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美托咪定对颅内肿瘤手术患者脑脊液中氨基酸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岳伟 朱敏敏 +3 位作者 金晶星 梅凤美 曾琼 朱美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66-668,共3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颅内肿瘤手术患者脑脊液中兴奋性和抑制性氨基酸的影响和右美托咪定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脑保护机制。方法选择择期脑肿瘤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64岁,ASA Ⅰ或Ⅱ级,性别不限,体重50-90 kg。随机均分为两组:右美托...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颅内肿瘤手术患者脑脊液中兴奋性和抑制性氨基酸的影响和右美托咪定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脑保护机制。方法选择择期脑肿瘤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64岁,ASA Ⅰ或Ⅱ级,性别不限,体重50-90 kg。随机均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 组)和对照组(C 组)。麻醉诱导前 D 组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1μg/kg,10 min 注完,C 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3-0.05 mg/kg。D 组持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2-0.7μg·kg-1·h-1,C 组间断给予咪达唑仑0.03-0.05 mg/kg。维持 BIS 值在40-50。记录麻醉诱导前(T0)、切开硬脑膜(T1)、切除肿瘤时(T2)、手术结束时(T3)的 MAP、HR。并于 T0、T3、术后6 h(T4)、12 h (T5)、24 h(T6)收集脑脊液,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脑脊液中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和抑制性氨基酸γ-氨基丁酸(GABA)的浓度。结果 T1-T3时 D 组 MAP 明显低于,HR 明显慢于 T0时和 C 组(P 〈0.05)。T3-T6时脑脊液中 C 组 Glu、Asp 浓度明显高于 T0时和 D 组(P 〈0.05),GABA 浓度明显低于 D 组(P 〈0.05)。与 T0时比较,T3-T5时 D 组 Glu、Asp 浓度有升高、GABA 浓度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6时恢复到 T0时水平。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颅内肿瘤手术中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性,降低脑脊液中兴奋性氨基酸 Glu 和 Asp 浓度,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脑脊液 氨基酸 颅内肿瘤
下载PDF
成年人脑脊液CK,AST,LDH和GPx活性检测对脑血管病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9
2
作者 刘辰庚 梁巍 王培昌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4-7,共4页
目的研究脑脊液(CSF)肌酸激酶(CK)、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四种酶的活性水平变化对脑血管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利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脑血管病患者、疾病对照组(颅脑损伤... 目的研究脑脊液(CSF)肌酸激酶(CK)、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四种酶的活性水平变化对脑血管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利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脑血管病患者、疾病对照组(颅脑损伤、脑出血和颅内感染)及健康对照组CSF上述四种酶的活性水平。结果脑血管病、颅脑损伤、脑出血、颅内感染的CK,AST和LDH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LDH在脑血管病患者CSF中升高最为显著(P<0.05),其诊断界值为79.37U/L(P<0.05),约登指数为0.673;GPx仅在脑血管病患者CSF中出现显著降低(P<0.05),其诊断界值为13.56U/L(P<0.05),约登指数为0.648;CK和AST在脑血管病患者鉴别诊断中无显著性诊断价值(P>0.05)。结论 CSF中LDH和GPx在脑血管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及评估损伤和氧化应激状态中具备潜在价值,值得进行更大标本量和更多疾病种类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脑脊液 乳酸脱氢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鉴别诊断
下载PDF
Acrylamide exposure impairs blood-cerebrospinal fluid barrier function 被引量:5
3
作者 Xue Yao Licheng Yan +4 位作者 Lin Yao Weijun Guan Fanxu Zeng Fuyuan Cao Yanshu Zh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5期555-560,共6页
