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期小说儿童叙事的双重变奏
1
作者 王文玲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8-160,共3页
新时期小说的儿童叙事表现为两种基本取向:一,作家以特别逼近于童年的心态来记录过去的自我,反映一个"原态的童年";二,作家带着既定的现实经验对童年记忆进行取舍,表现出特定意向的"被抽取的童年"。1980年代中期以... 新时期小说的儿童叙事表现为两种基本取向:一,作家以特别逼近于童年的心态来记录过去的自我,反映一个"原态的童年";二,作家带着既定的现实经验对童年记忆进行取舍,表现出特定意向的"被抽取的童年"。1980年代中期以来小说创作中的儿童叙事在整体上表现为"原态的童年"与"被抽取的童年"的双重变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小说 儿童叙事 原态的童年 被抽取的童年
下载PDF
当代先锋小说的儿童叙事及其美学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穆厚琴 魏兰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98-102,共5页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先锋文学作家创作了许多儿童题材小说,塑造出众多遭受精神和肉体双重创伤的儿童形象,展现作家对忍受饥饿和孤独、面临丑恶和暴力的童年生活的创伤记忆,为当代文学中的儿童悲剧人物形象增添了新的悲剧内涵。这类儿...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先锋文学作家创作了许多儿童题材小说,塑造出众多遭受精神和肉体双重创伤的儿童形象,展现作家对忍受饥饿和孤独、面临丑恶和暴力的童年生活的创伤记忆,为当代文学中的儿童悲剧人物形象增添了新的悲剧内涵。这类儿童题材小说大多使用回顾性的第一人称叙述,运用多重叙事视角,有视角越界现象,叙事的自由完全突破传统叙事视角限制,先锋作家所采用的叙事策略赋予当代小说叙事以新的美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小说 儿童叙事 儿童创伤记忆 多重视角 视角越界
下载PDF
死亡的儿童叙事、内涵阐释及理性应对——以电影《人生大事》为例
3
作者 胥兴春 张媛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7期1-7,共7页
死亡是人类无法逃避的宿命,它以其自身的神秘性吸引着古往今来的人们,赋予人们充分的想象空间。本文以电影《人生大事》中的“黑盒子”“天上的星星”“外婆的消失”三重意象凸显出儿童死亡叙事的三个阶段,并在此基础上,从“身体”“社... 死亡是人类无法逃避的宿命,它以其自身的神秘性吸引着古往今来的人们,赋予人们充分的想象空间。本文以电影《人生大事》中的“黑盒子”“天上的星星”“外婆的消失”三重意象凸显出儿童死亡叙事的三个阶段,并在此基础上,从“身体”“社会”与“灵魂”三个维度进行死亡的内涵阐释,最后获得儿童如何面对死亡的理想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 儿童叙事 内涵阐释 理性应对 人生大事
下载PDF
聋童叙事的研究综述:特征、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鑫 王娟 《中国特殊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29,共7页
叙事对聋童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是聋童语言发展和康复训练的重要工具。通过综述相关文献发现,聋童叙事的宏观结构、微观结构、连贯性和错误类型均存在特异性;聋童的生理机能、助听设备的植入和语言环境等因素影响... 叙事对聋童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是聋童语言发展和康复训练的重要工具。通过综述相关文献发现,聋童叙事的宏观结构、微观结构、连贯性和错误类型均存在特异性;聋童的生理机能、助听设备的植入和语言环境等因素影响聋童的叙事表现;父母有效的支架型策略和基于评价体系构建的干预策略是促进聋童叙事能力发展的有效方式。在综述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聋童 叙事 特征 影响因素 干预策略
原文传递
3-5岁汉语儿童叙事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刘玉娟 Lori E.Skibbe Ryan P.Bowles 《中国特殊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2-96,共5页
叙事能力指有组织地表述事物或事件的语言能力,在儿童社会性、情感和认知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叙事评估工具(Narrative Assessment Protocol)测查了3-5岁汉语儿童叙事能力的发展,研究发现:(1)叙事评估工具能够反应汉语儿... 叙事能力指有组织地表述事物或事件的语言能力,在儿童社会性、情感和认知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叙事评估工具(Narrative Assessment Protocol)测查了3-5岁汉语儿童叙事能力的发展,研究发现:(1)叙事评估工具能够反应汉语儿童叙事能力的发展趋势;(2)3-5岁幼儿在叙事能力评估的各个维度表现出了随年龄增长而发展变化的趋势,5岁组在各维度上都显著优于其他两个年龄组;(3)该样本中的儿童在故事讲述中,不会主动给出题目和结尾,较少使用比喻、拟声等修辞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儿童 叙事能力 评估 发展
原文传递
