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剂量山莨菪碱对脑复苏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2
1
作者 谢钢 蒋崇慧 +3 位作者 郑伟华 赵双彪 尹刚 吴美英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381-382,共2页
目的 探讨大剂量山莨菪碱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综合评分 (NFC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FI)、Barthel指数 (MBI)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定 ,并观察... 目的 探讨大剂量山莨菪碱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综合评分 (NFC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FI)、Barthel指数 (MBI)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定 ,并观察大剂量山莨菪碱对它们的影响。结果 在心肺复苏后第 5天 ,NFCS评分大剂量山莨菪碱组明显较小剂量山莨菪碱组和常规治疗组高 (P <0 0 1) ,在复苏后第 12周和 2 4周 ,大剂量山莨菪碱组NFI评分明显较另两组低 (P <0 0 5 ) ,MBI评分明显较另两组高 (P <0 0 1)。结论 大剂量山莨菪碱可改善心肺复苏后脑复苏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脑复苏 山莨菪碱 生活质量 神经功能综合评分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心脏骤停 MBI
下载PDF
亚低温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神经功能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3
2
作者 蒋崇慧 谢钢 +3 位作者 程少均 郑伟华 赵双彪 尹刚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371-373,共3页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神经功能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FI)、Barthel指数 (MBI)及生活质量评分 (QOL)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定 ,...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神经功能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FI)、Barthel指数 (MBI)及生活质量评分 (QOL)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定 ,并观察亚低温对他们的影响。结果 在心肺复苏后第7d ,亚低温组GCS评分明显比常规治疗组高 (P <0 0 5 ) ;在复苏后第 12周和 2 4周 ,亚低温组NFI评分及QOL评分均明显较常规治疗组低 (P <0 0 5 ) ,MBI评分明显较常规治疗组高 (P <0 0 1)。结论 亚低温可改善心肺复苏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心肺复苏 神经功能状况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和心肺脑复苏成功病例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2
3
作者 韩文斌 刘巍 +1 位作者 宋斌 李广罡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8-311,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心脏骤停患者成功脑复苏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对比分析心脏骤停后成功心肺脑复苏(A组,n=38)和仅心肺复苏成功(B组,n=42)患者之间的相关指标,包括性别、年龄、原发疾病、心脏骤停原因、心脏骤停环境、心脏骤停相关时... 目的探讨影响心脏骤停患者成功脑复苏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对比分析心脏骤停后成功心肺脑复苏(A组,n=38)和仅心肺复苏成功(B组,n=42)患者之间的相关指标,包括性别、年龄、原发疾病、心脏骤停原因、心脏骤停环境、心脏骤停相关时间和心肺复苏后相关治疗持续时间。结果两组性别比和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疾病:A组以外科为主(78.9%),B组以内科为主(6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心脏骤停原凶:A组31例(81.6%)为急性缺氧、低血压、内脏神经反射和单纯心脏疾患,B组30例(71.4%)为慢性缺氧和慢性心脏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心脏骤停环境:A组24例(63.2%)发生在手术室和ICU,B组22例(52.4%)发生在普通病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心脏骤停相关时间:A组心脏骤停持续时间(8.2±8.7)min,自主心跳恢复时间(6.7±8.4)min,脑缺血缺氧时间(1.5±1.3)min,均明显短于B组[分别为(30.8±26.2)min、(27.7±24.9)min和(3.1-4-3.1)min,P〈0.001或P〈0.005]。心肺复苏后相关治疗持续时间:A组亚低温持续时间(4.0±2.6)d,呼吸机持续时间(11.1±19.7)d,与B组[(5.9±3.8)d和(15.4±29.3)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原发疾病(OR=6.22,95%CI1.64—23.46)、心脏骤停持续时间(OR=1.11,95%CI 1.04—1.19)和心脏骤停发生环境(OR=4.51,95%CI 1.22~16.61)与成功脑复苏的关系更密切,成为三个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没有明显慢性疾病,在手术室和ICU以急性缺氧、低血压和单纯心脏原因发生的心脏骤停,抢救及时有效,复苏后处理恰当、合理,尽早实施全面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脑复苏
下载PDF
葛根素在大鼠脑复苏时对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杨光田 曹建忠 +2 位作者 刘书山 钟强 邓普珍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393-394,共2页
