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朝花夕拾》的儿童叙事及其文体功能 被引量:3
1
作者 叶诚生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9-154,共6页
《朝花夕拾》的整体表达风格是大悖于所谓"文格"的——追忆童年往事却又带入时事,意在批判传统文化却又沉溺于考镜文献源流,讽喻中偏多絮语,爱憎间屡有闲趣,这种任意推展的笔墨让人隐约可见鲁迅写作过程中"童年意绪"... 《朝花夕拾》的整体表达风格是大悖于所谓"文格"的——追忆童年往事却又带入时事,意在批判传统文化却又沉溺于考镜文献源流,讽喻中偏多絮语,爱憎间屡有闲趣,这种任意推展的笔墨让人隐约可见鲁迅写作过程中"童年意绪"时时压倒"成人心事"的情状,最终成就的是《朝花夕拾》更加贴近那种无所用心的有趣之童心而非急功近利的现实之感兴的文章体式。《朝花夕拾》这些直写作者兴致与趣味的笔墨,既是在追索童年可能的记忆,更是对今昔孩童顺乎天性、痛快生活的理想境界的追摹与仿效。虽不能至,修辞可达,《朝花夕拾》至少在伸展自如的文体形式上表达了鲁迅期许的儿童世界的理想样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花夕拾》 儿童叙事 文体功能
下载PDF
《布列斯特要塞》:硝烟弥漫中的俄罗斯精神 被引量:2
2
作者 徐雄庆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15年第1期177-181,共5页
历史与电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电影《布列斯特要塞》通过追溯民族历史事件探寻在困境中凝聚形成的俄罗斯精神,以电影的手法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中建构民族英雄符码,以儿童的视角将个体的成长叙事与民族记忆有效缝合,并将过往的历史与民族... 历史与电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电影《布列斯特要塞》通过追溯民族历史事件探寻在困境中凝聚形成的俄罗斯精神,以电影的手法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中建构民族英雄符码,以儿童的视角将个体的成长叙事与民族记忆有效缝合,并将过往的历史与民族精神转换为当下的群体记忆,从而构建起统一的民族认同,呼唤民族精神的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记忆 英雄符码 儿童叙事 民族认同
原文传递
《尘埃落定》的儿童叙事研究
3
作者 白若凡 《安康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58-61,共4页
在《尘埃落定》里,儿童叙事作为一条时隐时现的线索,贯穿了整个小说叙事。儿童作为叙述视角之一,拥有其他视角所不能触及的叙事范围,叙述者内部潜藏的儿童,更像是一个顽童,他被赋予了土司最后一个时代沉重却又轻如尘埃的历史。有趣的是... 在《尘埃落定》里,儿童叙事作为一条时隐时现的线索,贯穿了整个小说叙事。儿童作为叙述视角之一,拥有其他视角所不能触及的叙事范围,叙述者内部潜藏的儿童,更像是一个顽童,他被赋予了土司最后一个时代沉重却又轻如尘埃的历史。有趣的是,顽童并不时时背负历史,而是自由地嬉戏,他出现在不经意的文本当中,永远也不忠于严肃古板的历史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埃落定》 儿童叙事 潜在叙事
下载PDF
儿童叙事与现实反思——80年代以来“精神探索”儿童叙事论
4
作者 王文玲 《东疆学刊》 CSSCI 2008年第1期85-88,共4页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儿童叙事作品,主要体现为带有现实责任感的寻根功能,可以称之为精神探索。这表现为作家对历史的反思、对现实人性的关怀,同时,女性主义写作作为独特的话语,也表达着自我存在的焦虑。
关键词 儿童叙事 精神探索 “寻根”功能 女性主义写作
下载PDF
儿童叙事下的电影服饰分析——以《乔乔的异想世界》为例
5
作者 吴彦彦 李楠 《服饰导刊》 2021年第5期106-110,共5页
