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道冲淤变化对分流分沙比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余新明 谈广鸣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4-48,共5页
主要针对干流河床冲淤变化对支流分流分沙的影响进行初步研究,充分考虑了分流口口门附近的环流结构和含沙量沿垂线分布的特性,建立了干流河床冲淤变化后支流分流分沙比的计算公式,用荆江裁弯后分流分沙的变化对公式进行了验证,并根据公... 主要针对干流河床冲淤变化对支流分流分沙的影响进行初步研究,充分考虑了分流口口门附近的环流结构和含沙量沿垂线分布的特性,建立了干流河床冲淤变化后支流分流分沙比的计算公式,用荆江裁弯后分流分沙的变化对公式进行了验证,并根据公式预测三峡建坝后对荆江三口分流分沙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汉河道 河床冲淤 分流分沙 水位
下载PDF
长江上游不同水沙来源区产沙量变化对宜昌-汉口河段泥沙冲淤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许炯心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6-43,共8页
长江上游流域的水沙特性表现出显著的地域分异,体现出水沙异源的特点,可以划分为两个多沙区和一个少沙清水区,即金沙江下游多沙区和嘉陵江多沙区,其余地区构成少沙清水区。以有关水文站的年系列资料为基础,研究了上游不同来源区产沙量... 长江上游流域的水沙特性表现出显著的地域分异,体现出水沙异源的特点,可以划分为两个多沙区和一个少沙清水区,即金沙江下游多沙区和嘉陵江多沙区,其余地区构成少沙清水区。以有关水文站的年系列资料为基础,研究了上游不同来源区产沙量变化对宜昌-汉口河段泥沙淤积速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宜昌-汉口#河段冲淤量与嘉陵江产沙区产沙量的变化有很好的同步关系。宜昌-汉口#河段冲淤量与金沙江下游产沙区产沙量的变化,在20世纪80年代末以前有较好的同步关系,此后则不具有同步关系。这意味着,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嘉陵江产沙区产沙量的变化对宜昌-汉口#河段冲淤量的变化起着主要的控制作用,金沙江下游江产沙区产沙量的变化对宜昌-汉口#河段冲淤量变化的控制作用较小。这一事实表明,对金沙江下游的治理亟待加强。以宜昌-汉口#河段冲淤量Sdep,Y-H作为因变量,北碚站的年输量Qs,北碚、屏山站的年输沙量Qs,屏山、宜昌站年最大流量Qmax,宜昌以及3口分沙比Rw,div为影响变量,运用1955-1997年间的资料建立了多元回归方程,在此基础上对各个影响变量的变化对河段冲淤量的变化的贡献率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Qs,屏山、Qs,北碚、Qmax,宜昌以及Rw,div的贡献率分别为18.75%,42.06%,36.53%,2.64%。由此可见,嘉陵江重点产沙区产沙量变化对宜昌-汉口#河段冲淤量变化的贡献率要大于金沙江下游重点产沙区。研究还得到,使宜昌-汉口#河段不淤的两个重点产沙区的年产沙量之和的临界值为2.1亿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来源区 河道冲淤 流域系统 侵蚀带 沉积带 长江
下载PDF
重大水利工程对长江中下游干流河槽和岸线地质环境影响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姜月华 程和琴 +11 位作者 周权平 倪化勇 金阳 梅世嘉 张鸿 顾轩 施斌 顾凯 魏广庆 李云 杨国强 齐秋菊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81-1696,共16页
本文主要采取历史水下地形和水位数据分析、干流河槽现场测量、室内测试和综合评价等方法对重大水利工程影响长江中下游干流河槽和岸线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取得如下新进展:(1)创新构建了一套多模态传感器系统,实现陆上和水下一体化水动力... 本文主要采取历史水下地形和水位数据分析、干流河槽现场测量、室内测试和综合评价等方法对重大水利工程影响长江中下游干流河槽和岸线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取得如下新进展:(1)创新构建了一套多模态传感器系统,实现陆上和水下一体化水动力、沉积和地貌特征测量与数据采集。(2)调查研究发现,长江干流河槽冲刷强烈,岸线窝崩、条崩发育。(3)悬沙和床沙粗化,河床阻力下降,发育侵蚀型链珠状沙波,长江大桥主桥墩冲刷严重。(4)潮区界显著上移,潮区界变动河段地貌发生重要变化。在此基础上,研究认为应该加强长江中下游干流河槽、沿岸高陡岸坡、支流入汇干流河口、崩岸以及跨江大桥桥墩冲刷等调查、监测和成因机理分析。上述研究成果对长江岸滩防护和修复、航道整治、沿岸防洪、长江大桥桥墩维护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地区 潮区界 崩岸 窝崩 河槽冲刷 侵蚀和淤积 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调水调沙以来黄河尾闾河道冲淤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9
