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梁山南矿构造煤吸附孔分形特征 被引量:83
1
作者 宋晓夏 唐跃刚 +2 位作者 李伟 王绍清 杨明显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4-139,共6页
采集华蓥山煤田中梁山南矿9个有代表性的煤层样品进行低温氮吸附实验,分析构造煤吸附孔分形特征及分形维数与气体吸附能力的关系。低温氮吸附、解吸曲线表明不同变形序列构造煤在相对压力0.5~1.0范围内吸附特征各异。在此基础上,运用分... 采集华蓥山煤田中梁山南矿9个有代表性的煤层样品进行低温氮吸附实验,分析构造煤吸附孔分形特征及分形维数与气体吸附能力的关系。低温氮吸附、解吸曲线表明不同变形序列构造煤在相对压力0.5~1.0范围内吸附特征各异。在此基础上,运用分形FHH方法得到构造煤分形维数D。研究表明:分形维数D可以表征构造煤吸附孔孔径结构和孔表面的变化关系;分形维数越高,微孔含量越多,孔表面越不规则,孔隙结构非均质性愈强;分形维数大小可反映煤的吸附能力,分形维数增高,吸附能力增强。因此,由构造变形增强引起的高分形维数和复杂的孔隙结构显示出更高的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煤 吸附孔 分形特征 低温液氮吸附 分形维数
下载PDF
高温下110kV交联聚乙烯电缆电树枝生长及局部放电特性 被引量:52
2
作者 陈向荣 徐阳 +3 位作者 王猛 杨文虎 刘英 曹晓珑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45-654,共10页
利用实时显微数字摄像与局部放电连续测量系统,采用典型针-板电极结构,研究了高温下不同外施工频电压作用时110kV级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绝缘中典型电树枝的形态特征、引发、生长规律及其局部放电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对XLPE电缆绝... 利用实时显微数字摄像与局部放电连续测量系统,采用典型针-板电极结构,研究了高温下不同外施工频电压作用时110kV级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绝缘中典型电树枝的形态特征、引发、生长规律及其局部放电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对XLPE电缆绝缘中典型电树枝的形态、引发与生长时间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高温下,不同外施工频电压作用时电树枝的形态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50°C下典型电树枝形态为枝状、枝-松枝状和丛状,70°C下为枝状,90°C下为滞长型和枝状。高温下电树枝引发时间随外施电压升高而减小,而且在同一外施电压下,电树枝引发时间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这是由于在高温下XLPE电缆绝缘中片晶熔化,无定形相增加,介质中自由体积扩大,从而更有利于电树枝引发。研究发现在低电压(9kV)下,电树枝生长过程中由于通道电导率增加而抑制了通道内局部放电的发展,局部放电作用减小,电树枝生长速度减慢,分形维数较高;而11kV以上电压作用时,电树枝在局部放电的连续作用下呈枝状向对面电极快速生长,同时高温下XLPE弹性模量下降,击穿场强降低,局部放电作用加剧,电树枝生长明显加速,电树枝分形维数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LPE电缆绝缘 电树枝 生长特性 局部放电(PD) 高温 分形维数
下载PDF
高温后花岗岩力学性质及微孔隙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49
3
作者 徐小丽 高峰 +1 位作者 沈晓明 金春花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752-1758,共7页
采用MTS815液压伺服试验系统及9310型微孔结构分析仪对花岗岩在温度作用下(常温~1300℃)的宏观力学性质及微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①在800℃之前,岩样力学性质变化规律不明显;超过800℃,岩样强度迅速劣化;达到1... 采用MTS815液压伺服试验系统及9310型微孔结构分析仪对花岗岩在温度作用下(常温~1300℃)的宏观力学性质及微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①在800℃之前,岩样力学性质变化规律不明显;超过800℃,岩样强度迅速劣化;达到1200℃,岩样基本失去了承载能力。②岩样孔隙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孔隙率的阀值温度在800℃左右,与岩样在该温度点强度突然降低相一致。③岩样孔隙率较小,但连通性好,在阶段进汞曲线上显示为不同宽度微裂隙并存的特征,累计进汞曲线呈台阶状,温度超过800℃,超微孔逐渐向微孔隙转化,岩样连通性增强。④岩样孔隙分布分形维数随温度的升高反而降低。在高温作用下,岩样中的热损伤由初始非规则的裂隙结构逐渐向均匀化的孔穴结构转化,非均匀性弱化是导致岩样孔隙分布分形维数降低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温度载荷 力学性质 孔隙率 分形维数
