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58篇文章
< 1 2 1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81
1
作者 程洁 吕宝经 +2 位作者 郑宏超 徐伟平 张亚臣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65-68,共4页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性质、程度及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选择 2 0 0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 ,并经颈动脉DSA及B超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 (对照组 )。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直径 ,冠心病组再分成三个亚组。结果...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性质、程度及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选择 2 0 0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 ,并经颈动脉DSA及B超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 (对照组 )。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直径 ,冠心病组再分成三个亚组。结果发现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狭窄之间呈线性正相关 ,颈动脉狭窄较冠状动脉狭窄发生率低 ,但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 ,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且颈动脉狭窄亦有加重趋势。结果提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狭窄密切相关。对中年以上人群 ,尤其是有多种危险因素者 ,常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可为早期发现和筛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颈动脉粥样硬化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冠状动脉造影 颈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狭窄
下载PDF
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和功能变化及与亚临床炎症的相关性 被引量:88
2
作者 胡兆霆 侯庆臻 +2 位作者 赵素玲 梁燕琼 沈安娜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75-1178,共4页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及其与亚临床炎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H型高血压患者60例(A组),非H型高血压患者49例(B组),与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体检的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20例(C组),对3组人群均行彩色超声检查;...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及其与亚临床炎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H型高血压患者60例(A组),非H型高血压患者49例(B组),与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体检的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20例(C组),对3组人群均行彩色超声检查;同时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进行测定,比较3组之间颈动脉超声参数及炎性标志物的水平,观察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及其与亚临床炎症的相关性。结果 H型高血压组与非H型高血压组比较,血压水平[收缩压(136.0±10.1)mmHg vs(131.9±7.0)mmHg,舒张压(80.9±8.9)mmHg vs(73.2±7.9)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颈动脉IMT[H型高血压组(1.52±0.08)mm vs非H型高血压组(1.09±0.06)mm]、扩张性[H型高血压组(0.23±0.14)mmHg-1×100 vs非H型高血压组(0.46±0.14)mmHg-1×100]、血清Hcy[H型高血压组(15.37±5.89)vs非H型高血压组(8.19±4.53)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型高血压组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高于非H型高血压组,且与颈动脉结构与功能参数变化呈正相关。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更易发生颈动脉结构与功能损害。亚临床炎症和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与功能损害密切相关。H型高血压患者更易发生颈动脉结构与功能损害的机制,可能与亚临床炎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高血压的协同作用有关,应采取积极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型高血压 颈动脉硬化 亚临床炎症
下载PDF
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被引量:69
3
作者 刘悦 毕齐 刘向荣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6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发生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65岁急性脑梗死患者145例,根据颈动脉彩超结果分组,其中CAS组80例,对照组65例;收集患者高血压、糖尿病... 目的探讨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发生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65岁急性脑梗死患者145例,根据颈动脉彩超结果分组,其中CAS组80例,对照组65例;收集患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病信息。结果 CAS组高血压(P=0.002)、糖尿病(P=0.021)及高脂血症(P=0.038)的患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P=0.007)、高脂血症(P=0.032)是老年脑梗死患者CAS的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高脂血症是影响老年脑梗死患者CAS发生的因素。存在CAS的老年脑梗死患者须更为严格地控制血压、血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糖尿病 高脂血症 老年人 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原文传递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急性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9
4
