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usashi-1和尾型同源盒基因2在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9
1
作者 李玲 赵治国 +5 位作者 郑鹏远 马军 周英发 崔广林 于泳 任景丽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7-283,共7页
目的探讨Musashi-1(Msi-1)和尾型同源盒基因2(CDX2)在不同形态胃窦黏膜肠上皮化生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2013年6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256例胃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NAG)46例、萎缩性胃炎... 目的探讨Musashi-1(Msi-1)和尾型同源盒基因2(CDX2)在不同形态胃窦黏膜肠上皮化生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2013年6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256例胃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NAG)46例、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21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标本取材由2名内镜科医师负责完成,标本送检,由3名病理科医师独立阅片进行病理学诊断。对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标本进行胃镜下分型(局灶隆起型、疣状隆起型、“棉絮状”增厚或凹陷型)和黏液染色检查分型(Ⅰ、Ⅱ、Ⅲ型);对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和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检测。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结果(1)临床检查结果:胃镜分型:210例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患者中,局灶隆起型65例,疣状隆起型85例,“棉絮状”增厚或凹陷型60例。黏液染色分型:Ⅰ型肠上皮化生70例,Ⅱ型肠上皮化生75例,Ⅲ型肠上皮化生65例。(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果:204例患者的标本(CNAG36例、局灶隆起型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52例、疣状隆起型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68例、“棉絮状”增厚或凹陷型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48例,Ⅰ、Ⅱ、Ⅲ型肠上皮化生分别为56、60、52例)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在CNAG组织的腺体颈、峡部发现Msi-1少量阳性表达,在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组织中表达呈阳性。Msi-1在CNAG、局灶隆起型、疣状隆起型、“棉絮状”增厚或凹陷型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标本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9/36)、69.2%(36/52)、76.5%(52/68)、75.0%(36/48),几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850,P〈0.05)。局灶隆起型、疣状隆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 肠上皮化生 Msi-1 尾型同源盒基因2 内窥镜检查
原文传递
麦纤散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石卉琴 张兴源 +1 位作者 水楠楠 郑红斌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179-183,共5页
[目的]研究中药麦纤散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治疗作用及其对结肠组织粘蛋白2(mucin2,MUC2)和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caudal-related homeodomain transcription 2,CDX2)的影响,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大鼠... [目的]研究中药麦纤散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治疗作用及其对结肠组织粘蛋白2(mucin2,MUC2)和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caudal-related homeodomain transcription 2,CDX2)的影响,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美沙拉嗪组给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混悬液(0.42g·kg-1),麦纤散组给予麦纤散混悬液(3g·kg-1)。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用5%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溶液建立UC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连续灌胃给药2周观察一般情况,如大鼠粪便、皮毛光泽度、饮食情况,末次给药24h后处死大鼠取结肠,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如充血、水肿、溃疡等情况,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MUC2和CDX2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麦纤散能明显改善模型大鼠的饮食、毛色、大便性状等一般情况,改善结肠组织的溃疡和炎症;麦纤散组的大鼠结肠组织MUC2和CDX2表达量高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麦纤散组高于美沙拉嗪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麦纤散能有效改善UC大鼠的一般情况和结肠组织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结肠组织中MUC2和CDX2表达、促进受损肠粘膜的自我保护和修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C 麦纤散 MUC2 CDX2
