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杜鹃红山茶的传粉生物学 被引量:21
1
作者 罗晓莹 唐光大 +1 位作者 莫罗坚 庄雪影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52-557,共6页
杜鹃红山茶(Camellia changii)为中国特有的濒危植物,仅见于广东省阳春市鹅凰嶂自然保护区内。对该保护区杜鹃红山茶自然种群进行了杂交指数(OCI)、花粉-胚珠比(P/O)和控制授粉试验研究,探讨其致濒原因。结果表明:杜鹃红山茶的繁育系统... 杜鹃红山茶(Camellia changii)为中国特有的濒危植物,仅见于广东省阳春市鹅凰嶂自然保护区内。对该保护区杜鹃红山茶自然种群进行了杂交指数(OCI)、花粉-胚珠比(P/O)和控制授粉试验研究,探讨其致濒原因。结果表明:杜鹃红山茶的繁育系统为专性异交型,自交不亲和,为典型的虫媒传粉型植物;在自然条件下,其子房败育率高达64%;杜鹃红山茶种群的花柱呈长度分化:20%为长花柱型(L型),76%为短花柱型(S型);杜鹃红山茶的有效传粉昆虫主要为蝶类和蜂类,但昆虫的访花频率较低。综合以上结果,杜鹃红山茶的濒危原因可能包括2个方面,一是自交不亲和性和花柱异长现象导致子房败育率高,二是传粉昆虫访花频率低导致自然结实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红山茶 繁育系统 传粉 访花昆虫 致濒原因
原文传递
四爪陆龟濒危的成因及其对策
2
作者 白雁斌 董亚明 +2 位作者 孙红叶 王长胜 蔡炜 《环保科技》 2016年第6期48-50,共3页
四爪陆龟(Testudo horsfieldii)属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物种,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将其列为易危(VU)等级。在我国主要栖居于新疆霍城县四爪陆龟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半荒漠草原地带,目前种群数量锐减,分布区范围日益缩小。本文调... 四爪陆龟(Testudo horsfieldii)属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物种,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将其列为易危(VU)等级。在我国主要栖居于新疆霍城县四爪陆龟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半荒漠草原地带,目前种群数量锐减,分布区范围日益缩小。本文调查分析了四爪陆龟致濒的原因,提出了针对性的保护对策,为今后四爪陆龟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恢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爪陆龟 濒危原因 保护对策
下载PDF
濒危植物滇龙胆草的生态学、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唐荣平 苏汉林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3364-3366,共3页
在滇西南地区对滇龙胆草(Gentiana rigescens Franch.ex Hemsl.)在自然状态下的生长环境、生长特性、繁殖特性、开花物候期以及资源状况等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滇龙胆草的野生种群在自然状态下仅为间断分布且种群内的植株数量较少,自... 在滇西南地区对滇龙胆草(Gentiana rigescens Franch.ex Hemsl.)在自然状态下的生长环境、生长特性、繁殖特性、开花物候期以及资源状况等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滇龙胆草的野生种群在自然状态下仅为间断分布且种群内的植株数量较少,自种子萌发至植株开花结实需3年以上时间;开花后授粉方式以自花授粉为主,授粉后5~8 d子房开始膨大,果实成熟期为60 d左右,自然状态下结实率较高(82.4%),但种子萌发率(0.3%)较低;分蘖繁殖能力较低,每丛植株当年仅萌生1~2支茎。野生生境下滇龙胆草群体的更新主要是通过有性繁殖实现,自身繁殖缺陷及人为掠夺性采集是滇龙胆草野生资源濒危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龙胆草(Gentiana rigescens Franch EX Hemsl ) 生态学特性 生物学特性 濒危机制
下载PDF
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的保护现状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60
4
作者 杨世林 张昭 +1 位作者 张本刚 林余霖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01-403,426,共4页
对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的形成原因 ,包括过度采挖 ,生态环境的破坏 ,采收方式的缺陷及植物自身的脆弱性等方面作了归纳。在评述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护的对策 :原产地自然保护区保护 ,建立科学的采收方法 ,进行引种驯化和人工栽培 ,建... 对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的形成原因 ,包括过度采挖 ,生态环境的破坏 ,采收方式的缺陷及植物自身的脆弱性等方面作了归纳。在评述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护的对策 :原产地自然保护区保护 ,建立科学的采收方法 ,进行引种驯化和人工栽培 ,建立基因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濒危原因 物种保护
