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眩晕类型颈椎病及其手术治疗的机制(附63例分析) 被引量:24
1
作者 林庆光 周俊明 +1 位作者 谭健韶 张建平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3年第1期2-3,共2页
目的 探讨颈性眩晕的发病及手术治疗的机制。方法 通过对 6 3例以眩晕为主要症状 ,影像学检查证实颈髓受压的颈椎病患者手术治疗回顾分析 ,评价颈椎前后路减压对颈性眩晕的治疗价值。结果 显效 2 4例 ,占 38% ;有效 2 1例 ,占 33% ;... 目的 探讨颈性眩晕的发病及手术治疗的机制。方法 通过对 6 3例以眩晕为主要症状 ,影像学检查证实颈髓受压的颈椎病患者手术治疗回顾分析 ,评价颈椎前后路减压对颈性眩晕的治疗价值。结果 显效 2 4例 ,占 38% ;有效 2 1例 ,占 33% ;无效 18例 ,占 2 9%。总有效率 71%。结论 颈髓的直接压迫是眩晕类型颈锥病的主要致病原因 ,通过有效的颈髓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和后路单开门减压手术 ,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颈椎病 眩晕 手术
下载PDF
针灸联合理疗康复在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0
2
作者 林桂红 许淑仙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17年第8期3010-3013,共4页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理疗康复在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5月—2016年8月在我院针灸科治疗的100例颈椎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理疗康复和护理,观察组采用针灸联合理疗康复配合针对性的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理疗康复在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5月—2016年8月在我院针灸科治疗的100例颈椎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理疗康复和护理,观察组采用针灸联合理疗康复配合针对性的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颈部疼痛评分(0.7分±0.8分)低于对照组(1.9分±0.5分),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24.1分±4.6分)高于对照组(16.4分±4.3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收缩期平均血流速度明显较对照组加快,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精力、情感职能、整体健康状况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理疗康复治疗颈椎病配合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改善颈椎周围的血液循环,松解肌肉粘连,消除炎症刺激,减轻疼痛,促进颈椎生理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针灸 理疗康复 护理 疼痛 眩晕 动脉血流速度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温针灸联合整脊法对颈性眩晕患者血清TC、CGRP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19
3
作者 郭庆军 蒋涛 +4 位作者 陈飞 倪璐 王坤 陶龙 吴志东 《针灸临床杂志》 2021年第5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整脊法对颈性眩晕患者血清TC、CGRP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1月—2019年12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共8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40例。两...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整脊法对颈性眩晕患者血清TC、CGRP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1月—2019年12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共8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整脊法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温针灸进行治疗,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4周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4周后的眩晕症状、颈椎功能恢复情况、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治疗4周后,试验组总有效率(97.50%,39/40)高于对照组(80.00%,32/40)(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4周后,两组眩晕症状评分、LVA、RVA、BA和血清CGRP水平均升高,且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FS-CSA评分、血清D-D、TC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结合整脊法治疗颈性眩晕,可通过降低血清TC水平、提高血清CGRP水平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患者眩晕症状及颈椎功能受损情况,从而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温针灸 整脊法 总胆固醇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血流速度
下载PDF
阴阳调和针法结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对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云冰 刘道龙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24期1874-1876,1881,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阴阳调和针法结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120例,依据患者就诊顺序分别为两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的治疗措施,针药组同时给予阴阳调和针法结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 目的:探讨中医阴阳调和针法结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120例,依据患者就诊顺序分别为两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的治疗措施,针药组同时给予阴阳调和针法结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对照组给予阴阳调和针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临床症状评分、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针药组的LVA、RVA、BA的Vm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药组的眩晕、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针药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阴阳调和针法结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颈性眩晕患者效果肯定,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提高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阴阳调和针法 半夏白术汤 颈性眩晕
下载PDF
针灸为主综合治疗颈性眩晕8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敖学艳 王宁 《颈腰痛杂志》 2000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 :介绍一种以针灸为主 ,治疗颈性眩晕的综合疗法。方法 :治疗组 (88例 )以针刺相应的夹脊穴及双侧风池穴 ,再根据临床辩证分型 ,配以不同的穴位 ;对照组 (30例 )给予口服眩晕停。结果 :治疗组的疗效好于对照组 ,其中风寒阻络型要好... 目的 :介绍一种以针灸为主 ,治疗颈性眩晕的综合疗法。方法 :治疗组 (88例 )以针刺相应的夹脊穴及双侧风池穴 ,再根据临床辩证分型 ,配以不同的穴位 ;对照组 (30例 )给予口服眩晕停。结果 :治疗组的疗效好于对照组 ,其中风寒阻络型要好于气血亏虚型。结论 :针灸疗法对某些类型的颈性眩晕具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颈性眩晕 治疗
