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E时间序列的岩爆预测模型 被引量:28
1
作者 彭琦 张茹 +2 位作者 谢和平 曲宏略 龙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36-1440,共5页
根据现场岩爆监测中声发射(AE)时间序列的特点,采用小波神经网络与突变理论,建立了一种新的岩爆预测模型。该模型首先针对监测到的声发射建立小波神经网络模型,对声发射时间序列进行了拟合与预测;再运用突变理论对预测的声发射建立了岩... 根据现场岩爆监测中声发射(AE)时间序列的特点,采用小波神经网络与突变理论,建立了一种新的岩爆预测模型。该模型首先针对监测到的声发射建立小波神经网络模型,对声发射时间序列进行了拟合与预测;再运用突变理论对预测的声发射建立了岩爆突变预测模型。通过实例分析表明,声发射的预测精度较高,岩爆预测结果与现场情况一致,证明了该模型工程实用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爆 AE 小波神经网络 突变理论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软岩隧道围岩塌方的尖点突变预测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徐海清 陈亮 +1 位作者 王炜 陈建平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7-101,共5页
研究目的:隧道塌方事故往往会伴随重大的财产和经济损失,严重时还会危及隧道内人员的人身安全。隧道塌方的预测研究一直是隧道工程的一项科研难题,但目前国内外针对软岩隧道塌方的研究却较少。软岩隧道的塌方经历瞬时应变到蠕变再到突... 研究目的:隧道塌方事故往往会伴随重大的财产和经济损失,严重时还会危及隧道内人员的人身安全。隧道塌方的预测研究一直是隧道工程的一项科研难题,但目前国内外针对软岩隧道塌方的研究却较少。软岩隧道的塌方经历瞬时应变到蠕变再到突然破坏的过程,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展开软岩隧道围岩塌方的预测研究,对于避免塌方事故造成损失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论:(1)以十房高速公路某隧道塌方事故为背景,在尖点突变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软岩隧道的突变失稳预测模型,推导出围岩失稳判据;(2)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对尖点突变失稳预测模型进行验证,通过预测模型判断出隧道围岩稳定性,计算隧道从支护到塌方的时间为48.045 d,与实际情况的49 d较为吻合;(3)该研究成果可以在实际工程中预测软弱围岩塌方的时间,为避免塌方灾害事故并采取相应措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隧道 围岩塌方 尖点突变 预测模型
下载PDF
隧道穿越突出煤层预留安全岩柱失稳分析方法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永靖 王松 +2 位作者 印建文 文成章 程耀辉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7-104,111,共9页
针对隧道穿越突出煤层掌子面前方预留安全岩柱极易发生失稳破坏,导致煤与瓦斯突出的重难点问题,基于突变理论分析,综合运用Polynomial分布函数和二分法,提出了一种判别隧道穿越突出煤层预留安全岩柱失稳的分析方法。根据总势能原理,建... 针对隧道穿越突出煤层掌子面前方预留安全岩柱极易发生失稳破坏,导致煤与瓦斯突出的重难点问题,基于突变理论分析,综合运用Polynomial分布函数和二分法,提出了一种判别隧道穿越突出煤层预留安全岩柱失稳的分析方法。根据总势能原理,建立岩柱失稳尖点突变模型,推导出岩柱失稳力学判据;结合围岩塑性屈服区体积突变判据,建立岩柱稳定性预测模型,得到岩柱稳定性判别式,并依托工程实例验证分析。结果表明:隧道穿越突出煤层预留安全岩柱稳定性与岩柱的弹性模量E、厚度L、垂直地应力N、开挖面等效高度H密切相关;基于屈服体积突变判据建立的岩柱稳定性预测模型和失稳力学判据合理可行;岩柱稳定性判别结果与现场施工情况一致,验证了所提出的预测方法与失稳判据的合理性及准确性,具有工程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煤瓦斯隧道 岩柱失稳 突变理论 预测模型 突变判据
下载PDF
基于RS-CPM模型的边坡失稳灾害预测及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李云 刘霁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971-2976,共6页
