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7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感性电网阻抗下三相光伏逆变器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52
1
作者 李小强 伍小杰 +1 位作者 耿乙文 张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2906-2916,共11页
许多情况下,电网并非理想的电压源,而是存在感性阻抗的弱电网。传统的光伏逆变器设计并没有考虑电网阻抗的影响,逆变器?电网级联系统阻抗不匹配容易导致逆变器的稳定性能降低,甚至不稳定。该文从阻抗的角度,分析L滤波和LCL滤波的光伏逆... 许多情况下,电网并非理想的电压源,而是存在感性阻抗的弱电网。传统的光伏逆变器设计并没有考虑电网阻抗的影响,逆变器?电网级联系统阻抗不匹配容易导致逆变器的稳定性能降低,甚至不稳定。该文从阻抗的角度,分析L滤波和LCL滤波的光伏逆变器在感性电网阻抗下的稳定性,并分别对稳定判据和输出导纳模型展开研究。通过模型降阶和矩阵近似,简化广义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对逆变器?电网级联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借鉴直流电源导纳模型建立的方法,简化由闭环状态矩阵推导d轴输出导纳的计算过程。最后根据所提出的简化判据和建立的d轴输出导纳模型,分析两种滤波方式下级联系统的稳定性,并研究滤波器参数与对级联系统稳定裕度的影响。通过实验对所进行的稳定性分析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逆变器 感性电网阻抗 广义奈奎斯特判据 d轴输出导纳 稳定性
下载PDF
渤海湾曹妃甸深槽形成机制及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0
2
作者 季荣耀 陆永军 左利钦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8-355,共8页
渤海湾湾口曹妃甸岬角地貌特征明显,紧贴甸头前沿发育有渤海湾最深的巨型潮汐深槽。该深槽的发育有着一定的地质构造基础,曹妃甸沙岛形成的岬角地貌构成了深槽的边界条件,由此引起的局部潮流增大成为深槽形成与维持的主要动力条件。曹... 渤海湾湾口曹妃甸岬角地貌特征明显,紧贴甸头前沿发育有渤海湾最深的巨型潮汐深槽。该深槽的发育有着一定的地质构造基础,曹妃甸沙岛形成的岬角地貌构成了深槽的边界条件,由此引起的局部潮流增大成为深槽形成与维持的主要动力条件。曹妃甸深槽长期以来边界条件与动力条件已基本适应,周边滩槽形势基本稳定,海床以轻微冲刷态势为主。近年来随着曹妃甸港区开发的不断深入,各种工程建设对深槽冲淤演变的影响日益增强,但由于并没有改变曹妃甸深槽的边界条件及动力形成机制,深槽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深槽 形成机制 演变 稳定性 曹妃甸
原文传递
LDPC码在RICE信道中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林家儒 吴伟陵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8-53,共6页
对非规则LDPC(lowdensityparitycodes)码在RICE信道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和仿真,修正了BP(beliefpropagation)译码算法,证明了RICE信道满足对称性,给出了RICE信道译码稳定性条件,推导出了RICE信道的Shannon容量限.采用VC编程进行了仿真,仿... 对非规则LDPC(lowdensityparitycodes)码在RICE信道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和仿真,修正了BP(beliefpropagation)译码算法,证明了RICE信道满足对称性,给出了RICE信道译码稳定性条件,推导出了RICE信道的Shannon容量限.采用VC编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码长N=3072、码率R=1/3时,与Shannon限相差2dB左右.进一步表明了LDPC码在包括RICE信道在内的各种信道中的性能都是非常优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DPC码 低密度校验码 RICE信道 莱斯信道 信道编码
下载PDF
江苏岸外海底沙脊群西洋水道的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朱大奎 龚文平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36-43,共8页
西洋水道是江苏岸外海底沙脊群内一条涨落潮流速大、宽深直的潮流通道.本文在野外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其水文泥沙特征,利用GIS方法分析了其近30多年来的地形演变特征.得出的结论认为,西洋水道从60年代到90年代不断冲宽刷深... 西洋水道是江苏岸外海底沙脊群内一条涨落潮流速大、宽深直的潮流通道.本文在野外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其水文泥沙特征,利用GIS方法分析了其近30多年来的地形演变特征.得出的结论认为,西洋水道从60年代到90年代不断冲宽刷深,目前基本上处于冲淤动态平衡状态或微冲状态,是一条稳定的潮流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洋水道 稳定性分析 江苏岸 外海底 沙脊群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分汊河道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夏细禾 颜国红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9-11,18,共4页
为了研究长江中下游分汊河道的稳定性 ,在总结其演变特点的基础上 ,分析了分汊河道赖以长期稳定的原因 ,并用河床自动调整理论和能耗最小假说来加以解释。认为特定的来水来沙条件和汊道进出口节点的控制作用 。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分汊河道 稳定性
下载PDF