Previous studies show that chronic acrylamide exposure leads to central and peripheral neu- ropathy. However,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remained unclear.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d the permeability of the blood-cerebr... Previous studies show that chronic acrylamide exposure leads to central and peripheral neu- ropathy. However,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remained unclear.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d the permeability of the blood-cerebrospinal fluid barrier, and its ability to secrete transthyretin and transport leptin of rats exposed to acrylamide for 7, 14, 21 or 28 days. Transthyretin levels in cerebrospinal fluid began to decline on day 7 after acrylamide exposure. The sodium fluorescein level in cerebrospinal fluid was increased on day 14 after exposure. Evans blue concentration in cerebrospinal fluid was increased and the cerebrospinal fluid/serum leptin ratio was decreased on days 21 and 28 after exposure. In comparison, the cerebrospinal fluid/serum albumin ratio was increased on day 28 after exposure. Our findings show that acrylamide exposure damages the blood-cerebrospinal fluid barrier and impairs secretory and transport functions. These changes may underlie acrylamide-induced neurotoxi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brain injury ACRYLAMIDE blood-cerebrospinal fluid barrier tight junction PERMEABILITY thyroid hormone LEPTIN cerebrospinal fluid^serum albumin ratio cerebro- spinal fluid NSFC grant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FLAIR序列脑室内脑脊液搏动伪影(VCSFA)的表现及初步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海学 赵瑞峰 +2 位作者 任子敬 晋记龙 魏翔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4年第5期243-245,共3页
目的探讨FLAIR序列脑室内脑脊液搏动伪影的表现及其与年龄、性别、脑室大小的关系。方法对100例正常成人行头颅MR检查,并对FLAIR序列脑室内脑脊液搏动伪影(VCSFA)进行观察统计分析。结果VCSFA表现为脑室内轻微或明显高信号,在Ⅲ,Ⅳ脑室... 目的探讨FLAIR序列脑室内脑脊液搏动伪影的表现及其与年龄、性别、脑室大小的关系。方法对100例正常成人行头颅MR检查,并对FLAIR序列脑室内脑脊液搏动伪影(VCSFA)进行观察统计分析。结果VCSFA表现为脑室内轻微或明显高信号,在Ⅲ,Ⅳ脑室最常见,在不同年龄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VCSFA组Ⅲ,Ⅳ脑室左右径大于无VCSFA组(P<0.05)。结论VCSFA是由反转延迟造成的,随着年龄增长及脑室增大,VCSFA出现频率增加,与性别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脑脊液 伪影
下载PDF
驱梅治疗后血清TRUST滴度不降的梅毒患者的脑脊液CXCL13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瞿镔 裘新民 +6 位作者 刘继峰 王向东 刘克敏 叶喻剑 沈琳 陈俊帆 许爱娥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21-424,共4页
目的对驱梅治疗半年后,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滴度下降<4倍或升高的、艾滋病病毒阴性的梅毒患者,检测其血清和脑脊液(CSF)中B淋巴细胞趋化因子-1(BLC-1/CXCL13)的浓度,探讨其与神经梅毒的相关性。方法共68例梅毒患者,实... 目的对驱梅治疗半年后,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滴度下降<4倍或升高的、艾滋病病毒阴性的梅毒患者,检测其血清和脑脊液(CSF)中B淋巴细胞趋化因子-1(BLC-1/CXCL13)的浓度,探讨其与神经梅毒的相关性。方法共68例梅毒患者,实施腰穿检测其脑脊液常规、生化、IgG指数,并进行TRUST、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及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DRL)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该组患者血清和脑脊液CXCL13的浓度,同时检测正常对照组和治疗阴转组血清CXCL13浓度。结果 68例患者中,有17例(25.0%)为神经梅毒,其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升高,IgG指数升高,脑脊液CXCL13浓度、脑脊液/血CXCL13比值在有症状神经梅毒组高于无症状神经梅毒组;无症状神经梅毒组同时高于非神经梅毒组;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86,P=0.000)。实验组、对照组和治疗阴转组血清CXCL13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系统受累可能是血TRUST滴度不下降的原因之一,神经梅毒患者脑脊液CXCL13浓度、脑脊液/血CXCL13比值异常升高,存在体液免疫反应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阴性的梅毒患者 神经梅毒 B淋巴细胞趋化因子-1 脑脊液
原文传递
酶斑免疫结合技术检测脑脊液中结核杆菌抗原及诊断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宁山 侯熙德 +2 位作者 王国治 赵桂芬 沈小兵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20-121,共2页
