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下水氯代烃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
作者 任加国 郜普闯 +6 位作者 徐祥健 夏甫 韩旭 尚长健 生贺 杨昱 姜永海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641-1653,共13页
氯代烃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被广泛应用,使用过程中的跑冒滴漏已使其成为地下水中最常检测出的有毒有害污染物之一,严重影响人体健康与生态环境安全.为更清楚地了解地下水中氯代烃污染特点与修复技术发展现状,首先对地下水中氯代烃迁移转... 氯代烃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被广泛应用,使用过程中的跑冒滴漏已使其成为地下水中最常检测出的有毒有害污染物之一,严重影响人体健康与生态环境安全.为更清楚地了解地下水中氯代烃污染特点与修复技术发展现状,首先对地下水中氯代烃迁移转化特征进行梳理,分析并总结氯代烃多相态、多介质赋存状态以及影响其迁移转化的因素;其次,归纳阐述不同赋存状态下氯代烃适用的修复技术,包括试验研究与实际场地修复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修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当前研究现状,对氯代烃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调查研究表明,PRB技术墙体新介质、缓释氧化剂及污染物靶向修复材料的开发、高抗性且生存能力强的工程菌培育以及修复技术之间的联用将是地下水氯代烃污染治理的发展方向;同时,在修复技术的选择与联用上,必须遵循技术与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相适应的修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代烃 地下水污染 赋存状态 迁移转化 修复技术
下载PDF
上海浦东某氯代烃场地地下水污染现状调查 被引量:27
2
作者 陆强 李辉 +2 位作者 林匡飞 刘勇弟 吕树光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730-1737,共8页
氯代烃曾经广泛用作工业清洗剂,由于过度使用和储存不当,造成严重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本研究选取上海浦东某1,1,1-三氯乙烷(1,1,1-TCA)污染场地作为研究对象,连续5年观测了75个监测井的地下水样品氯代烃分布.采用吹扫捕集和气相色谱联... 氯代烃曾经广泛用作工业清洗剂,由于过度使用和储存不当,造成严重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本研究选取上海浦东某1,1,1-三氯乙烷(1,1,1-TCA)污染场地作为研究对象,连续5年观测了75个监测井的地下水样品氯代烃分布.采用吹扫捕集和气相色谱联用法检测了地下水样品中氯代烃的种类和浓度,运用GMS软件构建了污染场地水文地质模型和氯代烃污染羽分布图.结果表明,氯代烃污染羽主要分布在5个区域,面积达5000 m2左右,深度主要在地下4~8 m的粘土层中,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总量为50000 m3左右;2号区域的污染情况最为严重,氯代烃浓度范围为10~1700 mg·L^(-1),发现50 m3左右的自由相(DNAPL).研究结果将为揭示该场地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为后续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估和制定修复方案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代烃 污染场地 地下水 污染调查
原文传递
Ag/Fe催化还原体系处理水体中氯代烃的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吴德礼 王红武 马鲁铭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802-1807,共6页
研究了水体中的三氯甲烷(CF)、四氯化碳(CT)、1,1,1-三氯乙烷(1,1,1-TCA)、1,1,2,2-四氯乙烷(1,1,2,2-TeCA)、六氯乙烷(HCA)、三氯乙烯(TCE)、四氯乙烯(PCE)在Ag/Fe以及Fe0还原体系中的还原脱氯反应.结果表明,Ag的加入会明显提高氯代烃... 研究了水体中的三氯甲烷(CF)、四氯化碳(CT)、1,1,1-三氯乙烷(1,1,1-TCA)、1,1,2,2-四氯乙烷(1,1,2,2-TeCA)、六氯乙烷(HCA)、三氯乙烯(TCE)、四氯乙烯(PCE)在Ag/Fe以及Fe0还原体系中的还原脱氯反应.