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5篇文章
< 1 2 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50年来中国气候变化特征的再分析 被引量:741
1
作者 王遵娅 丁一汇 +1 位作者 何金海 虞俊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28-236,共9页
利用国家气象中心最近整编的中国 74 0个站逐日资料 ,通过对中国温度、降水、湿度、风速、气压这 5个基本气象要素变化特征较为全面的分析 ,揭示了近 5 0a来中国气候变化的一些新特征。得到的新结果有 :(1)近 5 0a来 ,全国平均气温在 2 ... 利用国家气象中心最近整编的中国 74 0个站逐日资料 ,通过对中国温度、降水、湿度、风速、气压这 5个基本气象要素变化特征较为全面的分析 ,揭示了近 5 0a来中国气候变化的一些新特征。得到的新结果有 :(1)近 5 0a来 ,全国平均气温在 2 0世纪 80年代以后上升更为明显 ;西南低温区在 90年代以后温度也处于上升状态 ;夏季的长江中上游出现明显的降温趋势。 (2 )全国平均年总降水量波动略有减少 ,但 90年代以后夏季降水增加明显 ,尤其是长江以南地区 ,而华北、东北地区降水显著减少 ,体现了夏季风的减弱。 (3)全国平均相对湿度的变化和降水相似。(4 )中国几乎全部地区的风速都在显著减小 ,冬、春季和西北西部最明显 ,该区 90年代的年平均风速比 5 0年代减少约 2 9%。风速大幅减小主要是由于亚洲冬、夏季风的减弱。 (5 )全国平均的海平面气压在增高 ,尤其是北方的冬季 ,这和中国风速的大幅减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气候变化 温度 降水 湿度 风速 气压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降水量空间格局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273
2
作者 王英 曹明奎 +1 位作者 陶波 李克让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31-1040,I0004,共11页
相对于全球性的持续变暖趋势,降水量变化格局及其区域分异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因此研究不同区域降水量的变化特征是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研究基于1951~2002年中国约730个气象台站观测数据,利用空间插值和Mann—Kend... 相对于全球性的持续变暖趋势,降水量变化格局及其区域分异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因此研究不同区域降水量的变化特征是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研究基于1951~2002年中国约730个气象台站观测数据,利用空间插值和Mann—Kendall时间序列趋势分析方法并结合GIS技术,分析了过去50多年中国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全国平均年降水量从60年代到90年代呈明显下降趋势,但在90年代后期出现回升,其中夏季和冬季降水量已达到50年代和60年代的水平。同时,降水量变化呈现显著的区域分异特征:华北、华中、东北南部地区持续下降,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明显增加,而新疆北部、东北北部和青藏高原西部60年代到70年代下降,80年代后期有所回升。中国北方有从十早到湿润转变的迹象,但华北和东北南部地区仍然处于持续的干旱期。中国降水量的总体下降及90年代后期的回升与全球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区域变化格局与全球中高纬度地区降水增加、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减少的特征正好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降水量 空间格局 时间变化
下载PDF
1961-2005年东北地区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 被引量:260
3
作者 贺伟 布仁仓 +1 位作者 熊在平 胡远满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19-531,共13页
利用东北地区96个气象站1961—2005年的日平均气温和日降水量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率法,累积距平法,Mann-Kendall法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东北地区近45年来的气候变化和突变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45年来,东北地区年平均气温变化... 利用东北地区96个气象站1961—2005年的日平均气温和日降水量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率法,累积距平法,Mann-Kendall法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东北地区近45年来的气候变化和突变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45年来,东北地区年平均气温变化在2.45—5.72℃之间,年均温呈现显著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38℃/10 a(P<0.01),1988—1989年间发生了由低温到高温的突变;东北地区四季平均气温均呈现增高的趋势,其中冬季气温增幅最大,气候倾向率达到0.53℃/10 a,夏季气温增幅最小,0.24℃/10 a。