用酶斑免疫结合技术(Dot-Immuno-Binding Technique,DIBT)建立敏感的脑脊液中检测结核杆菌抗原方法,早期诊断结核性脑膜炎.15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不同期42份脑脊液中38份呈阳性反应.此法可测最低抗原量为10ng/ml.并用结核杆菌A60为抗原... 用酶斑免疫结合技术(Dot-Immuno-Binding Technique,DIBT)建立敏感的脑脊液中检测结核杆菌抗原方法,早期诊断结核性脑膜炎.15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不同期42份脑脊液中38份呈阳性反应.此法可测最低抗原量为10ng/ml.并用结核杆菌A60为抗原检测脑脊液中相应抗体作对照。1例患者于发病5天即发现抗原。此法不需特殊仪器,适合早期、快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 脑脊液 免疫酶技术
下载PDF
31例川崎病患儿脑脊液临床指标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郭倩倩 王丽平 +3 位作者 徐让 杨健萍 孙锟 陈笋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480-1483,1487,共5页
目的探讨患儿脑脊液(CSF)改变与急性期川崎病的关系,研究川崎病并发无菌性脑膜炎患儿脑电图及实验室指标的异常改变。方法从426例确诊的川崎病患儿中选择进行腰椎穿刺术病例,根据CSF中白细胞计数诊断无菌性脑膜炎,根据冠状动脉内径诊断... 目的探讨患儿脑脊液(CSF)改变与急性期川崎病的关系,研究川崎病并发无菌性脑膜炎患儿脑电图及实验室指标的异常改变。方法从426例确诊的川崎病患儿中选择进行腰椎穿刺术病例,根据CSF中白细胞计数诊断无菌性脑膜炎,根据冠状动脉内径诊断冠状动脉扩张。分析无菌性脑膜炎组患儿的脑电图特征,比较无菌性脑膜炎组与白细胞计数正常组以及冠状动脉扩张组与冠状动脉非扩张组各项实验室指标的差异。结果共入选31例急性期川崎病,其中7例(22.6%)患儿CSF中白细胞计数升高(4例出现脑电图异常),8例(26.7%)患儿出现冠状动脉扩张。无菌性脑膜炎组患儿血中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CSF白细胞计数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两组间其他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扩张组与非扩张组之间各项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崎病患儿常见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电图异常比重大,血中白细胞计数过高对于川崎病患儿并发无菌性脑膜炎有提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脑脊液 脑电图 无菌性脑膜炎
下载PDF
癌性脑膜病的分流手术治疗体会 被引量:1
8
作者 赵杰 刘景平 +5 位作者 张治平 伍明 李建 肖格磊 廖新斌 刘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6-240,共5页
目的:评估分流手术在癌性脑膜病患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采取分流手术治疗的癌性脑膜病患者的治疗经过。结果:5例患者颅内压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相关症状明显缓解。住院期间及随访期间未发现与分流手术相关的并发症。1例患... 目的:评估分流手术在癌性脑膜病患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采取分流手术治疗的癌性脑膜病患者的治疗经过。结果:5例患者颅内压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相关症状明显缓解。住院期间及随访期间未发现与分流手术相关的并发症。1例患者未实施分流手术,2月后死亡。结论:分流手术可有效缓解癌性脑膜病所致的颅内压增高,可减少因顽固性颅高压所致的死亡与残障,可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性脑膜病 脑脊液 分流 并发症 颅高压
下载PDF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1β表达及临床意义
9
作者 吴光勇 廖达光 +1 位作者 曾佳 庄恺 《现代医药卫生》 2013年第22期3361-3362,3365,共3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患者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35例TSA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法将患者分为轻度组(GCS 13~15分... 目的探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患者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35例TSA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法将患者分为轻度组(GCS 13~15分)12例,中度组(GCS 9~12分)12例,重度组(GCS 3~8分)11例。选取12例腰麻下肢骨折内固定取出手术者作为对照组。TSAH患者于伤后第1、2、3、5、7、10、14天分别腰穿或腰大池抽取脑脊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TNF-α、IL-1β在脑脊液中相对含量。结果三组TSAH患者脑脊液中TNF-α、IL-1β在伤后均有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照组;重度组高于中、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重度组伤后第1天和第5天出现2次峰值,轻、中度组伤后第2天达到高峰,三组TSAH患者伤后第14天仍高于正常水平。结论 TSAH后TNF-α、IL-1β在脑脊液中含量明显增高,持续较长时间,可作为TSAH指导治疗、判断预后的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创伤性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脑脊液
下载PDF
氧在低氧适应家兔脑血流调节中的作用
10
作者 刘昭荣 昝俊平 南文考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1990年第2期130-135,共6页
