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在肩胸背部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承龙 仲海燕 +3 位作者 陈勇 王倩 邹鸣立 袁斯明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4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探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在肩胸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自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应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肩胸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8例,致伤原因均为肿瘤切除术后。术前应用CTA和手持多普勒超声确认胸背动脉的存在、走... 目的探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在肩胸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自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应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肩胸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8例,致伤原因均为肿瘤切除术后。术前应用CTA和手持多普勒超声确认胸背动脉的存在、走行、分支及穿支位置。根据创面位置、面积设计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皮瓣仅携带穿支发出位置的极少量肌肉,将胸背动脉降支近端从肌肉内剥离,保留胸背动脉横支和胸背神经。如血管蒂长度不足,可切断横支。皮瓣带蒂转移修复创面。供瓣区拉拢缝合。结果8例皮瓣均存活,供瓣区切口愈合好。随访6个月到2年,所有患者受区外观满意,供瓣区无明显畸形,肩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胸背动脉穿支皮瓣血供可靠,血管蒂长,且基本完整地保留了背阔肌功能,是修复肩胸背部邻近创面的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背动脉穿支皮瓣 皮肤软组织缺损 肩胸背部 背阔肌
下载PDF
高频超声在胸背部肌骨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陈一武 王晓刚 +2 位作者 施晓琳 姜辉 鄂占森 《医学综述》 2014年第10期1799-1803,共5页
随着肌骨超声的开展及超声医师对肌骨疾病诊断水平的提高,高频超声检查在肌骨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高频超声可以良好地显示胸背部肌肉、肌腱、神经、韧带和关节的解剖位置及相关疾病,且高频超声检查具有非侵入性、低成本、无电离辐射... 随着肌骨超声的开展及超声医师对肌骨疾病诊断水平的提高,高频超声检查在肌骨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高频超声可以良好地显示胸背部肌肉、肌腱、神经、韧带和关节的解剖位置及相关疾病,且高频超声检查具有非侵入性、低成本、无电离辐射、功能状态下实时性检查等优点。因此,高频超声检查在胸背部肌骨疾病的影像诊断方面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背部 高频超声 肌骨
下载PDF
应用皮肤切削术治疗胸背部巨痣临床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袁德品 代涛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4年第4期270-272,共3页
目的:观察应用皮肤切削术治疗胸背部巨痣的临床效果,探讨治疗巨痣较为有效的方式。方法:于巨痣部位以切削方式削除黑色素痣病变组织,继发创面以愈邦(纳米银抗菌医用敷料)覆盖,术后逐层揭去外层敷料,直至创面愈合,愈后综合抗瘢痕治疗。结... 目的:观察应用皮肤切削术治疗胸背部巨痣的临床效果,探讨治疗巨痣较为有效的方式。方法:于巨痣部位以切削方式削除黑色素痣病变组织,继发创面以愈邦(纳米银抗菌医用敷料)覆盖,术后逐层揭去外层敷料,直至创面愈合,愈后综合抗瘢痕治疗。结果:胸背部巨痣可一次性手术完成,创面均Ⅰ期愈合,愈后无明显瘢痕增生或挛缩,皮肤色泽及弹性可。结论:应用皮肤切削术治疗胸背部巨痣手术次数少,无需植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痣 切削 植皮 瘢痕 胸背
下载PDF
刘氏小儿推拿“推胸背法”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模型大鼠IL-4/STAT6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雪 汤伟 +5 位作者 叶勇 唐乐平 易晓盼 丁俊洋 祝斌野 邵湘宁 《中医药导报》 2017年第14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刘氏小儿推拿"推胸背法"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模型大鼠IL-4/STAT6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卵清蛋白和氢氧化铝致敏及雾化激发的方法造模,分别采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推胸背法"和推药结合法干预。采用WB法... 目的:探讨刘氏小儿推拿"推胸背法"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模型大鼠IL-4/STAT6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卵清蛋白和氢氧化铝致敏及雾化激发的方法造模,分别采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推胸背法"和推药结合法干预。采用WB法检测肺组织中p-STAT6的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4含量和肺泡灌洗液中IL-4R含量。结果:模型组、西药组、推拿组和推药结合组的喷嚏、搔鼻次数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造模成功。推拿组、西药组和推药结合组喷嚏、搔鼻次数比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推拿组和西药组血清IL-4水平、肺泡灌洗液IL-4R水平和肺组织p-STAT6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推药结合组以上指标均低于推拿组和西药组(P<0.05)。结论:刘氏小儿推拿可能通过IL-4/STAT6信号通路调节咳嗽变异性哮喘大鼠的气道变应性炎症,同时能提高孟鲁司特钠咀嚼片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氏小儿推拿 推胸背法 咳嗽变异性哮喘 IL-4 STAT6 大鼠
