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7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郑芝蕾 肖秀漫 +2 位作者 陈琼 杨祖钦 陈晓春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4757-4758,4763,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以降低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12月414例接受PICC的新生儿临床资料,对新生儿PICC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 目的探讨新生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以降低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12月414例接受PICC的新生儿临床资料,对新生儿PICC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SPSS16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14例新生儿经PICC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24例,感染发生率为5.8%;感染新生儿中检出病原菌24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12株占50.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8株占33.3%,真菌4株占16.7%;导管执行地点、是否计划拔管、穿刺时间、导管堵管、穿刺次数与导管相关性感染有关,为其主要影响因素;导管执行地点(OR=1.702,95%CI:1.439~3.716)、是否计划拔管(OR=2.162,95%CI:1.682~4.902)、穿刺时间(OR=2.386,95%CI:2.251~5.392)、导管堵管(OR=1.381,95%CI:1.298~3.979)、穿刺次数(OR=1.402,95%CI:1.372~4.592)等因素为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繁多,宜对上述高危因素进行预防控制,以减少新生儿PICC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新生儿 导管相关性感染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老年患者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柏淑禹 张伟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71-875,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病房医院感染血流感染病例的临床特点、病原学特征及其他相关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老年病房2010年6月至2015年10月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患者的相关因素及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血流感染患者6... 目的探讨老年病房医院感染血流感染病例的临床特点、病原学特征及其他相关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老年病房2010年6月至2015年10月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患者的相关因素及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血流感染患者64例,基础疾病以恶性肿瘤(39.1%)及2型糖尿病(32.8%)为主;原发血流感染53例,占82.8%;继发性血流感染11例,占17.2%;原发感染病灶以呼吸道、泌尿道和肝胆系统为主。13例患者死亡,病死率高达20.3%。多因素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中心静脉置管或输液港≥7d(OR-49.51)、使用质子泵抑制剂药物≥3d(OR-13.63)是老年患者血流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64例患者中,共检出66株病原菌。G+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属最常见(18.2%);G-菌以埃希菌属(18.2%)和克雷伯菌属(15.2%)多见,二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株为54.5%。结论血流感染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预后。减少侵袭性操作、积极防治肿瘤、改善内环境、保护重要脏器功能,是降低老年病房血流感染发生率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插管相关感染
原文传递
血液透析患者静脉导管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感染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赟 李娅 +1 位作者 孟梅霞 张莉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12期1978-198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的感染因素,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透析中心就诊的178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细菌培养情况,分析感染的危险...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的感染因素,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透析中心就诊的178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细菌培养情况,分析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病原菌分布特点。结果 178例血液透析患者中发生导管相关感染者29例,感染率为16.29%,感染患者以年龄>60岁和长期留置管为主;共分离出7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占61.04%,革兰氏阴性杆菌占38.96%;主要致病菌为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革兰氏阳性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均>50%;革兰氏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的耐药,耐药率均>50%。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免疫力低下,易发生感染,临床应加强对导管相关感染的监测,重视导管相关感染的早期诊断,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感染因素 导管相关感染 细菌分布 耐药性
下载PDF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患者的血管通路 被引量:10
4
作者 任红旗 龚德华 +3 位作者 徐斌 何群鹏 李川 刘志红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01-506,共6页