下载PDF
固体绝缘中气隙尺寸对局部放电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46
4
作者 潘浩 殷庆铎 高文胜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58-461,共4页
为了分析和评估固体绝缘中气隙缺陷局部放电的危害,提高局部放电检测的工程应用水平,试验研究了固体绝缘单一气隙缺陷模型;测量了不同模型试品的局放起始电压、起始放电量及放电信号波形;分析了固体绝缘内部气隙缺陷的几何尺寸对局放特... 为了分析和评估固体绝缘中气隙缺陷局部放电的危害,提高局部放电检测的工程应用水平,试验研究了固体绝缘单一气隙缺陷模型;测量了不同模型试品的局放起始电压、起始放电量及放电信号波形;分析了固体绝缘内部气隙缺陷的几何尺寸对局放特性的影响;考察了不同几何尺寸缺陷放电的发展过程和脉冲电流波形特征,发现不同尺寸缺陷结构的放电特性有所差异;归纳了不同场强下气隙放电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气隙缺陷尺寸越大,越易产生放电且放电量越大,外施场强增加则放电量增大,而固体绝缘中的局部放电随气隙缺陷尺寸变化表现出有差异的波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放电 固体绝缘 气隙缺陷 放电特征 气隙尺寸 波形
下载PDF
大华北地震动态重力监测网分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40
5
作者 李辉 徐如刚 +3 位作者 申重阳 郝洪涛 孙少安 周新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18,共4页
从分形几何学角度研究优化后的大华北地震动态重力监测网的分形特征,给出优化后监测网的分维数D1=1.612、最佳化网格间距r=44 km。对优化后大华北地震动态重力监测网的监测能力的分析结果表明:测网的最佳化网格间距与Ms5.0地震诱发的重... 从分形几何学角度研究优化后的大华北地震动态重力监测网的分形特征,给出优化后监测网的分维数D1=1.612、最佳化网格间距r=44 km。对优化后大华北地震动态重力监测网的监测能力的分析结果表明:测网的最佳化网格间距与Ms5.0地震诱发的重力场变化区域的特征异常区半径基本相当;测网对Ms5.0以上地震具有较好的监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华北 地震重力网 分形特征 信息维 网格间距
下载PDF
基于图像分析技术的页岩微观孔隙特征定性及定量表征 被引量:37
6
作者 孙寅森 郭少斌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51-763,共13页
在有限的条件下,为了更经济有效地评价页岩微观孔隙特征,同时利用扫描电镜(SEM)、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方法对四川盆地彭水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孔隙特征进行了定性观察,并借助专业的图像分析软件Iamge J2x提取页岩SEM和FESE... 在有限的条件下,为了更经济有效地评价页岩微观孔隙特征,同时利用扫描电镜(SEM)、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方法对四川盆地彭水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孔隙特征进行了定性观察,并借助专业的图像分析软件Iamge J2x提取页岩SEM和FESEM图像蕴含的孔隙定量信息,结合统计学方法分析页岩全孔径分布特征,计算页岩孔隙分形维数,探讨孔隙结构特征以及分析维数与有机碳含量、矿物成分、孔隙吸附能力等的相关性,研究发现:扫描电镜下,彭水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微米级孔隙发育,主要孔隙类型有粒间孔、黏土矿物层间孔、粒内孔以及微裂缝等;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下,可见大量纳米级孔隙,主要发育有机质孔、无机矿物孔(黄铁矿晶间孔、粒内孔、黏土矿物层间孔、粒间孔等)和微裂缝,两者综合分析更有利于页岩孔隙定性表征;页岩孔隙全孔径分布特征呈4个主峰,主要分布区间为3~9 nm,10~40 nm,100~400 nm,1~4μm;页岩有机质孔隙形状系数分布区间为0.9~1,孔隙呈圆形、近圆形,无机矿物孔形状系数分布在0.5~0.7,多呈三角形、多边形、狭缝形等,孔隙形状较有机质孔复杂,主要受页岩孔隙成因不同所致;彭水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孔隙符合分形特征,有机质孔隙分形维数较无机矿物孔分形维数小,孔隙结构相对简单;分形维数与有机质含量、矿物成分、孔隙度及吸附气含量都有一定的相关性,随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孔隙分形维数增加,孔隙结构复杂化,随分形维数增加,页岩孔隙的最大吸附气含量也随之增加,孔隙吸附能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析技术 扫描电镜 页岩 孔隙特征 分形维数