4
作者 刘清兰 陈俊卿 陈沈良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9-152,共14页
2002年开始的黄河调水调沙改变了进入黄河口的水沙条件,必然引起尾闾河道地貌的显著调整。根据黄河尾闾河道利津以下的断面实测高程数据,建立基于正交曲线网格的河道DEM,结合河床形态与水沙条件变化,综合研究黄河尾闾河道冲淤的时空演... 2002年开始的黄河调水调沙改变了进入黄河口的水沙条件,必然引起尾闾河道地貌的显著调整。根据黄河尾闾河道利津以下的断面实测高程数据,建立基于正交曲线网格的河道DEM,结合河床形态与水沙条件变化,综合研究黄河尾闾河道冲淤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调水调沙以来尾闾河道冲刷明显,2002—2017年累计冲刷6240万m^(3),根据冲淤速率可以分为3个阶段:快速冲刷阶段(2002—2005年)冲刷速率为1443万m^(3)/a;冲刷减慢阶段(2006—2014年)冲刷速率为139万m^(3)/a;以及淤积阶段(2015—2017年),淤积速率为263万m^(3)/a。其中,调水调沙初始4年尾闾河道的冲刷量占总冲刷量的80%,2006年以后冲刷强度逐渐减弱,甚至转为淤积。从季节上看,主要表现为汛期冲刷,非汛期淤积;从空间上看,越往口门方向,冲刷强度越小。调水调沙改变了入海水沙的年内分配,造成了尾闾河道的持续冲刷,入海流路也发生多次调整。但经过多年冲刷,河床整体下切,加上河口淤积延伸影响,调水调沙对尾闾河道的冲刷效率在持续降低。受河口海域淤积影响,近口门段在经历冲刷后转为淤积,河道纵比降减缓,增加了尾闾的不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水调沙 河道DEM 黄河尾闾 河道冲淤
原文传递
1968~2018年洞庭湖江湖连通河道松滋口冲淤变化特征 被引量:8
5
作者 李彦彦 杨桂山 +1 位作者 万荣荣 戴雪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239-2249,共11页
探究江湖连通河道演变态势是评估重大人类活动事件对江湖关系变化影响的重要环节。以洞庭湖—荆江三口中松滋口河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其河道长期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分析其河道的冲淤变化特征,对其河道冲淤变化驱动因素进行分析,并... 探究江湖连通河道演变态势是评估重大人类活动事件对江湖关系变化影响的重要环节。以洞庭湖—荆江三口中松滋口河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其河道长期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分析其河道的冲淤变化特征,对其河道冲淤变化驱动因素进行分析,并采用实测河道断面资料验证其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法分析河道地形冲淤演变特征与实测横断面地形资料分析结果一致,松滋口河道同流量下水位下降对应于该时期河道冲刷,同流量下水位上升对应于河道淤积。不同时期松滋口东西分支河道冲淤变化主要驱动因素不同。1968~1981年间,下荆江裁弯引起的河势变化是西支新江口河道冲刷与东支沙道观河道淤积的主要诱因。1981~2003年间,其东西两支河道淤积主要是由于葛洲坝运行后引起的上荆江河道冲刷导致的。2003~2018年间,其河道冲刷主要是由于三峡大坝运行引起的河道水沙比例的大幅改变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横断面形态 河道冲淤 荆江 洞庭湖 江湖关系 三峡大坝 葛洲坝 下荆江裁弯
原文传递
黄河2017年第1号洪水雨洪泥沙特性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张金良 刘继祥 +1 位作者 万占伟 李超群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17,36,共5页
