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intable SnO2 cathode interlayer with up to 500 nm thickness-tolerance for high-performance and large-area organic solar cells 被引量:3
1
作者 Yiming Bai Chunyan Zhao +5 位作者 Shuai Zhang Shaoqing Zhang Runnan Yu Jianhui Hou Zhan’ao Tan Yongfang Li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7期957-965,共9页
The printable electrode interlayer with excellent thickness tolerance is crucial for mass production of organic solar cells(OSCs)by solution-based print techniques. Herein, high-quality printable SnO2 films are simply... The printable electrode interlayer with excellent thickness tolerance is crucial for mass production of organic solar cells(OSCs)by solution-based print techniques. Herein, high-quality printable SnO2 films are simply fabricated by spin-coating or bladecoating the chemical precipitated SnO2 colloid precursor with post thermal annealing treatment. The SnO2 films possess outstanding optical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especially extreme thickness-insensitivity. The interfacial electron trap density of SnO2 cathode interlayers(CILs) are very low and show negligible increase as the thicknesses increase from 10 to 160 nm,resulting in slight change of the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ies(PCEs) of the PM6:Y6 based OSCs from 16.10% to 13.07%. For blade-coated SnO2 CIL, the PCE remains high up to 12.08% even the thickness of SnO2 CIL is high up to 530 nm. More strikingly, the large-area OSCs of 100 mm2 with printed SnO2 CILs obtain a high efficiency of 12.74%. 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 this work presents the first example for the high-performance and large-area OSCs with the thickness-insensitive SnO2 C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ganic solar cells printable Sn02 cathode interlayer thickness-insensitivity LARGE-area
原文传递
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Gd1-xSrxCoO3-δ系阴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亚楠 黄容厦 周和平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730-1734,共5页
采用甘氨酸-硝酸盐法(the glycine-nitrate process,GNP)合成了新型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intermediate temperature solid oxide fuel cell,IT-SOFC)阴极材料Gd1-xSrxCoO3-δ(x=0~0.5),所合成的初始粉体在800℃下煅烧12 h后均形成... 采用甘氨酸-硝酸盐法(the glycine-nitrate process,GNP)合成了新型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intermediate temperature solid oxide fuel cell,IT-SOFC)阴极材料Gd1-xSrxCoO3-δ(x=0~0.5),所合成的初始粉体在800℃下煅烧12 h后均形成了钙钛矿结构的单相固溶体。对该体系材料的电导率、界面阻抗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后发现,Gd0.8Sr0.2CoO3-δ的电导率在600℃时达到了559 S/cm,Gd0.8Sr0.2CoO3-δ与Ce0.8Gd0.2O1.9(GDC)在600℃和700℃的界面阻抗分别为0.34??cm2和0.11??cm2,活化能为仅98.4 kJ/mol,预示其可以作为IT-SOFC较为理想的阴极备选材料。此外,通过调整Gd0.8Sr0.2CoO3-δ与GDC的比例可以制备出热膨胀系数与GDC电解质匹配、性能良好的Gd0.8Sr0.2CoO3-δ/GDC复合阴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氨酸–硝酸盐法 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阴极材料 电导率 界面阻抗
原文传递