下载PDF
针刺颈夹脊穴联合艾灸治疗颈性眩晕4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6
作者 柳刚 韩为 杨骏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颈夹脊穴联合艾灸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0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病历号抽签方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丹红注射液40mL+入0.9%氯化钠或5%葡萄糖250mL,静滴,1次/d;眩晕停,25mg恢,3次d。... [目的]观察针刺颈夹脊穴联合艾灸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0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病历号抽签方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丹红注射液40mL+入0.9%氯化钠或5%葡萄糖250mL,静滴,1次/d;眩晕停,25mg恢,3次d。治疗组40例,针刺:主穴C2~C7夹脊穴,患者取俯卧位,针具、穴位常规消毒,取0.3mm×40mm毫针,单手快速进针,颈夹脊穴直刺0.5~0.8寸,针感以向整个颈肩部扩展发散为佳,患者有麻、酸、重、胀感即为得气,得气后平补平泻,留针30min,期间行针1次;艾灸:C2~C7夹脊穴针刺后,将一立方体灸盒放置于后颈部针刺针上方,将点燃的艾柱(共3柱,每柱长2.5cm)放入灸盒内不锈钢网架上,缓慢燃烧,艾灸热度以皮肤微微发红为度,待艾柱燃烧完后,从新换上新点燃的艾柱,共换3遍艾柱;配穴:恶心加内关、合谷,失眠加神门、印堂、血海,头痛加率谷、头维、列缺、阳谷、上星,肩背酸痛沉重加肩井、肩髑、肩中俞、肩外俞、曲池、外关,均提插捻转、平补平泻,留针30min,期间行针1次;起居调摄:饮食清淡,忌膏梁厚味;合理用枕,选择合适高度与硬度,保持良好睡眠体位;颈部活动幅度不宜过大,速度不宜过快、过猛。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颈椎活动、仰头试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随访6个月,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7例,显效14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8例,有效13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2.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颈夹脊穴联合艾灸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满意,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项痹 针刺 颈夹脊穴 丹红注射液 眩晕停 颈椎活动 仰头试验 椎-基底动脉供血 中医药治疗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下载PDF
颈椎“筋出槽骨错缝”对椎动脉血流动力学作用的流固耦合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辉昊 陈博 +1 位作者 詹红生 石印玉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970-2974,共5页
目的:创建上颈段"筋出槽骨错缝"有限元模型,了解"筋出槽骨错缝"状态下,颈椎活动与椎动脉血流流体之间的生物力学关系。方法:基于正常人全颈椎(C0-T1)及双侧椎动脉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C2齿状突周围韧带损伤引起的上... 目的:创建上颈段"筋出槽骨错缝"有限元模型,了解"筋出槽骨错缝"状态下,颈椎活动与椎动脉血流流体之间的生物力学关系。方法:基于正常人全颈椎(C0-T1)及双侧椎动脉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C2齿状突周围韧带损伤引起的上颈段节段运动性失稳,建立上颈段"筋出槽骨错缝"模型。分别模拟生理载荷下颈椎活动(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旋转),观察颈椎活动对椎动脉血管壁应力的作用,然后通过对血管壁与流体的流固耦合计算,获取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生理活动过程中,上颈段"筋出槽骨错缝"模型的表面应力集中现象、椎动脉血流速-时间变化曲线的趋势与正常模型相似。然而,病理模型在椎体及血管表面应力集中数值明显增加;正常与病理模型的出现最低血流速的C2的椎间相对活动度(ROM)明显增加、与颈椎整体ROM呈现非线性变化;双侧椎动脉内血流速-时间变化曲线波动频率高于正常模型,且波动幅度加大。结论:本实验创建病理模型符合上颈段"筋出槽骨错缝"的结构形态、运动学特点,能合理解释相关临床现象,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筋出槽骨错缝 椎动脉 颈性眩晕 有限元 流固耦合
原文传递
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8
作者 陈鸿儒 查振刚 董炘 《临床骨科杂志》 2004年第3期344-347,共4页
关键词 椎动脉 颈椎病 双减压 眩晕
下载PDF
腹针结合整脊手法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 被引量:8
9
作者 曹春梅 黄丽华 +1 位作者 黎兴华 陈伟 《中国现代医生》 2010年第16期57-58,共2页
目的探讨腹针结合整脊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7年12月~2009年12月治疗的96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腹针结合整脊手法)和对照组48例(单纯整脊手法)。对两组的治愈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的治愈率及总... 目的探讨腹针结合整脊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7年12月~2009年12月治疗的96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腹针结合整脊手法)和对照组48例(单纯整脊手法)。对两组的治愈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结合整脊治疗对颈性眩晕患者的疗效比单纯采用整脊治疗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针 整脊手法 颈性眩晕
下载PDF
推拿整复手法治疗颈性眩晕126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胡斌清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3-25,共3页
目的观察推拿整复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6例患者采用局部松解法及整复手法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愈71例,显效37例,有效15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为98.0%。结论推拿整复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
关键词 颈椎病 眩晕 推拿 整复
下载PDF
Clinical effect observation on liver-regulating and blood-tonifying acupuncture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 被引量:6
11
