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9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铁对中国城市可达性格局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31
1
作者 钟业喜 黄洁 文玉钊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7-395,共9页
基于列车时刻表数据,以地级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提取两两中心城市间的最短交通时间,以平均可达性为度量指标,测算了全国31个中心城市的可达性水平,分析了高铁对中心城市可达性格局的影响。依据中心城市到全国地级城市的最短交通时间提... 基于列车时刻表数据,以地级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提取两两中心城市间的最短交通时间,以平均可达性为度量指标,测算了全国31个中心城市的可达性水平,分析了高铁对中心城市可达性格局的影响。依据中心城市到全国地级城市的最短交通时间提取全国31个中心城市的一日交流圈范围,分析了中心城市的高铁效应,并选择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重庆5个中心城市作为典型案例,分析和探讨一日交流圈空间格局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心城市可达性水平与城市的空间区位及城市的对外交通条件关联密切;2高铁网络的发展使中心城市的可达性水平有所提升,受城市所处的空间区位及高铁建设条件的影响,不同城市的可达性改善程度存在差距;3高铁对中心城市一日交流圈范围拓展的影响显著且呈东中西差异分布,中心城市一日交流圈覆盖的地级市数量增加,在城市密集地区,地级市被叠加覆盖的次数增长;4中心城市一日交流圈的拓展与高铁线路布局走向一致,优越的中心地理位置有利于中心城市交流圈范围的扩大,地形、水域等地理障碍则会限制城市交流圈在不同方向上的拓展;5高铁网络的发展对改善城市可达性的作用正逐渐赶超城市空间区位对城市可达性水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城市 铁路网络 可达性 一日交流圈 高铁效应
下载PDF
我国中心城市金融集聚水平与空间格局研究 被引量:104
2
作者 茹乐峰 苗长虹 王海江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8-66,共9页
通过对2010年全国286个地级以上中心城市相关数据的因子分析,将金融集聚因子降维成规模因子、质量因子和活跃程度3个较稳定的可解释因子,并与2005年相应数据进行比较。根据金融集聚指数,将我国中心城市金融集聚水平划分为全国性金融中... 通过对2010年全国286个地级以上中心城市相关数据的因子分析,将金融集聚因子降维成规模因子、质量因子和活跃程度3个较稳定的可解释因子,并与2005年相应数据进行比较。根据金融集聚指数,将我国中心城市金融集聚水平划分为全国性金融中心、全国性金融次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省域金融中心及地方金融中心。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全国中心城市金融集聚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展现,结果显示我国金融集聚最为显著的区域集中在长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地区,上海、北京—天津、广州—深圳构成全国性金融集聚服务中心城市;金融集聚与城市规模有着极强相关性,2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是金融活动的主要集聚地;各省区的金融集聚中心一般为其省会城市及其副中心城市。分析金融集聚指数2005—2010年的变化率,全国金融业集聚态势有从全国金融中心向邻近区域扩散的趋势,并向中部和近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不断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城市 金融集聚 空间格局 因子分析 GIS空间分析
原文传递
利用手机数据分析上海市域的职住空间关系——若干结论和讨论 被引量:70
3
作者 钮心毅 丁亮 《上海城市规划》 2015年第2期39-43,共5页
使用手机信令数据计算出了上海市域居民通勤数据,用于分析上海市域的职住空间关系。中心城居民通勤范围集中在中心城及周边的通勤区内。在中心城及通勤区内,超过97%的居民实现了职住平衡。在郊区新城中,宝山新城、闵行新城大部已经进入... 使用手机信令数据计算出了上海市域居民通勤数据,用于分析上海市域的职住空间关系。中心城居民通勤范围集中在中心城及周边的通勤区内。在中心城及通勤区内,超过97%的居民实现了职住平衡。在郊区新城中,宝山新城、闵行新城大部已经进入中心城通勤区。其余7个郊区新城居民至中心城通勤的比例均低于5%。郊区新城中居民主体仍是在新城内部通勤、或者新城以外的本区域内通勤。要优化上海市域居民职住空间关系,需要在中心城内合理布局就业次中心和安排居住人口,郊区新城应以增加就业岗位为主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位空间关系 通勤 中心城 郊区新城 手机数据 上海
下载PDF
城市群能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吗?——基于7个国家级城市群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54
4
作者 丁任重 许渤胤 张航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7-45,共9页