小灵敏面X光二极管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侯立飞 杜华冰 +6 位作者 李晋 任宽 杨轶濛 崔延莉 窦延娟 杨国洪 刘慎业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040-4044,共5页
X光二极管(XRD)小型化有助于优化软X光能谱仪,也可实现与其他X光诊断设备的集成应用。完成了小灵敏面X光二极管机构设计,储能电容更合理,体积更小。开展了微波仿真与模拟计算,在0-20 GHz的带宽范围内其反射很小,微波传输特性满足实验... X光二极管(XRD)小型化有助于优化软X光能谱仪,也可实现与其他X光诊断设备的集成应用。完成了小灵敏面X光二极管机构设计,储能电容更合理,体积更小。开展了微波仿真与模拟计算,在0-20 GHz的带宽范围内其反射很小,微波传输特性满足实验要求。另外,在短脉冲激光装置上开展了探测器性能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探测器时间分辨能力提升20%左右。小灵敏面X光二极管研究有助于探测器在辐射流监测的方面获得更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光二极管 储能电容 灵敏面 时间分辨
下载PDF
Fe(Ⅲ)-草酸-葡萄糖酸钙媒质体系间接电化学还原及棉织物染色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清芝 王炜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44-447,共4页
应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Fe(III)-草酸-葡萄糖酸钙媒质体系的电化学行为及其可能的反应机理.实验表明,Fe(II)-葡萄糖酸盐起着最终的还原作用.电解还原时间、工作电压和阴极面积这3个因素影响着电流效率,在Fe(III)-草酸-葡萄糖酸钙媒质体系... 应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Fe(III)-草酸-葡萄糖酸钙媒质体系的电化学行为及其可能的反应机理.实验表明,Fe(II)-葡萄糖酸盐起着最终的还原作用.电解还原时间、工作电压和阴极面积这3个因素影响着电流效率,在Fe(III)-草酸-葡萄糖酸钙媒质体系中,还原大红R的电流效率最高可达89%,其电解还原时间10 min,工作电压4 V,阴极面积40 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伏安 电流效率 工作电压 阴极面积 棉织物染色 Fe(III)-草酸-葡萄糖酸钙媒质体系
下载PDF
Performance of a Double Catalyst Fuel Cell Cathode with a Tubular Oxygen Breathing and Preliminary Reduction Zone
5
作者 Luís A.Waack BAMBACE Miriam NISHIMORI +1 位作者 Fernando M.RAMOS Demétrio BASTOS-NETTO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87-192,共6页
This paper discusses 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a liquid phase reacting flow occurring at the cathode of a patent pending novel fuel cell geometry, where a non homogeneous catalysis carried by gold and Prussian Blue, wi... This paper discusses 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a liquid phase reacting flow occurring at the cathode of a patent pending novel fuel cell geometry, where a non homogeneous catalysis carried by gold and Prussian Blue, with the first reducing air O2 and the second the resulting H2O2. The breathing zone is porous walls microtubes, with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pores in its walls. Inside the microtubes there is water solution of sulfuric acid. The microtubes possess an external layer of extremely porous polymer hydrophobic agent. A Prussian Blue thin porous layer is over the selective membrane. Appropriate porous and tubular connecting elements close the fluid loop. The asymmetry induces proper current and electric potential profiles, which leads to a mainly electrocapillary electrokinetic flow, which enhances the oxygen transport and assures the H2O2 flow to its reduction lay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 homogeneous catalysis fuel cell cathode electrokinetic convection breathing area.
原文传递
Q235-304L电偶对在Na_2S溶液中的电偶腐蚀行为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李君 董超芳 +1 位作者 李晓刚 丁小康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08-314,共7页