目的:了解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患者血管通路使用及并发症情况。方法:收集2014年4月~2014年10月南京总医院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患者的资料,包括患者血管通路使用情况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结果:共入选292例患者,其中男性175例(59.9%... 目的:了解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患者血管通路使用及并发症情况。方法:收集2014年4月~2014年10月南京总医院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患者的资料,包括患者血管通路使用情况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结果:共入选292例患者,其中男性175例(59.9%)、女性117例(40.1%),平均年龄50.8±18.6岁。CRRT患者以急性肾损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为主。血管通路:280例患者为无涤纶套导管,所占比例为95.9%,置管部位主要为右侧颈内静脉(54.3%)。32例患者(11.4%),在CRRT治疗过程中需要重新置管。导管功能失功占全部患者的7.14%,导管功能失功的中位时间5d,多因素分析表明CRRT累计时间和血红蛋白水平是导管功能失功的主要风险因素。此外,导管感染发生的平均时间为置管后10.7d,导管感染发生率7.19/1000导管日。影响导管感染的主要因素是导管累计使用时间和血清白蛋白(Alb)水平。结论:通过横断面调查发现CRRT治疗患者血管通路主要为无涤纶套导管,置管部位以右侧颈内静脉为主,部分患者需要重新置管。CRRT累计时间、Hb和Alb水平分别是导管功能失功和导管感染的主要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无涤纶套导管 导管功能失功 导管感染
下载PDF
神经外科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黄文红 于杭英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82-683,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及预防治疗对策,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109例神经外科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对16例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进行...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及预防治疗对策,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109例神经外科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对16例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护理对策。结果16例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置管患者均及时拔除置管,患者经局部换药及全身抗菌药物积极治疗后均治愈,无死亡病例,治愈时间3~7d。结论神经外科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与患者因素、导管材质、护士操作不当、导管留置时间长、导管固定及局部穿刺点护理不当等有关;应加强护士的培训,严格无菌操作及规范操作规程,选择抗菌导管、改进导管固定方法,加强局部皮肤护理和临床观察等,是预防神经外科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中心静脉置管 导管相关性感染 原因分析
原文传递
不同糖脂供能比肠外营养对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王海霞 程青虹 +2 位作者 龙检 闫婷 魏学玲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CSCD 2015年第9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糖脂供能比的肠外营养对危重病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RI)发生的影响。方法将200例经中心静脉导管行肠外营养的患者,根据其糖脂供能比分为A组(糖脂供能比4∶6)、B组(糖脂供能比5∶5)、C组(糖脂供能比6∶4)行肠外营养... 目的探讨不同糖脂供能比的肠外营养对危重病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RI)发生的影响。方法将200例经中心静脉导管行肠外营养的患者,根据其糖脂供能比分为A组(糖脂供能比4∶6)、B组(糖脂供能比5∶5)、C组(糖脂供能比6∶4)行肠外营养支持。比较分析三组患者CRI发生率、CRI病原菌谱。结果 200例肠外营养患者中发生CRI 17例(8.50%);三组CRI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感染率最高,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5);共培养出菌株31株,其中G+菌14株、G-菌12株、真菌5株,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阳性菌。结论肠外营养患者CRI发生与肠外营养液糖脂供能比密切相关,过高的葡萄糖供能会增加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风险。在提供足够热量的前提下,应考虑由脂肪乳提供相对较多的能量,降低肠外营养支持患者CRI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肠外营养 葡萄糖 脂肪乳 糖脂供能比 导管相关性感染 病原菌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导管相关性感染预防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7
作者 蒋文静 王赛 秦晓黎 《循证护理》 2024年第7期1181-1186,共6页
目的:构建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导管相关性感染预防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探究其应用效果。方法:成立研究小组,通过文献查询、焦点小组访谈和专家函询构建MHD病人导管相关性感染预防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肾... 目的:构建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导管相关性感染预防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探究其应用效果。方法:成立研究小组,通过文献查询、焦点小组访谈和专家函询构建MHD病人导管相关性感染预防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2021年8月—2022年10月收治的120例MHD病人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透析室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基于导管相关性感染预防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优化预防护理内容,比较两组病人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情况。结果:两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0%。两轮专家函询权威系数(Cr)为0.858和0.879,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261和0.236(P<0.05);最终确定MHD病人导管相关性感染预防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17个三级指标。将构建好的指标体系应用于临床实践,试验组病人导管相关性感染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HD病人导管相关性感染预防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应用于临床可大大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导管相关性感染 护理质量 指标体系
下载PDF
单中心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邱英 任伟 兰雷 《安徽医药》 CAS 2019年第12期2454-2458,共5页
