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纵坑切梢小蠹成虫触角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13
1
作者 毋亚梅 周楠 +2 位作者 张立新 刘嘉宝 蒋昭龙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40-44,47,共6页
对松纵坑切梢小蠹转干、转梢期雌、雄成虫触角的扫描电镜观察 ,了解触角的表面结构、形态特征 ,初步确定了触角上的 5种感器类型、数量及分布特点 ,其中芽形、锯齿形感器是两种新发现的感器种类 .
关键词 松纵坑切梢小蠹 成虫 触角结构 感器 扫描电镜
下载PDF
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幼虫化学感受器种类与分布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谢建军 钟国华 +3 位作者 陈新芳 陈文团 徐齐云 胡美英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71-75,共5页
用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亚洲玉米螟幼虫的触角、口器附肢下颚须及其瘤状体、下唇须上的化学感受器的种类、分布与形态特征。亚洲玉米螟幼虫触角分为三节,在第二和第三节上主要有6个丹锥感受器和1个栓锥感受器两种化学感受器。口器附肢下颚... 用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亚洲玉米螟幼虫的触角、口器附肢下颚须及其瘤状体、下唇须上的化学感受器的种类、分布与形态特征。亚洲玉米螟幼虫触角分为三节,在第二和第三节上主要有6个丹锥感受器和1个栓锥感受器两种化学感受器。口器附肢下颚须上有8个丹锥感受器,排列为3-2-2-1;下颚须瘤状体上各有一个侧栓锥和中栓锥感受器,另有一个较小的丹锥感受器;下唇须在第二节、第三节上各着生有一个丹锥感受器。亚洲玉米螟幼虫触角上化学感受器数量少,主要分为两种丹锥感受器和栓锥感受器;口器附肢下颚须及其瘤状体、下唇须上化学感受器数量较多,主要为丹锥感受器、侧栓锥和中栓锥感受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化学感受器 种类 形态特征
下载PDF
金银花尺蠖幼虫头部化学感受器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14
3
作者 向玉勇 徐莉 +1 位作者 杨茂发 李子忠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88-292,共5页
为了解金银花尺蠖Heterolocha jinyinhuaphaga Chu幼虫头部化学感受器的种类、形态、数量和分布,利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其老熟幼虫头部形态及触角和口器上的化学感受器。结果表明,金银花尺蠖老熟幼虫头部呈椭圆形;触角上着生1个毛形感受... 为了解金银花尺蠖Heterolocha jinyinhuaphaga Chu幼虫头部化学感受器的种类、形态、数量和分布,利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其老熟幼虫头部形态及触角和口器上的化学感受器。结果表明,金银花尺蠖老熟幼虫头部呈椭圆形;触角上着生1个毛形感受器、3个刺形感受器、1个栓锥形感受器和2个锥形感受器;上颚分布有1对毛形感受器;下颚分布有3个毛形感受器、2个刺形感受器、2个栓锥形感受器和8个锥形感受器;下唇须上有1个栓锥形感受器和1个刺形感受器;在吐丝器前方两侧有1对刺形感受器。金银花尺蠖幼虫触角上的化学感受器较少,口器附肢上化学感受器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尺蠖 头部 化学感受器 扫描电镜
原文传递
黄野螟幼虫头部化学感器电镜扫描观察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蒙 马涛 +2 位作者 朱雪娇 温秀军 李奕震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共4页
使用扫描电镜系统观察并描述了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 Moore幼虫触角及口器上的感器。黄野螟幼虫的头式为下口式,头上有触角、单眼、感觉刚毛、上唇、下唇、上颚、下颚、吐丝器。幼虫头部下方有1对3节的触角,触角第2节及端节上有5... 使用扫描电镜系统观察并描述了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 Moore幼虫触角及口器上的感器。黄野螟幼虫的头式为下口式,头上有触角、单眼、感觉刚毛、上唇、下唇、上颚、下颚、吐丝器。幼虫头部下方有1对3节的触角,触角第2节及端节上有5种感器,即毛形感器、短毛感器、锥形感器、栓锥感器及小锥形感器。口器附肢下颚须上有栓锥感器,外颚叶侧壁和外颚叶端部边缘有栓锥感器和锥形感器。下唇须上有锥形感器和栓锥感器各1个。在吐丝器前方有1对锥形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野螟 幼虫 头部 电镜扫描 化学感器
下载PDF
橘小实蝇触角感器超微结构及蛋白感受功能 被引量:13
5
作者 杜迎刚 季清娥 +1 位作者 陈家骅 苗青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9-232,共4页