用电化学法和浸泡法研究了Q235-304L电偶对在3种不同浓度的Na2S溶液中的电偶腐蚀行为,用SEM观察试样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在3种溶液中Q235钢的阳极过程均为混合控制,而304L的阴阳极过程均为电化学控制;偶接后Q235钢表面阳极金属的溶解... 用电化学法和浸泡法研究了Q235-304L电偶对在3种不同浓度的Na2S溶液中的电偶腐蚀行为,用SEM观察试样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在3种溶液中Q235钢的阳极过程均为混合控制,而304L的阴阳极过程均为电化学控制;偶接后Q235钢表面阳极金属的溶解过程与阴极过程同时进行,其阳极溶解电流大于电偶电流值;电偶腐蚀效应随阴阳极面积比的增大而增大;随着S2-浓度的升高,电偶对中Q235钢的腐蚀速率减小,电偶腐蚀效应也随之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偶腐蚀 Q235钢 304L不锈钢 阴阳极面积比
下载PDF
西藏南部上三叠统郎杰学群物源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李祥辉 曾庆高 +1 位作者 王成善 谢尧武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53-559,共7页
运用Dickinson三角图解、地球化学和阴极发光方法,对西藏山南琼结和贡嘎地区上三叠统深海—半深海郎杰学群砂岩和板岩进行了研究。碎屑成分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物源总体来自再旋回造山带,含有大陆基块和混合区(切割弧)成分。阴极发... 运用Dickinson三角图解、地球化学和阴极发光方法,对西藏山南琼结和贡嘎地区上三叠统深海—半深海郎杰学群砂岩和板岩进行了研究。碎屑成分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物源总体来自再旋回造山带,含有大陆基块和混合区(切割弧)成分。阴极发光照射结果反映,物源区石英主要为变质成因(棕色光),次为深成/火山成因(浅紫兰色—绿色光),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母源区结晶基底可能已经抬升暴露,并且粘附在大陆块上。这些结果暗示,在拉萨地块与印度次大陆之间的新特提斯洋中可能存在一个含造山带的未名地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三叠统 造山带 物源分析 西藏南部 阴极发光 结晶基底 特提斯 光照射 绿色光 深海
下载PDF
单室直接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冯雅丽 李浩然 祝学远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2期162-165,共4页
利用构建的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进行了阴极板中铁离子浓度、阳极底物、底物浓度及阳极板面积对单室直接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随着阴极电极板中Fe3+含量的增加,电池负载输出电压随之提高;不同... 利用构建的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进行了阴极板中铁离子浓度、阳极底物、底物浓度及阳极板面积对单室直接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随着阴极电极板中Fe3+含量的增加,电池负载输出电压随之提高;不同底物的阳极反应,随着产生的电子和质子数的提高,电量随之增大;输出电压亦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提高,但底物葡萄糖的浓度饱和值为0.72g/L;增加阳极板数量加大阳极比表面积,更多的微生物吸附在阳极电极上传递电子,电池输出电压与阳极板数量不成倍数关系.此研究为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 电池性能 阴极电极板 底物浓度 阳极电极面积
下载PDF
电极面积和电极间距对立方体型MFCs产电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艳芳 刘百仓 +1 位作者 郑哲 郑雪艳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8-74,共7页
以生活污水为底物,普通石墨棒为电极,构建立方体型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FCs),研究了阴、阳极电极面积和电极间距对MFCs产电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阴极表面积作为唯一变量时,阴极表面积越大,电池的产电性能越好,当Acat∶AAn=5时MF... 以生活污水为底物,普通石墨棒为电极,构建立方体型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FCs),研究了阴、阳极电极面积和电极间距对MFCs产电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阴极表面积作为唯一变量时,阴极表面积越大,电池的产电性能越好,当Acat∶AAn=5时MFC产电最佳;当阳极面积作为唯一变量,AAn∶Acat=0.41时,电池产电能力和运行效果最佳;减小电极间距能有效地减少内阻,同时有利于底物和生成物的流动传质;提高输出功率,电极间距为21 mm的装置产电能力和运行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阴极面积 阳极面积 电极间距 功率密度
下载PDF
大气压介质阻挡辉光放电脉冲的阴极位降区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的数值仿真 被引量:10
10
作者 姚聪伟 马恒驰 +3 位作者 常正实 李平 穆海宝 张冠军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7-268,共12页