[研究意义]电影《乔乔的异想世界》以儿童的视角反映二战时期的德国面貌,将幽默轻松的表象与悲伤痛苦的内核相融合,呈现出与传统内战电影大相径庭的电影风格。[研究方法]文章以该影片独特前卫的电影美学为视角,通过人物造型、视听语言... [研究意义]电影《乔乔的异想世界》以儿童的视角反映二战时期的德国面貌,将幽默轻松的表象与悲伤痛苦的内核相融合,呈现出与传统内战电影大相径庭的电影风格。[研究方法]文章以该影片独特前卫的电影美学为视角,通过人物造型、视听语言、场景道具等元素进行分析与深入探讨。[研究结果与结论]研究认为该影片通过饱和度高的色彩搭配、夸张有趣的视听语言、天真烂漫的儿童视角,结合残酷现实的故事背景,使其充满荒诞感。同时,戏剧化的希特勒形象使战争的黑暗性与故事的童话感达到平衡,使观众注意到战争下弱势群体的精神状态,并意识到脱离固有公式后的另一种创新性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乔的异想世界》 人物造型 儿童叙事 色彩
下载PDF
《杀死一只知更鸟》的儿童叙事视角分析
6
作者 傅亚东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10-12,共3页
《杀死一只知更鸟》是一部颇能体现美国价值观的作品,采用一个非常独特的角度,即透过一位八岁女孩天真的视野,折射出社会的复杂和人性的美丑。孩子有时比成年人更能看到生活的本质,他们去除事物华丽的外衣,简化生活的规则,他们眼中的世... 《杀死一只知更鸟》是一部颇能体现美国价值观的作品,采用一个非常独特的角度,即透过一位八岁女孩天真的视野,折射出社会的复杂和人性的美丑。孩子有时比成年人更能看到生活的本质,他们去除事物华丽的外衣,简化生活的规则,他们眼中的世界才是最真实的。该作品儿童视角的叙事策略让美国种族歧视这一社会现实问题凸显得更加真实和深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更鸟 儿童叙事视角 儿童语言 儿童心理 儿童救赎
下载PDF
幼儿叙事性讲述核心经验的学习 被引量:2
7
作者 宋苗境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 2016年第1期42-44,共3页
幼儿叙事性讲述核心经验包括运用丰富的词句进行讲述、有条理地组织讲述内容、感知独白语言的语境等.基于此,教师在指导时应注意把握各年龄段幼儿叙事性讲述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创设叙事性讲述的语言运用情境,提供有效的支架等.
关键词 幼儿叙事性讲述 核心经验 教育指导策略
原文传递
莫言小说儿童叙述视角和叙事方式的演变 被引量:1
8
作者 翟瑞青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4-148,共5页
莫言创作的儿童叙述视角前后出现了三个不同时期的变化:1980年代的作品中,作家注重孩子的"听"和"看",展现外在于孩子的世界;1990年代的作品中,注重从孩子的心理感受和体验出发,展现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21世纪以来... 莫言创作的儿童叙述视角前后出现了三个不同时期的变化:1980年代的作品中,作家注重孩子的"听"和"看",展现外在于孩子的世界;1990年代的作品中,注重从孩子的心理感受和体验出发,展现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21世纪以来的作品,以《四十一炮》为代表,作家让一个孩子无所顾忌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没有被政治、文化、经济所束缚之人对他进行阻拦和打扰。从1985年《透明的红萝卜》中的黑孩不说一句话,到2003年《四十一炮》中罗小通整篇的喋喋不休,经过了近20年的创作路程,莫言完成了其小说创作儿童叙述视角叙事方式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儿童叙述视角 叙事方式 演变
下载PDF
林海音和迟子建儿童叙事小说比较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晓明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508-512,共5页
童年叙事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作者所处年代一批人共同的童年经验或回忆。林海音和迟子建以独特的儿童视角切入,用真实细腻的情感,在成长与离别中展现女性特有的人道主义悲悯关怀。同时,勾勒出充满平民韵味的京俗画卷,展现了白山黑水的自... 童年叙事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作者所处年代一批人共同的童年经验或回忆。林海音和迟子建以独特的儿童视角切入,用真实细腻的情感,在成长与离别中展现女性特有的人道主义悲悯关怀。同时,勾勒出充满平民韵味的京俗画卷,展现了白山黑水的自然风光。两位作家不同的经历反映在作品中,其创作风格也不尽相同。将两者展开比较研究,能进一步深化对作家及其作品的了解,拓宽文学研究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海音 迟子建 儿童叙事小说 儿童视角 童年经验