作者 李召晨 杜瑞艳 +1 位作者 王洪娟 彭玉荣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9-93,共5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入选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80例及非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80例,均进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比较两组间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粥样斑块性质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两组颈动脉斑块均...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入选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80例及非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80例,均进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比较两组间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粥样斑块性质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两组颈动脉斑块均以颈总动脉分叉处(BIF)最为多见,脑梗死组双侧颈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起始段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颈动脉内膜厚度明显增加,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均以混合斑最多,脑梗死组混合斑、软斑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梗死组与对照组颈内动脉狭窄率比较显示两组中均以轻度狭窄比例最高,脑梗死组中度、重度狭窄率明显高于非梗死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本研究发现所有患者中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合并症患者。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原因,因此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和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行常规颈动脉超声检查,及早发现颈动脉狭窄和斑块,尤其是不稳定性斑块的患者,应早期制定治疗方案,并定期随访和追踪观察,以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脑梗死 血管超声
下载PDF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初步探讨脑梗塞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59
5
作者 贺庆红 李治安 +2 位作者 章新新 张志诚 马会堂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2期1679-1681,共3页
目的 初步探讨脑梗塞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及特点。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对 12 0例脑梗塞和TIA患者进行颈动脉检测。结果 发现 94例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发生率 78%。CT或MRI检查的脑梗塞灶与超声... 目的 初步探讨脑梗塞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及特点。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对 12 0例脑梗塞和TIA患者进行颈动脉检测。结果 发现 94例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发生率 78%。CT或MRI检查的脑梗塞灶与超声发现颈动脉斑块的侧向基本是一致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发生于分叉处 ,软斑与溃疡斑是脑梗塞的主要的栓子来源 ,血流动力学各项参数及频普形态亦有改变。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塞有密切相关性 ,超声检测预测脑梗塞的发生对临床预防脑梗塞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脑梗塞 颈动脉粥样硬化 病变 诊断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67
6
作者 王维铁 张旭 +3 位作者 许日昊 范莹莹 柳克祥 朱志成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1-174,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入选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病例319例。将319例冠心病患者按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为4组,比较各组之间颈动脉硬化等级积分、Crouse斑块积分、斑块数、脑...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入选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病例319例。将319例冠心病患者按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为4组,比较各组之间颈动脉硬化等级积分、Crouse斑块积分、斑块数、脑梗死发生率的差异。另将319例冠心病患者根据有无脑梗死分为两组:脑梗死组、非脑梗死组,比较两组颈动脉斑块性质、颈动脉硬化等级积分、Crouse斑块积分、斑块数的差异。结果3支病变组、左主干病变组的颈动脉硬化等级积分、Crouse斑块积分、斑块数明显高于1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P<0.05)。3支病变组脑梗死发生率为27.53%,左主干病变组脑梗死发生率为38.27%;1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未发现脑梗死病例。脑梗死组不稳定性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脑梗死组(90.00%比46.02%,χ2=6.2949,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严重,颈动脉粥样硬化越重,脑梗死发生率越高。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更易诱发脑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颈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 颈动脉超声 斑块
下载PDF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对冠心病、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IMT、PV、TNF、CRP、血脂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3
7
作者 鞠延玲 藏雪莲 赵旭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研究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对冠心病、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IMT、PV、TNF-α、CRP、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30例经颈动脉超声及冠脉造影检查证实有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 目的研究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对冠心病、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IMT、PV、TNF-α、CRP、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30例经颈动脉超声及冠脉造影检查证实有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未患有高脂血症,n=98)和研究组(患有高脂血症,n=132)。对照组患者给予氨氯地平片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的血压水平、颈动脉IMT、PV、TNF-α、hs-CRP、HDL-C、LDL-C、TG、TC等血脂水平。结果 2组降压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收缩压及舒张压、TNF-α、hs-CRP及血脂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颈动脉IMT与对照组及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颈动脉PV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后3个月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TNF-α、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复方制剂具有稳定斑块、控制炎症、降脂、降压等功能,疗效肯定,且具有服用方便,依从性好,安全性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 冠心病 高血压 颈动脉粥样硬化 抗炎 血脂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60
