for constructing NannoACs are at hands.In this review,we outlined the current status of transgenes in Nannochloropsis species,summarized the limitations of both integrative and non-integrative vectors,and proposed a tentative approach to construct NannoACs by doubling and stabilizing the genome first,and then truncating the natural chromosomes.NannoACs once constructed will facilitate transferring the desired traits and concatenate genes into Nannochloropsis genetic backgrounds,thus contributing towards its genetic improvement and synthetic biological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NOCHLOROPSIS artificial chromosome microalgal genetic improvement gene stacking concatenate gene trait transfer
下载PDF
微细胞介导的染色体转移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发展 俞慧清 +1 位作者 陈建泉 成国祥 《生命科学》 CSCD 2008年第4期584-588,共5页
微细胞介导的染色体转移技术(MMCT)是一项利用微细胞将外源染色体转入受体细胞的技术。该技术是在细胞融合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是细胞融合技术的进一步细化,在当代生物的若干领域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一些肿瘤抑制基因、端粒酶抑制基... 微细胞介导的染色体转移技术(MMCT)是一项利用微细胞将外源染色体转入受体细胞的技术。该技术是在细胞融合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是细胞融合技术的进一步细化,在当代生物的若干领域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一些肿瘤抑制基因、端粒酶抑制基因、诱导衰老基因以及DNA修复基因都是通过MMCT技术取得细胞内识别和定位,由此促进了针对这些基因的功能研究,并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依据。同时,MMCT技术也为其他领域如表观遗传学、基因组印迹、哺乳动物人工染色体等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与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结合,MMCT还可用于建立具有重要医学药用价值和优良农业生产性状的转染色体动物,显示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概述了MMCT技术及其在相关领域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胞 细胞融合 染色体转移
下载PDF
微细胞介导人14号染色体自A9细胞转移至DT40细胞
13
作者 谢发展 俞慧清 +1 位作者 陈建泉 成国祥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03-1008,共6页
为了获得含人14号染色体的DT40细胞,用于人抗体基因的表达研究.本研究利用微细胞介导的染色体转移技术,将A9细胞中的人14号染色体转移至DT40细胞中.首先,摸索秋水仙胺诱导A9细胞微核形成最佳浓度与最佳时间,以终浓度为10 mg/mL的细胞松... 为了获得含人14号染色体的DT40细胞,用于人抗体基因的表达研究.本研究利用微细胞介导的染色体转移技术,将A9细胞中的人14号染色体转移至DT40细胞中.首先,摸索秋水仙胺诱导A9细胞微核形成最佳浓度与最佳时间,以终浓度为10 mg/mL的细胞松驰素B破坏细胞骨架,离心分离微细胞,获得的微细胞依次经8μm、5μm、3μm滤膜过滤后与受体细胞DT40融合,细胞铺板后加入G418筛选.然后,对长出的抗性克隆进行基因组DNA检测及FISH杂交,分析人14号染色体在DT40杂合细胞克隆中的存在情况.结果显示,成功获得含人14号染色体的DT40(#14)细胞,三轮试验共获得抗性克隆30个,人14号染色体有效转移率为1×10-6.实验结果表明,人14号染色体完整的自A9细胞转移至DT40细胞,获得的DT40(#14)细胞可用于制备含人抗体基因的人类人工染色体,用于人抗体基因的表达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9细胞 微细胞 染色体转移 DT40细胞 人类人工染色体
下载PDF
Chromosome Transfer from Pink Salmon (Oncorhynchus gorbuscha) to Masu Salmon (O. masou)
14
作者 马海飞 山崎文雄 《Developmental and Reproductive Biology》 1993年第2期38-42,T001-T003,共8页