2017年第1号洪水期间,无定河白家川站洪量1.53亿m^3、输沙量1.02亿t,支流大理河绥德站洪量1.08亿m^3、输沙量0.90亿t,子洲、绥德县城泥沙落淤量约为1 000万m^3。干流龙门水文站洪量为5.69亿m^3、输沙量为0.60亿t,黄河北干流吴堡至龙门... 2017年第1号洪水期间,无定河白家川站洪量1.53亿m^3、输沙量1.02亿t,支流大理河绥德站洪量1.08亿m^3、输沙量0.90亿t,子洲、绥德县城泥沙落淤量约为1 000万m^3。干流龙门水文站洪量为5.69亿m^3、输沙量为0.60亿t,黄河北干流吴堡至龙门河段发生淤积,淤积量为0.69亿t。通过分析洪水的雨洪泥沙特性,并与历史情况进行对比认为:对于中小强度降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措施具有较好的减水减沙作用,但对高强度暴雨洪水,其减水减沙作用降低,若今后再次遭遇大范围高强度降雨过程,黄河仍会出现大沙年份。近年来北干流河段采沙剧烈,对黄河河道输沙影响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2017年第1号洪水 降雨-洪水-泥沙过程 水土保持措施 河道冲淤 河道采砂
下载PDF
黄河临河辫状河段心滩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梅艳国 王随继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57-163,169,共8页
心滩作为辫状河道最主要的微地貌特征,其变化特征的研究对于理解辫状河道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以黄河临河段213km长的辫状河道为研究对象,基于1988—2013年的遥感图像绘制了相应日期的河道平面形态图,分析了该河段心滩数量和心滩面积变... 心滩作为辫状河道最主要的微地貌特征,其变化特征的研究对于理解辫状河道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以黄河临河段213km长的辫状河道为研究对象,基于1988—2013年的遥感图像绘制了相应日期的河道平面形态图,分析了该河段心滩数量和心滩面积变化;利用2013年内6幅河道平面图建立了心滩面积与巴彦高勒站水位之间的线性关系式,利用该关系式求取了其他年份1 050m参考水位下的心滩面积并进行心滩冲淤变化对比。结果表明:黄河临河段心滩总个数、心滩总面积、心滩平均面积、中位数心滩面积和最大心滩面积总体上都具有减小的趋势。在1 050m参考水位下,黄河临河段心滩面积在1988—2013年具有不同的冲淤变化特征,其中在2000年以前的变化幅度大,趋势不明显,2000年以后则分布较为集中,且有减小的趋势,并在1990—2000年大幅减小。在龙羊峡、刘家峡等水库运行影响下汛期黄河临河段水量和输沙量占全年的比例在减小,年内分配趋于均衡化,并且输沙量的减幅要大于水量的减幅,这对于研究区心滩的冲淤有重要影响。同时,上游流域来沙系数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该河段心滩的冲淤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辫状河段 心滩 冲淤变化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长江口南港河槽容积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朱远 罗小峰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8-36,共9页
根据长江口南港河段历史地形资料和1997—2011年4次固定断面水深测量资料,分析了南港河槽整体及分区域容积变化过程,重点分析了中潮位、5 m以深河槽容积变化特征。分析研究表明:瑞丰沙中部串沟和人类无序采砂导致2001—2004年河槽容积... 根据长江口南港河段历史地形资料和1997—2011年4次固定断面水深测量资料,分析了南港河槽整体及分区域容积变化过程,重点分析了中潮位、5 m以深河槽容积变化特征。分析研究表明:瑞丰沙中部串沟和人类无序采砂导致2001—2004年河槽容积季节性变化剧烈,长兴水道深槽和南港主槽深槽均淤积。2001—2007年南港河槽基本处于洪淤枯冲状态。2001年前及2008年后季节性变化均为洪冲枯淤,2008年后季节性变化减弱;南港河槽容积长期处于增大趋势,2001年开始,由于瑞丰沙中部串沟,长兴水道由涨潮占优转变为落潮占优,不断淤积,一直持续到2008年。南港主槽上段北淤南冲,中下段南淤,主泓北偏,由于瑞丰沙的冲刷,河槽总容积仍呈增大趋势。2008年后河槽进入发展期;南港河槽上段深淤浅冲,幅度较小,中段串沟导致水流挟带大量泥沙在下游瑞丰沙嘴淤积;三峡工程运行后瑞丰沙嘴冲刷较为剧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南港 河槽容积 冲淤变化
下载PDF
长江中游荆江河段河道深泓纵剖面时空演变规律
9
作者 马嘉怿 李志威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33,共7页
