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刘禹锡的中道观及其对文艺思想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陈允锋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7-140,共4页
关于刘禹锡的哲学思想,以往讨论得比较多的,是以《天论》为代表的“天人交相胜”的观念。但是,从刘禹锡哲学思想与文艺思想的关系角度考虑,更值得注意的,应当是他的中道观。通过具体考察可以发现刘禹锡的中道观跟儒家、佛教思想有比较... 关于刘禹锡的哲学思想,以往讨论得比较多的,是以《天论》为代表的“天人交相胜”的观念。但是,从刘禹锡哲学思想与文艺思想的关系角度考虑,更值得注意的,应当是他的中道观。通过具体考察可以发现刘禹锡的中道观跟儒家、佛教思想有比较密切的关系,并深刻地影响着刘禹锡文艺思想特点的形成。首先,中道观念有助于刘禹锡以辩证的思维方式论述文艺理论问题,立论周备圆通;其次,讲求“时中”与“权变”相结合的中道思想,促成了刘禹锡崇尚通变的文艺思想的形成;第三,刘禹锡注重文艺社会功用的观念,跟强调“用中于民”的中道思想也有非常密切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禹锡 中道观 通变意识 及物思想
下载PDF
转变体育意识,践行体育实践,到底谁是体育终身化的关键?——对《转变体育意识——体育终身化的关键》一文的反思 被引量:2
2
作者 邵斯 邹国忠 +2 位作者 邓欣博 夏成前 邵金银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401-1403,共3页
对有学者提出体育健身价值目标应该向德育、智育、美育等方面转化是体育终身化的关键的观点进行反思,提出进行体育践行才是终身体育化的关键。
关键词 转变体育意识 体育终身化 关键因素 反思
原文传递
意识转变·物质奠基·法制保障:新时代社会公德建设的三维路径 被引量:4
3
作者 曹洪军 丁佳楠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5期71-79,共9页
社会公德是一定社会全体公民在公共生活领域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与时代发展要求同频共振。因此,除具有一般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外,新时代社会公德还体现为自律性与强制性、消极性与积极性、物质性与精神性相统一的鲜明特质。违反公共礼... 社会公德是一定社会全体公民在公共生活领域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与时代发展要求同频共振。因此,除具有一般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外,新时代社会公德还体现为自律性与强制性、消极性与积极性、物质性与精神性相统一的鲜明特质。违反公共礼仪、道德冷漠,违反公共规则、损公肥私,违反生态法规、破坏环境,此为新时代社会公德问题的主要表征,其成因可归结为传统私德意识惯性制约、利益格局多元化影响及法制保障不力。为此,需要从意识转变、物质奠基和法制保障三个方面推进新时代社会公德建设:促进传统私德意识转变,着力培育公民意识与公共精神;夯实社会公德的物质基础,着力构建利益共同体;运用自律与他律双重手段,着力提升法制执行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社会公德 意识转变 共同利益 法制保障
下载PDF
刑事诉讼文化的当代变迁 被引量:4
4
作者 李麒 《北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4-111,共8页
刑事诉讼文化的当代变迁与刑事诉讼的制度变革相伴共生、交互影响,深刻反映并体现了现代化与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在与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和司法实践相互适应、有效互动的过程中,刑事诉讼话语体系实现了以阶级为核心... 刑事诉讼文化的当代变迁与刑事诉讼的制度变革相伴共生、交互影响,深刻反映并体现了现代化与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在与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和司法实践相互适应、有效互动的过程中,刑事诉讼话语体系实现了以阶级为核心到以人权为核心的转变,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社会心理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刑事诉讼文化的未来发展不仅是对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等普遍适用的刑事诉讼观念的进一步认同,还需要对实质正义理念等传统诉讼文化中合理因素进行继受和对刑事和解等当下司法实践经验进行总结与提升,追求中国特色的刑事诉讼话语体系,实现刑事诉讼文化的转型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诉讼文化 诉讼制度 文化自觉
下载PDF
困境中的挣扎——浅析亨利·詹姆斯《使节》中的意识变奏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文婧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S1期19-22,共4页
意识一直是亨利.詹姆斯创作中的主题。其后期作品《使节》尤以对人物意识的处理见长,主人公斯特瑞赛前后的意识变化是理解这部小说的关键所在。对此问题批评者侧重于从社会,文化等外部因素分析,很少关注到人物自我的发展。文章从意识批... 意识一直是亨利.詹姆斯创作中的主题。其后期作品《使节》尤以对人物意识的处理见长,主人公斯特瑞赛前后的意识变化是理解这部小说的关键所在。对此问题批评者侧重于从社会,文化等外部因素分析,很少关注到人物自我的发展。文章从意识批评的角度入手,分析了他意识的变化轨迹,表现形态以及与他者意识的对抗,由此指出他意识变化的原因在于他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从而在自我的追寻和重构中实现主体的自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利.詹姆斯 意识变化 自我意识 困境
