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震动非平稳特性对结构非线性响应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33
1
作者 曹晖 林学鹏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30-35,共6页
虽然地震动的非平稳特性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认识,但是其对结构非线性响应的影响却一直没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传统的反应谱和功率谱缺乏对地震动时间信息的表达,而由小波变换得到的地震动局部谱(时变谱)能更准确地反应地震动的非平稳性... 虽然地震动的非平稳特性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认识,但是其对结构非线性响应的影响却一直没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传统的反应谱和功率谱缺乏对地震动时间信息的表达,而由小波变换得到的地震动局部谱(时变谱)能更准确地反应地震动的非平稳性。更为重要的是,小波变换可以将地震动能量在时间上的分布进行调整而不改变能量在频率上的分布,对考察地震动非平稳性对结构非线性响应的影响非常有利。利用小波变换的上述优势,对比分析了三条实际地震动记录对一榀钢筋混凝土框架非线性时程响应的影响,通过调整其中一条记录的能量在时间上的分布,清楚地表明地震动能量在时间上的集中对结构响应非常不利,并由此提出了有效峰值的概念来定量反应这种表现为能量集中的地震动非平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平稳性 地震地面运动 结构非线性响应 小波变换 钢筋混凝土
下载PDF
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陈国兴 王志华 宰金珉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2002年第4期47-54,共8页
设计并完成了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的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通过将同种加载条件下的刚性地基和柔性地基上结构地震反应进行对比,分析了SSI效应对一幢十层框架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由试验结果可知:在SSI效应作用下,基底输入地震动的强... 设计并完成了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的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通过将同种加载条件下的刚性地基和柔性地基上结构地震反应进行对比,分析了SSI效应对一幢十层框架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由试验结果可知:在SSI效应作用下,基底输入地震动的强度和频谱特性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由于SSI效应的作用,刚性地基和柔性地基上的结构地震反应存在较大差别,且在一定条件下,SSI效应对结构地震反应能起到减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动力相互作用 振动台试验 地震动特性 地震反应
下载PDF
人造地震动合成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4
3
作者 郭子雄 王妙芳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11,共5页
结合随机过程的模拟方法,对国内外人造地震动的主要合成方法及研究现状进行述评.重点介绍以场地反应谱为目标的间接拟合方法,以及考虑震级、距离、场地及发震断层等综合影响的半经验综合方法的研究进展.最后,指出现有拟合人造地震动存... 结合随机过程的模拟方法,对国内外人造地震动的主要合成方法及研究现状进行述评.重点介绍以场地反应谱为目标的间接拟合方法,以及考虑震级、距离、场地及发震断层等综合影响的半经验综合方法的研究进展.最后,指出现有拟合人造地震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地震动 随机过程 地震动特性 研究现状
下载PDF
北川县城土层特性对地震动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建毅 薄景山 +2 位作者 林玮 蔡晓光 赵培培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0-139,共10页
作为场地条件之一的土层特性(土层结构、土动力参数)对地表地震动参数的影响研究是一项具有重要理论和工程应用意义的研究课题。选择汶川地震强震区典型的钻孔资料和强震记录,以北川县城地勘标准孔和安县塔水波为基础,运用土层等效线性... 作为场地条件之一的土层特性(土层结构、土动力参数)对地表地震动参数的影响研究是一项具有重要理论和工程应用意义的研究课题。选择汶川地震强震区典型的钻孔资料和强震记录,以北川县城地勘标准孔和安县塔水波为基础,运用土层等效线性化程序计算了140个工程场地计算剖面,定量分析了土层特性改变对反应谱αmax、Tg及地震影响系数差△α影响的特点及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层特性 地震动 反应谱特征 北川县城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的地震波时变功率谱估计 被引量:5
5
作者 白泉 鲍文博 金生吉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2010年第3期342-348,共7页
为进一步认识地震动的非平稳特性,基于小波变换提出一种估计时变功率谱的方法.利用小波变换的带通滤波特性,结合时变功率谱的物理意义,从能量的角度推导各频带上小波系数与时变功率谱密度函数的关系,从而通过地震动信号的小波系数估计... 为进一步认识地震动的非平稳特性,基于小波变换提出一种估计时变功率谱的方法.利用小波变换的带通滤波特性,结合时变功率谱的物理意义,从能量的角度推导各频带上小波系数与时变功率谱密度函数的关系,从而通过地震动信号的小波系数估计时变功率谱.利用基于小波变换的估计时变功率谱方法,针对实测和模拟地震动信号进行时变功率谱估计,并与基于傅里叶变换估计的功率谱进行了比较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正确、可行,它将原有的频率幅值的二维认识提高到频率时间幅值的三维认识,解决了傅里叶变换估计功率谱缺乏时间信息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 小波变换 地震波 功率谱 时变功率谱 非平稳特性 随机过程 地震动模拟