下载PDF
长白山区珍稀濒危野生药用植物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周繇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7-131,共5页
经过3a调查研究,最后确定长白山区共有野生珍稀濒危药用植物34科、54属、64种,其中濒危种13科、15属、16种;稀有种13科、16属、16种;渐危种21科、27属、32种;一级保护的13科、15属、16种;二级保护的15科、18属、18种;三级保护的18科、2... 经过3a调查研究,最后确定长白山区共有野生珍稀濒危药用植物34科、54属、64种,其中濒危种13科、15属、16种;稀有种13科、16属、16种;渐危种21科、27属、32种;一级保护的13科、15属、16种;二级保护的15科、18属、18种;三级保护的18科、26属、30种 分析了珍稀濒危形成的原因,介绍了野生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物种保护 药用植物 野生 吉林 种类
下载PDF
长白山区珍稀濒危野生食用植物的调查 被引量:6
6
作者 周繇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7-170,共4页
经过3a调查研究, 最后确定长白山区共有珍稀濒危野生食用植物30科43属53种, 其中濒危种7科7属9种; 渐危种16科19属21种; 稀有种16科17属23种; 一级保护的7科9属9种; 二级保护的13科15属15种; 三级保护的19科23属29种 分析了珍稀濒危形... 经过3a调查研究, 最后确定长白山区共有珍稀濒危野生食用植物30科43属53种, 其中濒危种7科7属9种; 渐危种16科19属21种; 稀有种16科17属23种; 一级保护的7科9属9种; 二级保护的13科15属15种; 三级保护的19科23属29种 分析了珍稀濒危形成的原因, 介绍了珍稀濒危野生食用植物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植物 濒危原因 物种保护 长白山
下载PDF
赫哲语濒危原因述评 被引量:1
7
作者 佟淑玲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1年第1期92-93,共2页
本文对前人时贤关于赫哲语濒危原因的研究作了简单的评述,并提出一些新的赫哲语濒危原因的研究角度,以期为以后的濒危语言相关课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 赫哲语 濒危原因 述评
下载PDF
澜沧江中下游黑黄檀种群结构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9
8
作者 张辉 王立新 +4 位作者 付强 陈勇 赫尚丽 曾辉 杜凡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25-28,共4页
采取线路调查结合GPS定位的方法,对澜沧江中下游地区黑黄檀种群的分布特点、分布密度、分布格局、径级结构、更新状况和结实株现状等进行调查,研究其种群结构。黑黄檀种群主要呈狭带状分布在糯扎渡自然保护区所在江段的河谷地段,阳坡居... 采取线路调查结合GPS定位的方法,对澜沧江中下游地区黑黄檀种群的分布特点、分布密度、分布格局、径级结构、更新状况和结实株现状等进行调查,研究其种群结构。黑黄檀种群主要呈狭带状分布在糯扎渡自然保护区所在江段的河谷地段,阳坡居多;线段分布密度和面积分布密度分别为122株/km和440株/km2;干流和支流上集中分布区域密度分别为637株/km2和143株/km2,生境以落叶季雨林为主,且种群分布不均匀;小径级植株占85.4%,大径级植株占14.6%,结实株仅有1.30%;糯扎渡水电站库区范围内的植株面临被淹没的危险。提出了相应的就地保护、迁地保护、采种繁殖、人工造林等保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黄檀 种群结构 濒危原因 保护对策
下载PDF
陕西秦岭红豆树分布及其濒危原因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鱼炳旭 《陕西林业科技》 2013年第2期9-10,共2页
通过标本和文献研究及野外调查,确认了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红豆树(Ormosia hosiei)在其自然分布区的最北端—陕西秦岭有分布,并认为种子产量低、虫害严重是造成红豆树在该区濒危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红豆树 秦岭 濒危原因
下载PDF
莽山烙铁头蛇的濒危现状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远辉 《四川动物》 CSCD 1998年第2期76-78,共3页
莽山烙铁头蛇地方名白尾蛇,是中国特有种,只在湘粤交界的南岭山脉骑田岭支脉的莽山地区一带有分布。由于分布狭窄,数量稀少,是一个极为脆弱的种群。在各种因素的干扰和破坏下,其数量正迅速减少,有濒临灭绝的危险。目前境况十分令... 莽山烙铁头蛇地方名白尾蛇,是中国特有种,只在湘粤交界的南岭山脉骑田岭支脉的莽山地区一带有分布。由于分布狭窄,数量稀少,是一个极为脆弱的种群。在各种因素的干扰和破坏下,其数量正迅速减少,有濒临灭绝的危险。目前境况十分令人担扰,如果不迅速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就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绝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莽山烙铁头蛇 濒危 保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