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地下水演化的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1
1
作者 滕彦国 左锐 +1 位作者 王金生 林学钰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7-136,共10页
由于区域地质特征、水文地质条件、气候影响和人类活动的差异性,导致区域地下水演化的地球化学过程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在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区域地下水化学演化研究大量成果的基础上,综述了地下水演化的地球化学系统分析方法,地下水演... 由于区域地质特征、水文地质条件、气候影响和人类活动的差异性,导致区域地下水演化的地球化学过程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在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区域地下水化学演化研究大量成果的基础上,综述了地下水演化的地球化学系统分析方法,地下水演化研究的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和技术以及地下水演化的地球化学模拟方法和技术及常用软件。指出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区域地下水自然演化与人类活动的复合作用、地下水与地表水的相互作用、微生物-水-岩相互作用将是区域地下水地球化学研究的热点领域,其中物理、化学、生物的耦合作用将是区域地下水演化的地球化学研究的重点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地球化学 化学演化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银川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演化规律及水质评价 被引量:34
2
作者 柳凤霞 史紫薇 +1 位作者 钱会 冯文文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055-2066,共12页
研究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演化规律及水质评价,对地下水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银川地区1991—2016年地下水水质监测资料,运用经典统计学、Piper三线图解法、Gibbs图解法、离子比值法对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研究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演化规律及水质评价,对地下水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银川地区1991—2016年地下水水质监测资料,运用经典统计学、Piper三线图解法、Gibbs图解法、离子比值法对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演化规律进行分析,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研究区62个水样点进行水质评价.结果表明,26年来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组分未发生明显变化,为偏碱性硬水.多年地下水中各离子含量排序一致,阳离子含量排序为:Na+>Mg2+>Ca2+>K+,阴离子含量排序为HCO-3> Cl->SO■.当前银川地区地下水水质基本满足生活饮用水的标准,山前冲洪积平原地区水质良好,丰登镇及北部地区水质最差,部分井孔的TDS大于2000 mg·L-1.地下水水质在1996年最差,自2006年以来得到明显改善.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组分及水质受到水文地质条件、蒸发浓缩作用、岩石风化作用、补给水成分及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川地区 地下水 水化学 演化规律 水质评价
下载PDF
树脂体成烃的地球化学研究——兼论我国第三系树脂体成因的未成熟-低成熟油气资源 被引量:19
3
作者 王铁冠 钟宁宁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8,共8页
基于加拿大马更些盆地等处发现树脂体成因的来成熟-低成熟煤成烃的事实,以及目前对树脂和树脂体的认识,论述了树脂的生源与化学组成;运用有机地球化学和煤岩学方法,对我国12个第三纪煤盆地烃源岩作了抽样调查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基于加拿大马更些盆地等处发现树脂体成因的来成熟-低成熟煤成烃的事实,以及目前对树脂和树脂体的认识,论述了树脂的生源与化学组成;运用有机地球化学和煤岩学方法,对我国12个第三纪煤盆地烃源岩作了抽样调查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第三纪煤系地层不乏树脂体组分,且有的褐煤非常相似于马更些型烃源岩、因而很有希望进一步找到树脂体成因的未成熟-低成熟油气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体 地球化学 第三系 油气
下载PDF
闽东南含石榴子石I型花岗岩的矿物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21
4
作者 于津海 赵蕾 周旋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64-377,共14页
