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7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人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值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1
1
作者 曾婧 丁小燕 +4 位作者 李加青 刘冉 马伟 潘间英 唐仕波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50-453,共4页
目的观察中国人黄斑区脉络膜厚度(CT)值,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180名志愿者360只眼纳入本研究。根据不同年龄,将其分为20~29岁组(A组)、30~39岁组(B组)、40~49岁组(C组)、50~59岁组(D组)、60~69岁组(E组)、70~8... 目的观察中国人黄斑区脉络膜厚度(CT)值,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180名志愿者360只眼纳入本研究。根据不同年龄,将其分为20~29岁组(A组)、30~39岁组(B组)、40~49岁组(C组)、50~59岁组(D组)、60~69岁组(E组)、70~85岁组(F组),分别为33、31、29、30、31、26名。同时,再将志愿者分为〈60岁和≥60岁组,分别为123、57名。采用海德堡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的加强厚度成像(EDI)技术,以长度为8.8mm的扫描线段对后极部黄斑中心凹行0。和90。方位扫描,测量中心凹下CT值;同时测量离中心凹处1、3mm处上方(S)、下方(I)、颞侧(T)、鼻侧(N)的CT值,分别标记为S1mm、T1mm、N1mm、S3mm、I3mm、T3mm、N3mm。观察不同方位、性别、眼别及年龄组受检者间CT的变化情况。对比分析〈60岁和≥60岁组CT与年龄、屈光度的相关性。结果受检者中心凹下平均CT值为(262.78±84.38)μm。S1mm、I1mm、T1mm、N1mm、S3mm、I3mm、T3mm、N3mm平均CT值分别与中心凹下CT值比较,除S1mm、T1mm方位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方位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不同性别、眼别间平均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不同年龄组间中心凹下平均CT值比较,A、B、C、D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F组较A、B、C、D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60岁组年龄与CT无相关性(r=-0.055,P〉O.05),屈光度与CT之间呈正相关(r=0.147,P〈O.05);≥60岁组年龄与CT呈高度线性负相关(r=-0.543,P〈O.05),屈光度与CT之间无相关性(r=-0.008,P〉0.05)。结论中国人黄斑区CT值为(262.78±84.38)μm。屈光度是〈60岁者CT的主要影响因素,年龄是≥60岁者CT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生理学 脉络膜 屈光不正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原文传递
羟苯磺酸钙联合芪明颗粒治疗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脉络膜以及血清支链氨基酸、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0
2
作者 黄菁 王丽波 刘俐利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8期2202-2204,2208,共4页
目的:研究羟苯磺酸钙联合芪明颗粒治疗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脉络膜以及血清支链氨基酸、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76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分为联合... 目的:研究羟苯磺酸钙联合芪明颗粒治疗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脉络膜以及血清支链氨基酸、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76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羟苯磺酸钙联合芪明颗粒治疗)和西药治疗组(羟苯磺酸钙治疗)。治疗后3个月时,通过OCT扫描测定脉络膜厚度,采集血清并测定支链氨基酸及细胞因子含量。结果:(1)OCT扫描:联合治疗组新生血管数目较少、脉络膜厚度较厚,联合治疗组中心凹下以及鼻侧、颞侧、上方、下方且距离中心凹1 mm处的脉络膜厚度均显著高于西药治疗组;(2)血清指标:联合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时的血清VEGF、IGF-1、TF、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含量低于西药治疗组,PEDF含量高于西药治疗组。结论:羟苯磺酸钙联合芪明颗粒治疗能够改善脉络膜循环、抑制视网膜内多种细胞因子所介导的血管新生、调节支链氨基酸代谢,是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羟苯磺酸钙 血管新生 脉络膜 支链氨基酸
下载PDF
应用增强深部成像的相干光断层扫描测量正常人脉络膜厚度 被引量:27
3
作者 李略 杨治坤 董方田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19-823,共5页
目的评价增强深部成像的相干光断层扫描(EDI-OCT)测量正常人脉络膜厚度的临床价值。方法横断面研究。选择2011年6月至11月共129例(129只眼)门诊体检正常者作为研究对象。受检者分为3组:A组43例,年龄22—40岁;B组42例,年龄41—6... 目的评价增强深部成像的相干光断层扫描(EDI-OCT)测量正常人脉络膜厚度的临床价值。方法横断面研究。选择2011年6月至11月共129例(129只眼)门诊体检正常者作为研究对象。受检者分为3组:A组43例,年龄22—40岁;B组42例,年龄41—60岁;C组44例,年龄61~79岁。采用EDI—OCT检测受检者单眼黄斑中心凹及鼻、颞侧各部位脉络膜厚度。黄斑中心凹与鼻、颞侧各部位脉络膜厚度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不同部位脉络膜厚度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该软件仅提供P值);信度分析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为指标,其值越大表明测量结果越稳定、可重复性越好。结果129例受检者的黄斑中心凹处脉络膜最厚,为(305.9±78.2)μm;向鼻、颞侧逐渐变薄,至鼻侧3mm处为(159.0±67.3)μm,至颞侧3mm处为(256.8±73.6)μm;黄斑中心凹与鼻、颞侧各部位脉络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鼻侧比较t:11.589—34.544,与颞侧比较t=4.021~11.010;P〈0.05)。组间各部位的脉络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黄斑中心凹F=68.983,鼻侧F:34.122~59.223,颞侧F=56.932—72.239;P〈0.05);进一步行LSD-t检验,A组与B、C组间各部位脉络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B与C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不同扫描图像间各部位脉络膜厚度ICC值为0.979~0.996,检测者内各部位脉络膜厚度ICC值为0.981~0.997,检测者间各部位脉络膜厚度ICC值为0.971—0.995。结论EDI—OCT可定量检测正常人脉络膜厚度;正常人各年龄段间的脉络膜厚度有一定差异。EDI.OCT测量正常人脉络膜厚度的可重复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脉络膜 人体测量术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患者脉络膜厚度与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22