结果表明,Ag的加入会明显提高氯代烃的还原脱氯速率,铁表面积浓度为150 m2.L-1时,如果单独使用Fe0,CF、CT、1,1,1-TCA、1,1,2,2-TeCA、HCA的还原脱氯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0.084 h-1、2.358 h-1、0.417 h-1、0.215 h-1、1.098 h-1,TCE、PCE在10 h之内没有检测到脱氯反应;而当Ag/Fe质量比为0.1%时,CF、CT、1,1,1-TCA、1,1,2,2-TeCA、HCA、TCE、PCE的反应速率常数可以达到1.850h-1、9.504 h-1、1.624 h-1、1.778 h-1、2.842 h-1、0.463 h-1、1.251 h-1,CF的反应速率常数能提高近20倍.水体中氯代烃在Ag/Fe催化还原体系中的脱氯途径主要有氢解、还原消除和脱氯化氢3种,对于CF、TCE、PCE,主要脱氯方式为逐级氢解,而1,1,1-TCA是逐级氢解和脱氯化氢2种方式,1,1,2,2-TeCA则主要经过还原β消除,脱除2个Cl-形成二氯乙烯(DCE),HCA则是首先经过还原β消除形成PCE,继而发生逐级氢解脱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代烃 还原脱氯 催化还原 Ag/Fe催化还原体系
下载PDF
碱活化过硫酸盐在某氯代烃污染场地地下水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4
作者 李传维 迟克宇 +4 位作者 杨乐巍 刘鹏 王文峰 李书鹏 杜娇皓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16-1926,共11页
碱活化过硫酸盐适用于降解污染土壤及地下水中的氯代烃。以典型氯代烃类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碱活化过硫酸盐降解地下水中氯代烃的小试实验研究及中试规模工程应用。结果表明:污染物去除率与污染物初始浓度、氧化剂投加比相关;污... 碱活化过硫酸盐适用于降解污染土壤及地下水中的氯代烃。以典型氯代烃类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碱活化过硫酸盐降解地下水中氯代烃的小试实验研究及中试规模工程应用。结果表明:污染物去除率与污染物初始浓度、氧化剂投加比相关;污染物初始浓度越高,去除率越低;氧化剂投加量越大,去除率越高,用于该场地地下水修复的最佳氧化剂投加比为1%~3%。中试药剂原位注入采用高压旋喷注射工艺,按最佳氧化剂投加比将药剂注入至污染含水层,跟踪监测结果表明:经注药修复8个月后,地下水中氯代烃污染物浓度明显下降,大部分区域的污染物浓度已达到修复目标,局部初始浓度偏高区域的污染物浓度接近修复目标。同时,SO_(4)^(2-)浓度进行监测发现:SO_(4)^(2-)浓度随修复后时间延长逐渐降低,通过趋势分析预测的残留SO_(4)^(2-)浓度将逐步下降直至恢复正常水平或满足相关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修复 原位化学氧化技术 氯代烃 有机污染场地
原文传递
广州大坦沙污水处理厂挥发有机物的去除及其向空气中的排放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新明 傅家谟 +6 位作者 盛国英 闵育顺 彭平安 李顺诚 陈鲁言 陈尊裕 林毅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7-162,共6页
对广州大坦沙污水处理厂各工艺阶段污水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测试表明,进水中主要有害VOCs为苯系物和卤代烃;进水和出水比较,苯 甲苯、乙苯、二甲苯(合称BTEX) 的去除率接近100%,污水中几种主要卤代烃的去除效率范围为79%—89%.VOCs... 对广州大坦沙污水处理厂各工艺阶段污水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测试表明,进水中主要有害VOCs为苯系物和卤代烃;进水和出水比较,苯 甲苯、乙苯、二甲苯(合称BTEX) 的去除率接近100%,污水中几种主要卤代烃的去除效率范围为79%—89%.VOCs主要的去除作用发生在生物反应池,特别是厌氧阶段,本研究还对污水处理厂几种典型挥发有机物排放到周围空气中的量进行了理论估计,计算表明卤代烃进入空气中的比例高于BTE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挥发性有机物 污染物排放 大气污染
下载PDF
氯代烃污染场地生物自然衰减修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6
作者 马欣程 徐红霞 +2 位作者 孙媛媛 施小清 吴吉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285-5298,共14页
随着监测自然衰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趋成熟,其在氯代烃污染场地修复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本文在简要回顾监测自然衰减技术来源和发展的基础上,围绕主导氯代烃去除的生物自然衰减过程,综合探究了影响监测自然衰减效率的污染物... 随着监测自然衰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趋成熟,其在氯代烃污染场地修复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本文在简要回顾监测自然衰减技术来源和发展的基础上,围绕主导氯代烃去除的生物自然衰减过程,综合探究了影响监测自然衰减效率的污染物、生物和环境因素,概述了评估氯代烃污染场地自然衰减能力的实地监测和数值模拟手段,并基于室内模拟实验和场地实际应用现状,分析了其与强化衰减技术联合应用的发展趋势.今后需要在复合污染体系的自然衰减特征、生物降解调控机理研究、数值模拟及同位素分析等手段的应用等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期为氯代烃污染场地的绿色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代烃 监测自然衰减 强化衰减 场地应用