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橘小实蝇触角上有刺形感器、毛形感器和锥形感器3大类感器。刺形感器主要分布在梗节和柄节上,为机械感器;毛形感器和锥形感器仅分布在鞭节上,其中毛形感器是化学感器。研究切除触角不同部位后的橘小实蝇对蛋白的反应,... 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橘小实蝇触角上有刺形感器、毛形感器和锥形感器3大类感器。刺形感器主要分布在梗节和柄节上,为机械感器;毛形感器和锥形感器仅分布在鞭节上,其中毛形感器是化学感器。研究切除触角不同部位后的橘小实蝇对蛋白的反应,结果表明橘小实蝇蛋白感器主要分布在鞭节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小实蝇 蛋白 机械感器 化学感器
下载PDF
豇豆荚螟幼虫头部形态及化学感受器观察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攀 郑霞林 +1 位作者 雷朝亮 王小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2-75,共4页
[目的]了解豇豆荚螟(Maruca vitrata)幼虫头部感受器的形态、数量和分布,为探讨其功能和感应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扫描电镜对豇豆荚螟5龄幼虫的头部以及触角和口器上的化学感受器进行扫描观察并描述。[结果]豇豆荚螟幼虫的头式为下... [目的]了解豇豆荚螟(Maruca vitrata)幼虫头部感受器的形态、数量和分布,为探讨其功能和感应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扫描电镜对豇豆荚螟5龄幼虫的头部以及触角和口器上的化学感受器进行扫描观察并描述。[结果]豇豆荚螟幼虫的头式为下口式;头上具有单眼、触角、感觉刚毛、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吐丝器;幼虫的触角上存在栓形、锥形和毛形3种感受器;口器附肢下颚须上有8个锥形感受器;下唇须在第2、3节上各着生有1个锥形感受器。[结论]豇豆荚螟幼虫头部共有4种类型的感受器:毛形感受器(Str)、锥形感受器(Sb)、小锥形感受器(Sbs)和栓形感受器(Ss),各自担负着不同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豇豆荚螟 幼虫 头部 化学感受器
下载PDF
柚木野螟幼虫头部形态及化学感受器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11
7
作者 蓝来娇 黄夏宁 +3 位作者 马涛 王胜坤 胡可炎 温秀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5-178,184,共5页
使用扫描电镜技术系统观察并描述了柚木野螟Eutectona machaeralis Walker幼虫触角及其口器上的化学感受器。观察结果如下:柚木野螟幼虫的头式为下口式,咀嚼式口器,头上有触角、单眼、感觉刚毛、上唇、下唇、上颚、下颚、下颚须、下唇... 使用扫描电镜技术系统观察并描述了柚木野螟Eutectona machaeralis Walker幼虫触角及其口器上的化学感受器。观察结果如下:柚木野螟幼虫的头式为下口式,咀嚼式口器,头上有触角、单眼、感觉刚毛、上唇、下唇、上颚、下颚、下颚须、下唇须、吐丝器等。幼虫头部下方有1对触角,触角上有6种感受器,分别是毛形感器、短毛感器、锥形感器、刺形感器、栓锥感器和小锥形感器。口器附肢下颚须上有栓锥感器,下唇须上有刺形感器。在吐丝器前方有1对锥形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木野螟 幼虫 头部 扫描电镜 化学感受器
下载PDF
麻楝蛀斑螟幼虫头部及化学感受器结构观察 被引量:11
8
作者 马涛 孙朝辉 +3 位作者 李奕震 温秀军 陈晓阳 曹春雷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119-122,共4页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并描述了麻楝蛀斑螟幼虫头部及触角和口器上的化学感受器。结果表明:幼虫头式为下口式;头部下方有1对3节的触角,基节无感器,端节及第2节上有感器,主要为锥状感器和毛型感器;幼虫口器分布着一定数量和不同形态的感器,主...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并描述了麻楝蛀斑螟幼虫头部及触角和口器上的化学感受器。结果表明:幼虫头式为下口式;头部下方有1对3节的触角,基节无感器,端节及第2节上有感器,主要为锥状感器和毛型感器;幼虫口器分布着一定数量和不同形态的感器,主要存在于口器附肢下颚须和下唇须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楝蛀斑螟 幼虫 头部 化学感受器 扫描电镜
下载PDF
水稻白叶枯病菌的一个非典型趋化受体基因与游动性和早期侵染相关
9
作者 雷诗敏 欧阳燕菲 +5 位作者 吴侨智 许力丹 曾晨 伍慧红 谢云巧 何勇强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2-534,共13页
在对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PXO99A-GX菌株的基因组注释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非典型趋化受体基因PXO_01024,预测其产物具有2个跨膜结构域(TMD)和1个甲基接收结构域(MA),但缺少配体结合结构域(LBD)。为明确该基因... 在对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PXO99A-GX菌株的基因组注释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非典型趋化受体基因PXO_01024,预测其产物具有2个跨膜结构域(TMD)和1个甲基接收结构域(MA),但缺少配体结合结构域(LBD)。