8
作者 王鹏 修春红 王岚峰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75-1178,共4页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之间有密切的关联,代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颈动脉外膜等参数与心脑血管疾病呈正性相关,能够预测心血管事件及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外膜 心脑血管疾病
下载PDF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赖诺普利氢氯噻嗪与阿托伐他汀治疗重度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7
9
作者 刘俊燕 栗娜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07-1210,共4页
目的: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赖诺普利氢氯噻嗪与阿托伐他汀治疗重度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0例重度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 目的: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赖诺普利氢氯噻嗪与阿托伐他汀治疗重度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0例重度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次,口服,每日1次;同时,对照组患者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次,口服,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赖诺普利氢氯噻嗪片10 mg/次,口服,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压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峰值流速(PV)、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IMT、PV、hs-CRP、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BP、DBP、IMT、PV、hs-CRP、TNF-α水平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赖诺普利氢氯噻嗪与阿托伐他汀治疗重度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病情进展,降低机体炎症反应程度,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拮抗药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阿托伐他汀 原发性高血压 颈动脉粥样硬化 苯磺酸氨氯地平 赖诺普利氢氯噻嗪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相关参数与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55
10
作者 郝美嘉 陈文卫 +3 位作者 王氡 黄慧 何艳 刘刚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12期2275-2278,共4页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相关参数与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为冠心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1支病变组(24例),2支病变组(44例)和3支...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相关参数与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为冠心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1支病变组(24例),2支病变组(44例)和3支病变组(32例)。根据Gensini评分分为轻度病变组(Gensini评分<20分,n=26),中度病变组(20分≤Gensini评分<40分,n=45)和重度病变组(Gensini评分≥40分,n=29)。另选取同期医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查各组颈动脉超声相关参数,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超声相关参数与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研究组颈动脉中膜厚度(IMT)、颈总动脉硬化度(β)、颈动脉顺应性(AC)、弹性系数(EP)、脉搏波传导速度(PEVβ)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受试者IMT、β、EP、AC、PEVβ升高,其中3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1支病变组>对照组(P<0.05)。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增加,受试者IMT、β、EP、AC、PEVβ升高,其中重度病变组>中度病变组>轻度病变组>对照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IMT、β、EP、AC、PEVβ与病变血管支数呈正相关(r=0.607,0.428,0.532,0.507,0.556,均P<0.05),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624,0.432,0.517,0.521,0.543,均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相关参数与患者病变程度相关,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作为冠心病的诊断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颈动脉粥样硬化 相关性 超声
原文传递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液炎症因子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54
11