下载PDF
尾型同源盒基因2过表达对人胃癌耐顺铂细胞SGC7901/DDP多药耐药性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严林海 韦尉元 +1 位作者 肖强 谢玉波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探讨尾型同源盒基因2(Cdx2)过表达对人胃癌耐顺铂细胞SGC7901/DDP的多药耐药性的影响。方法将SGC7901/DDP细胞分为实验组[Cdx2过表达重组慢病毒载体(pCMA-Cdx2-HA)处理]、空载体组[慢病毒载体(pCMA-HA)处理]、对照组(不做... 目的探讨尾型同源盒基因2(Cdx2)过表达对人胃癌耐顺铂细胞SGC7901/DDP的多药耐药性的影响。方法将SGC7901/DDP细胞分为实验组[Cdx2过表达重组慢病毒载体(pCMA-Cdx2-HA)处理]、空载体组[慢病毒载体(pCMA-HA)处理]、对照组(不做处理)3组。MTT法检测各组SGC7901/DDP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SGC7901/DDP细胞阿霉素的泵出蓄积量、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情况;Westernblot技术进一步检测Cdx2蛋白和多药耐药基因1(MDRl)的蛋白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SGC7901/DDP细胞感染慢病毒载体72h后,转染效率达90%以上。实验组Cdx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0.374-0.06,较空载体组的0.12±0.02和对照组的0.11±0.03明显升高,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37,P〈0.05)。实验组SGC7901/DDP细胞对阿霉素、5.氟尿嘧啶和顺铂的半数凋亡浓度分别为(1.10±0.08)mg/L、(4.81±0.12)mg/L、(3.81±0.15)mg/L,均高于空载体组的(0.59±0.05)mg/L、(3.71±0.14)mg/L、(2.20±0.15)mg/L和对照组的(0.63±0.04)mg/L、(3.92±0.15)mg/L、(2.92-4-0.11)mg/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8.75,98.06,188.78,P〈0.05)。实验组阿霉素的泵出率为18.20%±0.12%,高于空载体组的7.22%±0.09%和对照组的8.79%4-0.11%,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6.31,P〈0.05)。实验组G.期细胞的比例为52.2%±4.4%,明显低于空载体组的62.0%±5.O%和对照组的67.8%±3.3%;实验组S期的细胞比例为40.4%±1.5%,明显高于空载体组的25.6%±2.O%和对照组的21.8%±1.3%,3组细胞G.期和S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7.08,236.83,P〈0.05)。实验组细胞凋亡率为7.6%±1.3%,明显低于空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尾型同源盒基因2 多药耐药性
原文传递
牛磺熊去氧胆酸联合柳氮磺胺吡啶对小鼠结肠炎模型的药效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3
4
作者 贾立伟 李欣 +1 位作者 朱文娅 孙涛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1期1134-1137,1145,共5页
目的观察牛磺熊去氧胆酸(tauroursodeoxycholic acid,TUDCA)联合柳氮磺胺吡啶(sulfasalazine,SASP)对小鼠实验性结肠炎的药效作用,初步探讨牛磺熊去氧胆酸干预结肠炎模型的可能机制。方法 5%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 目的观察牛磺熊去氧胆酸(tauroursodeoxycholic acid,TUDCA)联合柳氮磺胺吡啶(sulfasalazine,SASP)对小鼠实验性结肠炎的药效作用,初步探讨牛磺熊去氧胆酸干预结肠炎模型的可能机制。方法 5%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小鼠实验性结肠炎模型。药物组给予SASP(500 mg/kg)、TUDCA(100 mg/kg)、TUDCA+SASP灌胃;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1次/d,共8 d。观察小鼠一般状态、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结肠长度改变及病理组织学积分;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肠组织Hes1、Atoh1、Cdx2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IL-6的表达量。结果正常组、TUDCA组、SASP组、TUDCA/SASP联合组的DAI分别为0.10±0.23、2.37±0.46、2.17±0.55、1.94±0.34,其组织学损伤评分分别为0.00±0.00、6.60±1.71、6.10±1.45、4.5±1.27,均低于模型组(3.43±0.47和9.40±1.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NF-α、IL-6蛋白表达水平,正常组(46.12±8.35)ng/L、(26.89±5.45)ng/L,TUDCA组(56.48±9.02)ng/L、(27.60±4.76)ng/L,SASP组(59.15±11.09)ng/L、(26.42±5.08)ng/L,均低于模型组[(70.64±7.93)ng/L、(35.12±3.51)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TUDCA组Hes1蛋白表达分别为0.26±0.12、0.40±0.10,低于模型组(0.82±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与SASP组(0.73±0.0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toh1蛋白、Cdx2蛋白表达,正常组0.48±0.06、0.78±0.08,TUDCA组0.72±0.09、0.58±0.09,均高于模型组(0.32±0.09、0.37±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与SASP组Atoh1(0.30±0.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UDCA和SASP组均可有效减轻小鼠结肠炎模型的炎症反应,两药可能存在协同作用,联合用药效果更优。TUDCA干预机制可能与调节炎性因子,抑制Hes1蛋白激活、增加Cdx2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熊去氧胆酸 结肠炎 发状分裂相关增强子-1 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
