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标志物预测价值的新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段静思 张建华 徐岩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1年第6期806-808,共3页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发生多是在不稳定斑块出现裂缝、糜烂或破裂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导致急性心肌缺血。因其发病急,常导致严重心脏事件而受到特别关注。目前认为,ACS的发病基础取决于斑块的稳定性而不是动脉管腔狭窄的严重程度。...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发生多是在不稳定斑块出现裂缝、糜烂或破裂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导致急性心肌缺血。因其发病急,常导致严重心脏事件而受到特别关注。目前认为,ACS的发病基础取决于斑块的稳定性而不是动脉管腔狭窄的严重程度。寻求新型敏感的特异性的斑块不稳定性标志物比传统的危险因子能够更好的预测ACS,如红细胞膜胆固醇、基质金属蛋白酶及髓过氧化物酶,对ACS的危险分层及治疗均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预测价值 红细胞膜胆固醇 基质金属蛋白酶 髓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红细胞膜总胆固醇含量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建华 徐岩 +3 位作者 陈旭华 伍梦佐 程自平 陈斌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11期3164-3169,共6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膜胆固醇含量(CEM)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方法 511例胸痛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后分成四组:稳定性心绞痛(SAP)组96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ACS)组199例、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ST-A... 目的探讨红细胞膜胆固醇含量(CEM)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方法 511例胸痛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后分成四组:稳定性心绞痛(SAP)组96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ACS)组199例、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ST-ACS)组101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不典型胸痛对照(Control)组115例。测定各组CEM水平及血浆hs-CRP水平。结果与SAP组比较,N-ST-ACS组(127.82μg/mg,107.50~155.32μg/mg)与ST-ACS组(130.56μg/mg,118.34~148.18μg/mg)患者CEM明显升高(P<0.01);而CEM在SAP组(77.05μg/mg,64.87~92.74μg/mg)与Control组(83.43μg/mg,65.04~95.13μg/mg)之间无明显差异。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提示CEM与N-ST-ACS(OR32.043,95%CI12.964~79.203,P<0.01)及ST-ACS均有显著相关性(OR53.926,95%CI19.506~149.084,P<0.01)。统计结果显示CEM与病变血管数目呈正相关(r=0.445,P<0.01),同时发现在SAP与ST-ACS两组患者中CEM与hs-CRP有正相关性(r=0.174,P<0.05)。结论 CEM水平与ACS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说明CEM可能参与ACS的病理生理过程,而且CEM作为反映ACS的意义可能优于hs-CR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红细胞膜胆固醇 高敏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红细胞膜总胆固醇含量——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一个新型标志物 被引量:4
3
作者 孙志军 陈晖 李虹伟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9年第3期453-455,共3页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由于纤维斑块破裂引发冠状动脉内血栓而导致的。斑块破裂部分上取决于坏死的脂质中心的大小,而红细胞转运胆固醇进入坏死中心则有助于脂质中心的增长。现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红细胞膜胆固醇的含量之间的关系进...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由于纤维斑块破裂引发冠状动脉内血栓而导致的。斑块破裂部分上取决于坏死的脂质中心的大小,而红细胞转运胆固醇进入坏死中心则有助于脂质中心的增长。现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红细胞膜胆固醇的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综述,探讨了红细胞膜胆固醇影响斑块稳定性的机制。红细胞膜胆固醇水平不仅仅反映了冠状动脉疾病活动性,而且也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强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红细胞膜总胆固醇含量
下载PDF
红细胞膜总胆固醇含量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4
4
作者 余梅玫 徐岩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92-495,共4页
目的:研究红细胞膜总胆固醇含量(CEM)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方法:204例胸痛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后分成ACS组9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5例和对照组61例。采用酶学的方法测定各组CEM水平,用ELISA法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 目的:研究红细胞膜总胆固醇含量(CEM)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方法:204例胸痛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后分成ACS组9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5例和对照组61例。采用酶学的方法测定各组CEM水平,用ELISA法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ACS组CEM值为(149.50μg/mg,120.33~180.11μg/mg),较SAP组(79.98μg/mg,56.75~97.56μg/mg)及对照组(76.64μg/mg,62.12~91.84μg/mg)均明显增高(均P<0.05)。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提示CEM与ACS发病显著相关(OR24.990,95%CI5.220~119.596,P<0.01)。CEM水平与血清hs-CRP呈显著正相关(r=0.328,P<0.01)。结论:CEM可能通过炎症反应参与ACS发病的进程,是动脉粥样易损斑块的一个潜在标记物,对于ACS的预测作用优于hs-CR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红细胞膜总胆固醇含量 易损斑块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红细胞膜总胆固醇含量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5
作者 李祥东 王新 王安才 《疑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5-7,14,共4页
目的探讨急诊胸痛患者红细胞膜总胆固醇含量(CEM)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80例急诊胸痛疑似ACS患者,其中男55例,女25例;年龄(53.6±7.2)岁。胸痛发作3h内和3~6h分别留取血样测定CEM、CK-MB、cTnI的含量... 目的探讨急诊胸痛患者红细胞膜总胆固醇含量(CEM)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80例急诊胸痛疑似ACS患者,其中男55例,女25例;年龄(53.6±7.2)岁。胸痛发作3h内和3~6h分别留取血样测定CEM、CK-MB、cTnI的含量,结合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内超声结果,参照AHA/ACC标准将患者分为3组:ACS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非冠心病(NCHD)组,分别比较3 h内和3~6 h各组CEM、CK-MB、cTnI的差异,并观察CEM、CK-MB、cTnI联合检测对ACS的诊断价值。对ACS组患者随访,比较心血管事件亚组和无心血管事件亚组CEM含量的差异。结果 80例入选对象中,诊断为ACS 30例,SAP 26例,NCHD 24例。ACS组CEM水平在3h内和3~6 h均明显高于SAP组和NCHD组(P均〈0.05)。3 h内CK-MB、cTnI水平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6 h,ACS组CK-MB、cTnI水平高于SAP组和NCHD组(P〈0.05)。SAP组和NCHD组在3 h、3~6h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CEM、CK-MB、cTnI诊断ACS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5%、95.6%、98.%和99.3%,均明显高于CK-MB、cTnI联合检测(89.8%、87.5%、90.3%、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血管事件亚组(12例)的CEM含量明显高于无心血管事件亚组(1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CEM含量可以在心肌坏死标志物升高之前预测ACS的发生,能弥补CK-MB、cTnI对ACS诊断的局限性,与CK-MB、cTnI联合检测能进一步提高对ACS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膜总胆固醇含量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