下载PDF
复方倍他米松疼痛区域皮内注射对胸背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 被引量:12
5
作者 丁永永 邓红 刘兵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65-68,共4页
目的 探讨复方倍他米松疼痛区域皮内注射对胸背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 方法 前瞻性研究140例胸背部带状疱疹合并后遗性神经痛患者的诊疗情况,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实施皮内注射地塞米松+神经阻滞,并... 目的 探讨复方倍他米松疼痛区域皮内注射对胸背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 方法 前瞻性研究140例胸背部带状疱疹合并后遗性神经痛患者的诊疗情况,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实施皮内注射地塞米松+神经阻滞,并给予加巴喷丁口服治疗;观察组实施皮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神经阻滞,并给予加巴喷丁口服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8周。2组患者于首次皮内注射后应用曲马多缓释片治疗(100mg),每12h服1次,根据疼痛情况调整用药,最长服用1周后停止。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曲马多缓释片用药量、治疗前后睡眠质量(QS)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8.57%)显著优于对照组(75.71%)(P<0.05);2组患者治疗前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曲马多缓释片用药量为(698.50±96.50)mg,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89.50±169.50)mg(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复方倍他米松疼痛区域皮内注射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其治疗效果优于应用地塞米松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倍他米松 地塞米松 皮内注射 胸背部带状疱疹 后遗神经痛 疼痛评分
下载PDF
社会人口学特征及炎症因子水平共同预测胸背部皮瓣修复四肢烧伤创面的效果及临床验证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相龙 谢永峰 +1 位作者 丁志龙 陈文斌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分析讨论社会人口学特征及炎症因子水平共同预测胸背部皮瓣修复四肢烧伤创面的效果,并建立预测方程,进行临床验证。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笔者医院就诊的胸背部皮瓣修复四肢烧伤创面的患者172例,其中97例患者作为建模队列... 目的:分析讨论社会人口学特征及炎症因子水平共同预测胸背部皮瓣修复四肢烧伤创面的效果,并建立预测方程,进行临床验证。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笔者医院就诊的胸背部皮瓣修复四肢烧伤创面的患者172例,其中97例患者作为建模队列,根据美学修复效果,将患者分为显效组、有效组和无效组,对比不同组间社会人口学特征及炎症因子水平,并建立回归方程预测创面修复效果。另外75例患者作为验证队列,进行预测模型的验证。结果:建模队列患者的年龄在显效组最低,无效组最高,但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所占比例在显效组最高,初中及以下所占比例在无效组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水平和IL-6水平在显效组最低,异常增高比例分布小,但其在无效组最高,异常增高比例最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IL-6水平增高、CRP水平增高、年龄增长为无效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增高则与无效呈现负关联,回归方程为:Y=-8.249+0.070X1+0.023X2+0.641X3-0.024X4。对验证队列应用模型进行验证,当Y≥-0.608时有效,Y<-0.608时,倾向于怀疑无效,该模型在验证队列预测概率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3(0.678~0.968,P=0.000),具有较好的区分度;Y=-0.608时,模型的灵敏度为(98%),特异度为(95%)。结论:社会人口学特征及炎症因子水平与胸背部皮瓣修复四肢烧伤创面美学效果存在关联,临床可考虑使用年龄、文化背景、CRP和IL-6水平来预测美学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四肢 性别 年龄 CRP水平 IL-6水平 预测模型 胸背部皮瓣 美学效果 验证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胸背部痤疮的效果观察及综合护理干预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欢梅 唐艳丽 +1 位作者 钟红丽 沈惠良 《中华全科医学》 2023年第5期896-899,共4页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胸背部痤疮的临床效果,探讨适用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综合护理干预,改善胸背部痤疮患者临床症状和心理状态。