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迅小说人名艺术探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吴文琇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60-62,共3页
借鲁迅小说人名窗口 ,从形式、内涵两方面对鲁迅小说人名体系的艺术性进行探究 ,管见鲁迅小说清峻。
关键词 鲁迅 小说 人名艺术 艺术风格 形式艺术 风俗 艺术特征
下载PDF
以民间视角解读现代乡土文学中人物的命名 被引量:1
2
作者 姜峰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40-43,共4页
现代乡土文学继承了民间传统,把人物形象的塑造作为文本创造的核心。在人名系统这一包含着丰富民间意念的领域,主要人物的姓名称呼一般是根据创作的意图和人物在其间的活动命运安上适当的姓名,使之名副其实。地域文化心理也深刻地影响... 现代乡土文学继承了民间传统,把人物形象的塑造作为文本创造的核心。在人名系统这一包含着丰富民间意念的领域,主要人物的姓名称呼一般是根据创作的意图和人物在其间的活动命运安上适当的姓名,使之名副其实。地域文化心理也深刻地影响着命名的用意,不同地域的命名,显示出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和民俗模式。在人物形象构成中,诨号、绰号、雅号一类称谓习俗仍占有一席之地,准确地描摹出乡土人物的生存形状和文化处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视角 乡土小说 人物命名
下载PDF
杨宪益《红楼梦》译本双关人名的翻译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陈颖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73-76,共4页
《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文学的最高峰,各种英译本争奇斗艳,原文中众多双关人名的译法成了欣赏评论译本的一个重要指标。杨宪益夫妇的译本中以音译为主,辅以注释或者增译,以及有意识地意译,以独特的方式阐述了对原文人物的理解,值得我们... 《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文学的最高峰,各种英译本争奇斗艳,原文中众多双关人名的译法成了欣赏评论译本的一个重要指标。杨宪益夫妇的译本中以音译为主,辅以注释或者增译,以及有意识地意译,以独特的方式阐述了对原文人物的理解,值得我们探讨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人名 双关
下载PDF
解读《一个迷途的女人》中人名的意义
4
作者 徐仁凤 《疯狂英语(教师版)》 2008年第1期120-123,共4页
本文通过对20世纪美国著名女作家薇拉·凯瑟的作品——《一个迷途的女人》中人名的分析,表明作者在构思人名时,将人名赋予了深刻的含义,从而深化了作品的主题,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创作技巧。
关键词 人名 《一个迷途的女人》 创作技巧
下载PDF
《清素庵》的角色命名解读
5
作者 卜晓梅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9期54-56,共3页
《清素庵》中的人物命名很有特点,男主角的名字都有"清"字,女主角的名字都有"素"字,他们最终结为连理后,合成"清素"一词。更巧妙的是剧作者将他们盟订百年的白玉庵命名为"清素庵",既是人名的巧... 《清素庵》中的人物命名很有特点,男主角的名字都有"清"字,女主角的名字都有"素"字,他们最终结为连理后,合成"清素"一词。更巧妙的是剧作者将他们盟订百年的白玉庵命名为"清素庵",既是人名的巧合,也符合佛寺作为清净之所的特点。这些人名在剧本中并非随心所欲,信手拈来,而是皆有深意,是揭示人物个性特征、标识人物性别、暗示创作意图、照应剧本名称或隐或现的意蕴符号,饱含着作者创作的心血,是戏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素庵》 角色命名 个性特征 创作意图
下载PDF
托妮·莫里森的人物命名方式及其翻译 被引量:8
6
作者 陈法春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5-8,共4页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其作品中展现了多姿多彩的人物命名方式 ,利用人物的姓名反映他们的个性 ,暗示他们的命运 ,表现美国黑人的自我意识和文化归属意识 ,使人物姓名成为表现主题的工具、解读作品的扣结。因为这些名字被赋...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其作品中展现了多姿多彩的人物命名方式 ,利用人物的姓名反映他们的个性 ,暗示他们的命运 ,表现美国黑人的自我意识和文化归属意识 ,使人物姓名成为表现主题的工具、解读作品的扣结。因为这些名字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超出作为指代特定人物的符号的范畴 ,不宜简单地音译 ,而应根据每个名字相应的文化内涵 ,灵活多变地采取音译、意译、转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作品人物姓名翻译 托妮·莫里森 音译 意译 不译