A Warm Death Trip——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Great Blue Yonder from the Dead Children Narrative Perspective
6
作者 黄洁 《海外英语》 2015年第21期195-197,共3页
When it comes to the death,it can be gruesome or be dolente.However,the death also can be warm and be a new start of life.It is because we regard the death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 that we show different attitude to... When it comes to the death,it can be gruesome or be dolente.However,the death also can be warm and be a new start of life.It is because we regard the death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 that we show different attitude to the death.The novel The Great Blue Yonder which described the experience of the little protagonist died as a ghost wandering in the mortal world interpreted the death by fairy tale.In his wandering trip,he experience not only tears but also laughter.The more important experience he realized was that he took a new look at love and comprehended the significance of life.Because of the dislocation between narrative perspective and narrative contents,the abnormal narrative perspective owns the unique artistic charm.This thesis aims to interpret the Great Blue Yonder by taking the abnormal narrative perspective as the point of view from the dual narrative perspective of the ghosts and the children.The abnormal narrative perspective is endowed with the unique aesthetic effect because of its own aesthetic properties.It will make a great fresh aesthetic feast to read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dead ghost narrative perspective the children narrative perspective DEATH The great blue yonder
下载PDF
学前聋童口语叙事的特征及预测因素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娟 刘鑫 《中国特殊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8-45,共8页
采用叙事分析法考察学前聋童口语叙事的特征及预测因素。141名4-7岁聋童(包括57名高潜聋童)和141名3-6岁健听儿童参与测试,要求被试阅读故事书并讲述故事。研究结果发现:(1)聋童叙事的宏观结构与健听儿童水平相当;(2)聋童叙事的微观结... 采用叙事分析法考察学前聋童口语叙事的特征及预测因素。141名4-7岁聋童(包括57名高潜聋童)和141名3-6岁健听儿童参与测试,要求被试阅读故事书并讲述故事。研究结果发现:(1)聋童叙事的宏观结构与健听儿童水平相当;(2)聋童叙事的微观结构显著弱于健听儿童;(3)聋童在用词不当、成分残缺、无关表达和句式杂糅方面的错误显著多于健听儿童,高潜聋童在用词不当和成分残缺上的错误显著多于健听儿童;(4)年龄和接受性词汇水平得分正向预测聋童叙事的宏观结构;接受性词汇水平得分和年龄正向预测聋童叙事的微观结构,听力损失程度负向预测聋童的微观结构;听力损失程度正向预测聋童的叙事错误,父母参与程度负向预测聋童的叙事错误。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促进聋童叙事能力发展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前聋童 健听儿童 口语叙事 预测因素
原文传递
聋童的接受性词汇水平、叙事能力与心理理论的关系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娟 龙玉兰 陈世民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8-31,110,共5页
