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Q-Marker)预测分析 被引量:72
1
作者 王凤霞 钱琪 +2 位作者 李葆林 王鑫国 牛丽颖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5225-5234,共10页
香附作为我国传统中药材,用药历史悠久,临床应用广泛。现代研究表明香附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萜、黄酮、生物碱、糖、甾醇等类成分,具有抗肿瘤、抗抑郁、抗炎、抑菌、抗氧化和降血糖等药理作用。对香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 香附作为我国传统中药材,用药历史悠久,临床应用广泛。现代研究表明香附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萜、黄酮、生物碱、糖、甾醇等类成分,具有抗肿瘤、抗抑郁、抗炎、抑菌、抗氧化和降血糖等药理作用。对香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α-香附酮、香附烯酮、氧化石竹烯和木犀草素等化合物可作为香附的主要Q-Marker,为香附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附 质量标志物 Α-香附酮 香附烯酮 氧化石竹烯 木犀草素
原文传递
榄香烯对大鼠胶质瘤C6细胞Bcl-2家族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4
2
作者 徐英辉 董斌 +4 位作者 罗其中 周洪语 贾宜昌 杨友峰 王以政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4期1700-1703,共4页
目的探讨莪术提取物-榄香烯诱导大鼠胶质瘤C6细胞系凋亡机制及其对Bcl2家族基因及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Westernblot方法检测榄香烯在0、20、40、60、80μg/ml浓度及作用时间为12、24、36、48、72h时处理的大鼠胶质瘤C6细胞... 目的探讨莪术提取物-榄香烯诱导大鼠胶质瘤C6细胞系凋亡机制及其对Bcl2家族基因及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Westernblot方法检测榄香烯在0、20、40、60、80μg/ml浓度及作用时间为12、24、36、48、72h时处理的大鼠胶质瘤C6细胞系,利用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的凋亡、细胞增殖的变化和Bcl2家族基因及蛋白质表达的变化。结果经榄香烯20、40、60、80μg/ml处理大鼠胶质瘤C6细胞48h后,单视野细胞计数分别为(536±9)个、(375±10)个、(246±9)个、(112±10)个,与浓度为0μg/ml时单视野细胞计数(625±12)个相比体外增殖抑制效应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92.416,P<0.05)。经不同浓度榄香烯处理后C6细胞凋亡率分别增加到(27±2)%、(29±4)%、(32±3)%、(35±5)%,同时有亚二倍体凋亡峰,即Ap峰出现。榄香烯可明显下调Bcl2/Bclx/l基因及蛋白质表达,且该作用呈浓度、时间依赖性,而对Bax基因及蛋白质无明显影响。结论下调Bcl2/Bclx/l基因及蛋白质表达可能是榄香烯诱导凋亡、抑制C6细胞增殖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L-2家族 榄香烯 胶质瘤 蛋白表达 Bcl-x/l基因 蛋白质表达 Western C6细胞系 增殖抑制效应 细胞增殖 细胞计数 莪术提取物 流式细胞仪 细胞凋亡率 Bcl-2 时间依赖性 Bax基因 凋亡机制 诱导大鼠 blot 作用时间 不同浓度
原文传递
中药琥珀及其伪品的鉴别 被引量:16
3
作者 程松 罗晓娟 +2 位作者 王维宁 潘英妮 刘晓秋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33-935,940,共4页
通过对琥珀及伪品进行性状比较、显微鉴别及一般理化鉴别,采用多种柱色谱方法分离琥珀中的主要成分,利用波谱技术鉴定结构为氧化石竹烯,以该成分作为对照品,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琥珀及其伪品。建立的鉴别方法准确、快速,可用作琥珀药材... 通过对琥珀及伪品进行性状比较、显微鉴别及一般理化鉴别,采用多种柱色谱方法分离琥珀中的主要成分,利用波谱技术鉴定结构为氧化石竹烯,以该成分作为对照品,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琥珀及其伪品。建立的鉴别方法准确、快速,可用作琥珀药材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 氧化石竹烯 薄层色谱 鉴别
原文传递
川产黄花蒿中桉油精、蒿酮、樟脑、石竹烯、氧化石竹烯含量的气相色谱法测定 被引量:12
4
作者 孙晔 陈希 +2 位作者 张蕙 徐向阳 李萍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9-241,共3页
目的:建立川产黄花蒿中桉油精、蒿酮、樟脑、石竹烯、氧化石竹烯含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岛津 GC-14B气相色谱仪,FID 检测器,DB-1石英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氮气为载气,以十二烷为内标物进行测定。结果:在... 目的:建立川产黄花蒿中桉油精、蒿酮、樟脑、石竹烯、氧化石竹烯含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岛津 GC-14B气相色谱仪,FID 检测器,DB-1石英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氮气为载气,以十二烷为内标物进行测定。结果:在该色谱条件下,样品中桉油精、蒿酮、樟脑、石竹烯、氧化石竹烯与内标物十二烷能够较好分离,加样回收率桉油精为97.11%(RSD=3.1%);蒿酮为95.52%(RSD=4.2%);樟脑为95.64%(RSD=4.5%);石竹烯为96.81%(RSD=3.9%);氧化石竹烯为95.89%(RSD=4.6%)。结论:本法灵敏、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黄花蒿中挥发性成分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蒿 桉油精 蒿酮 樟脑 石竹烯 氧化石竹烯 气相色谱法
下载PDF