Sperms from Pink salmon were subjected to incomplete irradiation by γ-ray to cause partial breakageof their chromosome. Normal eggs from masu salmon were fertilized by these damaged sperms andput under hydrostatic pr... Sperms from Pink salmon were subjected to incomplete irradiation by γ-ray to cause partial breakageof their chromosome. Normal eggs from masu salmon were fertilized by these damaged sperms andput under hydrostatic pressure to suppress the release of second polar bodies. The resultant eggscontained complete sets of genome from masu salmon and some chromosomes and chromosomefragments from pink salmon. Karyotype and isozyme of the embryo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demonstrate that the chromosomes from pink salmon showed genetic activities. Variations in hatchedindividuals were obser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omosome transfer SALMON Irradiation GYNOGENESIS KARYOTYPE ISOZYME
下载PDF
赖草PMC细胞融合现象的研究
15
作者 孙振雷 侯旭光 李景欣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1996年第2期1-4,共4页
本文报道了赖草(Leymusscaline)花粉母细胞(PMC)的细胞融合现象,结果表明,细胞融合主要发生在间期,终变期。间期发生细胞融合主要是细胞质转移,因此不会产生明显的遗传学效应。终变期细胞融合主要是染色体的迁... 本文报道了赖草(Leymusscaline)花粉母细胞(PMC)的细胞融合现象,结果表明,细胞融合主要发生在间期,终变期。间期发生细胞融合主要是细胞质转移,因此不会产生明显的遗传学效应。终变期细胞融合主要是染色体的迁移,其细胞遗传学效应主要是造成供体和受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变化,从而产生了非整倍体配子。文章还对细胞融合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融合 细胞质转移 染色体迁移
下载PDF
赖草PMC细胞融合现象的研究
16
作者 孙振雷 韩德复 张丽辉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2期52-54,共3页
文章报道了赖草(Leymusscaline)花粉母细胞(PMC)的细胞融合现象。结果表明,细胞融合主要发生在间期、终变期。间期发生细胞融合主要是细胞质转移,因此不会产生明显的遗传学效应。终变期细胞融合主要是染色体的迁移,其细胞遗传学效应主... 文章报道了赖草(Leymusscaline)花粉母细胞(PMC)的细胞融合现象。结果表明,细胞融合主要发生在间期、终变期。间期发生细胞融合主要是细胞质转移,因此不会产生明显的遗传学效应。终变期细胞融合主要是染色体的迁移,其细胞遗传学效应主要是造成供体和受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变化,从而产生了非整倍体配子。文章还对细胞融合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融合 细胞质转移 染色体迁移
下载PDF
四株大肠杆菌质粒的染色体诱动作用初报
17
作者 刘国平 孔祥福 +4 位作者 王晓明 黄明 李洪泉 董金兰 孙洪涛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1989年第3期88-95,共8页
从动物粪便中分离到四株大肠埃希氏菌142A、41A、193C、199T所携带的抗药性质粒pTF1、pTF6、pTF7、pTF8。所携带的抗性基因pTF1和pTF6均为人Ap^r、Tc^r、Sm^r;pTF7为Ap^r、Tc^r、Sm^r、Cm^r;pTF8为Tc^r和Sm^r。它们均可以10^(-3)—10^(... 从动物粪便中分离到四株大肠埃希氏菌142A、41A、193C、199T所携带的抗药性质粒pTF1、pTF6、pTF7、pTF8。所携带的抗性基因pTF1和pTF6均为人Ap^r、Tc^r、Sm^r;pTF7为Ap^r、Tc^r、Sm^r、Cm^r;pTF8为Tc^r和Sm^r。它们均可以10^(-3)—10^(-5)的转移颖率转移到不同品系的大肠杆菌中去。抽提各质粒的DNA并进行转化实验,然后再进行接触转移实验均获得予期结果。我们将各转移子E.coli K12W1485(pTF1、pTF6、pTF7、pTF8)分别作为供体,再分别与E.coli XACF-△(lacpro)arg-R if^r进行杂交实验以pro、arg为双选择标记;与E.coli62pro^-、his^-、trp^-、Nal^r进行杂交实验以pro、trp作为双选择标记;与E.coliK12W1177leu^-、thr^-、thi^-、Str^r进行杂交实验以leu、thr作为双选择标记结果均获各重组子。实验说明抗药性质粒pTF1、pTF6、pTF7、pTF8均具有诱动其宿主染色体转移的功能。杂交实验能获重组子,原因是供体染色体在质粒诱动作用下能够向受体转移,进而与受体染色体发生重组。有关质粒的作用及转移机制有待于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染色体 诱动作用