33只大耳白兔随机分成适应组和对照组,适应组适应结束后与对照组一起急性暴露于不同浓度的低氧混合气下,观察氧在低氧适应家兔CBF 调节中的作用.结果显示,急性缺氧时,适应组CBF 明显低于对照组,使用CSF-N_2时,适应组脑表面微血管扩张程... 33只大耳白兔随机分成适应组和对照组,适应组适应结束后与对照组一起急性暴露于不同浓度的低氧混合气下,观察氧在低氧适应家兔CBF 调节中的作用.结果显示,急性缺氧时,适应组CBF 明显低于对照组,使用CSF-N_2时,适应组脑表面微血管扩张程度小于对照组。适应组Pao_2、Pvo_2 PHa、PHv、Sao_2、Hb 和CSFP 高于或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_2、Pvco_2和BP 与对照组相似。提示氧在低氧适应家兔CBF 调节中的作用,可能是通过低氧适应的脑血管和CBF 对低氧的反应降低、脑组织Po_2升高、脑细胞外液[H^+]减少,CSFP 和Hb 增加等因素而导致CBF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适应 脑血流 家兔 调节
下载PDF
儿童病毒性脑炎急性期脑脊液细胞学分析及其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11
作者 郑华城 徐玉 +5 位作者 王春香 张静 唐红霞 王克玲 杨华芳 施荣富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9年第6期469-470,共2页
目的探索儿童病毒性脑炎急性期的脑脊液细胞学(CSFC)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3例病毒性脑炎急性期患儿的CSFC进行分析。采用微型脑脊液细胞玻片离心法收集细胞,MGG染色。结果52.38%患儿脑脊液常规白细胞数增高,而CSFC异常为90.48%,且以... 目的探索儿童病毒性脑炎急性期的脑脊液细胞学(CSFC)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3例病毒性脑炎急性期患儿的CSFC进行分析。采用微型脑脊液细胞玻片离心法收集细胞,MGG染色。结果52.38%患儿脑脊液常规白细胞数增高,而CSFC异常为90.48%,且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淋巴细胞反应为多见(49.21%)。结论与脑脊液常规相比,CSFC检查对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 脑脊液 脑脊液细胞学 儿童
下载PDF
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儿的脑电图改变及其意义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俊 陈黎 路新国 《海南医学》 CAS 2012年第10期111-112,共2页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在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者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25例临床确诊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儿的EEG资料,并与脑脊液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25例患儿中EEG异常301例(92.6%),EEG异常呈弥漫性慢波,部分出现棘(尖...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在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者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25例临床确诊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儿的EEG资料,并与脑脊液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25例患儿中EEG异常301例(92.6%),EEG异常呈弥漫性慢波,部分出现棘(尖)波或棘(尖)慢波;脑脊液异常率为43.7%。结论脑电图可作为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的诊断及判断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且脑电图较脑脊液检查更为敏感,对手足口病早期诊断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图(EEG) 手足口病 脑脊液 中枢神经系统
下载PDF
三种不同类型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影像生物标志物及基因特点分析
13
作者 李海涛 杨伊姝 +2 位作者 张伟 田园如画 李轩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4期1462-1467,共6页
目的探讨3种不同类型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EOAD)的临床、影像生物标志物及基因特点。方法运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渡云临床数据平台,以“AD、AD源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作为疾病名称关键词,限制年龄为<65岁,检索时间从2018... 目的探讨3种不同类型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EOAD)的临床、影像生物标志物及基因特点。方法运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渡云临床数据平台,以“AD、AD源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作为疾病名称关键词,限制年龄为<65岁,检索时间从2018年8月至2024年1月。采用描述性统计对符合条件的所有病例从临床特点、生物学标志物、神经影像、基因检测等进行分析。总结并分析3种EOAD典型病例:PS1突变、APP突变、未知基因型患者的临床表现、头颅MR、糖代谢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仪(PET)或Aβ-PET、生物学标志物、基因测序结果。结果39例患者致病基因PS1、APP突变为3例(7.7%),APOEε4携带率为17例(43.6%),内侧颞叶萎缩为31例(79.5%),糖代谢PET主要在后扣带回37例(94.8%);额、顶叶皮层34例(87.1%)代谢性降低等。Aβ-PET阳性9例,显像剂主要摄取部位集中在额顶叶(100%)。脑脊液Aβ42降低12例(100%),平均(393.07±90.86)pg/mL;Aβ42/Aβ40比值降低12例(100%),平均0.06±0.02;磷酸化Tau蛋白(p-Tau)升高10例(83.3%),平均(125.82±43.21)pg/mL。家族性PS1突变AD存在PSEN1 p.Tyr159Ser基因突变;APP突变AD存在APP基因有1个突变;未知致病基因突变早发性AD未发现PS1、PS2、APP突变基因,未发现痴呆相关风险基因突变。结论EOAD以“情景记忆力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需要结合结构头颅核磁、糖代谢PET或Aβ-PET、生物学标志物、基因检测等综合因素进行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 PS1基因突变 APP基因突变 APOEε4基因 糖代谢PET Β-淀粉样蛋白 脑脊液Aβ Aβ-PET