原文传递
采动裂隙网络实时演化及连通性特征 被引量:33
7
作者 高明忠 金文城 +1 位作者 郑长江 周宏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35-1540,共6页
以平顶山煤业集团八矿己15-14120采煤工作面为试验基地,借助改进后的本质安全型钻孔裂隙窥视仪,实时采集采煤工作面前方煤岩体裂隙网络随工作面推进的演化过程。结合分形几何理论与裂隙岩体连通率投影算法,揭示了采动影响下,工作面前方... 以平顶山煤业集团八矿己15-14120采煤工作面为试验基地,借助改进后的本质安全型钻孔裂隙窥视仪,实时采集采煤工作面前方煤岩体裂隙网络随工作面推进的演化过程。结合分形几何理论与裂隙岩体连通率投影算法,揭示了采动影响下,工作面前方裂隙网络演化分形特征及连通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采动对平煤八矿己15-14120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裂隙网络沿开采方向的影响范围约为50 m;随着工作面不断接近试验测点,煤岩体采动裂隙网络分形维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并与矿压分布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同时,煤岩体连通率随采煤工作面推进上升趋势明显,可依次分为线性缓慢增长阶段、指数增长阶段及平稳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网络 演化特征 连通率 分形维数 现场实验
下载PDF
工频电压下110kV XLPE电缆电树枝生长及局放特性 被引量:33
8
作者 陈向荣 徐阳 +4 位作者 徐杰 史文 杨文虎 刘英 曹晓珑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436-2443,共8页
基于实时显微数字摄像技术和局部放电连续测量相结合的方法,采用典型针-板电极结构,研究了不同外施工频电压下110kV级XLPE电缆绝缘中的电树枝结构特征、生长规律及其局部放电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外施电压有效值9kV下电树枝呈现出多样性... 基于实时显微数字摄像技术和局部放电连续测量相结合的方法,采用典型针-板电极结构,研究了不同外施工频电压下110kV级XLPE电缆绝缘中的电树枝结构特征、生长规律及其局部放电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外施电压有效值9kV下电树枝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为滞长型、枝状和枝-松枝状,滞长型电树引发和生长时间最长,滞长阶段局部放电腐蚀作用明显;枝状和枝-松枝状电树引发时间相当,枝状电树生长时间短,滞长阶段局部放电稳定;枝-松枝状电树滞长阶段局部放电减弱,同时松枝状结构出现并快速生长。外施电压有效值11、13和15kV下的电树枝分别呈枝状和丛状,其中枝状电树引发时间长,生长时间最短,局部放电对树枝生长作用明显;丛状电树引发时间短,利用盒计数法计算电树枝分形维数,根据放电雪崩模型理论,研究发现随着外施电压的升高,树枝丛状区域更加密集,电树枝的分形维数增加,对材料的破坏区域扩大,局部放电作用消弱,电树枝生长时间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施工频电压 XLPE电缆绝缘 电树枝 生长特性 局部放电 分形维数
下载PDF
油页岩及其半焦混烧特性的热重试验研究和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26
9
作者 王擎 王海刚 +2 位作者 孙佰仲 柏静儒 李少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882-2888,共7页
利用热重分析仪对桦甸油页岩燃烧时的双峰现象以及与其500℃半焦按不同比例混烧时单样相互影响程度、颗粒特性、着火温度和燃烧特性指数进行了考察;利用DAEM模型解析了混烧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油页岩燃烧DTG曲线在500℃附近的双峰活... 利用热重分析仪对桦甸油页岩燃烧时的双峰现象以及与其500℃半焦按不同比例混烧时单样相互影响程度、颗粒特性、着火温度和燃烧特性指数进行了考察;利用DAEM模型解析了混烧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油页岩燃烧DTG曲线在500℃附近的双峰活性参数值相差不大,分别为0.79和0.73,反映油页岩燃烧DTG曲线双峰归因于脂类有机质与干酪根中芳香烃的燃烧;混样中各单样在不同温度段相互影响程度不同,表观影响程度系数f的值均小于1。