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喀斯特坡地土壤地下侵蚀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严友进 戴全厚 +1 位作者 伏文兵 李燕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13,共7页
通过人工降雨及模拟喀斯特坡地地下孔(裂)隙构造,研究坡地地下产流产沙特征。结果表明:在降雨强度与孔(裂)隙度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地下孔(裂)隙累积径流量、径流率与坡度呈负相关关系,随坡度的增大而减小,地下孔(裂)隙产沙量总... 通过人工降雨及模拟喀斯特坡地地下孔(裂)隙构造,研究坡地地下产流产沙特征。结果表明:在降雨强度与孔(裂)隙度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地下孔(裂)隙累积径流量、径流率与坡度呈负相关关系,随坡度的增大而减小,地下孔(裂)隙产沙量总体上随坡度的增大而减小,但当地下孔(裂)隙度相差较大时,其产沙量在坡度变化上并非绝对随坡度的增大而减小;其他条件相同时,在50~80mm/h之间存在临界雨强,使地下孔(裂)隙累积径流量及产沙量先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大,达到临界降雨强度后,呈减小趋势,地下孔(裂)隙径流率总体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减小;地下孔(裂)隙累积径流量、径流率、产沙量与地下孔(裂)隙度呈正相关关系;地下孔(裂)隙产沙量随地下孔(裂)隙累积径流量变化呈正相关关系;地下土壤漏失产流产沙与各因子间相关程度为坡度〉降雨强度〉地下孔(裂)隙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降雨 地下漏失 地下孔(裂)隙 产流产沙特征
下载PDF
安家沟流域不同植物措施坡耕地的产流产沙特征 被引量:6
2
作者 刘雪峰 张富 +1 位作者 张佰林 李旭春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7-20,共4页
根据安家沟流域2007—2010年5—9月份径流小区观测资料,经过分析计算得到各小区的单位面积径流和累积产沙量,并对各植物措施小区的产流、产沙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种植物措施小区的产流强度由强到弱的顺序为:油松>小麦>红豆... 根据安家沟流域2007—2010年5—9月份径流小区观测资料,经过分析计算得到各小区的单位面积径流和累积产沙量,并对各植物措施小区的产流、产沙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种植物措施小区的产流强度由强到弱的顺序为:油松>小麦>红豆草>封禁>沙棘;产沙强度表现为:小麦>红豆草>油松>封禁>沙棘;各种措施径流小区径流量、泥沙量与坡度呈正相关关系,且均达到显著相关水平;产沙量与径流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家沟流域 径流小区 植物措施 产流产沙特征
下载PDF
滑雪道人造雪融雪产流产沙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建英 梁德栋 +4 位作者 史常青 王会波 罗广田 公博 闫继斌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5-102,共8页
为了解滑雪道人造雪融雪的产流产沙特征,利用简易径流小区对北京石京龙滑雪场雪道进行实验观测和研究分析,为滑雪场雪道建设和其土壤侵蚀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融雪的主要因素,滑雪道人造雪融雪的径流流量和产沙量呈现... 为了解滑雪道人造雪融雪的产流产沙特征,利用简易径流小区对北京石京龙滑雪场雪道进行实验观测和研究分析,为滑雪场雪道建设和其土壤侵蚀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融雪的主要因素,滑雪道人造雪融雪的径流流量和产沙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日变化规律,其中,平均径流流量为11.52×10^(-6) m^(3)/s,平均含沙量为0.30 kg/m^(3),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4360 t/(km^(2)·a),属于中度侵蚀。径流流量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与地温相关性不显著;除此之外,径流流量与含沙量也受到坡面土壤、覆盖物及坡度的影响,且径流流量和含沙量满足线性关系;因此,应该更加重视滑雪道的地表土壤整治改良和植被建设,通过提高滑雪道坡面土壤渗透能力、降低可蚀性来减少人造雪融雪形成径流、造成土壤侵蚀,增加坡面植被覆盖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雪道 人造雪 产流产沙特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砚瓦川流域水沙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夏露 宋孝玉 +1 位作者 李怀有 李垚林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9-95,共7页
为了探究降水变化和水土保持措施对黄土高原地区产流产沙的影响,选择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甘肃省庆阳市的砚瓦川流域为研究区,对该流域1981—2012年的年降水量、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进行趋势分析及突变检验,分析黄土高原沟壑... 为了探究降水变化和水土保持措施对黄土高原地区产流产沙的影响,选择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甘肃省庆阳市的砚瓦川流域为研究区,对该流域1981—2012年的年降水量、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进行趋势分析及突变检验,分析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治理背景下流域水沙的演变规律,定量评价降水和水土保持措施对流域水沙变化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在1981—2012年期间年降水量和年径流量均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而年输沙量呈现显著减少趋势,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的突变时间分别在1996和1997年,具有很好的同步性。与基准期(1981—1996年)相比,变化期(1997—2012年)的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分别减少了17.0%和76.0%,分析径流和输沙历时曲线发现流域丰水期和平水期的径流量逐时段减少,而枯水期径流量却持续增加,输沙量在整个时段则大幅度减少。该流域降水和水土保持措施对年径流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37.9%和137.9%,而对年输沙量减少的贡献率为-35.0%和135.0%,因此,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是该流域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其中,植被措施(林地和草地)对径流影响显著,占径流减少总量的61.04%;工程措施(梯田和坝地)对产沙影响显著,占产沙减少总量的102.84%。研究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已在区域尺度上表现出一定程度上削洪补枯和减少侵蚀产沙的水文效应特征。同时在水土保持措施建设过程中,合理配置植被措施和工程措施比例,充分发挥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优势,是开展适应性流域管理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水土保持措施 水沙演变特征 贡献率 砚瓦川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