东北地区年均温和季节均温年代际变化亦呈现明显的增暖趋势,年均温,春季均温和冬季均温均在1981—1990年开始变暖,夏季均温和秋季均温在1991—2000年开始变暖。东北地区气温增暖幅度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大兴安岭北部和小兴安岭地区是增温最明显的地区,增暖幅度较小的地区为辽河平原,辽东半岛和长白山南部地区。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变化在430.40—678.72 mm之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整体呈现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5.71 mm/10 a(P>0.05),1981—1990年为降水最多的年代,1982—1983年间发生了降水量由少到多的突变。四季降水量变化呈现不同的趋势,其中春季和冬季降水量呈现增多的趋势,夏季和秋季降水量呈现减少的趋势。降水量减少较明显的地区为辽东半岛和长白山南段,降水量增多较明显的地区为大兴安岭北部和松嫩平原。Morlet小波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年平均气温存在11 a的强显著周期,此外还有24 a和6 a尺度的变化周期;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存在16 a的强显著周期和6 a的小尺度变化周期。通过以上分析,近45 a东北地区总体气候呈现明显暖干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温 降水量 突变检测 小波分析 东北
下载PDF
1983~1992年中国陆地NDVI变化的气候因子驱动分析 被引量:202
4
作者 陈云浩 李晓兵 史培军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16-720,共5页
利用 198 3~ 1992年 NOAA/AVHRR逐月的归一化植被指数 (N DVI)资料和中国国家气象局全国 16 0个基本标准气象站的月均温和降雨数据 ,探讨气温、降水对中国植被 N DVI动态变化驱动作用。首先计算了 N DVI与气温、降水偏相关和复相关系... 利用 198 3~ 1992年 NOAA/AVHRR逐月的归一化植被指数 (N DVI)资料和中国国家气象局全国 16 0个基本标准气象站的月均温和降雨数据 ,探讨气温、降水对中国植被 N DVI动态变化驱动作用。首先计算了 N DVI与气温、降水偏相关和复相关系数 ,研究了中国植被 N DVI变化的气候因子驱动的区域分异规律。并据此 ,对中国植被 N DVI变化的气候因子驱动进行了分区 ,共分出 4个一级区 ,6个二级区和 14个三级区 ,进一步表明了中国植被 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变化 气温 降水 区域分异 中国 陆地 气候因子 驱动作用 植被指数
下载PDF
近30年来呼伦贝尔地区草地植被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10
5
作者 张戈丽 徐兴良 +2 位作者 周才平 张宏斌 欧阳华 《地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7-58,共12页
基于1981-2006年的GIMMSNDVI数据和2000-2009年的MODISNDVI数据反演呼伦贝尔地区草地变化,结合1981-2009年该地区7个气象站点的气温和降水数据,分别从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和月变化角度分析该地区草地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从... 基于1981-2006年的GIMMSNDVI数据和2000-2009年的MODISNDVI数据反演呼伦贝尔地区草地变化,结合1981-2009年该地区7个气象站点的气温和降水数据,分别从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和月变化角度分析该地区草地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从年际变化来看,降水是驱动草地植被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从季节变化来看,草地植被生长在不同季节对水热条件变化的敏感性不同,春季草地植被生长对气温变化的敏感性较降水变化高,夏季和秋季草地植被的生长对降水变化的敏感性则高于对气温变化的敏感性,其中以夏季最为显著;从月变化来看,4月和5月草地植被变化受气温变化影响较明显;5-8月与前一月降水变化关系密切,说明植被生长对降水变化具有一定的滞后性;4月正值草本植物萌芽期,而4月份草地生长与年气温变化关系最为密切,一定程度上说明4月份表征植被生长的NDVI值增加可能是由于气候变暖引起的草地植被生长季提前产生的。综上所述,通过植被与气候要素月变化的关系可以具体地揭示气温和降水对草地植被生长的季节韵律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NDVI 气温 降水 呼伦贝尔地区 内蒙古
原文传递
西北地区近50年气温及降水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122
6
作者 赵传成 王雁 +2 位作者 丁永建 叶柏生 姚淑霞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85-390,共6页