下载PDF
简易脑室内压监护装置的制作
14
作者 姬广福 李雪丽 《医疗设备信息》 2004年第11期17-17,23,共2页
我们制作一种简易的颅内压监测装置。制作依据玻意耳定律 :一定质量的气体 ,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 ,它的压强跟体积成反比 ,即P1/P2=V2/V1。制作原理简单 ,但完全符合科学原理 ,准确性高。能动态观察颅内压的变化。经三通阀还可放出脑脊... 我们制作一种简易的颅内压监测装置。制作依据玻意耳定律 :一定质量的气体 ,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 ,它的压强跟体积成反比 ,即P1/P2=V2/V1。制作原理简单 ,但完全符合科学原理 ,准确性高。能动态观察颅内压的变化。经三通阀还可放出脑脊液 ,以便化验检查 ,颅内压过高时释放脑脊液以降低颅内压。同类装置的其它用途 :若采用30ml容器 ,细胶管加防凝剂后 ,可用作中心静脉压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 脑脊液 玻意耳定律
下载PDF
颅内感染患者156例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检查结果分析
15
作者 徐杰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年第19期24-26,共3页
目的分析颅内感染的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检查结果,为颅内感染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7年7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156例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病毒性脑/脑膜炎患者101例(病脑组),化脓性脑/脑... 目的分析颅内感染的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检查结果,为颅内感染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7年7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156例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病毒性脑/脑膜炎患者101例(病脑组),化脓性脑/脑膜炎患者26例(化脑组),结核性脑膜炎29例(结脑组)。比较3组患者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检查结果。结果 3组患者发热、头痛、精神症状及脑膜刺激征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晕、恶心、呕吐、意识改变、癫痫发作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脑脊液压力、蛋白、糖、氯化物、ADA、白细胞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脑脊液性状(包括颜色、透明度)、白细胞分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型颅内感染临床表现相似,部分颅内感染症状不典型,临床上需根据不同颅内感染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检查结果仔细分析,综合考虑以最大可能作出正确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感染 病毒性脑/脑膜炎 化脓性脑/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 脑积液检查
下载PDF
颅脑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 被引量:24
16
作者 江玉泉 徐卫萍 +3 位作者 吴承远 刘玉光 周茂德 王磊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3年第6期689-691,共3页
目的:探讨颅脑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intracranialinfections,ICI)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至2002年12月我科4877例颅脑手术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发生颅内感染141例,感染率2.89%。术后有脑脊液漏、刀口皮下积... 目的:探讨颅脑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intracranialinfections,ICI)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至2002年12月我科4877例颅脑手术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发生颅内感染141例,感染率2.89%。术后有脑脊液漏、刀口皮下积液及术后急症再次手术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35.34%、24.60%及15.78%,明显高于平均感染率(P<0.05);有颅脑手术史者术后ICI发生率为5.10%,幕下手术后为6.40%,手术时间4~8h为4.40%,8h以上为7.09%,术前使用糖皮质激素者为4.80%。结论:术后脑脊液漏、局部皮下积液及急症再次手术是术后ICI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手术 颅内感染 危险因素 脑脊液漏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脑脊液红细胞增高与脑积水的关系 被引量:10
17