GC-MS法测定艾叶中5种挥发性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玲 吕磊 +2 位作者 吕狄亚 丁德英 朱臻宇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年第20期27-30,共4页
目的:建立测定艾叶中桉油精、樟脑、龙脑、β-石竹烯、氧化石竹烯5种成分含量的气相色谱质谱方法。方法:艾叶药材采用正己烷回流提取1h。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以丁香酚为内标,同时对艾叶中的5种挥发性成分进行定量分析。色谱条件... 目的:建立测定艾叶中桉油精、樟脑、龙脑、β-石竹烯、氧化石竹烯5种成分含量的气相色谱质谱方法。方法:艾叶药材采用正己烷回流提取1h。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以丁香酚为内标,同时对艾叶中的5种挥发性成分进行定量分析。色谱条件为Agilent HP-5MS(30m×0.25mm,0.25μm)气相色谱柱,采用程序升温方式;质谱采用EI离子源,选择离子监测模式,温度250℃。结果:5种成分分离良好,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符合要求。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可为艾叶的多成分测定及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挥发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桉油精 樟脑 龙脑 β-石竹烯 氧化石竹烯
下载PDF
一点红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潘小姣 曾金强 韦志英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22期35-35,38,共2页
目的:研究一点红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一点红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离分析其成分及相对含量。结果:共检出80个化合物,鉴定其中28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76.97%。结论:一点红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Oplope... 目的:研究一点红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一点红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离分析其成分及相对含量。结果:共检出80个化合物,鉴定其中28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76.97%。结论:一点红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Oplopenone和石竹烯氧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点红 GC—MS Oplopenone 石竹烯氧化物
下载PDF
GC-MS法测定香茅草中石竹烯氧化物的含量 被引量:6
7
作者 叶绘晟 杨力龙 +2 位作者 向杨 梁芳 龚志强 《生物化工》 2016年第4期25-27,30,共4页
研究了香茅草中石竹烯氧化物的含量测定方法。选择GC-MS联用仪,HP-5MS石英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70~160℃程序升温;EI离子源,载气为He,分流比5∶1。结果表明:石竹烯氧化物进样浓度在0.01~0.10mg/m L范围内,与峰面积... 研究了香茅草中石竹烯氧化物的含量测定方法。选择GC-MS联用仪,HP-5MS石英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70~160℃程序升温;EI离子源,载气为He,分流比5∶1。结果表明:石竹烯氧化物进样浓度在0.01~0.10mg/m 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100.50%,RSD为2.63%(n=6)。由此表明,采用GC-MS法对香茅草中石竹烯氧化物进行测定,方法简便、快速、准确且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茅草 石竹烯氧化物 GC-MS
下载PDF
藤椒精油抗芽孢杆菌生物被膜关键组分的分子对接虚拟筛选与活性评价
8
作者 肖瑀晗 吕昕昱 +6 位作者 张莹凡 原鹏飞 周曼 侯晓艳 陈安均 张志清 申光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5-135,共11页
为探讨藤椒精油抗腐败解淀粉芽孢杆菌生物被膜的关键活性组分及其胞内作用靶点,根据文献报道构建藤椒精油组分数据库和芽孢杆菌生物被膜形成相关靶蛋白分子结构集,采用CB-DOCK2进行藤椒精油组分与生物被膜形成相关靶蛋白的分子对接,根... 为探讨藤椒精油抗腐败解淀粉芽孢杆菌生物被膜的关键活性组分及其胞内作用靶点,根据文献报道构建藤椒精油组分数据库和芽孢杆菌生物被膜形成相关靶蛋白分子结构集,采用CB-DOCK2进行藤椒精油组分与生物被膜形成相关靶蛋白的分子对接,根据分子亲和能力筛选精油抗细菌生物被膜的关键组分及潜在作用靶点。最后通过离体培养结合结晶紫染色法进行藤椒精油关键活性组分石竹烯和氧化石竹烯的抗生物被膜实验验证。分子对接结果表明,藤椒精油的24种挥发性成分与58个解淀粉芽孢杆菌生物被膜形成相关的靶点具有不同的亲和能力,其中氧化石竹烯和β-石竹烯可通过超共轭效应和疏水相互作用、范德华力等分子间作用力与ComP、RapC紧密结合并形成稳定构象。离体生物被膜培养验证实验表明,氧化石竹烯和β-石竹烯对解淀粉芽孢杆菌的最小生物被膜抑制质量浓度分别为6.0 mg/mL和2.0 mg/mL。此外,氧化石竹烯和β-石竹烯还能干扰菌体泳动能力,降低细胞初始黏附和自聚集能力,改变细胞表面疏水性。研究结果揭示了藤椒精油抗细菌生物被膜的关键活性组分及其潜在作用靶点,并为解析植物精油生物活性相关胞内分子机理提供了可行的辅助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对接 生物被膜 藤椒精油 芽孢杆菌 氧化石竹烯 β-石竹烯
下载PDF
整合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探究蕲艾的安全性与毒理学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乐 汪喻巧 +3 位作者 朱芸芸 徐文丽 杜鸿志 刘大会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331-3344,共14页