深泓线的演变规律对于揭示冲积河流河床演变与河势调整具有重要意义。为探明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荆江河段深泓纵剖面的变化规律,基于2002—2020年173个观测断面的深泓高程资料,对比分析18年内深泓线高程的时空变化,并结合来水来沙情况剖... 深泓线的演变规律对于揭示冲积河流河床演变与河势调整具有重要意义。为探明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荆江河段深泓纵剖面的变化规律,基于2002—2020年173个观测断面的深泓高程资料,对比分析18年内深泓线高程的时空变化,并结合来水来沙情况剖析其变化原因。结果表明,2002年以来荆江河段河道深泓纵剖面普遍冲刷下切,2008年之后深泓高程下切幅度进一步加大,但在来水来沙较多时会出现回淤现象。2002—2020年上荆江枝城至新厂河段平均冲刷深度达4.62 m,下荆江河道冲淤交替频繁,然而上荆江相对冲淤强度为10%,小于下荆江,其主要原因是枝江河段河床组成为粗沙和卵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冲刷的发展,下段为沙质河床,较易受到冲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泓线 纵剖面 河床冲刷 水沙变化 冲淤强度
下载PDF
黄河下游滩区不同治理方案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勇 田勇 +1 位作者 马静 屈博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9-43,共5页
定量计算不同治理方案的利弊得失,是黄河下游滩区治理综合决策的重要依据。考虑潼关年均来沙量3亿t,龙门、华县、河津、头四站年均来水242.32亿m^3和潼关年均来沙量为6亿t,龙门、华县、河津、头四站年均来水量为254.63亿m^3两种水沙条件... 定量计算不同治理方案的利弊得失,是黄河下游滩区治理综合决策的重要依据。考虑潼关年均来沙量3亿t,龙门、华县、河津、头四站年均来水242.32亿m^3和潼关年均来沙量为6亿t,龙门、华县、河津、头四站年均来水量为254.63亿m^3两种水沙条件,计算了滩区典型治理方案对下游防洪及河道冲淤的影响,并从淹没面积和淹没人口两方面分析了滩区典型治理方案对洪灾风险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指出滩区按"适度标准防护"方向治理有利于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对防洪的不利影响主要是各水文站洪水位有一定程度抬升,对河道冲淤的负面作用大小关键取决于来沙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风险 河道冲淤 典型方案 滩区治理 黄河下游
下载PDF
崖门水道悬沙输运及底床冲淤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金贵 李瑞杰 +1 位作者 张义丰 董德信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2010年第4期637-644,共8页
针对感潮水道独特的水动力特征和泥沙输移情况,同时考虑径流、潮流等多种动力因素共同作用,建立了三维悬沙输运及床面冲淤数学模型.水平方向采用非结构三角形网格,垂向采用σ坐标,利用有限体积法离散积分形式三维浅水守恒方程,对每个控... 针对感潮水道独特的水动力特征和泥沙输移情况,同时考虑径流、潮流等多种动力因素共同作用,建立了三维悬沙输运及床面冲淤数学模型.水平方向采用非结构三角形网格,垂向采用σ坐标,利用有限体积法离散积分形式三维浅水守恒方程,对每个控制体单元分别进行水量和动量平衡计算.利用模型对崖门水道的悬沙分布和输运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泥沙浓度场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底床冲淤变化进行了定量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潮水道 有限体积法 悬沙输运 底床冲淤
下载PDF
黄河巴彦高勒—头道拐河段冲淤变化与分布 被引量:5
12
作者 唐华 林秀芝 +1 位作者 胡恬 苏林山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8,12,共5页
根据巴彦高勒—头道拐河段实测大断面资料,采用锥体方法计算了不同河段、不同时段的滩槽冲淤分布。结果表明:11962—2012年该河段共淤积泥沙8.635亿t,其中主河槽淤积2.256亿t、滩地淤积6.379亿t,该时段巴彦高勒—三湖河口河段淤积泥沙1.... 根据巴彦高勒—头道拐河段实测大断面资料,采用锥体方法计算了不同河段、不同时段的滩槽冲淤分布。结果表明:11962—2012年该河段共淤积泥沙8.635亿t,其中主河槽淤积2.256亿t、滩地淤积6.379亿t,该时段巴彦高勒—三湖河口河段淤积泥沙1.692亿t,三湖河口—头道拐河段淤积泥沙6.943亿t,淤积主要发生在十大孔兑入汇的河段。21982—2000年巴彦高勒—头道拐河段淤积最为严重,共淤积泥沙7.657亿t,其中主河槽淤积5.805亿t、滩地淤积1.852亿t,该时段巴彦高勒—三湖河口河段淤积泥沙2.403亿t,其中主河槽淤积2.001亿t、滩地淤积0.402亿t;三湖河口—头道拐河段淤积泥沙5.254亿t,其中主河槽淤积3.804亿t、滩地共淤积1.450亿t;1982—2000年大部分淤积发生在主河槽内,导致整个河段主河槽淤积萎缩严重,排洪排凌能力降低,防汛压力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河槽 滩地 空间分布 冲淤变化 巴彦高勒—头道拐河段 黄河