The dynamic stability of the flow in a meander channel 被引量:10
6
作者 BAI YuChuan YANG YanHua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1年第4期931-940,共10页
The meander channel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hannel patterns in nature.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low and sediment in a meander channel which have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watercourse are important ... The meander channel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hannel patterns in nature.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low and sediment in a meander channel which have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watercourse are important subjects in river dynamics.The transition of the flow patterns in a meander channel concerns with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the channel pattern and the river regime including the generation conditions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coherent vortex and secondary flow,the hierarchical scale of coherent vortex in different flow conditions,the large-scale turbulent eddy structure adapted to a meander,etc.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 laminar flow instability of the two-dimensional channel in a meander channel.It is essentially different from that in a straight channel:The neutral curve will move forward and the critical Reynolds number will decrease.The flow is unstable in response to a wider range of the disturbance wave number,or the laminar flow instability can happen more easily.The above results could not be obtained in the traditional hydrodynamic stability theory so that our work in this paper would make up for the deficiency and blank in this asp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ander channel open-channel flow the dynamic stability of the flow
原文传递
双通道离轴遥感相机高稳定性光机结构设计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楠 常君磊 +2 位作者 李庆林 丁世涛 范俊杰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07-215,共9页
多光谱遥感相机提供的光谱图像信息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为突破CCD成像器件谱段数量的限制、增加单台相机的谱段数量,提出了一种双通道的解决方法。从光学系统入手,对一种双通道离轴多光谱遥感相机进行了高稳定性光机结构设计。首先,通... 多光谱遥感相机提供的光谱图像信息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为突破CCD成像器件谱段数量的限制、增加单台相机的谱段数量,提出了一种双通道的解决方法。从光学系统入手,对一种双通道离轴多光谱遥感相机进行了高稳定性光机结构设计。首先,通过使用四点球头支撑技术实现了对大口径主镜的高稳定性支撑,保证了在各个工况下反射镜面形精度满足使用要求。之后,对相机的焦面组件、主框架及隔振系统进行了设计及优化,保证了双通道离轴遥感相机在提供八个多光谱谱段的同时,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最后,对整个相机进行有限元分析和力学环境试验,结果表明相机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符合设计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相机 谱段 双通道 稳定性 离轴 光机结构设计
下载PDF
高地下水位区灌溉渠道滤透式刚柔耦合衬护结构试验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李甲林 王正中 杜成义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3-66,共4页
通过对高地下水位灌溉渠道滑塌破坏成因分析,研究提出了高地下水位区灌溉渠道的滤透式刚柔耦合衬护技术,设计出了4种结构型式及对应的衬护方法,实例应用表明,滤透式刚柔耦合衬护结构具有固坡、护渠、导渗、排水的多重功能。
关键词 渠道 高地下水位区 滤透式 村护 结构 构件 稳定性
下载PDF
钦州湾水道稳定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王玉海 王崇浩 +1 位作者 刘大滨 林祎熙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6-80,共5页