作者 温慧军 杨金锁 张建军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液炎症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 1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经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无斑块组(42例)、稳定斑块组(58例)及不稳定斑块组(64例);其中Ⅰ、Ⅱ、Ⅲ级斑块各为37、45、40例。检测各组患者血...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液炎症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 1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经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无斑块组(42例)、稳定斑块组(58例)及不稳定斑块组(64例);其中Ⅰ、Ⅱ、Ⅲ级斑块各为37、45、40例。检测各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稳定斑块组及不稳定斑块组血清hs-CRP及血浆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无斑块组(均P<0.05);不稳定斑块组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均P<0.05)。且随着斑块严重程度的增加,其血清hs-CRP及血浆TNF-α、IL-6水平也明显增高(均P<0.05)。结论血清hs-CRP及血浆TNF-α、IL-6水平可以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超敏C反应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6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54
12
作者 高素颖 颜应琳 +6 位作者 于凯 张广波 冀瑞俊 王拥军 李芳 张娜 朱东磊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7-332,共6页
背景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是脑卒中重要的病理基础,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免疫、炎性反应等因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影响,脑血管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 背景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是脑卒中重要的病理基础,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免疫、炎性反应等因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影响,脑血管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使卒中防治工作日趋严峻。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CAS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8年11月任丘康济新图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48例,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资料收集。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颈动脉超声。将颈动脉斑块形成和狭窄定义为CAS,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CAS的影响因素。结果入组人群中平均年龄(64.8±11.3)岁,其中男2506例(61.91%)、女1542例(38.09%),颈动脉正常169例(4.17%)、内膜中层厚度增厚577例(14.25%),斑块形成2362例(58.35%)、颈动脉狭窄940例(23.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95%CI)=2.785(1.790,4.333)〕、年龄〔OR(95%CI)=1.129(1.108,1.150)〕、文化程度〔OR(95%CI)=0.632(0.425,0.942)〕、糖尿病史〔OR(95%CI)=2.443(1.467,4.069)〕、脑卒中史〔OR(95%CI)=2.136(1.371,3.328)〕、吸烟〔OR(95%CI)=1.603(1.057,2.431)〕、TC〔OR(95%CI)=1.545(1.304,1.830)〕、LDL-C〔OR(95%CI)=1.893(1.365,2.596)〕、脂蛋白a〔OR(95%CI)=1.001(1.000,1.002)〕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CA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吸烟、收缩压、舒张压、LDL-C、脂蛋白a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CAS重要的可干预的危险因素,积极控制卒中危险因素,可延缓CAS病变,减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硬化 急性缺血性卒中 危险因素 卒中
下载PDF
彩超对急性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 被引量:50
13
作者 丁建平 华扬 +2 位作者 凌晨 段春 张蕾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747-748,共2页
目的 探讨脑梗塞患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血脂的关系。方法  84例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塞患者 (A组 ) ,81例同期非脑血管病人 (B组 ) ,均经头颅CT或MRI检测 ,年龄均在 45~ 6 4岁。采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 -中... 目的 探讨脑梗塞患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血脂的关系。方法  84例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塞患者 (A组 ) ,81例同期非脑血管病人 (B组 ) ,均经头颅CT或MRI检测 ,年龄均在 45~ 6 4岁。采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 -中膜厚度 (IMT)和斑块的形态、数量、回声特征。血脂检测。结果 A组患者颈动脉不均质、不规则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B组 ,且血脂中LDL增高和HDL低下的检出率高于B组。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和血脂中高LDL及低HDL与脑梗塞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超 颈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塞 诊断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47
14
作者 周晓辉 贺春钰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70-372,共3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186例ICVD患者与194例非脑血管病患者和正常体检者(对照组)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和血液生化检查;比较两组间的颈动脉硬化程度及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ICVD...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186例ICVD患者与194例非脑血管病患者和正常体检者(对照组)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和血液生化检查;比较两组间的颈动脉硬化程度及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ICVD组年龄[(69±7)岁]和患有高血压(66.1%)、糖尿病(53.4%)、代谢综合征患者(44.6%)的比率非常明显高于对照组[(61±5)岁、48.8%、15.2%、12.9%](均P<0.001)。ICVD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计分≥2分(斑块发生率)、≥3分(血管狭窄发生率)分别为69.3%、2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5%和5.1%(均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ICVD的危险因素之一;各种危险因素的聚集对ICVD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缺血性脑血管病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中老年自然人群中高血压和亚临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49
