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9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不同等级降水日数气候特征及其与降水量的关系 被引量:55
1
作者 王芬 曹杰 +4 位作者 李腹广 孙旭东 谷晓平 熊伟 段荣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5-154,共10页
利用1963 2011年贵州81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近49年贵州不同等级降水日数的气候特征,探讨了不同等级降水日数在降水变化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随着降水等级的上升,对应该等级的雨日迅速减少;贵州总雨日及小雨日呈西多东少的分布,而... 利用1963 2011年贵州81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近49年贵州不同等级降水日数的气候特征,探讨了不同等级降水日数在降水变化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随着降水等级的上升,对应该等级的雨日迅速减少;贵州总雨日及小雨日呈西多东少的分布,而中雨日、大雨日及暴雨日则呈南多北少分布;近49年贵州总雨日、小雨日、中雨日、大雨日整体上都呈减少趋势,而暴雨日却呈一定的增加趋势;小雨日与总雨日都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之后逐步减少,21世纪初期之后降幅更加明显,而中雨日在20世纪60 80年代初多波动,在21世纪初后迅速下降,大雨日和暴雨日均经历了两次较明显的波动;随着降水等级的上升,雨日与降水量的相关系数迅速增大,小雨日与降水量的相关性最差,暴雨日与降水量的相关性最好;降水偏多年各个等级的降水日数明显偏多,小雨日、中雨日及大雨日变化较为显著,暴雨日变化不显著,降水偏少年各个等级雨日则明显减少,中雨日变化最为显著,其次为大雨日、暴雨日,小雨日变化不显著,因此,贵州地区总降水量增加主要是由于小雨日、中雨日、大雨日的增加引起的,降水量减少则主要是由于中雨日、大雨日及暴雨日的减少引起的,比较各个等级的降水日数,无论是在降水偏多年还是偏少年,中雨日和大雨日的变化都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日数 气候特征 降水量 贵州
下载PDF
甘肃渭河流域气温、降水和径流变化特征及趋势研究 被引量:48
2
作者 牛最荣 赵文智 +1 位作者 刘进琪 陈学林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8-83,87,共7页
根据流域内气象站、雨量站、水文站的气温、降水、径流系列监测资料,采用周期波法、延时分布频率、径流溯源理论分析了渭河流域气温变化及分布特征,降水量变化及分布特征。径流变化特征和未来变化趋势。揭示了渭河流域气温、降水和径... 根据流域内气象站、雨量站、水文站的气温、降水、径流系列监测资料,采用周期波法、延时分布频率、径流溯源理论分析了渭河流域气温变化及分布特征,降水量变化及分布特征。径流变化特征和未来变化趋势。揭示了渭河流域气温、降水和径流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气温波动变化存在着9~10a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气温的流域分布由河源向干流递升且与地理高程密切相关。(2)流域平均降水呈现出弱减少的趋势性变化过程。降水的流域分布特征主要体现为均匀性、地带性两个方面。(3)流域多年径流变化存在显著的逐年减小的趋势,径流年际变化趋势要大于降水年际变化趋势。从径流溯源度多年平均变化过程看,1970年以后渭河流域径流空间分布呈现出持续性缩小的趋势,并且下游的缩小速度要大于上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流域 变化特征 趋势预测 径流 气温 降水
下载PDF
Temporal and spatial response of vegetation NDVI to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 eastern China 被引量:36
3
作者 CUI Linli SHI Jun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0年第2期163-176,共14页
Temporal and spatial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vegetation NDVI to the variation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 the whole year, spring, summer and autumn was analyzed from April 1998 to March 2008 based on the S... Temporal and spatial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vegetation NDVI to the variation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 the whole year, spring, summer and autumn was analyzed from April 1998 to March 2008 based on the SPOT VGT-NDVI data and daily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data from 205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eastern Chin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s a whole, the response of vegetation NDVI to the