钦州湾发育有东、中、西3条涨、落潮水道和相间分布的潮流沙脊。钦州港的东、西两个航道即分别位于东、西水道内。分析航道的多次大规模浚深和拓宽对周围浅滩和沙脊的冲淤影响以及水道的稳定性变化。认为不合理的围填造陆、海砂开采和... 钦州湾发育有东、中、西3条涨、落潮水道和相间分布的潮流沙脊。钦州港的东、西两个航道即分别位于东、西水道内。分析航道的多次大规模浚深和拓宽对周围浅滩和沙脊的冲淤影响以及水道的稳定性变化。认为不合理的围填造陆、海砂开采和其它海岸工程活动可能深刻影响钦州湾的整体演变过程,不利于3条水道的稳定。对此作了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钦州湾 水道 疏浚 稳定性
下载PDF
降雨作用下南水北调膨胀土渠道稳定性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8
10
作者 沈丹萍 何军 +1 位作者 任杰 王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5509-5517,共9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膨胀土渠道超过全长的四分之一,降雨是诱发膨胀土渠坡失稳的主要外因。对比分析了考虑非饱和渗流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基于有限元方法计算降雨作用下渠道的饱和-非饱和渗流场,分析其边坡的安全系数和位移的变化规律,最...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膨胀土渠道超过全长的四分之一,降雨是诱发膨胀土渠坡失稳的主要外因。对比分析了考虑非饱和渗流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基于有限元方法计算降雨作用下渠道的饱和-非饱和渗流场,分析其边坡的安全系数和位移的变化规律,最后通过正交试验和灰色关联理论对渠道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考虑非饱和渗流下边坡稳定性分析结果更切合工程实际;降雨过程中,边坡浅层一定深度内土体的孔隙水压力迅速增大,这一土体范围随着降雨强度增大和时长增加逐渐向深部扩展;降雨对堤顶向下0~2.5 m范围和一级马道向下0~5 m范围内土体含水率的影响较大,降雨强度的影响大于降雨时长;降雨导致土体吸水膨胀,位移出现轻微的回弹;渠坡的安全系数随着降雨持续逐渐减小,并且降雨强度越大,降幅越大;影响边坡稳定性因素的敏感性排序:黏聚力>内摩擦角>饱和渗透系数>降雨强度>降雨时长>土体重度。研究结果可为南水北调工程加强渠道稳定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饱和-非饱和渗流 灰色关联理论 渠道稳定性 敏感性分析
下载PDF
Microstructure, hardness evolution and thermal stability of binary Al-7Mg alloy processed by ECAP with intermediate annealing 被引量:8
11
作者 查敏 李彦军 +2 位作者 Ragnvald MATHIESEN Ruben BJRGE Hans J. ROVEN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7期2301-2306,共6页
A binary Al-7Mg alloy was processed by equal channel angular pressing (ECAP) at room temperature via route Bc, combined with intermediate annealing. After 6 passes, a high hardness of HV218 is achieved. Transmission... A binary Al-7Mg alloy was processed by equal channel angular pressing (ECAP) at room temperature via route Bc, combined with intermediate annealing. After 6 passes, a high hardness of HV218 is achieve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observations demonstrate that ECAP leads to a significant grain refinement and ultrafine grains down to 100-200 nm are developed after 5 or 6 passes. X-ray diffraction (XRD)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major part of Mg atoms are in solid solution in the deformed material, and the possible strengthening effect of Mg solute atom clusters or precipitates is neglected. The high hardness of the 6 pass-treated materials comes mainly from grain boundary strengthening, which contributes about 41% to the total strength, while dislocations and Mg solid solution contribute about 24% and 35% to the remaining strength, respectively. Also,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this severely deformed material was investigated by hardness measurements. The material is relatively stable when annealed at a temperature lower than 250 ℃, while annealing at 300 ℃ leads to a rapid softening of the mater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 alloys equal channel angular pressing (ECAP) as-deformed microstructure hardness evolution strengthening thermal stability