15
作者 吕敏 师绿江 +3 位作者 史平 康晟 武留信 武阳丰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841-844,共4页
目的 研究中国自然人群高血压类型及高血压病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联。方法 2002年9月对北京石景山区43~73岁农村居民1198人进行心血管病随访和危险因素横断面调查及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将人群分为理想血压... 目的 研究中国自然人群高血压类型及高血压病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联。方法 2002年9月对北京石景山区43~73岁农村居民1198人进行心血管病随访和危险因素横断面调查及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将人群分为理想血压、正常血压、正常高限血压、1期高血压、2期高血压和3期高血压6组。结果 (1)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或高血压病程的延长,IMT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调整年龄、体重指数、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和是否吸烟,收缩压、舒张压与IMT的回归系数在0.001左右,病程时间与IMT的回归系数为0.002(P<0.01)。调整血压,病程时间与IMT之间的关联失去统计学意义。(2)斑块:检出率随着血压水平升高,或病程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调整年龄,与理想血压组相比,2期高血压组男性检出斑块的危险是3.0(95%CI:1.1~8.5),3期高血压女性是7.0(95%CI:2.7~18.3);与无高血压病史者相比,病程在6年以上的男性OR值为2.4(95%CI:1.4~4.2),女性为2.7(95%CI:1.7~4.1)。调整血压类型,6年以上病程的女性OR值为2.1(95%CI:1.1~3.8),其他组均失去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血压是自然人群罹患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维持良好的血压状态可能会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病程 IMT 自然人群 颈动脉粥样硬化 亚临床 血压水平 中高 北京石景山区
原文传递
超声、CT血管造影在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9
16
作者 臧艳芳 袁振林 +1 位作者 董军见 邓瑞芳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第5期92-95,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CT血管造影(CTA)对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分布、性质及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50例拟诊为颈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于入院一周内完成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及... 目的观察超声、CT血管造影(CTA)对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分布、性质及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50例拟诊为颈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于入院一周内完成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及CTA检查,观察双侧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斑块数量、分布、性质,分析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率。结果 CTA在ICA上斑块检出数量明显多于CDUS;两种检查方式在ICA各类型斑块检出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US对CCA上易损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CTA(P<0.05);CTA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检出率98.0%,显著高于CTA的84.0%(P<0.05)。结论 CTA在ICA段斑块检出、颈动脉狭窄评估中具有优势,而CDUS能更好判断斑块表面是否规则或存在溃疡,在CCA易损斑块评估中更具价值,两种检查方式各有优缺点,临床应用时可相互配合,为颈动脉狭窄患者诊疗提供更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超声 颈动脉狭窄 CT血管造影 斑块形态 易损斑块
下载PDF
H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Hcy含量与炎症因子、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48
17
作者 许金鹏 刘洋 +5 位作者 李靖 邸卫英 徐占稳 赵兴洲 宋书江 刘福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8期61-65,共5页
目的观察H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变化,探讨Hcy与炎症因子、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该院接受住院治疗的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患者90例。根据其血清Hcy含量分为普通... 目的观察H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变化,探讨Hcy与炎症因子、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该院接受住院治疗的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患者90例。根据其血清Hcy含量分为普通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普通高血压组,Hcy<10μmol/L,n=47)、H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H型高血压组,Hcy≥10μmol/L,n=43),选取同期在该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n=58)。检测各组研究对象的血清Hcy、炎症因子及斑块稳定性指标含量,进一步分析Hcy含量与炎症因子、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结果普通高血压组及H型高血压组患者的血清Hcy、炎症因子及斑块稳定性指标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型高血压组患者的血清Hcy,炎症因子人类软骨糖蛋白-39(HCGP-3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斑块稳定性指标五聚素3(PTX3)、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含量高于普通高血压组患者,斑块稳定性指标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含量低于普通高血压组患者。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H型高血压组患者的血清Hcy含量与炎症因子、斑块稳定性指标直接相关。结论血清Hcy含量升高是H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全身炎症反应加剧、斑块稳定性降低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型高血压 颈动脉粥样硬化 同型半胱氨酸 炎症因子 斑块稳定性
下载PDF
针灸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血流变、LPO和SOD、ET和CGRP的影响 被引量:45