在燃烧过程中颗粒的缩核形状和表面分形维数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低温段接近长圆柱体,在高温段接近平板,当浓度级次β=0.6时,低温段分形维数接近3,在高温段接近1;着火温度随半焦掺混量的增加呈线性递增;混样燃烧特性指数介于单烧之间并且存在掺混效果明显区;试样表观活化能在燃烧前期变化比较缓慢并呈下降趋势,大约在60~90kJ.mol-1之间,在后期剧烈增加,当转化率在0.60~0.75之间时表观活化能从80kJ.mol-1剧增到200k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半焦 混烧 颗粒特性 燃烧特性指数 DAEM 分形维数
下载PDF
紫色泥岩水热条件下崩解过程的分维特性 被引量:25
10
作者 张丹 陈安强 刘刚才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41-1346,共6页
以马头山组(K2m)、妥甸组(J3t)和下禄丰组(J1l)自然风干的紫色泥岩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干湿、冷热和干湿冷热3种处理,并运用分维方法分析不同处理下紫色泥岩的崩解特性,发现分维数能比较准确地表征紫色泥岩的崩解过程:分维数越大,岩石... 以马头山组(K2m)、妥甸组(J3t)和下禄丰组(J1l)自然风干的紫色泥岩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干湿、冷热和干湿冷热3种处理,并运用分维方法分析不同处理下紫色泥岩的崩解特性,发现分维数能比较准确地表征紫色泥岩的崩解过程:分维数越大,岩石破碎程度越高;分维数越小,岩石破碎程度越低。3种紫色泥岩在不同处理方式下崩解的分维数大小都是干湿冷热>干湿>冷热,可见,水热共同作用对母岩崩解的影响明显大于仅有水或热的作用。相同处理方式下3种泥岩的分维数大小为J3t>J1l>K2m,且在干湿和干湿冷热条件下J3t的崩解分维数与K2m和J1l的差异显著,这主要是由这3种泥岩的物理特性、元素组成以及其风化成度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泥岩 崩解特性 分形维数 水热条件
下载PDF
黄土高原典型地貌类型的土地利用分形特征 被引量:25
11
作者 杨洋 毕如田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1-104,共4页
以山西省闻喜县1∶1万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为数据源,运用GIS技术,基于DEM数据及地貌特征将闻喜县分为河谷、塬地、丘陵、山地4种地貌,计算各地貌下不同土地类型的分维数和稳定数,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的地貌特征不仅... 以山西省闻喜县1∶1万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为数据源,运用GIS技术,基于DEM数据及地貌特征将闻喜县分为河谷、塬地、丘陵、山地4种地貌,计算各地貌下不同土地类型的分维数和稳定数,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的地貌特征不仅对土地利用结构有影响,对其分维指数和稳定性指数也有影响;相同地貌特征下不同的土地类型分维数和稳定性指数存在着差异,分维数越高土地利用类型的结构越复杂,稳定性指数越高土地利用类型的结构越简单。通过对分维数和稳定性指数的研究可为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 地貌特征 土地利用结构 分维数 稳定性指数
下载PDF
动静加载下煤的破坏特性及机制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4
12
作者 刘少虹 李凤明 +2 位作者 蓝航 潘俊锋 杜涛涛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3749-3759,共11页
动静加载下煤的破坏特性及机制是研究动载冲击地压机制的基础问题,利用改进的霍普金森杆对该问题进行试验研究。首先,通过试验结果的回归分析发现煤在动静加载下有其不同于均质致密岩石的独特的破坏特性。然后,通过对试验结果的讨论对... 动静加载下煤的破坏特性及机制是研究动载冲击地压机制的基础问题,利用改进的霍普金森杆对该问题进行试验研究。首先,通过试验结果的回归分析发现煤在动静加载下有其不同于均质致密岩石的独特的破坏特性。然后,通过对试验结果的讨论对动静加载煤的破坏机制进行分析,发现较多裂隙的存在是导致独特破坏特性的主要原因。破坏模式以裂隙脆性扩展为主;动载的作用主要是使裂隙扩展,进而发生破坏;而静载的作用主要是改变原生裂隙的数量和裂隙尖端的蓄能。最后,基于试验结果对动静加载下煤的冲击危险性进行分析,得出动静加载下煤具有临界静载和最优动载;并将动静载荷下煤的强度作为动载抵抗指数,用来反映抵抗动载能力的强弱;将碎片的分维值作为动载冲击能量指数,用来衡量动载冲击破坏的剧烈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动载冲击地压 动静加载 破坏特性 裂隙 分维 弹性能释放率