将城市群视为一项区域经济政策,利用双重差分法评估7个国家级城市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研究发现:(1)城市群能够有效带动区域经济增长,7个城市群每年带动的平均经济增长率约为0.56%。其中,南方四大城市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带动作... 将城市群视为一项区域经济政策,利用双重差分法评估7个国家级城市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研究发现:(1)城市群能够有效带动区域经济增长,7个城市群每年带动的平均经济增长率约为0.56%。其中,南方四大城市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加入城市群的城市比未加入的城市每年的经济增长率要高0.92%。(2)北方三大城市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并不明显。(3)城市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由核心城市的溢出效应和虹吸效应共同作用,与空间距离和核心城市经济水平相关。(4)七大城市群、南方城市群和北方城市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和空间距离的关系依次表现为"倒N型""倒U型"和"U型"。(5)核心城市经济水平越高、城市竞争力越强,城市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带动效用越大。基于研究结论,文章提出科学选择城市群区位、合理规划城市群空间范围、协调城市群内城际关系和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四条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区域经济增长 双重差分法 溢出效应 虹吸效应 城市竞争力 中心城市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创新网络演化特征及多维邻近性机制 被引量:52
5
作者 周锐波 邱奕锋 胡耀宗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0,共10页
以我国29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城市间联合申请发明专利作为截面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城市创新网络,总结其结构演化特征,并用负二项式重力模型,从邻近性视角探讨其演化机制。结果表明:(1)我国城市创新网络快速发展,... 以我国29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城市间联合申请发明专利作为截面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城市创新网络,总结其结构演化特征,并用负二项式重力模型,从邻近性视角探讨其演化机制。结果表明:(1)我国城市创新网络快速发展,网络生长呈现择优、邻近连接态势,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技术合作是主要网络形式,网络结构呈现"骨干网+区域网+专业网"三网镶嵌局面。(2)网络连接主要依托中心城市,这些城市彼此紧密合作,构成整体网络的骨干网;网络生长主要围绕中心城市联络周边城市和技术关联城市,促成城市群创新网络(区域网)和专业技术创新网络(专业网)。(3)城市间技术合作受城市自身创新能力深刻影响外,地理邻近、技术邻近和制度邻近都有显著促进作用,表明多维邻近性分析框架对我国城市创新网络结构演化具有较强解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创新网络 演化 多维邻近性 中心城市 城市群 专业技术创新网络 创新发展
原文传递
北京市中心城绿地使用空间分布研究-基于大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51
6
作者 李方正 董莎莎 +1 位作者 李雄 雷芸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2-128,共7页
大数据作为众源地理数据的典型代表,具有数据量大、现势性好、信息丰富等优势。大量文献和研究已证实新浪微博签到数据对于市民活动分析具有实际意义,能够为城市空间研究和市民活动分布分析提供有效的数据源,弥补了社会调查数据样本量... 大数据作为众源地理数据的典型代表,具有数据量大、现势性好、信息丰富等优势。大量文献和研究已证实新浪微博签到数据对于市民活动分析具有实际意义,能够为城市空间研究和市民活动分布分析提供有效的数据源,弥补了社会调查数据样本量小和时间跨度短的不足。以北京市中心城公园绿地为研究范围,利用2013年北京市新浪微博签到数据,进行绿地使用研究,分析北京市中心城公园绿地的使用现状,并从绿地使用角度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修编提供建议。研究结果揭示:公园绿地使用率首都功能核心区高于城市功能拓展区;公园绿地使用受公园类型影响较大,而不同绿地类型的绿地使用影响因素不同;不同时期北京市中心城绿地使用会发生空间、游憩类型和立地条件上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大数据 中心城 绿地使用 新浪微博签到
下载PDF
基于加权Voronoi图的城市经济区划分方法探讨 被引量:39
7
作者 闫卫阳 郭庆胜 李圣权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67-571,共5页
在分析目前划分城市经济区的方法的基础上,考虑到加权Voronoi图几何性质的独特性、在空间分割上的合理性以及计算机自动生成的可行性,试图将其应用于城市体系研究.通过深入分析城市断裂点理论的性质,并应用加权Voronoi图对其扩展,发现... 在分析目前划分城市经济区的方法的基础上,考虑到加权Voronoi图几何性质的独特性、在空间分割上的合理性以及计算机自动生成的可行性,试图将其应用于城市体系研究.通过深入分析城市断裂点理论的性质,并应用加权Voronoi图对其扩展,发现了包括传统断裂点在内的城市吸引范围的理论上的准确边界,提出了"断裂弧"的概念.通过构建两种不同形式的加权Voronoi图,提出了确定区域中心城市和划分城市经济区的新方法,并以河南省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经济区 中心城市 加权Voronoi图 断裂点理论
下载PDF
我国中心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演变及提升路径 被引量:48
8
作者 顾伟男 申玉铭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3-122,共10页
