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蜂窝结构在面内剪力作用下的变形模式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颖坚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301-307,共7页
本文建立了等壁厚与非等壁厚蜂窝结构在面内剪力作用下的变形模式,导出了等壁厚与非等壁厚蜂窝结构的面内折合剪切模量G_(xy)的计算公式。
关键词 蜂窝结构 剪力 变形模式
下载PDF
细胞力学 被引量:18
2
作者 樊学军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97-208,共12页
本文介绍细胞力学领域中目前研究的主要问题,着重阐述一些常用的和新近发展起来的实验技术,并介绍理论上的若干发展,其中包括细胞的大变形和主动变形方面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细胞 变形 本构方程 细胞动力学
下载PDF
铝蜂窝的动态力学性能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3
作者 胡玲玲 尤帆帆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3-28,共6页
采用显式动力有限元方法研究了具有不同胞元结构的六角形铝蜂窝在冲击荷载下的力学性能,讨论了铝蜂窝的变形模式和动态承载力以及影响因素。通过改变胞壁夹角得到5种不同的胞元结构,计算采用了3种冲击速度。结果表明,在准静态变形模式下... 采用显式动力有限元方法研究了具有不同胞元结构的六角形铝蜂窝在冲击荷载下的力学性能,讨论了铝蜂窝的变形模式和动态承载力以及影响因素。通过改变胞壁夹角得到5种不同的胞元结构,计算采用了3种冲击速度。结果表明,在准静态变形模式下,胞元的几何因素对铝蜂窝的承载力起主导作用;一旦蜂窝的变形呈现动态模式后,惯性效应显著,对蜂窝承载力起决定作用,胞元几何因素的影响不再明显;在过渡模式下,惯性效应与几何因素共同主导蜂窝的动态承载力,并且冲击速度越高,惯性效应的影响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力学 承载力 动力有限元方法 铝蜂窝 冲击 胞元结构 变形模式
下载PDF
胞元微拓扑结构对蜂窝材料面内冲击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颖 张新春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94-502,共9页
研究了面内冲击载荷作用下胞元微拓扑结构对蜂窝材料动态冲击性能的影响。首先,在胞元边长、厚度一致的条件下,讨论了不同形状胞元、以及胞元形状相同但排列方式不同的蜂窝材料的动态冲击性能,并给出了试件及其微结构的动态演化过程。... 研究了面内冲击载荷作用下胞元微拓扑结构对蜂窝材料动态冲击性能的影响。首先,在胞元边长、厚度一致的条件下,讨论了不同形状胞元、以及胞元形状相同但排列方式不同的蜂窝材料的动态冲击性能,并给出了试件及其微结构的动态演化过程。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胞元微观排列方式对蜂窝材料的能量吸收能力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除了胞元基本结构参数(边长、壁厚等),胞元形状及排布方式也是影响蜂窝材料动态性能的重要因素。由于三角形单胞的稳定性,三角形填充蜂窝材料与四边形填充蜂窝材料相比,表现出更强的能量吸收能力。而交错排布则对应着更加均匀的变形和稳定的平台区。同时,局部拓扑结构的变化,交错排布的试件在冲击压缩的过程中表现出独特的颈缩现象。此结论将为蜂窝材料微结构的动力学优化设计提供指导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力学 蜂窝材料 微观排布 胞元 变形机制 冲击性能
下载PDF
Microstructure-based Simulation of Plastic Deformation Behavior of SiC Particle Reinforced Al Matrix Composites 被引量:7
5
作者 Zhang Peng Li Fuguo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6期663-669,共7页
This article, in order to unearth the deformation mechanism of particle reinforced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establishes a finite element model (FEM) based on the actual microstructures. It finds out and analyzes the... This article, in order to unearth the deformation mechanism of particle reinforced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establishes a finite element model (FEM) based on the actual microstructures. It finds out and analyzes the distribution of von Mises effective stress, strain and the maximum principal stress in the matrix and particles. Moreover, the overall stress and strain in the matrix and composites are calculated. By comparison, a tiny discrepancy exists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the simulation with respect to flow stresses. The effects of deformation parameters, such as temperature and strain rate, on the strengthening mechanism are explored and proved to be wea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deformation simulation cell model MICROSTRUCTURE
原文传递
哺乳动物中Kelch超家族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被引量:8