为明确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通过同源双交换的方法构建了PXO_01024的缺失突变体DM01024。该基因缺失导致细菌的游动性几乎丧失,生物被膜减少,而互补菌株CDM01024的这些性状又恢复至野生型水平;在有伤接种条件下,DM01024的毒力与野生型相比并无明显变化,但是在喷雾接种(无伤)条件下,DM01024的病情指数相比野生型显著降低,而CDM01024的毒力又恢复至野生型水平,说明PXO_01024在侵染早期发挥作用;利用毛细管法对野生型及突变体DM01024进行趋化性检测,发现DM01024对甲硫氨酸、丙氨酸、亮氨酸、甘氨酸、天冬酰胺、苯丙氨酸、异亮氨酸、葡萄糖、麦芽糖、木糖、果糖、琥珀酸和酒石酸的趋向性相比野生型显著下降。本研究表明,非典型趋化受体基因PXO_01024与Xoo的趋化性、游动性和早期侵染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菌 趋化性 趋化受体 游动性 早期侵染
原文传递
基于美洲蜚蠊下颚须的整合受体生物传感器测定抗坏血酸 被引量:6
10
作者 洪丽 尹屹梅 +2 位作者 郑赛晶 段亚楠 林祥钦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727-1731,共5页
报道了以美洲蜚蠊的下颚须作为分子识别和转换元件研制的一种新型生物组织传感器 ,发现该传感器对抗坏血酸 (AA)有选择性的响应 ,响应脉冲的发放频率与AA的浓度对数成正比 ,在 5× 10 -5至 5× 10 -2 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 报道了以美洲蜚蠊的下颚须作为分子识别和转换元件研制的一种新型生物组织传感器 ,发现该传感器对抗坏血酸 (AA)有选择性的响应 ,响应脉冲的发放频率与AA的浓度对数成正比 ,在 5× 10 -5至 5× 10 -2 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检测下限低于 10 -6mol/LAA .该传感器响应快 ,并具有较好的重现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定 抗坏血酸 生物传感器 化学受体 美洲蜚蠊 下颚须 生物传感材料
下载PDF
狼蛛的化学感受器在寻觅定位猎物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汪波 黄婷 +5 位作者 韩梦 汪昕蕾 常玉婷 黄欣怡 李妍钰 颜亨梅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6-89,共4页
为探明蜘蛛的化学感受器在寻觅定位猎物中的作用,本研究以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为捕食者、以果蝇为猎物,将蜘蛛饲养在室温23℃±1℃下,使其适应于当前的生长环境。以果蝇成虫饲养狼蛛,使其熟悉猎物气味。实验前,停止供... 为探明蜘蛛的化学感受器在寻觅定位猎物中的作用,本研究以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为捕食者、以果蝇为猎物,将蜘蛛饲养在室温23℃±1℃下,使其适应于当前的生长环境。以果蝇成虫饲养狼蛛,使其熟悉猎物气味。实验前,停止供给猎物,使狼蛛处于饥饿状态。一个星期后进行实验,采用Y型嗅觉仪法在黑暗条件下研究了狼蛛对猎物体液气味和体表气味的灵敏度反应。结果表明在实验距离内,狼蛛均能够正确选择有果蝇体液气味端,选择指数显著高于无果蝇体液气味端(P<0.05),停留时间显著高于无果蝇体液气味端(P<0.05),但当狼蛛与有果蝇体液气味端距离增大后,狼蛛对气味敏感程度下降,当狼蛛与气味源距离达到11 cm后,虽然狼蛛仍然能够正确选择有果蝇体液气味端,但选择指数显著下降(P<0.05),回归分析显示,狼蛛对有果蝇体液气味端选择指数与狼蛛和气味源间距离呈高度负相关。同时,研究结果发现狼蛛对果蝇体液气味比果蝇体表气味的反应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蛛 化学感受器 体液 果蝇
下载PDF
甲壳动物化学感觉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楠生 孙海宝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34-342,共9页
本文从甲壳动物化学受体的形态、动物个体的行为反应以及化学感觉神经元的电生理三方面综述了甲壳动物化学感觉研究近20年的进展。水生动物,如甲壳动物特别是底栖甲壳动物,主要依赖化学感受器获得其生存环境的信息,从而表现出摄食、逃... 本文从甲壳动物化学受体的形态、动物个体的行为反应以及化学感觉神经元的电生理三方面综述了甲壳动物化学感觉研究近20年的进展。水生动物,如甲壳动物特别是底栖甲壳动物,主要依赖化学感受器获得其生存环境的信息,从而表现出摄食、逃避捕食者、觅偶、交配、洄游等各种不同的行为反应。早期的研究主要是直观的行为观察和化学感受器的形态描述,内容偏重于动物的摄食习性和化学感受器的结构及其分布。随后电生理方法和电镜技术的引入,使化学感觉生理学的研究深入到细胞水平,发现了受体细胞的一些特性,如低自发放电频率、低阈值、调制、适应和去适应、范围分级等。另外,还提出了甲壳动物化学受体对化学信号的两种基本编码方式,即单线编码模式和交叉神经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壳动物 化学感觉 化学感受器
下载PDF
干燥综合征患者外周血T细胞CCR7的表达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春玲 刘海娜 +2 位作者 杨娉婷 赵丽娟 肖卫国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53-955,961,共4页
