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苁蓉甲醇提取物对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脏癌前病变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6
1
作者 尹宗柱 金海玲 +5 位作者 李天洙 李晶俊 金荣镐 李哲浩 李奇勋 玄柄和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424-426,共3页
目的:探讨草苁蓉(BR)对大鼠肝脏化学致癌作用的抑制效应。方法:按SoltFarber氏方法复制大鼠肝脏癌前病变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在肝脏癌前病变组和BR处理组及正常对照组大鼠肝脏中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 目的:探讨草苁蓉(BR)对大鼠肝脏化学致癌作用的抑制效应。方法:按SoltFarber氏方法复制大鼠肝脏癌前病变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在肝脏癌前病变组和BR处理组及正常对照组大鼠肝脏中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P),突变型P53蛋白及P2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发现500mg/kg剂量的BR甲醇提取物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F344大鼠肝脏GSTP阳性灶的形成有抑制作用,而且其突变型P53蛋白及ras基因产物p21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前病变组,并在BR处理后,在肝脏化学致癌初期由于癌前病变的形成所增高的γGT活力明显下降。结论:提示BR对DEN诱发大鼠肝脏癌前病变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苁蓉 化学致癌 肝肿瘤 癌前病变
下载PDF
草苁蓉提取物对大鼠肝癌前病变模型血清抗氧化酶活性及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沈明花 全吉淑 +3 位作者 柳明洙 孙权 尹宗柱 梁承男 《山东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 :探讨草苁蓉甲醇提取后进一步分离的水层提取物在大鼠肝脏化学致癌初期对血清抗氧化酶活性和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 ,从而进一步探索其抗致癌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按略改良的 Solt- Farber方法建立大鼠肝脏癌前病变模型 ,用草苁蓉... 目的 :探讨草苁蓉甲醇提取后进一步分离的水层提取物在大鼠肝脏化学致癌初期对血清抗氧化酶活性和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 ,从而进一步探索其抗致癌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按略改良的 Solt- Farber方法建立大鼠肝脏癌前病变模型 ,用草苁蓉提取物 (BR)饲养大鼠 6周后 ,取血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 PX)、谷胱甘肽 - S-转移酶 (GST)、过氧化氢酶 (CAT)的活性和血清中的丙二醛 (MDA )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结果 :草苁蓉提取物在大鼠肝脏化学致癌初期对血清 SOD、GSH - PX、CAT的活性及 TNF-α含量有回升作用 ,并能降低由于癌前病变的形成所增高的 GST活性及 MDA含量。结论 :草苁蓉水层提取物具有抗氧化作用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苁蓉提取物 肝脏化学致癌 肝癌 大鼠 病变模型 血清 抗氧化酶 肿瘤坏死因子 抗致癌作用
下载PDF
基于核酸物理有机化学原理探讨化学致癌相关问题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9
3
作者 王志鹏 《化学教育》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1-9,共9页
核酸(DNA,RNA)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生物大分子之一。作为有机分子,其功能必然基于其本身结构和化学性质。从核苷酸与寡聚核苷酸的化学反应性质入手阐述3类主要的与DNA的反应,即与静态DNA反应导致结构变化;与动... 核酸(DNA,RNA)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生物大分子之一。作为有机分子,其功能必然基于其本身结构和化学性质。从核苷酸与寡聚核苷酸的化学反应性质入手阐述3类主要的与DNA的反应,即与静态DNA反应导致结构变化;与动态过程中的DNA反应导致功能受阻;碱基插入型导致突变。详细分析了各类与DNA作用分子的物理化学机制,并讨论其与化学致癌、癌症化疗、化学诱变等在分子层面的联系。希望对核酸相关的化学、生物学及医学的教学与研究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 DNA 化学致癌 癌症化疗 化学诱变
下载PDF
EB病毒及化学致癌物DNP对人胚鼻咽粘膜裸鼠移植的诱癌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郭忠民 吴枫 +3 位作者 沈淑静 蔡琼珍 李飞虹 莫梅英 《北京实验动物科学》 1992年第4期58-62,共5页
用EBV,DNP及PMA分别或协同对人胚鼻咽粘膜裸鼠移植物进行诱癌研究,探讨上述因素在人实验性鼻咽癌发生中的作用。免疫荧光法检查证实,经B95-8上清液体外及体内转染的人胚鼻咽粘膜上皮表达EBNA。实验结果显示,实验各组均可见各种增生性改... 用EBV,DNP及PMA分别或协同对人胚鼻咽粘膜裸鼠移植物进行诱癌研究,探讨上述因素在人实验性鼻咽癌发生中的作用。免疫荧光法检查证实,经B95-8上清液体外及体内转染的人胚鼻咽粘膜上皮表达EBNA。实验结果显示,实验各组均可见各种增生性改变,对照组仅见一般增生性病变。各诱癌组均可见癌前病变,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共出现癌8例(1)EBV组:原位癌1例。 (2)EBV+PMA组:早期浸润癌1例。(3)EBV+DNP组:原位癌及浸润癌各1例。(4)EBV+DNP+PMA组:浸润癌1例。 (5)DNP组:原位癌1例。(6)DNP+PMA组:原位癌及浸润癌各1例。结果提示EBV可能在人鼻咽上皮实验性癌变过程中起病因作用。本研究成功诱发了三例浸润癌,均系DAP与其它因素(PMA、EBV)协同作用,提示人鼻咽癌的发生可能与多种致癌因素的相互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诱癌 裸鼠 鼻咽肿瘤 EB病毒
下载PDF
