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氟磷灰石、氯磷灰石和羟基磷灰石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张小武 谢俊 +2 位作者 李龙江 王贤晨 张覃 《矿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4-90,共7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了氟磷灰石、氯磷灰石和羟基磷灰石的电子结构,讨论了不同通道离子(F-、Cl-、OH-)对磷灰石电子结构的影响。能带分析表明:氟磷灰石、氯磷灰石和羟基磷灰石均为绝缘体,其带宽分别为5.600、5.384和...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了氟磷灰石、氯磷灰石和羟基磷灰石的电子结构,讨论了不同通道离子(F-、Cl-、OH-)对磷灰石电子结构的影响。能带分析表明:氟磷灰石、氯磷灰石和羟基磷灰石均为绝缘体,其带宽分别为5.600、5.384和3.577 e V。态密度分析表明:通道离子对3种磷灰石的态密度影响较大,氟磷灰石与氯磷灰石导带部分有Ca1 3d轨道和Ca2 3d轨道的贡献;羟基磷灰石态密度导带部分仅有Ca2 3d轨道的贡献,导致Ca2还原性降低;羟基磷灰石态密度向低能级方向移动,形成新的深部价带;Cl的态密度较F的态密度向高能级方向移动,导致形成新的中部价带-12.5~14.0 e V,该价带仅由Cl 3s轨道组成。Mulliken电荷布居及键布居表明:F得电荷能力强于Cl,主要是F的2p轨道得电荷能力强于Cl的3p轨道;3种磷灰石中的O—P键布居接近且均较大,共价性较强,F—Ca与Cl—Ca布居接近,但F—Ca键长小于Cl—Ca键长,F—Ca结合作用强于Cl—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磷灰石 氯磷灰石 羟基磷灰石 电子结构 第一性原理
下载PDF
Facile room-temperature coprecipitation of uniform barium chlorapatite nanoassemblies as a host photoluminescent material
2
作者 Peiyan Zhai Xiuping Chen +3 位作者 Zhaoqiang Zhang Lin Zhu Heng Zhang Wancheng Zhu 《Particu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2期37-42,共6页
As an emerging host phosphor material, barium chlorapatite (Bas(PO4)3CI), is attracting growing attention. However, rare earth-doped Bas(PO4)3CI phosphors have mainly been obtained via high temperature-based, en... As an emerging host phosphor material, barium chlorapatite (Bas(PO4)3CI), is attracting growing attention. However, rare earth-doped Bas(PO4)3CI phosphors have mainly been obtained via high temperature-based, energy-consuming techniques. In this contribution, we developed a straight- forward, facile room-temperature coprecipitation method in the presence of a specific amount of 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 disodium salt that provided Bas(PO4)3CI nanoparticles self-assembled to construct uniform Bas(PO4)3CI nanoassemblies (diameter: 80-120 nm) as well as rare earth Tb3+- doped Bas(PO4)3CI:xTb3+ nanophosphors. The nanoassemblies were transparent within the 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al range. The Bas(PO4)3CI:xTb3+ nanophosphors exhibited four emission peaks under 228-nm excitation, and the optimal doping amount of Tb3+ was 4.0%. In contrast to traditional energy-consuming, high-temperature techniques, the facile room-temperature coprecipitation method developed here represents an attractive alternative route to obtain uniform Ba5(PO4)3CI nanoassemblies and Bas(PO4)3CI:xTb3+ nanopbosphors that are candidate luminescent ho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ium chlorapatite Nanoassemblies Phosphors Luminescence Room-temperature coprecipitation
原文传递