4
作者 王少程 林思勇 +4 位作者 郑曰忠 邸阜生 曹曦 刘畅 杨金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2期2584-2588,共5页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脉络膜厚度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2012年10月至2014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161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ETDRS)...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脉络膜厚度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2012年10月至2014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161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ETDRS)标准分为5组:无DR无糖尿病黄斑水肿(DR-/DME-)组45例(45只眼);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无糖尿病黄斑水肿(NPDR +/DME-)组58例(58只眼);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无糖尿病黄斑水肿(PDR +/DME-)组12例(12只眼);NPDR伴糖尿病黄斑水肿(NPDR +/DME+)组41例(41只眼);PDR伴糖尿病黄斑水肿(PDR +/DME+)组5例(5只眼).选取同期招募的健康受试者60例作为对照组.全部研究对象行增强深部成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EDI-OCT).比较不同阶段DR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的差异,分析DR的严重程度与SFCT的关系.本研究通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 对照组、DR-/DME-组、NPDR +/DME-组、PDR +/DME-组、NPDR +/DME+组的平均SFCT分别为(271±36)、(270±35)、(262±38)、(244±36)、(229±35)μm;PDR +/DME-组、NPDR +/DME+组SFCT均小于对照组(P=0.004、0.001);PDR +/DME-组SFCT小于DR-/DME-组(P=0.003);NPDR +/DME+组SFCT小于NPDR +/DME-组(P=0.001).SFCT与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眼轴长度、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无显著相关性(r=-0.024、0.159、0.089、0.036、0.143、0.057,均P>0.05),而与最佳矫正视力有相关性(r =0.397,P<0.01).不同类型黄斑水肿(弥浸水肿型、囊样水肿型、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型、硬性渗出型)患者平均SF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71,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增加,SFCT呈降低的趋势.2型糖尿病患者脉络膜厚度监测将有助于综合分析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脉络膜 黄斑水肿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原文传递
病理性近视眼患者后巩膜加固术后视网膜及脉络膜厚度与血流改变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张熙芳 乔利亚 +5 位作者 李晓霞 马楠 李猛 管征 王怀洲 王宁利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9-45,共7页
目的:探讨后巩膜加固术后视网膜及脉络膜的厚度及血流改变,为后巩膜加固手术应用于病理性近视眼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开放性、单一治疗组的前瞻性研究。选取2015年4至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眼科中心拟行后巩膜加固术的10例病... 目的:探讨后巩膜加固术后视网膜及脉络膜的厚度及血流改变,为后巩膜加固手术应用于病理性近视眼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开放性、单一治疗组的前瞻性研究。选取2015年4至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眼科中心拟行后巩膜加固术的10例病理性近视眼患者的20只眼进行OCT血管成像的放射线扫描及黄斑区3 mmx3 mm血流模式扫描。分析后巩膜加固术前及术后60 d黄斑中心凹及中心凹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各1 mm位置视网膜厚度,脉络膜厚度及表层视网膜、深层视网膜、外层视网膜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面积、血流密度及血流指数的变化,同时对眼轴长度、等效球镜度数及最佳矫正视力的变化进行比较。正态性分布数据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应用Wilcoxon非参数检验。结果本组患者包括男性5例(10只眼),女性5例(10只眼),平均年龄(35.5±4.2)岁。术后60 d眼轴长度、等效球镜度数及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9,-1.89,0.20;P〉0.05)。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较术前显著降低(Z=-2.58,P=0.01),黄斑中心凹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各1 mm位置视网膜厚度(t=0.44,P=0.67;t=0.05,P=0.96;Z=0.87,t=0.64, Z=-0.78,P=0.99)及脉络膜厚度(t=-0.12,-0.25,0.53,-0.91,1.20;P〉0.05)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表层视网膜及深层视网膜血流密度分别为(48.18±4.56)%和(31.47±5.11)%,较术前的(33.82±4.33)%和(14.29±3.89)%显著增加(t=2.66,P=0.02;t=3.16,P=0.01)。术后表层视网膜及深层视网膜血流指数(0.044±0.005、0.025±0.005)较术前(0.028±0.004、0.010±0.003)显著增加(t=2.59,P=0.02;t=2.95, P=0.01),表层视网膜及深层视网膜血流面积、外层视网膜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面积、血流密度及血流指数较术前无明显增加。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退行性 巩膜 眼外科手术 视网膜 脉络膜 局部血流 血液循环