目的分析单中心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的致病菌谱及耐药性。方法回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肾内科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PDAP病人资料,总结其中透出液培养阳性病人资料,对病原菌菌谱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 目的分析单中心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的致病菌谱及耐药性。方法回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肾内科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PDAP病人资料,总结其中透出液培养阳性病人资料,对病原菌菌谱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腹透病人共发生147例次PDAP,透析液病原菌培养阳性66例次(60例病人),阳性率44.90%,其中多重感染1例次,共检出67株致病菌,其中革兰阳性菌38株(56.72%),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18株(26.87%),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真菌10株(14.93%),结核分枝杆菌1株(1.49%)。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高,对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利福平均敏感;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唑林、呋喃妥因的耐药率高,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厄它培南、阿米卡星均敏感。治疗后38例次治愈(57.58%),退出22例次(33.33%),退出病人中1例死亡,病死率1.52%,21例次拔管改血透。革兰阳性菌感染的病人治愈率、退出率与革兰阴性菌病人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真菌性腹膜炎病人几乎均拔管,部分病人要求自动出院,未在我中心继续诊治而失访。结论PDAP的主要致病菌仍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万古霉素可推荐作为革兰阳性球菌的初始经验用药。需提高该中心透出液培养阳性率,重视革兰阴性菌及真菌性腹膜炎感染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副作用 腹膜炎 导管相关性感染 抗药性 细菌 病原菌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PICC小组控制导管相关感染中的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刘绿花 《光明中医》 2016年第11期1650-1652,共3页
目的了解循证护理在PICC小组控制导管相关性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选取PICC小组成立后实施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12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由PICC小组按常规进行置管、维护等操作,研究组由PICC... 目的了解循证护理在PICC小组控制导管相关性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选取PICC小组成立后实施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12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由PICC小组按常规进行置管、维护等操作,研究组由PICC小组在常规操作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对比两组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导管留置时间。结果研究组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为6.35%,低于对照组的20.63%(P<0.05);研究组导管留置时间为(33.58±8.85)d,较对照组的(28.63±9.26)d明显更长(P<0.05)。结论成立PICC小组并实施循证护理可有效的控制PICC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PICC 导管相关性感染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构建导管相关感染关联规则的应用与展望
10
作者 夏婧 欧阳庆 +4 位作者 申丹 张智 刘清梅 肖真 卢军 《全科护理》 2023年第23期3214-3217,共4页
回顾数据挖掘技术的概念及分类,综述数据挖掘技术在临床医学、护理安全预警、护理管理决策以及医院感染风险预测中的应用,分析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构建导管相关感染关联规则的应用前景,旨在为数据挖掘在导管相关感染中的临床实践应用提供... 回顾数据挖掘技术的概念及分类,综述数据挖掘技术在临床医学、护理安全预警、护理管理决策以及医院感染风险预测中的应用,分析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构建导管相关感染关联规则的应用前景,旨在为数据挖掘在导管相关感染中的临床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导管相关感染 综述
下载PDF
尿激酶封管时间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田惠 高玉芳 潘世香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704-706,共3页
目的探讨尿激酶封管时间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0月—2017年8月我院ICU内留置右侧颈内静脉导管病人7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尿激酶封管30 min组(B组)和尿激酶封管60min组(C组),每组25例。B、C组病人每... 目的探讨尿激酶封管时间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0月—2017年8月我院ICU内留置右侧颈内静脉导管病人7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尿激酶封管30 min组(B组)和尿激酶封管60min组(C组),每组25例。B、C组病人每周换药前将2.5×107 U/L浓度的尿激酶于主端注入0.6mL、副端注入0.4mL,分别暂时封闭管路30min和60min;A组病人使用生理盐水封管。比较各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及封管前后凝血指标。结果与A组相比,B、C组病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5、6.35,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病人封管前后各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封管30 min可有效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且对病人凝血指标无影响,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封管时间 导管相关性感染 化学预防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行PTCD术的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瑞雪 刘建 徐洪全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248-250,共3页
目的对超声引导下采用单腔静脉导管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导管相关性感染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30例超声引导下使用单腔静脉导管行PTCD的患者,分析感染病例的具体病情,并且针对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制定预... 目的对超声引导下采用单腔静脉导管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导管相关性感染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30例超声引导下使用单腔静脉导管行PTCD的患者,分析感染病例的具体病情,并且针对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制定预防措施。结果术后发生不同程度感染者共7例,感染率23.3%;经临床分析,确定与引流管密切相关者3例,占感染患者的42.9%;介入超声医师术前准备、术中无菌操作以及术后引流管护理等环节均为导管相关感染重要因素。结论超声引导单腔静脉导管行PTCD术具有感染风险;介入超声医师应该高度重视,减少导管感染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单腔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性感染