下载PDF
插有缓变曲线弯道水流运动的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3
作者 魏炳乾 严培 +4 位作者 刘艳丽 刘瑞 刘枫彬 李强 杨明阳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共7页
若能够有效地利用数值模拟来揭示弯道水流运动和床面冲淤流变规律,将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财力和时间。为此,通过引入可以舒缓水流冲击力和离心力作用的缓圆缓和对称凸型这2种新的弯道型式,减轻水流对河床及堤身、堤脚的冲蚀破坏。数值... 若能够有效地利用数值模拟来揭示弯道水流运动和床面冲淤流变规律,将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财力和时间。为此,通过引入可以舒缓水流冲击力和离心力作用的缓圆缓和对称凸型这2种新的弯道型式,减轻水流对河床及堤身、堤脚的冲蚀破坏。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缓圆缓弯道和对称凸型弯道的水面超高及横比降较圆弯道大幅减少;除弯道进口外,插有缓变曲线的2种弯道的凹岸近底流速均小于圆弯道,凸岸的弯道进口附近及过弯顶断面后,这2种弯道的近底流速较圆弯道明显减小;插有缓变曲线的2种弯道的深槽明显比圆弯道的要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道 缓变曲线 环流 冲淤变形 三维数值模拟
下载PDF
永宁江枢纽引航道和挡潮闸闸港冲淤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伍冬领 林炳尧 +1 位作者 余大进 黄世昌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9-72,共4页
作者研究永宁江枢纽引航道和挡潮闸下游河道泥沙冲淤 ,在闸港现场冲淤试验分析基础上 ,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闸港淤积期和冲刷期的泥沙冲淤特点。
关键词 永宁江枢纽 引航道 挡潮闸 闸港 冲淤试验 泥沙冲淤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长江下游铁板洲洲头冲淤变化规律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晶 李志威 +1 位作者 许清文 王晓娟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219-2229,共11页
长江下游是典型的分汊型河道,其江心洲的洲头正面临清水冲刷蚀退的严峻形势,如大通河段的铁板洲。基于大通水文站年均水沙数据(1956~2014年),选取铁板洲的遥感影像(1998~2016年)和实测地形数据(2004~2011年),并采用MIKE21 FM模拟铁板洲... 长江下游是典型的分汊型河道,其江心洲的洲头正面临清水冲刷蚀退的严峻形势,如大通河段的铁板洲。基于大通水文站年均水沙数据(1956~2014年),选取铁板洲的遥感影像(1998~2016年)和实测地形数据(2004~2011年),并采用MIKE21 FM模拟铁板洲河段的水动力变化,分析近20年大通站年际及年内水沙变化、铁板洲的形态变化、洲头冲淤变化及主控因素。2003年后长江下游年均径流量变化较小,年均输沙量比2003年之前锐减67.4%。铁板洲受到低含沙水流的冲刷,洲头显著蚀退,其体积从163.57万m^3(2004年)萎缩至68.84万m^3(2011年),且年均蚀退率由8.88%(2004~2008年)增至11.57%(2008~2011年)。水动力模拟表明来流量增大对洲头的冲刷作用更加剧烈,即铁板洲在洪水期受到的冲刷大于枯水期。由于洲头的逆坡和阻挡作用,铁板洲洲头上游沿程流速不断减小并在洲头前缘岸边急剧降至零,最大流速出现在洲头左侧,使得其左侧成为主要蚀退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下游 分汊河道 江心洲 冲淤变化 水沙变化
原文传递
蒋家沟泥石流沟道年际冲淤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魏丽 胡凯衡 +1 位作者 黎晓宇 颜春达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7-62,共6页