variation of temperature is more pronounced than that of precipitation in eastern China. Vegetation NDVI maximally responds to the variation of temperature with a lag of about 10 days, and it maximally responds to the variation of precipitation with a lag of about 30 days. The response of vegetation NDVI to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s most pronounced in autumn, and has the longest lag in summer. Spatially, the maximum response of vegetation NDVI to the variation of temperature is more pronounced in the northern and middle parts than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eastern China. The maximum response of vegetation NDVI to the variation of precipitation is more pronounced in the northern part than in the middle and southern parts of eastern China. The response of vegetation NDVI to the variation of temperature has longer lag i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parts than in the middle part of eastern China. The response of vegetation NDVl to the variation of precipitation has the longest lag in the southern part, and the shortest lag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eastern China. The response of vegetation NDVI to the variation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 eastern China is mainly consistent with other results, but the lag time of vegetation NDVI to the variation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has some differences with those results of the monsoon region of easter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OT VGT-NDVI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lag time eastern China
下载PDF
降雨蒸发条件下膨胀土边坡的变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31
4
作者 陈建斌 孔令伟 +2 位作者 郭爱国 赵艳林 吕海波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70-77,共8页
在典型膨胀土广泛分布的广西南宁地区建立缓坡、陡坡与坡面种草3种类型膨胀土边坡的原位监测系统,采用6参数小型气象站、测斜管和沉降板,跟踪测试边坡变形随气候变化的演化规律,揭示在降雨蒸发下膨胀土边坡的变形特征。认为降雨是导致... 在典型膨胀土广泛分布的广西南宁地区建立缓坡、陡坡与坡面种草3种类型膨胀土边坡的原位监测系统,采用6参数小型气象站、测斜管和沉降板,跟踪测试边坡变形随气候变化的演化规律,揭示在降雨蒸发下膨胀土边坡的变形特征。认为降雨是导致膨胀土边坡变形最直接的气候因素,而蒸发效应是边坡变形破坏的重要前提之一;蒸发效应所产生的土体裂隙,使得吸湿条件下原位双环渗透试验获得的膨胀土水力特性具有与传统的非饱和土力学中的定义有相反的趋势,这也是膨胀土边坡在降雨入渗时发生变形乃至破坏的内在机制之一;通过对现场试验数据的拟合,建立了符合膨胀土边坡变形的经验性预测模型,其中边坡变形与土表净入渗量呈二次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边坡 变形特征 变形预测模型 降雨 蒸发
下载PDF
天山雪岭云杉林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随水热梯度的变化 被引量:26
5
作者 李路 常亚鹏 许仲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8139-8148,共10页