目的:考察聋童的接受性词汇水平对其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以及叙事能力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皮博迪图画词汇测试(PPVT)、无字图画书叙事和标准错误信念测试对110名4-7岁聋童进行测查。结果:1聋童的接受性词汇水平、叙事能力与心理... 目的:考察聋童的接受性词汇水平对其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以及叙事能力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皮博迪图画词汇测试(PPVT)、无字图画书叙事和标准错误信念测试对110名4-7岁聋童进行测查。结果:1聋童的接受性词汇水平、叙事能力与心理理论三者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聋童的接受性词汇水平能够显著预测其心理理论的发展,叙事能力在接受性词汇水平和心理理论之间起着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结论:聋童的接受性词汇水平通过叙事能力间接影响心理理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性词汇水平 聋童叙事 心理理论
原文传递
《朝花夕拾》的儿童叙事及其文体功能 被引量:3
9
作者 叶诚生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9-154,共6页
《朝花夕拾》的整体表达风格是大悖于所谓"文格"的——追忆童年往事却又带入时事,意在批判传统文化却又沉溺于考镜文献源流,讽喻中偏多絮语,爱憎间屡有闲趣,这种任意推展的笔墨让人隐约可见鲁迅写作过程中"童年意绪"... 《朝花夕拾》的整体表达风格是大悖于所谓"文格"的——追忆童年往事却又带入时事,意在批判传统文化却又沉溺于考镜文献源流,讽喻中偏多絮语,爱憎间屡有闲趣,这种任意推展的笔墨让人隐约可见鲁迅写作过程中"童年意绪"时时压倒"成人心事"的情状,最终成就的是《朝花夕拾》更加贴近那种无所用心的有趣之童心而非急功近利的现实之感兴的文章体式。《朝花夕拾》这些直写作者兴致与趣味的笔墨,既是在追索童年可能的记忆,更是对今昔孩童顺乎天性、痛快生活的理想境界的追摹与仿效。虽不能至,修辞可达,《朝花夕拾》至少在伸展自如的文体形式上表达了鲁迅期许的儿童世界的理想样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花夕拾》 儿童叙事 文体功能
下载PDF
《布列斯特要塞》:硝烟弥漫中的俄罗斯精神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雄庆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15年第1期177-181,共5页
历史与电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电影《布列斯特要塞》通过追溯民族历史事件探寻在困境中凝聚形成的俄罗斯精神,以电影的手法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中建构民族英雄符码,以儿童的视角将个体的成长叙事与民族记忆有效缝合,并将过往的历史与民族... 历史与电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电影《布列斯特要塞》通过追溯民族历史事件探寻在困境中凝聚形成的俄罗斯精神,以电影的手法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中建构民族英雄符码,以儿童的视角将个体的成长叙事与民族记忆有效缝合,并将过往的历史与民族精神转换为当下的群体记忆,从而构建起统一的民族认同,呼唤民族精神的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记忆 英雄符码 儿童叙事 民族认同
原文传递
《杀死一只知更鸟》的儿童叙事视角分析
11
作者 傅亚东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10-12,共3页
《杀死一只知更鸟》是一部颇能体现美国价值观的作品,采用一个非常独特的角度,即透过一位八岁女孩天真的视野,折射出社会的复杂和人性的美丑。孩子有时比成年人更能看到生活的本质,他们去除事物华丽的外衣,简化生活的规则,他们眼中的世... 《杀死一只知更鸟》是一部颇能体现美国价值观的作品,采用一个非常独特的角度,即透过一位八岁女孩天真的视野,折射出社会的复杂和人性的美丑。孩子有时比成年人更能看到生活的本质,他们去除事物华丽的外衣,简化生活的规则,他们眼中的世界才是最真实的。该作品儿童视角的叙事策略让美国种族歧视这一社会现实问题凸显得更加真实和深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更鸟 儿童叙事视角 儿童语言 儿童心理 儿童救赎
下载PDF
莫言小说儿童叙述视角和叙事方式的演变 被引量:1
12
作者 翟瑞青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4-148,共5页
莫言创作的儿童叙述视角前后出现了三个不同时期的变化:1980年代的作品中,作家注重孩子的"听"和"看",展现外在于孩子的世界;1990年代的作品中,注重从孩子的心理感受和体验出发,展现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21世纪以来... 莫言创作的儿童叙述视角前后出现了三个不同时期的变化:1980年代的作品中,作家注重孩子的"听"和"看",展现外在于孩子的世界;1990年代的作品中,注重从孩子的心理感受和体验出发,展现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21世纪以来的作品,以《四十一炮》为代表,作家让一个孩子无所顾忌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没有被政治、文化、经济所束缚之人对他进行阻拦和打扰。从1985年《透明的红萝卜》中的黑孩不说一句话,到2003年《四十一炮》中罗小通整篇的喋喋不休,经过了近20年的创作路程,莫言完成了其小说创作儿童叙述视角叙事方式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儿童叙述视角 叙事方式 演变
下载PDF
