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2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郊区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因素研究——以成都农家乐为例 被引量:61
1
作者 何景明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1-75,共5页
我国乡村旅游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定性研究上,定量研究较少。文章在对乡村旅游研究述评的基础上,采用田野调查和统计分析法,以西南农家旅游的典型———成都市为例,分析了影响城市郊区乡村旅游的人文因素、资源因素、管理因素。对包括区域... 我国乡村旅游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定性研究上,定量研究较少。文章在对乡村旅游研究述评的基础上,采用田野调查和统计分析法,以西南农家旅游的典型———成都市为例,分析了影响城市郊区乡村旅游的人文因素、资源因素、管理因素。对包括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休闲传统、客源市场和交通便捷性、节庆活动和知名度、空间竞争、旅游资源条件、政府的支持力度、经营者投资和管理水平等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影响因素 农家乐 成都市
下载PDF
成都市区域城乡一体化进程评价研究 被引量:40
2
作者 任平 周介铭 张果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47-751,共5页
以成都市作为城乡一体化研究的实证对象,采用以层次分析法(AHP)为基础的多因素综合指数评价法,对成都市城乡一体化区域发展水平进行定量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成都市城乡一体化进程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并显示出由中心向外围扩散的圈层结... 以成都市作为城乡一体化研究的实证对象,采用以层次分析法(AHP)为基础的多因素综合指数评价法,对成都市城乡一体化区域发展水平进行定量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成都市城乡一体化进程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并显示出由中心向外围扩散的圈层结构状;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水平;评价的结果具有较大的现实符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综合评价 城乡关联水平 成都市
下载PDF
成都市县域土地利用碳收支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被引量:45
3
作者 王刚 张华兵 +1 位作者 薛菲 甄艳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70-1182,共13页
基于2014年成都市县域单元土地利用遥感图像和能源消耗统计数据,论文分析了碳收支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回归模型构建,对碳收支、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协同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成都市碳汇土地面积占比为56.97%,高于碳源用地,区域碳源/... 基于2014年成都市县域单元土地利用遥感图像和能源消耗统计数据,论文分析了碳收支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回归模型构建,对碳收支、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协同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成都市碳汇土地面积占比为56.97%,高于碳源用地,区域碳源/碳汇用地空间差异明显。土地利用强度为2.40~3.33,呈现"东高西低、中心最高"的空间分布特征;2)成都市净碳排放2.43×107t,呈现"东高西低、中心最高"分布特征。各县域单元碳补偿率为0.06%~11.58%,碳生态承载系数(ESC)为0.05~8.60,呈现"东低西高、中心最低"的特征;3)碳排放经济贡献系数(ECC)为0.26~1.45,呈现"中心高、周边低"的特征并且空间差异较小;4)碳排放与GDP极显著正相关(P<0.01)。ESC与土地利用强度极显著负相关(P<0.01)。ECC与土地利用强度耦合协调度均值为0.56。耦合协调度和人均GDP回归关系极显著(P<0.01),表明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了碳排放经济效益和土地利用强度的耦合协调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市 县域 碳收支 土地利用 耦合协调度
原文传递
四川成都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及元素分布 被引量:35
4
作者 朱礼学 刘志祥 陈斌 《四川地质学报》 2004年第3期159-164,共6页
扼要介绍了成都市辖区环境背景及土壤环境地球化学背景的调查方法 ,重点介绍了成都市土壤第一环境、第二环境、地球化学元素的背景值及元素分布特征 ,地球化学分区 。
关键词 土壤 地球化学 环境地质 成都
下载PDF
成都市土壤中元素地球化学基准值研究及其意义 被引量:36
5
作者 唐文春 金立新 周雪梅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05年第1期71-83,共13页
通过系统的土壤深层 (第Ⅰ环境 )取样调查 ,研究并给出了成都市土壤中元素系列地球化学基准值及其基本特征 ,包括全区及不同景观区、不同流域、不同土壤类型、不同用地、不同行政区土壤中元素地球化学基准值 。
关键词 成都市 土壤 元素 地球化学基准值
下载PDF
城市居民休闲行为对娱乐业发展的影响研究——以成都为例 被引量:16
6
作者 杨国良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8-22,共5页
