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河三角洲湿地的景观变化分析 被引量:105
1
作者 王宪礼 胡远满 布仁仓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60-265,共6页
利用遥感、GIS手段对辽河三角洲1986年和1994年两个时段的湿地景观进行研究,认为本区景观变化是由两种作用力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从而形成了本区独具特色的景观变化方式,即半自然湿地(以苇田为主)向人工湿地(以稻田为主... 利用遥感、GIS手段对辽河三角洲1986年和1994年两个时段的湿地景观进行研究,认为本区景观变化是由两种作用力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从而形成了本区独具特色的景观变化方式,即半自然湿地(以苇田为主)向人工湿地(以稻田为主)转化,自然湿地(主要是滩涂景观)向半自然及人工湿地转化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变化 景观生态学 湿地 辽河三角洲
下载PDF
双台河口湿地景观及生态干扰度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93
2
作者 陈爱莲 朱博勤 +2 位作者 陈利顶 吴艳华 孙然好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20-1128,共9页
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使区内自然资源免受人为干扰,维持其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本文借助遥感技术,引入生态干扰度(hemeroby)概念,系统地评价了辽宁双台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及其邻近地区景观格局和生态干扰度的动态变化特征.首先应... 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使区内自然资源免受人为干扰,维持其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本文借助遥感技术,引入生态干扰度(hemeroby)概念,系统地评价了辽宁双台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及其邻近地区景观格局和生态干扰度的动态变化特征.首先应用专家经验知识将景观类型按生态干扰程度分为全干扰型、半干扰型和无干扰型等3个一级类型,在此基础上细分为30个二级景观类型;再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判别,确定各景观类型的生态干扰度指数(hemeroby index),制定景观分类系统.并结合1987年4月30日、1995年6月7日、2000年6月12日、2006年10月11日等4期TM(ETM+)遥感影像,获得景观分类图和干扰度指数.结果表明:从1987—2006年,1)保护区及其临近地区景观呈现破碎化趋势,其中以保护区的芦苇湿地最为明显;2)研究区内无干扰类型的景观进一步被开发成半干扰和全干扰类型景观;3)干扰度指数空间分布的总特征是河口地区和河道的生态干扰度跳跃性最大,而城市周围的生态干扰度最高,其原因主要是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渔业的大规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景观变化 生态干扰度 湿地 双台河口 遥感
原文传递
若尔盖气候变化及其对湿地退化的影响 被引量:78
3
作者 郭洁 李国平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22-428,共7页
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地处黄河上游,属江河源区,其生态作用对黄河的安危有直接影响,近年来退化严重。本文利用若尔盖高原湿地周边4个气象站1971—2000年逐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分析了年和四季的气候特征及气候变化趋势,并对气候突变进... 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地处黄河上游,属江河源区,其生态作用对黄河的安危有直接影响,近年来退化严重。本文利用若尔盖高原湿地周边4个气象站1971—2000年逐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分析了年和四季的气候特征及气候变化趋势,并对气候突变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近30年来若尔盖湿地表现出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增大的暖干化趋势,并且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变化趋势更加明显。这种气候变化趋势使得若尔盖高原湿地的地表水资源减少,湿地萎缩,加速了草地退化和沙化。在气候暖干化的背景下,人类活动又加剧了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萎缩及退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高原 湿地 气候暖干化 湿地退化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白洋淀湿地的影响 被引量:76
4
作者 刘春兰 谢高地 肖玉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5-250,共6页
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响应的敏感性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华北地区气候以暖干为主,这种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华北地区的水危机。特定的水文条件是湿地形成与维持的驱动因子,因此湿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尤... 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响应的敏感性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华北地区气候以暖干为主,这种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华北地区的水危机。特定的水文条件是湿地形成与维持的驱动因子,因此湿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尤为敏感。以华北地区内陆湖泊白洋淀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白洋淀过去40年气候、水文与生态系统发展变化过程及湿地生态与影响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确定湿地退化的主导生态因子,探寻湿地退化的驱动机制。从而得出以下结论:1960年以来,白洋淀湿地水位降低,水量减少,面积萎缩,干淀频繁,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变化在白洋淀湿地退化中起决定作用,其中降水对湿地的影响最大。气候变化主要通过改变湿地的水文特征,减少湿地水源补给,增加水分消耗,使湿地退化萎缩。人为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白洋淀 湿地 水文特征