6
作者 肖枫 宋宏涛 魏群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0-217,共8页
在不同生物体,如病毒、植物、真菌和哺乳动物中,几百种含Kelch构象的蛋白质已经被鉴定出来了,但大部分此类蛋白质的功能未知.而在哺乳动物中,已经有接近41种Kelch蛋白被报道.这些蛋白质在体内参与了很多重要的生理过程.根据Kelch蛋白的... 在不同生物体,如病毒、植物、真菌和哺乳动物中,几百种含Kelch构象的蛋白质已经被鉴定出来了,但大部分此类蛋白质的功能未知.而在哺乳动物中,已经有接近41种Kelch蛋白被报道.这些蛋白质在体内参与了很多重要的生理过程.根据Kelch蛋白的域结构不同,把这些哺乳动物中的Kelch蛋白分成了三类(BTB/Kelch蛋白,只含有Kelch结构域的蛋白质,及含其他结构域的Kelch蛋白),并把其已知的功能大致划分为5类:介导蛋白质-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参与蛋白质降解、信号传导、胞外功能及其他等.另外还认为Keap 1的Kelch结构域其晶体结构应该是研究哺乳动物Kelch蛋白的一个很好的参考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lch蛋白 哺乳动物 细胞形变 蛋白质降解 信号传导
下载PDF
流体剪应力作用对内皮细胞变形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刘肖珩 P.WACHE +1 位作者 X.WANG 陈槐卿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33-338,共6页
血液流动和内皮的耦合是重要的生物医学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兴趣。目前已知流场剪应力对内皮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重要影响,流体剪应力被认为是引起内皮细胞重建的始发信号。所以,了解流体剪应力与内皮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是十分... 血液流动和内皮的耦合是重要的生物医学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兴趣。目前已知流场剪应力对内皮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重要影响,流体剪应力被认为是引起内皮细胞重建的始发信号。所以,了解流体剪应力与内皮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是十分重要的。建立了一个理论模型来模拟流场剪应力与内皮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根据二维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研究了流体剪应力作用下内皮细胞表面的应力、压力分布。模拟结果表明:(1) 内皮细胞的变形随琢(对应于流体作用于细胞表面的剪应力)的变化而变化。当琢很小时(<0.02),流场剪应力对细胞变形的影响很小;随着琢的增大,细胞的变形也相应增大;当琢达到0.20以上时,细胞的变形变化很小,即细胞的形态保持相对稳定。(2) 流动引起了细胞表面应力和压力分布的不均匀,从而导致了细胞的变形,但内皮细胞的最大应力总是位于细胞的顶点。同时,用流室系统提供剪切流动,测量了不同剪应力作用下培养的人主动脉内皮细胞的变形,所得到的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结果提示,由于剪切流动引起细胞表面应力分布的不均一,可能在细胞激活和细胞功能的调节(如细胞骨架的调节、粘附分子的表达与分布等)机制上具有特殊的作用。为应用流体动力学理论研究细胞(内皮细胞、白细胞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应力 内皮细胞 变形 流体动力学 血液流动
下载PDF
燃料电池空压机涡旋盘均匀载荷应力变形仿真 被引量:5
8
作者 熊树生 江仁埔 +2 位作者 吴占宽 张腾 彭书浩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146-153,共8页
为了得到燃料电池空气供给无油涡旋空压机运行干涉预判与装配间隙,计算了涡旋盘各压缩腔在一个循环内的容积离散值,得到压缩腔不同主轴转角的温度载荷与压力载荷初值,经过均匀化传热计算得到涡旋盘循环平均温度场与气压场,提出指数分段... 为了得到燃料电池空气供给无油涡旋空压机运行干涉预判与装配间隙,计算了涡旋盘各压缩腔在一个循环内的容积离散值,得到压缩腔不同主轴转角的温度载荷与压力载荷初值,经过均匀化传热计算得到涡旋盘循环平均温度场与气压场,提出指数分段温度公式作为替代方法简化温度场计算.基于ANSYS有限元分析温度、气压均匀载荷耦合作用下涡旋盘的变形及应力场.仿真结果表明:静盘应力最大值为153.21 MPa,位于涡旋齿始端根部;动盘应力最大值为88.88 MPa,位于涡旋齿终端根部;涡旋齿最大径向修正值为0.092 mm,70%区域的修正值小于0.030 mm,平均值为0.0239 mm,所有配合面增加0.010 mm附加修正值得到等效径向配合间隙为0.0339 mm;动、静涡旋盘轴向配合面变形后无干涉,轴向间隙设置为0.01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无油涡旋空压机 有限元分析 温度场 应力分析 变形分析
下载PDF
Prediction of single cell mechanical properties in microchannels based on deep learning
9
作者 Jiajie GONG Xinyue LIU +2 位作者 Yancong ZHANG Fengping ZHU Guohui HU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CSCD 2024年第11期1857-1874,共18页