原文传递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脉络膜厚度改变 被引量:17
6
作者 杨丽红 田蓓 +3 位作者 史雪辉 丁宁 周丹 魏文斌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74-877,共4页
目的定量分析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改变。方法横断面研究。选择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氰绿血管造影(ICGA)、脉络膜深层成像相干光断层扫描(EDI—OCT)检查后,确诊的23例单眼... 目的定量分析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改变。方法横断面研究。选择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氰绿血管造影(ICGA)、脉络膜深层成像相干光断层扫描(EDI—OCT)检查后,确诊的23例单眼CS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年龄、性别、屈光状态与CSC组相匹配的23例正常人作为对照。应用EDI—OCT技术及仪器内白带软件检测患者组和对照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患者组患眼与对侧眼脉络膜厚度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患者组患眼和对侧眼脉络膜厚度分别与对照组比较(非正态分布),采用独立样本秩和检验,并以Bonferroni法进行校正。结果CSC患者组的患眼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为(464.434-97.15)μm,对侧眼为(399.91±124.01)μ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53,P〈0.05)。正常对照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为(313.09±70.67)μm,患者组的患眼和对侧眼脉络膜厚度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77,-2.085;P〈0.05)。患眼的对侧眼中ICGA高灌注眼脉络膜厚度为(506.444-75.66)μm,非高灌注眼为(331.434-97.94)Ix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49,P〈0.05)。结论CSC患者的患眼脉络膜厚度较对侧眼及对照组增厚,对侧眼中ICGA高灌注眼的脉络膜厚度较非高灌注眼增厚。EDI—OCT检测技术是观察脉络膜血管通透性改变的无损伤手段之一。(中华眼科杂志.2012,48:874-8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脉络膜
原文传递
重视对脉络膜厚度及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魏文斌 邵蕾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01-405,共5页
近年来,随着频域相干光断层深度增强成像(EDI SD-OCT)技术的出现,临床及科研工作者可更好地观察脉络膜断层结构并定点测量脉络膜的厚度。目前关于EDI SD-OCT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脉络膜厚度及其影响因素方面。作为非侵入性检查手段... 近年来,随着频域相干光断层深度增强成像(EDI SD-OCT)技术的出现,临床及科研工作者可更好地观察脉络膜断层结构并定点测量脉络膜的厚度。目前关于EDI SD-OCT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脉络膜厚度及其影响因素方面。作为非侵入性检查手段,该技术还可用于观察脉络膜病变的断层结构特征,测量脉络膜血管的直径,分析疾病的发病机制,鉴别诊断多种眼底病,随访药物或手术的治疗效果,具有较大的科研价值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图像增强 脉络膜 人体测量术
原文传递
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变化 被引量:17
8
作者 臧晶 王文娟 +6 位作者 陈立伦 孙丽 鲍炯琳 周斌兵 朱宇东 李青 林文雄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 观察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变化及其与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内分泌科检查确诊的2型糖尿病(DM)患者93例164只眼(DM组)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4例,女性59例;平均年龄... 目的 观察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变化及其与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内分泌科检查确诊的2型糖尿病(DM)患者93例164只眼(DM组)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4例,女性59例;平均年龄(59.3±5.6)岁。平均糖尿病病程(5.11±4.64)年。所有患者均行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A/B型超声、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以及空腹血糖、平均动脉压检查。患者平均眼轴长度(23.04±0.78) mm;平均空腹血糖(8.88±2.59) mmol/L;平均动脉压(100.44±9.63) mmHg。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国际分期标准将DM组分为无DR(NDR)组、轻度NPDR组、中度NPDR组、重度NPDR组,分别为64、33、37、30只眼。选取同期正常受试者25例42只眼作为对照组。应用Topcom 3D-OCT仪测量受检者黄斑SFCT。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法分析SFCT变化及其与DR严重程度的关系以及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平均动脉压、眼轴长度与SFCT的相关性。结果 DM组SFCT为130.5~340.0 μm,平均SFCT为(224.24±42.10) μm。正常对照组SFCT为141.5~415.0 μm,平均SFCT为(276.77±48.07) μm 。DM组SFCT与正常对照组SF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86,P<0.05)。NDR组、轻度NPDR组、中度NPDR组、重度NPDR组间SF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DR组SFCT较轻度NPDR组SFCT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NPDR组SFCT与重度NPDR组SFCT比较,中度NPDR组SFCT较厚,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SFCT与DR严重程度呈负直线相关关系(r=-0.555,P=0.000);糖尿病病程与SFCT呈负相关(r=-0.332,P=0.001);而空腹血糖(r=-0.123)、平均动脉压(r=-0.116)、眼轴长度(r=-0.018)与SFCT无相关性(P>0.05)。结论 DM患者较正常对照者SFCT变薄;不同分期DR患者间SF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原文传递