下载PDF
青海高原湿地特征及其保护 被引量:68
5
作者 陈桂琛 黄志伟 +1 位作者 卢学峰 彭敏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4-259,共6页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 ,是我国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 ,素有“江河源”之称 .青海高原湿地类型包括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类型 ,湿地总面积约 5 5 6 6 2 .7km2 ,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 7% .高原湿地分布特点主要表现为 3种形式 ...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 ,是我国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 ,素有“江河源”之称 .青海高原湿地类型包括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类型 ,湿地总面积约 5 5 6 6 2 .7km2 ,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 7% .高原湿地分布特点主要表现为 3种形式 :1)以湖泊或浅塘为中心的环带状分布 ;2 )以河流为中心的条带状分布 ;3)河源区的斑块状镶嵌分布 .高原湿地生物种类较为丰富 ,有湿地种子植物约 4 2 8种 ;湿地动物约 15 1种 ,其中鸟类约 73种、鱼类约 5 5种、哺乳类约 14种以及两栖类 9种 .湿地植被有水生植被、沼泽植被和沼泽草甸 3大基本类型 .近几十年来 ,青海高原湿地出现湖泊水位下降、湖泊面积萎缩、河流出现断流以及沼泽湿地退化等方面的明显变化 .鉴于高原湿地的生态功能和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高原 湿地 湿地生物 沼泽草甸 生态功能 水土植被 沼泽植被
下载PDF
湿地枯落物分解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60
6
作者 孙志高 刘景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606-1618,共13页
综述了当前湿地枯落物分解及其对全球变化响应的研究动态。湿地枯落物分解研究已随研究方法的改进而不断深化;当前湿地枯落物分解过程研究主要集中在有机质组分和元素含量变化特征的探讨上;湿地枯落物分解同时受生物因素(即枯落物性质... 综述了当前湿地枯落物分解及其对全球变化响应的研究动态。湿地枯落物分解研究已随研究方法的改进而不断深化;当前湿地枯落物分解过程研究主要集中在有机质组分和元素含量变化特征的探讨上;湿地枯落物分解同时受生物因素(即枯落物性质以及参与分解的异养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种类、数量和活性等)和非生物因素(即枯落物分解过程的外部环境条件,包括气候条件、水分条件、酸碱度与盐分条件以及湿地沉积的行为与特征等)的制约;模型已成为湿地枯落物分解研究的重要手段,对其研究也在不断深化。还讨论了湿地枯落物分解对于全球变化的响应,指出全球变暖、大气CO2浓度上升、干湿沉降及其化学组成改变可能对枯落物分解产生的直接、间接和综合影响。最后,指出了当前该领域研究尚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亟需加强的几个研究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落物 分解 全球变化 湿地
下载PDF
Mapping wetland changes in China between 1978 and 2008 被引量:56
7
作者 NIU ZhenGuo ZHANG HaiYing +28 位作者 WANG XianWei YAO WenBo ZHOU DeMin ZHAO KuiYi ZHAO Hui LI NaNa HUANG HuaBing LI CongCong YANG Jun LIU CaiXia LIU Shuang WANG Lin LI Zhan YANG ZhenZhong QIAO Fei ZHENG YaoMin CHEN YanLei SHENG YongWei GAO XiaoHong ZHU WeiHong WANG WenQing WANG Hong WENG YongLing ZHUANG DaFang LIU JiYuan LUO ZhiCai CHENG Xiao GUO ZiQi GONG Pe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2012年第22期2813-2823,共11页
Four wetland maps for all China have been produced,based on Landsat and CBERS-02B remote sensing data between 1978 and 2008 (1978,1990,2000 and 2008).These maps were mainly developed by manual interpretation and valid... Four wetland maps for all China have been produced,based on Landsat and CBERS-02B remote sensing data between 1978 and 2008 (1978,1990,2000 and 2008).These maps were mainly developed by manual interpretation and validated by substantial field investigation in 2009.Based on these maps,we analyzed the 2008 wetland distribution in China and discussed wetland changes and their drivers over the past 30 years.(i) There were about 324097 km 2 of wetlands in 2008,for which inland marshes or swamps were the most common wetland type (35%),with lakes (26%) second.Most of the wetlands were in Heilongjiang,Inner Mongolia,Qinghai and Tibet,occupying about 55% of the national wetland area.