Traditional methods for measuring single-cell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face several challenges,including lengthy measurement times,low throughput,and a requirement for advanced technical skills.To overcome these cha... Traditional methods for measuring single-cell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face several challenges,including lengthy measurement times,low throughput,and a requirement for advanced technical skills.To overcome these challenges,a novel machine learning(ML)approach is implemented based on the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s),aiming at predicting cells'elastic modulus and constitutive equations from their deformations while passing through micro-constriction channels.In the present study,the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technology is used to generate a dataset within the range of the cell elastic modulus,incorporating three widely-used constitutive models that characterize the cellular mechanical behavior,i.e.,the Mooney-Rivlin(M-R),Neo-Hookean(N-H),and Kelvin-Voigt(K-V)models.Utilizing this dataset,a multi-input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MI-CNN)algorithm is developed by incorporating cellular deformation data as well as the time and positional information.This approach accurately predicts the cell elastic modulus,with a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 R^(2)of 0.999,a 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0.218,and a 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 of 1.089%.The model consistently achieves high-precision predictions of the cellular elastic modulus with a maximum R^(2)of 0.99,even when the stochastic noise is added to the simulated data.One significant feature of the present model is that it has the ability to effectively classify the three types of constitutive equations we applied.The model accurately and reliably predicts single-cell mechanical properties,showcasing a robust ability to generalize.We demonstrate that incorporating deformation features at multiple time points can enhance the algorithm's accuracy and generalization.This algorithm presents a possibility for high-throughput,highly automated,real-time,and precise characterization of single-cell mechanical proper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ll deformation single-cell mechanics machine learning(ML) constitutive law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
下载PDF
一种新型机械应变细胞加载装置的研制 被引量:4
10
作者 胥春 范震 +4 位作者 郝轶 马佳音 李隽 李静 张富强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11年第6期534-539,共6页
目的研究开发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控机械应变细胞加载装置,为细胞力学研究提供必要的研究手段。方法加载装置基于圆形基底形变技术,采用数字式测控系统和基于PC机平台的专用软件,实现对体外培养细胞加载牵张应变。采用MTT比色实验... 目的研究开发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控机械应变细胞加载装置,为细胞力学研究提供必要的研究手段。方法加载装置基于圆形基底形变技术,采用数字式测控系统和基于PC机平台的专用软件,实现对体外培养细胞加载牵张应变。采用MTT比色实验检测人牙周膜细胞在弹性硅橡胶细胞培养膜上的附着生长能力。采用该装置对体外培养人牙周膜细胞加载1%、10%、20%拉伸应变0.5、1和24 h,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排列的变化。结果数控机械应变细胞加载装置可对体外培养细胞加载不同强度、频率和时间的拉伸应变,具有输出应变范围大、精度高、操作方便、显示直观等优点。硅橡胶膜和对照细胞培养板接种细胞1、2、4、7、8 d后,MTT比色实验光吸收值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显示弹性硅橡胶膜具有良好的细胞附着生长能力。人牙周膜细胞加载10%、20%拉伸应变24 h后,细胞形态、排列发生改变,胞体呈长梭形,并成栅栏状平行排列,细胞长轴垂直于拉伸应变方向。结论数控机械应变细胞加载装置可有效地对体外培养细胞加载动态机械拉伸应变,为体外细胞力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研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 加载 拉伸 细胞培养 基底 形变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软包电芯外观变形的机理及改善措施研究