闽东南沿海晚中生代变质带内出露的I型花岗岩、细晶岩和伟晶岩中常包含岩浆成因的石榴子石和原生白云母。其中石榴子石以富Mn ,Fe和贫Mg ,Ca为特征 ,锰铝榴石分子可达 4 0 %~5 0 % ;花岗岩中的黑云母具有明显高的MnO和Al2 O3含量 (分别... 闽东南沿海晚中生代变质带内出露的I型花岗岩、细晶岩和伟晶岩中常包含岩浆成因的石榴子石和原生白云母。其中石榴子石以富Mn ,Fe和贫Mg ,Ca为特征 ,锰铝榴石分子可达 4 0 %~5 0 % ;花岗岩中的黑云母具有明显高的MnO和Al2 O3含量 (分别是 0 .84 %~ 1.2 5 % ,16 .0 4 %~18.0 3% ) ;原生白云母以高Fe和低Al,Na为特征。温压计算表明富铝矿物形成于 75 0~ 6 0 0℃和0 .3~ 0 .2GPa的条件下。岩相学特征和地球化学模拟也都表明这些富铝矿物结晶较晚。长英质矿物早于黑云母和石榴子石结晶与岩浆侵位浅 (结晶压力低 )相关。相图分析指出弱过铝质和高的Mn/ (Mg +Fe)比值 (>0 .0 6 0 )是本区花岗质岩石形成石榴子石的关键化学因素。Mn/ (Mg +Fe)>0 .0 6 0的岩浆可以形成bt+grt或bt+grt+ms组合 ;而Mn/ (Mg +Fe) <0 .0 5 5的岩浆只可能形成bt或bt+ms组合 ;grt+ms组合是岩浆强烈演化的最终产物。除了黑云母成分存在差异 ,本区I型花岗岩的石榴子石和原生白云母成分都与S型花岗岩的相似 ,所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子石 Ⅰ型花岗岩 矿物化学 岩浆演化 闽东南
下载PDF
煤灰熔融行为及其矿物质作用机制的量化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代百乾 乌晓江 +1 位作者 陈玉爽 张忠孝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0-76,共7页
选取典型高灰熔点和低灰熔点煤种,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X)对高温气化条件下煤灰熔融行为及其矿物质演变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与量子化学计算.结果表明:高温下大量莫来石的生成是导致煤灰试样A具有高灰熔融温度的主... 选取典型高灰熔点和低灰熔点煤种,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X)对高温气化条件下煤灰熔融行为及其矿物质演变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与量子化学计算.结果表明:高温下大量莫来石的生成是导致煤灰试样A具有高灰熔融温度的主要原因;煤灰试样B中由于存在较多的硬石膏、钠长石等低熔融矿物质,且CaO与莫来石反应生成钙长石与钙黄长石的化学反应在煤灰试样B熔融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从而使其具有低的熔融温度.经量子化学计算分析表明,由于莫来石易与电子接受体结合而难与电子给予体结合,在煤灰熔融过程中,莫来石易与煤灰中常见的碱性阳离子(Ca2+、Mg2+、Fe2+、Na+、K+)电子接受体反应生成其他物质,通过添加不同的阳离子可促使莫来石向不同矿物质转变,可以进一步控制煤灰的熔融变化过程及其熔融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灰 熔融行为 量子化学 矿物质演变
下载PDF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平原地下水水-岩作用模拟 被引量:15
6
作者 刘志明 刘少玉 王贵玲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85-892,共8页
玛纳斯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化学演化较为复杂,从上游至下游的变化特点主要以Na+、Ca2+、 HCO3-、SO42-含量和TDS值的高低相间交替演化为主。本文对此演化机理进行了水-岩作用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表明:①矿物相的溶解、析出和蒸发作用、稀... 玛纳斯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化学演化较为复杂,从上游至下游的变化特点主要以Na+、Ca2+、 HCO3-、SO42-含量和TDS值的高低相间交替演化为主。本文对此演化机理进行了水-岩作用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表明:①矿物相的溶解、析出和蒸发作用、稀释作用共同控制着地下水水化学的演化;②从研究区上游往下,由于地层岩性颗粒逐渐变细,水中矿物相迁入、迁出的数量逐渐增大,水-岩作用逐渐增强;③研究区上游的水-岩作用主要是地表水或灌溉水入渗补给的影响,研究区中下游的水-岩作用主要受蒸发作用的影响;④由于地表水或灌溉水的大量混入,局部的水化学演化往往不符合一般演化规律,甚至于往相反的方向演化,TDS呈下降趋势,产生复杂的过渡水化学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纳斯河流域平原区 地下水化学 演化 水-岩作用 新疆
下载PDF
东昆仑东段香加南山花岗岩基斜长石成分组成与岩浆演化和混合作用 被引量:14
7
作者 陈国超 裴先治 +7 位作者 李瑞保 李佐臣 刘成军 陈有炘 裴磊 王盟 张玉 李小兵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651-2666,共16页