(ii) From 1978 to 2008,China's wetland area continually and significantly decreased,by about 33% based on changes in the wetland map.This was in sharp contrast to the increase in artificial wetlands,which increased by about 122%.Inland marshes accounted for the main loss of total wetlands from 1978 to 2000.From 2000 through 2008,riverine and lacustrine wetlands constituted the main wetland loss.Fortunately however,the rate of wetland loss decreased from 5523 to 831 km 2 /a.(iii) The change ratio of lost natural wetlands (including inland and coastal wetlands) to non-wetlands has decreased slightly over the past 30 years.From 1978 to 1990,nearly all natural wetlands (98%) lost were transformed into non-wetlands.However,the ratio declined to 86% from 1990 to 2000,and to 77% from 2000 to 2008.(iv) All Chinese province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patterns of wetland changes,which could relate to the driving forces of such changes.Tibet was completely different from other provinces,as it was one representative example in which there was a net wetland increase,because of global warming and decreased human activity since 1990.Increased economic development caused considerable wetland loss in most eastern provinces,and artificial wetlands increa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变化 中国地图 映射 地球资源卫星 内陆湿地 人工湿地 全球气候变暖 湿地面积
原文传递
全球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水文的影响研究综述 被引量:49
8
作者 董李勤 章光新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29-436,共8页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呈现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并且未来气温将继续上升,降水模式也会发生改变。从气候变化对湿地水文水资源的影响、气候变化影响下湿地水文与生态的相互作用过程以及湿地生态水文模型等3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动...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呈现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并且未来气温将继续上升,降水模式也会发生改变。从气候变化对湿地水文水资源的影响、气候变化影响下湿地水文与生态的相互作用过程以及湿地生态水文模型等3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分析。从中发现,当前全球气候背景下的湿地生态水文学正在从单一湿地生态水文过程为主要对象,发展成为以研究气候-水文-生态三者相互作用机制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交叉性学科。现关于气候变化影响下水文-生态之间的关系多集中于单向作用的研究,特别是水文过程对植被的影响研究较多,缺乏对气候变化影响下湿地水文过程与生态过程相互作用机理的全面认识。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水文的影响机制研究已经成为水文学研究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而基于物理机制的湿地生态水文模型,逐渐成为预测未来气候变化下湿地生态水文响应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湿地 生态水文 生态水文模型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与湿地 被引量:40
9
作者 陈克林 张小红 吕咏 《湿地科学》 CSCD 2003年第1期73-77,共5页
概括介绍了湿地的重要性,详细论述气候变化对不同类型湿地的影响,以及湿地作为温室气体的库、汇和源在缓解气候变化方面所起的作用,并从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角度,提出缓解气候变化影响的对策,包括:开展湿地资源清查,收集全球各种类型... 概括介绍了湿地的重要性,详细论述气候变化对不同类型湿地的影响,以及湿地作为温室气体的库、汇和源在缓解气候变化方面所起的作用,并从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角度,提出缓解气候变化影响的对策,包括:开展湿地资源清查,收集全球各种类型湿地的数据和信息,建立更加完善的气候变化模型,以便将气候变化纳入保护和管理活动;保护、维持或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是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湿地 温室气体 湿地保护 湿地资源清查
下载PDF
长江流域湿地现状与变化遥感研究 被引量:30
10
作者 陈有明 刘同庆 +3 位作者 黄燕 杨娟 李学良 肖正辉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01-808,共8页