Short term effect of choroid thickness in the horizontal meridian detected by 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in myopic children after orthokeratology 被引量:14
9
作者 Wan-Qing Jin Sheng-Hai Huang +3 位作者 Jun Jiang Xin-Jie Mao Mei-Xiao Shen Yan Li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8年第6期991-996,共6页
AIM: To investigate choroidal thickness changes in the horizontal meridian after orthokeratology. METHODS: This is a prospective cross-sectional observed study. Subjects (n=30; 11.3±1.7y) with low-to-moderate... AIM: To investigate choroidal thickness changes in the horizontal meridian after orthokeratology. METHODS: This is a prospective cross-sectional observed study. Subjects (n=30; 11.3±1.7y) with low-to-moderate myopia (-1.0 to -6.0 diopters), wore orthokeratology (Ortho-K) lenses for 3mo. Before and after Ortho-K, OCT scans were made through the fovea in the horizontal meridian. Choroid thickness around the fovea was acquired by custom software. The analyzed regions along the horizontal meridian were divided into 7 equal zones. Ocular parameters were measured by Lenstar LS 900 non-contact biometry. RESULTS: Only the right eye ocular parameters were analyzed in this study. Before Ortho-K, choroidal thickness along the horizontal meridian was 273.7±31.8 μm in the temporal zone, 253.1±38.6 μm in the macula zone, and 194.8±52.2 μm in the nasal zone. After Ortho-K, the choroid was thicker in each horizontal zone (P〈0.05). The increased thickness was greatest in the temporal zone (13.5±22.5 μm) and least in the nasal zone (8.4±14.2 μm). The axial length (AL) increased 0.02 mm (P〉0.05). The choroid thickness change in each horizontal zone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AL (r, -0.3 to -0.4; P〈0.05) except one of the nasal zones. CONCLUSION: In myopic children, the thickness of the choroid is greatest in the temporal zone and thinnest in the nasal zone. After nightly Ortho-K for 3mo, the thickness increase along the horizontal meridian. The choroid thickness changes a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hange of 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oroid thickness myopia control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RTHOKERATOLOGY
下载PDF
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眼视网膜、脉络膜多巴胺代谢的变化 被引量:16
10
作者 毛俊峰 刘双珍 +4 位作者 秦文娟 李凤云 夏朝华 谭浅 吴小影 《眼视光学杂志》 2009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研究形觉剥夺对豚鼠神经视网膜、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脉络膜复合体多巴胺(dopamine,DA)代谢的影响。方法28日龄豚鼠36只,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遮盖组、遮盖+去遮盖组,每组12只。遮盖组用半透明眼罩遮... 目的研究形觉剥夺对豚鼠神经视网膜、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脉络膜复合体多巴胺(dopamine,DA)代谢的影响。方法28日龄豚鼠36只,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遮盖组、遮盖+去遮盖组,每组12只。遮盖组用半透明眼罩遮盖豚鼠右眼14d,遮盖+去遮盖组在遮盖11d后去遮盖3d。14d后测定角膜曲率半径、眼球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处死豚鼠,取眼后极部视网膜、脉络膜组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蛋白在神经视网膜、RPE/脉络膜复合体的表达情况,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神经视网膜、RPE/脉络膜复合体的DA、二羟基苯乙酸(3,4-dihydroxyphenylacetic acid,DOPAC)的含量。结果TH蛋白阳性表达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内核层部分细胞,RPE/脉络膜复合体中表达阴性。遮盖14d后,豚鼠遮盖眼眼轴延长,近视形成,神经视网膜TH蛋白表达量和DA、DOPAC含量降低(P<0.05)。遮盖+去遮盖组的遮盖眼近视程度低于遮盖组,其神经视网膜TH蛋白表达量和DA、DOPAC含量升高(P<0.05),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各组豚鼠RPE/脉络膜复合体的DA、DOPAC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形觉剥夺能调控豚鼠神经视网膜DA代谢,但不影响RPE/脉络膜复合体的DA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 形觉剥夺性近视眼 视网膜 脉络膜 豚鼠