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11月浙江省皮肤病医院美容理疗科收治的80例胸背部痤疮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胸背部痤疮的临床效果,探讨适用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综合护理干预,改善胸背部痤疮患者临床症状和心理状态。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11月浙江省皮肤病医院美容理疗科收治的80例胸背部痤疮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红蓝光治疗,并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药外治(消痤散)并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痤疮综合分级系统(GAGS)评分,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态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65.0%(26/40),高于对照组[42.5%(1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AGS评分为6.13(2.06,10.7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8.86(3.91,13.25)分,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分别为(40.73±3.89)分、(41.03±4.22)分均低于对照组[(46.38±5.41)分、(46.83±5.69)分,均P<0.05]。结论红蓝光结合消痤散治疗胸背部痤疮并配合综合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能有效减轻患者皮损情况、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蓝光治疗 消痤散 胸背部痤疮 综合护理
原文传递
深部埋置环形褥式缝合联合浅层X射线放射治疗胸背部瘢痕疙瘩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吴亚光 葛兰 +2 位作者 李玲 戴西燕 宋志强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1年第3期234-237,共4页
目的探讨深部埋置环形褥式缝合联合浅层X射线放射治疗胸背部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2例胸背部瘢痕疙瘩患者,采用深部埋置环形褥式缝合技术进行治疗,术后进行病理HE染色分析,于术后24 h内行第1次浅层X射线放射治疗,每隔5 d 1次,... 目的探讨深部埋置环形褥式缝合联合浅层X射线放射治疗胸背部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2例胸背部瘢痕疙瘩患者,采用深部埋置环形褥式缝合技术进行治疗,术后进行病理HE染色分析,于术后24 h内行第1次浅层X射线放射治疗,每隔5 d 1次,共4次。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率。结果瘢痕组织HE染色可见表皮萎缩变薄,真皮中上部成纤维细胞及胶原增生,增生的毛细血管周围可见稀疏的炎细胞浸润。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100%、99.02%、96.08%及89.22%;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总体满意率为97.06%。结论胸背部瘢痕疙瘩手术切除后采取深部埋置环形褥式缝合技术联合浅层X射线放射治疗,患者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具有复发率低、无严重并发症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背部瘢痕疙瘩 深部埋置环形褥式缝合 浅层X射线放射治疗 有效率
下载PDF
胸背部平衡松解术配合推拿手法改善产后缺乳临床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阮迪 李丹丹 +1 位作者 王程 李晶晶 《山东中医杂志》 2021年第4期395-398,402,共5页
目的:探究胸背部平衡松解术配合推拿手法应用于产后缺乳的效果。方法:选取产后缺乳产妇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行常规推拿治疗,观察组行胸背部平衡松解术配合推拿治疗;均隔天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 目的:探究胸背部平衡松解术配合推拿手法应用于产后缺乳的效果。方法:选取产后缺乳产妇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行常规推拿治疗,观察组行胸背部平衡松解术配合推拿治疗;均隔天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泌乳指标(乳房充盈度与泌乳量)评分、不同时间点泌乳量、血清泌乳素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泌乳指标评分、不同时间点泌乳量、血清泌乳素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1个疗程治疗后两组乳房充盈度、泌乳量评分均降低(P<0.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1次、3次、5次后两组泌乳量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血清泌乳素水平均升高(P<0.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01)。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48%,对照组76.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结论:胸背部平衡松解术配合推拿手法应用于产后缺乳可改善泌乳素水平及乳房充盈度,增加泌乳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缺乳 胸背部平衡松解术 推拿 泌乳量 泌乳素 乳房充盈度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 被引量:3