湿地与湿地环境问题早已引起国际与国家层面的高度关注。基于多时相卫星遥感数据(MSS、TM/ETM、CBERS-02等),以ERDAS、ARCGIS、MAPGIS等软件为平台,在长江流域系统开展了1975、2000、2007年等不同时相湿地遥感信息提取、编图及以次级流... 湿地与湿地环境问题早已引起国际与国家层面的高度关注。基于多时相卫星遥感数据(MSS、TM/ETM、CBERS-02等),以ERDAS、ARCGIS、MAPGIS等软件为平台,在长江流域系统开展了1975、2000、2007年等不同时相湿地遥感信息提取、编图及以次级流域为单元的统计分析,全面掌握长江流域主要湿地类型、面积、结构、分布现状以及30余a的湿地变化规律,分析其自然及人类地质营力作用机制,研究其变化态势,为流域内国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大区域基础资料。结果表明:长江流域湿地现状总面积为7.931 9×104 km2,其中河流、湖泊、沼泽、人工湿地各占42.33%、20.93%、18.53%、18.21%;湿地类型发育齐全,空间分布广,但次级流域或局域湿地分布严重不匀且类型结构不全;从1975~2007年的30余a,湖泊湿地总量消减8.89×102 km2,沼泽湿地消减5.91×102 km2,河流湿地增加3.50×102 km2,人工湿地增加了6.302×103 km2,湿地总量累计增加了5.172×103 km2;湿地变化方式主要是面积的增减和类型的转换,变化受制于自然与人类活动地质营力共同作用;湿地变化阶段性特征明显,2000年前为湿地不良变化期,2000年后为良性缓变期,长江流域湿地环境表现为总体趋好、局域问题较多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湿地遥感研究 湿地现状 湿地变化
原文传递
基于RS和GIS的鸭绿江口滨海湿地分类及变化 被引量:22
11
作者 徐映雪 邵景力 +3 位作者 杨文丰 王卫东 崔亚莉 宋庆春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00-504,共5页
遥感技术是湿地资源调查与监测的有效手段之一。以遥感影像资料为基础,结合G IS技术对鸭绿江口滨海湿地进行定量化研究,查明湿地的类型分布、面积,分析其1989—2000年期间土地利用的变化。结果表明:虾田、居民地、滩涂面积增加;芦苇沼... 遥感技术是湿地资源调查与监测的有效手段之一。以遥感影像资料为基础,结合G IS技术对鸭绿江口滨海湿地进行定量化研究,查明湿地的类型分布、面积,分析其1989—2000年期间土地利用的变化。结果表明:虾田、居民地、滩涂面积增加;芦苇沼泽、水田、浅海水域面积减少;湿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这些主要是由城市扩张和经济增长所致。天然湿地的减少,使依赖于湿地生存的动、植物种类大大减少。为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应严禁毁苇开荒,逐步退耕还苇,加强管理,合理开发利用,使本区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 变化 滨海湿地 鸭绿江
下载PDF
扎龙湿地芦苇沼泽蒸散耗水预测 被引量:21
12
作者 王昊 许士国 孙砳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352-1358,共7页
使用扎龙湿地周边5个气象站1961~2000年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雨、风速的逐月数据,采用建立的经验模型计算了扎龙湿地区域1961~2000年芦苇沼泽蒸散耗水量,在IPCC数据发布中心4个GCMs模型(HadCM3、CCSRNIES、CSIRO-Mk2、CGCM1)未来... 使用扎龙湿地周边5个气象站1961~2000年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雨、风速的逐月数据,采用建立的经验模型计算了扎龙湿地区域1961~2000年芦苇沼泽蒸散耗水量,在IPCC数据发布中心4个GCMs模型(HadCM3、CCSRNIES、CSIRO-Mk2、CGCM1)未来60a气候情景下,预测了2001~2060年湿地芦苇沼泽的蒸散耗水量,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湿地区域芦苇沼泽蒸散耗水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GCMs模型发布数据的计算结果在未来的3个时段内(2001~2020年、2021~2040年、2041~2060年)的平均值均大于前40a平均值,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的上升是芦苇沼泽蒸散耗水变化的决定因素,二者升温速度的差异决定蒸散耗水的变化趋势,根据GCMs预测的未来气候情景,在研究区域最高气温上升1.1~3.5℃、最低气温上升1.2~3.9℃的情况下,芦苇沼泽蒸散耗水量将增加15%~22%,湿地区域的生态用水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GCMS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蒸散耗水速度 扎龙湿地
下载PDF
松嫩平原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李闯 刘吉平 +1 位作者 刘庆凤 于洋 《湿地科学》 CSCD 2008年第2期167-172,共6页
在GIS和RS技术支持下,运用FRAGSTATS软件,研究了1980~2000年松嫩平原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松嫩平原湿地景观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21a湿地面积减少了33.1%;平均斑块面积、最大斑块指数均呈减小趋势,而景观形状指... 在GIS和RS技术支持下,运用FRAGSTATS软件,研究了1980~2000年松嫩平原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松嫩平原湿地景观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21a湿地面积减少了33.1%;平均斑块面积、最大斑块指数均呈减小趋势,而景观形状指数、斑块密度、斑块分维数、景观分割指数和斑块周长偏离度则呈增加趋势;松嫩平原湿地分布质心发生偏移,21a来向西南方向偏移了49.82km,主轴方向逆时针旋转了7.817°,表明湿地景观具有破碎化和萎缩的趋势。这种变化是在区域水文和气候波动、水利工程、人类活动强度、对湿地的保护措施等因素共同驱动下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动态变化 湿地 松嫩平原
下载PDF
青海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 被引量:20
14
作者 曹生奎 曹广超 +6 位作者 陈克龙 刘蔚 陈志 芦宝良 张涛 王记明 张静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02-1409,共8页