方解石/氯磷灰石混合物添加对水体内源磷迁移转化的调控效应和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柏晓云 林建伟 +4 位作者 詹艳慧 常明玥 吴俊麟 辛慧敏 黄良君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281-2291,共11页
阐明方解石/氯磷灰石混合物添加对内源磷迁移转化的调控效应与机制,对于其实际应用至关重要.为此,本文采用氯化钙和磷酸钠制备得到氯磷灰石,再与天然方解石进行混合,形成氯磷灰石和方解石的混合物,然后通过批量吸附实验考察了该混合物... 阐明方解石/氯磷灰石混合物添加对内源磷迁移转化的调控效应与机制,对于其实际应用至关重要.为此,本文采用氯化钙和磷酸钠制备得到氯磷灰石,再与天然方解石进行混合,形成氯磷灰石和方解石的混合物,然后通过批量吸附实验考察了该混合物对水中磷酸盐的去除作用,再通过底泥培养实验考察了该混合物添加对底泥中磷迁移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混合物对水中磷酸盐的去除能力明显强于单纯的方解石和氯磷灰石;该混合物对水中磷酸盐的去除动力学过程较好地符合准二级和Elovich动力学模型;增加方解石和氯磷灰石的投加量均有利于该混合物对水中磷酸盐的去除;溶液共存钙离子促进了该混合物对水中磷酸盐的去除.该混合物的添加可以有效控制底泥中磷向上覆水体的释放,导致上覆水中的溶解性活性磷(SRP)浓度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此外,该混合物添加还可以降低间隙水中SRP的浓度,其对间隙水中SRP的削减作用对其调控底泥中磷向上覆水体的迁移转化起到重要的作用.该混合物添加虽然会增加底泥中磷的含量,但所增加的磷主要是以稳定的钙磷形式存在,发生二次污染的风险低.结果显示,方解石/氯磷灰石混合物可以作为底泥改良材料用于水体内源磷释放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解石 氯磷灰石 混合物 底泥 内源磷 释放控制 改良
原文传递
添加剂对改性含钛高炉渣氯化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付念新 娄太平 +1 位作者 都兴红 隋智通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98-701,共4页
针对高钙镁改性含钛高炉渣氯化过程物料易粘结问题,通过热力学分析及X射线衍射检测研究了添加剂防止粘结的作用机制,并考察了温度、配碳量、气体(N2+Cl2)流量和氯气分压对氯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化过程中添加剂磷酸优先与CaO作... 针对高钙镁改性含钛高炉渣氯化过程物料易粘结问题,通过热力学分析及X射线衍射检测研究了添加剂防止粘结的作用机制,并考察了温度、配碳量、气体(N2+Cl2)流量和氯气分压对氯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化过程中添加剂磷酸优先与CaO作用生成高熔点的Ca3(PO4)2以及后者与CaCl2反应生成Ca5(PO4)3Cl,避免了低熔点钙镁氯化物富集而造成的物料粘结.当反应条件为温度850~900℃、配碳过量15%、气体流量400 mL/min和氯气分压40 kPa,得到最佳的氯化结果,60 min内氯化率可达到90.8%~9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钛高炉渣 氯化率 物料粘结 添加剂 磷酸钙 氯磷灰石
下载PDF
氟氯磷灰石固溶体的XRD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许涛 刘羽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49-452,共4页
本文对合成的一系列氟氯磷灰石固溶体进行XRD分析,结果发现:随F-含量(x)的增加晶胞参数a减小、c增大,二者呈线性关系:a=-0.182x+9.555;c=0.055x+6.837。由Vegard定律计算的晶胞参数,与实测值比较发现,a与x的关系更符合理论关系,而c则相... 本文对合成的一系列氟氯磷灰石固溶体进行XRD分析,结果发现:随F-含量(x)的增加晶胞参数a减小、c增大,二者呈线性关系:a=-0.182x+9.555;c=0.055x+6.837。由Vegard定律计算的晶胞参数,与实测值比较发现,a与x的关系更符合理论关系,而c则相差较大,说明通道结构除受通道离子的影响外,还易受其他部分的影响。同时,晶胞体积v随x增加而呈线性减小,表明通道离子的半径、电负性和结构中的位置对晶体结构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氯磷灰石 固溶体 XRD 通道离子
下载PDF
氟-氯磷灰石固溶体比较晶体化学FT-IR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黄志良 刘羽 王大伟 《沈阳化工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06-109,共4页
 采用惰性气体保护下的固相反应法制备端员氟磷灰石(FAP)及氯磷灰石(ClAP)或氟 氯磷灰石固溶体[F ClAP(Ca10(PO4)6(F)2-xClx)].利用FT IR对该固溶体进行比较晶体化学研究.结果表明:F ClAP中F-和Cl-的量变化使固溶体中[PO4]四面体产生...  采用惰性气体保护下的固相反应法制备端员氟磷灰石(FAP)及氯磷灰石(ClAP)或氟 氯磷灰石固溶体[F ClAP(Ca10(PO4)6(F)2-xClx)].利用FT IR对该固溶体进行比较晶体化学研究.结果表明:F ClAP中F-和Cl-的量变化使固溶体中[PO4]四面体产生形状畸变,可用四面体畸变)来表征,当x=1时,畸变程度最大,向两端员畸变程度减弱./Lν3 1指数(DI=Lν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氮磷灰石 固溶体结构 比较晶体化学 FT—IR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