生态化学计量学是研究有机体所需碳(C)、氮(N)、磷(P)等营养元素之间多重平衡关系的科学。本研究以天山雪岭云杉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C、N、P化学计量的特征及其与温度和降水的关系,并利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技术分析... 生态化学计量学是研究有机体所需碳(C)、氮(N)、磷(P)等营养元素之间多重平衡关系的科学。本研究以天山雪岭云杉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C、N、P化学计量的特征及其与温度和降水的关系,并利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技术分析了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与理化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0—10 cm层C、N、P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是44.6—143.4、0.190—0.940、0.086—0.286 g/kg,10—30 m层C、N、P含量分别介于23.0—131.0、0.122—0.589、0.032—0.178 g/kg之间,30—80cm层三者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4.5—67.0、0.149—0.397、0.062—0.169 g/kg。0—10 cm层C、N、P含量与年均温度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0—10 cm和10—30 cm层P含量与年降水量之间的相关性显著; 0—10 cm层C∶P比与年均温度之间存在显著线性关系,0—10 cm与10—30 cm层N∶P比均随年均温度和年降水量的增大而增大。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在0—30 cm层中,土壤含水量和容重是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的主要驱动因子,土壤含水量与C∶P和N∶P值成正相关关系,容重与N∶P值成负相关关系;在30—80 cm层中,土壤含水量和土壤粘粒含量是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的主要驱动因子,土壤含水量与N和P值成正比,容重与C、C∶N、C∶P和N∶P成正比,与N和P成反比;电导率和pH对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并未达到显著程度,可能是研究区土壤的电导率和pH的差异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岭云杉林 化学计量特征 年均温度 年降水量 理化因子
下载PDF
层状云降水微物理特征及降水机制研究概述 被引量:23
6
作者 石爱丽 《气象科技》 2005年第2期104-108,共5页
层状云是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的主要云系,采用综合观测资料的分析研究并结合最新的数值模式对层状云特征和降水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很有必要,也是含后工作的方向。描述了层状云的种类、特点,通过分析机载PMS(粒子测量系统)资料和地面雨... 层状云是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的主要云系,采用综合观测资料的分析研究并结合最新的数值模式对层状云特征和降水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很有必要,也是含后工作的方向。描述了层状云的种类、特点,通过分析机载PMS(粒子测量系统)资料和地面雨滴谱资料介绍了国内外在层状云云滴谱、冰晶谱、雪质粒谱、雨滴谱、云中质粒总谱等微物理特征方面的研究方法及成果,还介绍了国内外在层状云降水机制方面的研究方法及成果,包括层状云降水数值模拟以及暖云降水机制和冷云降水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物理特征 层状云降水 降水机制 研究概述 粒子测量系统 研究方法 部分地区 中国北方 数值模式 观测资料 机制研究 冷云降水 数值模拟 国内外 雨滴谱 特征和 云滴谱 PMS 质粒 云系 冰晶 暖云
下载PDF
2017年中国气候主要特征及主要天气气候事件 被引量:23
7
作者 冯爱青 曾红玲 +17 位作者 尹宜舟 宋艳玲 柳艳菊 王艳姣 王凌 王有民 朱晓金 蔡雯悦 侯威 黄大鹏 郭艳君 张颖娴 钟海玲 李莹 石帅 支蓉 洪洁莉 王东阡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48-555,共8页
2017年,我国气候属于正常年景,气候灾害偏轻。全国平均气温10.39℃,较常年偏高0.84℃,7和9月为1951年以来同期最高,全国有113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全国平均降水量641.3mm,比常年偏多1.8%。全国降水冬季偏少,夏季偏多,春、秋季接... 2017年,我国气候属于正常年景,气候灾害偏轻。全国平均气温10.39℃,较常年偏高0.84℃,7和9月为1951年以来同期最高,全国有113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全国平均降水量641.3mm,比常年偏多1.8%。全国降水冬季偏少,夏季偏多,春、秋季接近常年。全国31站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其中多站出现在暴雨少发地区;47站连续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华南前汛期和西南雨季雨量分别偏少9%、4%;梅雨季雨量偏多6%,但较2015和2016年明显偏少;华北雨季偏短10d,雨量偏少28%;华西秋雨雨量偏多49%,为1984年来最多;东北雨季短,雨量偏少14%。暴雨过程频繁、重叠度高、极端性强,暴雨洪涝损失偏重;登陆台风多、时间集中,登陆点重叠;高温日数多,北方高温出现早、南方高温强度大。其他灾害如干旱、低温冷冻、雪灾、春季沙尘和霾天气影响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特征 气象灾害 气温 降水
下载PDF
40年来栾城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0
8
作者 李发东 宋献方 +4 位作者 张秋英 刘昌明 胡春胜 张喜英 陈素英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0-81,79,共3页