下载PDF
简论人造地震动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皎 郭明珠 季杨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9-162,共4页
为了满足工程研究的需要,而现有的地震记录在数量上又不满足要求,这就要求人们根据地震动的特性来模拟合成地震动。合成地震动的研究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综合考虑到震源物理过程,传播过程以及场地条件的模拟,结合工程实... 为了满足工程研究的需要,而现有的地震记录在数量上又不满足要求,这就要求人们根据地震动的特性来模拟合成地震动。合成地震动的研究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综合考虑到震源物理过程,传播过程以及场地条件的模拟,结合工程实际进行目标反应谱的拟和。介绍了一些合成地震动的方法,对当今以及今后合成地震动的研究方向给出一个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地震动 地震动特性
下载PDF
近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及频谱衰减特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贺秋梅 李小军 +2 位作者 董娣 李亚琦 杨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014-2023,共10页
计算分析了333组震中距小于40 km的欧洲及其毗邻地区的近场强震动记录的峰值加速度和3种频谱周期参数,采用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场地类别、震级、震中距等因素对近场地震动特性的影响特征,并统计给出了不同类别场地和震级档的近场地震动... 计算分析了333组震中距小于40 km的欧洲及其毗邻地区的近场强震动记录的峰值加速度和3种频谱周期参数,采用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场地类别、震级、震中距等因素对近场地震动特性的影响特征,并统计给出了不同类别场地和震级档的近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频谱周期的衰减关系。结果表明:震中距是影响近场强震动峰值加速度和频谱特性的重要因素,随着震中距的增大近场强震动峰值加速度逐渐减小;特征周期参数基本上满足随着震中距增大而增大的趋势,且场地越软这一趋势越明显;因为近场地震动的复杂性,场地类别和震级对峰值加速度和特征周期有一定的影响,但具有不确定性。竖向与水平向地震动的加速度峰值比均值为0.60,但约有1/3的强地震动记录加速度峰值比大于2/3;竖向地震动的特征周期约为水平向地震动的0.8倍,且场地越软该值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 峰值加速度 特征周期 竖向地震动
下载PDF
大型桩基础动力特性及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清军 赵云峰 楼梦麟 《力学季刊》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89-395,共7页
本文针对大型桩基础的地震反应问题,以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桩基础为工程背景,采用梁单元模拟桩的运动,用8节点块体单元对土体进行离散,通过凝聚法消去桩(梁)节点的转动自由度,建立了“东方明球”电视塔中央部位桩基础的三维有限... 本文针对大型桩基础的地震反应问题,以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桩基础为工程背景,采用梁单元模拟桩的运动,用8节点块体单元对土体进行离散,通过凝聚法消去桩(梁)节点的转动自由度,建立了“东方明球”电视塔中央部位桩基础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对桩基础的动力特性进行了计算与分析。在此基础上,以文献[1]根据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土层反应分析后获得的桩尖处加速度时程作为输入,对桩基础的动力反应进行时程分析,探讨了桩—土动力相互作用和上部结构等因素对地震地面运动和桩承台反应的影响,得到了一些有应用价值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桩基础 动力特性 桩承台地震反应 时程分析 软土 反应分析 梁单元 凝聚法 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大型桥梁高桩基础的运动特性 被引量:3
9
作者 楼梦麟 李顺 潘曦 《力学季刊》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1-289,共9页
为分析地震作用下大型桥梁高桩基础的运动特性,首先以苏通大桥5号桥塔的基础为工程对象,建立土层-桩基础相互作用体系的有限元模型。然后结合苏通大桥5号桥塔基础所在场地,以采用滞后阻尼模型条件下苏通大桥5号桥塔处自由场的地震动响... 为分析地震作用下大型桥梁高桩基础的运动特性,首先以苏通大桥5号桥塔的基础为工程对象,建立土层-桩基础相互作用体系的有限元模型。然后结合苏通大桥5号桥塔基础所在场地,以采用滞后阻尼模型条件下苏通大桥5号桥塔处自由场的地震动响应为基准,讨论了如何在有限元程序中合理考虑土层在地震激励条件下的阻尼特性。最后在此基础上确定土层-桩基础相互作用体系有限元模型的阻尼参数,并进行基岩一致水平激励下的桥梁桩基础承台的地震响应分析。数值结果表明,桩基础承台的运动以刚体运动为主,可用水平方向上的刚体平动,两侧承台中心处的竖向刚体平动和刚体转动来近似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致输入 阻尼特性 地震响应 基岩波 刚体运动
下载PDF