10
作者 吕培 张晓宏 +6 位作者 米永鹏 黄亚丽 杨乾 胡月 张于 邢倩 白艳秋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22年第6期649-653,共5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7月—2021年7月石家庄中医院收治的78例胸背部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采取的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行皮内注射阻...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7月—2021年7月石家庄中医院收治的78例胸背部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采取的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行皮内注射阻滞及普瑞巴林药物治疗,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治疗。比较二组治疗前及治疗后7天、30天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以评价疼痛缓解程度,比较二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情况,比较二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负性情绪(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前VAS评分、HAMD评分、HAMA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7天及30天后观察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D评分、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皮内注射阻滞及普瑞巴林药物治疗,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更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总的有效治疗效果,并能明显缓解患者负性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 普瑞巴林 皮内注射阻滞
原文传递
运动训练法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顽固性胸背痛的效果分析
11
作者 谢磊 《智慧健康》 2023年第24期178-182,共5页
目的 分析运动训练法(CME)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顽固性胸背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CME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法... 目的 分析运动训练法(CME)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顽固性胸背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CME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法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胸背疼痛程度、生活质量、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胸背疼痛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E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顽固性胸背痛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可望成为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E 醒脑开窍针法 顽固性胸背痛 效果
下载PDF
改良屏气旋转分压法治疗椎肋关节紊乱的临床研究
12
作者 金光一 刘宇 +1 位作者 张彦龙 王世轩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64-66,71,共4页
目的:观察改良屏气旋转分压法治疗椎肋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搜集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诊断为椎肋关节紊乱的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改良屏气旋转分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俯卧双掌按肋复位... 目的:观察改良屏气旋转分压法治疗椎肋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搜集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诊断为椎肋关节紊乱的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改良屏气旋转分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俯卧双掌按肋复位法治疗。3次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7 d随访,根据胸背部疼痛评分、胸廓活动度记录并统计结果。结果:胸背部疼痛评分(VAS评分标准)两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时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胸廓活动受限40例,胸背部软组织不等高40例,治疗后胸廓活动受限2例,胸背部软组织不等高0例。对照组治疗前胸廓活动受限40例,胸背部软组织不等高40例,治疗后胸廓活动受限10例,胸背部软组织不等高10例。治疗组治愈30例,好转8例,有效率为95%;对照组治愈22例,好转8例,有效率为75%。治疗后第7天随访,治疗组2例无效转为好转病例,其余无复发。对照组3例无效转为好转病例,其余无复发。结论:改良屏气旋转分压法治疗椎肋关节紊乱方法简单有效,操作简便,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肋关节紊乱 手法治疗 屏气旋转分压法 胸背部软组织 胸廓活动受限