目的  观察葛根素在大鼠脑复苏时对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 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葛根素组 ,采用Pulsinelli4VO法 ,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利用免疫组化法、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大... 目的  观察葛根素在大鼠脑复苏时对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 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葛根素组 ,采用Pulsinelli4VO法 ,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利用免疫组化法、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内Fas、p5 3蛋白表达的水平及凋亡细胞数的变化。结果 ①脑缺血 10min再灌注 6h ,海马CA1区有少量p5 3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 ,再灌注 12h后增多。②脑缺血 10min再灌注 3h ,Fas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增多 ;再灌注12h ,Fas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达高峰 ,后下降。③神经细胞凋亡数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增加。④给予葛根素治疗后 ,上述变化均减轻。结论 葛根素脑复苏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抑制或延迟脑缺血时细胞凋亡、调控基因Fas、p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脑复苏 细胞凋亡 CA1 p53 FAS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心肺脑复苏后亚低温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5
作者 李海娜 兰超 +3 位作者 李莉 李璐 史晓朋 郭楠楠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5年第1期58-61,共4页
心肺复苏发展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已经有所提高,但是心肺复苏后脑功能的恢复却不尽如人意。如何促进心肺复苏患者脑功能的恢复,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亚低温治疗是心肺复苏后脑保护的有... 心肺复苏发展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已经有所提高,但是心肺复苏后脑功能的恢复却不尽如人意。如何促进心肺复苏患者脑功能的恢复,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亚低温治疗是心肺复苏后脑保护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在2013年美国心脏学会(AHA)年会上公布的两项大规模的有关降温治疗的临床研究,却得出了与以往不同的结论。因此,本文就亚低温疗法在心肺复苏中脑保护的作用机制、降温时机、疗效和不良反应等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脑复苏 亚低温
下载PDF
亚低温联合生脉注射液对心脏骤停后脑复苏患者心脑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9
6
作者 朱文生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720-723,共4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生脉注射液对心脏骤停后脑复苏患者心脑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心脏骤停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9例,均在心肺复苏后行脑复苏治疗,对照组给予亚低...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生脉注射液对心脏骤停后脑复苏患者心脑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心脏骤停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9例,均在心肺复苏后行脑复苏治疗,对照组给予亚低温治疗(MHT)及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心脏指数(CI)、心输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评价心功能,比较其复苏后1周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价两组脑功能分级情况,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白介素-1(IL-1)、白介素-8(IL-8),并观察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I(2.63±0.24)L/(min·m)、CO(3.92±0.16)L/min及LVEF(73.29±1.6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脑功能良好率66.67%较对照组33.33%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GCS评分(10.18±1.65)分、ADL评分(78.29±1.67)分高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23.19±1.57)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GDF-15(0.45±0.12)μg/L、IL-1(63.29±1.65)μg/L、IL-8(40.32±1.67)μg/L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69%低于对照组25.64%(P<0.05)。结论亚低温联合生脉注射液有利于保护心脏骤停后脑复苏患者心脑功能,下调血清GDF-15及炎症因子水平,降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生脉注射液 心脏骤停 脑复苏 心脑功能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在脑复苏中的应用及影响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国兴 谢苗荣 +1 位作者 刘凤奎 王振洲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02-605,共4页
目的 探讨影响心肺复苏(CPR)术后亚低温治疗患者预后的因素及动态脑电波监测对预后的价值.方法 对42例循环稳定的CPR术后患者在全身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亚低温治疗,体温(颈静脉球温度)控制在31~34℃,维持3~6 d后复温.治疗期间行各项... 目的 探讨影响心肺复苏(CPR)术后亚低温治疗患者预后的因素及动态脑电波监测对预后的价值.方法 对42例循环稳定的CPR术后患者在全身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亚低温治疗,体温(颈静脉球温度)控制在31~34℃,维持3~6 d后复温.治疗期间行各项常规检查,同时监测脑电波并进行Hockday分级,对于存活3个月者通过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神经系统功能.结果 良好转归组(包括恢复良好、中度残疾,19例)与不良转归组(包括严重残疾、植物状态、死亡,23例)间停跳后至开始CPR时间及复苏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血中剩余碱、乳酸浓度均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停跳后至开始CPR时间(min):4.11±1.80比13.08±11.37,GCS(分):5.48±1.32比4.13±1.61,剩余碱(mmol/L):-10.27±6.23比-13.18±7.29,乳酸(mmol/L):6.82±3.12比8.47±4.14,P<0.05或P<0.01];37例患者行动态脑电波监测,Hockday分级Ⅱ级与Ⅲ级间的良好预后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7%(12/14)比37.5%(3/8),P<0.05].结论 停跳后至开始CPR时间及复苏后GCS、血中剩余碱、乳酸浓度有助于判定亚低温治疗后患者的预后;脑电波监测对判定亚低温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转归有较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脑复苏 预后 脑电波