下载PDF
跨文化翻译中的归化异化——以《红楼梦》人名英译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周巧琴 《海外英语》 2012年第16期156-158,共3页
翻译不仅仅是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更加涉及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协商。归化策略向译入语文化倾斜而异化策略向源语文化倾斜,这种顾此失彼的情况常惹译界争论不休,该文以《红楼梦》为例,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杨译本和霍译本中的... 翻译不仅仅是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更加涉及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协商。归化策略向译入语文化倾斜而异化策略向源语文化倾斜,这种顾此失彼的情况常惹译界争论不休,该文以《红楼梦》为例,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杨译本和霍译本中的人名英译进行分析,认为最好的翻译应该同时结合归化和异化两者,以达到最佳的文化交流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翻译 归化 异化 《红楼梦》 人名英译
下载PDF
美国汉学家马瑞志《世说新语》的人名翻译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于红 《国际汉学》 CSSCI 2020年第3期43-52,202,共11页
本文基于平行语料库,比较了《世说新语》原文和美国汉学家马瑞志的英语译文,探究了马瑞志译本的人名翻译方法和策略。研究应用语料库工具,对比分析了男性人名、女性人名和“帝”“王”谥号的类型、结构和频次。研究表明,在意译或归化为... 本文基于平行语料库,比较了《世说新语》原文和美国汉学家马瑞志的英语译文,探究了马瑞志译本的人名翻译方法和策略。研究应用语料库工具,对比分析了男性人名、女性人名和“帝”“王”谥号的类型、结构和频次。研究表明,在意译或归化为主的翻译策略下,译者使用了简单化、明晰化和增加注释的翻译方法,从而使译文更易于读者理解,克服因历史人物背景知识不足而产生的阅读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汉学家 马瑞志 《世说新语》 人名翻译 平行语料库
下载PDF
韩国人名用汉字规范的历史考察
9
作者 金殷嬉 《中国文字研究》 CSSCI 2016年第1期207-216,共10页
本文通过考察韩国制定《人名用汉字表》的历史经过,着重探讨人名用汉字中存在的实际问题。2014年10月大法院发表将人名用汉字再扩充到8142字,2015年1月起施行。《人名用汉字表》在199]年施行之后已过了二十多年,但是只对收字数量进... 本文通过考察韩国制定《人名用汉字表》的历史经过,着重探讨人名用汉字中存在的实际问题。2014年10月大法院发表将人名用汉字再扩充到8142字,2015年1月起施行。《人名用汉字表》在199]年施行之后已过了二十多年,但是只对收字数量进行了增补,而未进行过科学的整理工作。如果取名时自己选的汉字未收在《人名用字表》中,就通过申请、审查把它补充到《人名用汉字表》中。既然如此,我们可以规定入名用汉字可使用字典所收录的字,但要考虑到“起名忌用不雅、令人厌恶的字,也忌用极难发音的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名用汉字 韩国家族关系登记法 规范 汉文教育用基础汉字 信息处理
下载PDF
霍桑《红字》的人名寓意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田俊武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4期119-122,131,共5页
分析霍桑《红字》的人名寓意,探讨其对揭示作品主题的重要作用,以期从新视角研究文学作品,准确深入把握作品主题。
关键词 《红字》 人名寓意 作品主题 分析探讨
下载PDF
莫里森《秀拉》中的人名寓意及原型解读
11
作者 唐静静 李慧芬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122-124,共3页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熟稔《圣经》和古希腊罗马神话,精通神话叙事艺术,她的多部作品均运用人物的姓名,反映他们的个性,暗示他们的命运,使人物姓名成为表现主题的工具、解读作品的扣结。在《秀拉》中,通过赋予人物名字深刻寓...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熟稔《圣经》和古希腊罗马神话,精通神话叙事艺术,她的多部作品均运用人物的姓名,反映他们的个性,暗示他们的命运,使人物姓名成为表现主题的工具、解读作品的扣结。在《秀拉》中,通过赋予人物名字深刻寓意,运用神话原型批评来凸显主题,表现美国黑人的自我意识和文化归属意识。因此,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视角来解读《秀拉》这部小说中各人物形象的生命历程,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把握人物的精神本质以及作品所蕴含的多重寓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拉》 人名寓意 神话—原型批评