目的基于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究蕲艾Artemisia argyi的安全性与毒理学机制。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目的基于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究蕲艾Artemisia argyi的安全性与毒理学机制。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to tandem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技术分析蕲艾挥发油组分(essential oil from A.argyi,AAEO)、石油醚组分、醋酸乙酯组分、正丁醇组分和水组分的化学组成;利用KM小鼠连续7 d给药评价AAEO和4个非挥发性组分的安全性;代谢组学技术检测AAEO干预前后肝脏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网络药理学分析AAEO肝毒性的潜在成分和作用靶点;整合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并构建“代谢物-反应-酶-基因”相互作用网络揭示AAEO肝毒性的毒理学机制。结果共鉴定出AAEO中39个成分,占挥发油含量的89.30%;从4个非挥发性组分中共鉴定出34个成分。与对照组比较,AAEO显著增加小鼠肝脏指数(P<0.05、0.01),上调肝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的活性(P<0.01),并损伤肝脏组织病理结构呈现出明显肝毒性。代谢组学结果显示给予AAEO后肝脏的17个代谢物水平发生显著变化,包含9种氨基酸,主要涉及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等途径;网络药理学分析提示樟脑、侧柏酮、石竹素、(−)-宁酮等10个成分是AAEO中潜在的肝毒性物质;整合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分析筛选出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PAH)为AAEO肝毒性的关键靶点,且PAH mRNA和蛋白表达在AAEO高、低剂量组均显著降低(P<0.05、0.01),揭示AAEO通过下调PAH表达抑制酪氨酸生物合成产生肝毒性。分子对接结果显示10个潜在毒性物质与PAH结合能均小于−20.00 kJ/mol。结论结合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阐明了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蕲艾 安全性 代谢组学 网络药理学 苯丙氨酸羟化酶 挥发油 樟脑 侧柏酮 石竹素 (−)-宁酮
原文传递
复方蜘蛛香挥发油GC-MS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多组分定量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郝佳旭 杨丽娟 +5 位作者 范晓 查丽春 崔利利 程炳铎 李元增 马云淑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7048-7057,共10页
目的建立复方蜘蛛香挥发油GC-MS指纹图谱及其10个指标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为其质量控制及评价提供参考。方法提取15批复方蜘蛛香挥发油,采用GC-MS技术建立指纹图谱,使用中南大学“中药指纹图谱计算软件”计算相似度,并对共有峰进行归属... 目的建立复方蜘蛛香挥发油GC-MS指纹图谱及其10个指标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为其质量控制及评价提供参考。方法提取15批复方蜘蛛香挥发油,采用GC-MS技术建立指纹图谱,使用中南大学“中药指纹图谱计算软件”计算相似度,并对共有峰进行归属。采用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对指纹图谱进行评价。利用GC法测定挥发油中10个指标成分的含量。结果15批挥发油得量在4.4~6.8 mL;GC-MS指纹图谱有31个共有峰,其中峰1、11归属于蜘蛛香挥发油;峰31归属于木香挥发油;峰6~9、15、21归属于草果挥发油;峰2~5、10、18为蜘蛛香、草果挥发油共有;峰23、25、27、29、30为蜘蛛香、木香挥发油共有;峰12~14、16、17、19、20、22、24、26、28为蜘蛛香、木香、草果3者挥发油共有;15批样品指纹图谱与中位数法生成的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的相似度在0.798~0.998;聚类分析可以将样品分为2类,其中S1、S2、S5、S6、S11、S14、S15为第1类;S3、S4、S7~S10、S12、S13为第2类;PCA及OPLS-DA可将样品分为4类,其中S1、S2、S5、S6为第1类,S3、S4、S7~S9为第2类,S10、S12、S13为第3类,S11、S14、S15为第4类。异戊酸(峰1)、α-蒎烯(峰2)、β-蒎烯(峰3)、1,8-桉叶素(峰7)、α-松油醇(峰13)、香叶醇(峰15)、β-榄香烯(峰23)、β-丁香烯(峰25)、反式-橙花叔醇(峰28)、石竹素(峰29)的质量浓度在19.49~43.24、2.90~13.15、7.47~17.19、182.94~248.19、12.83~20.48、21.82~57.63、1.54~2.83、3.07~6.50、12.06~19.02、2.94~5.43 mg/mL。结论建立的复方蜘蛛香挥发油指纹图谱及定量分析方法分离度好、准确性高,可为复方蜘蛛香挥发油质量控制及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蜘蛛香 挥发油 GC-MS 指纹图谱 定量分析 质量控制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蜘蛛香 木香 草果 异戊酸 Α-蒎烯 Β-蒎烯 1 8-桉叶素 Α-松油醇 香叶醇 Β-榄香烯 β-丁香烯 反式-橙花叔醇 石竹素
原文传递
GC法测定国内工业大麻挥发油中的β-石竹烯、α-石竹烯和氧化石竹烯
11