东昆仑东段香加南山花岗岩基岩浆混合作用明显,斜长石作为主要造岩矿物,是研究岩石成因、示踪岩浆演化和岩浆混合过程的有效工具。对香加南山花岗岩基中寄主岩及暗色微粒包体中的斜长石进行岩相学和矿物化学研究。电子探针结果显示:寄... 东昆仑东段香加南山花岗岩基岩浆混合作用明显,斜长石作为主要造岩矿物,是研究岩石成因、示踪岩浆演化和岩浆混合过程的有效工具。对香加南山花岗岩基中寄主岩及暗色微粒包体中的斜长石进行岩相学和矿物化学研究。电子探针结果显示:寄主岩中正常环带斜长石(39~48,21~36)、包体中斜长石捕掳晶(41~49,35~36,43~49,31~47,27~38)和寄主岩矿物中包裹斜长石(29~45,14~32)具有演化的An值;部分寄主岩斜长石核部由于受到后期蚀变具有较高的An值(59~72)。包体中基质斜长石大部分具核边结构,核部(52,31)和边部(33~37,25)An值存在间断;少量斜长石核部受到蚀变,An值较低(49),幔部(55~71)An值高于边部(46~49);部分包体中基质斜长石核部呈补丁状,暗色部分An值较高(66),浅色部分An值较低(33~39)。包体中斜长石捕掳晶主要分为干净斜长石捕掳晶和含有矿物的斜长石捕掳晶两大类,干净斜长石环带明显或聚片双晶发育,An值变化范围较小(41~49,35~36);含有暗色矿物的斜长石捕掳晶An值整体也呈震荡变化(43~49,31~47,27~38),但由于受到蚀变,部分测点An值较高(78),少量斜长石具有高An值增生边(73)。以上研究显示,结晶于寄主岩的斜长石正常演化序列反映寄主岩从演化早期到晚期,岩浆逐渐从偏基性向酸性转变;包体基质斜长石为包体进入寄主岩温度、压力和水饱和度降低导致斜长石受到熔蚀后继续结晶结果;包体中斜长石捕掳晶来自寄主岩,由于进入包体后温度和压力产生变化,以及后期生长,导致斜长石的成分和构造有所不同。香加南山花岗岩基及暗色微粒包体中斜长石的复杂环带为幔源镁铁质岩浆注入长英质岩浆混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造山带 花岗岩 斜长石 矿物化学 岩浆演化 岩浆混合
下载PDF
库车前陆盆地流体化学、成因与流动 被引量:6
8
作者 蔡春芳 王国安 何宏 《地质地球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8-62,共5页
库车前陆盆地寒武系 -第三系流体分析显示 :寒武系 -奥陶系和侏罗系油田水与白垩系 -第三系有所差异 ,前者总矿化度相对较低 ,为 90g/L~ 1 1 0g/L ;相对富Ca2 + 和HCO-3 ;后者总矿化度介于 73g/L~ 3 1 0g/L,主要为 1 3 0g/L~ 2 90g/L... 库车前陆盆地寒武系 -第三系流体分析显示 :寒武系 -奥陶系和侏罗系油田水与白垩系 -第三系有所差异 ,前者总矿化度相对较低 ,为 90g/L~ 1 1 0g/L ;相对富Ca2 + 和HCO-3 ;后者总矿化度介于 73g/L~ 3 1 0g/L,主要为 1 3 0g/L~ 2 90g/L,相对富K+ +Na+ 和Cl-;而大宛齐第三系油田水则相对富Ca。影响水化学演化的因素包括 :膏盐类、沸石类矿物溶解以及白云化作用和富镁绿泥石形成等。白垩系油田水δ18O、δD关系显示为淡水蒸发成因 ,且在轮台断隆带油田水87Sr/86Sr向西降低 ,指示了富87Sr的流体来自东部的碎屑泥岩 ,这与本区煤成油运移方向是一致的。而 2个寒武系 -奥陶系油田水87Sr/86Sr高达0 .71 71 6,并富Li、B、Sr元素和δ18O ,被认为来自结晶基岩 ,与氮气、氦气及部分甲烷的来源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化学 流体演化 油田水 天然气 油气成因
下载PDF
江西黄山铌(钽)矿床中铌钽矿物的矿物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7
9
作者 曹振辉 崔恒星 +3 位作者 崔继强 刘孟合 张若曦 杨水源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2-62,共11页
江西葛源黄山铌(钽)矿位于赣杭构造带灵山花岗岩体的西侧,矿区内发育黑云母花岗岩、钠长石化花岗岩、萤石石英脉、伟晶岩4种岩性。通过详细的岩相学观察、铌钽矿物的电子探针化学组成、元素面扫描分析,揭示了黄山铌(钽)矿中铌钽的赋存... 江西葛源黄山铌(钽)矿位于赣杭构造带灵山花岗岩体的西侧,矿区内发育黑云母花岗岩、钠长石化花岗岩、萤石石英脉、伟晶岩4种岩性。通过详细的岩相学观察、铌钽矿物的电子探针化学组成、元素面扫描分析,揭示了黄山铌(钽)矿中铌钽的赋存状态及灵山岩体演化与铌钽富集过程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黄山铌(钽)矿中铌钽矿物主要为铌铁矿和铌铁金红石,铌铁矿交代了早期形成的铌铁金红石,期间发生了如下置换关系:3Ti^(4+)→2(Nb^(5+)+Ta^(5+))+Fe^(2+)。黄山铌(钽)矿主要富Nb,与松树岗铌钽矿相比,含矿岩体中F、Li的质量分数较低。F可以降低固相线温度,延长岩浆结晶分异的时间,增加岩浆的结晶分异程度。Li会增加Nb、Ta的溶解度,但是对Ta的效果更明显。因此,黄山铌(钽)矿的岩浆演化程度低于松树岗铌钽矿,后期岩浆—热液演化阶段的流体作用较弱,导致黄山铌(钽)矿以富Nb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山 铌钽矿床 矿物化学 岩浆演化
下载PDF
Biological Intelligence of Rare Earth Elements in Animal Cells 被引量:4
10
作者 邱关明 李伟 +2 位作者 李喜坤 周威 杨春生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05年第S1期554-573,共20页