分析了1960~2001年地处华北平原典型区的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网络站之一——栾城农业生态系统实验站42年的降水变化特征。对其年际动态变化和年内分配,以及作物各生长阶段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其频率特征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降水特征 频率 栾城
下载PDF
江汉平原四湖流域降水特征分析 被引量:20
9
作者 吴启侠 朱建强 耿显波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8年第2期146-150,共5页
通过对四湖流域5个试验站1958-2000年降水资料的统计分析,探讨了四湖流域降水特征。结果表明,四湖流域降水在区内差异不明显,但降水量年际年内分配不均匀,年际间标准差、变异系数分别为204.9、0.19,春、夏两季降水量占总降水量的70.49%... 通过对四湖流域5个试验站1958-2000年降水资料的统计分析,探讨了四湖流域降水特征。结果表明,四湖流域降水在区内差异不明显,但降水量年际年内分配不均匀,年际间标准差、变异系数分别为204.9、0.19,春、夏两季降水量占总降水量的70.49%。采用Z指数法分析该区域多年降水旱涝情况,结果表明出现雨涝和干旱年的概率相当(分别为25.58%、27.91%);采用降水量模比差积曲线法及游程理论分析四湖流域降水多年丰枯变化趋势和连丰、连枯情况,结果表明四湖流域多年降水存在3个明显的连丰时段、5个明显的连枯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特征 游程理论 初步分析 四湖流域
下载PDF
2018年中国气候主要特征及主要天气气候事件 被引量:19
10
作者 周星妍 曾红玲 +21 位作者 王遵娅 孙劭 陈鲜艳 柳艳菊 邹旭恺 王凌 赵琳 侯威 王有民 朱晓金 钟海玲 郭艳君 黄大鹏 李莹 张颖娴 蔡雯悦 孙冷 章大全 顾薇 李多 崔童 石帅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43-552,共10页
2018年,我国气候属于正常年景,气候灾害偏轻。全国平均气温为10.09℃,较常年偏高0.54℃,春、夏季气温创历史新高,秋、冬季气温接近常年。全国平均降水量为673.8 mm,较常年偏多7.0%。全国降水夏、秋季偏多,冬季偏少,春季接近常年同期。... 2018年,我国气候属于正常年景,气候灾害偏轻。全国平均气温为10.09℃,较常年偏高0.54℃,春、夏季气温创历史新高,秋、冬季气温接近常年。全国平均降水量为673.8 mm,较常年偏多7.0%。全国降水夏、秋季偏多,冬季偏少,春季接近常年同期。华南前汛期开始晚,结束早,雨量少;西南雨季开始和结束均接近常年,雨量多;入梅晚、出梅早,梅雨量少;华北雨季开始和结束均早,雨量多;华西秋雨开始和结束均晚,雨量少;东北雨季开始和结束均接近常年,雨量少。2018年,生成和登陆台风多、登陆位置偏北、灾损严重。低温冷冻害及雪灾频发,损失偏重。其他气象灾害,如暴雨洪涝、干旱、强对流、沙尘暴影响均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特征 气象灾害 气温 降水
下载PDF
1956—2005年渭河流域降水与径流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18
11
作者 姚正学 杨军 刘迪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18,共7页
以1956—2005年渭河流域渭源、武山和北道3个水文站月径流资料和流域内78个雨量站的降水数据为基础,运用线性趋势法、距平百分率法、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法、双累积曲线法和Morlet小波分析法等多种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近50 a来... 以1956—2005年渭河流域渭源、武山和北道3个水文站月径流资料和流域内78个雨量站的降水数据为基础,运用线性趋势法、距平百分率法、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法、双累积曲线法和Morlet小波分析法等多种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近50 a来渭河上游降水与径流的趋势性、阶段性、突变性、周期性,并对径流与降水之间的变化关系以及降水同人类活动影响径流变化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流域上游年径流和年降水下降趋势显著,且下游区降水和径流的下降速率比上中游的快;降水和径流具有基本一致的长周期变化,只有渭源站的径流呈现出5个周期的转换,而武山站和北道站的转换周期为6个;流域上、中、下游降水的突变时间分别为1994年、1993年、1991年,径流的突变时间分别为1995年、1992年、1986年;下游降水和径流显著下降的开始时间早于上游,且持续时间明显比上游长;在研究时段内降水量没有发生系统偏差,而径流的系统偏差明显,说明径流可能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干扰并发生了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化特征 径流 降水 渭河流域 1956-2005年
下载PDF
基于EOF和小波分析的山东省年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7
12
作者 任建成 王峰 卢晓宁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9-183,共5页