下载PDF
专一营养与兼性甲烷氧化菌降解氯代烃的研究现状、动力学分析及展望 被引量:13
7
作者 邢志林 张丽杰 赵天涛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31-544,共14页
生物修复技术被认为是氯代烃类污染物处理处置的最有效途径之一,而甲烷氧化菌在该领域表现出较大的应用潜力。近期研究发现,突破了仅能利用单碳化合物的局限,兼性甲烷氧化菌能够利用多种底物降解氯代烃,这一独特的新陈代谢特性,使其在... 生物修复技术被认为是氯代烃类污染物处理处置的最有效途径之一,而甲烷氧化菌在该领域表现出较大的应用潜力。近期研究发现,突破了仅能利用单碳化合物的局限,兼性甲烷氧化菌能够利用多种底物降解氯代烃,这一独特的新陈代谢特性,使其在污染物生物处置领域逐渐受到关注。结合本课题组研究成果,对甲烷氧化菌降解氯代烃进行了全面总结,主要包括:分析了不同菌株(纯菌株和混合菌株)对不同氯代烃的降解效果;比较了不同类型甲烷单加氧酶在不同底物体系中的活性表达和催化特性;总结了模型菌株甲基弯菌Methylosinus trichosporium OB3b降解氯代烃的动力学特性;概述了兼性甲烷氧化菌株降解氯代烃的特性及其应用潜力;最后讨论了甲烷氧化菌降解氯代烃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兼性甲烷氧化菌 甲烷单加氧酶 生物修复 氯代烃 动力学
原文传递
填埋场氯代烃生物降解过程的机制转化与调控研究及展望 被引量:12
8
作者 杨旭 邢志林 张丽杰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68-479,共12页
明晰氯代烃在复杂污染体系中的生物转化机制对强化污染物原位生物修复有重要意义。填埋场属典型复合污染场地,本文对不同地区填埋场填埋气中氯代烃种类、含量和其在覆盖层中的降解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填埋气中主要包括氯代烷烃和氯代... 明晰氯代烃在复杂污染体系中的生物转化机制对强化污染物原位生物修复有重要意义。填埋场属典型复合污染场地,本文对不同地区填埋场填埋气中氯代烃种类、含量和其在覆盖层中的降解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填埋气中主要包括氯代烷烃和氯代烯烃两大类污染物,其浓度分别为0.20–32.45μg/m^3和0.50–32.45μg/m^3;覆盖土对氯代烃降解速率随着氯原子取代的增多而降低。基于覆盖层中微生物种类多、生长底物复杂多样和不同梯度氧气含量差异等特点,总结得出氯代烃在覆盖土中的降解途径主要是好氧共代谢、直接氧化和厌氧还原脱氯;并基于不同工况特点构建了氯代烃在填埋场覆盖层底部扩散至大气界面过程的生物转化机制模型。最后就复杂环境体系中氯代烃类污染物的去除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埋场覆盖层 氯代烃 共代谢 降解机制模型
原文传递
某典型污染场地土壤中氯代烃类污染的空间分布与污染成因 被引量:11
9
作者 牛真茹 李飞飞 +4 位作者 张有军 曲为贵 从辉 刘仕刚 张佳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4-101,228,共9页
针对氯代烃类污染物在天津海陆交互相沉积成因第四系中的空间分布与成因研究,选取了生产历史长达19年的某农药原料提纯污染场地,通过地质勘察、监测采样与测试分析等手段查明了该场地土壤中氯代烃类污染的空间分布与污染成因。结果表明... 针对氯代烃类污染物在天津海陆交互相沉积成因第四系中的空间分布与成因研究,选取了生产历史长达19年的某农药原料提纯污染场地,通过地质勘察、监测采样与测试分析等手段查明了该场地土壤中氯代烃类污染的空间分布与污染成因。结果表明:该场地内超标的氯代烃类包括三氯甲烷、1,1-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四氯化碳、氯乙烯,污染分别以西部车间、中部车间、北部化工库、东部办公室、中部车间与东部仓库之间位置为中心向四周展开运移,污染物含量整体上先随深度增加逐渐升高至峰值,后随深度增加而大幅降低,含量峰值主要积聚于陆相层粉质黏土(4)_(2)层的中部及底部,以及海相层粉质黏土(6)_(1)层或粉土(6)_(3)层的上部,表明粉质黏土(4)_(2)层与粉质黏土(6)_(1)层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阻滞了污染运移,这与其黏粒粉粒含量高、砂粒含量低和渗透性差等特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场地 土壤 氯代烃类 空间分布 污染成因
原文传递