作者 朱文姣 贾一凡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CSCD 2017年第5期382-386,共5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liver-regulating and blood-tonifying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 Methods: A total of 60 cases meeting the inclusion cri...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liver-regulating and blood-tonifying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 Methods: A total of 60 cases meeting the inclusion criteria were randomized into an observation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30 cases in each group.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liver-regulating and blood-tonifying acupuncture, in which Jiaji (EX-B 2) points of C3_C7, Ganshu (BL 18) and Geshu (BL 17) were used;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acupuncture treatment in which jiaji (EX-B2) points of C3.C7 were used. Both groups received 5 times of treatment in a week with a 2-day rest, symptoms evaluation was done after 4 weeks of treatment, and then therapeutical effect was evaluat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0.0%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73.3%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inter-group comparison showed a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symptoms and signs scores in both groups all substantially dropped, showing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s (both P〈0.05); inter-group comparison showed that the improvements in subscales of dizziness, pressing pain along vertebrae and revolve-cervix tes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uperio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showing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s (all P〈0.05), while the inter-group comparisons of subscales of headache and vomiting and nause didn't show any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s after treatment (both P〉0.05). Conclusion: Liver-regulating and blood-tonifying acupuncture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 and i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patients' symptoms and sig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uncture Therapy SPONDYLOSIS cervical Spondylosis dizziness Points cervical Point Ganshu (BL 18) Point Geshu (BL 17)
原文传递
天麻钩藤饮辨证加减配合颈椎顺势牵引治疗颈源性头晕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谭志宏 杨济源 +4 位作者 董杰 董达胜 江顺波 黄文伟 张汉华 《中医临床研究》 2019年第8期94-96,共3页
目的:探究颈源性头晕患者实施中药联合牵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2月-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颈源性头晕患者96例,根据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48例,观察组48例。对照组患者行颈椎顺势牵引治疗,观察组基于牵... 目的:探究颈源性头晕患者实施中药联合牵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2月-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颈源性头晕患者96例,根据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48例,观察组48例。对照组患者行颈椎顺势牵引治疗,观察组基于牵引治疗基础上实施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临床症状及功能积分、颈痛量表(Neck Pain Questionnaire,NPQ)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症状及功能积分、NPQ评分以及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及功能积分、治疗有效率以及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显著高于对照组,NPQ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颈源性头晕行天麻钩藤饮联合顺势牵引治疗效果理想,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钩藤饮 颈椎顺势牵引 颈源性头晕 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针刺联合葛根汤合羌活胜湿汤治疗颈椎病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春媛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5年第11期148-150,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葛根汤合羌活胜湿汤治疗颈椎病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08例门诊患者按抛硬币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葛根汤合羌活胜湿汤(葛根30g,茯苓20g,桂枝、赤芍、羌活、桑枝、威灵仙、川芎各15g,麻黄、...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葛根汤合羌活胜湿汤治疗颈椎病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08例门诊患者按抛硬币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葛根汤合羌活胜湿汤(葛根30g,茯苓20g,桂枝、赤芍、羌活、桑枝、威灵仙、川芎各15g,麻黄、细辛各5g,红花、防风各10g,木瓜15g,甘草10g),1剂/d,水煎300m L,早中晚口服,100m L/次。治疗组54例针刺,主穴夹脊颈第2~7颈椎椎旁夹脊穴,配穴中渚、后溪、曲池、合谷、极泉、列缺、外关、三间、大椎;仰卧位,头转向健侧,在胸锁乳突肌后用拇指寻找病灶疼痛压痛点,28号针,平补平泻;颈型仅针刺第4~6颈椎椎旁夹脊穴,毫针快速刺入皮下1~1.2寸,进针稍倾至脊柱正中间,留针30min,针身捻转角度90°~120°,每10min提插泻法一次,提插幅度1~2mm;神经根型加刺颈部阿是穴;1次/d;汤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44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30%。对照组痊愈26例,有效17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9.6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联合葛根汤合羌活胜湿汤治疗颈椎病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眩晕 葛根汤 羌活胜湿汤 针刺 中医药治疗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下载PDF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颈性眩晕30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冀伟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8-19,共2页
