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酶解奶油香精基料中特征风味组分分析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王蓓 曹雁平 许时婴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4期19-23,32,共6页
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嗅觉辨别法和风味值分析法对酶解奶油香精基料中特征风味组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嗅觉辨别法检测得到18种可被评价员嗅觉检测且与GC-MS分析结果对应的化合物;同时根据化合物在样品中的含量以及其相应的平均嗅闻... 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嗅觉辨别法和风味值分析法对酶解奶油香精基料中特征风味组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嗅觉辨别法检测得到18种可被评价员嗅觉检测且与GC-MS分析结果对应的化合物;同时根据化合物在样品中的含量以及其相应的平均嗅闻阈值,分析了酶解产物中24种主要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风味值.并且两种分析方法得到的特征风味化合物种类相同的有13种,但两种方法分析得到的同种风味组分在样品中的风味强度差别较大.综合气相色谱-嗅觉辨别法和风味值分析结果,酶解奶油香精基料中特征风味组分主要为:丁酸、己酸、辛酸、癸酸、己酸乙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解奶油香精基料 气相色谱-嗅觉辨别法 风味值分析 特征风味组分
下载PDF
基于电子感官系统和GC-IMS技术的大黄饮片基原辨识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硕 徐中利 +4 位作者 赵新芝 石典花 戴衍朋 毕钰 辛义周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76-1081,共6页
目的探寻不同基原大黄饮片滋味、气味和挥发性有机物的差异,对大黄饮片进行基原辨识。方法采用电子舌、电子鼻和气相-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对不同基原大黄饮片间的滋味、气味和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对比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偏最... 目的探寻不同基原大黄饮片滋味、气味和挥发性有机物的差异,对大黄饮片进行基原辨识。方法采用电子舌、电子鼻和气相-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对不同基原大黄饮片间的滋味、气味和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对比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Fisher判别等方法对大黄饮片基原进行辨识研究并建立基原判别标准。结果3种基原大黄饮片的滋味差异主要表现在苦味、涩味以及苦和涩的回味,气味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无机硫化物、芳香成分有机硫化物、甲烷等短链烷烃、醇醚醛酮类化合物以及氮氧化合物,差异性挥发性有机物主要为醇醛酮酸类成分,并且8批样品均能很好地聚集为3类。根据差异性挥发物质之间的峰强度比值可有效辨识3种大黄饮片,如当2-乙酰基呋喃峰强度是异丁酸[二聚体]峰强度的3~19倍时为药用大黄。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判别模型以及特征挥发性物质峰强度判别标准可用于大黄饮片基原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饮片 电子舌 电子鼻 气相-离子迁移谱 基原鉴别 特征挥发物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研究油麦菜采后香气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4
3
作者 李雪 韩燕 +6 位作者 许晶冰 张玲 高飞虎 梁叶星 张雪梅 杨世雄 张欢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54-260,共7页
为探究油麦菜清香风味的化学成分及温度对其风味物质的影响,该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鉴定油麦菜的挥发性香... 为探究油麦菜清香风味的化学成分及温度对其风味物质的影响,该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鉴定油麦菜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并模拟2种常见的销售贮藏温度条件,研究油麦菜采后香气成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油麦菜中挥发性香气成分包括9种醛类、3种醇类、1种酮类、1种酸类,以醛、醇类化合物为主;结合香气活性值(OAV)与绝对含量分析,青叶醛、叶醇、反,反-2,4-庚二烯醛等7种物质是油麦菜的主要特征香气成分,构成了油麦菜的清香、草香、蔬菜香等;油麦菜采后24 h内,冷藏(4℃)和常温(24℃)贮藏条件下主要香气成分种类未发生变化,但各成分含量变化较大,常温条件下香气成分总量显著上升(P<0.05),而低温条件下香气成分总量显著下降(P<0.05)。冷藏有助于减缓油麦菜香气的释放,常温贮藏有助于油麦菜香气的合成和释放,这将对叶类蔬菜的香气研究及油麦菜的保鲜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麦菜 贮藏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特征性香气成分
下载PDF
冷藏期间真空包装鲻鱼肉中特征性挥发物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吴懿 赵进 +3 位作者 管峰 葛建 刘军 郭应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263-270,共8页
为了探讨鲻鱼肉中特征性挥发物,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法检测真空包装0℃下贮藏期间鲻鱼肉挥发性风味。实验结果显示,共鉴定出七大类76种化合物,并分析贮藏期间鲻鱼肉中主要的挥发物相对含量变化、气味特征及其... 为了探讨鲻鱼肉中特征性挥发物,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法检测真空包装0℃下贮藏期间鲻鱼肉挥发性风味。实验结果显示,共鉴定出七大类76种化合物,并分析贮藏期间鲻鱼肉中主要的挥发物相对含量变化、气味特征及其来源。研究发现,鲻鱼挥发性风味以烃类、杂环类、醇类和醛类为主,冷藏期间一直能够被检测到的8种主要特征性挥发物分别为:十二烷、十六烷、二十八烷、甲苯、萘、2,4-二叔丁基苯酚、二丁基羟基甲苯和亚硫酸。通过主成分分析冷藏期间鲻鱼特征性挥发物变化规律,提炼出4个主成分因子,为进一步研究鲻鱼挥发性风味成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特征性挥发物 鲻鱼
下载PDF
不同摇青方式对秋季绿茶香气的影响
5
作者 李美凤 杨洪志远 +2 位作者 张金玉 汪诗颖 刘建军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5112-5120,共9页