Rush-hour aromatic and chlorinated hydrocarbons in selected subway stations of Shanghai,China 被引量:6
10
作者 Yanli Zhang Chunlei Li +3 位作者 Xinming Wang Hai Guo Yanli Feng Jianmin Che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1期131-141,共11页
Ai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simultaneously at platform,mezzanine and outdoor in five typical stations of subway system in Shanghai,China using stainless steel canisters and analyz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elective... Ai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simultaneously at platform,mezzanine and outdoor in five typical stations of subway system in Shanghai,China using stainless steel canisters and analyz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elective detector (GC-MSD) after cryogenic pre-concentration.Benzene,toluene,ethylbenzene and xylenes (BTEX) at the platforms and mezzanines inside the stations averaged (10.3±2.1),(38.7±9.0),(19.4±10.1) and (30.0±11.1) μg/m 3,respectively;while trichloroethylene (TrCE),tetrachloroethylene (TeCE) and para-dichlorobenzene (pDCB),vinyl chloride and carbon tetrachloride were the most abundant chlorinated hydrocarbons inside the stations with average levels of (3.6±1.3),(1.3±0.5),(4.1±1.1),(2.2±1.1) and (1.2±0.3) μg/m 3,respectively.Mean levels of major aromatic and chlorinated hydrocarbons were higher indoor (platforms and mezzanines) than outdoor with average indoor/outdoor (I/O) ratios of 1.1–9.5,whereas no significant indoor/outdoor differences were found except for benzene and TrCE.The highly significant mutual correlations (p0.01) for BTEX between indoor and outdoor and their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p0.05) with methyl tert-butyl ether (MTBE),a marker of traffic-related emission without other indoor and outdoor sources,indicated that BTEX were introduced into the subway stations from indoor/outdoor air exchange and traffic emission should be their dominant source.TrCE and pDCB were mainly from indoor emission and TeCE might have both indoor emission sources and contribution from outdoor air,especially in the mezzani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WAY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aromatic hydrocarbons chlorinated hydrocarbons methyl tert-butyl ether SHANGHAI
原文传递
零价铁渗透反应格栅原位修复地下水中氯代烃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郎印海 聂新华 贾永刚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3-28,共6页