显齿蛇葡萄叶提取物对大鼠肝癌前病变模型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钟正贤 陈学芬 +1 位作者 李燕婧 杨秀芬 《中医药导报》 2009年第8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显齿蛇葡萄叶提取物在大鼠肝脏化学致癌初期对血清及肝脏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探索其抗致癌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按改良的Solt Farber方法建立大鼠肝癌前病变模型,用显齿蛇葡萄叶水提物及总黄酮饲养大鼠6周后,取血... 目的:探讨显齿蛇葡萄叶提取物在大鼠肝脏化学致癌初期对血清及肝脏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探索其抗致癌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按改良的Solt Farber方法建立大鼠肝癌前病变模型,用显齿蛇葡萄叶水提物及总黄酮饲养大鼠6周后,取血及肝脏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S-转移酶(GSH-ST)、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及r-谷氨酰转肽酶(r-GT)。结果:显齿蛇葡萄叶水提物及总黄酮在大鼠肝脏化学致癌初期对血清和肝脏中SOD、GSH-px、GST、CAT的活性有明显回升作用,降低MDA含量,并能抑制癌前病变标志物r-GT活性表达。结论:显齿蛇葡萄叶提取物具有抗氧化和抑制癌前病变标志物的作用,可能是显齿蛇葡萄叶的抗致癌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齿蛇葡萄叶 化学致癌 抗氧化酶 大鼠
下载PDF
化学致癌的表观遗传机制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家堃 纪卫东 +1 位作者 吴中亮 魏莲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33-536,共4页
近年来研究显示,致癌物引起的表观遗传改变在化学致癌机理中可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扼要地讨论了几种主要的表观遗传改变如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染色质重塑等改变,以及伴随或促进非遗传毒性致癌物引起的致癌过程及其作用机理;... 近年来研究显示,致癌物引起的表观遗传改变在化学致癌机理中可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扼要地讨论了几种主要的表观遗传改变如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染色质重塑等改变,以及伴随或促进非遗传毒性致癌物引起的致癌过程及其作用机理;对化学致癌物引起的表观遗传改变可以在代间相传这一新发现作了简要介绍;并提出了今后值得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致癌 表观遗传调控 组蛋白修饰 染色质重塑 DNA甲基化
下载PDF
QUANTITATIVE PATTERN RECOGNITION FOR STRUCTURE-CARCINOGENIC ACTIVITY RELATIONSHIP OF N-NITROSO COMPOUNDS BASED UPON DI-REGION THEORY 被引量:1
7
作者 戴乾圜 钟儒刚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1989年第7期776-790,共15页
In this paper, it is evidenced by the quantitative structu re-carcinogenic activity relation-ship (QSCAR) and the pattern recognition treatment of N-nitroso compounds (NNC) that thekey step of carcinogenesis induced b... In this paper, it is evidenced by the quantitative structu re-carcinogenic activity relation-ship (QSCAR) and the pattern recognition treatment of N-nitroso compounds (NNC) that thekey step of carcinogenesis induced by NNC is the cross-linking on the complementary basepair of DNA, through the bifunctional alkylation between α-carbon and another carbonwithin the same chain. The alkylation by the α-carbon atom is through the diazonium salt,but that by the atom other than the α-position is through the active ester formed from thehydroxylated metabolite of the chain. Therefore, the alkylation by the β-position of NNC,or by its γ-position under suitable conditions, of which the distances from the α-positionboth approach 2. 80-3. 00 A, would be the most favourable positions along with the α-posi-tion for the cross-linking to occur between the complementary base pairs of DNA, whichwill yield the carcinogenic activity of NNC. The above conception of bifunctional alkyla-tion can reduce the QSCAR of NNC to a reasonable structure-chemical reactivity relationshipunder the complex biological conditions, and is the successful extension of the Di-regiontheory to the carcinogenesis mechanism of the important NNC series. In the light of theabove viewpoint, for 153 NNCs including the nitrosamines and nitrosamides which havebeen tested reliably with animals, the correct discrimination ratio by quantitative patternrecognition according to carcinogenic activity indexes divided into 5 degrees comes up to ashigh as 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nitroso COMPOUNDS Di-region theory pattern recognition chemical carcinogenesis structure-carcinogenic activity relationship