Recent progress in bioinorganic chemistry studies of rare earth elements (REE) in animal cells was outlined, and the definition of REE′s biological intelligence as well as their mechanism were also explained. The mig... Recent progress in bioinorganic chemistry studies of rare earth elements (REE) in animal cells was outlined, and the definition of REE′s biological intelligence as well as their mechanism were also explained. The migration of REE from weathering rocks to the environment is accelerated by various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which can eventually result in the entrance of REE into animal and human bodies via food chain. REE can be found in body tissues such as brain, blood, muscle as well as bone. Based on their geochemical properties, REE in low dose show their unique biological intelligence by intervening in the process of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its regulation, arteriosclerosis and blood clotting prevention, anticancer, and the promotion of cellular defense enzymes′ activities, nucleic acid metabolism enzymes as well as ATPases, etc. The meaning of REE′s biological intelligence refers to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based capability to choose the targets (e.g., biometals) in biomolecules for the chelation or replacement of REE, and change the structures and functions of biomolecules, and consequently impact or control the biological functions or behaviors in living organisms. The regulation of various cellular processes caused by REE is mainly via antagonism or replacement of essential target biometals like calcium or via chelation of organic molecules, thereby embodying the unparalleled biological intelligence of REE. Additionally, the dosage effect of REE was also discussed from the angles of yin-yang dichotomy, bioavailability, entropy and evolution. In order to make full use of REE′s biological intelligence in the application for medicine, more detailed studies concerning dosage effect of REE and REE bioaccumulation in organisms should be conducted in future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inorganic chemistry biological intelligence of REE animal cells replacement ANTAGONISM target biometals evolution dosage effect BIOACCUMULATION rare earths
下载PDF
川东华蓥山地区二叠纪火山岩特征及演化过程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开鸾 杨帅 +3 位作者 陈洪德 李乾 马羚 张春光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7-49,共13页
以川东华蓥山地区火山岩实测剖面为基础,利用镜下薄片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探讨华蓥山地区上二叠统火山岩岩石学和矿物化学特征及其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华蓥山地区火山岩可细分为7种岩石类型,其中玄武岩发育两期溢流相韵律旋回。辉石探针... 以川东华蓥山地区火山岩实测剖面为基础,利用镜下薄片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探讨华蓥山地区上二叠统火山岩岩石学和矿物化学特征及其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华蓥山地区火山岩可细分为7种岩石类型,其中玄武岩发育两期溢流相韵律旋回。辉石探针数据显示,辉石成分=Wo41-44En35-40Fs15-20,Mg^#=68~85之间,Ca/(Ca+Mg)=0.51~0.55,w(TiO2)-w(Al2O3)图解和(Ca+Na)-Ti图解投点均落在亚碱性区域,表明研究区内辉石为普通辉石,其形成时的温度和压力较低,是亚碱性岩浆上升到地壳浅部经历结晶分异作用而形成的。斜长石探针数据显示长石斑晶成分为An_(1-76)Ab22-98Or1-13,在An-Ab-Or三角图中绝大部分点位落入拉长石区域;对发育环带结构长石斑晶连续打点,结果显示An和Ab值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且与Fe和Sr等微量元素含量变化无关联,说明是由岩浆房温度压力迅速改变导致的反环带。推测该地区演化过程为:茅口组地层受到地幔柱影响而抬升接受剥蚀;在华蓥山断裂和同沉积正断层的控制下,早期玄武岩喷溢并在茅口组顶部发育凝灰-砾石层;火山灰掉落至安静的水体沉积了沉凝灰岩;河流切割了早期玄武岩并将多孔熔岩岩屑搬运至华蓥山地区而形成了凝灰质砂岩。以上结果表明川东玄武岩至少有三期喷发,但仅有两期在华蓥山地区出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岩石学 矿物化学 演化过程 华蓥山地区