以分析城市居民休闲行为特征为切入点,探讨了居民的休闲行为对娱乐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休闲偏好、目的影响娱乐项目的发展类型。若居民休闲偏好、活动目的与娱乐项目发展类型关系密切,表明休闲产品的供给与市... 以分析城市居民休闲行为特征为切入点,探讨了居民的休闲行为对娱乐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休闲偏好、目的影响娱乐项目的发展类型。若居民休闲偏好、活动目的与娱乐项目发展类型关系密切,表明休闲产品的供给与市场需求呈匹配相关,有利于行业发展,反之,需要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其二,休闲频率、态度影响娱乐业发展规模和速度。休闲频率高,休闲者持积极参与态度的娱乐项目发展较快。第三,居民休闲消费水平影响娱乐业的档次结构配置,但因休闲项目不同应 区别对待。第四,休闲活动出行范围与娱乐业空间布局彼此关联,互为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市 休闲行为 娱乐业 影响
下载PDF
成都市城区PM_(2.5)中二次水溶性无机离子污染特征 被引量:35
7
作者 李友平 周洪 +2 位作者 张智胜 王启元 罗磊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439-4445,共7页
2009年4月~2010年1月在成都市城区采集131个PM2.5样品,应用离子色谱法对PM2.5中二次水溶性无机离子(NH+4、NO-3和SO2-4)含量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污染特征.结果表明,PM2.5中NH+4、NO-3和SO2-4的平均浓度值分别为(10.4±8.6)、(19.7... 2009年4月~2010年1月在成都市城区采集131个PM2.5样品,应用离子色谱法对PM2.5中二次水溶性无机离子(NH+4、NO-3和SO2-4)含量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污染特征.结果表明,PM2.5中NH+4、NO-3和SO2-4的平均浓度值分别为(10.4±8.6)、(19.7±14.6)和(32.8±21.8)μg·m-3,分别占PM2.5质量的(5.5±2.8)%、(11.1±3.5)%和(19.3±6.4)%,三者总和占PM2.5质量浓度的(35.9±12.7)%.PM2.5中NH+4、NO-3和SO2-4的季节变化特征明显,夏、冬两季NH+4、NO-3和SO2-4的浓度均为SO2-4>NO-3>NH+4,其总和占PM2.5质量浓度的百分比为冬(44.3%)>夏(39.4%).相关分析结果显示,NH+4、NO-3和SO2-4在成都主要以NH4HSO4、(NH4)2SO4和NH4NO3形式存在;NO-3/SO2-4比值表明,成都市大气中硫和氮的主要来源以固定源为主;硫氧化速率和氮氧化速率的年均值分别为:0.33±0.12和0.19±0.09,表明成都市PM2.5中SO2-4和NO-3主要经二次转化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二次水溶性无机离子 成都市 污染特征 来源
原文传递
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益估算——以成都市为例 被引量:35
8
作者 彭文甫 周介铭 +2 位作者 罗怀良 杨存建 赵景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51,F0002,共10页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是目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服务价值损益进行定量估算,为生态资源利用的有效补偿和促进自然生态系统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基于遥感与GIS技术提取、分析了16 a来成都市土地利用变化信息...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是目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服务价值损益进行定量估算,为生态资源利用的有效补偿和促进自然生态系统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基于遥感与GIS技术提取、分析了16 a来成都市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参考谢高地的生态服务价值系数,并结合成都市实际情况,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表进行修正,制定了成都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表,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定量估算。结果表明:1992-2008年土地利用时空演变呈加大趋势,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区域差异与流向变化显著,且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主要由林地、水域与农业用地等生态系统支撑,系统结构较简单;1992-2000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35.429亿元增加到38.833亿元,增加了3.403亿元,变化率为9.605%;2000-2008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到40.705亿元,增加了1.872亿元,增长率达4.821%;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服务价值差别很大,1992年、2000年、2008年林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占总价值的59.684%、70.929%和67.125%,其次为水域和耕地;1992-2008年间土地利用转化导致生态服务价值流向变化,耕地、林地、水域向建设用地的转移导致生态服务价值的负流向。这一研究结果,对加强对耕地、林地、水体等生态系统的保护,严格控制农地向建设用地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遥感 GIS 成都市
下载PDF
成都未来气候变化趋势的R/S分析 被引量:32
9
作者 冯新灵 罗隆诚 邱丽丽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3-87,共5页
运用R/S分析法,对1951~2002年成都的平均值气温、极端气温值及降水累积值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表明,成都未来气候变化趋势与过去50年来的变化趋势有着很好的自相似性。今后成都将继续变暖。依平均气候倾向率,未来10年,年平均气温将升高... 运用R/S分析法,对1951~2002年成都的平均值气温、极端气温值及降水累积值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表明,成都未来气候变化趋势与过去50年来的变化趋势有着很好的自相似性。今后成都将继续变暖。依平均气候倾向率,未来10年,年平均气温将升高0.25℃,年平均最低气温将升高0.14℃,年平均最高气温将升高0.04℃,年极端最低气温将升高0.54℃,年极端最高气温将升高0.13℃。其中,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和年平均最高气温升高趋势的持续性强度很强。成都未来降水量将继续减少。未来10年的年降水量将减少45.2 mm,并且这种减少趋势具有很强的持续性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R/S分析 HURST指数 成都