为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 ,6 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口服养血清脑颗粒 )和对照组 (口服眩晕停 )各 30例 ,均治疗 4周。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 6 7% ,对照组为 73 33% ,P <0 0 5 ;治疗组血液流变学... 为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 ,6 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口服养血清脑颗粒 )和对照组 (口服眩晕停 )各 30例 ,均治疗 4周。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 6 7% ,对照组为 73 33% ,P <0 0 5 ;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和椎 -基底动脉血流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血清脑颗粒 颈性眩晕 中医药疗法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斜圆刃针合和解汤加减对颈性眩晕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建梁 景福权 +1 位作者 韩莹 周钰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105-109,共5页
目的研究斜圆刃针合和解汤加减对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收治的94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斜圆刃针治疗,观察组采用斜圆刃针合... 目的研究斜圆刃针合和解汤加减对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收治的94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斜圆刃针治疗,观察组采用斜圆刃针合和解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复发情况、临床症状变化时间,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血浆神经肽Y(NPY)、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采用超声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测定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左侧椎动脉(LVA)、基底动脉(BA)、右侧椎动脉(RVA)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4%,高于对照组的8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眩晕减轻时间、眩晕消失时间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NPY、ET-1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GRP水平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NPY、ET-1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GRP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LVA、BA、RVA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LVA、BA、RVA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4.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斜圆刃针合和解汤加减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可以改善患者颅内血流指标,缓解患者眩晕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圆刃针 和解汤加减 颈性眩晕
下载PDF
旋转复位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致颈性头晕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秋梨 黄锦萍 梁亮标 《山西中医》 2017年第1期33-34,共2页
目的:观察经颈坐位旋转复位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所致颈性头晕的临床效果。方法:寰枢关节错位伴颈性头晕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经传统推拿手法治疗,治疗组经颈坐位旋转复位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 目的:观察经颈坐位旋转复位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所致颈性头晕的临床效果。方法:寰枢关节错位伴颈性头晕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经传统推拿手法治疗,治疗组经颈坐位旋转复位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的头晕发作次数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78%,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无复发,对照组复发率为8.70%,组间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采用颈坐位旋转复位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所致颈性头晕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有效率,缓解头晕的发作次数和频率,有效控制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错位 颈性头晕 旋转复位法
下载PDF
单纯整脊与整脊配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对比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朱晓勤 吴舟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411-412,共2页
[目的]探讨整脊配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整脊配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并与单纯整脊治疗的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好转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 [目的]探讨整脊配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整脊配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并与单纯整脊治疗的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好转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与整脊结合治疗,两者可以起协同作用,提高颈性眩晕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整脊 整脊配合推拿 颈性眩晕
下载PDF
Cervical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and dizziness 被引量:2
18
作者 Tang-Hua Liu Yan-Qing Liu Bao-Gan Pe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1年第9期2146-2152,共7页