文章以我国35个中心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与主观赋值法相结合、变异系数、相对发展指数、耦合协调度模型等分析区域中心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的演变特征、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提升路径等。研究表明:①我国中心城市科技创新能力... 文章以我国35个中心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与主观赋值法相结合、变异系数、相对发展指数、耦合协调度模型等分析区域中心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的演变特征、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提升路径等。研究表明:①我国中心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整体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中心城市之间的差距逐步呈缩小趋势,并且差距主要在于科技创新产出和投入之间。②中心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水平整体上呈现出由低水平层次逐渐向高水平层次演变,高水平能力和较高增长的城市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少数创新极核,低水平能力和较低增长的城市分布在中西部地区。③东部沿海和长江沿线部分中心城市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呈现高水平的协调关系,中西部大部分中心城市则表现为中低水平的协调关系。④加快构建基于中心城市的科技创新网络,促进“多核驱动、点轴延伸”的整体科技创新路径形成。中心城市的科技创新提升路径呈现多样化形式,主要包括投入一产出一环境提升型和知识一技术一产业创新提升型两大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发展 科技创新能力 经济发展水平 关系类型 提升路径 中心城市
原文传递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34
9
作者 杭行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6-99,共4页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在近年来越来越严重 ,这不仅表现在城乡居民间 ,还表现在 :城市内部、农村内部、区域之间、不同行业之间、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等各个方面。文章从经济发展、经济改革、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角度分析了造成差距...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在近年来越来越严重 ,这不仅表现在城乡居民间 ,还表现在 :城市内部、农村内部、区域之间、不同行业之间、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等各个方面。文章从经济发展、经济改革、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角度分析了造成差距的原因 ,指出了其存在的一定合理性与不合理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分配 差距 经济增长 经济改革 中心城市
下载PDF
中国城市群发育现状分析 被引量:35
10
作者 苗长虹 王海江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29,共6页
伴随着市场经济和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中国城市群正在逐渐形成并快速发展。文章在对城市群概念进行讨论的基础上,选取2002年各项经济指标,从总体经济实力、人均发展水平、中心城市与县域经济发展状况诸方面,对中国各大城市群的发育状... 伴随着市场经济和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中国城市群正在逐渐形成并快速发展。文章在对城市群概念进行讨论的基础上,选取2002年各项经济指标,从总体经济实力、人均发展水平、中心城市与县域经济发展状况诸方面,对中国各大城市群的发育状况与存在问题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强调国家应采取以城市群为依托的“多极联动”区域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中心城市 县域经济
下载PDF
高铁时代到来的区域影响和意义 被引量:40
11
作者 徐长乐 郇亚丽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50-654,共5页
近年来,全国范围内的高铁网络建设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高铁之所以倍受青睐,是在于其显著优点:速度快、输送能力大、安全性好、舒适方便、能耗低、经济效益好。伴随着"四纵四横"客运专线建设的全面展开,我国将步入高铁... 近年来,全国范围内的高铁网络建设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高铁之所以倍受青睐,是在于其显著优点:速度快、输送能力大、安全性好、舒适方便、能耗低、经济效益好。伴随着"四纵四横"客运专线建设的全面展开,我国将步入高铁时代。高铁缩短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时空距离,开启了一个新经济时代的来临。因此,高铁时代的到来势必将具有深远的区域影响和意义。高铁将加速和放大都市经济圈同城效应,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高铁将加快中心城市引领的大区域板块的融合和共促共赢;高铁将促进旅游、房地产等沿线产业的升级,推进沿线城市规划的重新布局;高铁将引发空、陆、水三大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重组,带来人们出行方式的多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 区域经济 中心城市