作者 罗嘉嘉 周靖 +2 位作者 徐云辉 郭玉涵 华茉莉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04-609,共6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工业大麻挥发油样品,并建立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GC-FID)法测定其中主要组分β-石竹烯(1)、α-石竹烯(2)和氧化石竹烯(3)的含量,选择正十三烷(4)作为内标物。结果显示,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分离度和专属性,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工业大麻挥发油样品,并建立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GC-FID)法测定其中主要组分β-石竹烯(1)、α-石竹烯(2)和氧化石竹烯(3)的含量,选择正十三烷(4)作为内标物。结果显示,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分离度和专属性,1、2、3分别在0.0017~0.1748、0.0017~0.1700、0.0018~0.1784 mg/mL内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分别为0.087、0.085、0.180μg/mL。平均加样回收率(n=9)分别为107.12%、99.01%、93.30%,RSD分别为2.33%、1.14%、1.61%。本法可用于工业大麻挥发油中1、2、3的含量测定,也为其质量控制及医药应用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大麻 气相色谱 β-石竹烯 α-石竹烯 氧化石竹烯
原文传递
西北产贯叶连翘挥发性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惠成 张兵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3期200-203,共4页
目的为了研究西北产贯叶连翘挥发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传统水蒸汽蒸馏法提取贯叶连翘全草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测定了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结果从中鉴定出63种化合物,结果显示氧化石竹烯(6.94%)、环十二烷(3.67%)、... 目的为了研究西北产贯叶连翘挥发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传统水蒸汽蒸馏法提取贯叶连翘全草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测定了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结果从中鉴定出63种化合物,结果显示氧化石竹烯(6.94%)、环十二烷(3.67%)、苄醇(2.14%)、斯巴醇(3.36%)、环十四烷(1.96%)、苯并呋喃酮(1.30%)、喇叭茶醇(1.32%)等化合物为贯叶连翘挥发油的主要成分。结论西北地区的贯叶连翘挥发油成分与文献报道的其他地区产贯叶连翘挥发油成分有很大不同,说明地域和气候环境对植物的成分组成有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谱/质谱联用 贯叶连翘 氧化石竹烯
下载PDF
短冠东风菜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谢洁兰 莫小莹 +5 位作者 陈晓春 李耀华 黄秋燕 梁平 罗威 潘小姣 《中医药导报》 2023年第9期38-42,共5页
目的:研究短冠东风菜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通过硅胶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与文献对照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 目的:研究短冠东风菜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通过硅胶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与文献对照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从挥发油中鉴定出14个化学成分,其主要化学成分为石竹烯氧化物(26.68%);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O-β-D-葡萄糖醛酸吡喃基-齐墩果酸甲酯(1)、杨梅素(2)、槲皮素(3)、山奈酚(4)、芦丁(5)、紫云英苷(6)、异槲皮苷(7)、异绿原酸A(8)、异绿原酸B(9)、异绿原酸C(10)、绿原酸(11)、隐绿原酸(12)、新绿原酸(13)、咖啡酸(14)、没食子酸(15)。结论:挥发油中含量最高的是石竹烯氧化物;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冠东风菜 化学成分 石竹烯氧化物 咖啡酰基奎宁酸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超临界艾叶油微胶囊的包封率 被引量:1
14
作者 袁慧慧 翟大宇 +1 位作者 王越 蓝闽波 《分析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89-392,共4页
研究采用气质联用测定了超临界CO2萃取的艾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实验以挥发油中含量较高的石竹烯氧化物(12.01%)为标准物,以二甲亚砜为内标,采用气相色谱程序升温的方法对艾叶油微胶囊进行石竹烯氧化物含量测定。二甲亚砜和石竹烯氧化... 研究采用气质联用测定了超临界CO2萃取的艾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实验以挥发油中含量较高的石竹烯氧化物(12.01%)为标准物,以二甲亚砜为内标,采用气相色谱程序升温的方法对艾叶油微胶囊进行石竹烯氧化物含量测定。二甲亚砜和石竹烯氧化物的出峰时间分别为4.75和14.68min,且与其它组分完全分离,空白微胶囊在两者对应出峰位置处无干扰;线性范围为1.2~19.2mg/L;精密度、重现性和回收率均符合分析的要求。艾叶油微胶囊的平均包封率为97.6%。结果表明:所建方法可靠、准确、稳定,可用于艾叶挥发油微胶囊包封率的测定来控制微胶囊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挥发油 石竹烯氧化物 微胶囊 气相色谱法 包封率
下载PDF
广西白木香叶挥发性油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6
15