提出基于粗糙集的边坡失稳灾害突变级数预测模型,选取介质容重、内聚力、内摩擦角、边坡角、边坡坡高、孔隙压力比共6个预测指标,运用粗糙集理论进行属性约简和属性重要性排序,在此基础上开展突变级数的指标浓缩,从而实现对边坡失稳灾... 提出基于粗糙集的边坡失稳灾害突变级数预测模型,选取介质容重、内聚力、内摩擦角、边坡角、边坡坡高、孔隙压力比共6个预测指标,运用粗糙集理论进行属性约简和属性重要性排序,在此基础上开展突变级数的指标浓缩,从而实现对边坡失稳灾害的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计算输出的各种指标预测值与实际值较吻合,预测精度较高,可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这种方法克服了突变级数法难以判定属性重要度的缺点,计算简便,可操作性强,为公路边坡风险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预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CPM模型 粗糙集 突变级数 边坡失稳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智能农业中稻纵卷叶螟灾变预测建模 被引量:3
5
作者 戴小鹏 黄璜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40-1344,共5页
生物灾变中害虫预测是智能农业中害虫管理专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有效防止和控制害虫发生与发展的依据。介绍了现有生物灾变中害虫预测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对稻纵卷叶螟的种群动态、发育、产卵量建模,求解引发害虫灾变的触发点和... 生物灾变中害虫预测是智能农业中害虫管理专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有效防止和控制害虫发生与发展的依据。介绍了现有生物灾变中害虫预测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对稻纵卷叶螟的种群动态、发育、产卵量建模,求解引发害虫灾变的触发点和临界值,实现稻纵卷叶螟的灾变预测,以便在灾变发生前采取相应措施,化解大发生种群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灾变 灾变预测建模 专家系统 推理机
下载PDF
基于突变理论的采空区顶板安全厚度多因素预测模型 被引量:2
6
作者 尚向凡 苗胜军 +1 位作者 于兆新 罗立民 《中国矿业》 2021年第12期76-82,共7页
确定采空区顶板安全厚度对保证矿山作业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基于尖点突变理论和强度折减法研究西石门铁矿采空区顶板安全系数与其厚度的函数关系,建立了顶板安全厚度判断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单因素试... 确定采空区顶板安全厚度对保证矿山作业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基于尖点突变理论和强度折减法研究西石门铁矿采空区顶板安全系数与其厚度的函数关系,建立了顶板安全厚度判断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采空区纵深、跨度、高度、顶板黏聚力与抗拉强度对采空区顶板安全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纵深、跨度、顶板黏聚力、抗拉强度与顶板安全厚度之间分别呈线性、非线性正相关、非线性负相关、非线性负相关的变化关系;高度对顶板安全厚度的影响非常小。本文建立了综合考虑采空区纵深、跨度、顶板黏聚力与抗拉强度4种因素的采空区顶板安全厚度预测模型,为确定采空区顶板安全厚度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且模型预测结果与某硫铁矿瞬变电磁勘探结果相吻合,验证了预测模型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折减法 突变理论 顶板安全厚度 预测模型 瞬变电磁勘探
下载PDF
应用灰色系统模型对第二代棉铃虫灾变性预测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丁世飞 马文汇 +2 位作者 陈健 胡耀昕 刘哲 《昆虫知识》 CSCD 1998年第3期136-139,共4页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与方法,对山东省曹县1965~1986年第二代棉铃虫卵发生量构成的离散数列进行数据处理,用微分方程进行拟合,建立了第二代棉铃虫灰色系统GMI,l)长期灾变预测模型:X(’)(t)=989773ie’“‘””(’-)-899...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与方法,对山东省曹县1965~1986年第二代棉铃虫卵发生量构成的离散数列进行数据处理,用微分方程进行拟合,建立了第二代棉铃虫灰色系统GMI,l)长期灾变预测模型:X(’)(t)=989773ie’“‘””(’-)-8997731并应用该模型对1987~1992年进行预测,结果与实况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代 棉铃虫 灰色系统 灾变性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大规模沟谷型泥石流成因与减灾启示——以黑水县谷汝沟“7·14”泥石流为例
8