原文传递
凉水河流域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和时空变化规律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捷 姜颖 +2 位作者 刘玉莲 姜亚 滕彦国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847-1853,共7页
北京凉水河流域的同位素和水化学特征分析表明:1)地下水水质在100m以浅相对较差,但到2017年为止,水质保持稳定.2)浅层地下水与平原区河水同位素相对富集,且落在同一条蒸发线上;但整体上河水与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不同,据此推断山前冲... 北京凉水河流域的同位素和水化学特征分析表明:1)地下水水质在100m以浅相对较差,但到2017年为止,水质保持稳定.2)浅层地下水与平原区河水同位素相对富集,且落在同一条蒸发线上;但整体上河水与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不同,据此推断山前冲洪积扇河水入渗是区域地下水补给的重要来源,下游地下水主要受到侧向径流影响.3)同位素平衡和质量平衡计算表明人类活动使得河水TDS含量增加了435mg/L,而地下水TDS历史时期的增量也接近.4)山前冲洪积扇河水入渗是区域地下水补给的重要来源,是地下水污染防控和调水工程实施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化学 同位素 演化 时空变化
下载PDF
Boosting Electrocatalytic Oxygen Evolution by Cation Defect Modulation via Electrochemical Etching 被引量:5
13
作者 Xiang Chen Meng Yu +8 位作者 Zhenhua Yan Weiyi Guo Guilan Fan Youxuan Ni Jiuding Liu Wei Zhang Wei Xie Fangyi Cheng Jun Chen 《CCS Chemistry》 CAS 2021年第1期675-685,共11页
Defects engineering is an efficient strategy to enhance the performance of electrode materials by modulating the local electronic structure but usually requires costly and complicated processing.Here,an electrochemica... Defects engineering is an efficient strategy to enhance the performance of electrode materials by modulating the local electronic structure but usually requires costly and complicated processing.Here,an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etching method has been developed for controllable tailoring of the cationic defects in iron-based oxides under mild conditions.The optimized defective spinel-type iron nickel oxide exhibits an overpotential as low as 270 mV at 10 mA cm−2 and a Tafel slope of only 33.8 mV dec−1 for the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OER),outperforming the benchmark RuO2 and pristine oxide.Experiments an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reveal that Fe vacancies can enhance Ni–O covalency,increase the density of active sites,and optimize the surface electronic structure,which promote the water adsorption/activation and moderate oxygen intermediate species adsorption,thus significantly enhancing OER activity.This work provides a promising approach to create cation deficiency and mechanistic insight to understand the vacancy-induced enhancement of oxygen electrocat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fect chemistry electrochemical synthesis spinel oxide oxygen evolution metal–oxygen covalency
原文传递