作者 黄惠芳 檀小辉 +1 位作者 王丽萍 黄秋伟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6年第5期65-67,72,共4页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广西白木香叶挥发油,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测定其化学成分。结果表明,白木香叶的挥发油共鉴定出23个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肉豆蔻醚(35.13%)、植酮(15.14%)、棕榈酸(11.92%)、植物醇(6.756%)、石竹素(2.57...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广西白木香叶挥发油,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测定其化学成分。结果表明,白木香叶的挥发油共鉴定出23个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肉豆蔻醚(35.13%)、植酮(15.14%)、棕榈酸(11.92%)、植物醇(6.756%)、石竹素(2.573%)、十六酸乙酯(1.912%)、α-姜黄烯(1.791%)、法尼基丙酮(1.647%)、棕榈酸甲酯(1.514%)等,主要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78.3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木香叶 挥发油 水蒸汽蒸馏 GC-MS
下载PDF
Chemical Composition,Anticancer,Anti-neuroinflammatory,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the Essential Oil of Patrinia scabiosaefolia 被引量:1
16
作者 LIN Jing CAI Qiao-yan +2 位作者 XU Wen LIN Jiu-mao PENG Jun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3期207-212,共6页
Objective:To study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anticancer,anti-neuroinflammatory,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the essential oil of Patrinia scabiosaefolia(EO-PS).Methods:Patrinia scabiosaefolia was analyzed by gas c... Objective:To study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anticancer,anti-neuroinflammatory,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the essential oil of Patrinia scabiosaefolia(EO-PS).Methods:Patrinia scabiosaefolia was analyz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Eight human carcinoma cell lines,including SGC-7901,AGS,Hep G2,HT-29,HCT-8,5-FU/HCT-8,He La,and MDA-MB-231,were assessed by methylthiazolyl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 assay.Anti-neuroinflammatory activity was assessed by production of interleukin(IL)-1β and IL-6 induced by lipopolysaccharide in BV-2 cells(microglia from mice).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was evaluated with a 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DPPH) scavenging assay.Results:Forty-four components,representing 83.919% of the total oil,were identified in the EO-PS.The major constituents were caryophyllene oxide(12.802%),caryophyllene(6.909%),α-caryophyllene(2.927%),β-damascenone(3.435%),calarene(5.621%),and phenol(3.044%).The MTT assay showed that the EO-PS exhibited significant dose-dependent growth inhibition in the 50–200 μg/m L dilution range.The EO-PS exhibited a dose-dependent scavenging activity against the DPPH radical,with an half o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1.455 mg/m L.Conclusion:The EO-PS possesses a wide range of antitumor,anti-neuroinflammatory 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suggesting that it may be a good candidate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s of new bioactive substa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trinia scabiosaefolia essential oil anti-neuroinflammatory anticancer antioxidant caryophyllene oxid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