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营养方式对普通小球藻生长代谢及生化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孔维宝 汪洋 +3 位作者 杨红 葸玉琴 韩锐 牛世全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9-310,共12页
【目的】系统研究自养、混养和异养3种营养方式对真核模式微藻——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生长特性、细胞生化组分和碳代谢途径关键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C.vulgaris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光合自养、混养和异养3种营养方式,采... 【目的】系统研究自养、混养和异养3种营养方式对真核模式微藻——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生长特性、细胞生化组分和碳代谢途径关键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C.vulgaris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光合自养、混养和异养3种营养方式,采用光谱学、色谱学方法,研究不同营养方式对C.vulgaris从生长特性、细胞组分合成和碳代谢等方面的影响。【结果】C.vulgaris依次经自养至混养和异养的培养方式转变中,藻细胞的可溶性糖和油脂含量显著提高,油脂中C16、C18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降低,而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升高;蛋白质含量、光合色素含量显著下降,18种氨基酸的相对含量也呈下降趋势;葡萄糖的添加可抑制藻细胞吸收和积累除碳元素以外的其他测试元素。在添加葡萄糖的前提下,光照可促进藻细胞的生长量、不饱和脂肪酸和氨基酸,以及除碳元素以外的其他测试参数增加。对微藻胞外碳酸酐酶和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的活性分析结果表明,异养和混养直接影响C.vulgaris的碳代谢途径。【结论】光源和葡萄糖的供给与否直接影响C.vulgaris的生长代谢和生化组分合成,葡萄糖的添加在显著促进藻细胞生物量积累的同时,刺激碳素(糖类和油脂)生化成分的合成,而抑制氮素成分(蛋白质和光合色素)的合成;在光照条件下培养基质中葡萄糖的浓度和消耗水平直接决定藻细胞主营自养或异养生长。添加有机碳源葡萄糖的混养(光照)和异养(暗处理)培养可促进藻细胞的生长,异养和自养的生物量之和接近于混养,表明混养是最佳的藻细胞营养生长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方式 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 生长特性 代谢 细胞组成 差异性
原文传递
不同年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T细胞亚群分析及动态变化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会 张晓光 +3 位作者 黄新莉 刘锐 安贺娟 王勇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8期889-892,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治疗过程的临床表现以及T细胞亚群的动态改变,探讨老年肺结核患者T细胞免疫状态与疾病恢复的关系。方法选择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80例,根据年龄分为A组(年龄<60岁,40例)、B组(年龄≥60岁,40例)。A、B...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治疗过程的临床表现以及T细胞亚群的动态改变,探讨老年肺结核患者T细胞免疫状态与疾病恢复的关系。方法选择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80例,根据年龄分为A组(年龄<60岁,40例)、B组(年龄≥60岁,40例)。A、B组均完成2HRZE/4HR抗结核治疗。分别于明确诊断后治疗前(T0期)、治疗1个月(T1期)、治疗6个月(T6期)3个不同时点,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痰涂片转阴情况、胸部X线及T细胞亚群变化,比较2组在各治疗阶段免疫状态的动态变化。结果 T1期时A组临床疗效、痰抗酸染色转阴率及影像学好转率均高于B组,而T_6期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细胞: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h细胞:组间、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s细胞: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Ts比值: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继发性肺结核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较中青年患者低,且直接影响老年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T细胞亚群 细胞免疫 放射摄影术