原文传递
胸背平衡推拿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4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袁学雅 杨玉婵 《长春大学学报》 2014年第6期784-786,共3页
将80例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胸背平衡推拿法治疗,对照组只采用常规手法治疗。观察胸背平衡推拿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临床疗效。发现治疗组治愈31例、好转8例、未愈1例,总有效率97.50%;对照组... 将80例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胸背平衡推拿法治疗,对照组只采用常规手法治疗。观察胸背平衡推拿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临床疗效。发现治疗组治愈31例、好转8例、未愈1例,总有效率97.50%;对照组治愈20例、好转12例、未愈8例,总有效率80.00%。治疗组对胸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得出胸背平衡推拿法对胸椎小关节紊乱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充分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为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提供了一种更全面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小关节紊乱 胸背平衡推拿法
下载PDF
斜向弹性支撑飞船座椅缓冲性能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燕 廖一寰 +1 位作者 雷勇军 李道奎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23-1027,共5页
当出现具有较大水平速度的斜冲击着陆工况时,飞船座椅头盆向冲击过载可能危及航天员生命安全。在现有的胸背向着陆冲击过载缓冲机构的基础上,引入座椅斜向弹性支撑模型,建立了斜向弹性支撑座椅缓冲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对具有较大水平速... 当出现具有较大水平速度的斜冲击着陆工况时,飞船座椅头盆向冲击过载可能危及航天员生命安全。在现有的胸背向着陆冲击过载缓冲机构的基础上,引入座椅斜向弹性支撑模型,建立了斜向弹性支撑座椅缓冲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对具有较大水平速度的斜冲击着陆工况的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现有的铰接支撑缓冲系统,适当参数组合下的斜向弹性支撑座椅缓冲系统能有效降低航天员头盆向冲击过载且不增加胸背向冲击过载;综合支撑角度、刚度和阻尼各个参数影响规律,可以得到优化的座椅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飞船 斜冲击 斜向弹性支撑座椅 胸背向载荷 头盆向载荷 着陆
原文传递
薛一涛运用柴胡疏肝安神汤治疗胸痹经验 被引量:1
15
作者 姜永浩 薛一涛 《山东中医杂志》 2016年第8期726-727,共2页
总结薛一涛教授运用柴胡疏肝安神汤治疗胸痹的经验。薛教授对心源性胸背痛从中医学胸痹论治,其病机多以气滞、血瘀、寒凝、痰浊标实为主。以先治其标、后治其本为原则,先行理气活血通脉,后行补气滋阴温阳,临床运用柴胡疏肝安神汤为主治... 总结薛一涛教授运用柴胡疏肝安神汤治疗胸痹的经验。薛教授对心源性胸背痛从中医学胸痹论治,其病机多以气滞、血瘀、寒凝、痰浊标实为主。以先治其标、后治其本为原则,先行理气活血通脉,后行补气滋阴温阳,临床运用柴胡疏肝安神汤为主治疗,取得了理想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 柴胡疏肝安神汤 薛一涛 胸背痛 治疗经验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在食管后间隙病变所致胸背痛的诊断价值
16
作者 赖宇林 文海洋 +2 位作者 郭川兰 李星锐 余文洁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第26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食管后间隙病变所致胸背痛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宜宾市第三人民医院疑似食管后间隙病变所致胸背痛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磁共振成像检查。分析磁共振成像对食管后间...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食管后间隙病变所致胸背痛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宜宾市第三人民医院疑似食管后间隙病变所致胸背痛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磁共振成像检查。分析磁共振成像对食管后间隙病变所致胸背痛的检出率及疾病类型。分析所有患者磁共振成像特点。绘制ROC曲线,分析磁共振成像在食管后间隙病变所致胸背痛中的诊断效能。结果:78例患者中经金标准最终确诊71例,检出率为91.03%,磁共振成像检查最终确诊67例,检出率为85.90%,诊断符合率为94.37%。金标准下疾病类型中占比排在前两位的是食管后间隙非特异性炎和胃食管反流病。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磁共振成像检查,45例患者病灶TWI成不均匀低信号,39例患者病灶TWI成高信号。ROC曲线结果表明,磁共振成像用于食管后间隙病变所致胸背痛患者中AUC值为0.815,诊断敏感度为83.38%,特异度为79.81%。结论:磁共振成像用于食管后间隙病变所致胸背痛中检出率、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好,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食管后间隙病变 胸背痛 诊断效果 ROC曲线
下载PDF
新型双向缓冲飞船座椅方案设计 被引量:1
17
作者 谢燕 李道奎 +1 位作者 雷勇军 唐国金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71-575,共5页