原文传递
Axin-1在C57BL/6J小鼠肝癌模型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孔娜 匡志鹏 +2 位作者 杨帆 李韵秋 吴继宁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Axin-1在化学诱导C57BL/6J小鼠肝癌模型发生过程中的表达水平,揭示Wnt/β-catenin通路与肝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95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50只和对照组45只。实验组小鼠以联合二乙基亚硝胺(DEN)/... 目的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Axin-1在化学诱导C57BL/6J小鼠肝癌模型发生过程中的表达水平,揭示Wnt/β-catenin通路与肝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95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50只和对照组45只。实验组小鼠以联合二乙基亚硝胺(DEN)/四氯化碳(CCl4)/乙醇诱导建立小鼠肝癌模型,对照组未予任何特殊处理。每2周定期处死两组小鼠各5只,并取肝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以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技术、Western blot法、免疫组化法检测并动态观察Axin-1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小鼠经化学诱导20周后成功诱发小鼠肝癌并建立小鼠肝癌模型。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Axin-1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在诱导的第4周至第14周,实验组和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诱导的第16周至第20周实验组和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诱癌时间的延长,实验组Axin-1的表达逐渐降低,在诱导的第16周、第18周和第20周Axin-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21±0.083、0.278±0.042、0.120±0.028(P<0.05)。免疫组化法检测显示Axin-1在对照组各诱导期均为阳性表达,实验组从第16周开始Axin-1的表达减弱,至第20周时Axin-1几乎不表达。结论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其中Axin-1可能起着负性调节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WNT Β-CATENIN信号通路 Axin-1 化学诱癌
下载PDF
双氢杨梅素对大鼠肝癌前病变模型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钟正贤 陈学芬 +1 位作者 李燕婧 杨秀芬 《中医药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25-27,116,共4页
目的:探讨双氢杨梅素在大鼠肝脏化学致癌初期对血清及肝脏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探索其抗致癌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按略改良的Soh Farber方法建立大鼠肝脏癌前病变模型,用双氢杨梅素饲养大鼠6周后,取血及肝脏测定超氧化物歧化... 目的:探讨双氢杨梅素在大鼠肝脏化学致癌初期对血清及肝脏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探索其抗致癌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按略改良的Soh Farber方法建立大鼠肝脏癌前病变模型,用双氢杨梅素饲养大鼠6周后,取血及肝脏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S-转移酶(GSH-ST)、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及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结果:双氢杨梅素在大鼠肝脏化学致癌初期对血清和肝脏中SOD、GSH-Px、GSH-ST、CAT的活性有明显回升作用,降低MDA含量,并能抑制癌前病变标志物γ-GT活性表达。结论:双氢杨梅素具有抗氧化和抑制癌前病变标志物的作用,可能是双氢杨梅素的抗致癌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氢杨梅素 化学致癌 抗氧化酶 大鼠
下载PDF
Prevention of chemical carcinogenesis using glutathine S-transferase-pi (GST-pi)
10
作者 Minlei Zhang Fude Fa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9年第23期2168-2174,共7页
In order to explore whether the protective function of GST-pi can prevent transformation in vitro, NIH3T3 cells and carcinogen glycidyl methacrylate (GMA) have been used in cell transformation study. NIH3T3 cells have... In order to explore whether the protective function of GST-pi can prevent transformation in vitro, NIH3T3 cells and carcinogen glycidyl methacrylate (GMA) have been used in cell transformation study. NIH3T3 cells have been transfected with GST-pi cDNA inserted retrovirus vector, pXT1, and then G418 resistant clones have been analyzed by Southern and Northern analyses. NIH3T3/pXGST clones that stably express GST-pi and control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utathine S-transferase-pi ( GST-PI ) GENE transduction chemical carcinogenesis glycidyl METHACRYLATE (GMA ) GENE prevention.