目的探讨CCR7在干燥综合征(S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表达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选择31例干燥综合征患者,其中原发干燥综合征(pSS)18例,继发干燥综合征(sSS)13例,正常对照组20名,为健康体检者,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CCR... 目的探讨CCR7在干燥综合征(S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表达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选择31例干燥综合征患者,其中原发干燥综合征(pSS)18例,继发干燥综合征(sSS)13例,正常对照组20名,为健康体检者,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CCR7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各指标的关系。结果①pSS和sSS组CD4+T细胞和CD8+T细胞上CCR7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SS组CD4+T细胞上CCR7的表达高于sSS组(P<0.05);此外,pSS组CCR7在CD4+T细胞上的表达明显高于同组的CD8+T细胞(P<0.01)。②pSS患者CD4+T细胞和CD8+T细胞上CCR7的表达均与血沉、血清IgG和血清γ球蛋白呈正相关,但与唾液腺、泪腺的排泌功能无相关性,而sSS患者CD4+T细胞、CD8+T细胞上CCR7的表达与临床各指标均无相关性。结论 SS患者T淋巴细胞表达CCR7明显增加,特别是pSS患者CCR7+CD4+T细胞增加尤为突出,表明CCR7可能参与了SS的发病和外分泌腺的病理损害,且pSS患者T细胞上CCR7的表达与ESR、血清IgG和血清γ球蛋白呈正相关,提示CCR7可用来作为临床上判定pSS的疾病活动性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T淋巴细胞 趋化因子受体 CCR7
下载PDF
受体相互作用对细菌趋化适应速率的影响
14
作者 任淑鉴 张驰 张榕京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23,69,共11页
生物体进化出不同的受体来感知环境中的不同刺激。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显著提升感知的灵敏度和适应的精度。为研究细菌趋化信号网络中不同种类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对适应速率的影响,我们使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和小球标记实验系统... 生物体进化出不同的受体来感知环境中的不同刺激。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显著提升感知的灵敏度和适应的精度。为研究细菌趋化信号网络中不同种类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对适应速率的影响,我们使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和小球标记实验系统地比较了表达混合种类受体的野生型菌株与只表达Tar受体的突变株(即,Taronly菌株)对添加不同浓度天冬氨酸的阶跃型刺激的适应时间。我们发现,在相同的饱和浓度刺激下,野生型比突变株表现出更快的适应。相比之下,在引起相同程度响应的非饱和浓度刺激下,野生型比突变株表现出更慢的适应,且这与化学受体的表达浓度无关。通过监测鞭毛马达的稳态旋转信号,我们对网络弛豫时间得出了相同的结果。通过模拟具有不同适应速率的细菌在稳定的趋化引诱剂梯度下的趋化,我们证实了不同种类受体的相互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大肠杆菌在稳定的趋化引诱剂空间梯度下的趋化能力,并同时保证细胞位置分布的噪声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受体 相互作用 适应速率 细菌趋化
下载PDF
Respiratory Control by Phox2b-expressing Neurons in a Locus Coeruleus–pre B?tzinger Complex Circuit 被引量:4
15
作者 Na Liu Congrui Fu +6 位作者 Hongxiao Yu Yakun Wang Luo Shi Yinchao Hao Fang Yuan Xiangjian Zhang Sheng Wang 《Neuro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1期31-44,共14页
The locus coeruleus(LC) has been implicated in the control of breathing.Congenital central hypoventilation syndrome results from mutation of the paired-like homeobox 2 b(Phox2 b) gene that is expressed in LC neurons.T... The locus coeruleus(LC) has been implicated in the control of breathing.Congenital central hypoventilation syndrome results from mutation of the paired-like homeobox 2 b(Phox2 b) gene that is expressed in LC neurons.The pres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address whether