原文传递
复苏后综合征患者神经功能评估与脑复苏的现状 被引量:15
8
作者 孙漓(综述) 彭强(审校)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50-454,共5页
脑复苏的疗效直接影响心脏骤停患者复苏的预后,选择更客观、更科学的评估复苏后综合征患者神经功能结局的方法,探索除亚低温治疗外更具前景的脑复苏措施将使脑复苏取得更理想的效果,结合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关键词 复苏后综合征(PRS) 神经功能评估 脑复苏 心脏骤停(CA)
下载PDF
针刺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杨宁晖 张晓震 +1 位作者 李敬仁 张秀丽 《上海针灸杂志》 2002年第6期3-5,共3页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 (PVS)的疗效。方法 对 5 0例 PVS患者运用针灸催醒及脑复苏后的系列症状对症治疗。结果与结论 针灸治疗 PVS总有效率为 82 %。疗效与病程有很大关系 ,病程越长 ,有效率愈低 ;治疗在 11~ 15个疗程...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 (PVS)的疗效。方法 对 5 0例 PVS患者运用针灸催醒及脑复苏后的系列症状对症治疗。结果与结论 针灸治疗 PVS总有效率为 82 %。疗效与病程有很大关系 ,病程越长 ,有效率愈低 ;治疗在 11~ 15个疗程者效果最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研究 针刺疗法 持续性植物状态 醒脑开窍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对心脏骤停后综合征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杨立山 吴嘉荔 +3 位作者 陈伟 李文峰 陈中伟 曹瑞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97-901,共5页
目的评价参附注射液在治疗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80例心脏骤停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对照组仅在常规治... 目的评价参附注射液在治疗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80例心脏骤停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对照组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7、14、28天进行脑功能分级(CPC)、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及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统计两组患者呼吸机使用天数、总花费及病死率,通过统计学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治疗方案后CPC、Glasgow评分、SOFA评分、呼吸机使用总天数及总花费的差异。结果80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病历资料不完整,从病例中剔除,最终实验组37例,对照组4JD例。实验组存活病例在治疗后第3、7、14、28天CPC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Glasgow评分实验组分别在治疗后第14、28天时较对照组高(P〈0.05)。SOFA评分实验组在治疗后第3、7、14天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第3、7、14、28天呼吸机使用天数、住院总花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在第3、7、14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第28天,实验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改善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 脑复苏 参附注射液
原文传递
亚低温对恢复自主循环后患者预后和脑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保学明 卢建华 +1 位作者 余涛 林俊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1-384,共4页
目的:分析亚低温对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的心肺复苏患者预后和脑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对66例心肺复苏后获得ROSC的患者进行分组,根据是否用亚低温治疗以及ROSC后不同时间予低温治疗分为常温组和低温A、B组。比较低温两组... 目的:分析亚低温对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的心肺复苏患者预后和脑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对66例心肺复苏后获得ROSC的患者进行分组,根据是否用亚低温治疗以及ROSC后不同时间予低温治疗分为常温组和低温A、B组。比较低温两组和常温组中第1、3、7、28天的GCS评分、SOFA评分和28 d的生存率和CPC评分。结果:各组ROSC率、28 d生存率和第1、3、7天SOFA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第7天GCS评分和第28天的CPC评分常温组与低温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两低温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亚低温对心肺复苏患者ROSC的28 d生存率影响不大,但对ROSC患者的脑功能恢复有明显益处,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在ROSC后1 h内进行亚低温治疗患者开始时机对生存率和CPC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自主循环恢复 脑复苏
下载PDF
心脏骤停后脑复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2
作者 田晓芬 陈蒙华 《医学综述》 2010年第5期693-695,共3页