下载PDF
儿童急性白血病CDX2基因WT1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对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迎侠 黄嘉莉 +3 位作者 钱新宏 赵晓莉 范芳 潘凯丽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5-199,共5页
目的将WT1基因作为同期对照基因,探讨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CDX2)在儿童急性白血病(AL)中的表达特点、临床意义及潜力。方法应用RT-PCR技术同期检测儿童白血病患者骨髓(BM)、外周血(PM)单个核细胞(MNC)CDX2基因、WT1基因的表达。2009年... 目的将WT1基因作为同期对照基因,探讨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CDX2)在儿童急性白血病(AL)中的表达特点、临床意义及潜力。方法应用RT-PCR技术同期检测儿童白血病患者骨髓(BM)、外周血(PM)单个核细胞(MNC)CDX2基因、WT1基因的表达。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西京医院收治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共57例,未缓解组39例,其中初发35例(ALL25例,AML10例),复发4例;AL缓解组18例;2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结果未缓解组82.1%(32/39例)AL患儿CDX2基因不同程度高表达(0.6187±0.2170),其中ALL组和AML组阳性率(89.3%vs.63.6%)、表达水平(0.6181±0.2342vs.0.6230±0.2441)无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组、对照组CDX2基因表达均阴性。9例初发白血病同期BM、PB中MNCsCDX2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为(0.4083±0.2279)、(0.4124±0.17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CDX2基因、WT1基因表达的比较:未缓解组阳性率(48.7%vs.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LL组(46.4%vs.8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L组(54.5%vs.6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X2基因表达阳性、阴性AL患儿WT1基因阳性率分别46.8%(15/32)和57.1%(4/7),统计分析CDX2基因与WT1基因在儿童AL中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初发儿童AL中,CDX2基因表达阳性、阴性者CR率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X2基因、WT1基因表达双阳性组与双阴性组、双阳性组与单阳性组、单阳性组与双阴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1例AL患儿8~14个月,初诊时CDX2表达阳性的9例患儿,5例于治疗第13~19d时转为阴性,余4例于诱导缓解治疗后转为阴性至今。而初诊时CDX2基因表达阴性的患儿,在骨髓CR时仍为阴性,此后持续阴性。结论与WT1基因比较,CDX2基因或为儿童AL更具潜力的泛白血病基因标志,能够一定程度反映疾病的状态和白血病负荷,于MRD监测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 WT1基因 白血病 微小残留病 儿童
原文传递
3D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手术疗效分析及预后评价
6
作者 梁蕾 张伟 +4 位作者 张金江 庞粉萍 苗建军 尚培中 李伟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3D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手术疗效及安全性,分析Bmi-1和CDX-2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比分析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2组切口总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12 h疼痛评分、肠功能恢复时间及... 目的探讨3D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手术疗效及安全性,分析Bmi-1和CDX-2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比分析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2组切口总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12 h疼痛评分、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平均住院日7项指标;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 TM plus两步法检测结肠癌组织Bmi-1和CDX-2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年龄、瘤体大小、分化等级、淋巴结转移及5年内复发转移5项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比较,手术时间、清除淋巴结数目无显著差异,但切口总长度小,手术失血量少,术后12 h疼痛评分低,肠功能恢复快,术后平均住院日短。结肠癌组织Bmi-1和CDX-2阳性率分别为79.1%和64.2%。Bmi-1表达与年龄、瘤体大小、分化等级无关,在有淋巴结转移、5年内复发转移患者中其阳性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5年内无复发转移者;CDX-2表达与年龄、瘤体大小无关,在低分化等级、有淋巴结转移、5年内复发转移患者中其阳性率显著低于(高+中)分化、无淋巴结转移、5年内无复发转移者。Bmi-1和CDX-2表达呈负相关性。结论3D腹腔镜结肠癌手术具有满意的根治效果和安全性,癌组织Bmi-1高表达、CDX-2低表达预示术后易发生复发转移,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B细胞特异的莫洛氏鼠白血病病毒插入位点1 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 肿瘤转移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与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健 应荣超 +3 位作者 魏威 项晶晶 金慧成 马胜林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479-481,共3页