利用1959-2008年间的实测地面气温和降水资料,通过计算气候趋势系数和气候倾向率等统计量分析了西北地区气候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50年来该区气温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以0.32℃.(10 a)-1的幅度升高,全年和四季气温都在上升... 利用1959-2008年间的实测地面气温和降水资料,通过计算气候趋势系数和气候倾向率等统计量分析了西北地区气候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50年来该区气温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以0.32℃.(10 a)-1的幅度升高,全年和四季气温都在上升,冬季升温最明显,达0.37℃.(10a)-1,夏季升温幅度最低,约0.24℃.(10 a)-1。20世纪60年代初气温较高,60年代后期气温有所下降,80年代中期显著上升,90年代以后上升更明显。气温升高程度存在区域差异,升温幅度最大的地区在青海西北部、新疆阿尔泰山地区和内蒙古中部;增幅最小的地区为青海海南和甘肃西南部。年降水量变化趋势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西北地区西部和中部降水量呈显著增加趋势,而东部区域降水呈减少趋势。年降水量增加较显著的地区为新疆塔里木盆地南部、阿尔泰山和天山、青海北部和甘肃河西的中东部;年降水量减少区为青海南部、甘肃河东(黄河以东)、宁夏、陕西及内蒙古西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气候变化 气候趋势系数 气温 降水量
下载PDF
山东省近40年气候变化特征 被引量:112
7
作者 廉丽姝 李为华 朱平盛 《气象科技》 2006年第1期57-61,共5页
根据山东省60个气象站1961~2001年的气温与降水资料,利用回归分析、功率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山东省近41年气温与降水的年、季变化倾向、阶段性和周期性等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近41年山东省年平均气温有显著的上升趋势,各季平均气温虽... 根据山东省60个气象站1961~2001年的气温与降水资料,利用回归分析、功率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山东省近41年气温与降水的年、季变化倾向、阶段性和周期性等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近41年山东省年平均气温有显著的上升趋势,各季平均气温虽也均呈上升趋势,但增温趋势表现出明显的季节非对称性,其中以冬季气温增幅最大.②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年降水量减幅为每10年 31.7 mm;不同季节降水的变化趋势有所不同,其中夏季降水减幅最大,而冬季降水略有增加.③山东省年平均气温的演变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周期性的基本特点,而降水的阶段性和周期性特征则不如气温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 气候变化 气温 降水
下载PDF
中国天山山区235a气候变化及降水趋势预测 被引量:94
8
作者 魏文寿 袁玉江 +1 位作者 喻树龙 张瑞波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03-808,共6页
利用4个降水重建序列与天山山区10个气象站降水变化的响应关系,重建了天山山区近235a来气候变化的年降水序列,重建序列的方差解释量达到47.7%。对过去235a天山山区气候变化中降水变化的特征分析发现:降水大致经历了7干7湿的变化阶... 利用4个降水重建序列与天山山区10个气象站降水变化的响应关系,重建了天山山区近235a来气候变化的年降水序列,重建序列的方差解释量达到47.7%。对过去235a天山山区气候变化中降水变化的特征分析发现:降水大致经历了7干7湿的变化阶段,其中偏湿年份为124a,多于偏干年份;天山山区的降水量以2.1a、3.0a、5.8a、6.0a的高频变化和24~25a的低频变化周期最为显著。研究表明,近百年天山山区气候变化中的降水变化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初到80年代,降水量逐渐减少,导致冰川退缩、河流径流量减少、湖泊萎缩、沙漠面积增大、植被覆盖率减少;80年代后期至今,降水量迅速增加,导致河川径流量增加、湖泊面积增大和沙尘暴日数减少,生态环境趋于好转,但同时造成洪水和地质灾害频繁。采用基于方差分析的周期叠加方法对天山山区未来23a气候变化中降水的演变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未来23a气候变化中天山山区以湿润为主,期间有部分年份可能较常年干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山区 气候变化 树木年轮 降水 趋势预测
下载PDF
青海高原近44年来气候变化的事实及其特征 被引量:92
9
作者 汪青春 秦宁生 +2 位作者 唐红玉 陈芳 祁如英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4-239,共6页
利用青海省26个代表站1961-2004年逐月气温、降水量资料,给出了加权平均的气温、降水量标准序列,分析了青海近44年来气温、降水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青海气温变化趋势与同期全国气温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气候存在着变暖的总趋势,年平均增... 利用青海省26个代表站1961-2004年逐月气温、降水量资料,给出了加权平均的气温、降水量标准序列,分析了青海近44年来气温、降水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青海气温变化趋势与同期全国气温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气候存在着变暖的总趋势,年平均增温率为0.36℃/10 a,气候明显变暖的地区主要在北部,气候变暖主要是夜间气温明显上升所致,变暖的季节主要是冬季,青海高原气温变化的位相超前于全国气温的变化;青海高原降水量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不一致,高原降水日数在减少,但降水强度在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温 降水量 青海