场地条件校正的地震动快速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晓阳 陈龙伟 袁晓铭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3-198,共6页
地表峰值加速度PGA是工程地震预警、烈度速报及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指标参数。搜集整理日本Kik-net台网的地震记录,以我国抗震规范中采用的场地覆盖层厚度D和等效剪切波速Vse为场地特征参数,以基岩加速度峰值PBA为输入地震动强度指标,基... 地表峰值加速度PGA是工程地震预警、烈度速报及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指标参数。搜集整理日本Kik-net台网的地震记录,以我国抗震规范中采用的场地覆盖层厚度D和等效剪切波速Vse为场地特征参数,以基岩加速度峰值PBA为输入地震动强度指标,基于分类回归树CART算法,建立了以地表PGA阈值分别为40 gal、80 gal及120 gal的场地条件修正的地震动预警方法,并给出了参数指标的取值范围。通过对搜集的数据进行回判检验,3种地震强度下总体预警成功率分别为84.7%、90.1%和93.6%。采用我国川滇地区强震数据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结果显示总体成功率分别为88.4%、92.3%和9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警 场地特征参数 回归决策树CART 地震动 快速评估
下载PDF
基于能量分布的地震动聚类与反应谱特征周期的确定 被引量:3
11
作者 丁艳琼 李杰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15-1420,共6页
收集了7 778条水平地震动加速度记录,分析了其频谱特性.提出了一类基于能量分布的地震动聚类方法.按照该方法将同一类场地条件下的地震动记录分为3组.按照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关于设计地震动的分类方式,确立了不同分组特征周期的建议值... 收集了7 778条水平地震动加速度记录,分析了其频谱特性.提出了一类基于能量分布的地震动聚类方法.按照该方法将同一类场地条件下的地震动记录分为3组.按照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关于设计地震动的分类方式,确立了不同分组特征周期的建议值,分析了建议值与我国抗震设计规范规定的不同设计地震动分组特征周期的差异.研究表明,与文中建议值相比,现行规范规定的设计地震动特征周期第1组、第2组取值偏大,第3组取值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周期 地震动分组 能量集中频段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地震区划图及抗震规范对强震动选取影响分析
12
作者 张颖楚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749-753,共5页
地震区划图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地震动参数对强震动选取有着关键影响。因此从强震动选取的角度,对2010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四代、第五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地震动参数的差异进行提取总结和对比分析。差异主要表现为放大系数平台值... 地震区划图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地震动参数对强震动选取有着关键影响。因此从强震动选取的角度,对2010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四代、第五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地震动参数的差异进行提取总结和对比分析。差异主要表现为放大系数平台值、场地条件对特征周期和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分析表明,第五代区划图能更真实的表现出地震动的谱型特点,使得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出现的长周期谱值过高造成的选波困难问题有了较合理的改进;根据场地条件的不同,加入对地震动峰值的调整,可以较为全面的覆盖场地对地震动参数的影响,使得目标谱更具合理性,也使得强震动选取结果更能针对我国不同场地的特定性条件,并能提供较为针对性的进行抗震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参数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特征周期 地震动输入 强震动记录选取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near-fault ground motion containing velocity pulses 被引量:1
13
作者 韦韬 赵凤新 张郁山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EI CSCD 2006年第6期677-686,共10页
There are many reports about the research on near-fault velocity pulses, which focus on the generation of velocity pulse and simplify the velocity pulse so as to be used in the seismic design of structure, However few... There are many reports about the research on near-fault velocity pulses, which focus on the generation of velocity pulse and simplify the velocity pulse so as to be used in the seismic design of structure, However few researches have put empha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ar-fault ground motions containing velocity