18
作者 王伟志 王占奎 +1 位作者 赵建国 傅立新 《上海针灸杂志》 2005年第7期19-23,共5页
目的观察针灸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针灸观察组、针刺对照组、药物对照组各30例。临床观察症状和体征疗效以及血液流变学、血脂、脂质过氧化物(LPO)及超氧化物歧化... 目的观察针灸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针灸观察组、针刺对照组、药物对照组各30例。临床观察症状和体征疗效以及血液流变学、血脂、脂质过氧化物(LPO)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内皮素(E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变化。结果针灸明显降低患者血瘀证候积分,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患者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等指标改善显著,经针灸治疗后患者的ESR、IR、ESRK、PAG及总积分均有明显下降(P<0.05,P<0.01);针灸对TC及HDL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能够显著减弱LPO氧化活性,升高SOD活性;针灸能够显著降低ET水平,明显升高CGRP水平。结论针灸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瘀症状和体征;改善血液流变性,调整微循环状况;通过改善脂质代谢,软化动脉血管;通过对ET及CGRP含量的调整,改善血管本身的舒缩功能;通过对SOD及LPO的影响,减少自由基对血管壁的损伤;以上作用共同起到抑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脑缺血 颈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NO、Lp-PLA2、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45
19
作者 李凤 陈静丹 薛桂君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9年第2期185-188,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以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2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合并高血压153例为...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以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2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合并高血压153例为合并组,不合并高血压107例为冠心病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人员70例为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NO、Lp-PLA2、HCY水平,通过Grous积分法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分析血清NO、Lp-PLA2、HCY水平与Grous积分的关系。结果合并组血清NO水平显著低于冠心病组、对照组,Lp-PLA2、Hcy水平均显著高于冠心病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合并组Grous积分平均2.82±0.42分,显著高于冠心病组的2.00±0. 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Grous积分<2分患者血清NO水平显著高于Grous积分≥2分,Lp-PLA2、Hcy水平均显著低于Grous积分≥2分者(P<0.05);血清NO水平与Grous积分负相关(P<0.05),血清Lp-PLA2、Hcy水平与Grous积分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NO下降,Lp-PLA2、Hcy上升,NO与颈动脉粥样硬化负相关,Lp-PLA2、Hcy水平与其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高血压 一氧化氮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同型半胱氨酸 颈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血清炎症因子与老年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5
20
作者 耿彪 宋婷阁 +1 位作者 张鹏举 姚伟莉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120-123,127,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和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ACI患者162例,...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和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ACI患者162例,经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无斑块组(n=31),稳定斑块组(n=55)及不稳定斑块组(n=76)。根据梗死体积不同分为小梗死组(n=52)、中梗死组(n=60)和大梗死组(n=50)。检测各组患者血清IL-6,TNF-α,MMP-9及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应用ROC曲线分析血清IL-6,TNF-α,MMP-9及hs-CRP预测老年ACI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小梗死组、中梗死组和大梗死组血清IL-6(26.92±4.15,52.73±7.58和75.30±13.74ng/L),TNF-α(12.50±2.14和18.27±2.38,30.26±4.68ng/L),MMP-9(125.60±41.74,160.28±50.37和202.54±60.93μg/L)及hs-CRP(3.25±0.53,6.74±1.56和10.18±3.15mg/L)水平依次增高,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182,12.308,5.974,6.283,均P<0.05)。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血清IL-6(28.26±4.25,49.30±7.16和68.42±11.58ng/L),TNF-α(14.36±2.15,20.48±2.73和28.24±4.12ng/L),MMP-9(130.42±43.26,158.40±51.25和197.63±61.45μg/L)及hs-CRP(3.40±0.56,6.81±1.60和9.34±2.72mg/L)水平依次增高,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248,8.605,5.209,5.426,均P<0.05)。Ⅰ级组、Ⅱ级组和Ⅲ级组血清IL-6(30.14±4.38,53.27±7.62和74.25±14.20ng/L),TNF-α(15.27±2.26,21.43±2.60和30.13±4.75ng/L),MMP-9(127.42±40.63,165.70±52.32和210.16±59.13μg/L)及hs-CRP(3.51±0.62,6.90±1.65和9.86±3.07mg/L)水平依次增高,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603,10.214,7.206,5.816,均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IL-6,TNF-α,MMP-9及hs-CRP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四项联合预测ACI患者预后不良的AUC(0.894,95%CI:0.832~0.955)均明显高于单项,其敏感度和特异度为91.6%和81.7%。结论 IL-6,TNF-α,MMP-9及hs-CRP水平与老年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急性脑梗死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超敏C反应蛋白 颈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