下载PDF
后巩膜加固术对病理性近视球后血管血流动力学及脉络膜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许军 彭程 +5 位作者 杨德琪 鲁元媛 于佳明 张庸 张楠 万晓梅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5期264-268,共5页
目的 评价后巩膜加固术对病理性近视脉络膜厚度及球后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研究.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眼科行后巩膜加固术的的病理性近视患者34例(55眼),对其随访2年,比较术后视力、... 目的 评价后巩膜加固术对病理性近视脉络膜厚度及球后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研究.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眼科行后巩膜加固术的的病理性近视患者34例(55眼),对其随访2年,比较术后视力、屈光度、眼轴及眼压(IOP)改变,并采用深层成像谱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EDI-OCT)检测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彩色超声多普勒成像仪检测球后血管血流动力学.采用重复测量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各时间点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术前与术后l、3、6、12、24个月的logMAR最佳矫正视力(BCVA)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60,P<0.01),而等效球镜度(SE)、眼轴及lO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74、1.382、1.193,P>0.05).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比较,睫状后短动脉(SPCA)及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增加,血流阻力指数(RI)减低,且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PCA:F=2.376,P<0.05;F=4.476,P<0.01;F=4.238,P<0.01.CRA:F=2.316,P<0.05;F=3.335,P<0.01;F=9.770,P<0.01).术前SFCT为(122.4&#177;31.9) μm,术后1、3、6、12、24个月的SFCT增厚,分别为(134.4&#177;32.9)、(139.0&#177;35.7)、(136.5&#177;33.8)、(134.9&#177;31.5)、(135.9&#177;35.4) μm,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的SFCT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75,P<0.05),各时间点的SFCT与术前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巩膜加固术可改善视力,稳定屈光度,防止眼轴变长,改善球后血管血流动力学,使脉络膜厚度增厚,从而控制和延缓病理性近视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退行性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脉络膜 血流动力学 后巩膜加固术
原文传递
激光光凝后视网膜色素上皮、Bruch膜和脉络膜超微结构改变 被引量:13
12
作者 罗清礼 王琳 吴海英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92-695,共4页
目的 观察激光光凝后视网膜色素上皮 (RPE)、Bruch膜和脉络膜超微结构的改变和修复过程。方法 收集眼眶恶性肿瘤患者 7例 ,其眼球的视网膜及脉络膜结构基本正常。均经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 ,于眶内容物剜除术前 1、3、7d ,用Ⅰ、Ⅱ、... 目的 观察激光光凝后视网膜色素上皮 (RPE)、Bruch膜和脉络膜超微结构的改变和修复过程。方法 收集眼眶恶性肿瘤患者 7例 ,其眼球的视网膜及脉络膜结构基本正常。均经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 ,于眶内容物剜除术前 1、3、7d ,用Ⅰ、Ⅱ、Ⅲ级光斑光凝视网膜。摘除眼球后 ,将其视网膜和脉络膜组织制成超薄切片、醋酸铀和枸橼酸铅染色 ,于透射电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结果激光光凝后 1d ,经Ⅰ级光斑光凝视网膜组织见部分RPE细胞肿胀、坏死、数量减少 ,微绒毛部分消失 ;Bruch膜完整 ;脉络膜毛细血管内皮肿胀 ,少数管腔闭塞。经Ⅱ级光斑光凝的视网膜组织见较多RPE细胞溶解破坏 ,Bruch膜空泡形成 ,脉络膜毛细血管广泛闭塞。经Ⅲ级光斑光凝的视网膜组织见大量RPE溶解消失 ,Bruch膜部分破坏 ,脉络膜血管受损。激光光凝后 3d ,RPE细胞和脉络膜水肿减退 ,破坏区内出现吞噬细胞 ,RPE细胞和脉络膜纤维组织开始增生。激光光凝后 7d ,增生的RPE细胞覆盖破坏区 ,脉络膜血管减少和基质纤维化。结论 激光光凝可引起RPE细胞水肿、坏死 ,Bruch膜和脉络膜血管不同程度破坏 ,随后RPE细胞和纤维组织增生修复破坏区。不同参数的激光治疗可修复病变的RPE和脉络膜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 RPE BRUCH膜 激光光凝 视网膜色素上皮 细胞 改变 目的观 结论 收集
原文传递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眼底血管造影及脉络膜厚度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李略 李东辉 +3 位作者 杨治坤 卞爱玲 陈有信 董方田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78-882,共5页