下载PDF
《石头记》的人名演变与甲戌本成书时间
12
作者 徐乃为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8-23,共6页
己卯本庚辰本上的人名英菊、蔡信、逄渊、薛蟠字文起、代玉,在甲戌本上依次对应为英莲(谐音应怜)、余信(谐音愚性)、冯渊(谐音逢冤)、薛蟠字文龙、黛玉,这体现了文本由粗稿向精稿的修改规律。因此,甲戌本必当成书于己卯本庚辰本后;该本... 己卯本庚辰本上的人名英菊、蔡信、逄渊、薛蟠字文起、代玉,在甲戌本上依次对应为英莲(谐音应怜)、余信(谐音愚性)、冯渊(谐音逢冤)、薛蟠字文龙、黛玉,这体现了文本由粗稿向精稿的修改规律。因此,甲戌本必当成书于己卯本庚辰本后;该本据以命名的孤证“甲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卯本 庚辰本 甲戌本 人名演变 成书时间
下载PDF
论《笨花》乡土格调的文化意蕴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丽群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47-51,共5页
《笨花》以乡村开始,以乡村终结,通过温如流水的语言向读者展现了农村生活的鲜活画面。《笨花》以乡土叙事的方式描绘了一系列发生在笨花村的故事,发生在冀南土地上的点点滴滴。为了塑造冀南土地一隅的笨花村和谐的乡土风貌,作者采用了... 《笨花》以乡村开始,以乡村终结,通过温如流水的语言向读者展现了农村生活的鲜活画面。《笨花》以乡土叙事的方式描绘了一系列发生在笨花村的故事,发生在冀南土地上的点点滴滴。为了塑造冀南土地一隅的笨花村和谐的乡土风貌,作者采用了一系列保持乡土气息的写作策略,包括从景物描写、叙述语言、人物命名、人物精神气质四个层面复归乡土。这些通俗化的写作策略所凸显的乡土所要传达的是更深层的意义——中和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格调 景物描写 叙述语言 人物命名 人物精神气质 中和思想
下载PDF
海南省古今人物姓氏的时空分布特征
14
作者 党帅 贾文毓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26-128,共3页
通过对"人物姓氏分析"的索引发现我国对省域内的人物姓氏的地理学分布研究相对缺乏,故截取地理环境完整的海南省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514年至1957年海南省古今人物姓氏资料,运用统计学的方法从时间序列和空间尺度两方面分析海... 通过对"人物姓氏分析"的索引发现我国对省域内的人物姓氏的地理学分布研究相对缺乏,故截取地理环境完整的海南省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514年至1957年海南省古今人物姓氏资料,运用统计学的方法从时间序列和空间尺度两方面分析海南省人物姓氏分布情况,总结出了海南省姓氏时空分布的一些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省 人物姓氏 时空分布
下载PDF
地名用字在语文辞书中的合理呈现问题
15
作者 程荣 《辞书研究》 2024年第2期17-29,I0001,共14页
文章以《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为例,分析归纳现代语文辞书对地名专用字及地名专用义和专用音择收所呈现出的特点;以当前几个热议地名用字为例,探讨地名用字定形定音应遵循的几项基本原则及其相互关系和前提条件,认为不宜单一性... 文章以《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为例,分析归纳现代语文辞书对地名专用字及地名专用义和专用音择收所呈现出的特点;以当前几个热议地名用字为例,探讨地名用字定形定音应遵循的几项基本原则及其相互关系和前提条件,认为不宜单一性理解“名从主人”这一原则;同时还认为《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对地名用字的处理仍有改进完善的可提升空间;对民政部在《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的基础上建立《现代地名规范字信息库》等措施,充满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辞书 地名用字 呈现方式 规范化 标准化
下载PDF
香港一些地名用字考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培光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86-190,共5页