原文传递
辽阳市化工生产区地下水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
11
作者 何丽莉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2期88-91,共4页
地下水水质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健康.为了解辽阳市某化工生产区地下水水质状况,对其进行检测,并采用美国国家环保署(US EPA)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该地区地下水水质中化学致癌物和非化学致癌物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该化工生产区地下... 地下水水质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健康.为了解辽阳市某化工生产区地下水水质状况,对其进行检测,并采用美国国家环保署(US EPA)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该地区地下水水质中化学致癌物和非化学致癌物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该化工生产区地下水水质健康风险主要来自致癌性污染物,占全年总致癌风险99.05%.建议加强对水源地致癌物质的监测与防控,同时也要高度重视面源污染的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致癌 非化学致癌 风险评价模型
下载PDF
Wnt-1在化学诱发肝癌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孔娜 匡志鹏 +2 位作者 杨帆 李韵秋 吴继宁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51-758,共8页
目的: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Wnt-1在化学诱发小鼠肝癌过程中的表达,揭示Wnt/β-catenin通路与肝癌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95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50)和对照组(n=45).实验组联合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 目的: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Wnt-1在化学诱发小鼠肝癌过程中的表达,揭示Wnt/β-catenin通路与肝癌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95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50)和对照组(n=45).实验组联合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乙醇(ethanol)诱发小鼠肝癌.实验组和对照组每2周各随机抽取5只小鼠定期处死并取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观察,并通过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动态监测肝组织的Wnt-1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化学诱导20 wk后,成功诱发小鼠肝癌;(2)Real-time PCR显示,Wnt-1 mRNA的表达在第4至12周实验组和同期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显著性,第14至20周实验组较同期对照组表达升高,且随着诱癌时间延长实验组第14、16、18周Wnt-1 mRNA表达逐渐升高(4.192±0.322 vs 5.630±0.579 vs 8.060±0.795,P<0.05),第18周和第20周表达差异没有显著性(8.060±0.795 vs 8.038±0.649,P>0.05);(3)Western blot显示对照组Wnt-1蛋白微弱表达;实验组Wnt-1蛋白第4至12周微弱表达,第14至18周随着诱癌时间延长Wnt-1蛋白表达逐渐升高,第18周和第20周蛋白表达差异没有显著性;(4)免疫组织化学显示,Wnt-1在实验组第8周和对照组仅见微弱表达,实验组从16 wk开始较对照组表达增加,至20 wk时表达最强.结论:Wnt-1参与了小鼠肝癌的发生发展,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肝癌的发生过程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通路 肝肿瘤 WNT-1 化学诱癌
下载PDF
高脂对化学致癌和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沁蕊 卜怡然 刘志国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 2021年第1期61-65,共5页