原文传递
中心城市功能与武汉城市圈发展 被引量:30
12
作者 赵伟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300-305,共6页
中心城市的功能主要表现为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武汉城市圈具有弱质性,强化武汉的中心城市功能有助于解决这种弱质性,主要的思路是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武汉的综合竞争力,努力消减武汉与外界发生联系的成本。
关键词 中心城市 功能 武汉城市圈
下载PDF
中国转型期中心城市城乡关系演变 被引量:37
13
作者 张婧 李诚固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21-1030,共10页
2000年以来中国开始进入城乡互动与统筹发展的转型期。以中国中心城市为样本,城乡经济增长与城市化为研究视角,中心与外围区域为空间范围,利用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多元变量分析模型方法,对中国区域中心城市城乡关系要素变化进行了动态分析... 2000年以来中国开始进入城乡互动与统筹发展的转型期。以中国中心城市为样本,城乡经济增长与城市化为研究视角,中心与外围区域为空间范围,利用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多元变量分析模型方法,对中国区域中心城市城乡关系要素变化进行了动态分析,建立了中心城市城乡关系模型,划分了中国中心城市城乡关系地域类型。研究结果表明:中心城市外围县区的固定资产投资、经济总量、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开始超过中心市区,经济要素过度集聚中心市区的格局发生转变。但中心城市外围县区的公共设施与基础设施供给能力与中心市区仍有较大差距,公共设施与服务的非均等化是中国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性障碍因素。依据城乡要素中心市区与外围县区空间变化,中国中心城市城乡关系可以划分为中心市区集聚型、外围县区快速成长型、中心外围相对均衡型、中心外围整体发展型等4种类型,反映出中国各中心城市城乡关系演变阶段、城乡结构特征与空间形态的地域差异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期 中心城市 城乡关系 地域差异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中心城市铁路客运的空间联系及其结构图谱 被引量:36
14
作者 王海江 苗长虹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7-168,共12页
基于全国286个地级城市交互式的"城市—车次—城市"铁路客运联系数据,运用基于O-D网络的GIS空间分析方法,从普快、快速、特快、动车和高铁等细分车次类型的角度全面解构全国铁路客运联系的空间格局与结构特征。研究认为,全国... 基于全国286个地级城市交互式的"城市—车次—城市"铁路客运联系数据,运用基于O-D网络的GIS空间分析方法,从普快、快速、特快、动车和高铁等细分车次类型的角度全面解构全国铁路客运联系的空间格局与结构特征。研究认为,全国中心城市铁路空间联系分布格局体呈现向东倾斜的"开"字型结构,即由京沪—沪深线(沿海轴)、京广—京哈线两纵轴与陇海—兰新线、沪昆线两横轴相互交汇形成全国铁路客运的骨架。全国铁路客运联系服从类似城市体系的位序—规模分布特征,属于自然状态下集中型的空间最优分布。中国铁路客运联系总体上依托大的交通轴线以近域核心城市间的联系为主,动车组及高铁联系则集中表现为东部三大经济区间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城市 铁路客运 空间联系 空间结构
原文传递
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难题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36
15
作者 杨丹 常歌 赵建吉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8-33,共6页
经济高质量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在南北经济分化背景下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黄河流域当前面临经济增速放缓、内部发展不平衡、产业层次偏低且重工业化明显、创新驱动发展水平较低、开放发展水平不高、中... 经济高质量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在南北经济分化背景下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黄河流域当前面临经济增速放缓、内部发展不平衡、产业层次偏低且重工业化明显、创新驱动发展水平较低、开放发展水平不高、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较弱等问题。为此,需要因地制宜,打造主体功能区框架下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强化支撑,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创新驱动,打造西安—郑州—济南国家级科创走廊;开放带动,打造沿黄地区经济合作发展示范区;核心引领,依托中心城市和都市圈打造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增长极;产业联动,强化上中下游东中西部互动打造跨区域产业分工合作网络,以加快推动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高质量发展 现代产业体系 中心城市 黄河流域
下载PDF
山东省省际边界地区发展研究 被引量:29
16
作者 贾若祥 侯晓丽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2003年第2期30-34,共5页