近五年中药炮制学研究进展与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龙全江 袁健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4年第2期27-30,共4页
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近5年中药炮制研究进展:中药炮制研究相对比较重视实验研究,其中以方法工艺研究和炮制化学研究为其主要方向,其次为炮制药理研究,而质量标准、炮制与复方研究等还十分薄弱,文献研究存在低水平重复,理论探讨... 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近5年中药炮制研究进展:中药炮制研究相对比较重视实验研究,其中以方法工艺研究和炮制化学研究为其主要方向,其次为炮制药理研究,而质量标准、炮制与复方研究等还十分薄弱,文献研究存在低水平重复,理论探讨不够深入等情况。作者认为目前研究中主要问题有:综合性深入研究不足,缺乏中医药理论指导,从复方角度研究中药炮制十分薄弱,不能全面揭示炮制意义;历史沿革及炮制理论研究不够等。炮制文献研究应在搞清古人炮制意图的基础上再结合现代研究结果提出新见解;炮制化学研究应重视多种成分分析与鉴别;炮制药理研究应结合中药作用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并加强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等方面的研究以阐明炮制原理;炮制工艺研究以全面系统研究传统方法与新工艺研究相结合相比较;质量标准研究中强调多指标成分的含量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炮制学 炮制药理 质量标准 复方
下载PDF
新疆阿克苏平原区地下水水化学演化特征 被引量:5
15
作者 雷米 周金龙 +1 位作者 范薇 张杰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02-611,共10页
地下水作为新疆平原区重要的饮用水水源。为了解新疆阿克苏平原区地下水化学演化过程,运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Gibbs图、离子比法、矿物稳定场图和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对研究区2017年30组地下水取样点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其结果... 地下水作为新疆平原区重要的饮用水水源。为了解新疆阿克苏平原区地下水化学演化过程,运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Gibbs图、离子比法、矿物稳定场图和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对研究区2017年30组地下水取样点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阿克苏平原区地下水中阳离子平均含量总体为Na^+>Ca^2+>Mg^2+>K^+,阴离子平均含量总体为SO4^2->HCO3^->Cl^-;从山前倾斜平原到冲积平原地下水中各离子表现出累积作用;地下水各化学成分不仅来源于蒸发盐岩和碳酸盐岩的溶滤,钠长石、钙长石等硅酸盐岩对地下水中化学成分也存在一定影响,各矿物溶解强度表现为岩盐岩>蒸发盐岩>碳酸盐岩>硅酸盐岩;在反应路径中,含水介质岩土颗粒越细,反应路径越长,越有利于离子交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阿克苏 平原区 地下水水化学 演化特征
下载PDF
东昆仑东段哈拉尕吐花岗岩基岩浆混合作用:来自岩石学和矿物学约束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国超 裴先治 +7 位作者 李瑞保 李佐臣 裴磊 刘成军 陈有炘 王盟 张玉 李小兵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200-3217,共18页
哈拉尕吐花岗岩基位于东昆仑东段,其中花岗闪长岩岩浆混合作用明显,是研究岩浆混合作用的良好对象.从岩石学、岩相学和矿物化学等方面对哈拉尕吐花岗岩基进行了详细研究.电子探针结果显示:寄主岩斜长石的An值同相对应包体中斜长石捕掳... 哈拉尕吐花岗岩基位于东昆仑东段,其中花岗闪长岩岩浆混合作用明显,是研究岩浆混合作用的良好对象.从岩石学、岩相学和矿物化学等方面对哈拉尕吐花岗岩基进行了详细研究.电子探针结果显示:寄主岩斜长石的An值同相对应包体中斜长石捕掳晶近似;包体中基质斜长石大部分具核边结构,核部和边部An值存在间断;部分包体中浅色基质斜长石的An值与具核边结构斜长石的边部近似;辉长闪长岩中斜长石具较高的An值.寄主岩角闪石同相对应包体中角闪石捕掳晶的结晶温度、压力和氧逸度较为接近;包体中基质角闪石的结晶温度和压力低于寄主岩角闪石,氧逸度稍高于寄主岩角闪石;辉长闪长岩角闪石具有最高的结晶温度和压力及最低的氧逸度.哈图沟剖面和德福胜剖面寄主岩中的斜长石和角闪石的成分具有一定差别.岩浆不同期次侵入结晶和岩浆自身演化,使不同地点斜长石和角闪石的成分和物理化学特征具有一定变化.镁铁质岩浆位于地壳深部,氧逸度较低,使结晶的角闪石具有较高的形成压力和较低的氧逸度,斜长石具较高An值;随着镁铁质岩浆注入寄主岩,由于环境突变,使斜长石受到熔蚀;由于岩浆上侵以及两种岩浆物理化学性质差别较大,导致温度、压力和水饱和度降低,氧逸度升高,使包体中残留岩浆快速结晶,形成具核边结构、浅色均一的斜长石,以及结晶程度较差、较高氧逸度的角闪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造山带 哈拉尕吐花岗岩基 矿物化学 岩浆演化 岩浆混合 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化学教学模式的演变与发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承声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19-122,共4页