下载PDF
外国文学课程中性别语言差异及社会性别意识改观研究——以后现代女性主义为视角 被引量:2
6
作者 段成 李美涵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9-152,共4页
文学是历史和生活的缩影,与意识形态和权利建构息息相关,根据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可知要改变性别歧视现状需要利用后现代思想进行解构和主体再建构。文章在此视域下尝试研究该时代文学作品中的性别语言差异特点并深入探求其背后的原因。... 文学是历史和生活的缩影,与意识形态和权利建构息息相关,根据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可知要改变性别歧视现状需要利用后现代思想进行解构和主体再建构。文章在此视域下尝试研究该时代文学作品中的性别语言差异特点并深入探求其背后的原因。将后现代女性主义的价值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融入到教学中能够顺应两性和谐的社会发展趋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两性平等观念,这一举措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女性主义 外国文学 性别语言差异 主体建构 社会性别意识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意识形态若干问题的国外研究述评 被引量:2
7
作者 韩露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23-128,共6页
当前,一些国家加大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现实问题研究的力度,达成从多学科、用横向和交叉等研究方式来研究中国现实问题的共识,不断拓展研究视野,尤其对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总结和梳理了近年来国外关于中国社... 当前,一些国家加大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现实问题研究的力度,达成从多学科、用横向和交叉等研究方式来研究中国现实问题的共识,不断拓展研究视野,尤其对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总结和梳理了近年来国外关于中国社会意识流变的研究成果,并对国外关于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相关研究进行评析与鉴别,以期为巩固和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改革开放 社会意识形态 变化 研究
下载PDF
福尼斯的女权主义戏剧创作策略——从费芙的女性意识嬗变解读《费芙和她的朋友们》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振娇 黄芝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80-83,共4页
《费芙和她的朋友们》被评论界公认为美国现代女权主义戏剧的奠基作之一,但剧评家忽略了该剧的剧情编织和戏剧技巧所构成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互补关系,即福尼斯独特的女权主义戏剧创作策略。福尼斯分别运用了模仿男性传统——揭示女性困... 《费芙和她的朋友们》被评论界公认为美国现代女权主义戏剧的奠基作之一,但剧评家忽略了该剧的剧情编织和戏剧技巧所构成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互补关系,即福尼斯独特的女权主义戏剧创作策略。福尼斯分别运用了模仿男性传统——揭示女性困境——发现女性自我三种戏剧创作策略来凸显以费芙为代表的美国中产阶级知识女性的女权意识经历的模仿——揭示——发现三个递进阶段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芙和她的朋友们》 福尼斯 女性意识嬗变 女权主义戏剧创作策略
下载PDF
论五四时期“新青年意识”的时代意义
9
作者 颜景高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48-51,共4页
作为传统社会主流文化的直接颠覆,新文化运动引领着现代"新青年意识"的崛起。意义重大的是,"新青年意识"揭开了传统文化作品中"大团圆情结"所遮蔽的国民"奴性心态",解构了传统文化意识形态的... 作为传统社会主流文化的直接颠覆,新文化运动引领着现代"新青年意识"的崛起。意义重大的是,"新青年意识"揭开了传统文化作品中"大团圆情结"所遮蔽的国民"奴性心态",解构了传统文化意识形态的思想束缚;"新青年意识"彰显了新时期"悲剧意识"中所蕴含的"献身精神",建构着近代中国社会所急需的变革意识;"新青年意识"还重新诠释了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时代意义,昭示着现代人精神品格培育的思想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奴性心态 变革意识 现代人格
下载PDF
思想史的意义与经验感受的张力——中国现代美学研究的两维拓展
10
作者 刘毅青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28,共7页
美学进入中国担当了思想启蒙的任务,美学作为对现代性批判的人文价值就体现在"为人生而艺术""美育代替宗教"等审美命题中。在深化中国现代美学人生论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应该重视美学作为感性认识的方法论意义。中国... 美学进入中国担当了思想启蒙的任务,美学作为对现代性批判的人文价值就体现在"为人生而艺术""美育代替宗教"等审美命题中。在深化中国现代美学人生论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应该重视美学作为感性认识的方法论意义。中国现代美学研究应该拓展其研究视域,对中国现代人审美经验进行现象描述,从中勾勒现代转型之际中国人的审美意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思想史 审美意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