为了分析泥石流对沟道冲淤的累积影响效应,根据蒋家沟1999—2014年泥石流沟道断面测量数据对沟道年际冲淤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蒋家沟泥石流沟道断面形态变化主要表现为断面展宽、断面淤积抬高或冲刷降低;沟道宽度... 为了分析泥石流对沟道冲淤的累积影响效应,根据蒋家沟1999—2014年泥石流沟道断面测量数据对沟道年际冲淤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蒋家沟泥石流沟道断面形态变化主要表现为断面展宽、断面淤积抬高或冲刷降低;沟道宽度变化主要发生于1999—2009年,2009年后沟道宽度相对稳定,沟道冲淤速率逐渐减缓;沟道整体纵剖面曲线呈现下凹型,下凹度不断减小,2009年后下凹度在1.1左右波动,纵剖面整体比降不断增大,2009年后比降增加速率减缓;泥石流输沙规模减小、泥深及流速减小、支沟泥石流汇入、沟道下游排导工程是影响蒋家沟泥石流沟道冲淤的主要因素。研究成果可为泥石流流通及堆积区的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家沟泥石流 沟道年际冲淤 下凹度 比降 冲淤速率
下载PDF
引水引沙对黄河宁蒙河段冲淤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罗秋实 张厚军 +1 位作者 周丽艳 崔振华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2-24,共3页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和数学模型计算等手段分析了引水引沙对宁蒙河段淤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引水引沙只是影响宁蒙河道淤积的一个因素,且不是控制性因素;在所选的计算条件下,引水引沙年均增淤量为0.072亿t,其中1986年以前年均增淤量为0.093...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和数学模型计算等手段分析了引水引沙对宁蒙河段淤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引水引沙只是影响宁蒙河道淤积的一个因素,且不是控制性因素;在所选的计算条件下,引水引沙年均增淤量为0.072亿t,其中1986年以前年均增淤量为0.093亿t,1986年以后年均增淤量为0.054亿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冲淤 引水引沙 宁蒙河段 黄河
下载PDF
Exploration of the Mechanisms for the Low Sensitivity of Deposition Flux to Upstream Sediment Reduction in the North Passage, Yangtze Estuary
18
作者 WANG Xiao-guang ZHANG Wei +4 位作者 TONG Chao-feng LEI Zhi-yi QIN Jie JI Xiao-mei HUANG Rui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23年第4期533-546,共14页
Deltas are densely populated industrialized regions,and home to important ports and navigation channels.Due to human interferences,the Yangtze Estuary has experienced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sediment load caused by... Deltas are densely populated industrialized regions,and home to important ports and navigation channels.Due to human interferences,the Yangtze Estuary has experienced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sediment load caused by the Three Gorges Dam(TGD),as well as adjustment to local morphodynamics by the Deep-water Navigation Channel(DNC).While the dramatic reduction in sediment triggers the increased channel erosion,the deposition flux of the DNC located at the estuary mouth has little change.To explore the physical mechanism of this phenomenon,a two-dimensional model is used to establis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diment load and the