目的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脉络膜厚度变化特征、脉络膜循环异常特点及其与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的关系。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应用脉络膜深层成像相干光断层扫描(EDI—OCT)仪,测量21例(21只患眼,21只对侧眼)CS... 目的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脉络膜厚度变化特征、脉络膜循环异常特点及其与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的关系。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应用脉络膜深层成像相干光断层扫描(EDI—OCT)仪,测量21例(21只患眼,21只对侧眼)CSC单侧发病患者及24例(24只眼)正常对照者的黄斑中心凹及鼻、颞侧每隔500μm直至3mm的各部位脉络膜厚度。对21例患者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氰绿血管造影(ICGA),并对其图像进行对比分析。对CSC患者的患眼与对侧眼的各部位脉络膜厚度进行比较,采用自身配对t检验;对CSC患者的患眼和对侧眼与正常对照眼的各部位脉络膜厚度进行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结果21例CSC患者的患眼脉络膜厚度在黄斑中心凹处最厚,为(519.04-102.5)μm,对侧眼为(439.3±94.1)μm,患眼较对侧眼明显增厚(t=4.171,P〈0.05);正常对照眼黄斑中心凹处脉络膜厚度为(332.04-67.3)μm,患眼和对侧眼均较正常对照眼明显增厚(t=7.125,4.441;P〈0.05)。其余测量点间两两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患跟与对侧眼配对比较:t=2.544~3.819,P〈0.05;患眼和对侧眼与正常对照眼的成组比较:t=4.797~7.816,2.487—5.236;P〈0.05)。FFA、ICGA检查,显示21只CSC患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渗漏点均出现在相对应的脉络膜早期充盈迟缓区内,其中19只眼出现渗漏点周围脉络膜血管扩张,造影晚期所有渗漏点周同均呈现脉络膜局灶性强荧光。有6只对侧眼出现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其相对应的脉络膜部位在ICGA早期呈现脉络膜血管扩张,晚期有强荧光素渗漏。而4只患眼和11只对侧眼的脉络膜在ICGA晚期呈现强荧光素渗漏灶处,经FFA检查未见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结论CSC是脉络膜局灶性缺血、继发性脉络膜血管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脉络膜 荧光素血 管造影术 吲哚花青绿 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频域相干光断层深度增强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4
作者 周金琼 魏文斌 《国际眼科纵览》 2012年第1期1-8,共8页
频域相干光断层深度增强成像(EDISD—OCT)是在传统频域OCT的基础上改进的能反映脉络膜组织结构的技术。通过将设备进一步靠近受检眼,使更多的光线集中照射在脉络膜内部甚至更深层的巩膜水平从而得到较清晰的脉络膜影像,为观察脉络... 频域相干光断层深度增强成像(EDISD—OCT)是在传统频域OCT的基础上改进的能反映脉络膜组织结构的技术。通过将设备进一步靠近受检眼,使更多的光线集中照射在脉络膜内部甚至更深层的巩膜水平从而得到较清晰的脉络膜影像,为观察脉络膜血管结构以及定量测量脉络膜厚度提供依据。目前关于EDISD—OCT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脉络膜厚度方面。通过测量脉络膜厚度,不仅可对高度近视、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等疾病的发病机制进行探讨,还能用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各种脉络膜肿瘤等的鉴别诊断,以及对脉络膜新生血管、Vogt-小柳原田病等治疗后疗效观察,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光断层成像 深度增强成像 脉络膜 脉络膜厚度
原文传递
Danshen-Chuanxiongqin Injection attenuates cerebral ischemic stroke by inhibiting neuroinflammation via the TLR2/ TLR4-MyD88-NF-κB Pathway in tMCAO mice 被引量:14
15
作者 XU Xiao-Jing LONG Jin-Bo +3 位作者 JIN Kai-Yu CHEN Li-Bing LU Xiao-Yan FAN Xiao-Hui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10期772-783,共12页
Danshen-Chuanxiongqin Injection(DCI)is a commonly us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ischemic stroke in China.However,its underlying mechanisms remain completely understood.The current stu... Danshen-Chuanxiongqin Injection(DCI)is a commonly us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ischemic stroke in China.However,its underlying mechanisms remain completely understood.The curr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explore the protective mechanisms of DCI against cerebral ischemic stroke through integrating whole-transcriptome sequencing coupled with network pharmacology analysis.First,using a mouse model of cerebral ischemic stroke by transi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tMCAO),we found that DCI(4.10 mL·kg−1)significantly alleviated cerebral ischemic infarction,neurological deficits,and the pathological injury of hippocampal and cortical neurons in mice.Next,the whole-transcriptome sequencing was performed on brain tissues.The cerebral ischemia disease(CID)network was constructed by integrating transcriptome sequencing data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related genes.The results showed CID network was imbalanced due to tMCAO,but a recovery regulation was observed after DCI treatment.Pathway analysis of the key genes with recovery efficiency showed that the neuroinflammation signaling pathway was highly enriched,while the TLR2/TLR4-MyD88-NF-κB pathway was predicted to be affected.Consistently,the in vivo validation experiments confirmed that DCI exhibited protective effects against cerebral ischemic