作者 黄洪 胡桂胜 +1 位作者 陈宁生 倪化勇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181,共10页
沟谷型泥石流具有谷坡陡峻、相对高差大、沟道坡度大等特点,往往形成大规模的泥石流灾害。2021年7月14日20时许,黑水县谷汝沟发生大规模泥石流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300万元。为提高和完善泥石流灾害的预测预警手段与减灾水平,以沟谷... 沟谷型泥石流具有谷坡陡峻、相对高差大、沟道坡度大等特点,往往形成大规模的泥石流灾害。2021年7月14日20时许,黑水县谷汝沟发生大规模泥石流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300万元。为提高和完善泥石流灾害的预测预警手段与减灾水平,以沟谷型泥石流谷汝沟“7·14”泥石流为典型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勘察、模型计算、流域地貌信息熵和气象分析等方法,揭示谷汝沟“7·14”泥石流特征,分析其成因,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谷汝沟“7·14”泥石流容重为1.83g/cm3,属于黏性石流,平均流速为11.2m/s,泥石流峰值流量达到991.2 m3/s;流域处于壮年偏幼期的地貌发育阶段,为谷汝沟“7·14”泥石流暴发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势能条件,49.7mm的日降雨量是泥石流的激发因素;根据灰色灾变预测模型,谷汝沟将在2027年、2034年、2042年暴发泥石流灾害。研究成果有助于完善沟谷型泥石流的预测预警,可为其他地区泥石流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谷型泥石流 形成机制 预测预警 流域地貌信息熵 灰色灾变预测模型 谷汝沟泥石流
下载PDF
三叉神经痛病人疼痛灾难化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5
9
作者 张潇昂 陶静怡 +5 位作者 张达颖 刘韦辰 王志剑 朱梦叶 宁玉梅 魏建梅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41-747,共7页
目的:分析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病人疼痛灾难化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有效预防TN病人疼痛灾难化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住院的205例TN病人为研... 目的:分析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病人疼痛灾难化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有效预防TN病人疼痛灾难化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住院的205例TN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疼痛灾难化分为疼痛灾难化组和无疼痛灾难化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析探讨疼痛灾难化的危险因素,通过R软件构建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效果。结果:Logistic回归表明年龄、文化程度、疼痛程度、焦虑、抑郁、睡眠质量是TN病人疼痛灾难化的危险因素,Bootstrap法内部验证显示平均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78、C-Index为0.978,外部验证显示AUC为0.882、模型特异度为0.941、灵敏度为0.792,表明模型区分度较好,Calibrate曲线图显示模型校准度良好,DCA结果显示模型临床获益水平较高。结论:年龄、文化程度、疼痛程度、焦虑、抑郁、睡眠质量是TN病人疼痛灾难化的危险因素,该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和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疼痛灾难化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基于能量演化的航空发动机突发性故障预示模型设计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亚森 王仲生 姜洪开 《测控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0-143,共4页
为减少突发性故障的发生及其对航空发动机的危害,提出了一种用于突发性故障预示的方法,提取系统能量特征,对其运行状态趋势进行预示。建立了突发性故障预示模型,应用能量耗散结构理论对该模型的演化过程与规律进行了描述。利用空停仿真... 为减少突发性故障的发生及其对航空发动机的危害,提出了一种用于突发性故障预示的方法,提取系统能量特征,对其运行状态趋势进行预示。建立了突发性故障预示模型,应用能量耗散结构理论对该模型的演化过程与规律进行了描述。利用空停仿真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故障预示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故障 航空发动机 预示模型 耗散结构理论