stimulation of Phox2 b-expressing LC(Phox2 b~(LC)) neurons affects breathing and to reveal the putative circuit mechanism.A Cre-dependent viral vector encoding a Gqcoupled human M3 muscarinic receptor(hM3 Dq) was delivered into the LC of Phox2 b-Cre mice.The hM3 Dqtransduced neurons were pharmacologically activated while respiratory function was measured by plethysmography.We demonstrated that selective stimulation of Phox2 b~(LC) neuron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asal ventilation in conscious mice.Genetic ablation of these neurons markedly impaired hypercapnic ventilatory responses.Moreover,stimulation of Phox2 b~(LC) neurons enhanced the activity of preBotzinger complex neurons.Finally,axons of Phox2 b~(LC) neurons projected to the preBotzinger complex.Collectively,Phox2 b~(LC) neurons contribute to the control of breathing most likely via an LC-preBotzinger complex circu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cus coeruleus Phox2b Hypercapnic ventilatory response chemoreceptor Neural circuit
原文传递
大菜粉蝶幼虫头部化学感器的超微结构及其对坡柳皂苷的味觉感受 被引量:4
16
作者 马驰宇 李丰超 +2 位作者 于航 刘全俊 秦小萍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0年第8期27-33,共7页
以鳞翅目粉蝶科大菜粉蝶5龄幼虫为材料,利用扫描电镜和电生理技术,观察和揭示昆虫头部感受器的特征及其对坡柳皂苷的电生理反应。结果发现,幼虫触角由锥形感器、毛状感器、刺形感器以及栓锥感器组成。口器附肢下颚须端部分布着8个锥形感... 以鳞翅目粉蝶科大菜粉蝶5龄幼虫为材料,利用扫描电镜和电生理技术,观察和揭示昆虫头部感受器的特征及其对坡柳皂苷的电生理反应。结果发现,幼虫触角由锥形感器、毛状感器、刺形感器以及栓锥感器组成。口器附肢下颚须端部分布着8个锥形感器,以3-1-3-1的方式排列,基部着生有1个毛状感器,1个刺形感器;下颚瘤状体上除了主要的侧栓锥感器和中栓锥感器外,另有2个锥形感器、1个栓锥感器以及3个刺状感器;下唇须第二节、第三节上各着生着1个锥形感器、1个栓锥感器。电生理研究表明,坡柳皂苷均能诱导下颚瘤状体中栓锥、侧栓锥感受器产生电生理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菜粉蝶 感受器 分布及形态特征 坡柳皂苷 电生理反应
下载PDF
Effects of DIMBOA on impulse discharges of maxillary lateral sensillum styloconicum of armyworm larvae 被引量:1
17
作者 Yang, DM Luo, L +2 位作者 Yan, FM Cheng, HW Zhou, P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7年第1期72-76,共5页
THE DIMBOA (2, 4-dihydroxy-7-methoxy-1, 4-benzoxazin-3-one), a secondary product present in corn plant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tecting the plant against the pest attack. DIMBOA is rich in seedlings of cereal c... THE DIMBOA (2, 4-dihydroxy-7-methoxy-1, 4-benzoxazin-3-one), a secondary product present in corn plant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tecting the plant against the pest attack. DIMBOA is rich in seedlings of cereal crops, especially in maize. Many investigators demonstrated a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MBOA content in plant and the resistance of the plant to pest. Feng et al. (1992) summarized that the toxicity of DIMBOA is associ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MYWORM LARVAE gustatory chemoreceptor LATERAL SENSILLUM styloconicum DIMBOA.