下载PDF
长江口南槽沉积物粒度的分形特性分析 被引量:23
13
作者 唐建华 何青 +2 位作者 刘玮祎 刘红 夏小明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0-56,共7页
运用分形理论,对长江口南槽沉积物粒度分布的分形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沉积物粒度分维值与传统粒度分析参数的关系,指出了粒度分布无标度区分区临界粒径rc的指示意义,提出了用rc来划分悬移质中的床沙质和冲泻质的方法.长江口南槽沉积... 运用分形理论,对长江口南槽沉积物粒度分布的分形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沉积物粒度分维值与传统粒度分析参数的关系,指出了粒度分布无标度区分区临界粒径rc的指示意义,提出了用rc来划分悬移质中的床沙质和冲泻质的方法.长江口南槽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分布在大于1.059μm的粒径范围内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分维值的范围在2.384~2.568之间,平均值为2.488;若以粒度分布无标度区的分区临界粒径rc作为悬移质中床沙质和冲泻质划分的临界粒径,则划分长江口南槽悬移质中床沙质和冲泻质的临界粒径在0.954~1.385 μm之间,平均为1.059μm,对应的颗粒的累计质量百分比在4.54%~10.97%之间,平均为8.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沉积物 分形特性 分维值 临界粒径
下载PDF
含孔多裂隙岩石力学特性与破裂分形维数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4
14
作者 张科 刘享华 +1 位作者 李昆 吴文远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785-2794,共10页
为研究含孔多裂隙岩石破裂及分形特征,制备含孔多裂隙岩石试件并对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运用RFPA2D软件数值研究破裂过程,构建悬臂梁和结构面力学模型解释拉伸裂纹的形成机制以及裂隙倾角对试件抗压强度的影响效应。此外,引入盒维数法计... 为研究含孔多裂隙岩石破裂及分形特征,制备含孔多裂隙岩石试件并对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运用RFPA2D软件数值研究破裂过程,构建悬臂梁和结构面力学模型解释拉伸裂纹的形成机制以及裂隙倾角对试件抗压强度的影响效应。此外,引入盒维数法计算分形维数,以此定量表征最终破坏后的物理、数值模型试件裂纹的几何分布特征及其与破裂特性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试件破坏模式可划分为穿切裂隙剪切破坏(I型)和沿裂隙剪切破坏(II型)2类,试验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2)孔洞两侧的岩桥可简化为悬臂梁模型,由于非几何对称部位作用的弯矩较大,导致孔洞周边出现较多的拉伸裂纹;(3)预制多裂隙显著弱化了试件的抗压强度,随着裂隙倾角的增大,抗压强度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弱化系数W的变化规律与之相反,与结构面力学模型的解释一致;(4)最终破坏后的含孔多裂隙岩石新生裂纹几何分布的分形维数D与破坏特性密切相关;相比于II型破坏,发生I型破坏的试件抗压强度更大,受力过程中出现的宏观裂纹更多且扩展更充分,导致分形维数更大,数据拟合进一步证明抗压强度与分形维数近似服从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含孔多裂隙岩石 数值模拟 力学特性 分形维数
原文传递
间作模式下玉米/大豆的根系特征及其与团聚体稳定性的关系 被引量:23
15
作者 白录顺 范茂攀 +3 位作者 王自林 王婷 邓超 李永梅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4-129,共6页
通过玉米单作、大豆单作和玉米大豆间作种植,利用WINRHIZ软件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0—10cm,10—20cm,20—30cm不同深度土层的作物根系的根系密度、根长、根表面积等根系特征指标,并采用湿筛法对各个土层团聚体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根系特... 