11
作者 周井 潘政威 +2 位作者 谢跃 项良顺 相佳媛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47-2252,共6页
针对软包电芯生产过程中出现外观变形的问题,首先结合电芯的生产制程全过程分析了可能的变形机理,然后针对化成分容工序,提出了减小分容电流、加压分容和满电化成等一系列解决方案,最后展开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加热加压满电化成能... 针对软包电芯生产过程中出现外观变形的问题,首先结合电芯的生产制程全过程分析了可能的变形机理,然后针对化成分容工序,提出了减小分容电流、加压分容和满电化成等一系列解决方案,最后展开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加热加压满电化成能有效地优化外观不良、减小电芯的堆叠厚度,同时改善界面提高电芯的循环性能。但是满电化成后的老化阶段会消耗活性物质,导致电芯容量下降。因此,在电芯满电化成改进外观后进一步调整降低电芯荷电态,可以减少电芯容量的损耗,从而取得最佳的改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包电芯 外观变形 满电化成 荷电态
下载PDF
大型预焙阳极铝电解槽槽壳焊接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新莲 李占华 许学志 《包钢科技》 2010年第2期18-20,39,共4页
焊接结构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不均匀加热会产生焊接应力和变形,因此在施工中分析、预测变形的原因,找出规律,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焊接变形是十分重要的。文章介绍了控制预焙阳极铝电解槽槽壳焊接变形的有效方法,为电解槽槽壳焊接施工提供了... 焊接结构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不均匀加热会产生焊接应力和变形,因此在施工中分析、预测变形的原因,找出规律,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焊接变形是十分重要的。文章介绍了控制预焙阳极铝电解槽槽壳焊接变形的有效方法,为电解槽槽壳焊接施工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电解槽 焊接变形 控制
下载PDF
红细胞剪切弹性模量与表面粘度的改变对红细胞变形与取向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谢利德 杨海杰 +5 位作者 姚伟娟 刘东海 曾柱 喀蔚波 孙大公 文宗曜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18-222,226,共6页
神经氨酸酶 (唾液酸酶 )与红细胞发生生物化学作用能部分地去掉其表面电荷 ,从而引起红细胞膜微观结构发生改变 ,导致其膜剪切弹性模量和表面粘度的变化 ,分别改变其作用时间和二者的相对作用剂量 ,然后用一种在低粘切变流场中能将红细... 神经氨酸酶 (唾液酸酶 )与红细胞发生生物化学作用能部分地去掉其表面电荷 ,从而引起红细胞膜微观结构发生改变 ,导致其膜剪切弹性模量和表面粘度的变化 ,分别改变其作用时间和二者的相对作用剂量 ,然后用一种在低粘切变流场中能将红细胞变形指数 DI分解为取向指数 (DI) or和小变形指数 (DI) d 的新型激光衍射法 ,分别测量经过各种处理的红细胞的小变形指数 (DI) d 和变形恢复过程即松弛过程中变形恢复到最大值 (DI) max一半的时间 t0 .5 ,并将其结果分别代入由文宗曜、严宗毅等 [1 ]提出的一种测量红细胞膜的剪切弹性模量 (E)公式和表面粘度(μm)公式。得出各种处理后的红细胞膜剪切弹性模量和表面粘度的变化规律。同时测量经过各种处理的红细胞的变形指数 DI和取向指数 (DI) or,也得到二者的变化规律。发现随着神经氨酸酶处理剂量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红细胞膜剪切弹性模量和表面粘度明显增大 ,而红细胞的变形指数 DI和取向指数 (DI) or却减小 ,呈现明显的反相关关系。说明红细胞膜剪切弹性模量的增大使其变形性变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氨酸酶 红细胞 表面粘度 剪切弹性模量 变形指数 取向指数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石墨阳极膨胀行为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迟彩霞 张双虎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3-56,80,共5页
基于叠片电池设计,从压实密度、涂布质量、集流体厚度、石墨类型四个方面系统研究了锂离子电池满充过程阳极片在X、Y、Z三个方向的膨胀行为。采用二次元测量仪对满充前后阳极片X、Y方向尺寸进行测量,利用千分尺测量Z方向满充前后尺寸变... 基于叠片电池设计,从压实密度、涂布质量、集流体厚度、石墨类型四个方面系统研究了锂离子电池满充过程阳极片在X、Y、Z三个方向的膨胀行为。采用二次元测量仪对满充前后阳极片X、Y方向尺寸进行测量,利用千分尺测量Z方向满充前后尺寸变化,并计算三个方向的膨胀率,利用拉力计对不同厚度铜箔力学性能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增大压实密度,阳极片沿X、Y、Z三个方向膨胀率均增大,且X方向的膨胀率大于Y方向的膨胀率;增加涂布质量,X、Y方向的膨胀率均有增大趋势,Z方向膨胀率减小;提高集流体强度可以抑制阳极片在X、Y方向的膨胀;在涂布质量较小时,增加集流体强度,Z方向膨胀率增加;涂布质量较大时,增加集流体强度,Z方向膨胀率减小;不同类型石墨在X、Y、Z三个方向膨胀率差异均较大,其中X、Y方向的膨胀变大是引起电芯变形的主要因素。对阳极膨胀的影响因素和机理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片电池 阳极膨胀 电芯变形 锂离子电池 石墨类型
下载PDF
缺陷对金属蜂窝材料面内冲击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新春 刘颖 《高压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45-652,共8页