下载PDF
游戏故事对幼儿叙事能力发展的影响
10
作者 邵幼萍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第26期77-78,共2页
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学前教育成为了社会各界以及幼儿家长关注的重点,这一阶段教育教学工作对孩子未来学习生涯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对孩子语言能力进行培养,还要简单培养孩子的思考与理解能力,这样才... 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学前教育成为了社会各界以及幼儿家长关注的重点,这一阶段教育教学工作对孩子未来学习生涯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对孩子语言能力进行培养,还要简单培养孩子的思考与理解能力,这样才能保证教育质量得到有效提升。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利用合理的方式去激励学生,以保证可以有效提高学前教育效率与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戏故事 幼儿语言能力 幼儿叙事能力发展
原文传递
赫塔·米勒《低地》中的黑色童年探究
11
作者 张培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2-158,共7页
在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塔·米勒不同时期的作品中,童年作为一个重要的主题贯穿始终。处女作《低地》中,个人记忆、集体记忆与文化记忆在儿童叙事视角所展现的文学空间里巧妙地结合,对黑色童年的回忆勾勒出时代的历史记忆,对... 在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塔·米勒不同时期的作品中,童年作为一个重要的主题贯穿始终。处女作《低地》中,个人记忆、集体记忆与文化记忆在儿童叙事视角所展现的文学空间里巧妙地结合,对黑色童年的回忆勾勒出时代的历史记忆,对黑色童年的探寻勾勒出一幅反田园诗的乡村图景。文本结合米勒诗学的核心概念"虚构的感知"以及杨·阿斯曼关于文化记忆的理论,从儿童叙事视角、童年与恐惧、童年与记忆三个方面,探析《低地》中的黑色童年。通过对这一主题的探讨,探究米勒的写作动因、创作手法和创作思想,揭示米勒作品深刻的历史内涵和现实批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 儿童叙事视角 虚构的感知 恐惧 文化记忆
下载PDF
当代先锋小说的儿童叙事及其美学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穆厚琴 魏兰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98-102,共5页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先锋文学作家创作了许多儿童题材小说,塑造出众多遭受精神和肉体双重创伤的儿童形象,展现作家对忍受饥饿和孤独、面临丑恶和暴力的童年生活的创伤记忆,为当代文学中的儿童悲剧人物形象增添了新的悲剧内涵。这类儿...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先锋文学作家创作了许多儿童题材小说,塑造出众多遭受精神和肉体双重创伤的儿童形象,展现作家对忍受饥饿和孤独、面临丑恶和暴力的童年生活的创伤记忆,为当代文学中的儿童悲剧人物形象增添了新的悲剧内涵。这类儿童题材小说大多使用回顾性的第一人称叙述,运用多重叙事视角,有视角越界现象,叙事的自由完全突破传统叙事视角限制,先锋作家所采用的叙事策略赋予当代小说叙事以新的美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小说 儿童叙事 儿童创伤记忆 多重视角 视角越界
下载PDF
死亡的儿童叙事、内涵阐释及理性应对——以电影《人生大事》为例
13
作者 胥兴春 张媛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7期1-7,共7页
死亡是人类无法逃避的宿命,它以其自身的神秘性吸引着古往今来的人们,赋予人们充分的想象空间。本文以电影《人生大事》中的“黑盒子”“天上的星星”“外婆的消失”三重意象凸显出儿童死亡叙事的三个阶段,并在此基础上,从“身体”“社... 死亡是人类无法逃避的宿命,它以其自身的神秘性吸引着古往今来的人们,赋予人们充分的想象空间。本文以电影《人生大事》中的“黑盒子”“天上的星星”“外婆的消失”三重意象凸显出儿童死亡叙事的三个阶段,并在此基础上,从“身体”“社会”与“灵魂”三个维度进行死亡的内涵阐释,最后获得儿童如何面对死亡的理想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 儿童叙事 内涵阐释 理性应对 人生大事