原文传递
一些蜘蛛类群味觉毛的形态、数量和分布 被引量:3
18
作者 肖永红 李枢强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7,共7页
化学通讯是蜘蛛最基础和最普遍的种内及种间通讯方式之一,蜘蛛体表的味觉毛能够接触性地或者近距离地感知环境中的化学物质,但味觉毛的相关研究仅在少数几种蜘蛛中有过报道。我们通过扫描电镜分别对幽灵蛛科(Pholcidae)、弱蛛科(Leptone... 化学通讯是蜘蛛最基础和最普遍的种内及种间通讯方式之一,蜘蛛体表的味觉毛能够接触性地或者近距离地感知环境中的化学物质,但味觉毛的相关研究仅在少数几种蜘蛛中有过报道。我们通过扫描电镜分别对幽灵蛛科(Pholcidae)、弱蛛科(Leptonetidae)、泰莱蛛科(Telemidae)、蟹蛛科(Thomisidae)和球蛛科(Theridiidae)共5科32种蜘蛛味觉毛的形态、数量及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蜘蛛味觉毛一般呈"S"形或弧形;毛根部与体表形成较大角度,末端开口。一般分布在步足的跗节和后跗节,一些种类在步足胫节亦有味觉毛分布。所观察的蜘蛛中绝大部分种类在触肢上未发现味觉毛,仅有2种蟹蛛即角红蟹蛛(Thomisus labefactus)和膨胀微蟹蛛(Lysiteles inflatus)以及1种球蛛即鼬形微姬蛛(Phycosomamustelinum)在触肢上有味觉毛。味觉毛的数量在不同蜘蛛种类中有较大差异,从十几根到上百根不等。蜘蛛味觉毛的形态、数量和分布等特征除了与遗传相关外,亦有可能与其生境和生活方式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蜘蛛 味觉毛 化学感受器 扫描电镜
原文传递
Evolutionary ecology of chemosensation and its role in sensory drive 被引量:2
19
作者 Laurel R. YOHE Philipp BRAND 《Current Zoology》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4期525-533,共9页
All behaviors of an organism are rooted in sensory processing of signals from its environment, and nat ural selection shapes sensory adaptations to ensure successful detection of cues that maximize fitness. Sensory dr... All behaviors of an organism are rooted in sensory processing of signals from its environment, and nat ural selection shapes sensory adaptations to ensure successful detection of cues that maximize fitness. Sensory drive, or divergent selection for efficient signal transmission among heterogeneous environ ments, has been a useful hypothesis for describing sensory adaptations, but its current scope has pri marily focused on visual and acoustic sensory modalities. Chemosensation, the most widespread sensory modality in animals that includes the senses of smell and taste, is characterized by rapid evolu tion and has been linked to sensory adaptations to new environments in numerous lineages. Yet, olfac tion and gustation have been largely underappreciated in light of the sensory drive hypothesis. Here, we examine why chemosensory systems have been overlooked and discuss the potential of chemo sensation to shed new insight on the sensory drive hypothesis and vice versa. We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developing a framework to better incorporate studies of chemosensory adaptation that have the po tential to shape a more complete, coherent, and holistic interpretation of the sensory dr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mical signaling chemoreceptor CHEMOSENSATION sensory drive OLFACTION
原文传递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化学感受器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琰 更登 +3 位作者 李海玲 王占刚 陈秋红 吴天一 《高原医学杂志》 CAS 1998年第2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化学感受器功能状态;方法:采用一口气法及不固定二氧化碳分压的低氧通气反应测定法,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化学感受器功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存在着低静息每... 目的: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化学感受器功能状态;方法:采用一口气法及不固定二氧化碳分压的低氧通气反应测定法,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化学感受器功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存在着低静息每分通气量,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周边化学感受器功能降低。虽然低氧通气反应的斜率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通过血氧饱和度为70%时的每分通气量进行比较,仍可发现低氧通气反应降低;结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存在着化学感受器功能降低,关於测定方法及评价应根据高原特点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化学感受器 低氧通气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