通过玉米单作、大豆单作和玉米大豆间作种植,利用WINRHIZ软件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0—10cm,10—20cm,20—30cm不同深度土层的作物根系的根系密度、根长、根表面积等根系特征指标,并采用湿筛法对各个土层团聚体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根系特征对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间作条件下,玉米和大豆的根系密度、根长、根表面积、根长密度、根体积等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间作模式下根系密度、根体积在0—10cm土层分别比单作增加了14.79%和11.74%。间作模式下各土层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和平均几何直径显著高于单作模式,团聚体破坏率、可蚀性因子K值、分形维数(D)显著小于单作模式,0—10cm土层差异表现为极显著,充分说明间作模式下团聚稳定性优于单作模式。且以上指标在0—10cm土层内差异最显著,随土层深度增加差异呈减小趋势;通过相关性分析,团聚体破坏率与根体积,根尖数呈显著负相关,与根长,根表面积,根长密度,根杈数极显著相关,说明根长、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和根杈对提高团聚体稳定性具有一定作用。因此,间作模式可通过增大根表面积、根长等改变根系特征,从而提高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耕地 间作 根系特征 团聚体稳定性 分形维数
下载PDF
煤层注水对原煤孔隙及甲烷吸脱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16
作者 蒋仲安 王龙飞 +2 位作者 张晋京 刘庆军 陈举师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780-2788,共9页
煤层注水对防突具有显著效果,而煤层孔隙特性是影响瓦斯吸脱附及渗流的重要因素,为了从孔隙角度揭示不同注水压力对原煤体甲烷吸脱附性能的影响。选取首山矿己15-12070工作面进行煤层注水现场实验,使用氮吸附法得出各煤样孔隙特性并用... 煤层注水对防突具有显著效果,而煤层孔隙特性是影响瓦斯吸脱附及渗流的重要因素,为了从孔隙角度揭示不同注水压力对原煤体甲烷吸脱附性能的影响。选取首山矿己15-12070工作面进行煤层注水现场实验,使用氮吸附法得出各煤样孔隙特性并用分形理论计算孔隙粗糙度,使用静态容量法测出各煤样吸脱附参数。结果表明:注水后各孔径段孔隙量均有所增加,注水压力与比表面积、孔容及分形维数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孔隙特征参数与甲烷吸脱附性能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各煤样均出现甲烷吸脱附迟滞现象,且注水压力越高,甲烷吸附能力越强,脱附迟滞程度越大。煤层注水压力越大,煤的孔裂隙数量会增多且粗糙度增大,煤体倾向于保留更多的瓦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注水 吸脱附性能 孔隙特性 氮气吸附 分形维数
下载PDF
非均质岩石单轴压缩试验破坏过程细观模拟及分形特性 被引量:22
17
作者 李守巨 李德 +1 位作者 武力 曹丽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49-854,共6页
为了细观模拟非均质岩石试样单轴压缩试验的破坏过程,提出了一种新的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该方法以莫尔-库仑破坏准则为基础,将岩石视为非均质和准脆性材料,并假定岩石单元的抗剪强度参数服从正态分布。有限元细观模拟结果表明,岩样非... 为了细观模拟非均质岩石试样单轴压缩试验的破坏过程,提出了一种新的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该方法以莫尔-库仑破坏准则为基础,将岩石视为非均质和准脆性材料,并假定岩石单元的抗剪强度参数服从正态分布。有限元细观模拟结果表明,岩样非均质性对本构关系曲线形状有显著影响,模拟的应力-应变曲线与试验曲线基本吻合。基于分形几何理论,采用计盒维数方法计算单轴压缩试验不同荷载条件下的岩石破坏分形维数,建立了分形维数与顶部位移之间的非线性演化模型。分形分析研究表明,岩石试样的破坏过程具有分形特性,分形维数可用来定量地表征单轴压缩试验岩样破坏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岩石 单轴压缩试验 分形特性 有限元 莫尔-库仑准则 计盒维数
下载PDF
心动周期信号的混沌特征分析及应用 被引量:14
18
作者 徐晓红 谢正祥 +4 位作者 陈良迟 何伟 张能 殷跃辉 李增高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4-81,88,共9页