目的 利用乌龙茶的摇青工艺,探索改善秋季绿茶风味的最佳摇青参数。方法 利用感官审评与定量描述分析,筛选最佳摇青处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获得样品中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及含量。利用层... 目的 利用乌龙茶的摇青工艺,探索改善秋季绿茶风味的最佳摇青参数。方法 利用感官审评与定量描述分析,筛选最佳摇青处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获得样品中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及含量。利用层次聚类热图分析、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least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获得不同处理的特征挥发性物质。结果 摇青整体提高了秋茶得分,明显改善干茶色泽,总体改善了茶汤和叶底的颜色、明亮度,增强了大部分茶样的香气和滋味。摇青提高了秋茶的香气,其中花香和清香的增强、青草气的减弱是关键,摇青对栗香和嫩香影响较小;摇青改变了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及含量,水杨酸甲酯、橙花醇、石竹烯等17种挥发性物质含量的降低及苯乙烯、柠檬烯等15种挥发性物质含量的增加是形成花香型秋茶的关键。结论 秋茶鲜叶摊青6 h后,15 r/min摇青70转,静置2 h所制绿茶感官品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茶 摇青 感官品质 品质成分 特征挥发性物质
下载PDF
用于肉品特征挥发物快速检测的气体传感器响应特性研究
6
作者 陈垅 王卫 +2 位作者 罗倩 黄清宇 刘文龙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3期281-284,共4页
为了获得一种性能更优的气体传感器,用于肉品特征挥发物的快速检测,以恒电流法制备PANI/Au/Al2O3电极,并组装成电阻式丙酮气体传感器.在稳定性测试中,利用此传感器于1 189与23 ppm丙酮气体中进行连续感测,其电阻感测变化率(感测信号)从... 为了获得一种性能更优的气体传感器,用于肉品特征挥发物的快速检测,以恒电流法制备PANI/Au/Al2O3电极,并组装成电阻式丙酮气体传感器.在稳定性测试中,利用此传感器于1 189与23 ppm丙酮气体中进行连续感测,其电阻感测变化率(感测信号)从开始时的3.13%与0.74%,经10次测试后,信号分别下降为3.05%与0.72%.在气体选择性测试方面,当混入氧气或二氧化碳作为干扰气体时,丙酮感测灵敏度下降,但丙酮的浓度与传感器电阻变化率之间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然而此传感器对丙酮气体进行感测时受水分和氨气的干扰相当显著.最后提出了此传感器感测丙酮气体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品特征挥发物 气体传感器 响应特性 感测电极
下载PDF
不同地区发酵型米酒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研究
7
作者 屠婷瑶 向玲 +7 位作者 王红梅 牛曼思 肖辰 李姝 马龙 贾俊杰 王松涛 李令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20期176-185,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地区发酵型米酒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特征及地区间关键差异化合物。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法对米酒主要产区的26个代表性酒样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利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 目的研究不同地区发酵型米酒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特征及地区间关键差异化合物。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法对米酒主要产区的26个代表性酒样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利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6个酒样中共鉴定出70个主要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包括酯类、醇类、醛类、酸类、烷烃类、酮类及其他类,其中酯类和醇类化合物为主要挥发性成分;根据多元统计分析发现供试酒样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性,日本米酒和中国米酒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具有显著差异,日本米酒挥发性风味化合物主要为酯类化合物,包括癸酸乙酯、己酸乙酯、辛酸乙酯、丁酸乙酯、乙酸异戊酯等;国内米酒的挥发性化合物特征与地理位置有一定关系,酒样可区分为2大类,即长江以南(贵州、江西)米酒与长江以北(湖北、江苏)米酒,其中长江以南米酒的特征风味化合物为4-乙基苯酚、乙酸苯乙酯、苯乙醇等芳香族化合物,长江以北米酒的特征风味化合物为辛酸乙酯、香叶醇、辛酸等。结论国内米酒和日本米酒风味的关键差异化合物为己酸乙酯、辛酸乙酯和异戊醇等具有水果甜香的酯类物质及高级醇,国内长江以南和长江以北米酒风味的关键差异化合物为异戊醇、2-甲基丁醇、异丁醇和苯乙醇等高级醇和萜烯醇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型米酒 多元统计分析 区域特征 特征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关键差异化合物
下载PDF
小麦籽粒储藏特征挥发物质分析与品质评价
8
作者 刘雨 任书炜 +5 位作者 孙倩倩 张瑞 张磊 郭波莉 李明 张影全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55-2164,共10页
粮食储藏及其品质鉴别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减少粮食损失至关重要。为筛选小麦籽粒储藏过程中的关键挥发性物质,本研究将小麦籽粒于40℃、相对湿度65%的环境下进行为期28 d的储藏,选取储藏0、7、14、21、28 d的小麦籽粒样品,分析其中挥发... 粮食储藏及其品质鉴别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减少粮食损失至关重要。为筛选小麦籽粒储藏过程中的关键挥发性物质,本研究将小麦籽粒于40℃、相对湿度65%的环境下进行为期28 d的储藏,选取储藏0、7、14、21、28 d的小麦籽粒样品,分析其中挥发性物质、萌发率、脂肪酸值、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总挥发性物质含量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增加(21~28 d除外),萌发率和抗氧化保护酶(CAT、POD、SOD)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通过小麦挥发性物质与储藏品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确定叔丁醇、2-己烯醛、乙二醇二甲醚、2-戊基呋喃、庚醛、辛醛、3-甲基-2-丁烯醛、1-辛烯-3-酮、异亚丙基丙酮为小麦籽粒储藏关键挥发性物质;逐步线性判别分析显示,上述特征挥发性物质对不同储藏时间下样品的正确分类效果达98%,可作为小麦籽粒储藏品质的鉴别指标。本研究可为粮食储藏过程中的品质鉴别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籽粒 特征挥发物质 粮食储藏 品质鉴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