作者 朱家琦 唐慕菲 郐国虎 《安徽医药》 CAS 2019年第5期917-919,共3页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引发的脑脊液中红细胞含量增高的程度与脑积水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6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的完整临床资料,病人于术后第2天行腰椎穿刺留取脑脊液,并测定病人...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引发的脑脊液中红细胞含量增高的程度与脑积水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6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的完整临床资料,病人于术后第2天行腰椎穿刺留取脑脊液,并测定病人脑脊液中红细胞数目,根据红细胞的测定数目是否超过15 000×106/L将病人分为两组,第一组病人脑脊液中红细胞数目≥15 000×106/L,第二组病人脑脊液中红细胞数目<15 000×106/L。观察2周内病人有无脑积水的发生。结果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组病人脑积水发生率为65%,第二组病人脑积水发生率为3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06,P=0.022)。结论脑积水的发生率与脑脊液中红细胞的数目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积水 脊椎穿刺 红细胞计数 脑脊髓液 脑脊液红细胞
下载PDF
侧脑室引流及脑脊液置换治疗全脑室出血 被引量:4
18
作者 朱炯端 付卓 文学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6年第1期101-102,共2页
目的 探讨治疗全脑室出血的方法。方法 采用侧脑室持续体外引流配合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46例全脑室出血,选择积血较多一侧侧脑室锥颅穿刺置管引流,并间断注入尿激酶,每天行腰穿置换脑脊液。结果 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41例复查CT显示... 目的 探讨治疗全脑室出血的方法。方法 采用侧脑室持续体外引流配合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46例全脑室出血,选择积血较多一侧侧脑室锥颅穿刺置管引流,并间断注入尿激酶,每天行腰穿置换脑脊液。结果 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41例复查CT显示积血于4~15d消失,除5例死亡外,余均恢复良好。结论 本方法可清除导水管以上及以下的积血,明显降低病死率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引流术 脑脊髓液分流术 侧脑室引流 脑脊液置换 治疗 全脑室出血
原文传递
早年应激致雌性大鼠认知功能障碍中脑脊液氨基酸变化及意义
19
作者 王笑天 谢方 +3 位作者 王雪 王世达 赵云 钱令嘉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4-172,共9页
目的 研究母婴分离应激雌性大鼠成年后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氨基酸的变化,为探索早年应激致认知障碍的发生机制提供新的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母婴分离(maternal separation,MS)应激的方法建立早年应激大鼠模型,随机分对照组(... 目的 研究母婴分离应激雌性大鼠成年后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氨基酸的变化,为探索早年应激致认知障碍的发生机制提供新的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母婴分离(maternal separation,MS)应激的方法建立早年应激大鼠模型,随机分对照组(CON)和应激组(MS)。在实验大鼠成年后采用旷场、物体识别及水迷宫实验评价认知功能,尼氏染色观察脑海马和前额叶皮质区神经细胞数量及排列,全自动蛋白表达分析系统(WESTM)检测突触后致密物95(PSD-95)蛋白表达水平,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靶向定量分析大鼠脑脊液氨基酸含量。结果 与CON组大鼠相比,MS组大鼠旷场评分、物体识别认知指数、水迷宫穿台次数显著降低(P<0.01),水迷宫寻台时间显著延长(P<0.001),海马CA3区、前额叶皮质区神经细胞排列疏松,数量明显减少(P<0.05),海马、前额叶皮质突触可塑性蛋白标记物PDS-95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MS组大鼠脑脊液中筛选具有潜在生物学效应的氨基酸为苏氨酸(P<0.05,|log2FC|>0)。结论 母婴分离应激致大鼠成年后认知功能障碍,脑相关区域损伤和脑脊液氨基酸代谢异常,以及苏氨酸水平降低影响神经细胞突触可塑性可能是应激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病理基础。[营养学报,2022,44(2):164-1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年应激 雌性大鼠 脑脊液 氨基酸代谢 突触可塑性 认知障碍
原文传递
微创双侧脑室外引流联合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出血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5
20
作者 方小琴 郭剑英 +2 位作者 胡迎春 童翠云 汪春红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2161-2162,共2页
目的探讨脑室出血患者行微创双侧脑室外引流联合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的护理经验,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我院2002年9月~2009年4月收治的26例脑室出血患者行微创双侧脑室外引流联合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结果26例患者好转,治愈2l例,死亡3... 目的探讨脑室出血患者行微创双侧脑室外引流联合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的护理经验,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我院2002年9月~2009年4月收治的26例脑室出血患者行微创双侧脑室外引流联合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结果26例患者好转,治愈2l例,死亡3例,自请出院2例,没有出现护理相关并发症。结论加强对脑室出血患者行微创双侧脑室外引流联合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的护理和潜在并发症的防范,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出血 脑室引流 脑脊液置换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