零价铁(Fe0)渗透反应格栅是一种简单廉价而有效的新型技术,可用来修复地下水中的氯代烃污染。Fe0渗透反应格栅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也有自身的一些缺点,仍需进一步研究改善。本文介绍了目前渗透反应格栅的安装结构及特点,并对Fe0渗透反... 零价铁(Fe0)渗透反应格栅是一种简单廉价而有效的新型技术,可用来修复地下水中的氯代烃污染。Fe0渗透反应格栅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也有自身的一些缺点,仍需进一步研究改善。本文介绍了目前渗透反应格栅的安装结构及特点,并对Fe0渗透反应格栅的现场应用及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系统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反应格栅 零价铁(Fe^0)原位修复 地下水 氯代烃
下载PDF
上海某污染场地浅层地下水中氯代烃自然降解机制及能力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郭琳 《环境科技》 2013年第3期9-13,共5页
自然衰减修复技术(Natural Attenuation remedy)是目前控制浅层地下水氯代烃污染比较可行的技术之一,其能否成功应用的关键在于证实在天然条件下是否存在氯代烃生物降解可能性及生物降解程度是否能满足场地的修复目标。针对上海某污染... 自然衰减修复技术(Natural Attenuation remedy)是目前控制浅层地下水氯代烃污染比较可行的技术之一,其能否成功应用的关键在于证实在天然条件下是否存在氯代烃生物降解可能性及生物降解程度是否能满足场地的修复目标。针对上海某污染场地的浅层地下水氯代烃污染在自然条件下生物降解的机制进行了探讨,并对该场地氯代烃污染自然衰减能力进行了定性评价,以及利用归一化方法计算了场地内1,1,1-三氯乙烷的生物降解速率常数为0.032 a-1,说明浅层地下水中的1,1,1-三氯乙烷存在天然生物降解,但降解速率比较缓慢,可采用人工加强自然衰减的方式对该场地进行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衰减 氯代烃 浅层地下水
下载PDF
膜萃取-气相色谱/微分离子迁移谱检测水中的1,4-二恶烷 被引量:8
13
作者 梁茜茜 陈创 +1 位作者 王卫国 李海洋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37-842,共6页
利用膜萃取-气相色谱/微分离子迁移谱(ME-GC / DMS)对水中的1,4-二恶烷污染物进行了检测。考察了射频电压、采样流速、膜渗透时间、Trap 预富集时间等参数对检测二恶烷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在优化条件下,二恶烷的定量线性范围为2.... 利用膜萃取-气相色谱/微分离子迁移谱(ME-GC / DMS)对水中的1,4-二恶烷污染物进行了检测。考察了射频电压、采样流速、膜渗透时间、Trap 预富集时间等参数对检测二恶烷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在优化条件下,二恶烷的定量线性范围为2.0~20.0μg / L,检出限为0.67μg / L。实验证明,二恶烷与5种氯代烃的混合物在 ME-GC /DMS 的二维分离谱图中得到特异性响应,增加了识别的准确性。该研究为发展现场实时监测地下水中污染物的方法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萃取装置 气相色谱 微分离子迁移谱 1 4-二恶烷 氯代烃
下载PDF
氯代烃污染场地原位热脱附降温阶段土壤气相污染富集与分布特征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慧颖 王盼盼 +2 位作者 刘鹏 李发生 曹云者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59-1168,共10页
原位热脱附是近年来我国兴起和大规模应用的修复技术,为明确修复中不同介质污染物浓度水平,解决原位热脱附修复后全面效果评估问题,以某氯代烃污染场地原位热脱附修复工程为案例,采集修复加热周期结束进入降温阶段时土壤和土壤气体剖面... 原位热脱附是近年来我国兴起和大规模应用的修复技术,为明确修复中不同介质污染物浓度水平,解决原位热脱附修复后全面效果评估问题,以某氯代烃污染场地原位热脱附修复工程为案例,采集修复加热周期结束进入降温阶段时土壤和土壤气体剖面样品进行检测分析,识别修复后期土壤和土壤气中目标污染物的浓度水平、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因素,并提出对于原位热解吸修复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和二次污染防控建议.结果表明:①案例场地土壤中氯代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仅1%痕量检出,所有样品均达到修复目标值.②土壤气中污染物有不同浓度检出,其中三氯乙烯最大浓度为2310μg/m^(3),有潜在健康风险.③低渗透层对气相污染物迁移具有阻滞作用,地表的水泥层下积聚了不同浓度的污染物.④三氯乙烯、四氯乙烯和顺式-1,2-二氯乙烯的沸点低,土壤有机碳分配系数(K_(OC))低,垂向迁移效率高,它们在土壤气中的浓度最大值均出现在顶层;六氯丁二烯相对沸点高,K_(OC)高,其浓度最大值出现在深层粉质黏土低渗透地层处.研究显示,原位热脱附技术对于土壤中高浓度氯代烃污染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是研究时段内土壤达到修复标准后土壤气中污染物仍有不同程度检出.因此,建议原位热脱附修复后,应同时对土壤和土壤气两种介质进行采样评估,同时加强原位热脱附区域低渗透层识别,优化气相抽提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代烃 原位热脱附 土壤气 多介质污染监测与评估