研究高脂饲喂对小鼠肝脏化学致癌和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途径的影响。采用7周龄雄性C57BL/6小鼠,分为正常饲料组和高脂饲料组,饲养15周,检测体重、肝脏重量和组织形态、转录组测序等;以正常饲料组为对照,采用转录组测序分析高脂饲料对C57B... 研究高脂饲喂对小鼠肝脏化学致癌和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途径的影响。采用7周龄雄性C57BL/6小鼠,分为正常饲料组和高脂饲料组,饲养15周,检测体重、肝脏重量和组织形态、转录组测序等;以正常饲料组为对照,采用转录组测序分析高脂饲料对C57BL/6小鼠化学致癌和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途径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正常饲料组相比,高脂饲料组肝脏指数更高,肝脏脂肪变性和炎性浸润;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高脂饲料组在化学致癌和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途径上6个基因表达显著上调,3个基因表达显著下调,其中合成雄烯二酮关键酶的基因cyp17a1表达显著下调,参与芳香酶活化的基因cyp3a11,cyp2b9表达显著上调。得出结论:高脂饮食可引起肝脏脂肪变性,增加化学致癌的风险和引起类固醇激素合成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 化学致癌 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 转录组测序
下载PDF
二亚硝基哌嗪诱发移植于裸鼠的人胚鼻咽粘膜癌变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枫 沈淑静 +1 位作者 莫梅英 蔡琼珍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278-280,共3页
人胚鼻咽粘膜移植于裸鼠皮下后可长期存活,并保持其结构和功能,用二亚硝基哌嗪(DNP)皮下给药法诱发其癌变。实验分四组,一次性给药组(11例),低剂量多次给药组(12例),大剂量多次给药组(12例),大剂量DNP+促癌... 人胚鼻咽粘膜移植于裸鼠皮下后可长期存活,并保持其结构和功能,用二亚硝基哌嗪(DNP)皮下给药法诱发其癌变。实验分四组,一次性给药组(11例),低剂量多次给药组(12例),大剂量多次给药组(12例),大剂量DNP+促癌剂PMA组(11例)。在40周内,分别见不典型性增生及异型鳞状化生5、6、6及7例次,原位癌依次为3、1、1及1例,而大剂量DNP+PMA组及低剂量多次给药组各诱发浸润癌一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化学致癌 促癌剂 异种移植
下载PDF
九香虫防御分泌物的作用网络分析
15
作者 于姮梅 赵帅 郭建军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62-670,共9页
【目的】释放防御分泌物在生物的进化、天敌防御、信息传递及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探究网络药理学方法用于生物防御分泌物研究的可行性。【方法】以九香虫Aspongopus chinensisDalls为例,在已知其防御分泌物成分... 【目的】释放防御分泌物在生物的进化、天敌防御、信息传递及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探究网络药理学方法用于生物防御分泌物研究的可行性。【方法】以九香虫Aspongopus chinensisDalls为例,在已知其防御分泌物成分的基础上,运用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生物分泌物的作用。【结果】九香虫防御分泌物成分复杂,且5/12的成分未在数据库中预测到靶点,相关研究缺乏;生物信息分析结果表明,防御分泌物的作用靶点分布广泛,在代谢、信息传递等生物进程及酶、受体功能活性等分子功能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且可能与化学致癌、信息传递及生殖细胞成熟等多种通路密切相关。【结论】九香虫防御分泌物成分复杂,且具有信息传递和机体代谢等功能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防御分泌物 九香虫 网络药理学 生物信息学 化学致癌作用
原文传递
鉴定肿瘤驱动基因的实验模型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学红 邓大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73-579,共7页
人体肿瘤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生许多基因突变,这些突变中只有较少一部分具有驱动肿瘤发生的作用,大部分突变作为伴随性变化对肿瘤的发生并无明确的贡献。要确定哪些变异具有驱动肿瘤发生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需要... 人体肿瘤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生许多基因突变,这些突变中只有较少一部分具有驱动肿瘤发生的作用,大部分突变作为伴随性变化对肿瘤的发生并无明确的贡献。要确定哪些变异具有驱动肿瘤发生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需要通过实验验证。伴随着新的研究技术的出现,鉴定肿瘤驱动基因的手段也不断演变。从早期主要是从动物诱癌实验、离体培养细胞恶性转化实验、免疫缺陷小鼠的人体细胞/组织/器官,以及免疫缺陷小鼠异种移植物恶性转化实验中筛选肿瘤相关基因变异,发展到以目的基因转染/敲除技术为基础的细胞恶性转化/动物致癌实验。近年来,上皮细胞条件重编程二维(2D)/三维(3D)培养技术和以组织干细胞/祖细胞为对象的类器官培养技术的出现,又为研究肿瘤驱动基因提供了新的手段。本文总结了现有鉴定肿瘤驱动基因模型的优缺点,以期为今后确定肿瘤驱动基因研究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动基因 化学诱癌 基因工程鼠 恶性转化 类器官