下载PDF
高速1553B总线通讯控制器测试验证系统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蒙 张强成 李耀军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253-3255,3258,共4页
通过对10M1553B总线通讯控制器的特性进行分析,再结合10M1553B总线通讯控制器的A、B总线通道切换测试及通讯强度测试的测试指标,提出了相应的测试验证系统方案;通过对测试验证结果的研究与分析,证实10M1553B总线通讯控制器具有较好的品... 通过对10M1553B总线通讯控制器的特性进行分析,再结合10M1553B总线通讯控制器的A、B总线通道切换测试及通讯强度测试的测试指标,提出了相应的测试验证系统方案;通过对测试验证结果的研究与分析,证实10M1553B总线通讯控制器具有较好的品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国外的同类产品;同时针对10M1553B总线通讯控制器所设计的测试验证系统方案、各测试指标所对应的测试方法和通过准则,对于其它类似产品的系统级综合测试具有普遍性、适用性和指导性;并通过实际测试验证了该测试验证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M1553B总线通讯控制器 总线通道 通讯强度 测试验证系统 稳定性
下载PDF
冲刷致岸堤稳定的衰变 被引量:6
13
作者 孙即超 王光谦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46-1349,共4页
四川"512"地震堰塞湖及由此导致的后期人工开挖的泄流槽冲刷问题的核心是不能预测河流冲刷下泄水槽的稳定性。该文展开室内试验,对试验获得的图片进行扭转平移,进而直接测量实验获得的图片,得到岸堤的坍塌开裂露头位置。提出... 四川"512"地震堰塞湖及由此导致的后期人工开挖的泄流槽冲刷问题的核心是不能预测河流冲刷下泄水槽的稳定性。该文展开室内试验,对试验获得的图片进行扭转平移,进而直接测量实验获得的图片,得到岸堤的坍塌开裂露头位置。提出路径损伤的理论,根据路径损伤公式,计算得出冲刷下岸堤的路径损伤;并拟合出岸堤损伤的演变公式,通过此公式可以对岸堤的损伤坍塌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稳定 岸堤坍塌 稳定性 图像处理
原文传递
淤泥质海底航道边坡稳定性模糊综合评价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存勇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92-1897,共6页
淤泥质海底航道边坡稳定性是航道设计与安全运营的重要因素,海底航道边坡稳定性涉及多种因素,有些因素往往难以定量,如何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尚无统一的方法。根据淤泥质海底航道的特点,基于航道地质因素、水文因素、人为因素、灾害... 淤泥质海底航道边坡稳定性是航道设计与安全运营的重要因素,海底航道边坡稳定性涉及多种因素,有些因素往往难以定量,如何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尚无统一的方法。根据淤泥质海底航道的特点,基于航道地质因素、水文因素、人为因素、灾害因素4个一级评价指标和14个二级评价指标对航道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建立了淤泥质海底航道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采用比较方法综合考虑评价因素,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使用模糊矩阵合成运算评价等级向量,运用加权平均求取总的评价结果。将模型运用于连云港海底航道,对其航道边坡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连云港海底航道边坡稳定性定量评价结果为2.43,等级介于比较稳定与相对不稳定之间,倾向于比较稳定,与航道边坡实际较为一致。评价结果综合了更多的因素,具有较高的客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海底航道 边坡 稳定性 模糊综合评价
下载PDF
烂沙洋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邹欣庆 殷勇 马劲松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4-339,共6页
文章对烂沙洋海区的3个钻孔进行的沉积学、古生物学和年代学的分析,就烂沙洋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在千年尺度上,研究区一直处在相对稳定的环境,钻孔所揭示的沉积速率为2.16~4.67mm/a,水深变化幅度不大;在C孔所在的深槽区,有12m的以包卷... 文章对烂沙洋海区的3个钻孔进行的沉积学、古生物学和年代学的分析,就烂沙洋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在千年尺度上,研究区一直处在相对稳定的环境,钻孔所揭示的沉积速率为2.16~4.67mm/a,水深变化幅度不大;在C孔所在的深槽区,有12m的以包卷层理、扰动层理为特征的淤积层,颗石的特点显示其来源于水深较浅处,通过1992年、1994年和2003年共3个时段的海图对比,该淤积层形成于近年,结合其沉积结构分析,该淤积层应为与事件相伴的事件沉积,工作区的整体冲淤基本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烂沙洋 稳定性 冲淤
下载PDF
黄河下游河型分类与判别模式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史传文 吴保生 马吉明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3-58,共6页