目的:研究心动周期信号(HPS:Heartperiodsignal)的混沌特征和谱特征,及这些特征随年龄的变化。背景:描述心动周期信号的混沌特征的参数有:相对分散度(Hrd),李雅普诺夫指数(Hle),分维数(Hfd... 目的:研究心动周期信号(HPS:Heartperiodsignal)的混沌特征和谱特征,及这些特征随年龄的变化。背景:描述心动周期信号的混沌特征的参数有:相对分散度(Hrd),李雅普诺夫指数(Hle),分维数(Hfd)以及我们提出的混沌度(Lcc:ChaosnesofHPS)。目前只有分维数与年龄关系的初步工作发表,未见有全面研究HPS的混沌特征的工作报道。方法:将264例14~69岁健康自愿受试者分成6个年龄组(10~19,20~29,30~39,40~49,50~59,60~69),用本室研制的计算机化心动周期信号混沌分析系统进行测试。采用CM5导联,采样频率300Hz,AD转换精度12位,提取512个心动周期,计算Hrd,Hle,Hfd,Lc以及总功率(Tfp)及三分段的绝对及相对功率(Pvv,Plv,Phv,Pvr,Plr,Phr)及平衡参数Rvh,Rlh(Rvh=Pvv/Tfp,Rlh=Plv/Tfp),给出HPS时域图,相平面图(PhasePlanePlot),延迟映射图(Returnmap)以及功率谱。结果:1四个混沌特征参数及功率谱的绝对及相对功率和总功率都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降低的重要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周期信号 混沌特征 分维数 混沌度
下载PDF
我国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居民获得感的时代意蕴、内涵特征、评价维度及其应用 被引量:19
19
作者 陈元欣 邱茜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4-25,52,共13页
采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数理统计的研究方法,就获得感的时代意蕴、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居民获得感的内涵特征与评价维度及其应用进行研究,发现获得感具有公平、正义、共建、共享的特性,指向人们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以及日益增长的美好... 采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数理统计的研究方法,就获得感的时代意蕴、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居民获得感的内涵特征与评价维度及其应用进行研究,发现获得感具有公平、正义、共建、共享的特性,指向人们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以及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居民获得感以需要理论为基础,是人们通过参与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中来,基于实实在在的获得,对个体需求满足程度的物质感受和精神感受,包含了人们对公共体育资源的掌握和满足程度以及更高层次的个人实现需求的满足程度。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居民获得感的评价维度主要包括场地设施获得感、服务内容获得感、服务保障获得感、场馆氛围获得感、个人实现获得感、居民参与获得感等,其在场馆运营改革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明确改革目的,持续提升获得感;依据评价维度,完善改革方案设计;回应群众期盼,优化公共服务内容供给;完善评价体系,促进群众参与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场馆 公共服务 获得感 内涵 评价 应用
下载PDF
近距离煤层群围岩碎裂特征与裂隙分布关系 被引量:19
20
作者 刘洪涛 赵志强 +2 位作者 张胜凯 刘国保 白毅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66-773,共8页
六家煤矿近距离煤层群裂隙网络发育,为了防止顶板及层内裂隙导水、邻空面瓦斯超限与煤体自然发火等隐患,基于分形理论,以巴西劈裂试验和现场窥视统计试验为研究手段,探讨了岩体碎裂尺度及均匀度对裂隙分形特征的影响。研究表明:劈裂块... 六家煤矿近距离煤层群裂隙网络发育,为了防止顶板及层内裂隙导水、邻空面瓦斯超限与煤体自然发火等隐患,基于分形理论,以巴西劈裂试验和现场窥视统计试验为研究手段,探讨了岩体碎裂尺度及均匀度对裂隙分形特征的影响。研究表明:劈裂块度分维值越接近2,则破裂后碎块尺度越均匀,表现为存在一条主裂隙将试样大致均分且裂隙面较平整;劈裂块度分维值与2相差越大,碎块尺度差距越悬殊,裂隙面越粗糙。劈裂块度分维值与裂隙分维值之间符合抛物线分布,劈裂块度分维值越接近2,则裂隙分维值越大,表明劈裂块体尺度越接近,岩层内裂隙条数越少、裂隙环越平整且与层面夹角越小;劈裂块度分维值与2相差越大,则裂隙分维值越小,表明劈裂块体尺度相差越悬殊,裂隙条数越多、裂隙面越粗糙且裂隙方位无规律。裂隙分布规律与劈裂碎块尺度大小无关,与碎块尺度均匀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群 围岩 碎裂特征 裂隙 分维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