下载PDF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被引量:29
10
作者 张果 任平 +1 位作者 周介铭 何景熙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3-36,42,共5页
城乡一体化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成都市从2003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城乡一体化试点。正确认识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内涵、准确把握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机制是深化理论研究、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以成都市作为城乡一... 城乡一体化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成都市从2003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城乡一体化试点。正确认识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内涵、准确把握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机制是深化理论研究、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以成都市作为城乡一体化研究的实证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法,对成都市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水平、社会人口动力因素是其主要驱动力。并对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动力机制 因子分析 灰色关联度 成都市
下载PDF
成都城乡统筹规划编制的理念、实践及经验启示 被引量:29
11
作者 胡滨 薛晖 +1 位作者 曾九利 何旻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6-30,共5页
成都城乡统筹规划编制工作经历了深化研究、构建体系、明确方向、全面推进、政策转化、灾后深化等阶段,是"转变思路、服务管理、引导建设"的实践,更是从"技术编制到制度设计"的探索,在理念上着眼"全局与统筹&q... 成都城乡统筹规划编制工作经历了深化研究、构建体系、明确方向、全面推进、政策转化、灾后深化等阶段,是"转变思路、服务管理、引导建设"的实践,更是从"技术编制到制度设计"的探索,在理念上着眼"全局与统筹",兼顾"公平与效率",突出"长远与动态",回归"多元与多样",体现了体制、机制、标准、应用方面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统筹 规划编制 成都
下载PDF
成都市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30
12
作者 杨武年 刘恩勤 +1 位作者 陈宁 廖崇高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5-190,共6页
为查明成都市近30 a来由于城市建设高速发展导致市区土地利用/覆被结构的重大变化,应用成都市1978,1992,2000和2005年4个时相的卫星遥感图像,通过图像处理和信息提取,对其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动态监测,建立了不同时期土地利用数据库.利用... 为查明成都市近30 a来由于城市建设高速发展导致市区土地利用/覆被结构的重大变化,应用成都市1978,1992,2000和2005年4个时相的卫星遥感图像,通过图像处理和信息提取,对其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动态监测,建立了不同时期土地利用数据库.利用G 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提取了成都市28 a间4个时相土地利用的变化信息,对其近28 a间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并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等方面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研究成果为政府有关部门科学、合理地进行城乡规划与管理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 遥感 动态监测 驱动力分析 成都市
下载PDF
基于超DEA模型的成都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评价 被引量:29
13
作者 李娟 李建强 +2 位作者 吉中贵 陈海军 魏晋 《资源与产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0-45,共6页
本文运用超DEA模型的分析方法,对成都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城市用地属于DEA有效的城市从高到低依次为青羊区、锦江区、武侯区、金牛区、温江区、成华区、新都区、郫县、龙泉驿区、青白江区、崇州市、新津县、双流县;... 本文运用超DEA模型的分析方法,对成都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城市用地属于DEA有效的城市从高到低依次为青羊区、锦江区、武侯区、金牛区、温江区、成华区、新都区、郫县、龙泉驿区、青白江区、崇州市、新津县、双流县;城市用地属于DEA无效的城市有金堂县、蒲江县、彭州市、都江堰市、邛崃市、大邑县。总体来看,成都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较高,但DEA无效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仍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A 超效率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对策建议 成都市