教学模式是美国学者乔伊斯(B.Joyce)和韦尔(W.Weil)于20世纪70年代首先提出来的一种贴近教学实际的理论模式,它能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提供指导和预见,成为教学论研究的热点之一.国内的教学论专家随即开展了相应的研究,与此同时,化学教... 教学模式是美国学者乔伊斯(B.Joyce)和韦尔(W.Weil)于20世纪70年代首先提出来的一种贴近教学实际的理论模式,它能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提供指导和预见,成为教学论研究的热点之一.国内的教学论专家随即开展了相应的研究,与此同时,化学教育工作者也结合教学实践,或从化学课型的角度提出教学模式,或从国内化学教学活动中归纳整理而成教学模式,又或从现代教学理论的领悟中演绎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不断发展变化,多样化、理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教学 教学模式 教学发展 教学理论 教学结构 自主学习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下载PDF
西湖含油气凹陷第三系地下水化学及其形成演化模式 被引量:2
18
作者 汪蕴璞 林锦璇 +3 位作者 王翠霞 梁国玲 叶思源 汪珊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94-298,共5页
揭示了东海西湖含油气凹陷第三系沉积体系地下水化学的基本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重溯了其在地质历史过程中形成演变的阶段和特点,论证了地下水现代化学主要是遵循浓缩盐化、正向变质作用方向演变形成的,且已演化成熟,并探讨了地下水... 揭示了东海西湖含油气凹陷第三系沉积体系地下水化学的基本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重溯了其在地质历史过程中形成演变的阶段和特点,论证了地下水现代化学主要是遵循浓缩盐化、正向变质作用方向演变形成的,且已演化成熟,并探讨了地下水成因和形成演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化学 演化模式 第三系 西湖凹陷 地下水
下载PDF
Late Paleozoic–Mesozoic subduction and accretion of the Paleo-Pacific Plate: Insights from ophiolitic rocks in the Wandashan accretionary complex, NE China 被引量:4
19
作者 Yong Liang Han Zheng +2 位作者 Huan Li Thomas J.Algeo Xiao-Meng Sun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6期171-191,共21页
The Wandashan accretionary complex(AC),consisting of the Raohe and Yuejinshan complexes,is located on the continental margin of Northeast Asia and represents an excellent source of information about Paleo-Pacific subd... The Wandashan accretionary complex(AC),consisting of the Raohe and Yuejinshan complexes,is located on the continental margin of Northeast Asia and represents an excellent source of information about Paleo-Pacific subduction and accretion.However,the protolith nature and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Wandashan AC are under debate.This contribution reports new geochronological,geochemical,and Sr-Nd-Pb-Hf isotopic data for ophiolitic rocks from the Wandashan AC.The 169–166 Ma plagioclasites and homogeneous gabbros from the Raohe complex are OIBs while 228–214 Ma homogeneous gabbros are continental VABs.Cumulate gabbros from the Yuejinshan complex formed at 280–278 Ma and~220 Ma and have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with E-MORB and N-MORB,respectively.They are BABBs and their primary magma was derived from a source region between EMI and EMII that was affected by continental crustal contamination as well as subduction-zone metasomatism.Combined with previous studies,we suggest that the onset of subduction of the Paleo-Pacific Plate was in the Early Permian.Subsequently,a back-arc basin,whose present