以1987、2000、2010年3个时期的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基于对中国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的生物量修订,研究了青海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1987—2010年青海湖高寒湿地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到了232.34亿元,年均增... 以1987、2000、2010年3个时期的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基于对中国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的生物量修订,研究了青海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1987—2010年青海湖高寒湿地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到了232.34亿元,年均增加0.18亿元,其中,湖泊、高寒草甸、高寒沼泽和温性草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其主要构成部分。人类活动行为和气候变化驱动着其生态服务价值动态。研究区生态服务功能以水文调节、废物处理、气候调节、维持生物多样性功能为主,此4种功能的价值占到了总价值的70%以上。近24年里除原材料生产功能外,其他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均在不同程度地增加,生态服务价值波动最大的是水文调节、废物处理和气候调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价值 动态变化 高寒湿地 青海湖
原文传递
近40年来南四湖湿地NDVI变化特征及其控制因子分析 被引量:19
15
作者 于泉洲 梁春玲 张祖陆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55-463,共9页
利用Landsat系列卫星的MSS、TM和ETM+遥感数据,计算了研究区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并以此为湿地植被活动的指标,研究1973 2011年间该湿地植被变化特征及年内季节变化特征,揭示植被活动在年内和年际变化的控制因子以及湿地植被对于气... 利用Landsat系列卫星的MSS、TM和ETM+遥感数据,计算了研究区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并以此为湿地植被活动的指标,研究1973 2011年间该湿地植被变化特征及年内季节变化特征,揭示植被活动在年内和年际变化的控制因子以及湿地植被对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和极端干旱事件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近40年来南四湖湿地植被各个季节的变化特征不尽相同.春季NDVI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特征,主要先后受到研究区围垦、渔业养殖等人为活动和气候变化(增温)的影响;夏季和冬季的NDVI呈现显著降低趋势,主要受到围垦、渔业养殖等人类活动的影响;秋季NDVI的变化不显著.(2)年内季节变化方面,湿地植被面积和NDVI都呈现单峰的变化特征,从春季开始增加,在夏季末(全年的第202和205 d)达到最大值,然后开始下降,到冬季降至最低.植被的年内季节变化特征主要受到月均温度的控制.(3)干旱在一定程度上不是湖泊湿地NDVI增加的限制因子.干旱导致湖泊水位下降,滨湖滩地及湖底露出,可能会促进湿地植被生长和植被面积的扩大,使得湿地NDVI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植被活动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湿地 南四湖
下载PDF
30年来武昌湖湿地退化过程与原因 被引量:18
16
作者 周葆华 尹剑 +1 位作者 金宝石 朱磊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97-1706,共10页
湖泊湿地是敏感脆弱的生态系统,极易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通过对长江中下游沿岸武昌湖湿地1980-2010年生态系统变化进行分析,具体包括:(1)选择Landsat MSS影像进行遥感解译,结合GIS技术分析武昌湖集水区的景观变化情况;(2)统计... 湖泊湿地是敏感脆弱的生态系统,极易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通过对长江中下游沿岸武昌湖湿地1980-2010年生态系统变化进行分析,具体包括:(1)选择Landsat MSS影像进行遥感解译,结合GIS技术分析武昌湖集水区的景观变化情况;(2)统计研究区1980年以来的气象水文数据,分析湿地生态系统主要气候因子的变化趋势;(3)结合气候因子和土地利用变化,初步分析武昌湖湿地生态系统变化的自然-人工原因。结果表明,1980年以来,湿地景观发生较大程度的变化:湖域面积减少了近40%,尤其是下湖青草湖水域面积从52.76 km2减少为13.92 km2,萎缩约73.62%。跨湖公路建成以后,集水区内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的建设用地面积显著增加。武昌湖湿地温度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而降雨、蒸散发等气候变量变化趋势均不显著。建设用地、气温与湿地退化的相关性显著,降雨和蒸散发与湿地退化无明显相关性,公路的跨湖修建加速了湿地的退化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昌湖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湿地退化
原文传递
环境变化对湿地植物根系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宋香静 李胜男 +2 位作者 郭嘉 韦玮 于一雷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共9页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水文特征和潜育化土壤环境,湿地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往往表现出独特的环境适应机制。根系作为植物重要的功能器官,是湿地植物群落与周围环境实现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键纽带,在发挥植物的生态功能及维持生态平衡...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水文特征和潜育化土壤环境,湿地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往往表现出独特的环境适应机制。根系作为植物重要的功能器官,是湿地植物群落与周围环境实现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键纽带,在发挥植物的生态功能及维持生态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近年来植物根系生理生态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从湿地植物根系在植物生长及湿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出发,综合论述环境因子对湿地植物根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着重评述近年来水分条件、土壤盐分、土壤养分、有毒有害物质以及其他因子对湿地植物根系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指出湿地植物根系研究将是湿地生态学的重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植物根系 生态适应 环境变化 湿地生态