pulses, especially the characteristics relevant with the design response spectrum prescribed by the code. Through collection of a large number of near-fault records containing velocity pulses, the response spectra and the characteristic periods of records containing no pulses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records containing pulses. Response spectra of near-fault records are compared with standard spectra given by code; furthermore, the response spectra and the characteristic periods of each earthquake are compared with that given by code. The result shows that at long periods (longer than 1.5 s), the response spectrum of pulse-containing records is bigger than the response spectrum of no-pulse-containing records; when the characteristic period of near-fault records is calculated, the method that does not fix frequency is more reasonable because the T1 and T2 have a lagging tendency; regardless of the site Ⅰ and site Ⅱ, the characteristic period of pulse-containing records is over twice bigger than the characteristic period given by the co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AR-FAULT velocity pulse ground motion response spectrum characteristic period
下载PDF
多尺度分析在近断层地震动频谱分析中的应用
14
作者 徐龙军 赵国臣 谢礼立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12-17,共6页
近断层地震动是一类较特殊的破坏性地震动。为进一步探讨其工程特性,本文采用多尺度分析方法对选自近期12次大地震的53条典型近断层地震动进行了分解,得到了266条低频分量。通过分析地震动的低频分量组成、脉冲特性以及反应谱特性,对该... 近断层地震动是一类较特殊的破坏性地震动。为进一步探讨其工程特性,本文采用多尺度分析方法对选自近期12次大地震的53条典型近断层地震动进行了分解,得到了266条低频分量。通过分析地震动的低频分量组成、脉冲特性以及反应谱特性,对该类地震动的工程特性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地震动 多尺度分析 脉冲特性 反应谱 地震动分量
下载PDF
近场地震动频谱特征周期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贺秋梅 李小军 +2 位作者 董娣 李亚琦 杨宇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4年第3期25-31,共7页
基于999条具有完整信息的欧洲及其毗邻地区的近场强震动记录,对反映地震动频谱特性的不同特征周期参数(反应谱卓越周期T。、平滑化反应谱卓越周期T_o、傅氏幅值谱平均周期T_m)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场地条件、地震震级等因素对近场水平向及... 基于999条具有完整信息的欧洲及其毗邻地区的近场强震动记录,对反映地震动频谱特性的不同特征周期参数(反应谱卓越周期T。、平滑化反应谱卓越周期T_o、傅氏幅值谱平均周期T_m)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场地条件、地震震级等因素对近场水平向及竖向地震动频谱特征周期的影响,并探讨了我国现行规范中设计反应谱特征周期T_g取值的合理性问题。统计结果表明:在近场区域场地和震中距仍是影响地震动频谱特征周期的重要因素,因为近场地震动的复杂性,震级对地震动频谱特征周期的影响不是很明显;近场区域竖向与水平向地震动的频谱特征周期有明显差别,且场地越软竖向与水平向地震动频谱特征周期的比值越小;我国现行抗震规范中设计反应谱的特征周期取值偏低,可能是偏于不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 强震动记录 特征周期 竖向地震动
下载PDF
基于EEMD的远场类谐和地震动人工合成方法
16
作者 刘如月 赖秋兰 +2 位作者 颜桂云 郑居焕 袁宇琴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2-189,共18页
远场类谐和地震动是一种特殊的长周期地震动,振动阶段后期产生多个循环的长周期类谐和加速度脉冲,易对长周期结构带来不利影响。然而,由于远场类谐和地震动实测记录有限,能直接用于结构抗震分析的地震动记录更少。为弥补这一缺陷,该文... 远场类谐和地震动是一种特殊的长周期地震动,振动阶段后期产生多个循环的长周期类谐和加速度脉冲,易对长周期结构带来不利影响。然而,由于远场类谐和地震动实测记录有限,能直接用于结构抗震分析的地震动记录更少。为弥补这一缺陷,该文提出一种基于EEMD的远场类谐和地震动人工合成方法并对该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验证。该方法通过对远场类谐和地震动记录进行EEMD分解,得到地震动低频成分的类谐和主脉冲成分与衰减部分,并对二者的拟合重构形成类谐和主脉冲分量进行特征参数识别和简化,提出由类谐和脉冲函数和衰减函数相结合的主脉冲速度模型,最后叠加分解时剔除的高频IMF分量形成人工类谐和地震动。基于此,重新选取3条任意远场类谐和地震动记录的地震动特征参数合成人工地震动,与原始地震动反应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EEMD方法可有效提取原始地震动的低频成分,基于所提类谐和主脉冲速度模型得到的主脉冲时程与原始地震动速度主脉冲时程吻合较好;利用所提的地震动合成方法合成的人工地震动可较好保留原始类谐和地震动的非平稳特性,且与原始地震动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场类谐和地震 EEMD方法 脉冲特征参数 主脉冲速度模型 人工合成地震动