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常用于产生低温等离子体,其放电特性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针对大气压氦气介质阻挡放电结构建立了流体数值仿真模型,研究其辉光放电脉冲特性.从发光结构、粒子分布和电场分布等方面说明了该类型放电辉光结构的时... 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常用于产生低温等离子体,其放电特性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针对大气压氦气介质阻挡放电结构建立了流体数值仿真模型,研究其辉光放电脉冲特性.从发光结构、粒子分布和电场分布等方面说明了该类型放电辉光结构的时空演化过程;分别从电子增长率和电场强度分布两个角度比较和分析了该类型放电中阴极位降区范围的定义,并探讨了发光最强点位置与阴极位降区边界的关系,认为利用电场强度分布来定义该类型放电的阴极位降区范围更加合理,且在电流下降沿内,光强最强点始终处于阴极位降区内部.研究了外施电压、阻挡介质二次电子发射系数γ和N_2含量对间隙电压、电流密度和阴极位降区特性等的影响规律.发现:在二次电子发射系数γ不变时,阴极位降区宽度与电流密度具有负线性相关关系;利用阴极位降区的伏安特性证明了该类型放电属于亚辉光放电靠近正常辉光放电的部分;主要考虑N_2与He的Penning效应时,电流密度和带电粒子密度在一定N_2含量下具有最大值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 阴极位降区 辉光放电 流体模型
下载PDF
天鹅绒阴极二极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易爱平 赵学庆 +5 位作者 郭建明 罗志宏 甘雨刚 沈志康 王龙华 刘晶儒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69-372,共4页
介绍了天鹅绒阴极二极管的结构及天鹅绒阴极的设计 ,给出了二极管参数的测量方法及结果。对 3种不同材料的天鹅绒阴极进行了实验研究 ,获得了大面积均匀电子束 ,并对电子束的横向及径向均匀性进行了诊断。实验结果表明 :二极管工作状态... 介绍了天鹅绒阴极二极管的结构及天鹅绒阴极的设计 ,给出了二极管参数的测量方法及结果。对 3种不同材料的天鹅绒阴极进行了实验研究 ,获得了大面积均匀电子束 ,并对电子束的横向及径向均匀性进行了诊断。实验结果表明 :二极管工作状态接近的条件下 ,3种材料的天鹅绒阴极所获得的大面积电子束均匀性相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鹅绒阴极 大面积均匀电子束 泵浦均匀性
下载PDF
纳米LiMnPO_4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表征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文超 毕玉敬 +2 位作者 杨邦成 王德宇 施思齐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60-466,共7页
采用两步加热Polyol法制备了纳米LiMnPO4正极材料,详细研究了第一加热平台温度T1(T1=100,110,120,130,140,150°C)对样品物理性质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及比表面积测试(BET)对样品的晶体结构与微观... 采用两步加热Polyol法制备了纳米LiMnPO4正极材料,详细研究了第一加热平台温度T1(T1=100,110,120,130,140,150°C)对样品物理性质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及比表面积测试(BET)对样品的晶体结构与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T1下得到的样品均为片状结构;T1=100-120°C时合成的样品含有杂相,且比表面积小于15 m2?g-1;在T1=130°C时,得到纯相LiMnPO4样品,且比表面积增至46.3 m2?g-1;随着T1的进一步升高,样品比表面积稍有下降,维持在35-37 m2?g-1之间.纳米LiMnPO4的电化学性能变化趋势与比表面积基本一致,T1=130°C时合成的样品呈现最优的电化学性能,在0.1C倍率下放电容量达到129 mAh?g-1,在5C倍率时达到81 mAh?g-1,这表明LiMnPO4的比表面积是决定其电化学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纳米LiMnPO4 比表面积 Polyol法 Nano-LiMnPO4
下载PDF
Efficient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cathode interfacial layer enabled by polymeric dopant and its application in large-area polymer solar cells 被引量:4
13
作者 Sheng Dong Kai Zhang +4 位作者 Xiang Liu Qingwu Yin Hin-Lap Yip Fei Huang Yong Cao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期67-73,共7页
An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cathode interfacial layer(CIL) was developed by doping ZnO with the naphthalene-diimide based derivative NDI-PFNBr. It was found the resulting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CIL showed apparently... An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cathode interfacial layer(CIL) was developed by doping ZnO with the naphthalene-diimide based derivative NDI-PFNBr. It was found the resulting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CIL showed apparently improved conductivity and could act as an effective cathode interlayer to modify indium tin oxide(ITO) transparent electrodes. As a result, by employing the blend of PTB7-Th:PC71BM as the photoactive layer, the inverted polymer solar cells(PSCs) exhibited