下载PDF
骨髓增殖性肿瘤中假性高钾血症现象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杨丹丹 赵春利 +1 位作者 高玉娟 苏雁华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178-180,共3页
目的研究骨髓增殖性肿瘤(MPN)中影响血清钾检测的主要因素。方法收集268例初诊MPN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者血常规及生化系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其中20例血清钾升高患者进行血浆钾、血气分析检测。结果在MPN中,血小板计数与血清钾呈... 目的研究骨髓增殖性肿瘤(MPN)中影响血清钾检测的主要因素。方法收集268例初诊MPN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者血常规及生化系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其中20例血清钾升高患者进行血浆钾、血气分析检测。结果在MPN中,血小板计数与血清钾呈明显正相关(P=0.000、0.001、0.006);红细胞压积与血清钾之间无明显相关(P=0.829、0.372、0.031);白细胞计数只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中与血清钾呈明显负相关(P=0.000);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中静脉血糖与血清钾存在明显负相关(P=0.000)。结论在MPN中,细胞成分中血小板计数升高是导致假性高钾血症的最主要原因;静脉血糖可以协同血小板计数来鉴别假性高钾现象;血气分析检测的全血钾浓度能较好地反映体内血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肿瘤 假性高钾血症 细胞成分 静脉血糖 血气分析
原文传递
光照强度对原位藻细胞组分生长及生物柴油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谢月 陈志鹏 +2 位作者 葛士建 阳成 邱爽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26,共9页
为了探究光强对污水原位藻生长、光合活性及藻细胞胞内/外组分的影响,对比研究了2个光强(54μmol/(m^(2)·s)、1000μmol/(m^(2)·s))下原位藻细胞数、藻液pH、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参数(F_(v)/F_(m)、rETR)的变化,以及胞外聚... 为了探究光强对污水原位藻生长、光合活性及藻细胞胞内/外组分的影响,对比研究了2个光强(54μmol/(m^(2)·s)、1000μmol/(m^(2)·s))下原位藻细胞数、藻液pH、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参数(F_(v)/F_(m)、rETR)的变化,以及胞外聚合物、胞内蛋白质、多糖和脂肪酸含量等原位藻细胞内/外组分的响应特性。结果表明:与低光强相比,高光强下原位藻生物量下降47.63%,藻液pH由6.60快速提升至11.36,叶绿素浓度仅为1.66 mg/L,光合活性下降,生长被显著抑制;胞内蛋白质和多糖含量分别下降29.19%和16.23%,而胞外聚合物含量显著提高58.14%;脂肪酸含量上升(440.548 mg/L)且成分比例发生变化,高光强下培养的原位藻生物柴油具有较好的氧化稳定性能、亲水性能、燃烧性能、高温保护性能,而低温流动性及能量则略逊于低光强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强 原位藻 生长 细胞组分 生物柴油
下载PDF
两株采自惠州的细鞘丝藻亚科(Leptolyngbyaceae)嗜热蓝细菌的分离鉴定及细胞组分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张艳婷 江东 +5 位作者 唐杰 雒义凡 梁园梅 MD Mahfuzur R.Shah 金鹏 Maurycy Daroch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81-493,共13页
【背景】随着CO_2排放增加,全球变暖愈发严峻,嗜热蓝细菌作为能够在45°C及以上环境中生长并实现生物固碳的微生物,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目的】对从广东惠州地区采集的藻种进行分离鉴定,并筛选出2株嗜热蓝细菌,研究其生长特性,为... 【背景】随着CO_2排放增加,全球变暖愈发严峻,嗜热蓝细菌作为能够在45°C及以上环境中生长并实现生物固碳的微生物,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目的】对从广东惠州地区采集的藻种进行分离鉴定,并筛选出2株嗜热蓝细菌,研究其生长特性,为嗜热蓝细菌的后续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16SrRNA基因、藻蓝蛋白链A基因(PhycoA)序列分析确定从惠州地区采集到的菌株的分类学位置。对PKUAC-GDTS1-24和PKUAC-GDTS1-29两株嗜热蓝细菌进行形态观察和主要细胞成分(灰分、糖类、脂质、蛋白质和色素)分析。【结果】共分离出12株嗜热蓝细菌,其中PKUAC-GDTS1-24和PKUAC-GDTS1-29菌株,形态上呈蓝绿色球形毛状体,是由细胞形成密集的簇,彼此附着形成的。两株嗜热蓝细菌的主要细胞成分是糖类,分别占细胞干重的36.42%和28.46%。