stroke by inhibiting neuroinflammation via the TLR2/TLR4-MyD88-NF-κB pathway.More interestingly,DCI markedly suppressed the neutrophils infiltrated into the brain parenchyma via the choroid plexus route and showed anti-neuroinflammation effects.In conclusion,our results provide dependable evidence that inhibiting neuroinflammation via the TLR2/TLR4-MyD88-NF-κB pathway is the main mechanism of DCI against cerebral ischemic stroke in m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nshen-Chuanxiongqin Injection Cerebral ischemic stroke Network pharmacology NEUROINFLAMMATION NEUTROPHIL choroid plexus
原文传递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以及黄斑水肿和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的关系 被引量:13
16
作者 唐晓娟 刘琼 +2 位作者 于健 丁媛媛 吴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02-1305,共4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以及其是否存在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和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的关系。方法:纳入已确诊糖尿病患者70例122只眼。其中男36...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以及其是否存在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和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的关系。方法:纳入已确诊糖尿病患者70例122只眼。其中男36例64只眼,女34例58只眼,平均年龄(56.7±9.7)岁。所有患者均行必要眼科检查。分组:无DR(no diabetic retinopathy,NDR)组、轻度至中度非增生型DR(轻中度NPDR)组、重度非增生型DR(重度NPDR)组、增生型DR(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组。后三组又分为伴有和不伴有显著性黄斑囊样水肿(clinical significant macular edema,CSME)两个亚组(CSME+/CSME-)。应用Sn OCT深度增强成像技术(EDI)测量受检者SFCT,应用SPSS 17.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NDR组、轻中度NPDR组、重度NPDR组、PDR组SFCT分别为(282.94±104.21)、(313.62±94.40)、(382.44±76.91)、(335.00±73.82)μm,NDR组SFCT比其他三组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86,P=0.03)。轻中度NPDR/CSME-组与轻中度NPDR/CSME+组、重度NPDR/CSME-组与重度NPDR/CSME+组、PDR/CSME-组与PDR/CSME+组SF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R患者的SFCT随视网膜病变程度加重增厚;视网膜病变程度相同情况下,CSME+与CSME-患者SFCT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黄斑水肿 脉络膜 光学相干断层扫
下载PDF
抗眼底新生血管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7
作者 姚燕鸿 张琼 王玲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901-904,共4页
视网膜和脉络膜新生血管可引发玻璃体出血、视网膜下出血、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等,从而危害患眼视力。这类病变常见于老年性黄斑变性(age 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视网膜静脉阻塞(... 视网膜和脉络膜新生血管可引发玻璃体出血、视网膜下出血、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等,从而危害患眼视力。这类病变常见于老年性黄斑变性(age 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s,RVO)、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等眼底病。当前,药物治疗新生血管(neovscularization,NV)主要是针对NV生成的不同阶段抑制其生长。本文综述了目前已用于临床及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治疗眼底新生血管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形成 抗新生血管药物 视网膜 脉络膜
下载PDF
脉络膜血管瘤的超声造影特征 被引量:13
18
作者 佘海澄 李栋军 +3 位作者 杨文利 陈伟 王子杨 魏文斌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1-54,共4页
背景 脉络膜血管瘤是常见的跟部良性肿瘤,典型病例通过临床检查易于诊断,但不典型病例易误诊为眼部恶性肿瘤.超声造影,即对比增强超声(CEUS)是近年来用于占位性病变临床诊断的影像学检查技术,但在眼科的应用较少. 目的 研究脉络膜血管... 背景 脉络膜血管瘤是常见的跟部良性肿瘤,典型病例通过临床检查易于诊断,但不典型病例易误诊为眼部恶性肿瘤.超声造影,即对比增强超声(CEUS)是近年来用于占位性病变临床诊断的影像学检查技术,但在眼科的应用较少. 目的 研究脉络膜血管瘤CEUS的表现特点. 方法 对2010年7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经临床综合检查诊断为脉络膜血管瘤的58例58眼进行CEUS检查,并分析其CEUS特点.应用时间-强度分析分别对脉络膜血管瘤及正常眼眶组织的显影上升时间(RT)、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MI)及平均渡越时间(mTT)进行测量和定量比较,并采用配对秩和检验对检查结果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 CEUS检查显示,脉络膜血管瘤患者注射造影剂后随时间的推移,病灶完全显影,并呈高信号影像,显影的消退时间迟于正常眶内组织.脉络膜血管瘤病灶MI、RT、TTP和mTT分别为294.20%(217.35%,373.25%)、21.30(17.35,23.35)s、25.00(21.68,27.48)s和59.30(51.08,78.35)s,其中位数明显大于正常眶内组织的100.00%(100.00%,100.00%)、17.75(15.00,20.30)s、22.40(18.35,24.63)s和47.25(40.90,57.23)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608,-4.998,-4.650,-4.332,均P<0.001).结论 脉络膜血管瘤的CEUS表现具有特异性,有助于脉络膜血管瘤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 脉络膜肿瘤/诊断 血管瘤/诊断 对比增强超声