下载PDF
基于遥感和GIS的成都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29
14
作者 杨存建 徐育建 冯亮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5-98,共4页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空间数据库平台的支持下,对成都市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00年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在1995—2000年间,耕地与建设居民用地、耕地与林地、林地与草地以及水体与耕地等之间的转换强度较高。耕...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空间数据库平台的支持下,对成都市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00年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在1995—2000年间,耕地与建设居民用地、耕地与林地、林地与草地以及水体与耕地等之间的转换强度较高。耕地减少10972 hm2,林地减少2220 hm2,草地增加8042 hm2,建设居民用地增加4830hm2,水体增加323hm2。减少耕地的主要去向是建设居民用地、草地和林地;减少林地的主要去向是草地。人口总数,第三产业从业人口,工业国内生产总值,第二、三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与建设居民用地同步增加;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与耕地同步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 土地利用 动态变化 成都市
下载PDF
基于植被覆盖度和遥感生态指数的成都市锦江区生态质量评估 被引量:30
15
作者 王志超 何新华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92-500,共9页
快速准确评估城市生态质量及变化对于我国中西部地区高速发展城市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参考作用。研究选择成都市锦江区2002、2009和2018年Landsat 5/8遥感影像,使用植被覆盖度(FVC)和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其2002—2018年间的... 快速准确评估城市生态质量及变化对于我国中西部地区高速发展城市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参考作用。研究选择成都市锦江区2002、2009和2018年Landsat 5/8遥感影像,使用植被覆盖度(FVC)和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其2002—2018年间的生态质量及变化进行评估,结果发现:(1)锦江区2002、2009和2018年FVC分别为0.522、0.493和0.502,呈先下降后略有回升的整体下降趋势;而RSEI分别为0.526、0.517和0.505,呈连续下降趋势。(2)锦江区整体生态质量一般,在16 a间呈下降趋势,主要表现为生态质量优良区域减少。以新建成区为主的锦江区南部生态质量急剧下降,以旧城区为主的锦江区北部生态质量逐步变好。(3)FVC与RSEI两者之间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趋于一致,植被覆盖是锦江区生态质量的主要积极影响因素;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建成区是锦江区生态质量的主要消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FVC和RSEI能够反映2002—2018年间的锦江区生态质量及变化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市 锦江区 植被覆盖度 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质量
下载PDF
成都市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空间分布差异 被引量:29
16
作者 潘洪义 朱晚秋 +2 位作者 崔绿叶 冯茂秋 朱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6335-6345,共11页
生态足迹方法是通过比较人类活动消耗的自然资源与自然生态系统所提供的生态承载力,定量的判断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状态。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对2009—2014年成都市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状况进行了测算,并结合空间分析揭示了其空间演化规律。... 生态足迹方法是通过比较人类活动消耗的自然资源与自然生态系统所提供的生态承载力,定量的判断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状态。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对2009—2014年成都市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状况进行了测算,并结合空间分析揭示了其空间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2009—2014年,各区市县人均生态足迹平均值有着逐年下降的趋势,由2009年的2.759hm^2/人下降至2014年的1.937hm^2/人,基本格局呈现出中间低,西南高,两翼居中的分布特征,高水平人均生态足迹集中分布在西南方向的蒲江县、大邑县,邛崃市;(2)2009—2014年成都市人均承载力呈现出较为稳定且有下降的趋势,由2009年的0.2314hm^2/人下降至2014年的0.2215hm^2/人,其空间分布特征与生态足迹呈现出较好的空间一致性;(3)人均生态亏盈,在时间上表现为逐渐向好,但其本质是趋势为生态赤字愈发严重,空间上呈现出与人均生态承载力情况"高-低,低-高"相反分布的特征,分布呈扩散型,即由中部的五城区向四周扩散,除五城区外,其余地区在研究期间内都为赤字,最严重区域集中在西南方向的蒲江县,最高达到-9.3189hm^2/人,亟需建立有效的生态足迹调控和补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均生态足迹 人均生态承载力 人均生态亏盈 区市县 成都市
下载PDF