下载PDF
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红海子湿地公园鸟类群落结构及季节差异 被引量:17
18
作者 李士伟 杨贵生 +3 位作者 王维 李波 梁晨霞 张雨薇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308-3314,共7页
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采用样带法和固定半径样点法,对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红海子湿地公园4种生境鸟类群落结构和季节差异进行了调查研究,共记录到鸟类116种,隶属于16目36科,其中,夏候鸟49种,冬候鸟9种,留鸟24种,旅鸟34种。多样性指数春... 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采用样带法和固定半径样点法,对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红海子湿地公园4种生境鸟类群落结构和季节差异进行了调查研究,共记录到鸟类116种,隶属于16目36科,其中,夏候鸟49种,冬候鸟9种,留鸟24种,旅鸟34种。多样性指数春季最高,冬季最低。相似性指数春季和夏季最高,夏季和冬季最低。各生境鸟类群落结构季节性变化明显,鸟类群落结构的变化与食物、水源、隐蔽条件、繁殖条件等因子共同作用有关。2013年4月12日在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红海子湿地公园观察到遗鸥(Larus relictus)2340只,表明该湿地公园是我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遗鸥春季的重要取食地。本文为该湿地鸟类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样性指数 相似性指数 季节性变化 遗鸥(Larus relictus) 湿地公园
原文传递
不同区域气候条件影响下的纳帕海湿地植物叶绿素荧光特性 被引量:17
19
作者 董瑜 田昆 +2 位作者 郭绪虎 肖德荣 郭雪莲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88-594,共7页
采用原位移地技术,研究了不同区域气候条件影响下,纳帕海4种常见湿地植物的株高、茎粗、生物量等生长特性,以及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值、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电子传递速率(ETR)、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Phips2)... 采用原位移地技术,研究了不同区域气候条件影响下,纳帕海4种常见湿地植物的株高、茎粗、生物量等生长特性,以及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值、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电子传递速率(ETR)、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Phips2)、光化学猝灭系数(qP)、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等生理生化指标,分析探讨了湿地植物对不同区域气候条件的响应差异和适应策略。研究发现气候条件的改变对湿地植物的生长、叶绿素含量及荧光参数产生重要影响。随着温度的上升,水葱Scirpus tabernaemontani和茭草两种广布种Zizania caduciflora均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生物量、叶绿素含量、Fv/Fm、ETR、Phips2、qP值不同程度升高,生长状况良好。刘氏荸荠Heleocharis liouana也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当气温上升到一定程度后,虽然Fv/Fm、ETR、Phips2、qP值降低,但其通过调节叶绿素含量、热耗散来减轻伤害,气候变化对其生长的影响较小。而北温带分布型的黑三棱Rhizoma scirpi yagarae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较差,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后,Fv/Fm、ETR、Phips2、qP、NPQ都出现大幅下降,生长停滞,生物量下降,对温度上升极为敏感。可以推测,随着全球变暖,像黑三棱这样的物种,其生存将面临极大的威胁,而高原湿地生态功也将能受到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原位异地 湿地植物 生长特性 叶绿素荧光参数
下载PDF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20
作者 肖涛 石强胜 +3 位作者 闻熠 宋胜帮 王志强 曾明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05-1212,共8页
湿地是处于水陆之间过渡性地带的生态系统类型,其通过特殊的生态过程和功能,产生了许多与人类福祉相关的服务,对维持区域、国家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湿地基本概念与服务内涵出发,探讨了当前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 湿地是处于水陆之间过渡性地带的生态系统类型,其通过特殊的生态过程和功能,产生了许多与人类福祉相关的服务,对维持区域、国家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湿地基本概念与服务内涵出发,探讨了当前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主要内容:(1)服务价值评估;(2)服务间权衡与协同关系;(3)生物多样性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4)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5)土地利用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提出未来须加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基本参数的监测范围和力度以及服务与人类福祉关系研究,并开展湿地负向服务及小微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评估 权衡/协同 生物多样性 气候变化 土地利用 负向服务 小微湿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