原文传递
重庆近46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89
10
作者 周浩 杨宝钢 程炳岩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8年第1期23-27,共5页
利用重庆34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60-2005年降水量、降水日数、气温等观测资料的年平均值,运用线性倾向估计、小波分析和M-K突变检验等方法对重庆近46 a来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分析期内重庆年降水量的线性变化趋势不... 利用重庆34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60-2005年降水量、降水日数、气温等观测资料的年平均值,运用线性倾向估计、小波分析和M-K突变检验等方法对重庆近46 a来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分析期内重庆年降水量的线性变化趋势不明显,但以2-3 a的周期波动变化为主,1984年是近46 a降水量变化的显著突变点,20世纪80年代为多雨期,90年代则为相对少雨期。降水日数以2-4 a的年际变化周期为主,呈现显著的线性减少趋势,1984年以后降水日数偏少的年份比之前明显偏多。年平均气温的线性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具有明显的阶段性,20世纪80年代为偏冷期,进入21世纪后则显著上升,其平均值高出多年平均值0.4℃。降水和气温在各年代的变化特征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如20世纪80年代为多雨、偏冷期,21世纪初为少雨、偏暖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气候变化 降水量 降水日数 气温
下载PDF
西北干旱区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 被引量:83
11
作者 姚俊强 杨青 +3 位作者 陈亚宁 胡文峰 刘志辉 赵玲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83-1291,共9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中国西北干旱区气候在过去50a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已经产生了较大程度的影响。利用西北干旱区128站点1961—2010年逐日气温降水量资料,结合DEM数据和GIDS插值分析方法,探讨了西北干旱区气...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中国西北干旱区气候在过去50a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已经产生了较大程度的影响。利用西北干旱区128站点1961—2010年逐日气温降水量资料,结合DEM数据和GIDS插值分析方法,探讨了西北干旱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北干旱区气温普遍升高,但变暖的幅度因季节和地域而存在差异,其中冬季增暖最为明显(0.506℃·10a-1),夏季增暖缓慢;增温趋势最大区域主要在伊犁河谷、塔城等地区,天山东部和祁连山区变暖趋势也较大,天山中部及沙漠周边地区变暖趋势一般;降水量也呈增加趋势,年和冬季降水增加显著,春季降水有逐步增加的趋势,秋季降水增加则比较缓慢;降水变化趋势山区最大,干旱区东部、沙漠腹地及周边地区有下降趋势;近几十年来西北干旱区气候的暖湿化趋势,导致冰川强烈的消融退缩,对干旱区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而沙尘暴频次减小主要与新疆和内蒙古等沙源区向暖湿化发展有关,由暖干化向暖湿化转型对沙尘暴的发生有一定的弱化作用。湖泊水位的升降、面积的变化对气候变化有一定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温 降水量 生态环境 西北干旱区
原文传递
珠穆朗玛峰地区近34年来气候变化 被引量:72
12
作者 杨续超 张镱锂 +4 位作者 张玮 阎宇平 王兆锋 丁明军 除多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87-696,共10页
利用珠穆朗玛峰地区中国境内5个气象站1971~2004年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最低气温、月降水资料,采用气候线性趋势分析、滑动平均、低通滤波、累积距平等方法对珠峰地区近34年气候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971~2... 利用珠穆朗玛峰地区中国境内5个气象站1971~2004年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最低气温、月降水资料,采用气候线性趋势分析、滑动平均、低通滤波、累积距平等方法对珠峰地区近34年气候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971~2004年珠峰地区气温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海拔最高的定日站增幅最高,且以冬半年非生长季气温增长更为显著;(2)近34年珠峰地区的变暖要明显早于中国及全球,且升温幅度更大;(3)珠峰南、北翼降水变化趋势明显不同,北翼4站降水以增加趋势为主,但是总体显著性水平不高,而珠峰南翼的聂拉木降水以减少趋势为主,从90年代初开始降水以较大幅度减少;(4)与已有研究结果比较发现:珠峰高海拔地区是中国同期升温最显著的区域。设立在海拔5032m珠峰大本营的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无人值守实时自动气象站将会在全球变化监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穆朗玛峰地区 气候变化 气温 降水