下载PDF
机械通风法处理土壤中氯代烃的修复效果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史怡 李发生 +8 位作者 徐竹 李政 房吉敦 马妍 李慧颖 孟磊 张春明 汪群慧 杜晓明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8-83,89,共7页
机械通风法是一种操作简单、效果好、成本低廉的土壤修复技术,特别适合大型挥发性污染场地的土壤修复。为了解该技术对不同挥发性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文章选取了国内一大型氯碱化工遗留场地,采用机械通风技术进行了现场修复中试。结果表明... 机械通风法是一种操作简单、效果好、成本低廉的土壤修复技术,特别适合大型挥发性污染场地的土壤修复。为了解该技术对不同挥发性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文章选取了国内一大型氯碱化工遗留场地,采用机械通风技术进行了现场修复中试。结果表明,该修复技术对于土壤中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经修复后土壤中各种污染物的去除率可达90%以上,基本能达到该场地土壤污染物的修复目标值要求。土壤中污染物的挥发过程满足幂函数y=A×e(-x/B)+y0的形式,修复效果明显。结果还表明,污染物浓度对其挥发有较大的影响,浓度越高,挥发速率越快,且污染物的挥发速率与蒸汽压成正比。该研究成果将对我国开展大型挥发性污染场地的土壤修复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风法 氯代烃 土壤修复 初始浓度 蒸汽压
下载PDF
地质环境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研究现状 被引量:6
16
作者 钱永 张兆吉 +2 位作者 费宇红 王春晓 陈京生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10年第6期86-90,共5页
有机化工产品的广泛使用和不当排放,造成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有机污染。其中,地质环境有机污染研究,尤其是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和研究广泛开展。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关于有机污染尤其是挥发性有机污染的研究现状,认为目前该方面的研究主要侧重... 有机化工产品的广泛使用和不当排放,造成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有机污染。其中,地质环境有机污染研究,尤其是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和研究广泛开展。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关于有机污染尤其是挥发性有机污染的研究现状,认为目前该方面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地下水中有机污染方面,非饱和带中挥发性有机污染及土、孔、水共存的特性对其该种运移的影响研究则正在广泛兴起,并正在成为有机污染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气液二相关系 氯代烃 地质环境
下载PDF
氯代烃结构特性对其还原脱氯反应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吴德礼 王红武 马鲁铭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96-500,共5页
以铁为主要反应介质,以Cu,Ag,Pd为催化剂研究了包括氯代甲烷系列、氯代乙烷系列、氯代乙烯系列、氯代苯系列等多种氯代有机物在这些反应体系中的还原脱氯反应,重点考察了氯代烃的结构特性对其还原脱氯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氯代有机... 以铁为主要反应介质,以Cu,Ag,Pd为催化剂研究了包括氯代甲烷系列、氯代乙烷系列、氯代乙烯系列、氯代苯系列等多种氯代有机物在这些反应体系中的还原脱氯反应,重点考察了氯代烃的结构特性对其还原脱氯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氯代有机物中氯取代基数目、位置、碳链甲基(—CH3)、不饱和碳键等,都能对氯代物脱氯速率产生重要影响.氯代烃在零价金属体系中的还原脱氯反应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通过ln(c/c0)对时间t的线性回归关系,可以计算出各种氯代烃的还原脱氯速率常数.研究了氯代烃结构性质和反应速率常数的关系,得出了氯代烃还原脱氯的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代烃 还原脱氯 催化还原 零价铁