下载PDF
爆破场地黄土震陷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17
作者 徐舜华 孙军杰 王兰民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073-2078,共6页
黄土震陷是广大黄土地区在进行工程建设时避免不了的一种主要地震灾害。许多年来,黄土震陷研究是以室内试验为主要手段,天然地震黄土震陷现象的例证与现场试验的研究较为罕见。在典型震陷性黄土场地通过爆破方法模拟实际地震动的现场试... 黄土震陷是广大黄土地区在进行工程建设时避免不了的一种主要地震灾害。许多年来,黄土震陷研究是以室内试验为主要手段,天然地震黄土震陷现象的例证与现场试验的研究较为罕见。在典型震陷性黄土场地通过爆破方法模拟实际地震动的现场试验能够直观地了解黄土震陷发生的真实过程和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较强的地震动可以诱发黄土震陷的发生;场地内黄土震陷的最大量值可达33 mm,最小值约为13 mm;通过分析场地内黄土震陷分布特征和地震动强度分布特征可知,地震动强度与频谱H/V值是影响黄土震陷的决定性因素,地形也对震陷分布具有一定的影响;因为离爆破点较近,场地下部土层沉降贡献率大于上部土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震陷 爆破 空间分布特征 地震动强度
下载PDF
近断层地震动特征及其对工程结构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4
18
作者 贾俊峰 杜修力 韩强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2,共12页
简要介绍近断层方向性效应、滑冲效应、上盘效应和显著竖向地面运动等近断层地震动主要特征及成因;概括总结近断层水平和竖向地震作用下工程结构地震响应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对目前国内外抗震设计规范中考虑近断层地震影响有关规定... 简要介绍近断层方向性效应、滑冲效应、上盘效应和显著竖向地面运动等近断层地震动主要特征及成因;概括总结近断层水平和竖向地震作用下工程结构地震响应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对目前国内外抗震设计规范中考虑近断层地震影响有关规定进行了介绍和概况总结。提出关于近断层上盘效应引起的脉冲特性以及地震动的随机特性的发生机理等问题的研究仍不够深入,近断层地震作用下已有的结构振动控制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待进一步确认和验证。建议关注近断层加速度脉冲、竖向及转动分量作用下的工程结构地震响应,可结合地震断层破裂过程的数值仿真技术来弥补近断层地震记录数量的不足,以更好地研究近断层地震动特性及工程结构地震响应,为未来结构抗震设计及评估中考虑近断层地震动效应的影响和规范修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地震动 工程结构 脉冲特性 上盘效应 竖向地震动
原文传递
评估结构抗震性能的能量方法 被引量:8
19
作者 蔡元奇 朱以文 +1 位作者 黄建中 黄克戬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4-68,共5页
在抗震概念设计中,虽然确立了一些准则,但这些准则基本上是定性的,目前尚缺乏简明的定量评估准则。本文结合抗震设计规范提出了一种对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的能量方法,可用于抗震设计方案的定量评估和比较,以及场地对结构影响的定量评估,减... 在抗震概念设计中,虽然确立了一些准则,但这些准则基本上是定性的,目前尚缺乏简明的定量评估准则。本文结合抗震设计规范提出了一种对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的能量方法,可用于抗震设计方案的定量评估和比较,以及场地对结构影响的定量评估,减震方案的评估。该方法在实际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取得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概念设计 抗震性能评估 能量方法 响应谱 场地特征周期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希尔伯特-黄变换的地震强震动特征提取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亚茹 丰继华 +1 位作者 杨黎薇 钟玉盛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8-147,共10页
2021年5月21日漾濞M s6.4地震是云南近10 a以来继M s6.5鲁甸地震和M s6.6景谷地震后发生的又一次破坏性浅源地震,其震中位于滇西北地区维西-乔后断裂带附近。震源机制结果显示:此次地震属于走滑型破裂,符合区域构造特征。为进一步研究... 2021年5月21日漾濞M s6.4地震是云南近10 a以来继M s6.5鲁甸地震和M s6.6景谷地震后发生的又一次破坏性浅源地震,其震中位于滇西北地区维西-乔后断裂带附近。震源机制结果显示:此次地震属于走滑型破裂,符合区域构造特征。为进一步研究该地震强震动特征,特引入改进后的希尔伯特-黄变换(HHT),以不同角度客观分析强震动的尺度和频域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希尔伯特-黄变换在对实际地震动记录进行特征提取后,得到的边际谱和时频谱可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始数据的主要信息,该方法可为类似破坏性浅源地震的强震动特征分析提供更有效的信息参数,保证了信号分解的稳定性,更适于处理非平稳信号,可为现代信号应用分析于强震动特征提供另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度记录 时频特性 希尔伯特-黄变换(HHT) 漾濞地震 强震动数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