PKUAC-GDTS1-24的灰分、脂质和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4.41%、21.40%和26.64%。PKUAC-GDTS1-29的细胞中,灰分、脂质和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4.72%、23.92%和12.93%。藻蓝蛋白(Phycocyanin,PC)在PKUAC-GDTS1-24和PKUAC-GDTS1-29中的含量分别为157.29 mg/g DW和374.86 mg/g DW,类胡萝卜素分别为65.13 mg/g DW和18.87 mg/g DW。【结论】基于系统发育树研究,本实验的2个分离株属于细鞘丝藻亚科(Leptolyngbyaceae),与研究较少的纤发鞘丝蓝细菌属(Leptolyngbya)菌株相近,可能是广东和四川温泉中存在的一种新型丝状轻度嗜热蓝细菌属或Leptolyngbya新种。嗜热菌株PKUAC-GDTS1-24和PKUAC-GDTS1-29的形态和细胞组成相似,通过比较,2个菌株的藻胆蛋白含量远远高于其他研究报道的Leptolyngbya蓝细菌,尤其是PKUAC-GDTS1-29可以作为藻蓝蛋白生产的潜在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热蓝细菌 纤发鞘丝蓝细菌属(Leptolyngbya) 鉴定 细胞组分
原文传递
蜂窝构件开孔截面焊接残余应力分布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贾连光 杨建华 秦晨光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304-309,共6页
该文采用盲孔法,对7根蜂窝式钢构件开孔处截面焊接残余应力进行检测,对比六边形和圆形两种典型孔型下,不同开孔率、开孔方式蜂窝构件开孔处截面纵向焊接残余应力数值大小和分布范围。分析不同影响因素下,蜂窝构件开孔处板桥残余应力变... 该文采用盲孔法,对7根蜂窝式钢构件开孔处截面焊接残余应力进行检测,对比六边形和圆形两种典型孔型下,不同开孔率、开孔方式蜂窝构件开孔处截面纵向焊接残余应力数值大小和分布范围。分析不同影响因素下,蜂窝构件开孔处板桥残余应力变化特点。结果表明:蜂窝构件开孔处截面焊接残余应力较实腹构件分布趋势相似,焊缝区残余应力峰值接近钢材屈服强度。蜂窝构件腹板开孔形状对焊接残余应力分布影响很小;板桥残余应力峰值随着开孔率的增大而减小;腹板直接开孔蜂窝构件较切割错位焊接蜂窝构件残余应力分布有所不同。在试验数据数值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加工工艺下蜂窝构件开孔截面焊接残余应力分布模式,为后续蜂窝构件整体稳定承载力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结构 蜂窝构件 开孔截面 盲孔法 残余应力 试验检测
原文传递
应用拉曼光谱对比分析德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ND02及其VBNC态细胞成分 被引量:1
7
作者 包秋华 马学波 +3 位作者 任艳 王丽娜 张雨虹 代利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4-118,共5页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单细胞拉曼光谱技术对比分析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ND02(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bulgaricus ND02)正常及其非可培养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细胞的表观形态和细胞内部大分子化合物的变化。...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单细胞拉曼光谱技术对比分析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ND02(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bulgaricus ND02)正常及其非可培养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细胞的表观形态和细胞内部大分子化合物的变化。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与正常细胞相比,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ND02的VBNC态细胞变短、变粗,且细胞表面发生褶皱;VBNC态细胞的拉曼光谱与正常细胞差异显著,主要集中在1673、1650、1459、1030、1005 cm^(-1)等处的12个峰,主要反映细胞内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变化,结果表明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ND02在诱导进入VBNC态时可能通过调整核酸、脂类和蛋白质适应不利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也证实拉曼光谱技术可以在单细胞水平上对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ND02及其VBNC态细胞内大分子物质进行无损、无标记检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ND02 活的非可培养态 诱导 单细胞拉曼光谱 细胞成分
下载PDF
哺乳动物嗅球的神经网络 被引量:1
8