利用显式动力有限元ANSYS/LS-DYNA,数值研究了缺陷(胞元缺失)的分布位置及其尺寸对金属蜂窝材料面内冲击性能的影响。考虑到理想六边形蜂窝材料在不同冲击速度下的变形特征,将试件划分成9个子区域,讨论了缺陷集中位置、缺陷尺寸和冲击... 利用显式动力有限元ANSYS/LS-DYNA,数值研究了缺陷(胞元缺失)的分布位置及其尺寸对金属蜂窝材料面内冲击性能的影响。考虑到理想六边形蜂窝材料在不同冲击速度下的变形特征,将试件划分成9个子区域,讨论了缺陷集中位置、缺陷尺寸和冲击速度对蜂窝材料面内冲击变形模式和能量吸收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蜂窝材料的面内冲击性能依赖于缺陷的分布位置和缺陷尺寸,且在中低速时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但冲击速度的增加将弱化缺陷分布不均匀性的影响。由于缺陷的存在,蜂窝材料的能量吸收能力明显降低,但与缺陷分布位置相比,蜂窝材料单位体积所吸收的能量更敏感于缺陷尺寸。研究结果将为多胞材料的安全性评估及能量吸收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窝材料 胞元缺失 变形机制 能量吸收 冲击
原文传递
面内冲击载荷作用下蜂窝材料单胞动态变形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新春 刘颖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7年第12期2799-2802,共4页
研究了面内冲击载荷作用下不同形状单胞的动态变形机制及能量吸收特性。在相对密度及单胞边长尺寸一致的条件下,讨论了三种不同形状的单胞(三角形、正方形和六边形)的冲击变形模态。在该基础上,分析了一定冲击速度下,几何拓扑结构对单... 研究了面内冲击载荷作用下不同形状单胞的动态变形机制及能量吸收特性。在相对密度及单胞边长尺寸一致的条件下,讨论了三种不同形状的单胞(三角形、正方形和六边形)的冲击变形模态。在该基础上,分析了一定冲击速度下,几何拓扑结构对单胞能量吸收特性的影响,对于蜂窝材料的微结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窝 单胞 变形机制 能量吸收 LS-DYNA
下载PDF
不同速度下负泊松比弧形结构的变形行为 被引量:2
17
作者 罗伟洪 何婉青 +2 位作者 吴文军 李世强 王志勇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3-85,共13页
高孔隙率的负泊松比蜂窝结构在能量吸收的过程中往往伴随剧烈的应力波动和显著的峰值应力,极易造成蜂窝结构的局部损坏,影响能量的连续吸收。为了减少局部破坏的产生,基于传统内凹六边形蜂窝胞元设计了一种反对称的弧形胞元,并通过不同... 高孔隙率的负泊松比蜂窝结构在能量吸收的过程中往往伴随剧烈的应力波动和显著的峰值应力,极易造成蜂窝结构的局部损坏,影响能量的连续吸收。为了减少局部破坏的产生,基于传统内凹六边形蜂窝胞元设计了一种反对称的弧形胞元,并通过不同的阵列方向,得到了2种新型反对称负泊松比弧形蜂窝结构。采用准静态压缩试验和有限元模拟的方法,探究了速度梯度对新型反对称弧形蜂窝结构模型的整体变形模式,不同层水平应变分布,变形机理,以及抗冲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于传统负泊松比蜂窝模型中出现大量的局部密实化区域,新型反对称负泊松比弧形蜂窝结构中局部密实带明显减少,结构中多层胞元组成的变形区域同时参与变形,整体表现出十分稳定的变形模式。这与最大水平应变的提高以及新型蜂窝结构抗冲击性的增强密切相关,特别是在中速模式下,新型反对称弧形蜂窝模型抗冲击性明显增强,冲击载荷效率达到78%,远高于传统蜂窝模型43%的冲击载荷效率;此外,反对称弧形蜂窝结构胞元还带动了相邻胞元之间的胞壁发生向上弯曲来抵抗弯矩。在低速模式下,2种新型反对称弧形蜂窝模型的最大水平应变分别提高了100%、36%;在中速模式下,2种模型均提高了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窝结构 胞元设计 变形 负泊松比效应 速度效应
下载PDF
二维细胞在剪切流中的运动特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宫兆新 鲁传敬 黄华雄 《应用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47-550,共4页
主要模拟二维细胞在剪切流中的运动特性。计算过程采用浸入边界法,将细胞模化成Navier-Stokes方程中的力源,而不是真实物体。假设细胞的初始形状为椭圆,细胞内外流体粘性相同,细胞膜的弹性力模型选用E-S模型。本文模拟四种不同真圆度情... 主要模拟二维细胞在剪切流中的运动特性。计算过程采用浸入边界法,将细胞模化成Navier-Stokes方程中的力源,而不是真实物体。假设细胞的初始形状为椭圆,细胞内外流体粘性相同,细胞膜的弹性力模型选用E-S模型。本文模拟四种不同真圆度情况下细胞的形变情况,观测到初始阶段细胞沿着长轴方向做拉伸和旋转运动,达到稳定状态后细胞作类坦克履带式运动;并且发现细胞达到稳定状态所需要的时间随真圆度的增加而增加,而细胞的稳态倾角随真圆度的增加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入边界法 细胞运动 剪切流 E-S弹性定律
下载PDF
Biaxial Constitutive Model of Active Coronary Media Based on Microstructural Information
19
作者 Huan Chen Yunlong Huo Ghassan S. Kassab 《Engineering(科研)》 2013年第10期341-346,共6页
Detailed morphological data of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VSMC) of coronary arteries were limited.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quantify dimensions and orientation of swine coronary VSMC and to develop a micro-structur... Detailed morphological data of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VSMC) of coronary arteries were limited.