下载PDF
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变化对中国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8
13
作者 王柳 熊伟 +1 位作者 温小乐 冯灵芝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138-146,共9页
通过分析1981-2006年温度、降水、辐射各气象因子变化对中国玉米调查产量变化的影响,尝试剥离和评估各气象因子变化对中国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981-2006年玉米生育期内,中国绝大部分玉米种植区,日平均气温、日均最高温度、日均最... 通过分析1981-2006年温度、降水、辐射各气象因子变化对中国玉米调查产量变化的影响,尝试剥离和评估各气象因子变化对中国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981-2006年玉米生育期内,中国绝大部分玉米种植区,日平均气温、日均最高温度、日均最低温度均表现为显著升高(全国尺度,平均每10年依次升高了0.39℃、0.37℃和0.40℃),日较差、降水和辐射则仅在部分地区表现出显著变化,且有增有减,因区域而表现不同。1981-2006年期间,中国玉米平均产量变化与生育期内平均温度变化,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变化之间,具有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部分地区的玉米产量变化还与日较差、辐射、降水变化存在显著线性相关关系。与基准年份1981年相比,米生育期内平均温度每上升1℃、日较差每下降1℃、辐射每下降10%和降雨总量每下降10%,对中国部分地区玉米产量影响显著。其中,生育期平均温度每上升1℃对玉米产量影响最大,相较其他因子而言,产量下降的区域(约25.1%)和变化幅度(平均约为-21.6%)都达到最大。1981-2006年,不同气候因子变化在各区域玉米产量的变化中作用有所差异,其中平均温度作为对产量影响的主导因子所占的区域比例最大(约为40%),其次是日较差(23%),而辐射和降水则比例相当,均接近20%。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展气候变化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机制研究和政府部门进行气候变化条件下玉米产量预测、风险评估和制定相关应对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温度 降水 辐射 日较差 玉米 产量
下载PDF
鄂尔多斯高原近40a气候变化研究 被引量:71
14
作者 任健美 尤莉 +1 位作者 高建峰 王尚义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74-879,共6页
鄂尔多斯高原特殊的地理位置对全球气候变化更为敏感,利用1961—2000年地面气温和降水记录,通过计算气候趋势系数和气候倾向率描述鄂尔多斯高原气候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0 a来本区气温有明显上升趋势,平均气温以0.43℃.(10a)-1幅度... 鄂尔多斯高原特殊的地理位置对全球气候变化更为敏感,利用1961—2000年地面气温和降水记录,通过计算气候趋势系数和气候倾向率描述鄂尔多斯高原气候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0 a来本区气温有明显上升趋势,平均气温以0.43℃.(10a)-1幅度升高。全年各月气温都在上升,但冬季升温最剧烈,达0.82℃.(10a)-1,其中12月可达1℃.(10a)-1,为全年之首。夏季最弱,仅0.31℃.(10a)-1。本区增温幅度比较剧烈,大于内蒙古全区平均水平。冬、夏增温差异导致气温年较差减小。20世纪60年代年平均气温是下降的,从70年代开始上升,90年代上升最剧烈。冬季温度变化与年均温一致,但夏季不同,90年代以前夏季温度是降低的,到90年代夏季温度上升趋势十分明显。温度升高的程度存在区域差异,西北部最强,东南部最弱。降水的趋势变化不很明显,年降水量略有减少,秋季降水量减少比其他季节明显。降水变化也有区域差异,南部比北部降水量减少明显,毛乌素沙漠及以南降水倾向率为-18.3 mm.(10a)-1,而北部接近于零。气候变暖会使蒸发量增大,从而导致干旱,气温持续增高再加上降水量减少则形成干旱化,对生态环境和地方经济会产生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高原 气候变化 气候趋势系数 气温 降水
下载PDF
中国天山山区近40a来的年气候变化 被引量:75
15
作者 袁晴雪 魏文寿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5-118,共4页
依据中国天山山区8站1959-2000年的气温降水资料,建立天山山区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序列,利用距平分析、滑动平均、最大熵谱、经验正交、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天山山区近40 a来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①天山山区年平均气温存在4暖... 依据中国天山山区8站1959-2000年的气温降水资料,建立天山山区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序列,利用距平分析、滑动平均、最大熵谱、经验正交、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天山山区近40 a来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①天山山区年平均气温存在4暖3冷的冷暖变化阶段,最冷年与最暖年分别是1984年和1998年,其变化具有3 a和6 a的显著周期;天山山区年降水量具有3多3少的干湿变化阶段,降水最多年与最少年分别是1998年和1997年,年降水量变化具有2,4,9 a的显著周期。