香港的地名没有标准用字,人们往往拿音近或义近的字来录写地名。如“埔”与“步”、“埗、“埠”相通,“涌”与“冲”相通。“鰂”鱼涌“鰂”的本字是“鱡”,而大刀“(山刃)”的“(山刃)”应是古韵书中的“(山刃)”。这种现象提供了很... 香港的地名没有标准用字,人们往往拿音近或义近的字来录写地名。如“埔”与“步”、“埗、“埠”相通,“涌”与“冲”相通。“鰂”鱼涌“鰂”的本字是“鱡”,而大刀“(山刃)”的“(山刃)”应是古韵书中的“(山刃)”。这种现象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方言俗字的语料,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方言与汉字使用的演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字 方言 韵书 古韵 本字 俗字 语料 解方 地名 演变
全文增补中
《通用规范汉字表》地名专用多音字分析
17
作者 卜师霞 邹梦然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8年第2期145-154,共10页
《通用规范汉字表》中的地名专用多音字,可分为“见于韵书的地名释义”“见于韵书的地名音项”“未见于韵书的地名音项”“未见于韵书的地名用字”。不同的类型地名专用多音字,理据性、系统性和社会性的影响有一定差异。本文旨在以相对... 《通用规范汉字表》中的地名专用多音字,可分为“见于韵书的地名释义”“见于韵书的地名音项”“未见于韵书的地名音项”“未见于韵书的地名用字”。不同的类型地名专用多音字,理据性、系统性和社会性的影响有一定差异。本文旨在以相对封闭性的语言材料观察地名专用多音字,以期对地名读音审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名用字 地名音项 多音现象
下载PDF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地名用字变化考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耿楠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91-97,共7页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的地名用字在收字、立项释义例证及读音三个方面与第5版相比有较为显著的变化。地名用字的收字和读音问题从深层次来看,反映了国家共同语与方言或民族语的矛盾。在语言的历时演变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方言或...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的地名用字在收字、立项释义例证及读音三个方面与第5版相比有较为显著的变化。地名用字的收字和读音问题从深层次来看,反映了国家共同语与方言或民族语的矛盾。在语言的历时演变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方言或民族语在强势的国家共同语中留下痕迹,称作"底层"。在地名中表现为遗留的特殊发音习惯及方言用字。对地名用字进行规范应完善国家地名用字标准,制定《地名专用规范字表》,对地名用字读音进行定音,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地名规范化工作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词典编纂 地名用字 地名规范化
下载PDF
战后日本人名用汉字的变迁及其社会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强 《大连大学学报》 2018年第4期117-122,共6页
日本政府对人名用汉字的规定始于战后初期,由于相关限制同社会实际脱节,招致了民众的不满甚至诉讼,日本政府不得不对人名用汉字进行多次改订,最终于2010年确立了2136个可用于人名的常用汉字,常用汉字之外,截止2018年陆续确立了863个人... 日本政府对人名用汉字的规定始于战后初期,由于相关限制同社会实际脱节,招致了民众的不满甚至诉讼,日本政府不得不对人名用汉字进行多次改订,最终于2010年确立了2136个可用于人名的常用汉字,常用汉字之外,截止2018年陆续确立了863个人名用汉字。战后日本人名用汉字变迁的背后是政府限制汉字政策同民众汉字情节的博弈,汉字的表意优势和信息化的助力使人名用汉字在日本不减反增,愈发重要,展现出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日本人名用汉字的变迁过程对研究我国的人名用汉字政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名用汉字 当用汉字表 常用汉字表 汉字政策
下载PDF
宜兴方言词考释三则
20
作者 陈思炜 《现代语文》 2023年第12期49-54,共6页
在宜兴方言中,烹饪方法用字“㸆”字的本字应为“熇”,由火热义引申为干燥义,再发展为烘烤义,然后又经过同位转喻,最终产生“小火慢煮使汤汁收浓”义。表舒迟貌的“滔”字的本字应为“■”,本义为“牛徐行”,根据其核心义“缓”,可以将... 在宜兴方言中,烹饪方法用字“㸆”字的本字应为“熇”,由火热义引申为干燥义,再发展为烘烤义,然后又经过同位转喻,最终产生“小火慢煮使汤汁收浓”义。表舒迟貌的“滔”字的本字应为“■”,本义为“牛徐行”,根据其核心义“缓”,可以将“■”“■”“慆”“韬”系联为一类。表示湖名的“氿”是个新造的地名用字,本字为“九”,后加水旁作“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兴方言 词汇 考释 本字 地名用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