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quantify dimensions and orientation of swine coronary VSMC and to develop a micro-structural constitutive model of active media. It was found that geometrical parameters of VSMC (length, width, spatial aspect ratio, and orientation) follow normal distributions, and VSMCs orientate towards th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of vessels with oblique and symmetrical angles. A micro-structural model of media layer was developed to?accurately predict biaxial active responses of coronary arterial media, based on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 The present morphological data base and micro-structural model lead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biomechanics of muscular vess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AXIAL CONSTITUTIVE Model cell deformation Morphology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
下载PDF
Dislocation behavior in Cu single crystal joints under the ultrasonically excited high-strain-rate deformation 被引量:1
20
作者 Qiuchen Ma Jingyuan Ma +2 位作者 Jianli Zhou Xiaoxiong Zheng Hongjun Ji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66-77,共12页
The coupling effects of ultrasonic excitation and high-strain-rate deformation are the core factors for weld formation during ultrasonic welding.However,interfacial deformation behavior still shrouds in uncer-tainty b... The coupling effects of ultrasonic excitation and high-strain-rate deformation are the core factors for weld formation during ultrasonic welding.However,interfacial deformation behavior still shrouds in uncer-tainty because of the contradictory features between mutual dislocation retardation caused by severely frictional deformation and ultrasonic-accelerated dislocation motion.[101]and[111]-oriented Cu single crystals which tended to form geometrically necessary boundaries(GNBs)were selected as the welding substrates to trace the uniquely acoustoplastic effects in the interfacial region under the ultrasonically excited high-strain-rate deformation.It was indicated that for a low energy input,micro-welds localized at the specific interface region,and equiaxed dislocation cells substituting for GNBs dominated in the ini-tial single crystal rotation region.As the welding energy increased,continuous shear deformation drove the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region covered by equiaxed grains to spread progressively.Limited discrete dislocations inside the recrystallized grains and nascent dislocation cells at the grain boundaries were ob-served in[101]and[111]joints simultaneously,suggesting that the ultrasonic excitation promoted motion of intragranular dislocation and pile-up along the sub-grain boundaries.The interfacial morphology be-fore and after expansion of recrystallization region all exhibited the weakening of orientation constraint on dislocation motion,which was also confirmed by the similar micro-hardness in joint interface.The first-principle calculation and applied strain-rate analysis further revealed that ultrasonic excitation en-hanced dislocation slipping,and enabled dislocation motion to accommodate severe plastic deformation at a high-strain-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oustoplasticity Ultrasonic welding Cu single crystal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Dislocation cell High-strain-rate deform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