suture is on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Jiamusi Massif,formed and widened during 280–232 Ma,after which the basin closed and BABBs were emplaced to form the Yuejinshan complex during 210–180 Ma.The formation of VABs of the Raohe complex is coincident with the closure of the back-arc basin,and together with the 169–166 Ma OIBs,they constitute a major part of the Raohe complex.The accretionary process was completed during 133–131 Ma.Taken together,the ophiolitic rocks indicating multistage magmatism in the Paleo-Wandashan region recorded the formation-closure process of back-arc basin and the accretionary process of the Wandashan AC,during the westward subduction of the Paleo-Pacific plate.The back-arc basin identified in our study sheds new lights on geodynamic evolution model of subduction and accretion of the Paleo-Pacific Plate on the continental margin of NE As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HIOLITE Magma chemistry Tectonic evolution Back-arc basin Raohe complex Yuejinshan complex
下载PDF
Discharge plasma for prebiotic chemistry: Pathways to life’s building blocks
20
作者 DingWei Gan LongFei Hong +9 位作者 TianYu Li TianQi Zhang XiangYu Wang JiePing Fan RuSen Zhou DingXin Liu JianXi Ying Patrick JCullen YuFen Zhao RenWu Zhou 《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823-835,共13页
Discharge plasmas, recognized as unique platforms for investigating the origins of chemical life, have garnered extensive interest for their potential to simulate prebiotic conditions. This paper embarks on a comprehe... Discharge plasmas, recognized as unique platforms for investigating the origins of chemical life, have garnered extensive interest for their potential to simulate prebiotic conditions. This paper embarks on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recent advancements in the plasma-enabled synthesis of life’s building blocks, charting the complex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elieved to have surrounded life’s inception. This discussion elaborates on the fundamental mechanisms of discharge plasmas and their likely role in fostering conditions necessary for the origin of life on early Earth. We consider a variety of chemical reactions facilitated by plasma, specifically the synthesis of vital organic molecules - amino acids, nucleobases, sugars, and lipids. Further, we delve into the impact of plasmas on prebiotic chemical evolution. We expect this review to open new horizons for future investigations in plasma-related prebiotic chemistry that could offer valuable insights for unraveling the mysteries of life's orig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igin of life discharge plasma prebiotic chemistry chemical evolu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