成都市城市环境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6
17
作者 高志友 尹观 +1 位作者 倪师军 张成江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67-272,共6页
应用铅同位素示踪原理,对成都市的城市环境包括土壤、大气降尘、主要河流水系表层沉积物的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土壤的铅同位素组成基本落在燃油铅和燃煤铅的范围,表明燃油铅和燃煤铅是其主要的污染源,交通流量大的城区铅... 应用铅同位素示踪原理,对成都市的城市环境包括土壤、大气降尘、主要河流水系表层沉积物的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土壤的铅同位素组成基本落在燃油铅和燃煤铅的范围,表明燃油铅和燃煤铅是其主要的污染源,交通流量大的城区铅同位素组成与燃油铅接近,郊区则呈现燃煤铅的特征。大气降尘铅同位素组成主要接近燃油铅,部分落在燃油铅与燃煤铅之间,表明大气铅污染主要来自于机动车尾气排放及少量燃煤扬尘。水系表层沉积物的铅同位素组成则主要落在燃煤铅的范围,揭示燃煤铅是其主要污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同位素 地球化学特征 表层沉积物 河流水系 示踪 大气降尘 扬尘 燃煤 污染源 机动车尾气排放
下载PDF
城市化进程与耕地变化协同性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被引量:27
18
作者 陈海军 邓良基 +1 位作者 李何超 黄成毅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12-316,共5页
中国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并已成为耕地面积减少的重要原因。基于成都市1978—2007年30年的统计数据,应用回归分析法和协调度分析法分析了成都市城市化水平和耕地资源的变动情况,城市化水平与耕地... 中国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并已成为耕地面积减少的重要原因。基于成都市1978—2007年30年的统计数据,应用回归分析法和协调度分析法分析了成都市城市化水平和耕地资源的变动情况,城市化水平与耕地变化的相关性,以及城市化水平与耕地资源的协调性。结果表明,30年间成都市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耕地总面积及人均耕地面积都逐年减少;成都市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变化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协调度呈阶段性分布,总体呈现出"调和和基本调和→不协调→调和和基本调和"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耕地资源 协调性 成都市
下载PDF
成都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与气象因子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27
19
作者 孙欢欢 倪长健 +2 位作者 崔蕾 周智敏 周如雨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5-60,共6页
利用成都市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的PM10和PM2.5浓度监测数据,分析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并探讨其与气温、相对湿度、降雨、风向、风速等气象因子的关联性。结果表明:成都市大气PM2.5污染较严重;PM10和PM2.5浓度及超标率均表现为冬季〉秋... 利用成都市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的PM10和PM2.5浓度监测数据,分析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并探讨其与气温、相对湿度、降雨、风向、风速等气象因子的关联性。结果表明:成都市大气PM2.5污染较严重;PM10和PM2.5浓度及超标率均表现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为大气颗粒物污染高发期;PM2.5对PM10贡献显著;气温超过10℃时,PM10和PM2.5最高浓度大体随气温升高而降低;相对湿度为40%~80%时,PM10和PM2.5浓度随相对湿度增加而升高;相对湿度超过80%时,易发生降雨,PM10和PM2.5浓度降低;降雨对PM10的清除量高于PM2.5,但降雨后PM10和PM2.5浓度较快回升;PM10和PM2.5浓度在偏西风下高于其他风向;PM10主要受局地源影响,而PM2.5主要受西北方向上的外来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市 大气颗粒物 污染特征 气象因子 关联性分析
下载PDF
成都市中心城区绿地景观格局时空演化:“城”与“郊”的比较 被引量:27
20
作者 江世丹 潘洪义 姜允芳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0-96,103,共8页
基于2000年与2018年的遥感数据,采用GIS、RS技术和Fragstats 4.2景观分析软件,研究成都市中心城区绿地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数量上,2000-2018年,成都市绿地率由12.55%增为29.39%,新增绿地主要由耕地、建设用地转化而来... 基于2000年与2018年的遥感数据,采用GIS、RS技术和Fragstats 4.2景观分析软件,研究成都市中心城区绿地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数量上,2000-2018年,成都市绿地率由12.55%增为29.39%,新增绿地主要由耕地、建设用地转化而来,减少的绿地主要转为了建设用地、耕地;(2)空间布局上,2000-2018年,建设用地由三环向外围扩张,大斑块绿地和大量农田、菜园等生态绿地退到外围郊区,绿地空间分布不均,且主要向外围郊区的东北角和东南角集聚,东北角破碎度高于东南角,南部生态质量优于北部;(3)景观格局上,2018年,由市中心到中心城区边缘,绿地斑块个数增多、斑块破碎度下降、斑块形状指数和聚集度上升,'外围近郊区'景观格局优于'主城区',2000-2018年,二环到三环的斑块形状指数下降。为此本文提出以区域生态本底为基础,在外围郊区设置'禁建区'控制城市蔓延。同时,增加廊道绿地建设,促进'城'与'郊'绿地联系和均衡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景观格局 景观生态学 斑块 破碎化 成都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