下载PDF
1例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护理体会
13
作者 张艳萍 袁晓红 《健康之路》 2015年第11期138-139,共2页
目的:探讨抗生素加肝素封管治疗血液透析长期导管相关感染(Cri)的治疗、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行血液透析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患者用抗生素加肝素钠封管治疗和护理后的效果。结果:患者经过有效治疗和护理后感染症状消失、血培养阴... 目的:探讨抗生素加肝素封管治疗血液透析长期导管相关感染(Cri)的治疗、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行血液透析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患者用抗生素加肝素钠封管治疗和护理后的效果。结果:患者经过有效治疗和护理后感染症状消失、血培养阴性,继续透析治疗。结论:抗生素加肝素钠封管增加了导管腔内的药物浓度,杀灭定植菌,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血液透析长期置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血液透析 抗生素加肝素钠封管 导管相关感染
原文传递
ICU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和对策分析
14
作者 孙文雅 王娟 雷娜 《中国伤残医学》 2014年第20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ICU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ICU收治的留置导管、并发生感染的12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未发生感染的123例ICU置管患者作对照组,分析ICU导管相关性感染原因。结果:ICU患者导管... 目的:探讨ICU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ICU收治的留置导管、并发生感染的12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未发生感染的123例ICU置管患者作对照组,分析ICU导管相关性感染原因。结果:ICU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包括严重创伤、重症肺炎、严重脑损伤、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置管类型以人工气道、保留导尿、留置胃管为主,置管时间过长是导致感染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分析ICU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积极治疗原发病,减少置管操作,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可有效提高ICU患者救治率,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相关性感染 原因 对策
原文传递
患者自主参与和委托家属参与中心静脉置管知情同意的对照研究
15
作者 赵钰 李静燃 王会英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第4期363-365,共3页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自主参与经锁骨下静脉置管知情同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年1-6月我院胃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7人,对照组53人。观察组由患者自主参与中心静脉置管前告知并签署知情同意;对照组由患者委托的直系亲属或...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自主参与经锁骨下静脉置管知情同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年1-6月我院胃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7人,对照组53人。观察组由患者自主参与中心静脉置管前告知并签署知情同意;对照组由患者委托的直系亲属或配偶参与。对两组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时及置管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置管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观察组导管相关性感染率相对低于对照组患者,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主动参与中心静脉置管知情同意安全可行,患者可较好配合置管,能相对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由患者自主参与知情同意的签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置管 知情同意 导管相关性感染
下载PDF
深部热疗预防肠癌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研究
16
作者 何红梅 高晓明 任珊玲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9期1091-1093,共3页
目的探讨深部热疗在大肠癌深静脉置管术后导管相关感染的作用。方法收集接受深静脉置管术的大肠癌患者301例次,干预组151例次,接受深部热疗;对照组150例次,术后不接受深部热疗,观察穿刺部位导管相关感染及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目的探讨深部热疗在大肠癌深静脉置管术后导管相关感染的作用。方法收集接受深静脉置管术的大肠癌患者301例次,干预组151例次,接受深部热疗;对照组150例次,术后不接受深部热疗,观察穿刺部位导管相关感染及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导管相关机械性静脉炎22例次,发生率为14.6%,无导管相关感染;观察组导管相关机械性静脉炎52例次,发生率为34.7%,导管相关感染2例,发生率为1.3%。两组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静脉炎Ⅰ级、Ⅱ级、Ⅲ级和IV级的发生率分别为2.6%、7.3%、4.7%和0.0%,而对照组分别为4.0%、17.2%、12.2%和1.3%,各级发生率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部热疗是预防大肠癌化疗深静脉插管术后导管相关感染及机械性静脉炎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置管 深部热疗 导管相关感染 机械性静脉炎
原文传递
老年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干预评价 被引量:22
17