约50%的患者发生心脏骤停后给予心肺复苏术能恢复自主循环。然而,在复苏后期,仍有很多患者由于全脑缺血后神经元的损伤而死亡。因此,心脏骤停后恢复和保护脑功能是十分必要的。亚低温疗法是第一种应用于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改善存活率和神... 约50%的患者发生心脏骤停后给予心肺复苏术能恢复自主循环。然而,在复苏后期,仍有很多患者由于全脑缺血后神经元的损伤而死亡。因此,心脏骤停后恢复和保护脑功能是十分必要的。亚低温疗法是第一种应用于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改善存活率和神经功能的治疗方法。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多种方法正在处于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的研究当中。主要有溶栓治疗、特殊灌注液治疗和抗凋亡药物。该文就心脏骤停后大脑的病理生理改变和脑复苏的不同治疗措施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脑复苏 亚低温疗法
下载PDF
阶梯式亚低温治疗心肺复苏患者脑复苏的临床疗效及护理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秀华 孟金凤 赵华宇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第2期10-11,共2页
目的:探讨阶梯式亚低温治疗心肺复苏患者脑复苏的临床疗效及护理观察。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ICU收治的心肺复苏患者82例,随机等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局部降温治疗,试验组采用阶梯式亚低温全身降温治疗,且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阶梯式亚低温治疗心肺复苏患者脑复苏的临床疗效及护理观察。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ICU收治的心肺复苏患者82例,随机等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局部降温治疗,试验组采用阶梯式亚低温全身降温治疗,且两组患者全程均接受相同的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I临床疗效。结果:两组GC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梯式亚低温治疗心肺复苏患者脑复苏临床疗效明显,再辅以精心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梯式亚低温 心肺复苏 脑复苏 护理
下载PDF
Combination of mild therapeutic hypothermia and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for ischemic brain injury 被引量:9
14
作者 Kai Zhao Rui Li +11 位作者 Sheng Bi Yu Li Long Liu Yu-Long Jia Peng Han Chang-Cong Gu Xi-Ze Guo Wan-Ping Zhang Chun Wang Chun-Ying Pei Lin-Lu Tian Li-Xian Li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10期1759-1770,共12页
Mild therapeutic hypothermia has been shown to mitigate cerebral ischemia, reduce cerebral edema,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schemia.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based therapy can decrease neur... Mild therapeutic hypothermia has been shown to mitigate cerebral ischemia, reduce cerebral edema,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schemia.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based therapy can decrease neuronal death and infiltration of inflammatory cells, exerting a neuroprotective effect. We hypothesized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mild therapeutic hypothermia and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would be neuroprotective for treatment of stroke. A rat model of transi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was established using the nylon monofilament method. Mild therapeutic hypothermia(33°C) was induced after 2 hours of ischemia.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were administered through the femoral vein during reperfusion. The severity of neurological dysfunction was measured by a 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 Scaling System. The area of the infarct lesion was determined by 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 staining. Apoptotic neurons were detected by 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 UTP-biotin nick end labeling(TUNEL) staining. The regeneration of microvessels and changes in the glial scar were detected by 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s after ischemic brain injury were evaluated by in situ staining using markers of inflammatory cells. The expression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 was measured by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Compared with mild therapeutic hypothermia or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 treatment alone, their combination substantially improved neurological deficits and decreased infarct size. They synergistically reduced the number of TUNEL-positive cells and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expression, increase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levels, effectively reduced inflammatory cell infiltration and down-regulated the m RNA expression of the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terleukin-1β,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and interleukin-6.