下载PDF
论21世纪韩国电影儿童叙事下的情感结构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作剩 何春耕 《当代韩国》 2019年第3期95-104,共10页
进入21世纪以来,儿童叙事显然已经成为韩国电影别具一格的创作特征,其大致可以分为儿童患病、儿童受侵与儿童缺爱三种较为固定而常见的具体叙事形态,而这也恰恰呼应了雷蒙·威廉斯所提出的情感结构理论。韩国电影创作者正是通过对... 进入21世纪以来,儿童叙事显然已经成为韩国电影别具一格的创作特征,其大致可以分为儿童患病、儿童受侵与儿童缺爱三种较为固定而常见的具体叙事形态,而这也恰恰呼应了雷蒙·威廉斯所提出的情感结构理论。韩国电影创作者正是通过对儿童的影像叙事,来表达当前韩国人对儿童的重视、对施害者的谴责、对不称职父母的批评,以及对真情之爱的深切呼唤,而韩国观众也正是通过对儿童叙事电影的观看,来凝视镜中之儿童,观照镜外之现实,释放自身之情绪,舔舐民族之伤痛。可见,儿童叙事已成为进入21世纪以来韩国重要的文化特征,凝结着韩民族的恨情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电影 儿童叙事 情感结构 "恨"情结
原文传递
学前聋童口语叙事的特征及预测因素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王娟 刘鑫 《中国特殊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8-45,共8页
采用叙事分析法考察学前聋童口语叙事的特征及预测因素。141名4-7岁聋童(包括57名高潜聋童)和141名3-6岁健听儿童参与测试,要求被试阅读故事书并讲述故事。研究结果发现:(1)聋童叙事的宏观结构与健听儿童水平相当;(2)聋童叙事的微观结... 采用叙事分析法考察学前聋童口语叙事的特征及预测因素。141名4-7岁聋童(包括57名高潜聋童)和141名3-6岁健听儿童参与测试,要求被试阅读故事书并讲述故事。研究结果发现:(1)聋童叙事的宏观结构与健听儿童水平相当;(2)聋童叙事的微观结构显著弱于健听儿童;(3)聋童在用词不当、成分残缺、无关表达和句式杂糅方面的错误显著多于健听儿童,高潜聋童在用词不当和成分残缺上的错误显著多于健听儿童;(4)年龄和接受性词汇水平得分正向预测聋童叙事的宏观结构;接受性词汇水平得分和年龄正向预测聋童叙事的微观结构,听力损失程度负向预测聋童的微观结构;听力损失程度正向预测聋童的叙事错误,父母参与程度负向预测聋童的叙事错误。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促进聋童叙事能力发展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前聋童 健听儿童 口语叙事 预测因素
原文传递
从解构到重构:视域融合中的儿童生活叙事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旭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80-786,共7页
认识理解儿童是教育儿童的前提。为合理地认识儿童、实现对儿童的深层理解和把握,儿童生活叙事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选择。文章通过对胡塞尔、海德格尔以及伽达默尔等人的相关理论进行理路梳理,力图融合"成人的视角"与"... 认识理解儿童是教育儿童的前提。为合理地认识儿童、实现对儿童的深层理解和把握,儿童生活叙事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选择。文章通过对胡塞尔、海德格尔以及伽达默尔等人的相关理论进行理路梳理,力图融合"成人的视角"与"儿童的视角",探索一种特殊的成人视角——"儿童视角"。并以一则儿童生活叙事为例,分别运用三种视角进行叙事解构与重构,探索并探讨了运用儿童视角、在视域融合中进行儿童生活叙事的方法选择和实践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的视角 儿童的视角 儿童视角 儿童生活叙事 叙事研究
下载PDF
聋童叙事的研究综述:特征、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刘鑫 王娟 《中国特殊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29,共7页