利用黄河下游11年资料的计算表明,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泥沙运动基本理论、河床演变基本原理以及河流输沙强平衡概念建立的,以实用冲积河流稳定程度公式为理论和计算依据,由模糊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构成的黄河下游河型分... 利用黄河下游11年资料的计算表明,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泥沙运动基本理论、河床演变基本原理以及河流输沙强平衡概念建立的,以实用冲积河流稳定程度公式为理论和计算依据,由模糊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构成的黄河下游河型分类与判别模式,可以为小浪底水库运用后黄河下游河型的分类与判别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和具体的计算方法,同时,也对其它冲积河流河型的分类与判别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 河型 分类与判别 稳定程度公式 模糊聚类分析
下载PDF
基于超熵产生的河型稳定判别式 被引量:6
17
作者 赵丽娜 徐国宾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13-1221,1232,共10页
基于非平衡态热力学理论中的超熵产生研究河型的稳定性,对河型是否有可能转化做出定量判别分析。选择河流系统的广义力和广义流,构造出河流的超熵产生以及超能耗率,根据超能耗率推导出河型稳定判别式。应用该判别式分析了黄河下游5个河... 基于非平衡态热力学理论中的超熵产生研究河型的稳定性,对河型是否有可能转化做出定量判别分析。选择河流系统的广义力和广义流,构造出河流的超熵产生以及超能耗率,根据超能耗率推导出河型稳定判别式。应用该判别式分析了黄河下游5个河段3种不同河型的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这5个河段的河型是稳定的,近期没有发生河型转化的可能性,与实际情况相符。利用该河型稳定判别式,不仅可判别河型的稳定性,还可以预测河流调整方向,为河流整治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平衡态热力学 超熵产生 超能耗率 河型 稳定判别式
原文传递
大型渠道设计与施工新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6
18
作者 罗辉 曲卓杰 +3 位作者 张晶 李永顺 宗理华 桑国庆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9年第6期50-53,共4页
紧密结合南水北调工程设计与施工实践,通过理论研究、模型试验、计算机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在渠道边坡优化、边坡稳定、新型材料、机械化衬砌、混凝土衬砌无损检测、高性能混凝土、清污技术、生态修复和土石方平衡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深... 紧密结合南水北调工程设计与施工实践,通过理论研究、模型试验、计算机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在渠道边坡优化、边坡稳定、新型材料、机械化衬砌、混凝土衬砌无损检测、高性能混凝土、清污技术、生态修复和土石方平衡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入研究,取得大量研究成果,为工程建设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和实践指导。目前大量研究成果已成功运用到工程建设中,节省了大量资金,产生了重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有效推进了我国水利行业科学技术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工程 渠道 边坡稳定 机械化衬砌 高性能混凝土
下载PDF
单通道控制旋转弹角运动的复分析方法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成 赵良玉 +1 位作者 谢浩怡 郝晓兵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08-319,共12页
针对单通道控制旋转弹存在气动力不对称,无法直接采用解析方法分析其锥形运动稳定性的不足,研究了其角运动模型和角运动复分析方法。通过在系统矩阵的不对称气动力项中引入比例因子,构建了单对称μ系数模型和对应的复攻角运动模型,并利... 针对单通道控制旋转弹存在气动力不对称,无法直接采用解析方法分析其锥形运动稳定性的不足,研究了其角运动模型和角运动复分析方法。通过在系统矩阵的不对称气动力项中引入比例因子,构建了单对称μ系数模型和对应的复攻角运动模型,并利用复分析方法对无舵偏、固定舵偏及正弦式舵偏情况下的角运动特性进行解析求解。对比分析单通道控制旋转弹的角运动收敛过程、稳态及共振情况,验证了单对称μ系数模型的有效性和角运动解析求解的正确性,揭示了单通道控制旋转弹在正弦式舵偏情况下出现共振不稳定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弹 单通道 角运动 稳定性 复攻角
下载PDF
渠道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及加固治理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静 卢晓春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0年第12期1359-1362,共4页
渠道边坡是渠道开挖所形成的人工边坡,渠道边坡的失稳将直接影响到渠道的正常输水和灌溉效益的充分发挥。本文结合湖北长阳丹水撇洪渠右岸变形边坡这一实际工程,在滑坡成因分析、参数研究及滑坡稳定性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变形边坡区不同... 渠道边坡是渠道开挖所形成的人工边坡,渠道边坡的失稳将直接影响到渠道的正常输水和灌溉效益的充分发挥。本文结合湖北长阳丹水撇洪渠右岸变形边坡这一实际工程,在滑坡成因分析、参数研究及滑坡稳定性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变形边坡区不同部位的可能滑动失稳形式及潜在滑动面位置,提出了分区综合加固治理措施。既达到了治理效果又节省人力物力,可供从事渠道边坡及类似工程的稳定性评价和治理的工程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渠道边坡 稳定性分析 加固治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