由于地面通过座椅传递过来的多向冲击过载存在超过航天员头盆向过载耐受极限的可能性,提出了一种吸收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着陆冲击能量的新型双向缓冲杆座椅方案。利用Lagrange方程建立了座椅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在Adams软件中进行了验证... 由于地面通过座椅传递过来的多向冲击过载存在超过航天员头盆向过载耐受极限的可能性,提出了一种吸收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着陆冲击能量的新型双向缓冲杆座椅方案。利用Lagrange方程建立了座椅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在Adams软件中进行了验证。通过数值算例,比较了竖直缓冲座椅和双向缓冲座椅的缓冲效果,讨论了座椅头部点和转动中心点的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双向缓冲座椅能够明显降低头盆向加速度峰值,而对原有竖直缓冲杆的工作特性和胸背向加速度影响很小,实现了胸背向和头盆向加速度峰值降低至航天医学要求范围内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缓冲座椅 LAGRANGE方程 ADAMS软件 胸背向加速度 头盆向加速度
下载PDF
得宝松封闭联合火针疗法治疗胸背部瘢痕疙瘩的效果 被引量:1
18
作者 田忠新 李兴德 李艳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12期180-182,共3页
目的:探讨联用得宝松封闭和火针疗法对胸背部瘢痕疙瘩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近年内在盐山阜德医院进行治疗的165例胸背部瘢痕疙瘩患者随机分为得宝松封闭组、火针组及联合组。应用得宝松封闭疗法对得宝松封闭组患者进行治疗... 目的:探讨联用得宝松封闭和火针疗法对胸背部瘢痕疙瘩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近年内在盐山阜德医院进行治疗的165例胸背部瘢痕疙瘩患者随机分为得宝松封闭组、火针组及联合组。应用得宝松封闭疗法对得宝松封闭组患者进行治疗。应用火针疗法对火针组患者进行治疗。联用得宝松封闭和火针疗法对联合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病情的复发情况及其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和对治疗的总满意率均高于得宝松封闭组患者和火针组患者,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内,联合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均低于得宝松封闭组患者和火针组患者,P<0.05。结论:联用得宝松封闭和火针疗法对胸背部瘢痕疙瘩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较好,可降低其病情的复发率,提高其对治疗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胸背部 得宝松 封闭疗法 火针疗法
下载PDF
单纯胸外按压课程在高校人群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朱天威 袁康 +7 位作者 陈景利 李莹莹 吴智鑫 苏懿 张小娟 关紫云 陈玉梅 何明丰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0年第3期355-357,360,共4页
目的分析单纯胸外按压(chest compression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C-CPR)课程对高校人群胸外按压培训效果,探索心肺复苏公众培训新形式。方法招募120名高校人群随机分为CC-CPR课程组、Heart-saver CPR&AED First Aid(HS)... 目的分析单纯胸外按压(chest compression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C-CPR)课程对高校人群胸外按压培训效果,探索心肺复苏公众培训新形式。方法招募120名高校人群随机分为CC-CPR课程组、Heart-saver CPR&AED First Aid(HS)课程组。两组分别进行不同课程培训,通过SUNLIFE Palm CPR胸腔按压反馈仪收集培训后按压数据,比较两组平均按压深度、平均按压频率、正确按压率、按压深度达标率、按压频率达标率、不良按压率。结果CC-CPR课程组在按压平均深度、频率上达到与HS课程组相同的培训效果,但在胸外按压达标率上比较,CC-CPR课程组比HS课程组在按压正确率、按压深度达标率、按压频率达标率上都有显著提升(P<0.05)。从不良胸外按压上比较,两组在滞留按压率、过深按压率、过慢按压率上都控制良好;但在过浅按压和过快按压发生率比较,CC-CPR课程组明显少于HS课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CPR课程可使高校人群获得较HS课程更优的按压质量,且效率更高,是普及高校人群CPR培训方式的一种尝试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胸外按压 按压质量 胸腔按压反馈装置 高校人群 培训
下载PDF
经筋针刺法结合手法治疗运动员胸背肌筋膜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闫朝霞 赵如意 刘克锋 《中医临床研究》 2015年第13期38-40,共3页
目的观察传统经筋针刺疗法配合手法治疗运动员胸背肌筋膜炎的疗效.方法:对收治的46 例发作期胸背肌筋膜炎患者行胸背部结筋点针刺疗法,并运用特定的手法进行治疗,每次治疗20min 以上,每周治疗3~4 次,观察患者胸背部肌肉活动改善及疼... 目的观察传统经筋针刺疗法配合手法治疗运动员胸背肌筋膜炎的疗效.方法:对收治的46 例发作期胸背肌筋膜炎患者行胸背部结筋点针刺疗法,并运用特定的手法进行治疗,每次治疗20min 以上,每周治疗3~4 次,观察患者胸背部肌肉活动改善及疼痛缓解情况.结果:46 例患者经过2 周的系统治疗,疼痛程度及活动度改善,经1~2 个月随访,治愈26 例,显效18 例,无效2 例,总有效率达96%.结论:经筋针刺疗法配合特定手法治疗,可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胸背部肌肉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员 胸背肌筋膜炎 经筋针刺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