作者 饶小平 韩亚雯 +1 位作者 杨方家 徐富强 《生命科学》 CSCD 2017年第11期1089-1099,共11页
嗅球(olfactory bulb,OB)是哺乳动物嗅觉感知的第一级中转站,但是OB不只是对嗅觉信息作简单的传递,嗅觉信息受OB内神经环路的动态调节,并转变为时空特异的神经活动信息后才传递给下一级嗅皮层。由于OB可以处理来自于不同气味受体的将近1... 嗅球(olfactory bulb,OB)是哺乳动物嗅觉感知的第一级中转站,但是OB不只是对嗅觉信息作简单的传递,嗅觉信息受OB内神经环路的动态调节,并转变为时空特异的神经活动信息后才传递给下一级嗅皮层。由于OB可以处理来自于不同气味受体的将近1 000个不同通道的信息输入,也接受了大量的离心输入,同时,还表达了多种激素的受体,因此,OB提供了一个研究神经网络在功能和发育上极为特异的理想模型。现综述了哺乳动物OB的细胞构筑、局部神经微环路、嗅球到不同嗅皮层的向心输入、嗅球接收来自于嗅皮层和脑干调制类的离心输入以及各条神经环路可能的功能和对气味感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球 细胞构筑 局部环路 向心输入 离心输入 气味感知
原文传递
上海市青少年外周血四种成分的多元素状况研究
9
作者 陈丽晔 柳启沛 陆瑞芳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94-98,共5页
应用“percoll”液对上海市53名大、中学生外周血的血浆、血小板、单核淋巴细胞及红细胞进行分离后,对四种成分中的20种元素进行了测定分析,除Se采用F-78型脉冲极谱仪分析外,其它元素均采用ICAP-9000型等离子体直读光谱仪测定。结果发现... 应用“percoll”液对上海市53名大、中学生外周血的血浆、血小板、单核淋巴细胞及红细胞进行分离后,对四种成分中的20种元素进行了测定分析,除Se采用F-78型脉冲极谱仪分析外,其它元素均采用ICAP-9000型等离子体直读光谱仪测定。结果发现:(1)在不同年龄组中,大学生组血浆Mo、Se以及单核淋巴细胞中Fe、Zn、Ca、Cu、Ni含量高于中学生组,而血浆Mn则低于中学生组;(2)在不同性别的人群间,中学生组人群中血浆Ca、Cr含量男性高于女性;大学生组红细胞中P、Fe两元素的含量为男性高于女性,而单核淋巴细胞中除Ti、Si、Cd、Co外,其余Zn、Cu、Fe等16种元素含量均为女性高于男性;(3)单核淋巴细胞中元素含量高于血小板及红细胞中元素含量;(4)血小板中元素含量无性别、年龄差异;(5)血液各成分中元素存在一定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成分 元素分析 外周血 青少年
下载PDF
SVF-gel局部注射对于皮肤光老化的改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曼曼 尹齐川 金培生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418-423,共6页
目的探讨基质血管成分(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SVF)和基质血管成分胶(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 gel,SVF-gel)局部皮下注射对光老化裸鼠皮肤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建立成功的裸鼠皮肤光老化模型,选取脂肪组织20 ml,分别用于制备SVF... 目的探讨基质血管成分(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SVF)和基质血管成分胶(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 gel,SVF-gel)局部皮下注射对光老化裸鼠皮肤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建立成功的裸鼠皮肤光老化模型,选取脂肪组织20 ml,分别用于制备SVF和SVF-gel,以皮下注射的方式注入裸鼠背部光老化皮肤,观察治疗后1、2、4周裸鼠背部皮肤改善情况。结果应用SVF-gel、SVF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背部皮肤的皱纹、质地、色素沉着、毛细血管扩张等方面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H-E及MASSON染色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表皮厚度增加,真皮层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排列整齐,数量增加。治疗后,裸鼠皮肤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降低,SVF-gel组MDA水平显著低于SVF组、对照组(P <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呈上升趋势,SVF-gel组GPX水平显著高于SVF组、对照组(P <0.05)。与对照组和SVF组相比,SVFgel治疗组胶原蛋白Ⅰ(collagen-Ⅰ,COL-Ⅰ)含量明显增加(P <0.05),治疗组细胞迁移诱导透明质酸结合蛋白(cell migration induced hyaluronan-binding protein,CEMIP)表达量下降(P <0.05)。结论 SVF、SVF-gel对小鼠皮肤光老化有明显的修复作用;SVF-gel改善作用优于SV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光老化 脂肪胶 细胞基质成分 脂肪干细胞 裸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