下载PDF
Fe^0催化还原转化水中CCl4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吴德礼 王红武 +1 位作者 樊金红 马鲁铭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433-3438,共6页
通过在Fe0表面化学沉积Cu、Ag、Pd、Ni构建了Cu/Fe、Ag/Fe、Pd/Fe、Ni/Fe多种双金属催化还原体系.通过序批实验研究了水体中毒性污染物CCl4在Fe0以及上述双金属催化Fe0体系中的还原脱氯.结果表明,CCl4在上述5种Fe0还原体系中都能发生快... 通过在Fe0表面化学沉积Cu、Ag、Pd、Ni构建了Cu/Fe、Ag/Fe、Pd/Fe、Ni/Fe多种双金属催化还原体系.通过序批实验研究了水体中毒性污染物CCl4在Fe0以及上述双金属催化Fe0体系中的还原脱氯.结果表明,CCl4在上述5种Fe0还原体系中都能发生快速还原脱氯反应,Cu、Ag、Pd等催化剂的加入能明显提高反应速率.还原脱氯反应服从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CCl4水溶液在Fe0、Cu/Fe、Ag/Fe、Pd/Fe、Ni/Fe 5种还原体系中的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0.039 3、0.092 5、0.158、0.049 6和0.053 3 min-1.使用GC/MS分析了CCl4在各种还原体系中的还原脱氯产物,探讨了水体中CCl4还原脱氯降解的反应途径和可能中间产物.CCl4在不同反应体系中不但反应速率不同而且降解产物也不相同,在Cu/Fe、Ag/Fe体系产物以三氯甲烷、二氯甲烷为主,而在Pd/Fe体系主要为甲烷.逐步氢解是CCl4在Fe0还原体系中发生还原脱氯反应的最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代烃 四氯化碳 催化还原 还原脱氯 零价铁
原文传递
氯代烃污染场地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嘉睿 冷文鹏 +6 位作者 王佳佳 智丽琴 王硕 李佳斌 郭鹏 魏文侠 宋云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7-172,共16页
氯代烃(CAHs)是工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重要化工原料,其处置不当或意外泄漏使其成为土壤和地下水中最常检测出的有毒有害污染物之一,对人体和生态环境危害巨大。生物修复技术因具有绿色、经济、高效和无二次污染等优势,是氯代烃污染治... 氯代烃(CAHs)是工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重要化工原料,其处置不当或意外泄漏使其成为土壤和地下水中最常检测出的有毒有害污染物之一,对人体和生态环境危害巨大。生物修复技术因具有绿色、经济、高效和无二次污染等优势,是氯代烃污染治理的理想技术手段。文章在分析CAHs的理化性质、在环境中的迁移特征和生物降解机制的基础上,对实验室小试、中试等不同规模的微生物修复研究实例、联合修复的进展和降解转化机制进行梳理,同时对CAHs污染生物修复技术的影响因素进行概述,最后,对CAHs污染微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行展望,未来应在采用微孔芯片与极限稀释技术开展低丰度降解菌的挖掘与解析、研发太阳能加热生物原位修复等高效联合修复技术并分析修复效果影响因素等方面开展研究,以期为CAHs污染的高效、绿色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代烃 污染 理化性质 迁移转化 生物降解机制 生物修复技术
下载PDF
生物炭基改性材料修复土壤氯代烃污染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文章 李法云 +1 位作者 胡亚茹 王玮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80-1185,共6页
基于我国土壤氯代烃污染现状及应用生物炭材料修复的局限性,针对生物炭性能受官能团、吸附位点数量限制和实际场地修复应用的长效性较差等问题,系统综述了生物炭不同改性方法及其对生物炭性能的改进,分析了生物炭基改性材料作为载体固... 基于我国土壤氯代烃污染现状及应用生物炭材料修复的局限性,针对生物炭性能受官能团、吸附位点数量限制和实际场地修复应用的长效性较差等问题,系统综述了生物炭不同改性方法及其对生物炭性能的改进,分析了生物炭基改性材料作为载体固定化降解微生物菌剂的特性,并深入阐述酸碱改性、金属改性生物炭及生物炭基材料固定化微生物去除氯代烃的机理与效能,以期为生物炭作为土壤氯代烃污染修复材料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改性 土壤修复 氯代烃 微生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