下载PDF
城市浅埋暗挖隧道施工诱发地面塌陷的预测模型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明聚 晋刘杰 +1 位作者 周秋华 刘义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68-573,共6页
以城市浅埋暗挖隧道上覆地层为状态量,隧道埋深、开挖直径、地下水位、上覆地层厚度等为控制量,基于突变理论建立城市浅埋暗挖隧道塌方的突变模型,揭示浅埋暗挖隧道地面塌方与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比如随着地下水位的升高,浅埋隧道... 以城市浅埋暗挖隧道上覆地层为状态量,隧道埋深、开挖直径、地下水位、上覆地层厚度等为控制量,基于突变理论建立城市浅埋暗挖隧道塌方的突变模型,揭示浅埋暗挖隧道地面塌方与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比如随着地下水位的升高,浅埋隧道发生塌方的几率会大大增加)。利用该模型可得到城市浅埋暗挖隧道发生坍塌时,上覆地层地面沉降的临界值。以此上覆地层地面沉降临界值为隧道是否发生塌方的判定依据,结合广东莞惠城际铁路城市浅埋暗挖隧道工程的现场情况以及FLAC3D数值模拟,得出该模型预测沉降临界值与现场实测数据以及数值模拟结果相吻合,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暗挖隧道 突变理论 预测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灾害性天气多尺度预测模型
12
作者 罗欢 段伯隆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23年第3期221-226,共6页
为提高传统数值模拟预报结果的准确性,引入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一种新型灾害性天气多尺度预测模型。通过降尺度时空融合算法实现遥感数据融合,反演推算得到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作为天气预测模型的输入变量。利用包含反向解搜索策略的萤火虫... 为提高传统数值模拟预报结果的准确性,引入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一种新型灾害性天气多尺度预测模型。通过降尺度时空融合算法实现遥感数据融合,反演推算得到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作为天气预测模型的输入变量。利用包含反向解搜索策略的萤火虫优化算法,建立预测模型参数寻优策略,应用机器学习的支持向量机算法,构建包含多项式核函数的复杂多尺度预测模型,在考虑各种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进行不断训练,最终得到灾害性天气预测结果。使用该模型对2015年6月23日00—24时成都市灾害性天气进行预测,预测结果的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曲线的AUC(Area Under the Curve)值为0.88,且龙泉驿、新津和金堂站的预测正确率达90%。基于机器学习的灾害性天气多尺度预测模型可为灾害性天气预测提供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灾害性天气 预测模型 遥感数据 气溶胶光学厚度
下载PDF
基于特大地震发生率的川滇地区地震危险性预测新模型 被引量:9
13
作者 程佳 徐锡伟 陈桂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70-1182,共13页
川滇地区是我国地震危险性较高的地区之一.本文基于对特大强震的风险性考虑,使用全球地震模型OpenQuake软件,建立了川滇地区地震危险性预测新模型.首先根据构造特征划分多个震源分区,并整理出这些震源分区内断层活动特征与滑动速率;基... 川滇地区是我国地震危险性较高的地区之一.本文基于对特大强震的风险性考虑,使用全球地震模型OpenQuake软件,建立了川滇地区地震危险性预测新模型.首先根据构造特征划分多个震源分区,并整理出这些震源分区内断层活动特征与滑动速率;基于震源分区和断层模型,使用GPS应变率转换成的锥形古登堡-里克特关系作为整个区域的地震积累率,并允许超过历史最大震级的特大地震的出现,结合活动断层滑动速率所积累的地震发生率,给出震源分区内断层地震源和背景地震源的地震发生率的比率分配关系;在活动断层分段上,保留了大型断裂或其主要部分,没有根据小的阶区来对断层进行详细分段,以便分配特大地震发生率;并使用地震率平滑方法分配背景地震发生率.最后在OpenQuake中加入地震动预测方程,计算出了川滇地区的PGA分布图,为区域地震危险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地震 川滇地区 地震危险性预测模型 锥形古登堡-里克特关系 背景地震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