sediment budget of channels based on the bathymetry in 2016.Model results show that the tidal reach and the inner estuary have a negative sediment budget.And the seasonal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and sediment fluxes become less obvious downstream.Sensitivity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influence of upstream sediment load on deposition flux decreases along the channel,with a transition from deposition to erosion occurring in the tidal reach.For the last-level bifurcation,the annual siltation of sediment in the North Passage(NP)decreases by 4.5%with low sensitivity.This is attributed to the reduction of sediment load partially mitigated by riverbed erosion and cascade bifurcations.In addition,the lateral sediment supply,which accounts for 68%of the sediment input in the NP,is stable.Overall,this study strengthen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diment load and artificially deepened systems,thus allowing for better management of estuarine sediment and navigation chann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TA navigation channel sediment load erosion and deposition sediment budget Yangtze Estuary
下载PDF
长江镇扬河段世业洲左汊口门演变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4
19
作者 凌哲 罗龙洪 +2 位作者 吕馨怡 袁文秀 刘庆 《江苏水利》 2021年第3期6-10,14,共6页
从2015—2019年世业洲左汊进口段的平面和断面的冲淤变化等方面,分析了镇扬三期部分工程和深水航道工程世业洲头部潜堤工程实施前后世业洲左汊进口段的地形变化。结果表明,工程的实施虽使世业洲汊道左兴右衰的状态得以改善,但世业洲左... 从2015—2019年世业洲左汊进口段的平面和断面的冲淤变化等方面,分析了镇扬三期部分工程和深水航道工程世业洲头部潜堤工程实施前后世业洲左汊进口段的地形变化。结果表明,工程的实施虽使世业洲汊道左兴右衰的状态得以改善,但世业洲左汊口门部位的河床发生较大的冲淤调整,其中原洲头左缘的2个贴岸深槽大幅淤积,而左汊口门中部及左侧河床出现了大幅冲刷,从而出现崩岸现象,最后针对因工程影响造成崩岸的现象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流比 河道整治 冲淤变化 监测评估
下载PDF
三峡水库修建后长江中游城陵矶至九江河道冲淤变化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佳妮 毛北平 孙思瑞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29,共5页
长江中游城陵矶至九江河段为典型分汊河道,分析该河段在三峡工程蓄水后的冲淤变化,对预测该河段河床演变发展有重要意义。根据2003~2016年城陵矶-九江河段实测水文地形等原型观测资料及冲淤量计算成果,对河道冲淤量、冲淤强度、河床冲... 长江中游城陵矶至九江河段为典型分汊河道,分析该河段在三峡工程蓄水后的冲淤变化,对预测该河段河床演变发展有重要意义。根据2003~2016年城陵矶-九江河段实测水文地形等原型观测资料及冲淤量计算成果,对河道冲淤量、冲淤强度、河床冲淤分布和冲刷形态变化等方面从沿时和沿程上进行全面分析,发现河段整体呈持续冲刷态势,近年来冲刷强度显著增强,冲刷主要部位在枯水河槽,冲刷形式以深泓纵向下切为主,沿程以西塞山为界,上段整体表现为"槽冲滩淤",下段表现为"滩槽均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长江中游 河道 水沙变化 冲淤调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