省际边界地区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对于区域的发展起着特殊的作用。文章分析了山东省省际边界地区的特点,并根据康维斯(P.D.Converse)断裂点理论,对山东省及周边中心城市的引力范围进行了计算,比较分析了目前山东省省界城市和省内城市吸... 省际边界地区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对于区域的发展起着特殊的作用。文章分析了山东省省际边界地区的特点,并根据康维斯(P.D.Converse)断裂点理论,对山东省及周边中心城市的引力范围进行了计算,比较分析了目前山东省省界城市和省内城市吸引范围及竞争力差异,提出了山东省发展省际边界地区的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际边界 断裂点理论 中心城市 区域经济 山东 竞争力
下载PDF
金融等别城市及其空间运动规律 被引量:25
17
作者 张凤超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5-129,共5页
 当前城市职能分类一直以专业化部门为基准,侧重于揭示城市职能的结构属性,却抽离了其空间属性.尝试采用产业识别方法,系统地研究城市金融职能问题.包括:根据金融产业成长阶段与金融职能特征两个条件,将城市划分为金融支点、金融增长...  当前城市职能分类一直以专业化部门为基准,侧重于揭示城市职能的结构属性,却抽离了其空间属性.尝试采用产业识别方法,系统地研究城市金融职能问题.包括:根据金融产业成长阶段与金融职能特征两个条件,将城市划分为金融支点、金融增长极和金融中心三种金融级别类型;金融等别结构反映了三种类型城市的空间组合关系;金融等别城市通过各自的外部主导效应引发金融地域运动,造就了金融等别城市的空间运动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城市 金融级别类型 金融等别结构 空间运动
下载PDF
中心城市发展与城市群产业整合——以郑州及中原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29
18
作者 张艳 程遥 刘婧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79-584,共6页
以郑州及中原城市群为案例,从城市群产业整合的角度探讨如何发挥中心城市在城市群中的重要作用。认为作为城市群的经济重心仅仅是满足了中心城市的必要条件,而是否形成城市群的服务中心、高端制造业中心和创新中心,才是中心城市扩散效... 以郑州及中原城市群为案例,从城市群产业整合的角度探讨如何发挥中心城市在城市群中的重要作用。认为作为城市群的经济重心仅仅是满足了中心城市的必要条件,而是否形成城市群的服务中心、高端制造业中心和创新中心,才是中心城市扩散效应得以有效发挥进而促进城市群产业整合的关键。中原城市群现状经济增长高度依赖制造业的低端发展,群内缺少有效的经济结构联系,亟待进行产业整合。这与中心城市郑州的经济弱质性导致其扩散效应难以有效发挥密切相关。未来郑州的发展方向不在于追求提升经济总量进而提高首位度,而需要选择在生产性服务、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创新等有限领域形成有高度的中心,以此来组织和推动中原城市群的产业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城市 城市群 产业整合 中原城市群
原文传递
论区域规划中的中心城市与卫星城协调布局 被引量:20
19
作者 侯景新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93-97,共5页
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其规模越大辐射带动作用就越强。但当城市规模过大时也会产生城市工业的不协调布局,进而导致城市环境质量的下降。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做了一些探讨:论证了我国中心城市与其卫星城的优化距离,提出了“远空间距离... 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其规模越大辐射带动作用就越强。但当城市规模过大时也会产生城市工业的不协调布局,进而导致城市环境质量的下降。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做了一些探讨:论证了我国中心城市与其卫星城的优化距离,提出了“远空间距离、近时间距离”的概念;依定量分析,用创立的“蛋型模式”揭示了卫星城调控机制;计量论证了我国省会级城市的合理卫星城数量;提出了卫星城规划建设的相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规划 优化距离 中心城市 卫星城 协调布局 工业配置 中国 城市建设
下载PDF
北京市优质公共资源配置与人口疏解研究 被引量:28
20
作者 赵秀池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5-84,共10页
文章分析了北京市优质公共资源配置与人口分布现状,并提出实现中心城人口疏解的相应对策。指出,人口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各种优质公共资源的吸引。北京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公共交通等优质公共资源在中心城高度聚集是导致人... 文章分析了北京市优质公共资源配置与人口分布现状,并提出实现中心城人口疏解的相应对策。指出,人口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各种优质公共资源的吸引。北京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公共交通等优质公共资源在中心城高度聚集是导致人口在中心城聚集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要疏解中心城人口,需采取如下措施:政府主导,在新城高标准配置优质公共资源;优先疏解中心城教育、医疗资源;强化轨道交通的引导作用,降低新城居民出行的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 优质公共资源 中心城 人口疏解 对策建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