下载PDF
多环芳烃广义湾区致癌理论的数学方法
17
作者 阎雷生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1992年第4期6-10,共5页
本文报导多环芳烃广义湾区致癌理论的数学方法。描述了多环芳烃在体内的代谢途径,致癌机理、量子化学计算图形,利用微扰分子轨道法计算多环芳烃终致癌物碳阳离子的无键分子轨道系数及离域能的方法。给出了作者在前报中建立的广义湾区理... 本文报导多环芳烃广义湾区致癌理论的数学方法。描述了多环芳烃在体内的代谢途径,致癌机理、量子化学计算图形,利用微扰分子轨道法计算多环芳烃终致癌物碳阳离子的无键分子轨道系数及离域能的方法。给出了作者在前报中建立的广义湾区理论定量模型中每个参数的数学处理过程。这些参数包括致癌动因项中的指数α,致癌阻力项中的生物学因素B,三种脱毒结构区的解毒潜力L、K、A及其系数n_l、n_k、n_a,以及致癌常数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致癌机理 多环芳烃 广义湾区论
下载PDF
分子流行病学在职业性致癌研究中的应用
18
作者 李桂兰 尹松年 戴宇飞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5-57,共3页
作者综合描述了分子流行病学基本概念的主要内容与传统流行病学的差异。阐明:1.分子流行病学是分子生物学与流行病学相结合的边缘科学;2.化学致癌物在体内的生成量及其与生物大分子结合的生物有效量与癌症发生有关;3.染色体异... 作者综合描述了分子流行病学基本概念的主要内容与传统流行病学的差异。阐明:1.分子流行病学是分子生物学与流行病学相结合的边缘科学;2.化学致癌物在体内的生成量及其与生物大分子结合的生物有效量与癌症发生有关;3.染色体异常综合症是癌症早期的生物效应;癌基因激活,抗癌基因失活是被启动了的细胞恶性转化所必须的;4.先天和后天获得的宿主因素可影响人体对致癌剂的易感性;5.建立生物样品库,进行前瞻队列研究可提供连续性观察结果及癌前癌后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流行病学 化学致癌 职业 肿瘤
下载PDF
在大鼠诱发肝癌中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的高效液相层析测定
19
作者 江松敏 李溪冰 +1 位作者 邵东敏 顾建新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261-265,共5页
研究大鼠诱发肝癌与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β1,4GT)的相关性。用高效液相层析(HPLC)纯化了荧光标记的受体底物(Gnβ1-2Mα1-6(Gnβ1-2Mα1-3)Mβ1-4Gnβ1-2Gn-PA),用β1,4GT... 研究大鼠诱发肝癌与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β1,4GT)的相关性。用高效液相层析(HPLC)纯化了荧光标记的受体底物(Gnβ1-2Mα1-6(Gnβ1-2Mα1-3)Mβ1-4Gnβ1-2Gn-PA),用β1,4GT的荧光标记受体底物的HPLC测定方法测定了大鼠诱发肝癌中肝组织的酶活性,发现随着诱癌周数的增加,肝脏酶活性逐渐增高,在第14周癌前期时酶活性达到最高,以后有所回落,但仍保持在高于对照组的水平。同时我们也发现,在胎鼠(孕20d)及出生第一天中酶活性与癌前期相似,说明在肝组织增生期此酶非常活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半乳糖基转移酶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半乳糖凝集素3基因敲除对小鼠皮肤肿瘤生长的影响
20
作者 张蒙 张杰武 孔令宇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305-309,共5页
目的观察半乳糖凝集素3(Gal3)基因敲除对小鼠皮肤肿瘤生长产生的影响,探讨Gal3基因敲除抑制DMBA+TPA诱导小鼠皮肤肿瘤生长的机制。方法采用DMBA+TPA多步骤诱导小鼠皮肤癌模型方法建立皮肤癌发生模型。以同龄野生型小鼠为对照组观察... 目的观察半乳糖凝集素3(Gal3)基因敲除对小鼠皮肤肿瘤生长产生的影响,探讨Gal3基因敲除抑制DMBA+TPA诱导小鼠皮肤肿瘤生长的机制。方法采用DMBA+TPA多步骤诱导小鼠皮肤癌模型方法建立皮肤癌发生模型。以同龄野生型小鼠为对照组观察Gal3基因敲除对小鼠肿瘤生长产生的影响,通过采集分离原位癌细胞进行体外软琼脂克隆培养,观察克隆形成情况。使用流式细胞仪对原位癌细胞进行sidepopulation定量解析,分析肿瘤干细胞在肿瘤细胞中比率。结果Gal3基因敲除小鼠组(实验组)肿瘤出现时间与野生型小鼠组(对照组)相比显著延迟,肿瘤发生率及平均每只小鼠肿瘤个数对照组与实验组相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采集分离对照组与实验组原位肿瘤细胞进行体外软琼脂克隆培养,克隆形成率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P〈0.01)。采集分离对照组、实验组原位肿瘤细胞,使用流式细胞仪对原位肿瘤细胞sidepopulation定量解析,对照组与实验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Gal3基因敲除减少皮肤肿瘤干细胞数量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减少化学致癌发生,抑制小鼠皮肤肿瘤生长。提示Gal3基因有可能成为皮肤癌化学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 半乳糖凝集素3 二羟甲基丁酸 对苯二甲酸 化学致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