a remarkable enhancement of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PCE) from 8.52% for the control device to 10.04% for the device fabricated with the hybrid CIL. Moreover, all device parameters were simultaneously improved by using this hybrid CIL. The improved open-circuit voltage(VOC) was attributed to the reduced work function of the ITO cathode, whereas the enhancements in fill factor(FF) and short-circuit current density(JSC) were assigned to the increased conductivity and more effective charge extraction and collection at interface. Encouragingly, when the thickness of the hybrid CIL was increased to 80 nm, the resulting device could still keep a PCE of 8.81%, exhibiting less thickness dependence. Considering these advantages, 16 and 93 cm2large-area PSCs modules were successfully fabricated from the hybrid CIL by using doctor-blade coating techniques and yielded a remarkable PCE of8.05% and 4.49%, respectively.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hybrid CIL could be a promising candidate to serve as the cathode interlayer for high-performance large-area inverted PS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brid cathode INTERFACIAL layer LARGE-area module doctor-blade coating polymer solar cells
原文传递
点阴极电场辅助阳极连接的等效电路法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青春 陈铮 董师润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7-40,共4页
电场辅助阳极连接技术已成为微电子器件领域最常用的连接方法之一 ,但目前对这一技术的物理和化学机制还不十分清楚 ,有关的研究文章也较少 ,深入理解电场辅助阳极连接过程的机制将有助于完善该技术。为此 ,本文用等效电路的方法研究了... 电场辅助阳极连接技术已成为微电子器件领域最常用的连接方法之一 ,但目前对这一技术的物理和化学机制还不十分清楚 ,有关的研究文章也较少 ,深入理解电场辅助阳极连接过程的机制将有助于完善该技术。为此 ,本文用等效电路的方法研究了点阴极情况下的电场辅助阳极连接效应 ,计算了连接电流、连接孕育期和紧密接触面积。计入了电场辅助连接中玻璃厚度的影响 ,改进了Anthony的结果 ,并得出孕育期表达式。本文结果表明 ,连接初期电流迅速衰减 ,随后缓慢变小 ,直至某一稳定值 ;电场辅助阳极连接过程初始一般都存在一个孕育期 ,孕育期随温度上升指数下降 ,连接温度高时 ,孕育期将难以观察到 ;待连接表面之间紧密接触是实现电场辅助阳极连接的关键 ,紧密接触面积随时间延长而非线性扩展 ,紧密接触区域增大时 ,其边界向外推进速度愈来愈小 ,而接触面积增加渐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硅玻璃 点阴极 等效电路 电流 紧密接触面积 孕育期 电场辅助阳极连接
下载PDF
覆膜浸渍扩散阴极表面微区电子发射像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阴生毅 任峰 +6 位作者 卢志鹏 张永清 张申金 杨峰 卫东 邯娇 李阳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535-2540,共6页
覆膜对浸渍扩散热阴极表面电子发射的影响一直是热阴极研究领域的重点课题。该文采用最新研制的深紫外激光光发射电子显微镜/热发射电子显微镜(DUV-PEEM/TEEM),对一半覆膜、另一半未覆膜的浸渍扩散阴极试样作了1150℃×2 h激活,并... 覆膜对浸渍扩散热阴极表面电子发射的影响一直是热阴极研究领域的重点课题。该文采用最新研制的深紫外激光光发射电子显微镜/热发射电子显微镜(DUV-PEEM/TEEM),对一半覆膜、另一半未覆膜的浸渍扩散阴极试样作了1150℃×2 h激活,并对其表面微区的热电子发射像及其随温度的变化作了比较。结果发现,两种阴极的热电子发射均主要位于孔隙及其邻近颗粒边缘;随温度升高,未覆膜阴极发射主要集中于孔隙内及周边有限区域内,发射面积增量较小,覆膜则使阴极有效发射区域得以由孔隙及其边缘向距孔隙更远的区域延伸,发射面积大幅增加。上述结果首次给出了覆膜浸渍扩散阴极微区的电子发射特征,对于理解该类型阴极发射机理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浸渍扩散阴极 电子发射 微区 光发射电子显微镜
下载PDF
阴极比表面积对超高比容钽阳极容量测试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许宁辉 《宁夏工程技术》 CAS 2013年第3期267-269,共3页
针对各品级的钽阳极,对比分析了不同的测试阴极比表面积对钽阳极容量测试结果造成的差异及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钽阳极比容的增大,阴极比表面积对其容量引出的影响程度增加,只有阴极的比表面积足够大,才能使阳极块容量完全引出,获得准确... 针对各品级的钽阳极,对比分析了不同的测试阴极比表面积对钽阳极容量测试结果造成的差异及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钽阳极比容的增大,阴极比表面积对其容量引出的影响程度增加,只有阴极的比表面积足够大,才能使阳极块容量完全引出,获得准确的测试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钽阳极 容量测试 阴极 阴极比表面积