为了探究山东省年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根据山东省29个国家基本、基准地面气象观测站1980—2019年逐月降水资料,通过经验正交分解(EOF)、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山东省年降水量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山东省年降水量介于507.0~104... 为了探究山东省年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根据山东省29个国家基本、基准地面气象观测站1980—2019年逐月降水资料,通过经验正交分解(EOF)、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山东省年降水量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山东省年降水量介于507.0~1047.4 mm,大体上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山东省年降水场主要具有2种模态,4种表现类型,分别为全省多雨型,全省少雨型,东南部降水偏多、西北部降水偏少型以及东南部降水偏少、西北部降水偏多型,山东省40 a来降水场表现出4种类型的年份数分别为12,12,2,4 a,4种降水类型分布年份实况验证的准确率达到96.7%;山东省年降水量存在3~9 a的年际变化周期,以及15~32 a的年代际变化周期,其中主周期为28,18,4,7 a,分别经历了大约2,3,15,8.5个丰—枯转换期。综上,山东省年降水量由东南逐渐向西北递减。年降水场具有2种模态,4种表现类型,且具备多时间尺度周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特征 年降水 经验正交函数(EOF) 小波分析 山东省
下载PDF
六安地区近50年来降水量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17
13
作者 赵明松 程先富 张建春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8年第4期397-401,共5页
采用寿县、六安和霍山1956—2005年的降水量资料,运用离差系数、变化趋势、突变分析和功率谱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六安地区50a来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初步探讨降水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站近50a来的降水量均呈正态分布,变异等... 采用寿县、六安和霍山1956—2005年的降水量资料,运用离差系数、变化趋势、突变分析和功率谱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六安地区50a来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初步探讨降水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站近50a来的降水量均呈正态分布,变异等级为中级;年降水量均随时间进程呈减少趋势,且减少速率顺序为六安〉寿县〉霍山;通过诊断发现三站50a来年降水量的变化过程均可以分为偏干、偏湿、干湿交替3个阶段,寿县和六安站的降水突变点在1992年,霍山在1965年;通过功率谱分析发现,寿县、六安和霍山站的年降水量分别有7~8a、2~3a和2a的明显周期性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降水量 变化趋势 突变分析 功率谱分析
下载PDF
甘肃武都区泥石流活动与降雨特征关系 被引量:17
14
作者 袁斌 和法国 +1 位作者 李军鹏 杜少辉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20,共6页
收集了武都区近30年的降雨资料,分析了泥石流发生前后的降雨资料,探讨了泥石流的发生与降雨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近30年来,每年7,8,9月降雨量有一定减少趋势,但是当物源比较丰富,泥石流发生次数不会有明显的减少,当物源不丰富时,泥石流... 收集了武都区近30年的降雨资料,分析了泥石流发生前后的降雨资料,探讨了泥石流的发生与降雨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近30年来,每年7,8,9月降雨量有一定减少趋势,但是当物源比较丰富,泥石流发生次数不会有明显的减少,当物源不丰富时,泥石流的发生次数会比原来有所减少.诱发泥石流灾害的前15天累积降雨量与泥石流关系较为密切,可以用来评估泥石流临界降雨量,作为武都区泥石流的预报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降雨特征 物源 累积降雨量 武都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绘图软件的雨滴谱测定新方法 被引量:13
15
作者 舒若杰 高建恩 +1 位作者 吴普特 田栋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6年第3期65-69,共5页
为寻找天然降雨和人工模拟降雨特征及设计人工降雨装置的新方法,运用计算机绘图软件与传统色斑法相结合,探索出一种新的测量雨滴直径与数据处理方法。该方法弥补了传统色斑法在观测与数据转换方面工作冗繁、精度低的缺陷,使测量下限由1... 为寻找天然降雨和人工模拟降雨特征及设计人工降雨装置的新方法,运用计算机绘图软件与传统色斑法相结合,探索出一种新的测量雨滴直径与数据处理方法。该方法弥补了传统色斑法在观测与数据转换方面工作冗繁、精度低的缺陷,使测量下限由1 mm下降到0.2 mm,测量范围扩大了一个数量级,大大减少了测量工作量,并得出雨滴直径与色斑直径率定关系式。对其普适性与优越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在应用新方法对降雨雨谱进行分析时,所得公式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特性 雨滴谱 色斑法 雨滴直径 雨滴密度
下载PDF
1951—2005年鞍山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阎琦 吕晓丹 +1 位作者 朱宇 崔丽敏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7年第6期15-19,共5页