②天山山区年平均气温最主要的空间分布特征是大西沟、巴音布鲁克年平均气温与其余6站呈反向变化,其次是除新源外,其余7站年平均气温呈同向变化;天山山区年降水量的最主要空间分布特征是8站降水的同向变化,其次为昭苏、新源、大西沟、巴音布鲁克、巴伦台年降水与小渠子、天池呈反向变化。③20世纪60-80年代,天山山区年平均气温与30 a平均值相同,90年代升温达到0.6℃;从60-90年代天山山区年降水表现为持续增多;90年代是4个年代中气温最高、降水最多的年代。④近42 a来,天山山区年平均气温存在着明显的线性升温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山区 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 气候变化 中国
原文传递
西北干旱区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与趋势 被引量:69
16
作者 任朝霞 杨达源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99-102,共4页
20世纪后期全球增暖趋势越来越明显,受全球增暖的影响,西北地区的气候也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选取了西北干旱区1951~2000年的21个代表站点气温、降水量资料,采用趋势系数法对西北干旱区近50年气温和降水变化进行分析,找出各分区的变... 20世纪后期全球增暖趋势越来越明显,受全球增暖的影响,西北地区的气候也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选取了西北干旱区1951~2000年的21个代表站点气温、降水量资料,采用趋势系数法对西北干旱区近50年气温和降水变化进行分析,找出各分区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0年西北干旱区气温呈上升趋势(0.22℃/10 a),1986年后气温明显升高;柴达木盆地和新疆北部升温较大;各季都有增温趋势,贡献最大的是秋冬两季。降水变化有增加的趋势(3.2 mm/10 a),年降水量贡献最大的是夏季;各区降水都有增加,其中新疆北部降水增加最多。西北干旱区近50年气温升高趋势是南北高,中间低;降水量增加趋势从东南向西北呈现递增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干旱区 气候变化 气温 降水量 趋势
下载PDF
近50年来祁连山区气候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70
17
作者 尹宪志 张强 +3 位作者 徐启运 薛万孝 郭慧 史志娟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5-90,共6页
根据祁连山区海拔2800 m以上的5个气象站点的气温及降水资料,分析了近50年的气候变化。研究表明,50年来祁连山区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突变出现在1980年代中期,1980年代中期以前增温缓慢,以后增温明显加快。冬季变暖的趋势远大于夏季,... 根据祁连山区海拔2800 m以上的5个气象站点的气温及降水资料,分析了近50年的气候变化。研究表明,50年来祁连山区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突变出现在1980年代中期,1980年代中期以前增温缓慢,以后增温明显加快。冬季变暖的趋势远大于夏季,夜间升温幅度远大于白天,祁连山区气温以东西两段增温幅度最大;祁连山区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少雨年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多雨年在近20年,春季和夏季有明显上升趋势,祁连山西段降水量增加幅度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气候变化 降水量
下载PDF
1960-2013年秦岭—淮河南北极端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1
18
作者 李双双 杨赛霓 刘宪锋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4-363,共10页
基于秦岭—淮河南北气象站点逐日降水数据和全国0.5°×0.5°逐月降水格网数据,选取16个极端降水指数,辅以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和相关分析等气候诊断方法,分析了1960-2013年秦岭—淮河南北极端降水时空变化特征,探... 基于秦岭—淮河南北气象站点逐日降水数据和全国0.5°×0.5°逐月降水格网数据,选取16个极端降水指数,辅以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和相关分析等气候诊断方法,分析了1960-2013年秦岭—淮河南北极端降水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了极端降水变化与ENSO事件的关系。结果表明:11960-2013年秦岭—淮河南北除长江下游降水呈增加趋势外,其他区域降水均呈下降趋势;2极端降水变化主要表现为:降水日数减少,降水强度上升,突发性强降水事件增多,连续性干旱事件增多;在空间上,秦巴山地、长江下游和黄河下游以极端降水强度上升为主,关中平原、巫山山区和四川盆地以极端干旱强度上升为主;3在影响因素方面,秦岭—淮河南北极端降水与ENSO事件关系密切。在厄尔尼诺年,秦岭—淮河南北春季极端降水偏多,夏季和全年偏少;在拉尼娜年,春季极端降水偏少,秋季和全年偏多。就各个区域而言,在厄尔尼诺年,黄河下游、关中平原、秦巴山地和四川盆地极端降水呈下降趋势,淮河平原极端降水呈上升趋势,长江下游和巫山山区响应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极端降水 时空变化 秦岭—淮河南北