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combined treatment is a better approach for treating stroke compared with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brain injury stroke rats transient middle cerebrum artery occlusion cerebral resuscitation mild therapeutic hypothermia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combination therapy neuroprotection neuronal cell death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早期亚低温对心肺复苏患者预后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谢文林 张允岭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2期72-75,共4页
目的 探索早期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急诊科ICU自2008年1月-2013年1月心肺复苏患者的病历,评价早期亚低温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住院生存率和出院总存活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目的 探索早期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急诊科ICU自2008年1月-2013年1月心肺复苏患者的病历,评价早期亚低温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住院生存率和出院总存活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①亚低温组28 d生存率与存活出院率分别为20.8%和17.0%;非早期亚低温组均为8.0%.②复苏后第7天时,亚低温组格拉斯哥和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9.1±2.3)分和(1.9±0.4)分,非亚低温组为(6.5±2.8)分和(3.5±0.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出院后24周,亚低温组活动能力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为(73.3±10.6)分与(49.3±8.7)分,非亚低温组为(58.3±9.8)分和(34.3±6.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心肺复苏后使用亚低温治疗可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脑复苏 亚低温 神经功能状况 生存率
下载PDF
ICU优化治疗对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脑复苏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慧智 钱秦娟 董宏 《中国医学装备》 2015年第1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优化治疗对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CAS)患者脑复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ICU治疗的92例心脏骤停并成功复苏患者采用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取院内ICU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采用院内ICU...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优化治疗对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CAS)患者脑复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ICU治疗的92例心脏骤停并成功复苏患者采用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取院内ICU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采用院内ICU优化治疗方式;对两组患者在治疗中的神经功能情况、并发症及病死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停留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占45.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1.7%;病死率为4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3.9%,两组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4,P<0.05);两组在并发症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ICU优化治疗能明显改善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的神经功能,并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优化治疗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 脑复苏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早期应用高压氧进行脑复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潘树义 孟祥恩 +5 位作者 李铭鑫 张禹 吕艳 杨晨 张良 刘文成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358-361,共4页
目的 观察早期高压氧( 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对脑复苏成功率的影响,为临床脑复苏治疗提供依据和方法.方法 将心肺复苏成功的患者分成早期HBO治疗组(发病l周内)和晚期HBO治疗组(发病1周后),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HBO治疗,2... 目的 观察早期高压氧( 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对脑复苏成功率的影响,为临床脑复苏治疗提供依据和方法.方法 将心肺复苏成功的患者分成早期HBO治疗组(发病l周内)和晚期HBO治疗组(发病1周后),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HBO治疗,2组的HBO治疗压力、疗程均相同,但HBO治疗的介入时间不同.评定标准采用“2001年中国重新修订的PVS诊断和疗效评分标准(南京标准)”,在HBO治疗前和发病后的第6个月进行意识状态评定.结果 早期HBO治疗组18人,清醒、恢复正常生活4人(有效),清醒、轻残但可自理生活5人(有效),最低意识状态2人(无效),植物状态生存7人(无效),有效率50.0%:晚期HBO治疗组53人,清醒、恢复正常生活9人(有效),清醒、轻残但可自理生活15人(有效),最低意识状态4人(无效),植物状态生存25人(无效),有效率为45.3%.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有效率与国内外报道的脑复苏成功率(2%~1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时的HBO治疗可改善部分心肺复苏患者的预后,保护残存神经细胞,提高智能水平,但早期、超早期HBO治疗不能提高脑复苏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高压氧 脑复苏