林海音和迟子建儿童叙事小说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晓明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508-512,共5页
童年叙事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作者所处年代一批人共同的童年经验或回忆。林海音和迟子建以独特的儿童视角切入,用真实细腻的情感,在成长与离别中展现女性特有的人道主义悲悯关怀。同时,勾勒出充满平民韵味的京俗画卷,展现了白山黑水的自... 童年叙事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作者所处年代一批人共同的童年经验或回忆。林海音和迟子建以独特的儿童视角切入,用真实细腻的情感,在成长与离别中展现女性特有的人道主义悲悯关怀。同时,勾勒出充满平民韵味的京俗画卷,展现了白山黑水的自然风光。两位作家不同的经历反映在作品中,其创作风格也不尽相同。将两者展开比较研究,能进一步深化对作家及其作品的了解,拓宽文学研究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海音 迟子建 儿童叙事小说 儿童视角 童年经验
下载PDF
母亲获得的社会支持与母亲参与教养对学前聋童叙事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娟 李昕 陈世民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13-916,共4页
目的:考察母亲获得的社会支持对聋童叙事能力的影响以及母亲参与教养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社会支持问卷、母亲参与教养问卷和叙事任务,对122名4-6岁聋童及其母亲进行测查。结果:1母亲获得的社会支持、母亲参与教养和聋童叙事表... 目的:考察母亲获得的社会支持对聋童叙事能力的影响以及母亲参与教养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社会支持问卷、母亲参与教养问卷和叙事任务,对122名4-6岁聋童及其母亲进行测查。结果:1母亲获得的社会支持、母亲参与教养和聋童叙事表现三者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母亲获得的社会支持能够显著预测聋童的叙事表现,母亲参与教养在两者间有显著的中介效应。结论:在家庭教养中,母亲的社会支持通过母亲参与教养影响聋童的叙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亲获得的社会支持 母亲参与教养 聋童叙事
原文传递
儿童叙事与现实反思——80年代以来“精神探索”儿童叙事论
15
作者 王文玲 《东疆学刊》 CSSCI 2008年第1期85-88,共4页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儿童叙事作品,主要体现为带有现实责任感的寻根功能,可以称之为精神探索。这表现为作家对历史的反思、对现实人性的关怀,同时,女性主义写作作为独特的话语,也表达着自我存在的焦虑。
关键词 儿童叙事 精神探索 “寻根”功能 女性主义写作
下载PDF
游戏故事对幼儿叙事能力发展的影响
16
作者 邵幼萍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第26期77-78,共2页
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学前教育成为了社会各界以及幼儿家长关注的重点,这一阶段教育教学工作对孩子未来学习生涯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对孩子语言能力进行培养,还要简单培养孩子的思考与理解能力,这样才... 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学前教育成为了社会各界以及幼儿家长关注的重点,这一阶段教育教学工作对孩子未来学习生涯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对孩子语言能力进行培养,还要简单培养孩子的思考与理解能力,这样才能保证教育质量得到有效提升。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利用合理的方式去激励学生,以保证可以有效提高学前教育效率与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戏故事 幼儿语言能力 幼儿叙事能力发展
原文传递
赫塔·米勒《低地》中的黑色童年探究
17
作者 张培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2-158,共7页
在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塔·米勒不同时期的作品中,童年作为一个重要的主题贯穿始终。处女作《低地》中,个人记忆、集体记忆与文化记忆在儿童叙事视角所展现的文学空间里巧妙地结合,对黑色童年的回忆勾勒出时代的历史记忆,对... 在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塔·米勒不同时期的作品中,童年作为一个重要的主题贯穿始终。处女作《低地》中,个人记忆、集体记忆与文化记忆在儿童叙事视角所展现的文学空间里巧妙地结合,对黑色童年的回忆勾勒出时代的历史记忆,对黑色童年的探寻勾勒出一幅反田园诗的乡村图景。文本结合米勒诗学的核心概念"虚构的感知"以及杨·阿斯曼关于文化记忆的理论,从儿童叙事视角、童年与恐惧、童年与记忆三个方面,探析《低地》中的黑色童年。通过对这一主题的探讨,探究米勒的写作动因、创作手法和创作思想,揭示米勒作品深刻的历史内涵和现实批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 儿童叙事视角 虚构的感知 恐惧 文化记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