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视准分子激光术后远期角膜知觉变化及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吴苗琴 黄小珍 罗浩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78-981,共4页
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角膜瓣蒂止上方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Superior—hinged LASIK,S-H-LASIK)及角膜瓣蒂止鼻侧的LASIK(Nasal—hinged LASIK,N—H—LASIK)术后远期角膜知觉的改变并分析其相关... 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角膜瓣蒂止上方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Superior—hinged LASIK,S-H-LASIK)及角膜瓣蒂止鼻侧的LASIK(Nasal—hinged LASIK,N—H—LASIK)术后远期角膜知觉的改变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93例186只眼接受近视激光手术患者,其中PRK58只眼、N—H—LASIK102只眼、S-H—LASIK26只眼,随访3-10年,检测干眼症相关指标中央角膜知觉(COS),对获得的数据差异的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角膜触觉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1)PRK、N—H—LASIK、S—H—LASIK术后出现半数CCS改变的时间是3462、2721、1383d。(2)角膜触觉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患者的年龄(OR-0.965,95%CI:0.938。0.992)、术前等量球镜(OR=1.385,95%CI:1.149~1.669)、术前平均角膜曲率(OR=1.392,95%CI:1.088~1.780)、术后平均角膜曲率(OR=0.881,95%CI:0.781。0.994)、角膜切削厚度(OR=1.028,95%CI:1.009~1.047)。(3)N—H—LASIK手术引起角膜触觉改变的可能性是PRK手术方法的96.074倍(95%CI:12.090~763.451),S-H—LASIK手术引起角膜触觉改变的可能性是PRK手术方法的633.364倍(95%CI:61.807~6490.401)。结论近视激光手术可以导致患者术后远期角膜知觉的下降;相对于PRK手术,LASIK手术尤其是角膜瓣的蒂位于上方者,是术后角膜知觉下降的高危因素,其他的危险因素主要与手术中激光切削的角膜组织面积和深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中央角膜知觉 生存分析 COX回归
原文传递
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术后角膜知觉和角膜神经修复的研究
2
作者 薛艳玲 刘苏冰 +1 位作者 聂晓丽 买志彬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54-356,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微型角膜刀制瓣与飞秒激光制瓣辅助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ub-Bowman's keratomileusis,SBK)术后角膜中央知觉及上皮下神经纤维密度的变化。方法接受SBK治疗的近视患者,根据制瓣方式分为FEMTO-LDV飞秒激光制瓣(FEMTO-L... 目的对比分析微型角膜刀制瓣与飞秒激光制瓣辅助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ub-Bowman's keratomileusis,SBK)术后角膜中央知觉及上皮下神经纤维密度的变化。方法接受SBK治疗的近视患者,根据制瓣方式分为FEMTO-LDV飞秒激光制瓣(FEMTO-LDV)组和OneUse-Plus微型角膜刀制瓣(OUP)组,每组各25例(50眼)。观察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rity,UCVA)、角膜中央知觉和上皮下神经纤维的变化情况等。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UCVA均≥1.0。术后1个月FEMTO-LDV组的角膜中央知觉较OUP组好(P=0.003),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13、0.409);术后6个月两组的角膜中央知觉与术前相比均降低(均为P=0·000)。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角膜中央上皮下神经纤维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38、0.776、0.824)。结论飞秒激光与微型角膜刀制瓣的SBK均获得了良好的UCVA,角膜中央上皮下神经纤维的恢复相同,飞秒激光制瓣的SBK术后1个月角膜知觉恢复优于微型角膜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 角膜中央知觉 上皮下神经纤维密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