下载PDF
集螺旋阴极笼型阴极网状阴极为一体的新型阴极(Z阴极)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新富 《真空电子技术》 2001年第1期10-13,共4页
本文阐述了 Z阴极的由来、定义、特性和运用 ,以及 Z阴极与螺旋阴极、笼型阴极。
关键词 Z阴极 网状阴极 螺旋角 螺旋阴极
下载PDF
玉米芯基多孔碳的制备及其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燕映霖 魏一奇 +4 位作者 李巧乐 陈世煜 蔺佳明 杨蓉 许云华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0-46,共7页
锂硫电池理论比容量高、成本低、环境友好,但硫正极仍面临导电性差、容量衰减快、体积膨胀等问题。采用生物质废弃物玉米芯作为碳源,KOH为活化剂,通过不同工艺制备了三种多孔碳材料。利用XRD、SEM、BET等对多孔碳产品的物相形貌等进行... 锂硫电池理论比容量高、成本低、环境友好,但硫正极仍面临导电性差、容量衰减快、体积膨胀等问题。采用生物质废弃物玉米芯作为碳源,KOH为活化剂,通过不同工艺制备了三种多孔碳材料。利用XRD、SEM、BET等对多孔碳产品的物相形貌等进行表征后发现,采用一次活化工艺所制备的多孔碳材料具有大量相互贯通的孔道结构,故具有高的比表面积(1 578.64 m^2/g)与较大的孔容(0.93 cm^3/g)。覆硫后用于锂硫电池正极,可作为三维导电骨架显著提高硫正极的导电率,并对单质硫表现出较高的吸附性能。电化学测试表明改性正极材料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 050.7 mAh/g,50周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50.4%。综合对比表明,一次活化工艺为利用此类生物质废弃物制备多孔碳材料提供了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电池 正极 玉米芯 生物质 多孔碳 高比表面积
下载PDF
阴极电极面积和膜面积对H型MFCs产电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百仓 姚雪 +1 位作者 周先敏 邬晓超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37-1842,共6页
以生活污水为底物,碳棒作电极,构建H型瓶式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s,MFCs),研究了阴极电极面积和膜面积对电池产电能力的影响.阳极以厌氧污泥作接种体,两室分隔物使用阳离子交换膜(cation exchange membrane,CEM),阳极不使... 以生活污水为底物,碳棒作电极,构建H型瓶式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s,MFCs),研究了阴极电极面积和膜面积对电池产电能力的影响.阳极以厌氧污泥作接种体,两室分隔物使用阳离子交换膜(cation exchange membrane,CEM),阳极不使用中介体,阴极使用无催化剂的普通碳电极.采用几种不同的阴极面积和阳离子交换膜面积,以最大功率密度和内阻等作为比较参数,比较其产电性能.结果表明:①阴极电极面积较小时,功率密度随其增加而增大,内阻随其增加而减小,但两者的变化幅度均逐渐减小;当两者达到极值后,随着阴极电极面积的增加,功率密度值逐渐减小,内阻增大;当阴极电极面积为71.55 cm2时,最大功率密度达到最大值为27.36 mW/m2,内阻达到最小值为1.84 kΩ;②CEM面积小于阳极电极面积时,CEM尺寸是MFCs产电能力提高的限制性因素,增大CEM面积可以显著提高MFCs功率输出,降低系统内阻,电池产电性能最优的条件是CEM面积(9.62 cm2)与阳极电极面积(8.42 cm2)相当,得到的最大功率密度为46.1 mW/m2,内阻为1.01 k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产电能力 阳离子交换膜面积 阴极电极面积 最大功率密度 内阻
原文传递
碳硫纳米复合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4
20
作者 郑伟 张翠芬 胡信国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23-526,共4页
采用升华硫与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在一定条件下合成了一种新型碳硫纳米复合材料。用该复合材料作为正极活性物质所制备的锂蓄电池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和高的比容量、比能量。通过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BET)、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材料... 采用升华硫与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在一定条件下合成了一种新型碳硫纳米复合材料。用该复合材料作为正极活性物质所制备的锂蓄电池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和高的比容量、比能量。通过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BET)、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材料分析测试手段,对复合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利用循环伏安、交流阻抗和电池充放电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与传统硫电极比较,此复合材料表现出了很好的电化学性能,其初始放电比容量高达600mAh·g-1,经过50次循环之后,比容量仍保持在400mAh·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蓄电池 正极 新型碳硫纳米复合材料 升华硫 高比表面积活性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