下载PDF
转菰候选基因克隆获得抗白叶枯病水稻植株 被引量:7
18
作者 沈玮玮 宋成丽 +3 位作者 陈洁 付亚萍 吴建利 江绍玫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47-452,共6页
以菰NBS-LRR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FZ14(GenBank登录号:DQ239432)为模板设计特异性引物FZ14P1/P2,通过克隆池PCR法经分级筛选,从菰基因组TAC文库中获得1个阳性克隆(ZR1),序列分析比对证实该阳性克隆为含有菰抗病基因同源序列FZ14的抗病基... 以菰NBS-LRR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FZ14(GenBank登录号:DQ239432)为模板设计特异性引物FZ14P1/P2,通过克隆池PCR法经分级筛选,从菰基因组TAC文库中获得1个阳性克隆(ZR1),序列分析比对证实该阳性克隆为含有菰抗病基因同源序列FZ14的抗病基因候选克隆。同时,ZR1具有植物NBS-LRR类型抗性基因中的P-loop(kinase1a)、kinase2、ki-nase3a和GLPL(Gly-Leu-Pro-Leu)等保守基序,可能为抗性基因的部分序列。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水稻品种日本晴,获得36个对白叶枯病菌PXO71具有明显抗性的独立转化子,结果表明,菰ZR1克隆中至少含有1个白叶枯病抗性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转化人工染色体文库 抗病基因同源序列 水稻 白叶枯病抗性 转基因
下载PDF
染色体多态性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玉梅 刘冬娥 +1 位作者 姚仲元 邬玲仟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49-853,共5页
目的探讨染色体多态性对于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embryo transfer,IVF-ET)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首次进行IVF-ET患者的临床资料,共4977个周期,其中200个周期夫妻一方或双方存在染色体多态性,4777个周... 目的探讨染色体多态性对于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embryo transfer,IVF-ET)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首次进行IVF-ET患者的临床资料,共4977个周期,其中200个周期夫妻一方或双方存在染色体多态性,4777个周期夫妻双方染色体均正常。结果染色体多态性组正常受精率(60.94%vs.64.08%,P=0.001)、卵裂率(95.01% vs. 5.97.09%,P=0.000)和优胚率(53.8% vs. 58.2%,P=0.001)均显著低于染色体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种植率(28.9% vs. 21.4%,P=0.981)、生化妊娠率(7.9% vs.5.6.8%,p=0.667)、临床妊娠率(44.50% vs.39.85%,P=0.750)、早期流产率(15.73% vs.135.10.79%,P=0.163),每移植周期活产率(34.5% vs.30.73%,P=0.437)等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染色体多态性对IVF-ET患者的临床结局无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多态性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早期流产率
原文传递
肝癌细胞微细胞介导染色体转移方法学的建立与探讨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虎 叶胜龙 +5 位作者 杨炯 汤钊猷 刘银坤 钦伦秀 邱双健 孙瑞霞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40-543,共4页
目的建立肝癌细胞微细胞介导染色体转移方法,为肝癌转移抑制基因的染色体功能定位建立技术平台。方法人单染色体供体细胞通过微核化、出核、融合步骤将随机标记有耐药neo基因的正常人8号染色体导入到大鼠肝癌高转移细胞系C5F中,对微细... 目的建立肝癌细胞微细胞介导染色体转移方法,为肝癌转移抑制基因的染色体功能定位建立技术平台。方法人单染色体供体细胞通过微核化、出核、融合步骤将随机标记有耐药neo基因的正常人8号染色体导入到大鼠肝癌高转移细胞系C5F中,对微细胞杂交克隆进行药物筛选和单细胞克隆,并用序列标签位点-PCR和全染色体涂染荧光原位杂交方法验证人染色体转移的结果。结果获得具有G418和HAT双重抗性的微细胞杂交细胞,通过单细胞分离克隆方法获得15个具有双重抗性的微细胞杂交克隆,序列标签位点-PCR结果发现导入染色体的随机片段丢失,全染色体涂染荧光原位杂交结果发现导入的人8号染色体与大鼠染色体发生了稳定的重组。结论成功建立微细胞介导的染色体转移技术,为肝癌转移抑制基因的染色体功能定位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胞介导的染色体转移 序列标签位点 荧光原位杂交 原发性肝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