利用逐日气温距平、线性倾向率、滑动平均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1951—2005年鞍山气温、降水量和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及初霜、终霜、无霜期、积温、透雨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55 a鞍山气候变化特点为气温呈上升趋势,降水和... 利用逐日气温距平、线性倾向率、滑动平均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1951—2005年鞍山气温、降水量和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及初霜、终霜、无霜期、积温、透雨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55 a鞍山气候变化特点为气温呈上升趋势,降水和日照呈略减少趋势;平均最低气温升温幅度高于平均最高气温,气温日较差变小;霜、冻土初日延后,终日提前及无霜期延长,积温明显增多,透雨偏晚和极端气候事件频率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特征 气温 降水 小波分析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生长对降水和温度的响应 被引量:17
17
作者 刘新平 何玉惠 +3 位作者 魏水莲 赵学勇 张铜会 岳祥飞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7-63,共7页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是科尔沁沙地广泛分布的一种具有显著经济和生态效益的树种。调查分析了降水和温度对樟子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5年龄樟子松人工林平均树高4.8m,平均胸径7.81cm,枯稍比可达16.87%。...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是科尔沁沙地广泛分布的一种具有显著经济和生态效益的树种。调查分析了降水和温度对樟子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5年龄樟子松人工林平均树高4.8m,平均胸径7.81cm,枯稍比可达16.87%。年生长高度对当年降水量的响应有1~2a的滞后效应,年径生长量随着降水变化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年累积降水量与累积径生长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当年高生长与当年、生长季及春季降水量显著负相关,与生长季气温显著正相关。累积径生长量与当年任一时段降水量均显著相关,与除春季之外的任一时段气温显著相关。气温是该区域樟子松生长的主要影响因素,生长季较高的气温有利于樟子松的高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 生长特征 降水 气温
原文传递
灞河流域水文特性分析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战平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9年第5期176-179,共4页
根据灞河流域1953年~2005年53年的实测水文资料,采用数理统计等方法,系统分析了流域降水、蒸发、径流、洪水、泥沙等水文特性。结果表明:流域内径流、洪水、泥沙等主要受降水影响,总体特征为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匀;流域水面蒸发... 根据灞河流域1953年~2005年53年的实测水文资料,采用数理统计等方法,系统分析了流域降水、蒸发、径流、洪水、泥沙等水文特性。结果表明:流域内径流、洪水、泥沙等主要受降水影响,总体特征为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匀;流域水面蒸发量变化趋势为由南向北,由山区向平原递增,变化范围在之750~800 mm之间;地表水水质近年污染程度总体呈下降趋势等,这些结论为灞河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西安城市发展提供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特性 径流 洪水 降水 泥沙 灞河流域
下载PDF
甘肃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陈昌毓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CD 1995年第1期25-33,共9页
本文根据甘肃干旱半干旱地区多年降水资料分析,得出其降水资源的主要特征是:降水量少,水热光组合失调;降水变率大,易干旱也可能洪涝;降水年内分配不匀,干旱时段明显等,并较详细地评述了这些降水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利弊影响,还提... 本文根据甘肃干旱半干旱地区多年降水资料分析,得出其降水资源的主要特征是:降水量少,水热光组合失调;降水变率大,易干旱也可能洪涝;降水年内分配不匀,干旱时段明显等,并较详细地评述了这些降水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利弊影响,还提出了农业生产充分利用降水资源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半干旱区 降水特征 降水变率 农业生产 甘肃省
下载PDF
化学沉淀制备超细银粉及其形貌特征 被引量:9
20
作者 韦群燕 谢刚 +2 位作者 李荣兴 杨项军 谭富彬 《云南冶金》 2004年第1期32-34,共3页
化学沉积法是制备银粉的重要方法,文章研究了还原条件对银粉的结构形貌的影响。通过有效控制还原剂、还原温度及pH等工艺参数变化,可获得球状、方形;枝晶状等不同形貌的银粉。
关键词 超细银粉 形貌特征 化学沉积 制备 还原温度 工艺参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