下载PDF
半剂量光动力疗法治疗后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脉络膜厚度变化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曾婧 闫媛媛 +2 位作者 丁小燕 刘冉 李加青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90-494,共5页
目的观察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半剂量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PDT)治疗前、后的脉络膜厚度变化特点。方法系列病例研究。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就诊的30例(35只眼)CSC患者入选本研究。... 目的观察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半剂量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PDT)治疗前、后的脉络膜厚度变化特点。方法系列病例研究。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就诊的30例(35只眼)CSC患者入选本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吲哚氰绿血管造影检查(ICGA)及相干光断层扫描(OCT),被确诊为慢性CSC。所有患者接受PDT治疗,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采用频域OCT加强深度成像测定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及距黄斑中心凹1.5mm处上、下、鼻、颞四方位脉络膜厚度。治疗前、后各时间点脉络膜厚度的比较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30例(35只眼)慢性CSC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4例,男女比例为6.5:1;年龄33~66岁。所有患眼治疗前平均SFCT值为(435.54±102.91)μm,PDT治疗后1、3、6个月SFCT分别为(373.63±106.01)、(360.69±111.06)、(369.00±108.12)μm,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F=108.34,P〈0.01);6个月时后极部脉络膜厚度均值较3个月时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SD—t检验:P〉0.05)。其他4个测量点脉络膜厚度变化趋势与SFCT一致。结论慢性CSC患者半剂量维替泊芬PDT治疗后6个月内后极部脉络膜厚度较治疗前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卟啉类 光化学疗法 脉络膜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原文传递
不同程度近视脉络膜、视网膜黄斑区微循环和视敏度观察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刘帆 李宁 +1 位作者 唐丽成 梁先军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29-935,共7页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近视及正视人群脉络膜、视网膜黄斑区微循环及视敏度变化,初步分析其与眼轴长度(AL)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观察性研究。2019年5月至2020年11月于南昌爱尔眼科医院就诊的不同程度近视者及同期志愿者142名142只眼纳入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近视及正视人群脉络膜、视网膜黄斑区微循环及视敏度变化,初步分析其与眼轴长度(AL)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观察性研究。2019年5月至2020年11月于南昌爱尔眼科医院就诊的不同程度近视者及同期志愿者142名142只眼纳入研究。受试者均行综合验光、OCT血管成像(OCTA)及微视野检查以及AL测量。采用频域OCTA仪测量黄斑区6 mm×6 mm范围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血流密度(SVD)、深层毛细血管丛血流密度(DVD)、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和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空白区(FD)百分比。采用黄斑完整性评估仪测量黄斑10°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MS)和黄斑中心凹2°、4°固视率(P1、P2)、63%和95%双曲线椭圆面积(BCEA)。组间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法检验。结果142名142只眼中,男性68名68只眼,女性74名74只眼。依据不同等效球镜度数(SER),将受试者分为正视组、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高度近视组,分别为31、36、44、31只眼。4个组受试眼SER(H=132.776)、AL(F=61.11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视组、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受试眼SVD(P=0.003、0.002、0.003)、DVD(P<0.001、<0.001,P=0.001)均高于高度近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视组受试眼FAZ面积高于中度近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中度近视组、高度近视组受试眼脉络膜毛细血管FD百分比高于正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30)。高度近视组受试眼视网膜MS显著低于正视组、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1,P=0.035)。正视组、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高度近视组受试眼63%BCEA、95%BCEA、P1、P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6.936、7.041、5.450、4.239,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黄斑区SVD(r=-0.256,P=0.002)、DVD(r=-0.465,P<0.001)、FAZ面积(r=-0.308,P<0.001)与AL呈负相关;脉络膜毛细血管FD百分比与AL呈正相关(r=0.170,P=0.0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脉络膜 视网膜 微循环 视敏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