叙事对聋童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是聋童语言发展和康复训练的重要工具。通过综述相关文献发现,聋童叙事的宏观结构、微观结构、连贯性和错误类型均存在特异性;聋童的生理机能、助听设备的植入和语言环境等因素影响... 叙事对聋童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是聋童语言发展和康复训练的重要工具。通过综述相关文献发现,聋童叙事的宏观结构、微观结构、连贯性和错误类型均存在特异性;聋童的生理机能、助听设备的植入和语言环境等因素影响聋童的叙事表现;父母有效的支架型策略和基于评价体系构建的干预策略是促进聋童叙事能力发展的有效方式。在综述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聋童 叙事 特征 影响因素 干预策略
原文传递
3-5岁汉语儿童叙事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玉娟 Lori E.Skibbe Ryan P.Bowles 《中国特殊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2-96,共5页
叙事能力指有组织地表述事物或事件的语言能力,在儿童社会性、情感和认知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叙事评估工具(Narrative Assessment Protocol)测查了3-5岁汉语儿童叙事能力的发展,研究发现:(1)叙事评估工具能够反应汉语儿... 叙事能力指有组织地表述事物或事件的语言能力,在儿童社会性、情感和认知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叙事评估工具(Narrative Assessment Protocol)测查了3-5岁汉语儿童叙事能力的发展,研究发现:(1)叙事评估工具能够反应汉语儿童叙事能力的发展趋势;(2)3-5岁幼儿在叙事能力评估的各个维度表现出了随年龄增长而发展变化的趋势,5岁组在各维度上都显著优于其他两个年龄组;(3)该样本中的儿童在故事讲述中,不会主动给出题目和结尾,较少使用比喻、拟声等修辞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儿童 叙事能力 评估 发展
原文传递
普通幼儿与自闭症幼儿汉语叙说能力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冠杏 庄姣娇 卢英俊 《中国特殊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8-43,共6页
叙说是幼儿成长必经过程,也是语言发展和社会适应必要的过程。本研究旨在探讨4-5岁普通幼儿叙说能力与相同语言理解能力的自闭症幼儿叙说能力,比较二组幼儿在故事图卡排序、连贯性、表达形式、故事结构和情绪等维度的表现。研究结果显... 叙说是幼儿成长必经过程,也是语言发展和社会适应必要的过程。本研究旨在探讨4-5岁普通幼儿叙说能力与相同语言理解能力的自闭症幼儿叙说能力,比较二组幼儿在故事图卡排序、连贯性、表达形式、故事结构和情绪等维度的表现。研究结果显示普通幼儿与自闭症幼儿仅在连环图卡排序和故事结构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平均语句长、连贯性、口语表达形式等三个维度上,二组存在显著差异。最后,研究者依据结果进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闭症 幼儿 叙说能力
原文传递
儿童游戏叙事审思:内涵、误区与取向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春燕 郭娇娇 《幼儿教育》 2024年第12期22-26,共5页
儿童游戏叙事是指以幼儿园游戏为叙事背景,儿童借助身体动作、表情、口语、绘画、前书写等多种表征方式,以一定的逻辑顺序向他人表达自己和同伴在游戏过程中的经历和体验,具有主体性、体验性、多元性、反思性的特点。在幼儿园实践中,不... 儿童游戏叙事是指以幼儿园游戏为叙事背景,儿童借助身体动作、表情、口语、绘画、前书写等多种表征方式,以一定的逻辑顺序向他人表达自己和同伴在游戏过程中的经历和体验,具有主体性、体验性、多元性、反思性的特点。在幼儿园实践中,不同的儿童游戏叙事分别存在游戏叙事主体性缺失、游戏叙事失真化、游戏叙事表征方式单一化、游戏叙事浅表化等问题。儿童游戏叙事的取向应从被动到主动,从形式到体验,从单一到多元,从叙事到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 儿童游戏叙事 审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