作者 徐洪恩 贾勇士 +2 位作者 吴树强 吴颖 高惠惠 《中华全科医学》 2016年第4期536-539,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PICC-RI)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方法对自2013年1月—2015年9月在医院接受治疗并留置PICC导管的258例老年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PICC-RI的发生情况以及其危险因... 目的分析老年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PICC-RI)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方法对自2013年1月—2015年9月在医院接受治疗并留置PICC导管的258例老年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PICC-RI的发生情况以及其危险因素。分析内容包括年龄(以70岁为界分组)、性别、季节(春秋/夏冬)、穿刺方式(直接/赛丁格穿刺)、留置时间(以7 d为界)、导管移动(有/无)、并发症(是/否)、周期性导管维护(有/无)、免疫功能(正常/低下)等因素,对上述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共有31例患者出现术后PICC-RI,感染率为12.0%,分离出28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16株(57.1%),革兰阳性菌11株(39.3%),真菌1株(3.6%);单因素分析显示,在导管移动、并发症、导管维护、穿刺方式、留置时间、季节、免疫功能等发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夏冬季节、直接穿刺、有并发症、留置时间超过7 d、无周期性导管维护、免疫功能低下等危险因素可引起老年肿瘤患者PICC-RI发生,将以上因素进行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夏冬季节、有导管移动、留置时间超过7 d、无周期性导管维护、免疫功能低下是老年肿瘤患者PICC-R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是老年肿瘤患者PICC-RI发生最主要的因素,同时感染发生同样和留置时间超过7 d、有导管移动、冬夏置管、无周期性导管维护及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肿瘤 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原文传递
葡萄糖酸氯已定醇预防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谭庆 廖小平 +1 位作者 孙煦勇 雷志影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60-1161,1164,共3页
目的研究葡萄糖酸氯己定醇对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148例留置静脉导管并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4例,分别采用20 g/L葡萄糖酸氯己定乙醇溶液和5 000 mg/L的碘伏皮肤消毒液进行穿刺... 目的研究葡萄糖酸氯己定醇对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148例留置静脉导管并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4例,分别采用20 g/L葡萄糖酸氯己定乙醇溶液和5 000 mg/L的碘伏皮肤消毒液进行穿刺部位消毒和相关护理消毒,比较两组患者及其不同置管部位和置管时间的感染率。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感染率分别为10.8%和23.0%。颈内静脉置管组和股静脉置管组感染率分别为11.1%和23.9%,其中实验组感染率分别为9.8%和12.1%,对照组感染率分别为12.5%和35.3%。置管留置时间两周以下,总体感染率为9.4%,实验组和对照组感染率分别为7.1%和11.1%;置管留置时间两周及两周以上,总体感染率提高到19.0%,实验组和对照组感染率分别为11.7%和26.8%。结论采用葡萄糖酸氯己定醇进行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防控,其效果优于碘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己定醇 碘伏 皮肤消毒剂 血液透析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
原文传递
ICU护士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集束干预策略认知状况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蔡燕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4期620-624,共5页
目的了解ICU护士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集束干预策略(CLB)认知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采样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结构式调查问卷,对枣庄市2所三甲综合医院156名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ICU护士对中心静... 目的了解ICU护士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集束干预策略(CLB)认知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采样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结构式调查问卷,对枣庄市2所三甲综合医院156名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ICU护士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集束干预策略认知平均得分为40.87±1.35(满分50分),行为平均得分为30.98±2.56(满分40分)。影响其认知的因素有科室、学历、护士类别、ICU工作年限。阻碍ICU护士实施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干预策略行为的主要因素是“缺乏中心静脉置管引起导管相关性感染(CRBSI)相关知识的培训教育、科室没有制定预防CRBSI集束干预策略、科室没有中心静脉导管(CVC)标准化操作和维护流程、对CRBSI集束干预策略不熟悉、科室无CVC准人制度、无CVC护理记录制度、无预防CRBSI的教育墙报或操作图片强化学习和提醒”七个方面。结论医院应加强ICU护士有关导管相关性感染集束干预策略知识的培训和教育;逐步完善相关的护理指南和操作规范;培养ICU专科护理人才,确保有效落实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集束干预策略,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护士 导管相关性感染集束干预策略 认知 调查
原文传递
静脉插管相关感染的病原学分析
20
作者 潘翠琦 张秀明 +1 位作者 胡兵 梁志成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7年第7期623-623,627,共2页
目的通过分析静脉插管相关感染微生物的病原分布,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经验。方法通过同时静脉插管标本的常规培养和血培养仪的血培养来确定静脉导管引起的感染,再用微生物鉴定仪辅以手工法对感染微生物进行鉴定。结果420例静脉导管及42... 目的通过分析静脉插管相关感染微生物的病原分布,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经验。方法通过同时静脉插管标本的常规培养和血培养仪的血培养来确定静脉导管引起的感染,再用微生物鉴定仪辅以手工法对感染微生物进行鉴定。结果420例静脉导管及420例血培养标本,共有104例同时检出病原微生物,检出菌种16种,阳性检出率24.76%。革兰阳性球菌占40.38%(42/104),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26.92%(28/104),革兰阴性杆菌占38.46%(40/104),革兰阳性球菌与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微生物排前8位的分别是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白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洛菲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阴沟肠杆菌。结论静脉插管相关感染病原微生物以细菌和真菌为主,其中最多见的是革兰阳性球菌与革兰阴性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插管相关感染 病原微生物 院内感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