目的:研究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caudal relatedhomeodomain transcription 2,CDX2)在人结肠癌发病过程中的蛋白表达特性,并研究其蛋白表达与结肠癌转移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中过氧化物酶标记法,选取杭州市第一人... 目的:研究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caudal relatedhomeodomain transcription 2,CDX2)在人结肠癌发病过程中的蛋白表达特性,并研究其蛋白表达与结肠癌转移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中过氧化物酶标记法,选取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80例结肠癌患者的病理标本,其中有癌细胞远端转移(淋巴转移为特征)47例,未发现癌细胞转移33例,统计其癌症组织中CDX2的蛋白表达并进行相关的数据分析。结果患者性别、年龄及结肠癌位置与CDX2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据肿肿瘤恶化程度比较高分化阳性表达率(100.0%)与中(80.0%)、低分化(33.3%)肿瘤组织中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CDX2蛋白的表达随大肠腺癌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逐渐降低,rs=0.217,表明CDX2蛋白表达与结肠癌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有转移的结肠癌组织中阳性蛋白表达量(72.3%)显著低于无转移的结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量(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肠癌淋巴结转移能下调CDX2蛋白表达。结论 CDX2蛋白表达与结肠癌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远端转移能下调CDX2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肿瘤转移 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
原文传递
脱氧胆酸通过KLF4上调CDX2的表达促进Barrett食管形成
8
作者 闫武 张昊翔 +8 位作者 沈才飞 夏一菊 王璞 张亚飞 李婧文 徐胤 邵顺子 于晓娜 房殿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02-707,共6页
目的探讨在脱氧胆酸(deoxycholic acid,DCA)诱导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形成中,Krüppel样锌指转录因子4(Krüppel-like factor 4,KLF4)与同源异型框转录因子2(caudalrelated homeodomain transcription factor 2... 目的探讨在脱氧胆酸(deoxycholic acid,DCA)诱导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形成中,Krüppel样锌指转录因子4(Krüppel-like factor 4,KLF4)与同源异型框转录因子2(caudalrelated homeodomain transcription factor 2,CDX2)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9例人正常食管组织和22例BE组织中KLF4、CDX2的表达;体外培养Het-1A细胞,依据DCA处理时间分为0 h组(未经DCA处理)、4 h组、8 h组、12 h组并进行DCA处理。分别设置空白对照组、阴性siRNA对照组、阴性siRNA+DCA处理12 h组、KLF4-siRNA干扰组、KLF4-siRNA干扰+DCA处理12 h组,进行相应处理。设置空白对照组、阴性病毒对照组、阴性病毒+DCA处理12 h组、KLF4过表达病毒组,进行相应处理。待上述各实验组处理结束后,运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检测各组KLF4、CDX2、MUC2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检测发现:在22例BE组织中,KLF4阳性表达15例,阳性率68.18%,阳性染色主要集中在细胞核;CDX2阳性表达16例,阳性率72.73%,阳性染色也主要集中在细胞核。与人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组织比较,BE组织中KLF4、CDX2表达均增高(χ2=18.642,P<0.05;χ2=23.678,P<0.05)。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随DCA处理时间的增加,Het-1A细胞KLF4、CDX2、MUC2的表达逐渐升高(P<0.05);KLF4-siRNA干扰组及KLF4-siRNA干扰+DCA处理12 h组中,KLF4、CDX2、MUC2表达均下调,且不再随DCA处理的刺激而升高(P<0.05);此外,阴性病毒+DCA处理12 h组及KLF4过表达病毒组中,KLF4、CDX2、MUC2表达均上调,且KLF4过表达病毒组3个基因蛋白表达上调更为显著(P<0.05)。结论 DCA通过KLF4上调CDX2,间接引起BE标志性分子MUC2的表达上调,从而促进正常食管上皮向BE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RETT食管 Het-1A细胞 脱氧胆酸 Krüppel样锌指转录因子4 同源异型框转录因子2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