Clinical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patients withcervical degenerative disease are usually accompanied by dizziness.Anterior cervical surgery can eliminate not only chronic neck pain,cervical radiculopathy or myelopathy,... Clinical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patients withcervical degenerative disease are usually accompanied by dizziness.Anterior cervical surgery can eliminate not only chronic neck pain,cervical radiculopathy or myelopathy,but also dizziness.Immunohistochemical studies show that a large number of mechanoreceptors,especially Ruffini corpuscles,are present in degenerated cervical discs.The available evidence suggests a key role of Ruffini corpuscle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dizziness caused by cervical degenerative disease(i.e.cervical discogenic dizziness).Disc degenera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an elevation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which stimulates the mechanoreceptors in degenerated discs and results in peripheral sensitization.Abnormal cervical proprioceptive inputs from the mechanoreceptors are transmitted to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resulting in sensory mismatches with vestibular and visual information and leads to dizziness.In addition,neck pain caused by cervical disc degeneration can play a key role in cervical discogenic dizziness by increasing the sensitivity of muscle spindles.Like cervical discogenic pain,the diagnosis of cervical discogenic dizziness can be challenging and can be made only after other potential causes of dizziness have been ruled out.Conservative treatment is effective for the majority of patients.Existing basic and clinical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cervical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can lead to dizzi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vical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cervicogenic dizziness cervical discogenic dizziness cervical spondylosis Neck pain MECHANORECEPTORS
下载PDF
腕踝针结合夹脊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相关头晕症状的影响
19
作者 李前辉 杨紫芳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368-371,共4页
目的:探讨腕踝针结合夹脊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相关头晕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189例伴有眩晕症状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63)、对照1组(n=63)、对照2组(n=63)。对照1组接受夹脊针治疗,对照2组接受腕踝针治疗,观... 目的:探讨腕踝针结合夹脊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相关头晕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189例伴有眩晕症状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63)、对照1组(n=63)、对照2组(n=63)。对照1组接受夹脊针治疗,对照2组接受腕踝针治疗,观察组接受夹脊针联合腕踝针治疗,3组均每间隔1 d进行1次,10次为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3组治疗前后头晕症状改善、神经因子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3组汉化眩晕症状量表(VSS-C)评分比较,观察组(38.27±4.58)分<对照2组(40.86±4.37)分<对照1组(43.33±4.64)分;3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观察组[1.00(1.00,1.00)分]<对照2组[1.00(1.00,2.00)分]<对照1组[2.00(1.00,2.00)分](P<0.05);3组5-羟色胺(5-HT)比较,观察组(151.26±10.54)nmol·10^(-9)<对照2组(158.84±11.05)nmol·10^(-9)<对照1组(162.53±12.46)nmol·10^(-9);3组γ-氨基丁酸(GABA)均下降,观察组(20.36±3.11)μmol·L^(-1)<对照2组(23.45±4.24)μmol·L^(-1)<对照1组(25.23±4.74)μmol·L^(-1)(P<0.05);3组神经根型颈椎病生存质量量表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67.52±2.83)分>对照2组(64.56±3.16)分>对照1组(63.35±3.32)分(P<0.05)。结论:腕踝针结合夹脊针治疗可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相关头晕症状患者病情,促进神经因子水平改善,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腕踝针 夹脊针 头晕
下载PDF
椎动脉型颈椎病头晕症状评分与椎旁关节囊压痛评分的关系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立君 卫杰 +1 位作者 范宇 赵平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9年第5期781-783,共3页
【目的】研究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头晕症状评分(score of vertigo,SOV)和椎旁关节囊压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of cervical spinal joints theca,VASJT)之间的关系,为椎动型颈椎病治疗提供新方法。【方法】选择2007年10月至... 【目的】研究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头晕症状评分(score of vertigo,SOV)和椎旁关节囊压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of cervical spinal joints theca,VASJT)之间的关系,为椎动型颈椎病治疗提供新方法。【方法】选择2007年10月至2008年2月4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系列样本,应用头晕量表测量患者SOV,定量触诊确定椎旁关节压痛(VASJT)评分。将该系列样本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川芎嗪12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14d,生理盐水2mL椎旁关节囊压痛点“封闭”,每周1次,共2次。试验组川芎嗪12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14d,复方倍他米松1mL加生理盐水1mL椎旁关节囊压痛点封闭,每周1次,共2次。用SPSS11.oR件分析治疗前后两组间SOV和VASJT差异,治疗前后SOV差值和VAsJT差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系列样本SOV与VASJT相关系数为-0.884(f=143.168,P〈0.001)。治疗前两组间基线资料平稳,治疗后试验组SOV=29.10±5.15,对照组SOV=25.64±4.92,差异显著(t=2.228,P〈0.05)。治疗后实验组VASJT=9.15±6.58,对照组VASJT=13.55±7.39,差异显著(t=2.027,P〈0.05)。治疗前后SoV差值与VASJT差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77(f=60.86,P〈0.001)。【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SOV与VASJT间相关性显著,治疗中附加针对关节囊肿胀的治疗措施,能更好地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并发症 头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