原文传递
心搏骤停后脑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8
作者 廉应涛 陆礼萍 +1 位作者 徐松 余追 《医学综述》 2018年第10期1993-1997,共5页
脑组织对缺血高度敏感,即使是短暂的缺血也会诱发一系列复杂事件,最终导致脑细胞死亡。心搏骤停为全脑缺血状态,所以首要处理是恢复脑血流。然而,脑血流恢复会对心搏骤停患者造成额外的损害,并加重其神经认知功能障碍。因此,心搏骤停后... 脑组织对缺血高度敏感,即使是短暂的缺血也会诱发一系列复杂事件,最终导致脑细胞死亡。心搏骤停为全脑缺血状态,所以首要处理是恢复脑血流。然而,脑血流恢复会对心搏骤停患者造成额外的损害,并加重其神经认知功能障碍。因此,心搏骤停后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级联反应,涉及多个环节,如能量代谢障碍、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钙超载、氧自由基损伤、炎症反应、线粒体损伤、内质网应激、细胞凋亡等,其中仍有很多不甚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搏骤停 脑损伤 脑复苏 机制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优化治疗对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脑复苏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8
19
作者 韩毅 刘涌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7期890-892,共3页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采取重症监护病房优化治疗对脑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重症监护病房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引进优化治疗方案,对比2组患...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采取重症监护病房优化治疗对脑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重症监护病房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引进优化治疗方案,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指标、心功能改善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重症监护病房内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和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脏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神经功能结局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监护病房优化治疗能明显改善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的心功能和神经功能,明显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重症监护病房 脑复苏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应用高压氧治疗脑复苏的时机选择和疗程探讨 被引量:8
20
作者 叶待君 宁聪 +1 位作者 雷宇 孙明莉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5-220,共6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治疗时机和疗程对心肺复苏(CPR)成功后脑复苏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二部接诊的89例CPR术后行脑复苏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即开始常规药物治疗,并于不同介入时机予以...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治疗时机和疗程对心肺复苏(CPR)成功后脑复苏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二部接诊的89例CPR术后行脑复苏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即开始常规药物治疗,并于不同介入时机予以HBO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至少3个疗程的HBO治疗。收集患者HBO治疗不同介入时机(CPR成功后<12 h、12~72 h、4~7 d和8~21 d)、不同疗程(1、2和3个疗程)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评分。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评估HBO治疗介入时机或疗程对GCS评分和aEEG评分是否存在影响,然后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一步验证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所得结论,评估HBO疗程或介入时机对疗效的影响。结果:共入选89例患者,CPR成功后<12 h、12~72 h、4~7 d和8~21 d开始HBO治疗的患者分别有8、20、33及28例。①GCS评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使用格林豪斯-盖斯勒校正法)显示,HBO治疗疗程对GCS评分的影响存在统计学意义(F=71.735,P=0.000)。HBO治疗疗程与介入时机的交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55,P=0.817)。配对样本t检验显示,HBO治疗前及治疗1、2、3个疗程GCS评分均数分别为3.56、4.80、5.55和6.49分,两两配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②aEEG评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使用格林豪斯-盖斯勒校正法)显示,HBO治疗疗程对aEEG评分的影响存在统计学意义(F=96.965,P=0.000)。HBO治疗疗程与介入时机的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35,P=0.112)。配对样本t检验显示,HBO治疗前及治疗1、2、3个疗程aEEG评分均数分别为1.71、2.21、2.52和3.03分,两两配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HBO治疗对CPR成功后患者脑复苏的疗效明显,HBO疗程越长,脑复苏效果越显著。CPR成功后21 d内,HBO治疗介入时机对患者脑复苏的疗效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脑复苏 介入时机 疗程 振幅整合脑电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