原文传递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北方干湿区降水资源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68
19
作者 高继卿 杨晓光 +1 位作者 董朝阳 李克南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9-110,共12页
中国北方地区降水资源空间差异较大且种植结构迥异,细致分析北方不同干湿区降水资源的变化规律和分布特征,可为北方地区合理利用降水资源,调节种植结构,适应气候变化提供科学参考。该文利用中国北方15个省市308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逐... 中国北方地区降水资源空间差异较大且种植结构迥异,细致分析北方不同干湿区降水资源的变化规律和分布特征,可为北方地区合理利用降水资源,调节种植结构,适应气候变化提供科学参考。该文利用中国北方15个省市308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逐日降水资料,以1981年为时间节点,将过去50 a分为1961-1980年和1981-2010年两个时段,基于干旱区、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划分标准,明确了与1961-1980年相比,1981年以来北方干旱区、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空间变化特征;依据中国气象局降水量等级标准及春夏秋冬四季划分标准,系统分析了北方三大区域内小雨、中雨、大雨及暴雨各等级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在全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中的比例,以及降水在一年四季中的分配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变化背景下,1981年以来西北地区的干旱区面积减少,东北地区的半湿润区面积减少,而半干旱区面积扩大明显。研究时段内干旱区年降水量呈显著增加趋势,最近30a各等级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均高于1980年之前的20a,其中小雨、中雨等级增加幅度最大;季节变化中,尤以冬季最明显。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年降水日数均呈显著下降趋势,最近30 a小雨等级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均有明显下降;夏季和秋季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均减少,半干旱区夏季降水减少更明显,半湿润区则以秋季减少最为显著。北方地区年内发生的降水事件95%以上是小雨和中雨,小雨和中雨量总计占全年降水量的75%;研究时段内北方地区的小雨频率有不同程度下降,而中雨频率呈升高趋势,干旱区表现尤其明显,其对作物生长季内降水有效利用影响较小。各季节降水分配的变化中,干旱区和半干旱区春季降水贡献率升高,半湿润区秋季降水贡献率降低;干旱区仅夏季降水频率有下降;半干旱区各季节降水频率指标变动最突出,春冬季节降水频率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降水 干旱区 北方地区 降水资源 降水贡献率
下载PDF
新疆塔里木河流域近50a气候变化及其对径流的影响 被引量:69
20
作者 陈亚宁 徐长春 +3 位作者 郝兴明 李卫红 陈亚鹏 朱成刚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21-929,共9页
根据塔里木河源流区1958-2004年的水文气象数据,利用Mann-Whitney和Mann-Kendall非参数技术检验,对塔里木河源流区近50 a来气候变化的长期趋势、变化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进行检测,并分析了塔里木河流域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径流变化趋势.结果表... 根据塔里木河源流区1958-2004年的水文气象数据,利用Mann-Whitney和Mann-Kendall非参数技术检验,对塔里木河源流区近50 a来气候变化的长期趋势、变化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进行检测,并分析了塔里木河流域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径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流域气温和降水均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生了跳跃式的突变,且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气温和降水均保持较高的增长趋势,90年代成为近半个世纪以来最温暖的10 a.阿克苏河区和开孔河区增温幅度大于叶尔羌河区和和田河区,除和田河区外,各区的增湿幅度基本上都超过了10%.与气候变化相一致,塔里木河上游源流区的年径流量除和田河表现出轻微减少趋势外,叶尔羌河和阿克苏河的年径流量均呈增加趋势,其中,阿克苏河的年径流量增加了10.9%.流域气温、降水与厄尔尼诺的χ2独立性检验表明,El Nio与La Nia事件对流域年均气温和年降水不存在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非参数检验 径流变化 ENSO 塔里木河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